木兰辞

时间:2019-05-13 14:2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兰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兰辞》。

第一篇:木兰辞

《木兰辞》原文及译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却听不到任何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木兰辞问姑娘想的是什么,又在思念什么。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我看见征兵的文书,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买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当兵。

木兰到集市去买骏马、买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买嚼子和缰绳、买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溅溅的水流声。早上辞别黄河,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嘶鸣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壮烈牺牲,有的很多年后才回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木兰有很多的功劳,被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一匹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厢房的门,坐到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两只脚时常腾空,雌兔时常眯着眼睛,两只兔子并排跑,谁能分辨是雌兔,雄兔。

第二篇:木兰辞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篇:木兰辞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惟闻女叹息4。

问女何所思5,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大点兵8。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名10。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12,南市买辔头13,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14,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5。旦辞黄河去16,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7。

万里赴戎机18,关山度若飞19。朔气传金柝20,寒光照铁衣2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策勋十二转24,赏赐百千强25。可汗问所欲26,木兰不用尚书郎27,愿驰千里足28,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9;阿姊闻妹来30,当户理红妆3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3。当窗理云鬓34,对镜帖花黄35。出门看火伴36,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3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

陌上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难读字音: 隅(yú)敷(fū)笼系(jì)倭(wo)堕(duò)髻(jì)缃(xiāng)

绮(qǐ)襦(rú)捋(lǚ)髭(zī)须 著帩头(zhuó qiào)踟蹰(chí chú)姝(shū)宁可(nìng)不(fǒu)千余骑(jì)骊(lí)鬑鬑(lián)趋(qū)【词语解释】

简介:《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第四篇:木兰辞 教案

一、导入新课二,背景解题

三.朗读

1.听范读,正字音

2.自由朗读机杼Zhù可汗kâ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âi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 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 3.请学生朗读并点评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串译文章)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意是只(副词)

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 郭:古意是外城 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古意是跑 今意是行走 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集市(名词)愿为市.

鞍马 买(动词)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 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 同行十二年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翻译时注意以下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梳理诗歌展现的木兰的传奇经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2、六、详略分析:(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学生讨论明确:(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2

八、拓展延伸

1.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有一个晚会叫“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同行十二年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翻译时注意以下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3.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梳理诗歌展现的木兰的传奇经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4)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第四部分(7)比喻作答,赞美木兰。教师总结:本文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万里转战、凯旋而归、不贪功名、解甲归乡、全家欢聚的故事,洋溢着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华,着实

第五篇:木兰辞考证材料

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词中有“可汗点兵”语,非晋即隋、唐也。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解题》之缺。近有两事与此类,聊附载之。

韩氏,保宁民家女也。明玉珍乱蜀,女恐为所掠,乃易男子饰,从征云南。往返七年,人无知者。后遇其叔,一见惊异,乃携归四川,人皆呼曰贞女。

黄善聪,金陵淮清桥人,年十二失母,有姊已适人。父贩线香为活,怜善聪孤幼无依,诡为男子装,携之游庐、凤间。数年,父已死,善聪变姓名曰张胜,仍习其业。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夜乃溲溺。弘治辛亥正月,与英偕返金陵,年已二十矣。往见其姊,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笑曰:“弟即善聪也。”泣语其故。姊怒且詈之曰:“男女乱群,辱我甚矣。汝虽自明,谁则信之?”拒不纳。善聪不胜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涴,有死而已。须令明白,以表此心。”其邻有稳婆,姊聊呼验之,果处子。乃相持恸哭,手为易男子装。明日,英来,再约同往,则善聪俄为女子矣。英大骇,问知其故,怏怏如有失。归告其母,其母大贤之。时英犹未室,即为求婚。善聪不从,曰:“妾竟归英,保人无疑乎?”交亲邻里相劝,则涕泣横流,所执益坚。倾都喧传,以为奇事。厂卫闻之,乃助其聘礼,判为夫妇。

吁,二女者,即南齐娄逞、五代黄崇嘏,何以加诸?此我朝两木兰也。(焦竑《焦氏笔乘》卷三,页112-113,中华书局2008年)

《木兰辞》“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驼卧,腹不帖地,屈足,漏明则走千里,故曰明驼。唐制:驿置有明驼,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又《后魏书》:“高祖不饮洛水,常以千里足明驼,更互回恒州取水供赡。”据此,则取水数千里外,不始于李赞皇矣。(《焦氏笔乘续集卷五》,页423)

《木兰诗》,隋大业间事也。可汗者,突厥启民可汗也;天子,炀帝也。黄河,盖《水经注》所云,奢延水(即无定河)入黄河处。黑山,盖即《水经注》所云,奢延水又东,黑水入焉,水出奢延县黑涧,黑涧当以黑山名之。案:奢延水在今陕西榆林府怀远县境,在汉为奢延县也。又今榆林府榆林县治西十里有黑山,黑水出其下,即诗之黑山也。《集韵》、《类篇》并出“潶”字云:水名,出黑山西。潶,即黑以水名,故或加水旁为俗字也。《隋书·突厥列传:拜染干为启民可汗,上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居之,以宗女义成公主妻之,部落归者甚众。雍虞闾又击之,上复令入塞。雍虞闾侵掠不已,迁于河南,在夏、胜二州之间。发徒掘堑数百里,东西拒河,尽为启民畜牧之地。案:朔州,为今山西朔平府,府北边墙拒归化城二百余里,隋大利故城在归化城西界,后令入塞,尚在河之东境,后又避侵掠,则始迁于河南。今榆林以西边墙内外,当时并是启民畜牧之地,则其部落必散居其间,以三面拒河,足以为固,俾免侵掠之患。隋胜州在今边墙外归化城西,夏州故称在今边墙内怀远县西,则榆林正在夏、胜二州之间矣。木兰当是启民部落,故其父名在军帖。其家当在黄河之东,故一宿在河边,再宿在黑山。《隋书·突厥传》,记突厥一国分为二可汗,一为启民可汗,一为处罗可汗,自相仇敌,每岁交兵,积数十年,故有同行十二年之语。又案:《突厥传》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物万三千段。又云,帝法驾御千人大帐,享启民及其部落酋长三千五百人,赐物二十万段,其下各有差。盖木兰在部落酋长之内,故云归来见天子,天子见明堂。明堂者,借古巡守有明堂朝诸侯之事也。可汗问所欲二句,当依一本作“欲与木兰赏”,“不愿尚书郎”,盖不愿官于天子之朝,愿还其部落也。《突厥传》又言,帝亲巡云内,泝金河而东北,幸启民所居。案:所居,即指大利城。盖虽令入塞,而尚往来其间。云内故称在今山西大同府怀仁县西南五十里,则大利城在西北,不得言东北,传当言帝在榆林,将亲巡云内,先泝金河而东北,特稍省其文耳。金河,即指黄河,若云内则去河尚远。或以蠕蠕始有可汗之称,遂以元魏世祖神jia(上鹿下

加)二年北伐蠕蠕之事当之证以《魏书·世祖纪》,有“车驾东辕至黑山”,《蠕蠕传》,有“车驾出东道向黑山”之语,说颇有理。然当时绝无蠕蠕部落见天子之事。又彼所谓黑山,疑当在塞外沙漠,非榆林之黑山也。又沈氏《梦溪笔谈》云:黑山在大漠之北,今谓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谓之庆州,余奉使尝帐宿其下。山长数十里,土石皆紫黑,有水出其下,所谓黑水也。又云,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山西别是一族,尤为劲悍,胡人谓之山西族,北与黑水胡、南与达靼接境。案:此黑山亦在塞外漠北,所谓庆州,别是一地名,非隋、唐、宋之庆州,在今甘肃庆阳府境者。庆阳不能南与达靼接境也。

《诗人玉屑》卷十一,《木兰歌》,“促织何唧唧”,《文苑英华》作“唧唧何切切”,又作“呖呖”,《乐府》作“唧唧复唧唧”,又作“促织何唧唧”,当从《乐府》也。“愿驰千里足”,郭茂倩《乐府》,“愿借明驼千里足”,《酉阳杂俎》作“愿驰千里明驼足”,渔隐不考,妄为之辨。又云,《木兰歌》,《文苑英华》直作韦元甫名,郭茂倩《乐府》有两篇,其后篇乃元甫作也。又云,《木兰歌》最古,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言,已似太白,非汉人也。(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261-263页)

《大清一统志》(第二次修本)、《江南通志》、《颍州·列女》俱云:“隋木兰,魏氏女,谯郡城东魏村人也。隋恭帝时,募兵戍北方,木兰父当往,而老羸,弟妹稚,乃请于父,代行。历十二年,树殊勋,人不知为女子。后凯旋,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省亲。及还,释戎服,衣旧赏,同行者骇之。事闻于朝,帝召赴阙,欲纳之宫。对曰:‘臣无媲君之礼’,遂以死拒。帝惊悯,赠将军,谥孝烈。”按隋恭帝不得有十二年,且其言“臣无媲君之礼”,致以死拒。《大唐新语》及《唐书·王晙传》,言玄宗以宫人赐郭知运及晙,晙独不敢取。曰:“讵有尝近闱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守至于死。其见盖与木兰同。然如木兰之言,则《公羊》、《谷梁》讥取国中之说,是大一统者必求淑女于荒外也。《江南通志》又云:“接十八阵,出奇谋。”又云:“乡人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孝烈生辰。”河南《商丘县志·列女》文亦然,然《颍州志》及《亳州志》言魏村人,《商丘志》言商丘营郭镇人。《湖北通志·祠庙》云:“黄陂木兰庙,在木兰山下,事见《陵墓》,并详《杂记》。”而《陵墓》、《杂记》不载。《黄陂县志》则言木兰将军冢,在县北七十里木兰山。木兰降箕卜,自言县人。《名胜志》云:“木兰村在黄陂县治北六十里,其上有木兰将军冢。木兰者,朱氏女。”直隶《完县志》则言木兰墓在完县城东,有元太子赞善刘廷直所撰墓碑,木兰为县人。世所传《木兰诗》,征戍往返略具。惜《唐书》不载,而韦元甫得此诗于民间。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为曹子建诗者,非也。完县木兰庙,唐有之。杜牧《木兰庙》诗云:“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学画眉。几度思归曾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牧游河北时作。或谓为黄州刺史时作,亦非也。商丘营郭镇有孝烈庙,金时自有文字,元元统二年邑人侯有造者,作《祠像辨正记》,言旧庙中鑪石刊金太和时营城镇酒都监乌林答文,称昭烈小娘子,宰相木兰公女也。大殿塑像,冠佩闺装。元统二年,据完县庙木像,乌帽红颜,服紫腰金。乃增塑乌帽像于享殿,仍存闺装像及女侍七像于后大殿。易昭烈小娘子祠旧额为孝烈将军祠,因言可汗盖刘武周之定杨可汗、梁师都之始毕可汗。梁师都迎突厥居甘凉及河南朔方上郡地,故其诗言可汗点兵,以证木兰为隋末唐初人,且言孝烈乃唐谥。其言如此。或言可汗唐太宗也。贞观四年,称天可汗。唐兴适十二年,则长安归殡,不当经完县。师都以唐贞观二年平,称大度毘迦可汗者十二年,木兰不欲为师都所污,托言“臣不媲君”,以死殉之。其自洁其身以曲全其家族者,用意至深。其在河南朔方者,盖谯人。父子流寓,葬于完者,丧自师都所据地,返,未得至故乡。《木兰诗》不言死者,初返役时,乡里矜奇之,不及待后事而作也。黄陂木兰冢,据隋开皇十八年,黄陂县地置木兰县。又《水经·汉水》云:“合旬水,东过木兰南。”注云:“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叠数十里,为木兰寨。”《洵阳县志》云:“县西五十

里伎陵城,即木兰寨,蜀救孟达之所。”凡地名山名皆以树,不关人也。商丘营郭镇,本金人祀木兰宰相女昭烈小娘子者,元时士民,以地近亳,而改为孝烈庙。写完县墓庙木像,乃言木兰即其镇人。各志言“除尚书”,则诗所言“不愿尚书郎”,乡里夸饰词耳。元明人以其时制尚书冠服被之,后人景仰古贤者,大抵傅裨若此。木兰盖亳人,葬于完。《完志》言完庙岁旱潦失常,有祷即应,邦人降神,盘桓水面,驱人风飞,是诚有功德于民,宜祀享。其代父为师都戍,而不肯入师都宫,则孟子言“往役,礼也;往见,非礼也。”真所谓女士也。因《亳州志》未能详,故论之。

《郑樵集》绍兴十八年《冯丞元肃重修木兰陂记》云:“集三百六十涧,总而为一;断大川之流,析而为二。兴木兰之役者,长乐钱氏女用十万缗成之。”王圻《续通考》云:“元仁宗时,福州总管张仲仪建钱圣妃庙。钱氏捐十万缗,创木兰陂以护田救民。陂垂成而败,钱氏投水死。”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木兰溪在府南七里木兰山下,钱氏媪筑坡,本名将军山下将军滩。”福建《莆田县志》云:“木兰陂,宋治平元年,长乐钱氏室女倾资筑陂,士女立庙崇祀。”此木兰以“孝烈”起名者。或曰木兰陂,或曰将军滩,或曰木兰山,或曰将军山。知“孝烈将军”之号,古人遍用之矣。附记之《亳州志》后。嘉庆丙寅夏六月,德州。(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三《亳州志木兰事书后》,《俞正燮全集》贰,黄山书社2005年,561-564页)

古乐府:梁鼓角横吹,有木兰辞。郭氏正义云:不知起于何代。按:梁氏地域,不及黄河。则此词,非梁人作也。据《北史》,显祖破蠕蠕,徙降人于漠南,置六镇。《魏书》,神甲(上鹿下加)二年,列置新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正光初,蠕蠕可汗阿那环归国。二年,北还。五年,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孝昌元年,阿那环率众讨之。是可汗为国征役也。与本词“可汗点兵”语应。唐人纪闻云:北庭有夷落万帐,其可汗礼伷先以女妻之,云云。是降胡犹称可汗之征也。《高祖本纪》,太和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是魏有明堂也。与本词“天子坐明堂”语应。则木兰,盖番部落下人也。按:《唐书·突厥传》,复以思摩为可汗。居三年,因入朝,愿留宿卫,从伐辽还,卒。又仆固契苾、阿跌浑、沙陀诸酋长,多内属,徙甘、凉、代、朔间,常以部人从军。其猷在外番时,国人必例称之曰可汗。即已内属,部人犹或私称之。魏时,蠕蠕内属者,宜同之也。故木兰名属于可汗。时朝命,发可汗兵,故有点兵之事。其归来见天子者,朝京师也;可汗问所欲者,其本帅也。可汗之称,始见《魏书蠕蠕传》,非梁人所能役属。则此词,自作于魏人,传入梁地,故梁人以为军中之乐。犹《张骞传》,西域摩阿兜勒歌,为汉鼓吹之意也。燕山亦宜作黑山,乃与上句叠言黄河,语义合拍。魏正光、孝昌,政当梁普通、大通时,梁之极盛,魏之始衰也。(据第二曲,雪山、青海、月支、于阗云云,皆西域部落,则此词,乃西征所作也。)(周悦让《倦游庵椠记》,齐鲁书社1996年8月,827-828页)

下载木兰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兰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木兰辞》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

    《木兰辞》读后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每当吟诵这诗句时,我就感到了木兰的勤劳与懂事。当她看到征兵文书时,想到了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自己也没......

    《木兰诗》(《木兰辞》)公开课教案

    经典教学课型专题研讨-----探讨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2016年10月18日第4节授课人:伍展雯 《木兰诗》(《木兰辞》)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诵读方式熟读......

    木兰辞年代考证五篇范文

    《木兰辞》中的时代考证 10对外廖梦平1012300032 相信多数人都看过有关于花木兰的相关题材的电影,动画,电视剧,漫画等作品,花木兰作为古代女英雄与杨家将穆桂英都深深地烙印在我......

    中学语文 教学设计 《木兰辞》(精选五篇)

    语文教学设计《木兰辞》 【教材分析】 《木兰辞》又叫《木兰诗》,选自宋朝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课文记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

    木兰辞 教案魏娇娜

    一、 自读感知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课件出示)这一个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个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其实这两种扮相都是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么?对,这就是花木兰。(板书:木兰......

    新木兰辞的原文翻译

    《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新木兰辞的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拓展阅读《新木兰辞》阅读答案

    《木兰诗》拓展阅读《新木兰辞》阅读答案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五篇范例]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