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度竞争创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
2014年度竞争创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区)名单
1、武汉市黄陂区
2、宜昌市夷陵区,谷城县
4、咸宁市咸安区
5、仙桃市
6、鄂州市梁子湖区
7、武穴市
8、松滋市
9、京山县
10、孝昌县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我要评论】
第二篇:湖北省文明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材料
武商十堰人民商场“文明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报告
人民商场,成立于1984年9月。一经面世,就名列当时湖北省十大商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同时期的商场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逐渐湮没,人民商场却凭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屹立于市场潮头并愈发坚挺。2010年,人民商场与武汉武商集团强强联合,成为武商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从此开启了更大勇气变革,更高境界超越的新篇章。
从成立至今,31年来,人民商场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竭诚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内涵、升级服务内容,引领行业服务水平不断超越,成为十堰商业领域服务提升领域的先锋军。
1995年,人商率先在十堰业界向全市消费者郑重承诺:凡在人商购买的大件商品,均实施“送货到家,搬抬到位”和提供免费上门安装服务。同年,人商推出了“每年拿出10万元商品退换基金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服务举措,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2004年,人商推出“全程无搬动的订单式”服务,进一步简化了消费者的购物程序和环节,真正让市民享受到无忧购物的快捷与便利。
2005年8月,人民商场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向社会公开了“无风险购物”的承诺,内容包括:无质量风险、无退换货风险、无服务风险、无价格风险等,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敢为人先之举。
2012年,人商在服务台开设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顾客有什么不满意,可以填写《顾客意见单》,三日内处理完毕。同时还开展了“五为主三不出一陪同”制度(即可修可不修的以修为主、可换可不换以换为主、可退可不退以退为主、责任界线分不清以公司承担为主、利益发生冲突时以维护顾客利益为主),真正将诚信服务落到实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送货上门到送货到家、搬抬到位,到全程无搬动的订单式服务,再到“无风险购物”、“超值服务”、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人商的服务进程总是不断由低层到高层、由现象到本质的进化和发展,它带来的,不仅是顾客消费体验的变化,更是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服务的领先也让人民商场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一种旺盛的强劲发展势头。31年来,人民商场的经营业绩始终以2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2014年,更是突破15亿元销售大关,刷新历年销售最高记录。
与此同时,人商还先后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商业诚信企业”、“湖北省文明单位”、“十堰市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诚信示范企业”等近百个荣誉称号——打出了一张响当当的“十堰名片”。
除了在经营中践行企业责任,为引导建立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商场还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公益援助,是十堰市极少承担扶贫任务的企业之一。面对本地或国内其他地区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人民商场总是慷慨援助;主动捐资投入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公司捐助社会公益活动资金累计达800万元以上,使社会各界对人商的社会责任感、公平正义感、人文道德感给予了高度认同和赞赏,从而树立了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三十一年历史征程中,人商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回馈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人商的支持和信赖。为十堰商界树立了一面旗帜,传播了正能量。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商人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恪守“以人为本,诚信营业”的经营理念、“人民商场,服务人民”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把人商打造成我省市级城市商业零售行业的标杆企业。
第三篇:美丽生态养猪场示范创建
美丽生态养猪场示范创建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根据《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试行)》和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切实做好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一场一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组织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创建工作。为确保做好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创建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XXXXX猪场成立于1988年,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生产企业,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无公害畜牧业基地,国家商部务和浙江省定点供港猪场,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特色精品圆。养猪场(生猪精品园)坐落在XXXXXXXXX,占地面积达到了380亩,北靠大山,面向南方,东西向各有一座小山自然隔离,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水源充足,通风良好,远离城市规划区和村庄,离XXXX公路(县道)2.5 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规模生态养殖发展前景。
二、建设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对照《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考核验收评分标准》,围绕“一场一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场区布局,XXXX猪场美丽生态牧场示范创建工作,主要放在养殖场周围的整体亮化、绿化工程,改善场区大路两旁的绿化设施,营造优美猪场环境。通过美丽生态牧场创建,XXXX猪场达到符合“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的美丽生态牧场要求。
(二)建设任务
1、以生态、美丽科学为目标,根据猪场整体布局,进行“花园式”牧场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优美养殖环境。通过环境洁化、绿化、美化,推进养殖环境生态化改造提升,实现养殖场“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环境园林化”,养殖场整体绿化美化的美丽景象。
2、建立完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产品优质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型美丽畜牧产业体系,提高养殖场的标准化、安全化、生态化水平,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殖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舒适生产环境。通过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活动,把浦江外贸猪场打造成花园式、智慧型、生态化的美丽牧场,为推动全县乃至全省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建设内容
根据创建工作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及浙江省畜牧局对创建美丽生态示范养猪场建设要求,美丽生态养猪场示范创建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一是对场区进行全面绿化与生态化改造提升,在道路两旁、猪舍两侧进行平整、路牙铺设、混凝土侧石安彻、砌花坛、整理绿化用地、回填种植土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栽植多种大小不一的绿化乔木、灌木、绿篱(如;无患子、桂花、广玉兰、黄山栾树、银杏、红叶石楠、青珊瑚等)、栽植色带(红花继木、灌木、藤本片植、毛鹃、枸骨、茶梅、金森女贞等)、铺种草皮绿化带等,实施绿化、美化,全面生态化,从外观展现花园式的整体美丽景观效果。
二是在猪场人口处建设全封闭消毒通道及配置安装消毒设施,提高防范效果,控制和杜绝外来传染病的传入,减少疫病传播。
三是对原有的(出售)赶猪通道进行改建扩建,减少对出售猪的伤害,提高工作效益。四是对猪场污水处理系统设施外墙进行全面粉刷和美化。五是采用除臭新技术,建设除臭工程,对猪舍开展除臭工作,减低空气中臭味,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绿化与生态化、建设全封闭消毒通道、除臭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养殖环境洁化、绿化、美化,实现养殖场“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环境园林化”,的花园式、智慧型、生态化的美丽牧场,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210万元。其中:绿花工程165万元;赶猪通道改造扩建10万元;猪场入口处全封闭消毒通道及设备15万元;污水处理系统粉刷美化全场除臭工程20万元。资金由浦江外贸猪场自筹解决13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80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美丽生态养猪场示范创建项目建设需要,本项目(大路设施、环境进行全面绿化与生态化改造提升过程)计划从2016年6月起至2016年12月建设完成,实现预期目标,并做好总结与验收。
六、项目运行机制
XXXX猪场将严按照申报内容组织项目实施,法人XXX具体负责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如期顺利开展,同时健全财务制度,按照项目建设标准,监督资金、管理、措施的落实,项目资金建立专账,独立考核,独立核算,实行专款专用。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资金审计。
第四篇: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1991年8月2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业管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采伐利用、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的活动,必须遵守《森林法》、《实施细则》和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林业:
(一)稳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和木材经营管理体制;
(二)组织全社会兴办林业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三)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造林绿化专项经费,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林业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
(四)组织、督促有关部门,安排造林绿化资金,专门用于建设用材林、原料林基地和营造防护林、风景林、特种用途林;
(五)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实行全额管理,推行木材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和改能、改灶节材措施;
(六)组织制定林业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划,实行科技兴林。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第二章 林地、林权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的规定,确认林地和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在全民所有的土地上义务栽植的林木,所有权属管理使用该土地的单位;土地未明确管理使用单位的,林木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单位所有。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义务栽植的林木,所有权属于集体。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国营企业事业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合作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属合作者共有。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个人承包宜林荒山荒地,其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执行。
个人所有的林木,允许继承和转让。农户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的使用权由集体收回,林木由集体与农户协商解决。
第六条 林地和森林、林木权属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跨地、市、州、县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机关处理。
第七条 征用和占用林地,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同时遵 守以下规定:
(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防林、防护林、公路园林、森林公园、国营林木种子园和科研教学用的林地,因特殊情况需要征用、占用的,应当商得原批准设立该类林地的机关同意;
(二)伐除所征用或占用林地上的林木,征用或占用林地的单位必须凭批准征地的文件、伐除林木申请书和林木补偿协议书,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八条 征用或占用林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按《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被征用或占用林地上的林木、苗木损失,除将伐除的林木和清除的苗木交所有者或使用者处理外,还应按下列标准补偿:
(一)伐除人工幼林,补偿全部造林投资及培育费;伐除人工中龄林,按主伐期出材量实际价值(按市场价格计算,下同)的70%补偿;伐除人工成熟林,按出材量实际价值的15%补偿;
(二)伐除天然林的,比照前项规定的标准补偿;伐除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的,可高于伐除人工林的补偿标准,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倍;
(三)清除苗圃上的苗木,按苗木出圃时的产值补偿;
(四)不须伐除的林木、不须清除的苗木划归征地或占地单位所有的,除分别按前三项规定的标准补偿外,还应按林木的实 际价值作价付款。
第三章 森林经营管理
第九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制定本地林业发展近期规划和指导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森林经营单位应按照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和以短养长的经营方针,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多种产业和林产品的深度加工。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国营和集体林场的发展。对宜林荒山、荒地,鼓励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兴办林场。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国家计划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管理范围内的以森林资源为原(燃)材料的林产工业品加工企业,须报经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论证和审查同意。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联防组织;国营林场与毗邻的乡村,也应建立护林联防组织。村民委员会、国营林场、集体林场以及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
第十四条 护林组织和护林员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下列工 作:
(一)宣传有关森林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护林公约;
(二)巡护森林,制止和协助查处盗伐、滥伐森林及其他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三)监督限额采伐;
(四)监督落实森林防火规章制度,制止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行为,报告森林火警火情;
(五)报告森林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强配合,按照职责范围,做好防止发生和查处盗伐、滥伐森林案件的工作;发生聚众哄砍森林案件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每年的十一月一日至次年四月三十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期。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决定提前进入或延长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间,应严格按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加强对林区野外用火的管理。发生森林火灾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军民,采取措施,全力扑救。
第十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发生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森林检疫病虫害或大面积森林疫情的地区,应划为疫区,及时除治;对其中未发生疫 情的局部地区,应划为保护区,防止病虫侵入。
第十八条 典型森林生态和珍稀野生动物植物集中生长繁殖的地区,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划为自然保护区。
对非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和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树木以及林木良种资源,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第五章 植树造林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造林绿化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并规定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期限。
县级人民政府对每年造林绿化任务的完成情况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逐年组织检查验收,核实造林面积。
第二十条 适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应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植树义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宜林荒山荒地和其他宜林地区,组织植树造林。
个人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应按合同规定的期限植树造林。期限届满未造林绿化的,按合同规定处理,并由发包方收回荒山荒地,负责造林。
城市建设和公路、铁路、水利、工厂、矿山等各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把造林绿化纳入工程建设规划,统一实施。
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城乡居民发展庭院林业 经济和开展庭院绿化活动。
第二十二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条件的森林经营单位建立林木良种基地,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并加强对植树造林的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对具备天然更新条件的森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和新造幼林地、飞播造林地,以及江河湖泊沿岸坡地、水库库区和其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应实行封山育林。
对不宜耕种的陡坡地,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种植林木,逐步退耕还林。
第六章 森林采伐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凡采伐胸高直径五厘米以上林木所消耗的立木蓄积,均纳入年森林采伐限额。
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计划部门,根据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国家规定的项目与程序,编制森林总采伐量计划。年森林总采伐量计划应低于年森林采伐限额。
第二十五条 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按《森林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属铁路与公路护路林、城镇林木和县以上水利部门管理的江汉干堤及其重要支堤的护堤护岸林的,分别以有关铁路分局和省交通、城建、水利主管部门为单位,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
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由各级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实行分级控制,分项管理。各项采伐限额指标,不得互相挪用。
对没有按期完成更新造林任务和因森林保护工作不力造成林木损失,以及超森林采伐量计划采伐的单位和个人,林业主管部门和发证部门应扣减其当年或次年的森林采伐限额。
第二十六条 采伐林木,依法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林木采伐许可证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按《森林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核发和管理;县以上水利部门管理的江汉干堤及其重要支堤的护堤护岸林木的更新采伐,由其主管部门核发。
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作业,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第二十七条 采伐林木,必须遵守《森林法》、《实施细则》和以下规定:
(一)国家和省规定保护的天然起源林和珍稀林木,严禁采伐;
(二)坡度为四十五度以上坡地的林木,严格控制皆伐;
(三)凡皆伐面积在五十亩以下的,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一百亩以下的,由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地区行署或市、州人民政府批准;超过一百亩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受灾林木,经林业主管部门鉴定,确认失去生长能力的,不受皆伐面积限制;
(四)大面积皆伐林木可能影响区域环境的,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十八条 运输木材出省、市、县境的,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经验证手续齐全的,应及时放行。木材运输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森林管理中表现突出的;
(二)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成绩显著的;
(三)保护森林资源有功的;
(四)开展林业科研、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推广林业先进技术和发展林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违反木材运输管理规定的,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无木材运输证或使用失效的木材运输证的,应责令货主限期补办运输证,逾期未补办又无正当理由的,以及使用伪造、涂改的木材运输证,或者以伪装、藏匿方式运输木材的,没收其运输的全部木材。对与货主串通,违章运输木材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处以相当于其承运木材价值10%至30%的罚款。
(三)违反规定发放木材运输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 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林业行政处罚,由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决定并执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林业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内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XX社区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XX社区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辖13个行政村,3185户,13600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4万亩,果园面积1.5万亩。近年来,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自身实际,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工作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社区已建成示范新农村9个,正建4个,建成新居1700多户,建成村级文化休闲广场9个,安装果皮箱80个,垃圾桶1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修筑排水渠3800米,栽植绿化苗木3500株,并同步开展“一池五改”和配套实施太阳能洗澡间、节能、太阳能灶、吊炕,真正实现环境节能,生态和谐的目标。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率77%,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7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地表水、空气、声音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治理,改善社村面貌。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检查大队,配备人员8名。购置垃圾桶120个,垃圾清理车1辆,建成标准化垃圾填埋场一个。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堆积、定时处理,社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85%;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72%。全面提升了社村面貌,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大步迈进。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生态果园、设施养殖、绿色蔬菜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了绿色生产和生态保护和谐推进。使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均控制在标准之内;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占60%。农业生态优良,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产品农药残留均在控制标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