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实录(五篇)

时间:2019-05-13 14: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雷雨》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雷雨》教学实录》。

第一篇:《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细心品味《雷雨》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由具体的语言情境进入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复杂的个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望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23岁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顿,自语)是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还是戏剧语言?(顿,点出“黑格尔语”)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老先生是想告诉我们,对于剧本,语言是第一要素。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戏剧语言,剧本的人物、情节,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难怪钱谷融教授会有这样的感觉——(点出“钱谷融语”)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下面,就让我们一道,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进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语言世界吧。

一、片断一:洋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个语言片断——(点出“洋火”)

周(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

周(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在课文中找出它所在的位置。(顿)同学们,比较一下看,投影与原文有什么不一样?很好,大家都很快地发现了问题,投影上的“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一)问1:周朴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 “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顿)这样说话,未免太罗嗦了吧?你们觉得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

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三十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三十年前的生活当中。

问2: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点出“洋火四”,“我们”呈红色)是的,很可能两人都印象很深刻。因为,三十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可能无意也可能有意地说“我们”,可以说,这“们”字,包括的其实就是周。

问3: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三十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嗯,他也回到了三十年前。(可提醒注意舞台说明“深思”以及周的话:“很远啦,我想想„„”)。

(四)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当然是与“点灯”有关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一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二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二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与全体学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二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五)想像思考:大家设想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象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点出“无锡是个好地方”一句)。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断二:你们

(一)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的生活有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呢?(生齐答:没有)

是的,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无情地结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哦,鲁被赶出了周家,绝望之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对,是在一个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三天。

(二)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顿)点出“你们一”

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三)朗读: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这段文字。(略等一会儿)为了更好地体味这段人物语言,我们来把这段话朗读一遍,好不好?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把握人物此时的心理。

(生读)很好,我听出来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很专注。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四)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一)你的感觉是——

(女生一答:恨,悔)非常好,(点出“你们二”,“恨”一句呈蓝色)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再向女生一)因为,正是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鲁”同学点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点出“你们三”,“你”呈蓝色),你呀,你呀,你你你——(顿,点出“你们四”,“你们”呈红色)

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生议论)

(顿)哦,还有呢——(点出“你们五”,“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我觉得我像在做梦”一段文字,“你们”呈红色)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

(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看来,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正如我们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所说的“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周也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么多个的“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 “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是“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五)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它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点击“人心易变一”)

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顿,再点出“人心易变二”,末句呈蓝色)

这是剧本第三幕中鲁要求四凤发誓不再与周家的人来往时说的一段话,这是鲁三十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能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出牺牲。

那么,对周朴园的这种宽容,会不会是善良的鲁看花了眼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周本人的表现——

三、片断三:汗涔涔(点击“汗涔涔一”)

鲁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苦痛)哦!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朴(汗涔涔地)哦。

(顿,自语)嗯,这里真热呀!(顿)哦,原来窗户关上了。(顿)这么热,多半是“雷雨”要来了。

(一)问:(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学生据页下注解作答)窗户自然是关着的,不过我们都很清楚,真正让周脸上汗水“不断地流”下的,显然不只是天气。那是什么原因呢?(生自由作答:是鲁侍萍的讲述使他的心灵受到触动因而冒汗)

(二)问:看来,周冒汗,并不是因为天热,而是因为心里热。由脸上的汗,我们可以看出周此时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任由学生自由叫出,再明确)对,是痛苦、愧疚。为自己三十年前的绝情,为给梅侍萍造成那样深的创痛。(适时点出“汗涔涔二”,“苦痛”呈蓝色)

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就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感有多深。同学们,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心态呢?(生齐答:不会)

(三)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断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呢?是的,在三十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片断四:半晌(点击“半晌”)

朴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问: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这段文字,(顿)对,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二)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对白朗读一遍。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座间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人读另一人听,也可以是两人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来进行对话。要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及声音的轻重、快慢。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怎么样?大家都有感觉了吧?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学生赞成)我想,按我们班的实力,要找出几个周朴园来——哦不,要找出几位能胜任这个角色的同学来,肯定没问题。鲁侍萍,那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喽!哪位同学先来?

(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合作朗读。)

(读完之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师明确)刚才两位同学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周朴园”,朗读时将周“严厉”与“冷冷”的态度体现得相当充分(点出“半晌二”,“严厉”与“冷冷”呈蓝色。)

(三)问:在认出鲁之前,周热切地向“别人”打听梅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梅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地怀念着梅。可是,一旦梅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的改变呢?(生一答:因为他担心鲁来敲诈。生二答:周惟恐自己的财产、名誉受到威胁。)

(师明确)是的,对“死去的”梅的怀念,让他获得的是心灵的慰藉。而活着的梅,让他感到的更多的是不安与忧虑,甚至恐慌;他担心现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被破坏,担心苦心经营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请大家关注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晌”一词(点击“半晌三”,“半晌”一句蓝色),刚才同学朗读时是否将“半晌”的停顿体现出来?(生答“没有”)

(四)问: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

(明确)当他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此时,原先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任由学生自由议论,然后与学生一道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五)电影片断欣赏: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很好,他们的朗读,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电影片断,看看两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和秦怡女士是如何把握人物的。

(点出电影片断,播放完毕后,面向全体)大家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学生叫好)是的,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娴熟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内心细致入微地再现在银幕上,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五、片断五:支票

(启下)问:我想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周朴园说了一句“你冷静点”,然后——(待生自由说出后再明确)对,他赶紧去关上客厅的门,这个补充的细节将周此时的恐慌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根据周的判断,他认为,鲁“找”到这里来,无非就是要钱,是来“敲诈”的,甚至是来报复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有一处台词的变动?——对,‘到底’,这表明,周对于鲁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预期的;这倒并不是说周曾期盼着鲁的到来,恰恰相反,他最担心的就是鲁真的在眼前出现。)不过,事实证明,周的担忧是多余的,完全可以说他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鲁侍萍多次申明“你放心”,“不会的”,并明确表示将带着女儿离开周家,永远不再回来。

(顿,缓慢)看来,事情似乎已经圆满解决了,周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点出 “支票”)

朴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可是——(点出 “支票二”)

朴(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一)问:既然事情已经了结,为什么周还要给鲁开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呢?你怎么看周给钱的行为?(学生讨论,再个别作答,这一问题意见分歧较大,应该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五千块是个什么概念呢,剧本第一幕中告诉我们,鲁在济南的工资是每个月8块钱。那么,这五千块钱相当于鲁50多年的工作所得。)

(大致明确)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适时引入第四幕中寄两万块钱给济南鲁侍萍的情节)(有温情、有良知)

(二)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点出“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可以说,以精巧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正是曹禺剧作的魅力所在。

当然,要真正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可以说,光靠品味几个片断,是远远不够的。(点出“郑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的首都剧场上演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雷雨》,这是《雷雨》自1954年首演以来的第三次复排。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2002年6月10日CCTV —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那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内,要想真正读透周朴园,要真正读透《雷雨》,无疑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更深入细致的品味。(点出“巴金语”)

巴金对我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他的这句话是说中了我的本意的。我写这个戏确实不但想着看戏的观众,也是想着看不到演出的读者的。

——曹禺谈《雷雨》

好在精书不厌百回读,像《雷雨》这样的经典名著是常读常新的。

结束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围绕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即周与鲁的情感冲突这部分内容展开探讨,主要是选取文中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领略了《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巧。课文中另外一场戏,课文中另外两个人物(鲁侍萍、鲁大海)的个性,请大家运用今天的方法,从语言的品味入手,在课后去细细地加以咀嚼体味。当然,还有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点,精巧的戏剧结构,都是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深入发掘。(点出“冰山”)

如果一位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整个《雷雨》剧本,可以说就是一座巍峨的海上冰山,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海面上的1/8,也许更少;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希望,今天这堂课的语言品味实践,能为同学们对《雷雨》、对话剧作品的鉴赏点燃一盏灯,能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产生这样一种念头:我要读整部《雷雨》原著,我要读曹禺先生的其他作品,我要读更多的话剧作品„„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谢谢大家!

第二篇: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学习“雷”字。

师:下雨大家都很熟悉,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

(学生纷纷发言:我见过阵雨。我见过大雨。我见过暴雨。我还见过雷雨„„)

师:有几个小朋友都说到了雷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是雷雨。(板书课题)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电脑课件突然播放一声惊雷后演示“雷”字字理)“雷”是生字,大家看屏幕,注意这个“田”字代表什么?

(学生被一声惊雷吸引住了,都在思考问题,窃窃私语:“田”字应该表示田地可屏幕上显示的不太像。

师看着学生一脸的困惑善意地笑了笑:下雨时发出巨大的轰隆声就是雷。古时候用三个“田”字表示,现在为了字形的美观简化成了一个“田”字。

二、感知全文,学习生字。

师:课文写的这场雷雨,雨是怎样下的,雷是怎样响的?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

生倾听

师:这场雷雨景象美吗?想不想学?

生:想

师:要想学好课文,先扫除这7个生字的小障碍。(电脑课件出示课文的生字条)自己读读,先把字音读准,把认为难读、难记的字多读几遍。学生读生字

师:都会读了吗?老师检查一下。(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齐读)师:真棒!你们觉得这组生字里哪些字笔画多,字形比较难记? 生1:“垂”字难记。

生2:“渐”字也难记。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生:“渐”字是形声字,三点水是形旁,“斩”是声旁。

师:你真有办法。我们还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记这两个字。(电脑课件演示“垂”字的字理,师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这是稻谷,这是古时候的“垂”字,它们有什么相像的?

师:把笔画拉直成了现在的“垂”字,注意中间部分就像下垂的果实、叶子。(课件闪烁这个部件)

师:“垂”字在课文哪个句子里?找到它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学生读句子

师: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注意看(师课件演示蜘蛛下垂的动画及闪烁“垂”字中间的一竖。并叙述:这一竖就像什么?)

生:像那蜘蛛丝。

师:大风来了,蜘蛛要赶快逃命了。怎么读好这句话?

生:要读得快一些,我来读。

师:(课件演示“渐”字字理)看,小溪里的水被水车抽上来一斤斤地慢慢地流进田里。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慢慢地”在课文这一句里是哪个词的意思?

生:渐渐地

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一练,也可读给小伙伴听。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我来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雷声,雨声是慢慢地变小的,我读这句话时声音就慢慢地变小。(学生都鼓起掌来)

师:还有难记的字吗?

学生自信地摇头

师:“虹”字看起来很简单(课件出示“虹红”两字),比较一下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字音相同。

生2:字形也相同。

师:看得很仔细,这两个字很容易用错,用字理方法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师:(课件演示雨后彩虹的景象)彩虹有七种颜色,那么漂亮,可“虹”字却有个“虫”字旁,多奇怪呀,是怎么回事呢?

生:可能彩虹是虫子变成的吧!(学生大笑)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以为虹是天上的大虫雨后下来喝水呢,所以虹是虫字旁。

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屏幕出示:一条彩()挂在天空。树上挂着一根()绸。)请小朋友用手势表示你选择填哪个字。

师:彩虹多美,多可爱,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三、联系生活经验,感受雨前、雨中的景象。

师:小朋友用字理方法把这些难记的字学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课文。

师:你们都认识雷雨,雷雨之前,你们都有什么感受?

生1:下雷雨之前,天空有乌云。不时看见闪电还伴有几声雷响。

生2:一天突然天空变得很暗,然后刮起大风,地上的尘土都飞起来了,大街上人们急冲冲地往家赶,我妈妈急忙叫我收阳台上晾着的衣服,说是要下大雨了。

生3:雷雨之前我还感到很闷热,有喘不过气的感觉,不舒服。师板书:雨前天气闷热大风

师:(出示课文1、2、3自然段)你们的感受和课文写的一样吗?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

生各自读书

师:把你喜欢的一段或你认为读得好的一段读给同桌听。(同学互读)师指名读

师相机指导读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电脑课件演示“压”字字理:从厂(山崖)从土,“、”指压力。一块大石头从山上落下来,给土地加上重力。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压”的意思,给人喘不过气的感觉。

学生练读。

师:看来,用字理识字方法不光能帮助我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帮助我们把书读好。

师:小朋友读了那么多遍课文,试着看看动画片,背背这三段课文,背不出时可看看书。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师:

板书:雷雨

雨前天气闷热大风,雨中大更大渐小

《雷雨》一课的教学是以“让学生从图中去体会生活,再现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进行语言训练。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的。课文生字“雷”出现在课题。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所见到的雷雨是怎样的景象并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电闪雷鸣雨下起来的场景,巨大的雷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演示“雷”字的字理。这样的教学设计即跟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又在声像并茂的强烈刺激下使学生对雷字字形记忆深刻。最后为了使所有学生得到个性发展,我还尝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小组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雷字”的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思维也被开启了。本节课对“雷、网、渐、虹、哗、垂”六个生字的字理解析,采取因学定教方式让学生根据字理识字方法自学,只在学生觉得难记的字上进行指导,而且本课不是单纯的字理教学,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字理析词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字理析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打破了为字理而字理的旧模式。

不足的是课件制作显得落后,出示字理显得单一,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无意识的流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的陈旧,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篇:雷雨课堂教学实录

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Authorware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导入:(显示按钮页面)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单元知识短文告诉我们,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原来,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道,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进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吧。

一、片段一:洋火(投影:“洋火”一)

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

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顿)对,“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投影:“洋火二”原文)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用?你们觉得呢?(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

(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投影:“洋火三”,突出“我们”)两个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投影:洋火四)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投影:“洋火五”突出“好地方”)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断二:你们

1、提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生活有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呢?(生齐答:没有)是的,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无情地结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哦,鲁被赶出了周家,绝望之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3天。

2、提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顿)(投影:“你们一”)

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4、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1)你的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投影:“你们二”,突出“恨”)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周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点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调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

(顿)哦,还有呢——(投影:“你们五”,再次突出“你们”)朴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朴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中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讲到封建大家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生自由答出“贾府”)对,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生接:与林黛玉的关系)(师问)是这样么?请问,贾宝玉与周朴园的身份是什么?是贵族公子。那林黛玉的身份呢?鲁侍萍的身份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明确)对,周鲁的关系,其实相同于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顿)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文不娶,他能如愿吗?(生自由答:绝对不可能)没错。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六”)“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5、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投影:“人心易变一”)

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上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投影:“人心易变二”,突出末句)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难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牺牲。(生点头表示赞同)

(顿)那么,对周朴园的这种宽容,会不会是善良的鲁看花了眼呢?我人不妨来看看周本人的表现——

三、片断三:汗涔涔(投影:“汗涔涔一”)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朴(苦痛)哦!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朴(汗涔涔地)哦。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2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

2、提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顿)是因为天气热吗?(有学生小声说“不是”。师追问到底是不是,有学生说天气是很热,师生一道找到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的语句。问:)那么,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满脸冒汗吗?

(师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是)

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断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呢?是的,在30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其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在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30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常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片断四:半晌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提问: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二、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白朗读一遍。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桌间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个读另一个听,也可以是两个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对话。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人合作朗读)。

三、提问:在认出钱之前,周热切地问“别人”打听梅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梅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的怀念着梅。可是,一旦梅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改变呢?(生1答:他担心鲁来敲诈。生2答:周惟恐自己的财产、名誉受到威胁。)请大家关注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晌”一词,刚才同学朗读时是否将“半晌”的停顿体现出来?

四、提问: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

(讨论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事,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此时,原行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五、片断五:支票

(本环节重点探讨周开支票的动机,由此窥见周复杂的内心世界)

(同学讨论后明确)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遇先生会这样说——(投影:“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曹禺研究专集》上册,第197-199页)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投影:“郑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和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2002年6月10日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这样的体会,更何况在座的我们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结束语:今天这堂课,我们围绕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即周与鲁的情感冲突这部分内容展开探讨,主要是选取文中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领略了《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巧。课文中另外一场戏,课文中另外两个人物(鲁侍萍、鲁大海)的个性,请大家运用今天的方法,从语言的品味入手,在课后去细细地加以咀嚼体味。(投影显示“研究性学习网站”等资料,具体内容参见课前所发的讲义)我们在课前给大家下发了“研究性学习网站”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把今天课堂上把探讨而并未终止的话题继续探究下去,相信我们都能从《雷雨》这部杰作中不断获得新的艺术享受。

第四篇:余晓娟《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执教者: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余晓娟

记录整理:裴城镇中心小学

潘亚丽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任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雷雨》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本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较容易。要求写的字有12个,规律性很强,其中有8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是半包围结构,利于这些已掌握部分合体字书写方法的学生梳理写字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巩固。课后题的“读读想想”板块第一次明确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而在“读读抄抄”板块中,编者利用小伙伴的泡泡话,提出带点词用得好的说法,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

二、学习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借助课文图画,在运用中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本课需要按平时班级的习惯做好预习,能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制作本课的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雷雨中的声响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准备好电脑及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自我介绍

我叫余晓娟,孩子们都喜欢叫我余老师,我喜欢唱歌、跳舞、读书、吃美食等等。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方法自我介绍一下。

(同学们发言自我介绍)

2、游戏(1)学一学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拍节奏,学生认真听,然后学一遍。)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问一问

老师问,学生认真听,然后边拍节奏边回答。师:谁的尾巴弯?

生:公鸡的尾巴弯 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青蛙青蛙怎么叫?

生:呱呱呱 师:小狗小狗怎么叫?

生:汪汪汪 师:小猫小猫怎么叫?

生:喵喵喵 师:小羊小羊怎么叫?

生:咩咩咩 师:刮风

生:呼 师:刮大风

生:呼呼呼 师:下雨

生:滴答滴答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很多动听美妙的声音,比如说风声、雷声、下雨声,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了解自然。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雨。

(三)、识记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词意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老师事先把装有生字卡片的学习袋发给学生)(1)同桌合作抽读生字卡片(你抽我读,我抽你读)压

虹(2)给拼音宝宝找朋友 出示拼音 师:“它的朋友在哪里?找对了读三遍。” 生:“在这里”

每个孩子边回答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这个字,并读三遍。(3)生字回到词语里,开火车认读词语 老师出示词语

师:读对了,大家跟读三遍

重点指导轻声读法

(压下来

垂下来)

(4)词语回到句子里,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a做动作理解“压下来”

b看课件(满天乌云)朗读句子。

句子二: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a指导朗读

要下雨了,蜘蛛要跑得快一些,读句子。谁能让小蜘蛛再逃得快一些,再读句子。

b看课件图片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 出示图片: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 师:“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在上连在一起。“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的分开了。c总结文章的用词准确。

(5)看图选词,巩固运用词语

课件出示垂柳图、大雪压松图和古诗句

“万条()下绿丝绦、千朵万朵()枝低” 选填“垂”和“压”

(四)、再读课文,了解文意,感受变化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幅图,请同学按顺序摆一摆。

3、师:齐读1——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有什么变化。用“______越_____越______ ”句式说一下雷雨前的变化。生: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4、师:自由读4——7自然段,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中的景象吗? 生: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小。雨越下越小。师:把雷雨前、雷雨中的景象连起来说。

生: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小。雨越下越小。(老师夸奖学生:会听会记,关注课文,你越来越会说了。)

5、出示图(雷雨后的景象)

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后的景象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老师提示(天空、太阳、彩虹、白云、)

师:除了天空,地面上还有哪些变化呢?老师再提示:(青蛙的叫声、蜘蛛的心情„„)师:我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了!

6、配乐朗读课文,感受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出示课件1(狂风、雷鸣声)

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1——3自然段。出示课件2(倾盆大雨声)

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4——6自然段 出示课件3(轻松明快的音乐)

师:雨过天晴,你有什么感受?齐读第七自然段

(五)、梳理规律,运用方法,自主写字

1、梳理规律,共同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

(2)师:咱们挑战“虫”字旁的字:蜘

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想把这类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宽窄、注意高矮、注意关键笔画

了解笔画部件的穿插(通过比较两个字认识穿插的好处:紧凑、端正。)(3)结合规律师生合作范写

(4)总结规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5)结合规律自主写字,老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

师:写字要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足安。(6)评价

师:做到宽窄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师:做到高矮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师:做到有穿插、靠拢的给自己一颗星。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剩下的字。师:写字要注意姿势:“一尺、一寸、一拳”(2)结合规律请同学评一评。

(六)、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写字要紧凑 生:要把字写端正

生:我了解了大自然的变化 „„„„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今后的每一节课,同学们有学有练,都有收获。

第五篇:童志斌《雷雨》教学实录(共)

由语言走进文本,由语言深入内心

——童志斌《雷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望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单元知识短文告诉我们,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原来,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道,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进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吧。

一、片断一:洋火(投影:“洋火”一)

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

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顿)对,“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投影:“洋火二”原文)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一)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

(二)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炼”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呢?你们觉得呢?(生一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二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

(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三十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三十年前的生活当中。)

(二)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投影:“洋火三”,突出“我们”)两人都印象很深刻。因为,三十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三)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三十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投影:洋火四)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 哦,好地方。

(四)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一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二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二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二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五)想像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投影:“洋火五”,“好地方”突出)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断二:你们

(一)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的生活有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呢?(生齐答:没有)是的,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无情地结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哦,鲁被赶出了周家,绝望之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一个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三天。

(二)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顿)(投影:“你们一”)鲁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三)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四)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一)你的感觉是——?(女生一答:恨,悔)非常好,(投影:“你们二”,突出“恨”)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再向女生一)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鲁”同学点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顿)(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

(顿)哦,还有呢——(投影:“你们五”,突出“你们”)朴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讲到封建大家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生自由答出“贾府”)。对,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生接:与林黛玉的关系)师问:是这样么?请问,贾宝玉与周朴园的身份是什么?是贵族公子。那林黛玉的身份呢?鲁侍萍的身份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明确)对,周鲁的关系,其实相当于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顿)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雯不娶,他能如愿吗?(生自由答:绝对不可能)没错。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六”)“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五)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投影:“人心易变一”)

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第三幕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与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三十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投影:“人心易变二”,突出末句)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能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出牺牲。(生点头表示赞同)

(顿)那么,对周朴园的这种宽容,会不会是善良的鲁看花了眼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周本人的表现——

三、片断三:汗涔涔(投影:“汗涔涔一”)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苦痛)哦!

鲁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朴(汗涔涔地)哦。

(一)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一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二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

(二)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顿)是因为天气热吗?(有学生小声说“不是”。师追问到底是不是,有学生说天气是很热,师生一道找出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的语句。)问:那么,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满脸冒汗吗?

(师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是)

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断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呢?是的,在三十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片断四:半晌

(本环节主要通过朗读与问题讨论,品味周认出鲁后的复杂心理。重点品味“半晌”、“忽然严厉地”与“冷冷地”这三处舞台说明语言。)

(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

此时,原先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 电影片断欣赏:电影《雷雨》(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烧毁支票的片断。

五、片断五:支票

(本环节重点探讨周开支票的动机,由此窥见周复杂的内心世界)(明确)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投影:“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曹禺研究专集》上册,第197—199页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投影:“郑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2002年6月10日 CCTV —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我们在座在大家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结束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围绕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即周与鲁的情感冲突这部分内容展开探讨,主要是选取文中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领略了《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巧。课文中另外一场戏,课文中另外两个人物(鲁侍萍、鲁大海)的个性,请大家运用今天的方法,从语言的品味入手,在课后去细细地加以咀嚼体味。(投影显示“研究性学习网站”等资料,具体内容参见课前所发的讲义)我们在课前给大家下发了“研究性学习网站”等相关资料,我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把今天我们课堂上所探讨而并未终止的话题继续探究下去,相信我们都能从《雷雨》这部杰作中不断获得新的艺术享受。谢谢大家!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京),2005.3)

下载《雷雨》教学实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雷雨》教学实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语用课堂注重语用能力——《雷雨》教学实录及评析档

    优化语用课堂注重语用能力——《雷雨》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余晓娟 评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乔桦一、自主识字,随文理解,学习运旦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4(精选五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老师经常说语文就像一杯美酒,要用心品味。今天咱们来品一品《雷雨》这杯美酒。在品之前,咱们还是先请课前演讲......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白沙小学 金晓娜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任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雷雨》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黑”“垂”3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雷雨》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

    《雷雨》教学设计(推荐)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诵读文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步探究课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