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

时间:2019-05-13 14: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案例》。

第一篇:社会工作案例

爱让生活张开翅膀

【案例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卓女士,50岁,与丈夫原先从事出租车服务行业,2007年将自家拥有产权的一辆出租车以高价售出后承租他们出租车营运,家境富足。2008年2月,卓女士丈夫罹患肝癌,家中主要劳动力丧失,卓女士也因照料丈夫而无法工作,家中需承担巨额医药费又无收入,很快耗尽存款,入不敷出。2008年7月,卓女士丈夫去世,卓女士伤心欲绝。此后,她放弃出租车的工作,性格开始变得很极端,养的小狗经常出没小区咬人,当邻居向她提出时,她便与邻居吵架。她还多次衣衫褴褛地到居委会,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哭天抢地要求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其解决收入问题。

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卓女士的儿子唐某,今年26岁,大专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游手好闲,无上进心。在父亲得病前,因为家境不错,他终日打游戏度日,但在父亲的管束下,还比较安分。父亲去世后,唐某的思想也变得比较偏激,在外乱搞男女关系,回家和母亲吵架,多次离家出走,数日不归。

【案例分析(预估)】

根据服务对象目前状况及其和环境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判断,对整个案例形成了基本的预估。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介入。

(一)社会问题

服务对象家庭与外界环境比较恶劣,邻里关系僵化。社会工作者根据这种情况,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劝导服务对象处理好肇事的小狗,让其多参加社区活动,更好地融入社区之中。

(二)家庭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卓女士的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社会工作者基于这种情况,应帮

助服务对象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和相关的优惠。积极帮助服务对象各家庭成员参加工作,有必要的介绍其参加就业培训。

2.在与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卓女士以及其儿子的接触中,母子之间沟通交流比较

少,家庭成员关系即母子关系紧张。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劝导,沟通,亲属帮助等改善这种紧张的关系。

(三)家庭成员个别需求问题

1.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卓女士在其丈夫去世之后,非常情绪化,经常出现绝望,无助感;思想变得偏激,极端;性格比较倔犟,非常自我。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来帮助服务对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付外部环境的要求。

2.社会工作者在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唐某谈话之后,发现他跟母亲吵架,行

为变得恶劣是因为无法接受父亲的离世,父亲生前对其照顾无微不至,所以唐某感到缺少父爱。而且由于唐某之前也有游手好闲的坏习惯,社会工作者根据这种情况,制定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消极负面的情绪,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

【服务计划】(包括服务目标、服务策略、服务程序等等)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面谈,与服务对象初步商讨了服务对象

所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和需求,最后一期制订了如下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保障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以家庭为中心维护家庭的完整为

目标,顾及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提高家庭成员的能力。

子目标:

1、稳定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情绪,舒缓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通过心理辅导,引导服务对象家庭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构建和谐家

庭;

3、帮助服务对象家庭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和相关的优惠,保

障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4、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求职、就业,提升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自

信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5、通过促进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活动,实现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与社区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服务策略

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在有限的时间

内快速有效地稳定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情绪,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主要问题,帮

助服务对象输入希望,提供支持,在迅速化解危机之后,促进服务家庭自身更好

地成长。

(三)服务程序

基于对服务对象家庭的了解,社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1、利用危机介入模式,针对服务家庭生活陷入困难,申请政府补助;

2、利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卓女士的心理情绪

及时安抚,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倾听,给予支持,让服务对象及时宣

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3、利用人本治疗模式介入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唐某对于缺乏父爱的心理适

应不良;

4、促进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母子间的良好沟通,求得母子间的和睦,从而

促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5、利用区、街道,社区三级再就业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意识、就

业观念的辅导,并及时为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

6、整合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家庭争取必要社区中的理解和支持,让服

务对象家庭再融入到社区环境之中。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初次见面 发现问题 由于卓女士家庭生活陷入困难,所以经常衣衫褴褛坐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地上嚎啕大哭,大喊大叫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其解决生计问题。

就这样,服务对象自己叩开了本次社会工作的大门。

主动接触 深入了解 社会工作者根据这种情况,留下了卓女士的联系电话,与其约定上门拜访时间。第一次上门,卓女士显得很拘束,社会工作者介绍自己

后表示会帮助卓女士,然后开始很随意地和卓女士开始话家常。慢慢地,卓女士

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丈夫生病去世,家中财产因丈夫生病而耗尽,儿子唐某的叛逆,经常和自己吵架,还离家出走,卓女士时不时地哽咽,眼泪不停地流下来。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对话交流中专注地倾听,尽可能置身于服务对象的处境中,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体会他所感受到的压力和困难,社会工作者运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表示对服务对象的支持和理解。社会工作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卓女士也渐渐开始对自己放下了戒心,开始接纳社会工作者。

寻求途径 整合资源 因为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卓女士的家庭确实困难,于是查阅了各项社会救助的政策,整合了各种资源,帮助卓女士申请了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扶助证,于是卓女士就更加信赖社会工作者。

破冰之行 初露成效 第二次,社会工作者又来到卓女士家中,这次的目标是卓女士的儿子唐某,卓女士把唐某介绍给社会工作,可是唐某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打游戏,头也不回。这次社会工作者吃了个闭门羹,社会工作者从卓女士的地方了解到,唐某只听舅舅的话。于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卓女士请来了唐某的舅舅开始进行对唐某的心理治疗。在舅舅的配合下,社会工作者开始旁敲侧击地问起唐某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然后唐某就开始说起对母亲的不满,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对其的照顾无微不至,父亲死后,觉得自己缺乏父爱。自己本身心情就非常不好,而母亲跟他说话时,总是用一种责备的口气而不是关心的口气。所以叛逆他一直都顶撞母亲,甚至为了不听母亲唠叨,摔门一走了之。针对这种心理适应不良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告诉唐某,母亲其实非常关心他,只是不善于表达,也告诉他,因为父亲刚刚去世的缘故,他也需要理解自己的母亲。然后社会工作者把唐某的想法告诉了卓女士,她跟儿子的沟通方式很有问题。需要改一下说话时候的语气。经过一段时间,确实收到了很不错的成效。唐某开始愿意和母亲谈话。

由于卓女士养的小狗咬人,多次与周围邻居争执,在社区中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件事情,社会工作者建议让卓女士处理掉这条小狗,由于卓女士感受到社会工作者是真心帮助她,所以很愿意听从社会工作者得建议,很快卖掉了小狗。同事,社会工作者也召集小区里的小组长,委婉告知他们卓女士家中的情况,因为丈夫去世才会思想变得偏激,希望小组长能告诉卓女士的邻居等宽容地理解她,相信她愿意改正,愿意重新融入到这个社区大家庭中。

重回正轨 皆大欢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扶助证,并不能让这对母子过上更好地生活。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卓女士接触,了解她其实是一个勤劳的女性,根据她这个特点,社会工作者整合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再就业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信息,最后,将卓亚娣推荐到社区中一户条件很不错的家庭当家政人员。在反馈的信息中,雇主表示卓女士很勤劳卖力,把家政事务处理的非常妥当。卓女士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卓女士一家也从新走上稳定和谐的生活。

【案例评估】

服务对象对于案例的评估:服务对象对于整个服务过程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满意,并将对服务的满意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的评估:在将近一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始终基于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人在社会中”,认为服务对象家庭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服务对象家庭应该在融入社会,融入社区大家庭的前提取得更好地成长。社会工作者能始终以“助人自助”理念为指导,运用优势视觉,采用危机介入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能专业技巧为服务对象开

展服务。最终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心理取得了及时的舒缓,情绪得到了改善,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信念,并最终走出人生困境。

【专业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社会工作者深刻理解到一次成功的社会工作,会使对社会有障碍的服务对象,成为有利于社会的助力。同是也使社会工作者对一些专业知识,理念,技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专业的社会工作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需要广大的社会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辛勤努,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配合。对于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操作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之前的案例一成不变。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探索。

第二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

学生小敏,小学六年级时从农村小学转学到某城镇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看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他。他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他们。一个学期下来,他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他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他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他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他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是希望他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一天一切还比较正常,但第二天早上他就不愿进校门,勉强进入教室后哭了一天,中午饭吃不下,手冰凉。第三天依然如故。家长请求学校帮助。

问题:小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尝试运用整合社会工作的治疗模式制订一个介入方案,帮助小敏这一类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

小敏案介入方案

一、主要问题 小敏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敏从农村小学转学到某城镇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小敏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之后转入某城镇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

其一,在新环境里,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敏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敏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

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他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

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

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总希望能回到以前的学校进行学习,而父母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同小敏沟通,没有给予小敏足够的情感支持与协调帮助。

三、理论基础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同的社会系统构成了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而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被视为互相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个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塑造。当人与环境产生“非适应性契合”时就引发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换句话说,问题的出现和产生并不完全是“人”本身的原因,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种“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包括环境的改变和政策的倡导与实施。

四、治疗模式

人与环境模式特别注重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和谐与均衡,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不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一模式特别注重挖掘和利用服务对象及其环境自身拥有的正向资源,来推动个人与环境的共同改变。人与环境模式的主要工作目标有三个方面:1)帮助服务对象自如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2)通过对环境的积极评估实现上述目的,特别强调通过周全的思考调动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3)通过集体行动将对服务对象个人的关怀与促进社会增权相结合。

三、介入方案 介入目标:

1、建立接纳与信任的专业关系,倾听小敏的困扰,疏解小敏的情绪困扰,提供情感支持;

2、增强小敏人际交往能力,与同学老师进行更多的良好的交流;

3、改善小敏学习成绩,提高小敏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介入安排:

1、接案:本案是学校提供的个案。我们先了解基本情况,并约定上门走访的时间;

2、初次接触,资料收集并研究;

3、建立接纳、尊重、关怀、温暖的专业关系;

4、着重注意小敏的心理情绪变化,时疏解小敏的情绪困扰,提供情感支持,时给予关心、引导和帮助;结合青少年阶段的特征,提高小敏认知情绪、辨别情绪、掌控情绪以及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使之不会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影响;

5、帮助小敏分析目前的状况,并与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难;与小敏一起探讨和分析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共同制定介入方案。

6、积极帮助小敏与老师和周围的同学搞好交流沟通,让其感受到现在老师同学的温暖;强化小敏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主动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及其他重要他人,及时对案主提供改变所需要的支持与鼓励;

7、对小敏学习进行辅导,积极帮助小敏提高学习成绩;协助小敏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书,并督促小敏有效完成;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对小敏学习进行课外辅导;还可帮助小敏联系介绍专门的辅导机构。

8、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结案。

案例分析题2 退伍兵林杉因所在单位倒闭下岗了,居委会根据林某家的收入状况,打算为其申请低保,但被林某断然拒绝,他表示自己只想继续工作,不愿意吃低保。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针对林某的状况进行了介入。请制定一套评估方案,以确保社工的服务品质及成效。

林杉案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评估的目的在于考查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是否实现了计划的目标,测量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改变的程度如何。以确保社会工作的服务品质及成效。本案例的具体评估目的为: 案主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经济来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达到当地最低生活消费水平。

案主能否坦然面对单位倒闭下岗的事实,并积极寻求再就业。

二、评估类型

从评估程序的角度出发,对林杉案进行结果,对个案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估。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意即对服务结束后,案主最终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三、评估方法

1、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所填写的有关接受服务的资料和他们对服务效果的叙述进行研究评估,例如从他们对问题的说明、感受、看法中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目标实现的程度、介入的方法是否有效等;

(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包括访谈、观察和记录等。例如对服务对象的非语言行为的直接观察,对服务对象与亲友之间互动的直接观察,从服务对象的亲友、社区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处获得的间接信息等。

2、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测量

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安排了任务,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如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面对单位倒闭下岗的事实;提供就业辅导等相关任务进行测量。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方法如下:

(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3、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通过访谈、观察、记录已经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说明、感受、看法中研究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介入的满意度。

第三篇:矫治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殷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1月;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离婚;

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

职业:目前无业

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二、工作情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

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

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

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

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

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

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

社工:小孩跟谁?

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

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

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

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

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

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

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

(二)主观资料的采集

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

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脾气急躁。

2、案主初中文化水平,没什么技能,从未参加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从事过“美金黄牛”生意。

3、案主吸毒史有五、六年,至今虽戒断近六年多但仍旧存在复吸的可能,需继续巩固。

4、案主家庭关系简单,父亲基本断绝往来,母亲是外地人,与其父仅是同居关系,案主2、3岁时母亲就离开上海。案主自小就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父亲对其也不闻不问,为了生存案主十几岁就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直至被判刑。

5、案主房子于八十年代末为了老婆出国卖了房子,目前租房居住,月租金600元。目前吃低保,儿子无业。)

6、案主没有其他的亲戚,有一姑妈平常不大来往。

7、案主比较坦诚,根据多方反映及具体核实,现在案主能面对过去,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积极配合。

案主自述: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从小就没感受到父爱母爱,为了生存,从小就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饱饭。最后违法被送进监狱。出来后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去倒卖美金,赚了点钱,最后在朋友的影响下吸了毒,又进了监狱。85年我结婚了,有了儿子,一家三口过的还好,后来我老婆要到日本去,我把永康路房子卖了,但后来又离婚了。我自己命苦罢了,谁知我儿子与我一样的命,从小也没娘疼。这么多年我一人带着儿子生活,吃了不少苦。从来没人主动关心过我,宋老师告诉你,有时人家问我吃了吗?我说吃过了,其实我在饿肚皮。现在我难找工作,就是有工作一月几百元也不够。现在房租一月就要600元,上班后再去除低保300元,怎么生活下去?

(三)分析与诊断

1、案主如今对毒品的认识与态度:

现在案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过去所走的弯路有深刻的悔悟。他希望彻底戒断毒瘾,恢复身体健康,最好能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本份的生活是他目前最向往的,一定要远离罪恶的毒品。

2、案主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对其的影响:

案主有家庭成员少,他的父母亲是同居关系,在他3岁时母亲离开家。父亲对其不管不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童年非常缺少关爱,每天都在为寻找食物而惶惶度日。从小的经历让案主对人缺乏信任感,多次的进出监狱养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曾经在朋友的劝诱下沾染了毒品,主要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想赢得别人的“敬重”,因为他认为“毒品是有钱人享受的东西”,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案主缺少管教与引导,吸毒后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3、剖析案主的核心问题:

案主在99年走出监狱后,感受到为了儿子也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儿子这个精神支柱的支撑下,案主出狱后,基本上安分守己到至今。但生活的现实、经济的困窘使案主压力极大。虽然他从思想上能够正确认识过去,在行动上也可以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毒瘾,但经济的困难让案主焦虑、脾气暴躁,甚至与居委发生冲突。所以现在案主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其不正确的人生观,帮他解决实际面临的困难。

(四)目标与计划

目标:

1、帮助案主巩固戒断期,防止复吸。

2、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

3、改变其目前生活状态,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

计划:

1、禁毒社工与案主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通过对案主的关心、交流,调节他的心理,促进其改变世界观。

3、在禁毒社工与居委会干部等人员积极主动与案主交往过程中,增强其对社会的信任感,解决案主的困难,帮助他真正地回归社会。

4、促进案主思想、行为的改变,提供持续的服务,包括辅导、指引等,帮助他彻底戒除毒瘾,杜绝复吸,重新被社会接纳,树立新生活的目标。

5、整合社区资源,尽快助其子找到工作。

(五)理论基础与干预模式

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概念”,即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

己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我实现”即指人对天赋、能力、潜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相信人是理性的,可以对自己负责。

2、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在不断的处理从本身内部和环境外部所获得的讯息,并将其解读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追求个人生存意义的行动依据。认知和行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两者,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可改变其行为。

3、交流分析理论:是为了了解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进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根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干预模式:

1、针对本个案的特点,社工采取的是任务中心模式。

2、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

1)相信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帮助过程中要求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2)认为所确立的目标是有限的、外在的,这使得目标具有达成的可能性;

3)认为人的生活与成长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社工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案主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完成的任务。

3、介入程序:

1)工作者与案主一起确定目标问题;

2)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服务的时间和安排达成协议;

3)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解决问题确定案主的任务;

4)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完成任务;

5)工作者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估,以及就结案后案主的任务进行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1、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关系

社工经过详细的资料研究、实地走访掌握具体的案主信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建立关系,逐步获得案主信任与接纳,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主动交谈、求助,工作一点一滴地取得了成效。

2、利用多方资源,集中为案主服务

社工充分运用社区资源,经常为案主的儿子推荐工作,让其感受到社工的关爱,并联系居委干部经常与其沟通,改变案主的敌视态度。经过半年的工作,案主已基本按照我们所努力引导的方向发展,对待居委干部的态度明显转变,并且积极参与社区禁毒宣传。

3、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工作计划并实行

社工在工作中定期总结、分析,密切关注案主的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为案主服务。案主今年上半年的尿检结果为阴性,社工及时肯定他的努力,并鼓励他继续保持。

4、运用专业技巧服务于案主

社工采用了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等理论为指导,界定问题、提供案主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并且博采众长,一切为了案主。

(七)实践结果

通过禁毒社工的努力,案主基本上已戒断毒瘾,能够主动配合社工继续加强身体、心理的恢复,从身心上都开始远离毒品。生活上,案主违规做起洗车生意,社工在与城管、街道协调后,暂时让其洗车维持生活,但强调了在需要时必须听从管理。案主十分感激社工人性化的帮助,在社工的指引下逐渐改变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理解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不再到居委街道吵闹。

(八)评估与总结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了专业方法与技巧,如任务中心介入模式,沟通中的倾听、同理心等,并积极借助社区资源,结合对案主的生活、小孩的关心等工作,跟进案主的发展。

案主从最初的消极、沮丧、难以理解现实社会,在社工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带来希望,让他感受到政府和社会依然在接纳他、关爱他,社工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他。案主的心理上得到了慰藉,舒缓了面对生活的压力与焦虑。

社工针对三个核心问题:案主的小孩、家庭和工作,帮助案主逐步摆脱生活困境。当案主出现好的行为时社工及时、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他,有犹豫时给予解疑和引导。对待案主的工作社工尽心尽力,协调了相关部门,得到了暂时缓解,解除了他目前的生活困难,这些改变也让案主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整个个案过程中社工注重案主的感受,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以坚强的意志、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和社会。该个案反映了为了我们的案主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社工在他们的心理矫正上要多做工

作,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向好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

小孟,女,18岁,辍学3个月。小孟在儿童期的时候,行为能力的发展有点跟不上同龄儿童,容易摔跤,所以儿童期的游戏她都没办法参与。与此同时,小孟的语言发展方面比同龄人有更高天分,在读小学前,她已经看完了儿童简读版的中国四大名著,会背诵唐诗宋词还有诸子百家。进入小学以后,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小孟上课不遵守纪律,喜欢“钻牛角尖”,质问老师到尴尬的地步,而且不接受批评。父母认为是孩子还小,是正常的,所以放任自流。到中学后,小孟不仅经常逃课,还习惯性对父母撒谎。居委会人员也反映小孟特别敏感,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小孟父亲开了个公司,平时工作忙,对她无暇顾及,并且在老师“告状”后,如果说教无效,就痛打女儿一顿。小孟母亲要经常去照顾外婆,与小孟交流很少。经常觉得她什么都做不好,从小孟辍学之后怕她出去玩变坏,经常把她关在家里。

最近几天小孟大哭大喊,情绪较激动,不愿意见来家里玩的同学。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没有办法,所以电话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服务方案

一、与小孟及其有关系统建立信任关系

(一)社工能力评估:在接到小孟母亲的求助后,并且了解了小孟的大概情况,社工认为自己有能力接这个案子,不过有一点要避免的是,社工自身童年期也是不受到家里人的关心,注意避免自己价值介入,对小孟父母进行无意识的操控。

(二)方法运用:会谈法、文字记录法(soap法)

(三)建立关系具体步骤:

1.做好第一次会谈准备,拟定会谈提纲

(1)资料收集:需要收集到小孟基本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社会支持网络(正式、非正式)、生理状况(疾病史、成长大事记)、心理状况(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

(2)会面安排:时间定在电话求助的一天后,地点定在社工事务所,并且保证等小孟父母来咨询时能够有一个隐私的环境,提前给同事打招呼,要求回避。

(3)会谈提纲:介绍自己,寻求小孟父母的自我介绍,确定目标和方向,了解家庭成员的特质,了解家庭发展史,了解家庭解决问题的方式,总结会谈并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4)注意事项:由于电话求助中孟母提到孟父工作太忙,所以假设孟父可能会“爽约”; 2.第一次:会谈

(1)时间:×年×月×日(2)地点:×社会工作事务所(3)对象:小孟(父)母(4)内容:介绍自己:“您好,我是主管家庭服务的社工小陈,主要是协助人们处理家庭困扰的,请您(二位)介绍一下自己和让您困惑的事,可以吗?”注意观察孟父孟母使用何种方式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成员的,能大概了解自我评价、家庭成员关系怎么样;然后表明“保密”的相对性原则;简要反馈一下孟父孟母的期待,可能用到的语言是:“你刚刚说的那些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是吗?”;告诉他们社工的义务、责任和权利,然后澄清各自的角色。

(5)社工反思:家庭规则、家庭关系对每一个成员都有很大影响。父母的沟通方式、处事方式对小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很期待小孟的改变。

3.第二次:家访收集资料(1)时间:×年×月×日(2)地点:小孟家(3)对象:小孟

(4)内容:利用情绪疗法平复小孟的焦虑激动情绪,鼓励小孟勇敢表达对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期望、对父母的想法、对学习的看法、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看法。

(5)社工反思:当表示出对小孟的同理心(如运用“我曾经也有过不开心、非常焦虑的时候”)时,小孟明显放下了心里防备,并且小孟表示,她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人家一样,能多关心她多和她说话,也表示希望继续上学。但是注意避免价值先入、评价案主的行为,如尽量避免这样的话语:“你应该......”“你这样做不好”等。

4.第三次:走访社区、学校收集有关资料 1)时间:×年×月×日

(2)地点:小孟所在社区、学校

(3)对象: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学校老师、同学(4)内容:挖掘小孟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

(5)社工反思:最大的困难就是链接小孟的正式资源,因为这些资源都注重小孟的表面问题,对于她的深层次困难特质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

5.初步预估

小孟出现的情绪激动问题、厌学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都和家庭系统、学校系统以及自身生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6.签订服务协议

在与小孟交谈后,以及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小孟愿意继续接受我的服务,我也愿意继续服务,所以共同签署的服务协议。

二、对小孟及其有关系统进行预估及专业判断

(一)方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图(能清晰展现小孟所在系统的疏密关系)、DAC评估

(二)通过前期家访过程中的咨询、观察,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个人资料、环境资料和社会环境分类,了解小孟的硬件与软件资料、家庭的静态与动态资料(成员、角色与互动、家庭规则、家庭关系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预估具体方面 1.对小孟自身系统的预估

优势:(1)从个性看,小孟个性独立、坚定,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对家长当面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勇敢、坚定的气质;(2)从感受性看,小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的知识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深层次说,小孟渴望能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与身边人的交流,自主性的接受一些知识经验;(3)从个人能力看,小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很擅长;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记忆力惊人,理解力也非常好;小孟心智方面发展较同龄人提前,这和父母对她较少关心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困难特质:(1)生理发展角度:小孟刚出生时因为出现过短暂窒息的情况,可能对其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动作协调能力发展不足,身体平衡和肌肉控制不理想;(2)人际交往方面:由于缺少玩伴、童年期的游戏经历,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方式比较欠缺;小学阶段表现出对于一些学龄儿童的规则和规范不太适应,这和童年期的成长经验有关;(3)个性方面:过于执着和强调“自我的感受和看法”,在处理问题时比较缺乏弹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

2.对小孟所在家庭系统的预估 优势:(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完整,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创造了一个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2)教育方面:重视小孟的早期教育,表明对小孟的期望较高;(3)动机方面:对于小孟的改变持积极态度。

困难特质:(1)关注点:父母过多在意满足小孟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和解不多;对小孟出生时短暂窒息的后遗症没有足够重视;(2)教育方面: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忽视了儿童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3)人际交往:从社区居民及社工观察得知,父母双方的交流沟通方式非常僵化,不利于小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4)处理问题方式:父亲对于小孟的“出轨行为”问题,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这对于父女关系、小孟个性和行为处事能力都有影响。

3.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系统的预估 优势:(1)老师:从对学生的管理层面说,态度都比较积极认真,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共同教育;(2)同学:有几个同学明确表示愿意成为小孟的朋友,希望自己能够为小孟的改变尽一份力。

困难特质:(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公正,认为学生对于课堂上的追问就是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2)在访问班主任时发现,“贴标签”现象很严重,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把一部分学生定义为“坏学生”;(3)因材施教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职能没有很好体现。

4.对社区及其他资源体系的预估

优势:在走访中发现,亲友系统、社区支持系统中,都有一部分人关注小孟及其家庭的成长,包括社区工作人员、亲戚、新闻媒体等。

困难特质:没有人专门从事协调和整合的工作,再加上“好奇心”、“八卦心态”的存在,使得“关心”有点变质,也很难保证处理问题的隐私性。

三、与小孟共同制定服务计划、介入手段和签署服务计划协议书

(一)目的:改善小孟的生理功能上的不足;加强小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小孟能够理性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

(二)服务模式:行为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

(三)具体服务步骤: 1.初期

(1)目标:通过肢体训练改善小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服务模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不适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社会化任务有重大作用,在生命每个周期都应该完成每个阶段的社会化任务,否则会导致内在的连续感断裂)

(3)介入手段:间接介入(协调医务社工,联系医院资源)(4)频次:每周一次(5)地点:×医院

(6)协同人员:医务社会工作者(机构资源链接、不同领域社工合作)、肢体矫正医生(7)社工反思:生理方面的健全发展对个体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小孟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其认真,她对于儿童期的游戏达到一种迷恋的程度,随着她肢体协调能力的进步,她更加渴望去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但是到后期我们发现,她对儿童期的“游戏迷恋”已经开始减弱,我想,这个阶段的成功过渡对她心理的“缺陷感”有很大积极作用。

2.中期

(1)目标:通过重建家庭沟通模式、家庭规则和父母沟通方式来改善小孟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2)服务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人本治疗在萨提亚模式的理论中扮演基础性角色,认为家庭成员的改变是家庭关系稳固的关键。在介入的案例中,萨提亚不断扩展了自我价值内涵、家庭系统理论,形成了基本三角关系、家庭重塑、沟通姿态等主要理念。)

(3)介入手段:直接介入(通过角色扮演使父母认识到他们的沟通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对小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家庭作业”手法给小孟及其家人布置任务,这不仅能够巩固服务效果,而且能对家庭规则、家庭关系的重塑自主能力有积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每一个子系统,对家庭其他成员都有影响。)

(4)频次:每周一次(5)地点:小孟家

(6)协同人员:机构另一名社工(做记录、观察)3.后期

(1)目标: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连接发挥小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小孟的自信心,对自己有全面的评价

(2)服务模式:优势视角理论(我们应该看到服务对象身上拥有的资源,并且有效利用,从而促成她的改变和发展。)

(3)介入手段: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结合(与小孟父母沟通,让他们多关注小孟的优点,并且重点培养,不仅能增强小梦自信,也能激励她继续学习;联系学校,共同挖掘小孟的记忆力,为小孟的发展尽一份力量;联系同学,鼓励他们多与小孟交流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联系当地社区,为有相同困惑的家庭开展小组,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4)频次:每周一次

(5)地点:×社会工作事务所

(6)协同人员: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等

注:服务中可使用的技巧:观点重构、当面对质(当小孟的行为感受和语言不一致时)、直接应对(探索小孟的经历、对我的感受、对我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坦白询问)、提醒结案(要经常性的提醒小孟实现目标的时间进度以及截止时间,促成她加快改变)、随时记录(SOAP记录法,对状态的主客观评估、协议的修改部分都要及时记录)

(四)签署协议书

和小孟及其父母简要精确的回顾和案主达成协议的内容,如工作、目标、行动方案、任务和行动步骤以及评估方法。在与小孟及其家人一起商量后,对于服务计划没有异议,并且愿意接受进一步服务,所以签署了协议书。

注:由于介入手段具有社工隐私性,所以签署的那一份协议书是不包含“(3)介入手段”这一项的。

四、介入行动及策略

注:以上服务计划包含了介入手段及策略。

五、服务过程、效果评估和社工自我评估

(一)服务过程评估:

1.评估内容:服务进程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案主的阶段性需求,资料的完整性 2.评估手段:基线测量法(在对小孟每次服务之前测量一下,然后服务之后需要再测量一次)

3.评估指标:小孟的情绪焦虑程度、肢体协调度(医务社工提供)、家庭每天交流次数、与同学的交往次数、资料记录的完整度

4.评估人员:参与服务的所有社工

(二)服务效果评估

1.评估内容:介入目标、总体目标的完整度 2.评估手段:目标实现程度测量方法(制作小孟的目标核对表,罗列计划中定下的目标,使用等级程度进行测量)

3.评估指标:目标实现等级

4.评估人员:小孟、小孟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社区工作人员

(三)社工自我评估

1.评估内容:社工的服务水平、知识水平、反思能力、处事能力 2.评估手段:满意度测量(问卷——满意度)3.评估指标:满意度达到85%及以上

4.评估人员:机构督导、小孟、小孟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社区工作人员

六、结束服务

(一)结案具体步骤

1.过程回顾(与小孟一起回顾整个“合作进步”的过程,让她回想自己的改变有哪些)2.小孟自我评价(鼓励小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和过程的评价中来)3.分享感受(社工和小孟及其父母一起分享结案的感受)4.电话追踪(缓慢撤离,减少结案的不适感)5.撰写结案报告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案例一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为此,她请求社会工作者作者介入。

步骤:

1、接案

社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说明此次会谈的目的。社会工作者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增进了解。社会工作者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

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打女儿等。此外,对施巧巧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3、计划。

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1)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育方式,使其用恰当的宣泄方式调节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2)处理施巧巧因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

做法: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1)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2)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与压力管理技巧;(3)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

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实施。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2)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3)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及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7、跟进服务。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关注与关心。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个人或家庭

(二)家庭层面:家庭整体及各成员

(三)群体层面:小组工作

(四)社区层面;社区介入

案例二

李某,22岁,因自小患脑瘫,走路略有不便。内心自卑,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具有过多偏激想法和抵触情绪。

小李父母关系不太和谐。父亲即将退休,有较多主观想法。母亲已退休在家,较维护儿子。父母平日缺乏交流,在儿子教育问题上分歧很大,且父亲听不进母亲的建议。家庭氛围对小李造成很大影响。后来,父亲让他回学校读书,他极不情愿,于是在家里制造了一起强奸未遂案,想吓唬和对抗一下父亲。

1、初期。通过与小李的交谈,让他认识到突发事件对别人的危害性和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了解情况,如小李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件,明确事件与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纠正错误的认知,降低焦虑情绪,帮助释放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2、中期。促使小李改变思想和行为上的极端行为,使其理解和尊重父母,学

会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同时,父母也应改变教育方式。

3、结案期。

家庭暴力案例分析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还有冷暴力,精神虐待。

成因:传统思想、家庭婚姻的腐败现象、经济不独立

案件反应的问题:

1、受害者碍于脸面不敢声张,只能忍让,街道、单位

警察、邻居不管

2、社工的社会影响度不够,家庭社会工作者作尚有许多人不了解,而习惯求助传统部门。

3、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社会工作者作者的权利和职位认定

4、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家庭纠纷,劝劝就行 社会工作者介入:

1、建立专业关系

a、与张某面对面的交谈,用不批评的态度接纳她,理解她,并保持对她遭遇的同情,表明社工愿意帮助她摆脱家庭暴力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b、在与案主见面时可以邀请其儿女参加,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收集资料:包括村委干部、邻居、案主亲人对案主遭受家庭暴力的看法,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3、分析诊断

a、案主向往过正常的不受暴力的威胁的生活,但没有具体的方法

b、案主在社区中的道德评价还不错,村委、邻居、亲人都很同情她的遭遇,并在背后默默支持她;但案主的丈夫一直都对其实施暴力,儿子成家立业后还对其施加暴力

4、制定计划

5、实施:对案主及其丈夫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是赵某感觉对妻子实施暴力是违法的,对妻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也对自己和整个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安抚案主的情绪;调动社会的集体力量

下载社会工作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

    137老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方案名称 俏夕阳—老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小组 二、工作理念 (1)构思背景 在电视剧《最浪漫的事》和《婆婆》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孤独的身影。现实......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杨某平时身体很好,一天突然感到胸闷,并伴有心绞痛,经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但须住院进一步检查。杨某由于平时极少到医院看病,对医院的情况很陌生,担心自己的检......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个案社会工作方案 一、 案主资料 姓名:王小贱 性别:男年龄:27 性格:稳重且多疑案例陈述: 王小贱现在是一名已服役2年的军人,但是最近发现自己疑似有同性恋倾向,加之父母多次电话......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9

    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暴力”的案例分析事件经过:王芳(化名)是名超市促销员,因为丈夫有外遇,双方经常有冲突,每次都以她被打结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10年。今年8月12日,又遭到丈夫......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辨析题分享

    案例辨析题(请用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 1、家住广州某小区的港籍女孩小羽,7岁仅9公斤,长期被困于家中露台、辍学及吃不饱,日前跳楼觅食,被送往救助站。小羽3岁......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34004233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 小区背景 该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约70户人家,人口约250人。该村距离成都约1个小时左右车程。 该村以传统的农业经济收入为主,男丁外出打工(主要是去挖......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