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品是道具 营销即服务
质化的今天,产品同质化,品牌同质化,促销同质化,传播同质化,同质化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一个特点。今天,我们谈4P,谈定位,谈整合营销,谈差异化,理论重要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不幸的是我们多数企业仅仅停留于理论本身,口头谈谈,而非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运作中。同质化的今天,供大于求已经成为事实,全品类大小通吃、有货就不愁卖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在做营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消费者的细分、理解以及体验、服务。在品牌层级的排序中,最高层级是口碑,产品是基础层级,从这个的角度来看,产品其实是完成服务过程中,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满意服务的道具,对于地板、定制衣柜、木门这类的半成品,服务是口碑产生的最关键环节。
服务的本质是超越消费利益的根本满足
建立服务导向的品牌营销,并非多数企业所包装的所谓管家、钥匙、天使一类的售前、售中、售后等一些内容罗列。我们理解的服务是真正针对消费者进行利益满足过程。首先是消费者细分,我们一直强调细分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占领,只有对品牌特定的消费人群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将其作为品牌所要对应的人群进行营销,其中就包括对该目标人群的价值特点,如果整体家装风格喜好、花色选择喜好、使用关注进行指导品牌服务建立的标准,我们把家装风格总结出12种主流风格,针对地板品牌就提出家装风格预铺装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家装风格与地板匹配指数的设定,最佳花色的建议等建立了四套子系统,真正为顾客在选择产品时,提供最满意的产品选购指导。
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地板的铺装形式上的不喝水,自带鞋套,不抽烟,帮助收拾环境等等都不是重点,顾客最关注的是铺装的满意度,花色是否和看到的一样,针对实木类地板的色差问题,如何挑选铺装出更美的效果,是否平整、是否照顾铺装的细节,是否有确认验收,如何及时在铺装过程中与顾客沟通避免矛盾产生,三分产品七分铺装,铺装才是售中顾客最关注的,顾客也许不懂,但不能因此蒙混过关,顾客有知情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得到满意的铺装效果,这个阶段的服务价值才能够最大化。而在售后过程中,服务同样重要,很多人都把铺装结束收款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结束,其实真正的口碑就在售后产生,比如在顾客生日送上一百合,并且一个温馨的电话祝福,把顾客当作朋友而非消费者。同样的,及时解决地板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是重要的环节,及时沟通,快速反应,是售后服务的原则。让顾客了解地板养护的常识,也是一个必要环节,而很多人把这个常识理解成为了界定售后问题责任的依据。
服务是营销,从营销的视野看服务
我们认为,除了售前售中售后环节,销售的各种活动同样是一种服务,比如促销活动,站在顾客的角度,可以理解成为企业做活动来选购地板,是为顾客提供一个购买成本节约的机会,是成本服务。比如,建设终端,是为了提供给顾客更舒适的购买环境,便于顾客选购到称心如意的好产品,是环境服务。比如,广告投放,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理解品牌的信息,为选择品牌提供直观的判断,是信息服务。企业或者品牌一旦对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渗透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围绕消费者的种种购买使用过程中的关注因素,提供各种充分的周到的具体的或者形式的服务内容,便可俘获你所接触的每个消费者。服务是一门大学问,超越局限的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具体的营销服务体系才是营销的根本。
第二篇:营销即战争
营销即战争。如何在营销战中打赢并创造传奇呢?
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出了传奇品牌营销的致胜法宝:先胜而后战。可惜我们大多人在实际应用中都忽视乃至轻视了这一点。
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当我们大家日渐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低效的营销手段,发出营销进入无招时代的感叹时,忽然间就会发现,原来指导我们突破僵局,指导我们打破无招,指导我们缔造传奇的法宝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被我们大家忽视轻视得太久了。
先胜而后战。
再详细一点的说法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大白话的说法是:打胜仗的军队总是事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作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也就是说,真正的成功者在没有出手前,就已经成功了。失败者总是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以及为什么败的情况下就急急出手了。
先胜而后战。
讲究的是谋略,是战法,是成功的保证。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眼光和胸怀是很难的。我们的企业们更习惯的打乱仗,是摸不着石头也过河,是捡到篮子就是菜。自己以前是做原料供应的,看到深加工产品的巨大利润就急冲冲进入营销层面,缺乏战略定位,也没有什么策略思考,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来,照猫画虎地设计几个包装,粗略地定定价,招上几个曾经有过相关销售经历的销售人员就开张了。至于行业的成熟度如何?市场的竞争状况如何?战略定位如何选择?市场的切入点在哪里?应该进入哪一个竞争层面?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区隔?如何形成自己的成长基因?有否突破市场的明星产品?如何化解自己的经营风险?如何整合经销商资源?应该选择哪个区域市场作为样板市场?如何与经销商形成战略联盟?如何帮扶经销商成功?如何在样板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市场的战略布局?„„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基本上都是碰到了再说,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就时常遇到这种思维带来的夹生饭、四不象等问题。
第三篇:创新即服务
创新即服务
—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销售部总经理张明对话信用卡业务创新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使国内信用卡创新与风险管控的争沦日趋自热化,“寅吃卯粮”和‘量人为出”的矛盾被再次摆上桌面我们看到,国内信用卡市场似尚未饱经“红海”的磨砺,却已经转人“蓝海”战场,同业竟争之残酷不言而喻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信用卡市场的最终目标到底是“规模”还是‘效益”?日趋敏感的风险意识是否会拖垮信用卡行业的创新动力?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信用卡行业将何去何从?带着上述疑问,记者采访了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销售部总经理张明。
信用卡创新方面,中信银行有哪些举措?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是市场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儿年前,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同业中第一家提出短信服务概念,极大地提高了服务速度。后来,在各行激烈的同质化竟争中,我行又提出了免费短信服务,更好地提升了客户的用卜感受。2008年,卡中心在业内率先设立了研发中心,从事各项数据分析及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并在侮个业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部门的创新行动,从而不断提升卡中心的创新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要在同行业中占据竞争优势,其根源在于不断创新,提供让客户满意的多样化服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持卡人的还款渠道,单从中信银行的营业网点来看,在全国只有 400多个,规模并不大,但是客户能够还款的银行网点则超过4000个,这仅是我们的还款渠道之一。针对不同地区的用卡环境,我们推出了18种还款渠道,最大程度地方便客户。之后,我们又与外部机构合作,更为人性化地调整了客户的还款日,响应更多客户的需求。
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信用卡的创新动力?信用卡中心是否担心风险而放缓以上提及的创新举措?
恰恰相反,金融危机激发了信用卜中心对创新产品的投人。事实上,信用卡创新的本意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满足客户需求。创新产品的特点是针对特定客户群,采用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方式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并且有效控制风险。市场实践已经告诉我们,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无法通过细化市
场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而创新产品正是通过对不同市场的细化,达到深度经营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防控风险,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切实加强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伴随着全球金融景气指数的下降,国外很多持卡人开始“雪藏”信用卡,“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有所降温,请问在金融海啸后,这种情况在我国是否出现?
“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在所有信用卡发卡地区都会出现,这种消费模式也正是信用卡能够快速占有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在中国,小额消费信贷同时伴随“量力而为”这个典型的消费特点。特别在金融海啸后,老百姓普遍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手吧比较保险,过度提前消费可能引发的偿还能力隐患对老百姓来讲的确是一种风险。
除了您刚才讲到的过度消费风险,国内市场信用卡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风险,中信银行具体有哪些措施?
目前,国内市场的信用卡风险主要体现在:伪冒申请、以他人名义盗用信用卡、恶意拖欠等,其中伪冒申请占相当大的比例。风险点与管控措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食物链,我们要让信用卡的使用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内。在贷前审查方面,我们将可批核人群划分为3大类,其中可接收进件人群区又分为犯种客户类型,针对每一类型的客户,我们又有比较详细和明确的划分,这为我们的销售前端提供了详尽的销售指引,加之“亲访、亲核、亲签”的三亲政策,严格规范进件要求,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把好第一道“进件关口”。在贷后管理方面,我们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对客户的用卡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侦测,如遇大额消费,监测人员会主动致电客户,与其进行交易确认,而短信消费提醒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卡片冒用的风险。在用卡后期,我行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催收政策,在催收过程中,不断帮助客户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并对不良户采用及时的卡片控管措施,降低呆账比率。
当前,发卡行除了关注岌卡音和特约商户欲告外,是否比以往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了中信银行怎祥有效做到信用卡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发展?
风险管理是每一家发卡行都重视和关注的环节,我行也在这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了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力度。风险其实并不可怕,风险和利润就像我们常说的“翘翘板”,控制好两者间的平衡,是达到双赢才是关键。我们不是一味地惧怕风险,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将控制风险做为首要前提,但同时也会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挖掘和培养优质客户,提高批核率,并不断创新,以多元化的功能性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您怎么看待国内少数持卡人将个人信用视为可盈利资源的现象?怎样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抑制这一现象?
利用个人信用创造可盈利资源,这在信用卡风险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实际上,这一问题的风险来源,是批卡时针对客户个人的风险等级评分来核准能够给予的取现额度,而这个额度与客户实际操作以后得到的现金数量存在极大的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就是导致风险的隐患所在。目前,针对这一风险,我们有专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账户管理领域,中心有专门的系统进行账户参数的设定。系统定期将这些数据统一分离出来,再由专人针对不同账户的用卡情况进行类别的划分,也就是定性最后,根据定性及分类,对此类账户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比如卡片控管、降级或人工关闭信用卡消费功能等。
众所周知,年费是信用卡产业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我国,这种模式在同质竟争的强大压力下似乎很快就被银行放弃了,而商户回佣比率也是一降再降,加之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也进一步影响矛.]差收入的规模针对上述3个信用卡盈利的主要渠道,请问中信银行的策略是什么呢?针对信用卡年费政策,我行推出了卡片升级的创新项目,即通过卡中心的主动营销模式,帮助客户提升额度和卡片等级。这一项目的推出,对于一些需要体现个人价值,彰显身份地位的优质客户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一些客户选择将金卡升级为白金卡,我行会为这部分客户提供更多高价值的增值套餐,而这些客户升级卡片所产生的年费是不可以减免的在商户回佣这方面,我行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出了商品邮购分期活动,其“零手续费,零利息”的优惠政策,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有效客户短短几年,此项业务的交易额迅速攀升,为进一步赢取商户的高回佣率提供
了先决条件。
而对于影响利差收人的传统消费理念,想在短期内改变,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的是在“量人为出”的基础上,寻求一些变化,因此推出了账单分期的创新项目,旨在针对特定客户群,以主动营销的方式,让客户通过支付少量手续费,享受分期付款便捷,缓解资金压力。通过实际体验,让客户“量人为出”的消费理念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最后,清您简单描述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实际上,所谓的行业发展方向,也正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以创新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赢取更多的优质客户。在我们看来,创新不能被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框”,而应该是最实际的服务内容,它应该体现在每个服务细节中,同时要不断发掘和满足客户的多种个性化需求。
第四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服务及产品营销策略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学年论文
专业 班级:市场营销
(一)班论文题目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服务及产品营销策略
姓名:秦棋
学号:08070511
5成绩:
注:请将该封面与论文装订成册。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服务及产品营销策略
摘要:当今世界,企业间产品的差异性和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同等重要。这意味着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成功与否,其意义深远。寿险营销是实现寿险业务增长,寿险企业树立良好现代的公司形象,保证永续经营的根本保障。近10年我国寿险企业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寿险业外部环境的改变,竞争主体的逐步增多,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寿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寿险企业服务及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寿险业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寿险企业服务及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及其实践进行研究,以我国寿险营销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寿险营销的相关理论,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对其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建立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人寿服务产品营销策略
一、公司情况
Ⅰ公司简介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控股的全国性商业寿险公司,其前身是创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3年6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同年12月17日及18日分别在美国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在中国保险市场居领先地位。在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评选的2002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以营业总收入排名第290位,成为我国内地首家进入全球500强保险企业。2003、2004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连续入选,排名分别为第241位、第212位。在世界著名金融杂志《欧洲货币》组织进行的2003亚洲企业评选中,中国人寿被评为亚洲最好的保险公司。2004年9月1日,在《亚洲金融》评选的亚洲寿险公司50强(不包括日本)中,中国人寿排名第一。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中国人寿品牌价值从2004年的人民币427.67亿元上升至2006年人民币486.67亿元,是我国保险行业的第一品牌,并名列我国最具价值品牌前十位。
Ⅱ产品简介
公司遍布全国的广泛分销网络由个人代理人、直销人员及专业和兼业代理机构组成,提供个人人寿保险、团体人寿保险、意外险及健康险等产品和服务。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人寿拥有超过6554万份有效的个人和团体人寿保险单、年金合同及长期健康险保单,1.5亿份个人和团体意外险及短期健康险保单,拥有和管理的有效长期寿险保单超过1.2亿份。
二、服务营销策略
在日益兴旺的保险行业中,要赢得竞争优势,人寿保险公司必然要有自己的服务及产品营销策略。对于此类产品的销售,差异化的服务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该公司实施战略转移,构筑保险服务链。
构筑服务链就是构筑保险市场的生命链,它如同各个生物间的生命链一样物物附衍派生。市场同业之间、本行业各部门之间、服务与被服务对象之间、自然人与社会人、社会人与经济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相互咬合的互联体,以人和整合拥有资源与资源为我所用,营造“保险为我,我为保险”的保险与保户、保户与保户互动氛围。战略转移的目的是使保险公司在激烈的保险竞争中,形成“浮船法”的服务理念,要比竞争对手服务技巧高一筹。只有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战略转移构筑服务链,就是形成保险公司的市场整合力亦即核心竞争力,它使一种使保险品牌连同服务不断升值的能力。
Ⅰ管理方向的转移
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的服务链转移。在许多保险公司里,人以人,人对事的结果就是我只对“长官”负责,而现在我要对市场负责,市场就是我的上级。管理的重心由对“长官”负责转移到市场负责,表明了保险公司的管理是从人管事到事制人的转轨。建立扁平化的业务流程再造体系,不单一以保户至上为中心,还要以保户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以保户和保户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服务链。管理方向的转移,使保险过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则以保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在保险案例中,部分保险公司的管理局限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实际上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更无创意也无法创意的运营之道。铁打的费率,固定的险种,能不能创造效益,在于保险而不在于保户。而实行管理方向和服务方向的转移,其效益取决于保险更取决于保户,只有对市场负责,才能正确处理大与好的辩证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系。
Ⅱ服务方向的转移
从保内服务向保外服务转移。保内服务是保险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那种大力宣扬保内服务的反面恰恰印证的是保险公司许多该做而没做好,而向保外服务的转移,实际是投保增值的真实体现。如今各个寿险公司产品不分伯仲,保内服务也相差无几,如果让服务的内容是让业务员和营销员核心的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工作的同时,而有必要建立保险品牌推广和策划体系,具体去督办落实保外服务的具体事宜,对自己公司保户予“特惠国民待遇”,实现零利润销售给特定的保户;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构筑公司保户的“关爱网”,实现人特价,在社会上营造到自己公司投保有着其他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优越。让保户认知到保险产品只是一种媒介,保险保内保外服务才是保值增值。
Ⅲ公关方向的转移
从创声誉到创美誉的方向转移。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
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做了即可获得。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保户的期望值。紧盯市场创美誉,是胜算保险的战略转移的初衷和结论。公关方向的转移就是要达到零距离销售的结果。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保险企业与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保户的心零距离,那就真正做到卖一个保险赢得一颗保户的心,建立保户对保险公司无限的忠诚。
Ⅳ人力方向的转移
从人力为我到我为人才方向转移。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如果把公司比作一条大河,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来或抽出来。小河则是市场和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创造公司的美誉度,提升保险的品牌含金量,用户必然愿意买这个公司的保险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计划经济下“大河有水不看小河”,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必须改为源头喷涌大河满,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利用起来,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企业不在于拥有多少人才,关键是看你利用了多少人才。
三、产品营销策略
Ⅰ加强学习
1、向顾客学习
在保险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先需要保险营销一线业务人员(无论是保险公司的直销人员,还是各种保险中介人)更深入地了解潜在投保人的需求和需求动向(包括顾客的抱怨也可能正是我们的商机),并把客户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部门,使保险产品真正作到按需定制、投客户之所好,那么后一工序投保,核保才会顺利实现顺利成交。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尽快消除霸权思想,从根本上确定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谦虚向顾客学习,达到(需求)从顾客中来,(产品销售)到顾客中去。
2、全国性产品,区域创新销售
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发展的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按全球标准来衡量已呈现发达、中等和落后三种经济水平分布.因此,我们的保险产品必须牢牢地立足经济第一性的基础,各地保险公司在全国性通用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特征和投保人的偏好,改良、创新本地化的产品,即可实现全国性产品的地方成功营销。
3、向同行(竞争对手)学习
飞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保险人才(包括调研、设计、精算、营销等人才)分散到众多的公司,单一一家保险公司难有充分的精力和人才投入全方位精准周到的产品设计,尤其在中国保险产品日趋个性化的今天,各公司同类产品各有强弱,各有优劣,因而需各公司放下盲目的“自尊”,虚心向同行、向竞争对手学习(包括向先进的国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学习),取其精华,扬长避短,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更快地推动中国保险与国际接轨,催化中国保险业的成熟,提升本土保险业的综合竞争力。
4.公司内部相互学习
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中介人公司,在公司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以现代师徒制为雏形,开展互动学习,经验共享;打破部门边界,形成“人人都是业务员”的展业机制,推动学习与业务共同进步。
Ⅱ强化品牌意识
现代经济已由产品竞争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可以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强化品牌意识,就是以品牌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形成自已的长期“回头”客户群。
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人公司品牌建设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寻找区隔概念,即找出一个概念,把自已与竞争对手区别开,解决目前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之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的问题.在保险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则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二是品质卓越,即产品质量充分符合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并争取给顾客超值服务---带给顾客意外的惊喜。三是品牌建设离不开广告,但决不可陷于广告即品牌之误区。广告可提高知名度,但不能逻辑的形成认知度(---它的核心在于“认”即认可,而知名度的核心在”知”即知道)和忠诚度。认可度和忠诚度须以保险产品的合适与服务的周到,靠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长期励精图治,靠市场的口碑方可在顾客中站住脚。
Ⅲ创新营销模式
中国保险的营销创新,有三个前提:一是政府重视并予以支持,二是保险主管部门的理解和帮助,三是社会、客户认同.因此,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管理专家指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三种-----产品领先、运营高效和客户亲密。因此,一切营销方式的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提高公司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竞争力来展开,目前中国的保险及保险中介公司重点应在提升运营效率和亲密顾客关系上下功夫。
1、一对一深度营销
“一对一营销”核心的实质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即在同一顾客更多地实现销售),与顾客互动以及定制化。即通过与顾客深入的对话交流,更精确、细致地分析、掌握客户的需求并以此引导保险产品的定制,从而为同一顾客提供更多服务。
深度营销就是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通过长期人文关怀,使客户对本公司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认同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双赢原则,在关心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后进而关心其隐性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机会。
2、保险与理财联动营销
保险营销人员在充分满足客户投保需求的基础上,以更专业的素质为投保人提供系列化的理财服务。尤其是正寻觅多种投资出路的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和企业投保人,保险与理财联动,可以保险进门,在理财中(靠智慧)赚钱。
3、依靠保险中介营销
保险公司逐步从保险业务中专业化分离出来,集中于市场调研与精算,产品设计,售后跟踪与理赔服务,品牌建设等,而将目前花费大量人力、精力的产品营销交给专门化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司,这是保险发达国家的共同规律.专业化可以提高经营的集约程度,降低各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更容易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自已的经营品牌。
4、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对客户的高度关注和负责,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理念的创新。重组包括变革企业的组织构建,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调整。
保险和保险中介人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再造,根本的导向是建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运营机制,确立“客户的需求就是所有员工的工作命令”的理念,决不允许因保险和保险终结人公司内部规定而让客户坐等的现象。
5、增强团队合作
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个人英雄主义,能人独闯天下已无市场。因而无论是保险公司的直销部门,还是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扭转目前保险(主要是个险)靠营销员个体作战的流行工作方式,将一个公司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性格特征作充分的整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优良的团队,获取1+1>2的协作合力。
6.跟踪营销
为已有的投保人及其关联人,持续提供新的产品推荐,销了寿险销财险,作了财险挖掘人身险。
参考文献
[1]润土.1.7亿中国人的抉择——话说人寿保险[J].南风窗,1998,(01)
[2]顾跃中.人寿保险的作用[J].价格月刊,1996,(12)
[3]人寿保险日渐升温[J].质量天地,1998,(05)
[4]陈朝先.发展新型人寿保险产品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1,(02)
[5]卫勇.人寿保险的险种创新趋势[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1995,(02)
[6]尤德新.人寿保险:最具价值的投资[J].中国保险,1999,(05)
第五篇:浅论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浅论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作者: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赵银德田强宝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服务产品的特点及其营销的重要性,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考察了影响服务产品营销的经济、文化、技术、竞争等环境因素,最后探讨了开展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关键词
:服务产品营销环境营销组合策略
随着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做好服务产品的营销,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是确保其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服务产品的特点及其营销的重要性
服务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能满足消费者和组织客户需求的隐性职能。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产品呈现众多差异性。首先,服务是无形的。服务不像商品,在购买之前购买者是无法感受到服务诸如视、听、闻、尝、触等方面的物理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讲,服务提供商请顾客购买的是一种承诺。其次,服务提供商与服务的消费者是密不可分的。服务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需要买卖双方在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分销中相互合作。而消费者对服务提供商的感知会转变成消费者对服务本身的感知。再次,服务质量差别很大。由于企业很难对服务进行标准化,所以服务质量也会差别很大。最后,服务价格变化很大。由于服务提供商无法维持服务性存货,因此,在需求旺盛时,服务价格会上升,反之,其价格也会急速下滑。
服务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消费者而言,如果没有服务性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来满足需要,其生活可能与现在大不相同,如无法拨通电话,无法与互联网连通,无法拨动开关去消费电力甚至无法选择高校课程。虽然,在平时,我们可能并没在意我们正在享用这些服务,但事实上,正是这些服务产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完整。另外,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例如,在美国,服务产业创造了2.5万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提供了近80的就业机会。服务产业的潜在成长空间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并开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服务市场上寻找有效的手段以赢得市场。
影响服务产品的营销环境
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着与有形产品生产商一样多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技术水平和竞争因素,而从不同的因素出发,服务产品的营销环境可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来分析。
经济环境
服务产品的经济环境受到经济的成熟度及其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型企业为了与之保持同步,不得不扩展其服务的范围,消费者的服务支出也因此水涨船高。另外,由于服务型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成本往往比顾客自己做要低得多,而且因为顾客缺乏设备和专门技术,本身并没有能力去从事某项专业服务,这些因素都促使了服务产品的迅速增长。
社会文化环境
服务产品的社会文化环境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相应地会引起消费者对服务偏好的变化。例如,在美国,由于工作周的增加,人们每年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与三十年前相比平均要多出163个小时。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更加合理安排时间,以使自己能更有效率、更为充分地享受假日。于是,有些人开始雇佣休闲顾问以咨询如何打发他们的闲暇时间。而在几年前,这种类型的服务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有需求了。
政治法律环境
服务产品的政治法律环境会随着服务国度的不同而改变。服务型企业在寻求海外发展时,海外地区的政治法律环境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政府对金融服务业的限制减少了,这使得其他国家的会计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在那里发展成为可能。
技术环境
有研究表明,服务产品的技术环境可能会成为未来服务产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优势能够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率,带来新的分销方法,甚至可以创造企业扩张的机会。例如,在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就是通过应用技术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改善客户服务的。fedex公司通过使用条形码标签,来跟踪包裹在公司的运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其顾客可以登录联邦快递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可以帮助他们打包、打印带有条形码的单据的软件,全程跟踪货物在全世界的运送情况,获得公司服务信息。这种扩大了的联系形成了一种双赢局面:一方面,公司通过减少客户端的错误从中受益。另一方面,顾客则通过加速包裹的运送而从中获益。
竞争环境
对于许多服务型产业,特别是那些受政府管制的服务型产业而言,竞争可能更多来自于政府而不是其它的服务型企业。另外,价格竞争在某些服务领域比如通信、法律和医药服务等也会受到限制。许多服务型产业设置了很多的壁垒,新竞争者要想进入,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或者对企业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
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当明确了服务产品的营销环境后,服务营销者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首先,服务营销者要细分市场,这可以有很多标准,如根据地理、人口、心理、产品等不同而制定的相关标准。与商品市场一样,按照人口统计变素的细分也是服务营销中最常见的细分方法。当然,除了审慎的市场细分外,满足购买者的服务需求还需要定制一个能把服务政策、价格、分销和促销策略结合起来以产生整合效应的营销组合策略。
政策策略
服务产品的政策策略要求服务企业如商品制造商努力寻找最佳的商品组合一样,也必须制定出能够成功吸引顾客的服务组合。而这个服务组合的各项要素都应该根据服务目标市场的特点来制定。服务目标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服务企业必须不断地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服务组合,如增加折扣等等。
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特征使得服务产品供应商不能完全照搬那些有形商品的营销策略。例如包装和商标决策,以及以分发样品的方式向市场推广新产品等,这些对服务产品而言都是不适用的。因此,服务企业必须找到适合服务产品的政策策略。如提供新服务的方式就为服务性企业扩大他们的服务组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例如,电话公司在电话的基本功能上,增加了各种新的功能,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等等。
价格策略
价格谈判是构成许多专业服务交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客户服务有时会牵涉到价格谈判,比如:私人教练、金融服务和草坪护理。直接谈判也可为特定的商业服务定价,例如:设备租金、市场分析、保险、维修以及保安服务等等。因此选择合适的价格策略同样也是服务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研究价格策略时,营销人员要考虑到服务的需求、生产、营销和管理成本,以及竞争的影响。同时还应考虑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的感觉与需要花费的费用之间的关系,即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分销策略
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的特征,与有形商品相比,服务供应商往往通过更为简单、更为直接的渠道分销其服务产品。服务产品营销人员无需像有形商品制造商那样担心储存、运输和存货控制,他们通常使用较短的分销渠道。从另一方面考虑,许多服务产品的营销人员必须与他们的客户保持长期的、私人化的关系。如果那些服务提供商能使客户感到非常满足,那么顾客将与那些服务提供商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如图1所示,服务产品一般采用直接分销,即服务提供商直接向消费者或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商品。但也有例外,如集运和特许经营。集运在航空旅行业特别是国际航班中是很普通的,这些中间商以较大的折扣从航空公司购买航班座位,然后卖给旅行社、其他的连锁经营商或是直接卖给个人消费者。特许经营为那些从生产到消费环节不能有地理上分隔的服务产品提供了分销渠道。
促销策略
公司在开发服务产品的促销策略时,市场人员将面临挑战。公司必须找到办法使得大多数服务产品的无形形象得以落实,并且能将消费者所得的利益成功传递。因此服务产品营销人员必须细致工作,找出自己与竞争对手所不同的特征和利益。由于服务产品购买的决策通常仰仗于消费者的信赖,服务提供商也需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形象。服务产品营销人员必须避免过度吹嘘自己的服务产品,因为过高的期望容易导致客户的不满意。
参考文献:
1.赵银德等译.当代市场营销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江林等译.全球营销.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