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桥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创新机制强服务整体推动抓载体 新桥镇推行“五化”管理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新桥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下面,我就新桥镇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新桥镇辖11个村,2个社区,有场镇重点单位13家,大小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又处于跨越发展转型期,情况复杂、社会矛盾相对突出,如何做好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今年以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把站所、村居、企业管理作为载体,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在机关、村居、站所和企业逐步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责任体系网格化、服务工作人性化、防控体系立体化”为内容的社会管理“五化”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管3-
二是场镇单位创新示范。针对场镇站所管理困难的现状,加强站所管理创新,开展场镇单位“窗口服务我创先、质量提升我争优”活动。每个单位结合实际,角色互换,职能转变,在优质服务中创先争优。电管站创先争优示范岗推行了电力工程分片一站式办理、工程造价区别化对待、工程期限分轻重实施等制度,统筹推进电力施工;信用社实行了一个柜台一条龙服务、大额现金送贷(存)上门、业务等候嘘寒问暖等服务;卫生院实施了新农合报账手续代办、限时办结,免费农村井水消毒、免费特殊群体常规体检等制度;派出所开展了特殊群体送证上门、学校成立“少年雷锋班”开展助困济残、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社会和谐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在全镇营造了不甘落后、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三是村(社区)服务群众化。即坚持以群众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围绕群众强服务。重点在社区率先推行示范、逐步推广。在社区成立了群众文化站、读书室、医疗室,组建了社区秧歌队、修建了群众文化广场等,同时扩大社区职能,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丰富了群众生活、凝聚了人心、改善了场镇面貌,化解了社会矛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四是企业党建制度化。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在有条件、符合要求的企业设立中共党支部,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暂没条件的企业积极发展党员,发挥他们的模范示范作用。创新推行企业党建示范园,把企业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范畴,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和带动作用,政府、企业、周边村社共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五、矛盾化解立体化,着力矛盾零积压。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信访等资源,健全完善治保、调解组织及平安-4-
巡防队等社会维稳组织,合理划分防控区域,逐步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相结合,专门机关和群众组织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行一体化运作、组团式服务。健全完善覆盖镇村调解工作网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定期接访制度,采取集中梳理、情况通报、领导包案、干部定责、限期办结等办法,形成司法、行政、人民、群团、行业、中介“六级联动”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健全村、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台账和高危特殊人群个人档案,采取“零距离”、“结对子”、等帮教方式,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转化、妥善安置,社区矫正人员解除心结、融入社会。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涉及土地征用、企业、邻里之间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严密管控社会重点人群,积极化解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征用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事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我镇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有力促进了新桥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实现新桥跨越发展,建设富乐新桥提供和谐、稳定、优美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汇报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日)
各位领导:
榆阳区作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县区,担负着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率先取得成效的重大责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工作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重点抓好民生民计、基层建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我们坚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源头性、根本性工程,全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实施十大类300多个民生项目,建成以经济适用房和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亮点民生工程,建立每户2-3千元标准的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继续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长期困扰百姓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得到
有效解决。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新增财力50%用于民生建设,完善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生态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构筑覆盖全民、创新领先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分别较2006年翻了一番,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对区委、政府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把夯实基层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今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以“升级晋档”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榆阳区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今年“七一”,安排6万多元集中慰问我区建国前33名老党员,让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引导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农村党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收80名返乡创业企业家出任村委书记、主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引领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特别是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
担当古塔乡黄家圪崂村村主任后,计划投资3亿元,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推动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和谐矿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地企(村矿)和谐共建领导小组,出台《和谐村矿建设实施办法》,成立了什拉滩、常乐堡等涉及16个煤矿的8个村企联合党支部,通过积极探索“入股”新途径、提高吨煤提取资金的比例、加快矿区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移、推开煤矿结对帮扶制度等方式维护了矿区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了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了村矿和谐建设的良好起步。自2006年以来,我区煤矿累计投资7570万元,支助孤寡老人、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达900多户(人),帮扶建设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34处,修筑道路9条3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所在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全区共计提取煤炭开采环境治理补偿费5332万元,其中的70%全部量化兑付到群众手中,30%由政府统筹用于什拉滩、柳八滩、乔界等新农村建设,最近,吨煤提取资金比例由2元提高到4元,将有效提升村民收支水平,极大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别是什拉滩村通过土地折价入股,成立矿区运输公司,组建承揽矿区土建工程公司等方式,村集体预计收入780万元,村民收入3000多万元;村范围内4家煤矿各出资2000多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20栋居民小别墅,推动村矿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树起了陕北能化基地村矿和谐建设的典型样板。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针对全区现有20多万流动人口,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把社区(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让群众知道有话跟谁说、有事找谁办;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分类制定管理服务措施,抓好特殊人群教育转化工作、校园及周边地区安保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助老中心上门服务孤寡老人工作;按照每个村(社区)有一处固定场所、一名信息员、一套信息设备、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及时采集、情况动态掌握、服务迅速跟上、问题有效处理;建成乡村文化站点、“农家书屋”和社区体育活动点400多个,加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开创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紧紧抓住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县区的重大机遇,狠抓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构建立体化综治维稳网络,2008年以来,先后招聘治安协警265名,安置“4050”治安联防员350名,录用部队转业安置人员108名,充实到基层一线,进一步壮大优化警力配置,建立小区、巷道、街面、出入城区卡点、城外堵截点的“五级巡防”机
制,形成点线面网格化全天候的强大人防体系。向科技要警力,投入4000万元,全力实施榆林城区“街道探头扩面”工程,筹资600万元,实现城区居民小区技防措施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防控大格局,社会治安感满意率明显提高,2010年,被市委授予全市平安区;着力做好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工作,构建信访工作大调解格局,率先建成全市技术一流、运行高效的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综治维稳办公室和工作站,形成区乡村三级矛盾排查网络,动态调查收集社情民意,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同时,在各乡镇(办事处)、村组(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连续两年无重大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一控三下降”指标全部在掌控范围之内。紧扣“机制创新、职责扛死、办结彻底”的工作思路,实行领导包抓、集中交办、跟踪督办信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信访联合接待大厅”, 完善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彻底解决连续上访20多年的尉迟达侠和张克平等多起信访难题,及时处理榆林制革厂、地毯厂、造纸厂等二十余家企业改制过程中遗留问题。今年,我区各级领导干部累计接访约访群众136批1626人次,走访下访群众79件(次)765人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90余
件,中省市交办的60件信访案件全部报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安全型企业三大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重点行业安全进行专项整顿,健全全区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完善了200多个应急预案,采取挂牌督办、跟踪整治、限期整改等一系列措施,连续五年保持重特大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把强化领导、齐抓共管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领导是根本,协同管理是保障。作为试点县区,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进,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常委会,组织学习领会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梳理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区上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21个乡镇、7个,办事处和区级各职能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任务分解表》,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单位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狠抓落实,并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区各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工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同时,进一步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初步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
机制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总体来看,我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推荐)
探索“四联四组链条式”管理 着力营造幸福和谐新社区
——灵乡镇谈桥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自今年四月灵乡镇谈桥社区列入大冶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和谐、平安”社区为中心,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构建法治平安社区、加快跨越发展作为社区改革、发展的总抓手,探索 推行联户组团式管理、联部组装式服务、联防组合式调解、联合组建式共享式的社会管理“四联四组模式“,着力打造创新社区管理的平安链、便民链、调解链、公共服务链“四条链条”,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建设,有力提升了社区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社区科学和谐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联户组团式管理、打造社区平安链
第一、参照网格化、探索联户组团。社会管理创新,分类管理是基础。我们按照合理、便利、均衡的原则,将全镇135平方公里的按划分为园区、社区、镇区、景区等6大网格;将参与社会管理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精细化原则安排到每一个网格,同时结合谈桥社区实际,将社区管辖14个居民小区、1个集中居住点,2600人按“相对毗邻、联系方便、渊源深厚、和睦共处”的原则,以每30户左右为基础划分19个联户细化网格,同时根据“组织推荐、群众选举”的方式选出网格中心户长,对网格内的人、地、物、情、事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在网格管理过程中,中心户长成为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每个网格管理员对网格的“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住房设施清、隐患矛盾清”。通过建立村(社区)联户网格数据库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镇村管理两级平台,镇、村、中心户长三级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参照项目化、打造平安巡逻链条。我们成立了镇巡逻队——社区联防队——网格联防小组三级治安巡逻链条。一是组建镇治安巡逻队,根据市政法委要求,2012年5月,我镇率先组建了由15名退伍军人组成的专职治安巡逻队伍,队伍严格按照军事化要求,24小时在镇区、园区、社区扎实有效地开展治安巡逻。自队伍组建以来,参与治安保卫工作31次,协助抓获种类犯罪嫌疑人17人,成功协助处置交通纠纷4起,协助4名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各类违法犯罪现象明显下降。二是组建社区义务联防队。以社区干部牵头,以中心户长、社区民兵为主要力量组成义务联防队。三是建立网格邻里守望联防小组。以中心户长牵头,网格居民为小组成员,形成社区、镇、网格三级联防机制,组成严密的治安防控网格,维护辖区的治安防范及公共设施安全。
第三、参照科技化、打造平安视频链条。在谈桥社区按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以警务室为基础构筑社区平安链。一是建设平安视频监控链。我们投入300万元建设中心镇区——谈桥社区——网格联户三级视频监控链。中心镇区投入220万元建设了镇区监控系统,谈桥社区投入60万元在主要路段、路口及重要部位设置22个视频监控点,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视频监控 2平台启用后,社区的偷盗现象几乎消失,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二是建设平安大喇叭。投入5万元共安装了16个平安大喇叭,每天定时段(早上7:00-7:30,下午5:00-5:30)播送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好人好事、社区新闻、农业种殖养殖技术等内容,丰富了广大居民的知识面和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三是建设平安交通系统。我们投入20多万元在社区主要路段设置减速带和交通标识,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安全。
二、探索联部组装式服务,打造社区便民链条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宗旨在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幸福群众,因此我们充分整合便民资源,不断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便民链条。
第一、大力整合便民资源。根据群众诉求,将国土、民政、劳动保障、计生、新农合、农业、林业、水利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将信访、综治、司法、法庭、公安等社会维稳部门集中组建社会维稳中心,将农技、农机、畜牧、就业等涉农、培训部门联合成立“三农”服务就业培训中心,将文化、体育、各类文体协会集中组建文体服务中心。通过定期大接访形成大信访机制,群众“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大幅提升,万人发案率、百户发案率均保持较低水平。
第二、全力打造便民平台。我们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了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资超市、远教剧场、健身 娱乐等基础设施,配置“民生服务110”,健全村级一事一议,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对公共资金支出等重大事宜进行讨论,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大家管、大家建的热情。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敞开流水线办公、全程跟踪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咨询,引荐群众办理事项,引导群众“有困难到社区,要上访找支书”,做到“矛盾化解不出村”。试点开展以来,共登记群众诉求31项,解决了29项,办结率达93.5%。
第三、着力优化便民服务。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安装饮水机、电视机、休息椅,设置了办事指南触摸屏,为农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在村便民服务室落实了村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谈心说事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室全部实行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对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代理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能办迅速办不拖沓,不能办说明原因不推诿,有效保证便民中心工作正常运转。
三、探索联防组合式调解,打造社区调解链
调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试点中我们不断创新矛盾调处的排查化解思路,着力打造中心户长——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居委会——镇维稳中心的5级矛盾排查调解链,尽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村镇”。
第一、组建“五老”和谐会矛盾调解队。镇设立“五老”和谐总会,全镇22个村(社区)设立“五老”和谐分会,主要 4 由政治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社情民意熟悉、群众基础好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成,主要职能是调处、化解信访问题及矛盾纠纷。社区以镇“五老”和谐会为领导,相应组建了社区“五老”和谐会矛盾调解队,自组建以来已成功协助调处化解了37起小矛盾纠纷,为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极大贡献。
第二、组建社区人民调解室。我们根据社区矛盾特征,参照市民调中心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室,民调室、警务室协助社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邪教人员、易肇事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群的管理,摸清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三、组建社区矛盾调解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的“三会”作用。按网格管理的模式,成立“三会”联网化解矛盾的机制,形成网格上排查矛盾中心户长——社区居民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居委会——镇维稳中心的5级化解机制。中心户长担任联户网格的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组织员、帮教员。以调解员的身份就联户各类矛盾地进行首位调处,对于矛盾冲突比较严重的纠纷则以信息员的身份向社区居民理事会报告进行次位调处,解决不了的依次由“五老”和谐会、社区调解委员会调解,层层把关化解矛盾,级级尽力将矛盾化解在自已的“责任田”。
四、探索联合组建式共享机制,打造社区公共服务链 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内容是延伸公共服务,让村民充分 享受市民待遇,为此,我们突出用市场机制延伸公共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第一、推行把“村干部当镇干部用”。积极探索社区干部当镇干部使用的用人机制和千分考核机制,按照“群众有威信、经济有保障、政治有地位、工作有考核”的要求,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对社区干部工资全面实行统筹,试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列席镇党委会、班子会制度。试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千分制工作考核机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从工资中拿出6000元作为各项工作保证金,将信访维稳、计划生育、会纪会风、一些突击性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按月考核、同奖同赔。通过试行实施,镇、社区干部联通考核机制已初见成效。
第二、建设社区卫生保洁体系。落实卫生保洁环卫制度,组建社区自愿保洁队伍,对自愿保洁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补工资,建立“以户为单元、中心户为基础、社区为主体”的生活垃圾作业链,镇建立垃圾焚烧场、组建设垃圾池、联户设立固定垃圾箱,保洁员定期打扫责任区卫生,指定垃圾回收点,集中垃圾运输处理,构建社区保洁工作长效体系,同时通过改水、改厕、改厨,开展文明卫生居民户评选,每周在学校、中心网格开展环保及卫生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落后卫生面貌,提高居民的卫生保洁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加快文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采取镇政府、社区、社会知名人士多方筹资的方式,组织对社区农家书屋的改造扩容,建设一批运动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根据居民自愿报名成立社区文艺队、篮球队,定期组织召开广场舞会,居民在社区广场开展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 健康时尚。通过灵成工业园和灵乡镇农民就业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使社区居民户至少能掌握一项从事农业生产或种殖、养殖的技能或技术,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服务、自谋发展。
近半年来通过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实现了政府一元社会管理向公众多元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转变。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镇村社会管理新规律,创新乡镇管理新机制,触入现代管理新理念,不断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加快灵乡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强力的支撑。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简阳市平泉镇人民政府
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就平泉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提供保障。突出领导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抓落实,在全镇上下真正形成了各司其职,步调一致抓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我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预防,狠抓治理,扎实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强化法制道德建设。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积极引导干部、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2、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定期的排查清理,各村义务巡逻队队伍的组建及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自防自治活动。
3、针对当前形势,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今年以来,由于新桥5社部分农户的搬迁、换届选举、南瓜桥沱江市场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等工作,我镇矛盾纠纷总量有所攀升,给我镇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我镇重点强化了“大接访”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大调解工作,做到小矛盾纠纷不出村,大矛盾纠纷不出镇。
4、切实提高特殊人群的管理水平。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并在人、财、物上给以保障。按照“政府牵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措施。
(三)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定位。重新界定了机构设置。由以前的三个办公室增加到了四个办公室。办公室的初步设置:
1、行政综合办公室(原党政办、财政所)。
2、社会管理办(原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安办、大调解中心、交管办)。
3、公共服务办(原计生办、民政办、便民服务中心)。
4、经济发展办公室(原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办)。现我镇已将明确政府职能的请示上报了市编委,等侯市编委的回复。
二、存在的问题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各时期,我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防火、防汛设施比较简陋。
2、随着化工工业园区等项目的推进,信访维稳工作的难度必然加大。
3、群众的文化素质修养有限,需进一步提升。
4、镇村两级综治工作队伍人数不足,装备滞后,难以完全发挥维稳社会稳定主力军的作用。
三、下一步的打算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争取,完善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2、认真落实我镇的信访维稳工作相关制度,特别是要强调领导责任包干制,责任落实到人。
3、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镇范围内继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4、尽量完善基层维稳工作的相关配套,强化基层维稳力量的主力军作用。
在以后的工作中,清楚的看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清醒的估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促使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我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平泉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汇报材料
解放思想 科学施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任中伟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几点想法,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认清形势,增强社会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是基本稳定的,由于我们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飞速发展,大量社会矛盾淤积,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现在处于滞后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自2010年黄山头镇列入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来,按照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要求,黄山头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城镇基础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信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二、深掘难点,锁定社会管理的弊病和不足
在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难点,主要
1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乏力。一方面是乡镇指导村级工作乏力,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村干部收入低,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管理乏力。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工作不安,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二)行政管理服务缺乏创新。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基层领导和干部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政策缺陷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影响。各级财政计划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数量就很少,而且资金在流向过程中还有截留现象,真正到农村的就更少了,落到实处的是少之又少。二是乡村两级债务重,财务管理混乱,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了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三是村民自身公益意识淡薄和经济承受力有限,农村内部的公益事业,一般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来办的,由于标准低、数额少,与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
三、加强创新,力辟社会管理的对策和举措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
在当前农村形势下结合黄山头的实际情况,要努力实现好“三个转变”: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逐渐向“哺”转变,直至实现富民强镇、镇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准确定位,把握重点。
当前黄山头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生态黄山、旅游黄山、商贸黄山”的建设目标,统筹镇村发展,着力于水利、道路、交通、电力、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创先争优的理念串联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全力打造湖南省边贸重镇、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生态旅游镇、文化之都、美食之乡。
(三)创新举措,科学施政。
1、完善体制,强化干部管理。
一是科学设置乡镇机构。设置综合性办公室,如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绩效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二是在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要全部实行绩效挂钩管理。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探索出台村干部工资、养老、医疗等政策。三是完善用人管人制度。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按绩效定酬,竞岗竞聘,自加压力,打破“大锅饭”局面。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经常性开展乡镇干部“充电”活动,加大“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强化问责与监督。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及社会监督。
2、创造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一要创造人文优势,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四送下乡”活动。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会、用上、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培育村级品牌。四要创造管理优势,促进农民自治。发扬民主,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3、关注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五保等为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健全乡镇政务中心服务平台,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惠农政策,警惕农民负担“高压线”,时刻不能松。围绕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围绕教育国策,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搞好血防工作,创建文明卫生城镇。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层面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