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岭市城东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创新路径 注重实效
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城东街道党工委 2011年7月19日
城东街道成立于2001年,由原岩下乡、肖村乡、田洋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42.6平方公里,辖44个村、4个居,常住人口5.3万,外来人口约7万。2011年上半年街道规模上工业总产值25.76亿元,增幅为10.51%,财政总收入8461.9万元,同比增长55.9%。
近年来,随着城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治安问题越显突出。为创新管理路径,破解综治难题,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政法委、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街道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即重点区域集约化管理、工业园区社会化管理、接边地区一体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1至6月份,综治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三升”,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80%,盗窃案件下降11%,打架斗殴案件下降47%,流动人口登记同比上升29%,出租房屋登记同比上升3358%,群众满意度也明显上升。今年6月份,我街道被列为台州市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三个参观点之一。下面我就此项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转变理念,探索建立重点区域综治工作站,实现集约化管理
以万昌北路为主轴,南至商港大酒店,北至总部经济的沿线是城东的重点区域,这里餐饮、旅馆、娱乐、休闲等各类业态交 1 / 7 错发展,单位众多、场所密集、人员庞杂,历来是维稳的难点、管理的重点。2010年该区域的总发案量占全街道的50%,群众反响强烈。如何使该区域管而不死、治而不乱。对此,我们以“一二三四五”的工作体系为抓手,做到发展与稳定齐抓,管理和服务并重。
1、一套组织机构:我们把该区域内涉及的三村一居一街,作为一个社区,在汇头王村专门建立综治工作站,并由该村无偿提供4间办公用房,投资80万多元用于硬件建设。站长由汇头王村书记担任,副站长由一名警长和三村一居的主任担任,吸收辖区内相关单位人员参加。
2、二个科技系统: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和治保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综治工作。我们把商业街管委会、汇头王村以及沿线娱乐场的83只探头视频监控设施统一整合到综治工作站,组成一个全方位监控系统。同时,绘制了一张高精度的三维立体防控图,标注了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等信息,便于即时管理。
3、三项工作机制:在综治工作站的运行上,主要实行三项机制。一是治保防控机制。我们将商业街警务室和110接警处设在站内,在重点娱乐场所设臵了两个长期执勤点。并按照“专群结合,防控并重”的要求,建立了五支约90人的巡防队伍,全天候开展网格化防巡工作。二是矛盾化解机制。将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公检法司、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工会、行业调解员组织起来,同时把流动人口的代表组织起来,变“对手”为“帮手”参与调解,定期到工作站开展矛盾化解,做到“小事即时化解、大事限期化解、复杂事件会商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服务管理机制。设臵办事窗口,集中村居各线工作人员,为本地和外地人员提供计生、就业、维权、综治等方面的一站式服 2 / 7 务。同时将商业街区细分四个片,由八名出租私房协管员进行网格化管理,编制了《出租房屋便民申报手册》,开通出租房屋网上申报腾讯QQ,方便群众申报。
4、四诊工作方法:一是门诊。综治工作站每天有人上班,警务室和视频监控系统做到24小时全天候服务。二是出诊。各巡查中队、护村队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深入第一线工作。三是坐诊。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在站接待群众,群众有需求,就提供服务。四是会诊。综治工作站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社区民主恳谈;每季党代表工作室组织一次“有话找党说、有事找党帮”的互动对话;警务室不定期召开复杂事件会商化解会。
5、五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巡查队伍、护村队伍、内保组织、治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查处各类治安案件,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巡逻防范等群防群治工作,真正建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局面。
二、创新手段,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实现社会化管理
城东街道行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纠纷案件多,如何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呼声强烈。去年6月我们在召开规模上企业安全发展恳谈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捐资、市新区办支持、派出所出力的办法,投资180多万元,建立了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设立专门警务室,还面向全社会招收了35名企业巡查队员,在具体运行上主要是着力打造“四大平台”。
1、预警联网平台。开发了短信提醒系统,建立“预警信息直通车”,重点围绕涉企矛盾纠纷、周边治安状况,企业内部防范等进行研判,将研判结果以及最新的发案信息、防范措施通过短信 3 / 7 通报给相关企业。
2、区域联巡平台。警务室设立专门的企业巡查大队,24小时不间断地在各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整合企业安保力量,由队员带领在企业周边开展巡逻,排除各类治安隐患,组织指导安保力量对企业货物库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
3、邻里联守平台。建立企业邻里联守制度,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处位臵,规模大小及周边治安状况等要素的基础上,将企业列入相应的联防区域,要求企业安保人员采用邻里守望的方式,共同关注相邻企业的治安情况,主动向警务室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息。
4、处警联动平台。在日常处臵突发性事件中,实行三级联动,即:发生一般群体性事件,由警务室及发生地企业安保力量现场处臵;发生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由派出所组织,警务室及企业安保力量参加行动;发生重大急性案件或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由派出所组织,警务室和各企业安保力量参加,必要时报告市局增加警力参与处臵。
自工作站建立以来,共发生治安刑事案件12起,同比下降86%,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人,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5人,抓获逃犯2人,化解矛盾纠纷52起,同比下降59%,调解成功率为100%,有力地维护了园区内的社会稳定。
三、完善制度,探索建立接边地区综治工作站,实现一体化管理
城东街道有十个村与周边街道(镇)接边,治安状况复杂,为此,首先抓点上行动,接边村中流动人口最多的有三个村,其中下蒋、山南前聚集大多是与横峰、城北产业趋同的鞋厂人员,横湖桥村靠近太平,主要聚集第三产业人员,我们在这三个村分 4 / 7
别设立了综治工作站,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打防控等各项工作。其次抓线上发动,我们将以鞋业为主的五个村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每个村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村干部牵头,一名党员协助,一名协管员负责,以企业为单元,每个企业都有一名企业主和流动人口骨干来配合。再次抓块上联动,接边地界是社会管理的“盲区”、“死角”,稍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的问题。我们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础上,辅于“苗头性”打击(或化解)之手段,具体落实“四项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城东派出所与接边街道派出所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定期沟通,每月5号召开例会,街道综治办召开季例会,接边各村召开半年度例会,同时根据情况,及时沟通。
2、信息互通制度。建立治安信息共享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及时掌握双边地区的各类治安信息和纠纷苗头,特别是对各自掌握的边际矛盾纠纷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及早采取应对之策。
3、矛盾联解制度。对涉及接边地界双边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本着“诚信和睦、互谅互让”的原则,实行联合调处化解。力求小事村牵头,一般问题所牵头,重大问题街道牵头解决。
4、治安共防制度。建立健全治安防范、堵卡守候的组织形式,开展正常性的协作共防活动,协同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共同预防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以上就是我街道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东虽然是城市新区,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村发展落差较大,有的村年收入2000多万,有的村年收入仅20多万,甚至更少由于利益心智的不平衡,导致矛盾纠纷的 5 / 7 增多,同时,随着新城东人的不断涌入,面对繁华的城市发展景象与其际遇、内心的落差,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比如上半年“我的家”酒店杀人案等。
二是保障不到位问题。面对社会管理的新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财权事权不匹配。城东实行部门预算后,财权被进一步制约,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特别是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代的急难险重任务、处臵突发事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由于经费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弱化了社会管理功能。如去年卫片执法造田复耕,花费的几十万经费无法到位;今年城市防洪月洞桥拆迁任务,几万元的补偿经费,街道无权拍板;以及教育投入、清洁家园、便民服务中心1/3配套经费等滞后或无法落实,这些预算外资金都需要妥善解决。其次,管理力量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随着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事件频繁发生,城市管理难度逐步加大。与此同时,城东干部队伍的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迫切需要优化和加强。
三是权责不清晰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区域内的企业、单位的归属、税收等问题尚比较模糊,比如岩下管理区的一些企业单位在统计上仍属于太平,导致管理上难度增加。同时在难点问题上仍感到方法手段不多。表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特别是出租房屋管理由于类型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责任落实难;因征地拆迁、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日益增多,部门应急协同和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等。
根据存在问题,我们建议三点:
一是增强权责的一致性。对解决城东的均衡发展问题,我们去年专门提出了“城山一体化”的思路,重点加大对岩下、肖村沿山区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希望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制定、立项、6 / 7 用地等方面给予倾力支持,能够将沿山区发展纳入整个城市统筹发展大盘子之内,同时,建议市财政要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建议在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留取适当比例的收益金作为街道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预算外的民生项目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在人员编制上要倾斜,根据城东发展和产业特色实际,进一步优化街道干部结构,增加人编制,推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二是增强属地管理的统一性。建议市里牵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相关单位的归属、权责、统计等问题予以进一步明晰,以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协调顺畅开展。三是增强源头管理的针对性。要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健全基层组织网格。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温岭网络论坛 的管理,形成良性的舆论监督氛围。
/ 7
第二篇:温岭市城东街道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汇报材料
城东街道破解难题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7月29日)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立足区域实际,整合多方资源,切实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各项工作进度明显。现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难题破解,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一)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九龙湖一期工程完成了垃圾场、网箱清理、河道疏浚相关工作;城东高架已进入桥桩建设阶段;城市防洪工程月洞桥老屋拆除已经完成;中心大道东延工程完成虎头山青苗及房屋评估工作,现已进入安臵方案设计阶段;八一省道城东段建设工程涉及的4个村均已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土地征用;总部经济建设已启动所有建设项目,并完成情况较为复杂的A3、C3区块填土工作;客运中心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万昌路北延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万泉东路城东段隧道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施工建设。对街道内违章建筑及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共拆除违章建筑130间,8813.4平方米,建绿、复绿、补绿13260平方米,清除垃圾1200余立方米,消灭卫生死角17处。
(二)街道级难题破解全力以赴。
1、肖村溪后塘岸段溪堤整治问题。肖村溪一期溪堤整治已于2008年完工,一期工程完工后街道已向市里打报告要求进行二期整治,后由于财政经费等原因而未启动。2011年5月,街道向水利局要求将后塘岸段列入明年溪堤整治计划。市水利局拒绝并建议街道去要求市政府将该项目列入城市新区建设。目前,街道已向市政府报告,与新区办协调,力争纳入城市新区建设工程。
2、岩下片肖溪等村矽肺病人救助问题。2011年4月,街道对岩下片矽肺病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摸查。岩下片矽肺病疑似患者621人,其中肖溪135人、下罗123人,60%以上的病人原在长屿石矿务工。目前,大多数病人无正常工作,以做小工为主,年医药费需1万元左右,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6月底,市人大到城东对矽肺病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街道将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报告,为市里出台政策提供底数。
3、肖溪村要求享受湖漫水库库区补助问题。2011年5月,街道向市水利局了解湖漫水库补助的相关政策。据水利局答复,肖溪村原曾享受过库区补助,历史上曾有一次政策调整,按田亩计算进行库区补助,由于肖溪村达不到补助标准,因而没有实施,湖漫水库11个库区村还有7个村没有享受湖漫水库库区补助。目前,街道和水利局正在向上级争取相关政策。
4、城东小学工程建设问题。城东小学1、2号教学楼、生活楼等主体工程已完成中间验收。由于物价、人工费上涨以及学校开学相关项目建设等因素,2008年发改局核定的工程概算4536万元已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要追加建设资金。由于相关概算的限制,部分附属工程不能落实招投标。在体艺馆招投标过程中,城东小学规划面积为41414平方米,而国土登记面积为38162平方米,两者不相符,不能办理工程建设许可证,体艺馆无法落实招投标。目前,街道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办理追加资金等相关手续,确保小学迁建工程顺利推进。
5、市六中就地扩建问题。市第六中学近年来办学质量快速提升,但学校面积狭小,不能适应学校再发展的需要。当前,街道正与岩下村及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六中就地扩建规划调整等相关工作。
6、肖村片排污总管铺设问题。街道与市建设规划局及下属污水处理公司积极协调后,在今年没有计划的情况下,把肖村片排污总管铺设项目增加上去。目前该项目还在杭州设计公司设计,预计在8月中旬前后设计完成,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7、家具城村留地项目问题。家具城涉及城东金家、袁家、汪家3个村的村留地,在补办相关手续时,市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政策处理时没有很好衔接,需要市里政策支持才能予以解决。
8、莘塘村村庄规划问题。莘塘村村庄规划和市总体规划有部分冲突,目前有部分规划可以实施,但该村大部分面积属于九龙湖生态湿地保护区,按市有关要求,不能在该区块设臵村庄规划,因而该村原由河边村区块调整出来的部分规划仍不能落实,需市相关部门协调。
9、环卫工人工资及管理问题。城东列入市一把扫的村有横湖桥、渭渚、山凰、岩下等村,市环卫处和环卫工人签订协议确定的工资为980元/月。街道加大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努力解决环境卫生问题,但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需市里支持解决。
10、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征地拆迁问题。街道联合开发区等单位对涉及征地的楼山村统一征地拆迁政策为整存拆迁。经过上门走访、主动约谈,4户拆迁户的8间屋已签订拆迁安臵协议。
二、聚力转型升级,重拳出击“两年”工作
街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强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九龙商业圈、高新传统产业融合圈建设,将城东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巩固台州市新型工业化二十强镇(街道)地位。
1、帮扶企业克难致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深入开展“两年”工作和“双服务”活动,深化领导班子成员结对企业制度,开展“企业蹲点月”活动,不断推进九龙大商业圈建设,出台《城东街道有序用电方案》,积极帮助明华齿轮等企业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极力引导转型升级。今年1-6月份街道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10.51 %;实现国税收入6606万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地税收入1855.9万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截止5月份),同比增长11.97%,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07 亿元。
2、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三产经济。通过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初具规模。汽车产业已经成形,16家“4S”店销售额持续攀升。时代广场、装饰城和家具城等大商场已开业,高档次的娱乐休闲场所、酒店宾馆进一步增多,新增三产规模企业42家。推进了汇头王等31个村559亩村留地的开发,重点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做足服务文章,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组织企业外出考察观摩,提升自身素质;落实班子成员与重点骨干企业“一对一”联系,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保护和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清理闲臵土地,完成土地政策处理,山洋工业区的8家企业用地已填土,并进行了招拍挂,促进了企业开工建设;实施(“无证照”企业、“三合一”企业和“十小”行业)三项整治,完善“安全生产四项制度、劳动保障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和租赁企业欠薪预警制度”的三项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聚智管理创新,重心实现改善民生
我们按照“和谐城市特色东区”建设要求,在社会管理和机制体制建设方面集思广益、集聚民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三化一体”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以台州市在温岭市召开综治工作现场会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探索建立重点区域综治工作站,实现集约化管理。把以万昌北路为主轴,南至雷达森大酒店,北至总部经济的沿线这一重点区域内的三村一居一街作为一个社区,设立综治工作站。启动视频监控系统和治保地理信息系统。把辖区内的83只视频监控设施统一整合到社区综治工作站。设臵办事窗口,采取“集约资源、整体联动”的办法,充分发挥巡查队、护村队、内保组织、治保组织和志愿者队的作用,实行“门诊、出诊、坐诊、会诊”四诊工作法,及时快速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实现社会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企业出资150万元,市新区办出资31万元提供办公场所,共同建立了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派出所出力设立警务室,警务室设立企业巡查大队,配备巡逻车和对讲机,24小时不间断地在各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打造预警联网平台、区域联巡平台、治安联管平台、邻里联守平台和处警联动平台。建立企业邻里联守制度,将企业列入相应的联防区域,要求企业安保人员采用邻里守望的方式,密切关注相邻企业的治安情况,主动向警务室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息。三是探索建立接边地区综治工作站,实现一体化管理。城东街道有十个村与周边镇街道接边,治安状况复杂。流动人口最多的下蒋村、山南前村聚集的是与横峰、城北产业趋同的鞋厂人员,横湖桥村主要聚集第三产业人员。首先抓点上行动。在这三个村分别设立了综治工作站,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打防控等各项工作。其次抓线上发动。将以鞋业为主的五个村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在不改变行政村建制的前提下,每个村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村干部牵头,一名党员协助,一名协管员负责,以企业为单元,每个企业都有一名企业主和流动人口骨干来配合,即“3+2”的管理方法,开展“组团式”服务。再次抓块上联动。具体落实四项制度,即每月五号的月例会制度、信息互通制度、矛盾联解制度和治安共防制度,切实解决接边地界社会管理的“盲区”、“死角”。
截止今年六月,综治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三升”,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80%,盗窃案件下降11%,打架斗殴案件下降47%,流动人口登记同比上升29%,出租房屋登记同比上升3358%,群众满意度也明显上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服务群众进行到底。今年5月,我们及时召开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动员会,积极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心,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改造,横湖桥等示范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街道高度重视各村专职代办人员队伍建设,在选人上注重年龄、文化等任职条件,同时健全机制加以管理,以代办员队伍的优化推动便民服务平台的优化。一是选择最优秀最合适的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文化上要求高中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工 作责任心、懂政策并且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上岗证书的人优先考虑;年龄上要求45周岁以下,符合其他条件的现任村文书可适当放宽到55周岁以下。精力上要求实行定时坐班制,对于在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工作量较大的村代办员要确保每日有半天时间在服务中心坐班服务;工作量一般的村每周要有三天在服务中心坐班服务。二是建立最有效最适用的机制,完善管理监督。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检查,健全考勤考核,建档销号、回访、分类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按时上下班,不脱岗,不空岗并实行亮牌上岗。建立群众信息反馈机制。设立意见箱,公布街道、村两级投诉电话,将集中在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服务单位和人员、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等通过多种方式现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督查队伍,强化督查。采取街道领导联系督查、“半月一通报”等方式,扎实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对群众向中心委托的事项、要求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即办、承诺时间办和告知不能办等形式,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
我们的破解难题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区域重点项目的推进带来了各村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权责的不一致制约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的开展。如肖村中心村启动要求解决土地指标等涉土问题需要市里支持解决。今后,我们将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要素,大力实施城山一体化战略,以“借湖、依山、建城”为抓手,启动“111”惠民工程,发挥城市拉动优势,把城东建成温岭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
第三篇:城东街道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
城东街道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
综合治理和长安法治建设 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1年上半年,城东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区委六届十次全会及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精神,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更高的社会建设水平、更优的社会服务管理、更实的综治法治工作基础、更强的长安法治建设机制,推动我街道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不断深入,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一、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网络,完善综合治理和长安法治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城东街道坚持把综合治理和长安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列入党政综合考核,列入街道为民办实事工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工作部署,立足为加快推进“率先现代化,再造新崇川”战略进程创建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制定好社会管理创新及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召开党工委或办事处会议专题研究社会管理及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工作,听取汇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党政“一把手”为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及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社会管理创新及综合治理和长安建设、法治建设的责任。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综治委成员单位和法治建设成员单位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治理和长安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完善目
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综治委成员单位联系点共建工作。加强综治委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和推动有关工作部署,各负其责,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
二、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街道-社区两级综治组织作用发挥。
城东街道在2011年上半年根据年初政法工作计划切实加强了街道综治委、办建设,强化了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综合平台建设,大力度推进街道政法综治中心达标创建活动。全面实施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法治联创、社会管理联管的“六联”工作机制。力争2011年,城东街道政法综治中心达到示范级标准。继续推进派出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街道政法组织的战斗力。
通过半年的努力,街道辖区按上级统一部署按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集治安防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反邪、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十项职能为一体的综治办、警务室建设,队伍建设均按照“11221”配备到位,建立健全“平安档案”、“和谐档案”、“治安档案”、“回归档案”。各社区不断开展社区综治办星级评定工作,力争今年街道星级社区评定达到100%,五星级达到30%,四星级以上达到70%。
三、加大资源投入,打造城东街道五大社会稳控体系。
(一)巩固、完善、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上半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站)建设,深化了“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援调对接”四大对接调处机制。从整合内部资源入手,强化对接专门机构和人员建设,实现体制管理新
突破。街道成立了“快乐调解俱乐部”,拓展和延伸了城东辖区的人民调解工作,本着“社会协同、共同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整合辖区社会力量,尤其是在职居民,充分利用其所在单位和部门资源优势,及时有效地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化解,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街道、社区大调解工作全部实行网上运作,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零报告、责任追究、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环节,定期分析矛盾纠纷走势,提出阶段性工作意见和建议。
(二)努力打造城东特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街道巡防中队建设,切实加强社区专职保安队伍建设。常态情况下,确保街道专职巡防中队人员不少于50人,积极发挥街道财力,着力推进二、三级监控中心建设。在小群防建设上,街道成立了平安守望团,以整合社会资源为目的,联合辖区热心公共事业的单位、居民,组成社区治安义务巡防社团,建立有效的义务巡逻机制,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有力的补充了辖区治安大防控体系。
街道加强了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判,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保持对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三项排查”工作长效机制,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高危人群“三项排查”作为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了解掌握治安稳定情况的有效途径和预防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街道在社区全面开展“无毒社区”创建,通过“6.26”禁毒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青少年掌握新型毒品的实质,认清其危害。目前610办正在加紧进行涉邪教人员的回访工作,完善回归档案,以维护“建党90周年”期间的社会稳定。
(三)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半年来,我们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指导,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社区矫正和
安置帮教流程为主线,以分类分级分阶段个别化教育矫正为手段,逐步构建社会矫正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审前调查、环境评估、入矫宣告、分类分级管理、个别教育、解矫宣告,矫正跟进的能够工作,细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完善考核、考评体系。充分利用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法院回访缓刑人员的教育等机会,加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积极配合区矫正中心,开展好服刑人员手机GPS定位试点工作,利用科技手段,发挥卫星定位作用,建立社区矫正移动定位监控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稳定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重点对新入矫人员、严管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目前,在39名服刑人员中对14人进行了手机定位;积极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全市组织的特殊人群拓展动员会,共16名服刑人员参加了十个项目的比赛,取得1个个人二等奖,1个个人三等奖,1个集体三等奖的好成绩,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意识;加强网络建设,及时链接司法厅内网,恢复了矫正平台的正常使用;始终坚持开展“五扶一促”活动,将特殊人群众的管理工作纳入街道人群众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组织帮教对象和服刑人员参加街道劳动保障所组织的劳动就业培训达40余人次,22人次接受了区矫正中心和街道矫治中心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慰问困难对象20人次,临时探望生病对象4人。帮教对象和社区服刑人员无一重新犯罪和又犯罪发生。
目前,我们街道安置帮教对象在册人数89名,社区矫正在册39人。将服刑人员分为三色管理,红色9人,黄色21人,绿色9人,今年解矫12名,新入矫8名,完成成功个案3个,开设心理矫正个案1人。
(四)多项并举充实外来人口管理体系。针对外来人口迅猛增长的新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道、社区组织网络。街道从科学规划入手,联系辖区实际,从市场化、社会化服
务的出发,加快对外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加快建立房屋出租社会化管理机制,有效落实房屋出租信息等级制,真正做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不断深化外来人口信息化采集和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信息采集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单位信息交换、信息核查反馈机制,提高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整体联动健全信访、群体性事件处置体系。街道加强对新形势下信访、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职责明晰、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群体性事件、信访维稳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依法妥善处置,对重点人员加以劝解、教育、预防、管控,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做好信访人员的调处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做好法律援助的宣传和帮助工作,尽可能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避免矛盾激化和事件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去市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确保不发生在全市乃至全省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群体性事件零发生率。在做好稳控的同时,街道还成立了信访积案专门工作小组。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各分管领导积极参与,协调各部门想方设法通过努力解决历史遗留信访问题,减轻各级部门的维稳压力。
四、开启“六五”普法新格局,广泛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街道牢牢抓住“六五”普法启动实施与“五五”普法总结表彰的契机,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初步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大力营造浓厚的开局氛围,着重在法治文化和阵地建设上下功夫。半年来,街道社区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积极开展了诚信守法经营、食品安全卫生、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婚姻等贴近居民群众生活法律
法规的广场咨询活动;各社区积极开展送法到外来居住地、“新春祝福暖人心,防范宣传送到家”、“一会两站”放心消费创建知识专版、放心消费创建、“绿色方舟”将低碳带进社区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今年第一期法制讲座,对机关干部进行了一次法律知识考试。组织了“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暨《国防教育法》”考试和“公民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与南通监狱共同策划濠东路北段长期法制宣传氛围,至此,濠东全线长期法制宣传阵地全部打通,为下一步濠东绿地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力打造金飞达法治文化广场,通过各类活动,不断穿插了法制文艺演出。联系司法局组织了市民学法大课堂走进城东,邀请区法院组织了巡回法庭进德民社区活动,截止6月底,分别开展了法制讲座47场次,5000余人次参加,共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在辖区内受到良好的效果。
上半年工作的贯彻落实,为我们完成全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下半年将再接再厉做好以下工作:
一、从基层组织入手深化长安建设。结合目前街情,下半年街道将积极实施整合地区资源,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举措。首先,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把基层基础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人员装备、基础设施建设上向基层倾斜,切实搞好地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协调,促进“长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继续加强街道与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再次,建立信息员激励机制,从源头抓起,对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提供重要线索和重点人员的管控等方面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
二、充分发挥政法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我们要紧紧围绕政法综治战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科学谋划,履行好各项政法工作职责。“六联机制”、“快乐调节
俱乐部”、“平安守望团”三个项目上半年已经启动,下半年将积极做好后续推进工作。
“六联机制”项目将更加突出“联”字,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探索整体“联”动的新模式,解决影响社会管理、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安排,有效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快乐调节俱乐部”、“平安守望团”将利用辖区居民对两个社团的规范操作、工作流程等有了初步的认知为契机,本着“社会协同、共同参与”的原则,引导两个社团走向正规化运行模式,进一步整合辖区社会力量,联合辖区热心公共事业的单位、居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化解,建立城东特色的义务巡逻体系,降低街道矛盾纠纷、盗抢案件发生率,更好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齐抓共管,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我们要统筹协调,联合各社区、部门建立长效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制度,引导民间调解社团逐步参与其中,并成为调解主体。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我们决心在区委政法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上,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争创一流。
第四篇:温岭市城东街道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解放思想 创业创新
努力建设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
城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2011年7月20日)
城东街道地处温岭城市中心东区,地域面积42.6平方公里,辖44个村、4个居,常住人口5.3万,外来人口逾7万。2010年规模上工业总产值55.26亿元,外贸自营出口总额2.73亿美元,财政总收入1.32亿元。2001年街道由原岩下乡、肖村乡、田洋乡合并而成,是浙江省经济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进入台州市新型工业化二十强镇(街道)行列、是中国摩托车(钱江)、炊具(爱仕达)、普药(万邦)生产基地。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立足区域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作汇报如下:
一、以城山一体化发展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为实现“城山一体化”发展战略,街道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九龙湖一期工程完成了垃圾场、网箱清理、河道疏浚相关工作;城东高架已进入桥桩建设阶段;城市防洪工程月洞桥老屋拆除已经完成;中心大道东延工程完成虎头山青苗及房屋评估工作,现已进入安置方案设计阶段;八一省道城东段建设工程涉及的4个村均已召开村了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表决同意土地征用;总部经济建设已启动所有建设项目,并完成情况较为复杂的A3、C3区块填土工作;客运中心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万昌路北 延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万泉东路城东段隧道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施工建设。二是园林城市创建良好开局。我们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动员会,并于6月份开始实施“百日创园”行动,组织600余人次,对街道内违章建筑及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共拆除违章建筑130间,8813.4平方米,建绿、复绿、补绿13260平方米,清除垃圾1200余立方米,消灭卫生死角17处。三是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今年街道22个村被列为市级整治村和省待整治村,街道先后召开两次动员会,部署和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后新农办同志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整治村进行逐一走访,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各村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并积极带领各村相关负责人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四是清洁家园工作深入实施。我们还将清洁家园工作同创园工作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围绕“田洋转变形象、城区提升形象、沿山创新形象”的总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下狠决心对街道内“脏、乱、差”现象严重的重点区块进行全面整治,重点做好了岩下村废品回收点清理、湖心公园周边环境整治、百丈路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
二、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街道切实加强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九龙商业圈、高新传统产业融合圈建设,将城东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巩固台州市新型工业化二十强镇(街道)地位。
1、帮扶企业克难致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深化领导班子成员结对企业制度,开展“企业蹲点月”活动,不断推进九龙大商业圈建设,出台《城东街道有序用电方 案》,积极帮助明华齿轮等企业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极力引导转型升级。今年1-6月份街道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10.51 %;实现国税收入6606万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地税收入1855.9万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截止5月份),同比增长11.97%,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07 亿元。
2、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三产经济。通过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初具规模。汽车产业已经成形,16家“4S”店销售额持续攀升。时代广场、装饰城和家具城等大商场已开业,高档次的娱乐休闲场所、酒店宾馆进一步增多,新增三产规模企业42家。推进了汇头王等31个村559亩村留地的开发,重点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做足服务文章,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组织企业外出考察观摩,提升自身素质;落实班子成员与重点骨干企业“一对一”联系,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保护和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实施(“无证照”企业、“三合一”企业和“十小”行业)三项整治,完善“安全生产四项制度、劳动保障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和租赁企业欠薪预警制度”的三项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要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我们按照“和谐城市特色东区”建设要求,根据区域实际不断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是点上突破,面上稳控,探索“三化一体”综治工作新格局。以台州市 在温岭市召开综治工作现场会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即重点区域集约化管理、工业园区社会化管理、接边地区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市级综治工作站5+x的标准,整合资源,着重抓好流动人口多、治安案件相对高发的汇头王社区和工业园区的综治工作站综治规范化建设,同时,在外来人口流动量大的接边地区设立警务站,因地制宜的做好重点区域的工作格局创新。截止今年六月,综治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三升”,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80%,盗窃案件下降11%,打架斗殴案件下降47%,流动人口登记同比上升29%,出租房屋登记同比上升3358%,群众满意度也明显上升,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站为依托,房为载体,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针对城东外来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繁,难于管理的实际,今年上半年我们探索了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相结合的外来人口管理新模式,通过“四室管理”工作机制,出租私房登记率大幅上升,有效的促进了流动人口的有序管理。三是网格管理,强化队伍,夯实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在今年村居换届结束后,按照规范化护村队的标准,我们以村为单元格对治保调解人员及护村队进行了调整,同时深化巩固了横湖桥村护村队、瓦窑头村护村队、山南前村护村队、下蒋护村队、汇头王护村队的作用,并对楼山、紫皋陆村的护村队进行实地考察,落实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加强了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力量。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为根本抓手,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我们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及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一是农民建房工作。针对困扰和制约城东发展十多年的农民建房难题,我们围绕土地征收、老屋处置、报批提速、遗留处理四个环节,采取全面发动、明确任务、挂牌销号、一月一查、现场办公、逐村点评等工作举措,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截止6月底,全街道共审批151间,新增农转用间数147间,“立改套”报批197套,村庄整治160间,基本完成半农房改造任务。
二是计划生育工作。面对“农村薄基础、城市高要求”的计生现状,我们提出了“认识再提高、宣传再拓展、队伍再加强、力度再加大、举措再创新、业绩再辉煌”的工作要求,今年上半年,通过计生服务员选聘上岗、计生办主任民主推荐、《计生村民公约》制订、计生服务员岗前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各村(居)计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都得到了有效加强,街道计生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都得到长足进步,完成四项手术171例、一男孩二多孩长效措施落实率65.99%、第一次B超已检率99.58%。
三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我们上半年着力推进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城东小学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1、2号生活楼总体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同时完成新七中工程的建设设计、环评、可行性报告等工作。
四是社保、社救工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建立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及时开展低保动态核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80户431人,农村五保待遇9人。
五是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今年5月,我们及时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召开动员会,积极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心,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改造,横湖桥等示范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各村(居)代办员人员落实、服务场地选址等工作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五、以建立和健全基层组织建设为有力保障,努力夯实基层基础
今年是换届之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大庆之年,我们以实现村级换届又稳又好为目标,突出中心抓党建,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党建工作亮点纷呈。一是以村级组织换届为主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今年的换届选举工作当中,我们提出了“辛苦半年,发展三年”的工作要求,并通过“网格化管理”、“三个在前”、“严把三关”等工作措施,实现了“又稳又好”的总体要求,换届工作达到了“七升一降”的预期目标。同时,在换届结束后积极开展了“选后五个一”活动,夯实了村级组织建设,为建设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我们将今年的六月份作为建党90周年的庆典月,开展了“双十佳创先争优先锋模范”评选、党员走访慰问、大型团体红歌赛及 “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书画比赛等“十个一”活动,弘扬了正气、表彰了典型、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七一期间还专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走访坞根革命老区,并组织了野外拓展训练,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党日活动。三是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深化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硬件建设,拓展中心承载功能,党员关爱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深化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延伸网点,在田洋管理区新建一处党代表工作室,运行机制深化探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跃成专题到我街道视察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建设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的进程中,我们的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城东虽然是城市新区,但在 发展过程中各村发展落差较大。同时,随着新城东人的不断涌入,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二是权责不一致。城东实行部门预算后,财权被进一步制约,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特别是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代的急难险重任务、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由于经费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管理不协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区域内的企业、单位的归属、税收等问题尚比较模糊,比如岩下管理区的一些企业单位在统计上仍属于太平,导致管理上难度增加。同时,城东干部队伍的结构、素质、能力迫切需要优化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要素,大力实施城山一体化战略,以“借湖、依山、建城”为抓手,启动“111”惠民工程,发挥城市拉动优势,着力打造高新传统融合产业圈、九龙商业圈、特色生态居住圈,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城东建成温岭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汇报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日)
各位领导:
榆阳区作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县区,担负着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率先取得成效的重大责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工作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重点抓好民生民计、基层建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我们坚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源头性、根本性工程,全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实施十大类300多个民生项目,建成以经济适用房和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亮点民生工程,建立每户2-3千元标准的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继续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长期困扰百姓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得到
有效解决。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新增财力50%用于民生建设,完善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生态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构筑覆盖全民、创新领先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分别较2006年翻了一番,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对区委、政府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把夯实基层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今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以“升级晋档”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榆阳区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今年“七一”,安排6万多元集中慰问我区建国前33名老党员,让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引导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农村党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收80名返乡创业企业家出任村委书记、主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引领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特别是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
担当古塔乡黄家圪崂村村主任后,计划投资3亿元,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推动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和谐矿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地企(村矿)和谐共建领导小组,出台《和谐村矿建设实施办法》,成立了什拉滩、常乐堡等涉及16个煤矿的8个村企联合党支部,通过积极探索“入股”新途径、提高吨煤提取资金的比例、加快矿区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移、推开煤矿结对帮扶制度等方式维护了矿区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了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了村矿和谐建设的良好起步。自2006年以来,我区煤矿累计投资7570万元,支助孤寡老人、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达900多户(人),帮扶建设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34处,修筑道路9条3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所在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全区共计提取煤炭开采环境治理补偿费5332万元,其中的70%全部量化兑付到群众手中,30%由政府统筹用于什拉滩、柳八滩、乔界等新农村建设,最近,吨煤提取资金比例由2元提高到4元,将有效提升村民收支水平,极大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别是什拉滩村通过土地折价入股,成立矿区运输公司,组建承揽矿区土建工程公司等方式,村集体预计收入780万元,村民收入3000多万元;村范围内4家煤矿各出资2000多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20栋居民小别墅,推动村矿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树起了陕北能化基地村矿和谐建设的典型样板。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针对全区现有20多万流动人口,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把社区(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让群众知道有话跟谁说、有事找谁办;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分类制定管理服务措施,抓好特殊人群教育转化工作、校园及周边地区安保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助老中心上门服务孤寡老人工作;按照每个村(社区)有一处固定场所、一名信息员、一套信息设备、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及时采集、情况动态掌握、服务迅速跟上、问题有效处理;建成乡村文化站点、“农家书屋”和社区体育活动点400多个,加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开创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紧紧抓住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县区的重大机遇,狠抓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构建立体化综治维稳网络,2008年以来,先后招聘治安协警265名,安置“4050”治安联防员350名,录用部队转业安置人员108名,充实到基层一线,进一步壮大优化警力配置,建立小区、巷道、街面、出入城区卡点、城外堵截点的“五级巡防”机
制,形成点线面网格化全天候的强大人防体系。向科技要警力,投入4000万元,全力实施榆林城区“街道探头扩面”工程,筹资600万元,实现城区居民小区技防措施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防控大格局,社会治安感满意率明显提高,2010年,被市委授予全市平安区;着力做好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工作,构建信访工作大调解格局,率先建成全市技术一流、运行高效的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综治维稳办公室和工作站,形成区乡村三级矛盾排查网络,动态调查收集社情民意,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同时,在各乡镇(办事处)、村组(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连续两年无重大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一控三下降”指标全部在掌控范围之内。紧扣“机制创新、职责扛死、办结彻底”的工作思路,实行领导包抓、集中交办、跟踪督办信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信访联合接待大厅”, 完善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彻底解决连续上访20多年的尉迟达侠和张克平等多起信访难题,及时处理榆林制革厂、地毯厂、造纸厂等二十余家企业改制过程中遗留问题。今年,我区各级领导干部累计接访约访群众136批1626人次,走访下访群众79件(次)765人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90余
件,中省市交办的60件信访案件全部报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安全型企业三大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重点行业安全进行专项整顿,健全全区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完善了200多个应急预案,采取挂牌督办、跟踪整治、限期整改等一系列措施,连续五年保持重特大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把强化领导、齐抓共管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领导是根本,协同管理是保障。作为试点县区,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进,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常委会,组织学习领会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梳理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区上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21个乡镇、7个,办事处和区级各职能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任务分解表》,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单位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狠抓落实,并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区各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工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同时,进一步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初步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
机制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总体来看,我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