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

时间:2019-05-13 14: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

第一篇: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

《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朗读指导例谈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由此可见,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虽然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教学酌文品“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重视读的训练,尽可能地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引导孩子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作者的语言,咀嚼、消化、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让孩子觉得“有滋有味”。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读出感悟、品出语文真味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大胆地“放”,还要巧妙地“扶”,并且运用巧妙的语言“扶”得恰倒好处。最近,本人有幸参加了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给农村孩子上了《小动物过冬》一课,我在这一课的朗读指导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我能来到伍佑小学跟二(1)班的小朋友上课,感到非常高兴。这节课,王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现在他们都躲起来了,让老师说几则谜语给你们猜,你们猜到谁,轻轻地喊几声,它就会出来了。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3)大眼睛,宽嘴巴,咕呱咕呱爱说话,捉虫能手就是它。

(生先凝神倾听,然后兴奋地轻唤“小蜜蜂、小燕子、小青蛙”,师随即出示三个小动物图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这三个小家伙又聚在一块儿干什么了?答案就在我们要学习的19课里,孩子们,快打开课本到118页,摆好读书姿势,开始读吧!

(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者,都希望孩子们对自己所上的课感兴趣,我也不例外,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我特意动脑筋,找了几个与课文有关的小动物谜语,通过猜谜游戏,放松孩子们的紧张心情,消除初次会面的陌生感,融洽师生关系。接着,我又趁热打铁,用一句“今天,这三个小家伙又聚在一块儿干什么了”,勾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朗读课文的兴趣已油然而生,孩子们充满热情地去朗读课文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二、斟酌字词,懂意

师:字词读得不错,把词语带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吗?

(出示)(1)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指名读句子)

师:“常常”就是……的意思?如果把它换成“天天” 再读一读、比一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出示)(2)它们天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比较,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针对孩子们的这个特点,我先用一句“把词语带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吗?”激起他们的斗志,忘记学习的疲劳,重新调整好情趣继续学习,接着又通过换词的方式,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比较。通过比较,孩子们不仅明白了“常常”就是“经常”,不是“天天”的意思,还道出了“三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职责,它们要辛勤工作,造福别人,不能天天聚在一起玩。”的话,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字词内容,才能读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感情来。因此,指导朗读,要在理解内容、激发感情上下功夫,而不要只单纯地做技巧上的指导或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三、研读文本,晓理。

师:三个小伙伴非常友好,生活得非常快乐。可是,当秋风刮起时,三个好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烦恼起来了。小朋友猜一猜,它们会为什么事烦恼呢?

生:它们都要过冬了,整个冬天就不能在一起唱歌跳舞了。

师:三个好朋友要分开了,它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你能体会一下吗?

生:很难过,很伤心。

师:既然这样,它们为什么就不在一起过冬呢?

生:因为它们三个过冬的方式不一样。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小动物到底是怎么过冬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找到了,先与小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分角色演一演。

(生兴趣盎然地研读起课本来,师行间巡视,不时融入学生的交流圈中。)

第二篇: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上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花架子太多,讲风、问风太盛,虽然课堂上不乏精美的课件,动情的语言,巧妙的课后延伸……可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却是越来越少。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忙着应付回答问题,问题回答完了,也就下课了。这样的课堂,许多孩子连课文的内容都读不顺畅,读不出感情,谈何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本色。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我们的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抓好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最根本的策略。“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书声琅琅应当成为本色语文课堂的最强音。

例如,在确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方法时,我就经过一番挣扎,是遍寻资料制作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美还是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简简单单教语文?最后,我采用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感悟桂林山水秀美的教学方法。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桂林山水》一课的文字虽美,但因为没有真实的体验,孩子们还是会觉得是比较枯燥的,只有指导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语境,感悟其内容。于是,从课始到课终,孩子们始终处在读读,品品的情绪中,情感被点燃,语言被内化,桂林山水的美也就深深地烙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没有合作学习,没有表演,没有唱唱画画……有的只是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领孩子们与课文的优美语言文字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在读中感悟文章的真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理解,老师根本不用挖空心思地追求情境再现,不用太多的言语,作无谓的解释,让孩子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在读中品词品句,说出自己朗读的体会,老师只要加以点拨,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语文的素养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何深化这个要求?以读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做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要把读书的训练摆在第一位。荀子说过:“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可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浅显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顺畅流利;深奥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滋味。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孩子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地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当有所坚守,切不可因此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得以“读”为根本,因为它是语文基本技能“听说写”的轴心,是语文的本色。其实,一篇课文不是靠老师讲出“意思”的。而是让学生读出“味道”来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研能力。一篇课文教完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本色的语文教学。但愿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会是书声琅琅!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胡坊中心小学

余玉兰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同时有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认识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生动的情境之中,感受着各种新奇的信息,进行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必然会折射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积极的 情感往往会微妙地作用于阅读之中,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催动思维,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有深化 于学生的认识、净化思维、美化心灵,增强思想教育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情感心理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品质,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写作训练中下足了工夫,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手段,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注意教师范读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兼质美的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都洋溢着作者的真情。要让学生动情,教者先要动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做情感投入的表率。只有当教师的情感真正融入教材中去的时候,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才会化为活生生的形象,语言文字内蕴的情感、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爆发出来,从而带动学生情感的爆发,教师的范读在教学组织中起着传情的作用。同时结合阅读教学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老师的识字教学密切相关,老师应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在课内外有意识地传授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帮助学生总结符合个人特点的有效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1、调动积极性,挖掘识字潜能。识字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识字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识字有趣。开始教学前,可以给学生讲个有趣的小故事。当学生被故事吸引住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识了字,可以看书,可以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就把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迁移到识字上来。教学生字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学生死记硬背,而用让学生自己所拼读读,讲讲怎么记住字形,说说怎么弄懂字义。还可以把字形编成几歌,用调谜语、做游戏者方法,用领学生识字。

2、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中识字。为了增加识字量,借助展示台开展活动。我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如:以夏天为题来收集材料,学生找来了在夏天里吃的水果:苹果、梨、桃子、葡萄、西瓜等;也收集了有关夏天的动物:蜗牛、青蛙、蚂蚁等;有的学生收集了冷饮的包装袋;也有的学生收集了有关描写夏天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一些描写夏天的儿歌,如: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夏天在街上,夏天花儿开,夏天草儿绿,夏天太阳晒,树下去乘凉。我让学生把收集来的资料轮流上台介绍,我问他们,这些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借助拼音认识,有的说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还有的说是在商店里买东西时认识的。这些学习资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借展示台这个机会,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识字,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进取精神。除此之外,我还通过争当“识字大王”、举行朗读比赛等种种手段,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在赏识中学会了奋发,也给识字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精心设计,朗读形式灵活多样。

加强指导,培养能力 学生朗读,应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进行。在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是运用范读进行指导。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适当地范读是提高小学生朗渎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较低,不少学生还停留在上一年级的朗读水平,为此,教师的范读更加重要。阅读教学时,教师适当地进行范读,让学生及时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范读指导,学生就可以逐渐做到能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整速度、把握语调,初步读出文章的韵味了。二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指导。朗读训练中,教师应注重电化教学在朗读训练中的作用。初学课文时,学生只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而不能领会字里行间的感情。教师在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仔细听课文录音。学生既感兴趣,又听得认真。听完后,再让他们跟着录音再读一遍。经过课文录音的指导,再加上重点语句的范读,他们会一次比一次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或学生难以断句的片段,教师可采取领读的办法。同时

引导学生读通、读顺,并指导和训练学生要把视线放宽一点,一次多看几个字,避免读破词,读破句,为理解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的内容,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或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还可出示相关的提示问题,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勾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或听教师吟诵。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提高朗读效果,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朗读形式,在于使学生读熟、读通、读好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 教学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内在的动力。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 发学生兴趣。低年级有许多课文故事性较强,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在配有连环画式的插图,这就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学生们被优美的意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其次,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进行课堂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文中聪明的乌鸦,可爱的小猴,勤学的小白兔,都是他们乐于与表演的对象。这些形象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如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戴上各自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他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再者,我班每周还进行“朗读”、“背诵”等比赛活动,有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给学生的朗读、背诵打分,发现好的及时表扬,在班内形成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机制。还为学生朗读进行录音,让他们自己听自己的朗读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精心指导朗读

朗读,对学生来讲,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教师来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朗读。首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的念头。这是老师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

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如《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发现了水后,情绪正处于兴奋之中,却又被新的烦恼所困扰,一个转折词“可是”显示出乌鸦的心绪有了180 度的大转弯。乌鸦的失望和焦虑正包含在“可是”之中,故朗读此句时,需要降调处理。而下文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水”使得乌鸦的失望和焦虑的情绪逐步加深。所以朗读时,语调应渐显上扬之势。“怎么办呢?”乌鸦自问,朗读时可用曲折掉。这样就将一只急于解渴而又不知所措的乌鸦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我们应当依据新大纲精神,重视朗读教学,根据年段的不同特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掌握要求,教给方法,脚踏实地地培养能力,学生朗读水平就一定会较快地提高。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学生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当然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二、重视教师范读指导

因为小学生常常把老师当着自己的表率,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是常用的、十分重要、不可少的。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范读能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在执教一年级的课文《平平搭积木》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不久,学习、积累的汉字不多,朗读的机会不多,学生对问句的朗读还是难点,所以当出现问句:“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呢?”我先让孩子们自读,然后又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让孩子学着朗读,再抽读。经过多次练习,全班孩子都能读出问话的语气来。学生对这一段让人看着眼晕的文字产生了好感。通过朗读,增强了文字的魅力。

三、理解感悟重点词句

曾经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时候,对于梅花的描写,我先让学生理解“秉性”和四个“愈”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中华民族里有气节的人物的描写,“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在学孩子回答的基础上,我接着出示了这些人物写的诗句,如苏轼的《题林岭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于谦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的《扬子江》中的“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等诗句的引入,不仅让孩子积累了语言,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这段文字,读出自己的感悟。随后,我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问:“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他们想到了医生、消防员等时代的英雄,接着我又出示有关图片。在这样的感受之上,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并告诉学生,上面写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写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通过范读,变换形式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理解、记忆了这个中心段。

四、发挥丰富想象体验

“想象体验”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体验是指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我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的一段时,先出示这段文字,让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让学生对文字有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圈出“沙滩”“耕地”“山脉”“河流”等字,配上适当的音乐渲染:“这里曾经留下他们多少美妙的回忆呀!在每一片沙滩上,他们曾经……(孩子想象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们曾经……(孩子想象回答)”剩下的词语通过出示图片朗读句子来感受,接着又说:“可是,这美好的一切西雅图的族人们要远离了。此时,他们心情怎样?”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着西雅图族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不舍。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种体会,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这一段,孩子们朗读的很到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及时、适当的评价鼓励

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给予及时、具体、恰当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可以是在学生接读课文时进行评价,一般是对学生生词及多音字的发音进行评价;可以是用在重点段的朗读上评价,也可以是在学生朗读的声音、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之间的评价,使用的形式方法很多、很灵活。当某位学生读得好时,老师会及时引导全班学生:“掌声在哪里?”虽然学生没有说一个字,但这热烈的掌声不就是一种无言的评价吗?使朗读学生的增强了自信心,成就感。

六、采用分角色朗读

评价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听其声,视其形”。教学中经常都运用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我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楚王的话,一位学生读晏子的话,一位学生读作者的话,学生的兴趣很高,但读楚王的那位学生表现的没有大王的范儿,就让他学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再结合这种表情再次朗读,效果就好多了。读晏子的话的学生就让他做出一个严肃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分角色读一读,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总之,多读才能促悟!只有大胆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只有课堂、教室、校园书声琅琅,才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落到实处!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2.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3.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4.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下载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的朗读指导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有目的地朗读、有个性地朗读、有个性地朗读、多种方式地朗读等,学生朗读后的评价与反馈也能在很在程度上......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张飞霞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朗读即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我以为不妨应用如下技巧,教会学生朗读: 一、停......

    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

    朗读指导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朗读指导的艺术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

    朗读指导

    谈有效教育之朗读 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带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美、文字美、情感美”,将会收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怎样指导学生......

    朗读指导

    六年级朗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在平时阅读时积累朗读的素材。 2、指导《半截蜡烛》的朗读,以备课本剧之需。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教研会

    西柳小学开展语文教学朗读指导集备活动 10月28日,西柳小学开展五年组语文朗读指导集体备课。备课活动由赵长林副校长主持,尚雅芬副校长、龚月婷主任、五年组班主任参加。 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