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3 14: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

第一篇: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

曾西宁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不容乐观。作为教育者,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师,我们更应该想办法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健康向上的成长。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但随着国内形势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描述这样一则镜头:74岁的袁隆平亲自到稻田中查看秧苗,穿着水靴,深一脚浅一脚,几个趔趄,险些摔倒……讲到这里,班级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我问学生:“为什么要笑?很好笑吗?你怎样看待这个现象?”学生的答案可说是众说纷纭,却又都是歪理 :“什么年纪大了就要待在家里享福,什么爱钱不要命,什么重视名利……”等等。不是全班,但至少有三分之一!本来,对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尊重,敬仰!我们十几岁的孩子的表现,让我们气愤之余不能不担心忧 1

虑!这,谁之错?仔细想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社会问题向学校延伸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进城打工人口增多,社会成分复杂。很多学校以盈利为目的且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成为社会的缩影!

2.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成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电视、电影、网络、录像、音乐、报纸刊物等,大众传媒不断传送着浩浩渺渺充满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现象,各种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使未成年的孩子无所适从,失去判断力。

3.家庭问题日趋严重在未成年人的队伍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繁忙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时间日益减少,家庭内部亲情交流日益缺失,孩子们一些品行的变化父母也就不易察觉。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孤僻,缺乏同情心。同时,家庭教育也普遍缺乏正确导向,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已从“德才兼备”向“学习成绩”偏移。

4.文化市场的审美错误,社会文化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打假恶丑的责任。而今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审美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誉庸俗贬高尚,二是誉感觉贬理智,三是誉调侃贬拼搏,四是誉奢侈贬勤俭。【1】

这些颠倒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欣赏中,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5.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严重失衡,在中小学教育中,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小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这种现象还从高考向中考延伸。初高中升学也以考试的分数定录取。在以考试分数计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商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教师们对这样的失衡并非心无疑虑,但又不能不服从于“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指挥棒。家长们对这样的失衡更是常有不安之心,但又不能无视子女的前途而另觅成才之途。

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成才---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续有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今天的未成年人,明天就是党和国家的保卫者、建设者、是振兴中华民族,使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条战线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所以,全党,全社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民参与帮助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

【2】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将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况且,从家庭教育的特点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都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所以我认为和谐的家庭应具备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健康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有利于家庭成员平等的互动,有利于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求知欲。【3】

(2)、良好的家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失治于国;治其国, 失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所以,家长要努力做孩子的榜样,另一方面要严格律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最后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桥梁,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说教的道德教育观念确立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六个层次: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自我监管、自我辨析、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其具体做法可采用大队活动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将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当然,也需要开放的精神民主的作用,以及实在的生活体验支持。其次,全面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学校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也需要加强学生道德,法制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及如何做人,再则传授文化知识。

3、净化社会环境

现今的中国社会多姿多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可观,大多数人富裕程度明显提高,电视、VCD、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科技产品带给我们丰富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很多未成年人边看边模拟。他们可以整天整夜玩游戏,聊天或者看形形色色的影视,图片,不管网上好的坏的高尚的,腐朽的,科学的,迷信的都照单全收。还有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校园周边环境都令人担忧:网吧,美容院,休闲中心,农家乐等娱乐场所比比皆是。再者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在全民经商的潮流中,恭喜发财,赚钱光荣不再被中国人避讳,不读书照样可以赚大钱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这些都是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正确的完美自己。

鉴于上述导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偏离的社会原因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净化社会环境。整治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扫除黄、赌、毒坚决打击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法行为。还学生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加强社会法制教育。尽可能的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或者配备专职法制教员。运用实际案例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纪律法制教育。让未成年人能及时有效的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多开展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活动。

(4).应多开设一些未成年人的电视频道和网站,给

孩子们一版明净的蓝天。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需要党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我们坚信在党和人民的关注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未成年人一定会将康向上的成长。如果,我们日积月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一定能让每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坚信未来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浩峰.邓云洲:《试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范式》.《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9期

[2]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3]胡玉顺:《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导读》 2005年1月

2011年6月1日发表于《教育科研》期刊上。

第二篇: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现有七、八、九年级共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0人,教职工62人。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一方面对社会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1.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位模糊。现在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流还是趋向积极向上的,但也很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不少学生追赶时髦,理怪发,胸前佩带十字架或生肖什么的,一身名牌包装,生日送礼、请吃、过洋节,其消费远远超过了成人。

2.崇拜没有标准的选择,出现了信仰危机。问卷中,在问到“如果让你选择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时,选择“工作轻松、舒适”的有68%,“经济效益好,收入高”的有72%,“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46%,“有利于自己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有74%,“有权有势,社会地位高”的有38%,“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43%,他们的选择显现出超阶段、无标准、矛盾地交织在一起的状况。

3.行为习惯,自由自在,无定格。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它给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重敲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未成年人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局面难于扭转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领导主动关心德育,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可喜局面。但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的考验,即学校顶不住上级部门升学指挥棒的压力,校长顶不住家长对学生升学要求的压力,教师顶不住升学率评估考核的压力。这样,形成了学校德育在学校整个教育活动中只能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的局面。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得不到坚持和加强,学校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挥。

其次,德育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全员的、全过程的工作,而德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德育效率高低。近几年来,农村中学由于机制问题,教师新生力量无法补充;由于条件问题,教师充电提高受到限制;由于评估问题,教师德育观念难于转变。这样,使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理想前途、道德品质、情感价值、心理健康、艺术特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家庭教育顾此失彼,方法不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港湾,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也是学生成长的长久加油站。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这么个理。

我们经过走访摸底,了解到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误导:①对孩子过分的溺爱;②简单粗暴的教育;③不良的言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孩子;④婚姻家庭变故是致使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恶果;⑤“读书无用论”和农村城市化改变了家长的传统观念。

(三)社会教育薄弱无序,亟待完善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脱离不了社会的大环境,学生接受影响的范围,总是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成为他们成长的真正的“水”、“空气”和“土壤”。在我们看来,目前社会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①社区教育网络组织头重脚轻;②社会各种不良风气,侵蚀着学校教育的成果。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经济大潮,信息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商业文化的冲击波,汹猛的消费狂潮,把一个五彩斑澜的社会呈现在未成熟的少男少女面前,他们无所适从,或是慌乱中的盲从。总之,社会上刮什么风,孩子们身上就起什么浪。真可谓“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1)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建立一支德才双馨的思想道德建设骨干队伍。(2)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3)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4)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变革陈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革新“常教”检查,关注学生评价;革新“单一”质量评价,注重综合评价;革新学生操行评价,注重发展性。(5)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校德育功能。(6)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7)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所学校,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特殊学生,我校采取了集中教育、个别谈话、真情感动鼓励、单独辅导、区别作业、多给机会、消除阴影、爱心帮助、心理矫正、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帮教,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和学校的温暖,防止了他们自暴自弃,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首先,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系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第三,建立家校互动制,形成德育合力。第四,吸收家长参与课改,让家长与课程改革同行。

(三)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全社会育人氛围

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其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净化社区环境。一是整顿文化市场,从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二是携手共建文明小区,优化社区德育环境。第三,学校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在村、街道成立假日学生活动站。学校可派出骨干教师担任辅导老师,聘请“五老”担任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第四,邀请配备的法制校长做法制报告,与交警部门配合,为孩子们讲授交通安全常识。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网络,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并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浅谈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初教082林天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力资源现状的研究及应对策略的分析,揭示中国人力资源现状中蕴含的问题,针对现实中国发展的需求,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方向是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方针,运用科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发展。应该说这一问题的分析对研究我国人力资源问题有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作用;应对策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4 亿人口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中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不懈推进

①的重大事业。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对

人力资源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中国人力资源的实际,笔者谈谈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一)中国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多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力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133474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万人和7969万人。

国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实行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00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得到重点加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434.2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95.1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144.66万人,在学研究生140.49万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就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

就业人员产业布局日趋优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有较大提高。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000 年的50.0 ∶22.5 ∶27.5 改变为38.1 ∶27.8 ∶34.1。

人才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效能逐渐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 亿人。1

收入、卫生、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条件逐步改善。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大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中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一些大规模扶贫开发。

(二)中国人力资源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素质堪忧,4%-6%出生率为先天残疾儿童,健康、科学文化等素质待提高,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近年来呈升高态势;各种不健康人群心理和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地方病患者达6000万人左右,智力残疾人达544万人,年患病人次数超过50亿。艾滋病等疾病有蔓延之势。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为545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

中国人力资源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1、持续性增长。

2、总体文化程度依然较低。

3、素质实堪忧。

4、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

5、老龄化加速。

6、地区差距非常明显。

7、性别比失调。

8、生育面临反弹。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中国,因此,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尤为重要。

二、应对策略

世界历史上几次成功的经济追赶案例深刻表明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开发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动因。赶超国往往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同先进国家知识与技术的差距,从而实现对先进国家的经济追赶。

中国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长期的战略筹划,坚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优先方针,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搞好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中国正在实施的措施有:

1.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为人人享有公正平等的发展权利,为科学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法制保障。国家通过立法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国家积极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2.履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责

加快职能转变,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努力为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完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国家荣誉和表彰奖励制度。

3.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逐步建立,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为改革取向,尊重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努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转

变。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不断拓宽渠道和领域,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格局。

(二)中国人口要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转变的措施:

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理念:

1.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为什么我们要说,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资源呢”?第一,人的有用才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本。第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第四,专业化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优先发展教育和开发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增长,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2.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中国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将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长期的战略筹划,坚持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优先发展方针,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搞好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位。

3.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大力发展教育,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提高广大人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性别之间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文化凝聚的重要途径。

4.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责任,加大第一资源的战略性投资,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兴县、兴市、兴省、兴国和富民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在所有事业发展中能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所有资源开发中能够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注意用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2.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

3.必须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劳动。

4.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

5.必须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法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我们相信,随着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大好局面必将形成,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三、结束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中

②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匮乏等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将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人才优先,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一定会更好地迸发出来,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一定会有更加坚实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基础。

注释:

①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相近概念解释: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9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 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社,2005.[3] 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阅读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接着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前言

阅读能力是每位学生应当具有的重要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扩宽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以讲替代阅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使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有的教师甚至“以讲替代阅读”,将阅读环节省略直接进入文本讲解分析的步骤,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这一现象与阅读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如果学生并未亲身参与到阅读中,就无法得到真正的阅读锻炼与阅读能力的提高。1.2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

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完全根据“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字词解析——概括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写作手段”等套路进行,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转变,教学过程完全程序化,课堂沉闷,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部分老师则以练习替代阅读,认为加强练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动力,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无法抓住阅读的要领。1.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部分老师在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下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阅读教学仍以“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大部分教师虽然应用到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是存在形式化、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因此也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2]

[1]1.4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兴趣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第一,学生偏科或者喜欢具有趣味性、简短的文章,对教材文本、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第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落后,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与兴趣不高;第三,受升学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对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阅读可有可无,缺乏重视意识,有的老师和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不学无术”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第四,课程繁多,学生课后时间多用在各科目的学习中,不能耐心进行阅读,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策略 2.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文本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体会文本大意,结合这一文章的写作背景,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环节,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的阅读,在阅读时候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思考。当学生分享自己初步阅读的体会之后,老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文本阅读,深入思考作者的情感和对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的领悟,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行踪、时间等方面去思考,体会作者从欣赏、回忆到感悟的过程。2.2改变程序化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程序化教学大多数是由老师主导的,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且程序化教学单调乏味,课堂沉闷,会影响课堂效率。老师要改变程序化教学,首先在设计教学时要明确每一节课教学的目的,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的各项环节做出调整。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为例,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改变先介绍作者信息、写作背景的教学顺序,课堂开始便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给学生介绍有关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文中“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这些句子,通过了解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就很容易理解。2.3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老师应该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4]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并且无论应用任何教学方法,都要避免形式化、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效地分组,设计有价值的讨论主题,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分化”的现象。同时老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时代的先进教学设备,比如当前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生语言(节选)》中的《白兔与月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文章较为简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意义,老师可以设计以“白兔在得到月亮的归属权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或者以“财富一定会让拥有者患得患失吗?”为主题让学生分为两方进行辩论,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明白拥有财富会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总之,老师要积极地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2.4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采取措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老师可以在阅读环节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给学生树立榜样;②在阅读时可以变默读为朗读,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避免阅读过程中出生提问学生打断学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课后到学校阅览室阅读经典的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在阅览室的良好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④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略读、品读、精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⑤选取时机推荐经典书籍,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等课程时可以简要地介绍作者其他的著作,吸引学生进行经典著作的阅读。3.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研究改进的对策。面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主体地位、课堂沉闷、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缺乏语文阅读兴趣等问题应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单一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阅读,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1]曾宪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现状及改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5(02):14.[2]冯恩芝.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91.[3]刘旭.普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改进一一以某实验中学为例[J].学园,2015(14):97-98.[4]李艳红.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老区建设,2014(20):59-60.

第五篇: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

现状及应对策略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史鹏武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邮编713100)

【摘要】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现状主要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理想信念淡薄,缺

乏远大志向,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价值

观念错位,行为习惯失范等问题,导致学生思想品质下滑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家庭原因、学

校原因、社会原因。如何有效提高现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三

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

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

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三是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关键词】思想品质现状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纲要》第十条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

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可见,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如何,关系到数亿

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对广大高中学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

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

经验和学校实际,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现状、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作了一

些探讨,与大家交流。

一、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

现在的高中学生,均为90后,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进步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具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通过学校国旗下演讲、“责任”主题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观察

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难发现高中学生都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当然要爱自己的祖

国”,这说明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精神。在学校和集体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学

生都愿意为所在集体的荣誉付出自己的辛劳和汗水。

3、崇尚民主、平等、自由。通过家校联系记录和家长会,我们会发现高中学生希望社

会能够给予他们人格的足够尊重,希望父母给予较大的思想自由空间,希望学校给予所有学

生以平等尊重的教育态度。

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大都愿意做一个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探求新知识的年轻人。

二、高中学生思想品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在负面因素影响下

存在的消极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庭中备受关爱,家庭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少,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关爱意识、公德意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

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2、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高中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缺乏忧患意识和危

机感,过分依赖父母或长辈。

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在“温床”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因缺少“挫折”教

育,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碰到困难就退却的现象相当普遍,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起

挫折的考验。学习上因为一次成绩落后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对成绩较好

同学热潮冷讽;生活上因为攀比,遇到不如意之事,感觉生活没意义,怨天尤地,抱怨父母,抱怨社会不公,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

4、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父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影响,导致学生贪

图安逸,热衷享受,没有形成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根据我校“贫困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调查”

报告可以看出,补助的资金,学生大多用于吃、穿等享受生活方面。虽有部分学生购买了学习机,但动机多为学习机能提供较多的生活学习便利。另外,不少高中学生喜欢的业余爱好

都是一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特别值得我们警醒的是,不少高中学生对网络这一电

子海洛因的迷恋达到了无可救药、令人忧心的地步。

5、价值观念错位。主要是盲目崇拜金钱,一些未成人对“大款”的挥霍奢侈生活十分

羡慕。英雄模范人物却知之甚少,过分追逐影视明星。有些高中学生还相当幼稚地迷恋于搜

集明星们的琐屑资料,甚至可笑地效仿他们的习惯动作,而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成功历程却

不愿深入了解。

6、行为习惯失范。一小部分高中学生过分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聊天。另外,沾染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恶习的高中学生人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三、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从家庭、学校、社会及高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主要有

以下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教育的不足和引导的错误。具体表现

在:

一是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较多的精力教育孩子,抱着只负责孩子吃穿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面抛给了学校、社会,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有的家长甚或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从此不闻不问。

二是家长不了解需要培养子女哪些基本素质,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缺乏正

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三是家长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

求,并以此严格管教孩子,突出的表现是父亲抓学习,母亲抓生活,导致孩子心理价值观念

偏差。

四是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在教育孩子以及孩子将来的发展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教

育角度和方法不同,甚至出发点出现较大的分歧,使孩子无所适从。

五是有一些父母家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了子女,突出的问题是家长的行为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及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许多学生得不到家长言传身教的正面示范作用。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教育存在误区和导向偏差。学校为了在激烈的、近乎

白热化的竞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都是各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千方百计提高升学

率,以致于一些学校在高考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时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

一是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尽管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高中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其结果当然

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高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二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高中学生的实际。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

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道

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分离状态。

三是道德教育的课程脱离高中学生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

从学生出发,而是把学生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高中学生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

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四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高中学生的现实。目前学校仍存在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

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

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零参与的现象。

五是德育方法简单粗糙。不顾学生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

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于学校德育。

3、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环境的不良示范

当代高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恶性炒作肆

虐,价值观念颠倒,美丑是非混淆等成为影响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是网络的错误引导

网络是一个“鲜花和陷阱并存”的世界。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

异。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的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上游戏对自控能

力较弱的高中学生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

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4、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知识经验少,自制能力弱,情绪容易冲动,思想容易偏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准确的估

计,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片面和肤浅等都会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

响。

四、应对策略

培养高中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

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有明显的收效。在这许多因素中,学校是主阵地,发挥着主导

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的经验,谈一下我的看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将心理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更容易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此,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了一支由经过省级心理培训的教师、体育与健

康教师、班主任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设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

档案,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学校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学生心理社

团,倡导学生自助、他助和互助;开展体育与健康专题探究活动等。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成效十分明显。2012年元月,我校在兴平市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成绩显著,受到省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2、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科研兴校是我校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学校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由教学领域

拓展和延伸至德育领域,构建教学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科研格局,以便更好地探索新形势下学

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工作中,我们积极营造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

意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来。

3、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

我校一改以往的说教教育,大力在学生宣传“责任意识”。让学生深刻意识感恩、爱心、读书、好习惯的养成都是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促使了学生由德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

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此外,学校还针对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感恩意识淡

薄、对网吧过于迷恋、日常行为失范等问题,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版报评比、橱窗专

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拒绝不良网吧”、“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等主题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而且艰巨的重要工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高中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充分整合社会的德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我们肯定能够不负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探索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之路。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

下载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谢国华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已日......

    初三语文复习现状及应对策略

    温泉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现状及应对策略 九年级语文复习已经开展一段时间,现就我校的语文复习情况并结合本届学生的特点及自己的体会实践,对近阶段语文复习情况及应对策略作以下......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5篇可选)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总结

    中街子社区2010年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青少年,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依据上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充分认识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荐)

    附件2 兰州市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迎检测评材料格式要求一、纸质材料 1.报送的各类纸质文件,一律使用A4纸型印制。文件材料应字迹工整清晰,纸张干净整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范文

    一是以“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为统领,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按照“寻找事件、寻找人物、做一件事”的要求,开展请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重温“神舟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2014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