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服务业信息化建设2[定稿]
一、摘要
服装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长期以来,在保障人民服饰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安排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论是几十个亿销售额的行业巨头,还是只有几千万的行业新秀,都在全力打造适合自已的信息化平台,试图依靠优势信息平台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或者加强终端控制能力。广州作为服装行业的先行者,面对信息化的到来,信息化的建设是自然不可避免的,信息化建设使广州服装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广州纺织服装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创新与跨越。
二、广州服装行业信息化的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比较滞后,起步较晚。据统计,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广州比较大型的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CAD设计软件、ERP软件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这并不足以应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来说,采购、生产、分销等流程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有着越来越大的依靠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仅有ERP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而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运作都没有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甚至也没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或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没有预测、没有计划、没有采购管理或安排计划的系统。
在进入数字化服装时代,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已经十分突出,推动服装业的发展必须以实施ERP为突破口。在人们眼里,服装业属于传统产业,作坊式服装快速提升到现代大生产,服装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真正有革命性变革的机会是很少的,当先进设备在服装获得生产应用的时候,服装业也没有改变真止意义上的服装原理。服装业一直成为远离ERP的行业,服装业老板一直在冷眼旁观。然而,近年服装业技术自动化、服装技术电子化,服装厂老板开始乞求信息化来将先进设备转化为真正的效益,ERP在服装业开始悄然升温,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残酷的竞争以及现代设备大生产的力不从心。服装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利润却越来越薄。服装业正经历着激烈竞争的时代。活源不足、价格持续走低、品种大幅增加、周期越来越短、贷款回收困难,所有这些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三、广州服装行业信息化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产品管理与业务流程复杂
服装企业的行业特性很强,品牌众多的服装商品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点,服装企业必须建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而且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颜色、尺码、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服装品种日益丰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活动节奏加快,调价、削价、移库各种情况出现,信息量大、变化加快,代销、折让、退换等方式频繁地应用,加之,服装行业的企业因其在销售方面地域分布广、网点多、货物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复杂,使得服装企业的产品管理与业务流程更加呈现出复杂、繁琐的特点。
(二)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广州多数服装企业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企业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目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的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只有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商品进、销、存数量及金额记录统计准确性、时效性差。信息化程度稍高的服装企业,由于各个子系统没有也很难实现集成与共享,又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三)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服装企业属于传统行业企业范畴,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如果想一步跨入理想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尚有很大困难。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及协调,这一工作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数据采集工作更是涉及每一个人。
(四)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广州大多数服装企业的规模较小,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特别是某些国营服装老企业的管理者信息意识较薄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不
重视信息工作,在实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较普遍,更谈不上重视对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了。
四、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几点对策
(一)进一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 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增强三个创新能力,即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服装业信息技术发展模式是:
1、单项业务信息技术到集成信息平台
服装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必然从单项业务信息技术开始的,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等,这些信息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服装企业的工作效率,但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及单项业务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信息孤岛的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因而实施集成的信息平台成为必然。
2、单机本地的服装设计到网络化、异地的协同设计
完整的服装设计过程从款式设计、样板设计、推档、排料等过程,需要多种设计人员的协作,其中包括艺术创作及工程技术,从地域上往往分布在不同区域,传统的单机的服装设计CAD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外从企业的经营上看,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经营已成为趋势,势必要求服装设计支持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及协同。
3、支持服装大规模定制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大规模定制方式的营销模式在国外已形成规模经营,通过internet的大规模定制营销生产方式已经成熟,并且成为未来服装网络营销的典范,作为解决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最有效手段,支持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企业信息化平台将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建立服装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广州80%是属中小企业规模,目前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人才、销售及创新能力,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它们希望用新的设计手段、新的设备来实现新产
品的设计,希望社会有服装设计的专业服务体系来帮助解决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这就是
本中心建立的宗旨,通过建设专业的服装设计服务平台,建立公共的技术、数据、设备、人才、信息服务等资源,使这些进入服务体系的中小规模企业,能解决服装设计、生产等各类实际问题,实现企业能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佳的效果。
(三)规范基础性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
1、数据规范化
数据所包容的内容很广,涉及企业的内外资源进行管理监督的各项标准等。包括各种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欠款余额、库存余额等,对这类数据应该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要求,制定编码标准。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要有统一的名称、有明确的定义和编码、标准的格式和明确的含义。有条件的服装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服装企业实现对市场快速响应、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手段。此外,还有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须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定额和费用开支的标准和预算数据的规范化。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2、业务规范化
服装企业日常经营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现在的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中,员工总是处于某一职能部门,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尽管这些工作都是某一特定流程的一部分,但人们往往并未意识到流程的存在。要规范业务流程,就要改变思维的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
3、信息管理流程规范化
对同一件事情,人的理解和行为方式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有统一的工作准则和规程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处理信息更要遵守一定的业务流程,不能因人而异;只有信息处理流程规范,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查询决策才有充分的依据。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流程必须由制度来保证,因此,服装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准则》,用条例法规来保证。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在广州服装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凭借经验、记忆进行生产管理的现象,执行力度极差。企业一直在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上费尽心机。现代的企业管理,应该是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情况用数字来说明。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更客观、公平地考核员工生产业绩。但是数据含水量高的现象又是企业通病,如欲真正做到减少工作量、减少重复的工作,杜绝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而造成的虚报、瞒报现象,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统计数字及数字统计分析,把数据及生产管理情况直观地呈现给管理者,及时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篇:上海、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比较
上海、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比较
背景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具体可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整个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很好地吸引外资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不能像制造业那样迅速改善;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带来的城市规模偏小和居民对服务需求不旺等。此外,土地和水、电供应的紧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今年2月22日,上海市率先出台了《上海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11月14日,广州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对比上海、广州两地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思路的异同,对其他城市更加科学地规划布局“十一五”期间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内容
上海:六大重点领域“3带19区”布局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11月1日,上海市委听取了该市发改委、市经委关于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编制《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情况汇报。据透露,《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共分8个部分,包括降低准入门槛、加快改革开放、推动技术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建设重点区域、构筑人才高地、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发展环境等,共30条。
此前的今年2月22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提出,将根据“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结合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六大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具体为:
1.以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业。力争至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规范有序的交易制度和法律体系等金融发展环境。
2.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扶持发展文化服务业。力争至2010年,在主要文化产品消费量、外国留学生拥有量、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拥有量、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量等核心指标上处于全国前列。
3.以扩大“两港”开放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力争到2010年,确立上海在全球物流的重要节点地位,争取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亚太航空枢纽港。
4.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整合发展会展、旅游业。力争至2010年,建成亚太地区国际会展旅游大都市,举办的国际展览达到500个/年,国际会议达到1000个/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550万人次/年。
5.以城市信息化为抓手,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力争至2010年,把上海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
6.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着力提高专业服务业水平。力争至2010年,基本形成种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框架,建成面向国内外的中介服务重要基地。
目前,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已相对集中,中心城区已成为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纲要》,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将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上海市一级的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带,要打造三条“二横一纵”的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带;第二个层面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强势产业,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三个层面是依托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大型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在郊区规划建设7个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述思路概括为构建“3带19区”。
广州:“十一五”期间50%的人搞服务
根据11月9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未来5年,广州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将广州构建成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华南会展之都、中介服务强市、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华南现代化商都、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城市。将坚持“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原则,重点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和中介四大生产服务业,同时推动发展信息和文化两大新兴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将达到12%,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将达到50%。按照《意见》,“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以下八大产业展开:
1.金融业:努力建设“四个中心”,即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银团贷款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支付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保险市场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2.物流业:到2010年初步建成整合珠三角、服务华南、辐射大西南和东南亚、面向全国和全球、国际国内双向物流整合和海陆空物流相结合的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
3.会展业:以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以建设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第二期)、完善配套设施为切入点,未来5年内基本实现“场馆现代化、品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国际化”,把广州建成亚洲主要会展城市、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4.中介业:在行业协会中推行“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制度。同时,将制定《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或《促进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意见》以规范市场中介组织行为。引导现有中介机构调整重组,建立综合信用体系,优化中介服务环境。
5.商贸业:遵循《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0)》,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购物中心,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大力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创建交易平台,增强集聚辐射能力。突出发展社区服务型连锁超市。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
6.信息服务业:2010年信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5%。2010年,以软件业为支撑、以数字内容产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为特色的信息服务业将占广州地区生产总值5%,形成服务广东、带动华南、辐射东南亚的软件服务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推动广州成为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7.旅游业:进一步整合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和亚运系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珠江游,办好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广州国际美食节等传统大型旅游会展、节庆活动。根据经济条件和发展需要,到主要客源国和地区设立旅游推广宣促中心(办事处)。规范整合各公寓、培训中心、疗养基地和度假村。逐步实现“泛珠三角”旅游区域一体化。
8.文化业:将重心放在公益文化、文化设施、名城文物、文化产业、文化节会、文化人才六大体系。优化市、区、街、村四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
案例分析:
服务经济是城市的重要经济形态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京、沪、穗等国内领先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早,并渐成规模,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体制机制约束、投资主体单
一、资源集聚不足、发展环境欠缺等多种制约瓶颈。有鉴于此,上海市在“两个
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下,出台了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及相关配套政策。北京、广州等已经紧随其后,正在加快酝酿或出台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对比上海和广州两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显而易见,都将金融、物流、会展、中介产业列入了各自的重点发展产业,表明以金融、物流、会展等产业为重点进行现代服务业的规划与布局,应当成为城市编制“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从两地规划的不同来看,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相对来说,上海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既有“两个优先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为大背景,又有相关配套的产业发展指南为基础,还有正在酝酿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为依托,这是包括京、穗等国内其他城市都应加大力度学习跟进的最重要一点。二是从产业布局上来,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市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呈现出了聚集发展的态势,因此其规划的内容显得更具有操作性。而广州市在建设区域性金融、物流中心等方面一直受到来自深圳、香港等城市的竞争与挤压,其规划更多表现为政府在未来5年的一种产业发展构想。规划能否落到实处,除了需要配套的政策推动外,还有赖于作为省会的广州市对自身定位的一个再认识。
现代服务业是都市经济转型的关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以“十一五”为新的起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许多城市将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其他城市要以此次“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借鉴上海、广州等城市经验,把做好现代服务业规划作为城市产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强化政府指导,突出行业重点,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品质升级。
相关链接:
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意见》重点内容
根据12月14日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寅在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为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上海市编制的《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将围绕上海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作进一步的政策细化:
新政策规定,在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和领域的基础上,对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放开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简化行政审批,推进体制改革。同时对外资和民资积极参与国企和事业单位转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以形成多元所有制主体共同参与服务业发展的格局。
对服务业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给予重点支持。结合6个重点领域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在办公用房、财税政策、知识产权投资入股、工资收入及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侧重于在规划、动迁、市政公用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为解决高端服务人才相对匮乏问题,对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机构等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支持,以形成人才的高地。同时,对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品牌等,也从多方面给予支持。
据悉,《政策意见》的相关政策将首先在浦东先行先试,并重点加快金融业向浦东的进一步集聚。浦东先行先试的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央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为契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浦东,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成国家金融改革先行试验区和金融资源集聚高地,同时加快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区的建设,将之作为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二是扩大浦东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试点,积极探索社会事业部分领域的体制改革;三是对浦东新区工商分局登记权限内的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直接登记办法。
第三篇: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支撑业务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各类风险、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继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部门以“安全亚运、服务创新”为目标,共同确保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信息化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全年各项业务顺利开展;通过加大信息化发展投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提升技术支撑和服务手段、抢抓新型支付方式发展机遇,金融信息化不断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延续着信息科技在金融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情况回顾
(一)高度重视,全力开展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
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召开是广州市2010年的一件大事,对金融行业来说,信息化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能否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是广州市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在相关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始终把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放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为亚运盛会创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整体工作部署框架下,根据本辖区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形成行业合力,实施共同防御”为主要思路,多管齐下组织实施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横向协调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组织辖区金融机构与广东省公安厅、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南方监管局、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金融行业应急协调机制,发布了 《广东省金融业重要信息系统亚运应急协调预案》,确保在省内金融机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发生重大事件、需要调用其他应急协调资源时可以得到相关行业的及时支持。在纵向强化防护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从推动内部审计、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应急演练,以及完善病毒防护、补丁分发、漏洞扫描、桌面管理等技术体系人手,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水平。
广州地区各银行机构从维护金融稳定、树立服务形象的定位出发,高度重视重要时期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从内部加强组织领导,均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开展制度完善、方案制订、人员培训、风险评估、应急演练、排查整改等多种手段,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安全的预防工作。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控手段,强化值班和巡检力度,切实做到防范意识到位、隐患排查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单位及时评估安全保障的工作效果,认真总结,将有益的经验制度化、流程化,使重要时期安全保障的工作成果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二)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作为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落脚点,信息系统的建设始终是各银行机构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各单位在存量系统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平台优化,新增业务系统陆续上线,银行业的信息化处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全面进入规范发展和规模化推广阶段,在按计划有序推广典型应用,并积极开发新系统以支持业务发展创新的同时,广州分行着眼于省级数据中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省级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成效渐显。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工作要求和总行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应用整合与数据利用一期工程试点工作;在基础平台方面,对小型机、存储系统、集群平台等硬件设施
进行了升级;建设和优化了门户系统、数据下发平台等支撑性应用;通过对广东省科技管理平台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初步尝试了多应用加载技术;为集中存储体系建立了配套的持续数据保护(CDP)备份体系,在应急演练中实施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全国性应用系统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全年重点完成了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推广工作,并对反假货币信息系统、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对账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进行了升级维护,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科技部门2010年共受理内部业务需求264份,完成开发项目222个:在中间业务特色产品研发和推广方面,重点完成亚运会票务系统专项开发和三个售票阶段全程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亚运金融服务园地正式投产;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建设及信息服务方面,开展报表集中工程及数据仓库应用工程,数据的集中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在支持业务营销及外围应用方面,为重点客户提供银企互联电子票据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持。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将研发投入方向与“百亿利润”目标紧密结合,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积极调整研发方向,并对重大研发项目重点跟踪监控,全年开展重大研发项目40个,为各业务条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共完成重点项目推广应用10多项,优化了系统功能,增加了业务品种,其中包括PBOC2.0标准金融lC卡系统的上线,后督系统省集中模式运行、身份证影像扫描系统推广、桌面管理系统上线等工作。开发和推广分行特色业务近20项,包括配合政府财政部门完成了省市区财政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进行银联2.0系统升级改造,开发了移动联通电信代缴费、粤通卡充值等一批代缴代付系统,进一步丰富了中间业务品种。
广东发展银行加快信息系统发展速度,2010年先后完成了多项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项目,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有了重大提升:完成了核心系统的转型,大大提升了业务响应的效率;进行后台流程再造系统建设,支持后台集中运营;建立了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整合基本信息,建立统一客户视图;搭建投资理财与营销管理平台,支持业务部门拓展市场;通过为手机银行、新一代网上银行系统、黄金交易管理系统等项目提供支持,提升 了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在2010重点完成了广东省财政厅直接支付系统的新业务开发以及广州金融结算服务系统新版的升级改造;完成了广东省交通集团“银企通”项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网络缴费项目的开发测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开发,有力支持了分行特色业务的拓展。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发掘需求,强化开发管理,项目开发工作注重加强与业务和管理的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对产品和业务创新,以及经营管理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全年分行立项开发17个项目、总分行联合开发4个项目,其中包括多个内部办公和管理系统、RDS数据订阅与发布系统、广东金融结算服务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
2010年是《中国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推进的第一年,也是邮政金融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围绕各项开发建设规划,全年完成了21个新系统和15个新增功能的推广建设工作,其中包括ATM银联前置系统改造、个人网银和门户网站系统上线、网点终端数据传输安全工程等,工程项目总量比历年的最高数量翻了一番。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实施进程,以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为代表的新系统、新功能陆续上线;同时,为了支持业务发展,投入开发了村镇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新信贷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信息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三)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机房、网络、服务器等各类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物理基础,是整个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2010年,各银行机构持续对基础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整合和升级,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利用率,采取各类技术手段,实现监控和预警的自动化,基础环境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安排和省级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稳步实施“两网分离”工程,通过对现有网络进行拆分,进一步提高工作信息的保密性;通过更换UPS和新增精密空调等具体措施,逐步改善机房运行的物理环境;通过整合内部局域网和升级更新网络设备,为省级数据中心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传输平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配置了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对机房环境动力系统的UPS、供配电、消防、温湿度监测、漏水监测、门禁设备等指标和IT系统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短信、电话、声光、监控端屏幕显示等方式进行报警,便于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故障,有效确保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亚运保障为契机,提前谋划,实施重要设备滚动更新计划,优化关键技术平台架构,加强核心系统维护和管理;优化全省网络系统,健全网络运行监控和管理;评估全省各级机房环境设施运行管理风险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全省机房的集中监控和安全管理。
广东发展银行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整合,建立了服务器、存储资源池机制,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统一规划、动态分配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投产上线部署的效率,以此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建立了集中备份系统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的集中备份,实现存储和数据的统一、自动管理,提高备份操作效率。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新中心机房于2010年上半年施工建设,于2010年8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旧的中心机房投入使用时间过长、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提高了机房基础环境安全性。同时配合新中心机房建设,对核心网络设备进行了更新,对网络系统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核心网络设备老化和网络安全区域划分的问题,所有核心网络均实现了热备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机房管理,实现了对大部分主机、应用和数据库等关键对象的深层次的监控与报警,并在内部推广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加强了对系统的主动监控和备份管理。不断推进全省网络的改造和优化,在省中心推进安全整治工程,优化了系统运行环境。
(四)支付清算环境稳定高效,业务量稳步提升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清算中心以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广东金融业科学发展为契机,围绕“运行服务”和“建设发展”两条工作主线,保亚运支付安全、促支付清算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0年,广州CCPC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6956万笔,金额101万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4.6%和39%;日均业务量27.8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4056亿元。小额支付系统
业务量10430万笔,金额17837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71%和75%;日均业务量29.3万笔,日均金额50亿元。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量505万笔,金额1948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0%和51%;日均业务量1.4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5.5亿元。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1.6万笔,金额414亿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26万笔,金额25亿元。全年广州CCPC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5个、总数达98个,新增间接参与者266个、总数达6047个;新增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接参与者1个、总数达112个,间接参与者总数达3115个。
(五)联网通用质量持续提高,标准金融IC卡应用初见成效
2010年,各银行机构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在技术管理及服务水平方面不断提高,银行卡联网通用质量稳中有升,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各银行机构抢抓机遇,围绕
亚运支付环境保障和金融lC卡应用推广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保障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跨行交易质量持续提升,协力打造安全、顺畅、优质的亚运支付服务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自2010年8月起组织广东省内各级人民银行和银联分支机构、33家银行业发卡机构,开展了“广东省2010ATM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服务、受理环境现场检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相关监管机构和运作机构对ATM跨行交易质量、系统安全运行、受理标识规范、持卡人服务宣传、终端返回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广泛交流。最终根据各单位的活动表现评选出7个奖项,其中: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位列“综合奖”前五名;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位列“发卡交易质量进步奖”前三名;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东莞银行获得“受理质量优秀奖”;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安全运行奖”;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持卡人服务优秀奖”;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获得“优秀组织奖”;广州银行、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获得“终端标准化贡献奖”。本次活动是继“广东省2009POS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圆满举办之后的又一精彩延续,“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质量月”系列活动目前已成为不断深入推进全省银行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传统特色盛事。
金融lC卡发展及多行业应用推广工作是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组织协调下,各银行机构及银联广东分公司从加强“货币流通统一性、公众用卡安全性、社会成本节约性”的高度,多点着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广东省金融lC卡良性发展。一是加快受理环境优化改造,截至2011年1月末,广东省发行PBOC 2.0标准金融lC卡逾78万张,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接触式支持PBOC 2.0改造188245台,改造率达100%,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非接触式改造和新增布放非接触式POS受理终端9.4万台。二是各商业银行积极抢抓地方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广州举办亚运盛会的难得机遇,积极发行符合PBOC 2.0标准的特色银行卡,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均显著推动了本单位标准金融lC卡的发卡工作,广东省金融lC卡发卡规模日益壮大。三是城市金融lC卡项目取得新突破。目前,广州市“羊城通银通联名金融lC卡”项目、“梅州市民卡”项目以及“韶关市金融lC卡手机支付”等项目已 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201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广州市金融信息化将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增强技术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和融合程度,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力争再上台阶。
(一)扎实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
201 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将继续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本行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扎实稳步推动业务处理的信息化进程,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推进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与总行之间的数据下发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在合理评估现有软硬件性能并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加大全省集中门户系统与全省集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力度;初步建立与业务信息化相适应的包括通用工作流引擎、统计分析平台、数据上报等在内的业务核心支撑平台,并以之为基础,对现有业务信息化流程进行整合,增强信息化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以经营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性中心工作为导向,积极挖掘潜力,动态调配资源,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大应用产品创新支持力度,通过大
力推进省行特色科技产品信息发布工作和中间业务的研发工作,推动和促进业务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落实“科技立行”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理念,抓好产品创新开发,不断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加大产品开发整合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电子支付结算手段,整合完善自助业务渠道,支持电子支付业务创新,推动新兴支付工具的普及,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带动全行各项业务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将进一步加大IT新架构建设力度,解决技术短板,夯实IT基础,工作重点包括:完善统一文件交换平台和WEB整合平台,继续推进服务器整合,完善备份资源池的规划与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
广东发展银行将在现有已开展的规划项目基础上,继续采用分批建设、突出重点的方式,全面推进各业务条线所需的应用平台的改造和建设,重点支持基于电子渠道的业务创新和基于商业智能的数据营销。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紧扣“抓管理,强队伍,保运行,助转型,促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先进、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紧扣业务和管理,形成IT与业务的互动;发挥IT优势,加强各类电子交易渠道的建设、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创造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加强数据营销模型的开发建设,辅助业务部门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营销;强化流程优化、客户评价等方面的需求挖掘和展现。
广州银行计划在调研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做法以及新的核心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对核心系统重新定位,进一步实现核心系统体系一定规模的集中化和IT平台升级;搭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个人及对公客户营销管理应用;建立个贷系统、对公信贷、影像审批流、CA认证中心等系统,从多方面推动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
(二)大力推进金融IC卡应用推广
201 1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全力推进广东省金融lC卡试点应用向纵深拓展,全面完善广东省PBOC 2.0受理环境建设,不断扩大发卡机构数量和卡片发行规模,力争实现金融支付与移动通信、信息管理等多行业应用推广取得阶段性突破,积极探求粤港澳金融lC卡产业合作方向与发展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大力推进lC卡业务系统的项目建设,该系统是建设一套符合PBOC 2.0标准的金融lC卡系统,完成包括ATM、POS、网点等受理渠道的改造,实现受理全国范围各银行发行的金融lC卡。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继续推进PBOC芯片卡特色应用的开发推广工作,完成芯片卡在市民卡、公交卡、电信行业等方面的推广使用;组织广东省汽车公务卡、速汇金系统批量汇款业务系统的开发、投产,以及标准多渠道缴费平台的推广工作。
(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巨大的交易量、频繁的产品投产上线、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都将给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多,加之信息系统和基础环境日益复杂,也使得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难度日益增大。因此,在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宽而不断丰富信息处理系统的同时,根据银行自身的技术架构特点,进一步深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不同层次保障系统、银行、客户的利益和安全,依然是广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加强省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全省信息安全技术骨干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员、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和一般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完善信息安全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监测、快速响应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与安全技术审计体系,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取证的全过程管理;建立辖区金融业信息安全沟通协调
机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完善跨部门应急协调机制,整体辖区金融业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和互联网监测机构合作,继续完善信息安全监测及预警机制;加强和公安机关合作,联合推动辖区金融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着力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全省互联网访问技术控制,严控非法外联、病毒、非法软件对生产应用的影响;实施用户集中管理系统升级,组织总行VPN系统推广使用,按季度组织对所有生产服务器、网络设备漏洞扫描及整改工作;关注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严格做好数据查询权限、数据保密、传输加密的设置;积极配合实施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加强全行用户办公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强化部门计算机管理员专业化培训,加强科技与业务部门间交流沟通,共同努力做好全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按计划开展信息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组织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推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建立适用于本行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级别;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落实各项信息系统风险管控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信息技术部门合规检查工作;按照计划在全省推广桌面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生产网防病毒系统推广和防病毒网关部署,结合办公网防病毒系统的部署,实现对全行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根据监管机构及总行的相关制度为参考,进一步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风险管理办法,强化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利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技术,加强对金融信息系统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管控,不断提高金融数据的保密度和安全性,严防数据泄露、被截获和破解,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加大信息技术部门与审计、合规等风险控制部门的联动,强化监督、管理和执行的力度,完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流程演练和业务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应对各项风险。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着重加强系统安全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行;对运行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主动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覆盖全部关键系统,切实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做好各应用系统的健康检查及交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系统的交易质量;探讨加强客户端安全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终端的安全水平。
(曾庆光)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
调研报告提纲告
调研题目: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调研报(1)现状分析: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这是我将要研究的。
(2)主要做法和经验:利用信息化这个平台为案件的破获节省了大量得人力物力,以及一些经验,利用信息化工具能够快速准确的串并案件,基层派出所在这方面的经验。
(3)存在问题:对基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展开研究,相关制度、运行机制、软件系统、硬件、实际效能、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等等方面,我会结合我的所实际情况,比如在人力,物力方面对所里信息化建设影响,信息化建设给派出所前后工作发生了的变化,从我所在单位实际情况来分析。
(4)主要对策措施:信息化系统构成,结合我实习所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资金,人才培养,引进人才,购置相应的设备,制度建设等。(5)政策建议:我根据基层所具体情况,根据相应的资金情况,提出合理的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建议。除了现实问题资金外,在考虑基层所人员少问题结合自己在所里实习情况实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要在我实习过程中慢慢来发现。请刘院长查看,谢谢。2012年4月24日
重点是存在的问题,包括相关制度、运行机制、软件系统、硬件、实际效能、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等等方面,结合派出所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进的综合警务改革,以有利于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紧扣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利用你们电脑信息方面知识技能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此就有意义。
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后,再发给我帮你考虑具体写作提纲。尽可能用数据分析和实例来证明观点。
第五篇:2012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2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2年XXX就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局结合沿滩实际,认真执行、抓紧落实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化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局长亲自抓,总负责,成立了以XXX局长为组长,李琳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任命专职网络管理员,并下发文件《XXX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切实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稳定,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信息工作制度体系
为规范全区就业服务联网业务的经办程序,进一步明确办理方式、结办时限和工作要求,我局及时转发了《XXXX就业服务联网业务应用操作规范(试行)》,要求各业务模块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办理业务。
(一)建立信息化业务岗位考核上岗制度
对就业指导股、失业保险股、创业指导股、培训股以及需要进行信息化操作进行联网办公的岗位,其工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专门的技术操作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业务经办工作。
(二)建立每日通报制度
严格要求就业失业模块、失业保险模块、职业培训模块、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模块、农村劳动力模块、就业援助模块、职业介绍模块务必及时将相关数据信息录入业务软件系统,切实做到业务结办及时数据更新、按规定定期更新。每日定时通报各乡镇信息录入进度以及信息录入空缺率和错误率,表彰先进乡镇,激发“比学赶帮超”热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精细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基层平台VPN网络扩面改造
抓紧与电信公司联系,洽谈业务合同,统计并报送“就业E通”电话号码,及时开通集团通信功能,确保就业信息系统平台正常使用。截至目前,依托“就业E通”综合服务平台,XXX区VPN网络虚拟化改造和延伸至社区(村)等基层平台的扩面工作已覆盖XXX就业局本级、十一镇、两乡、沿滩新城、十五社区共计三十节点。
多措并举,加强业务指导。为方便业务人员尽快熟悉互联网就业办公操作流程,局信息化办公室编写了《TPN客户端下载流程与就业E通手机动态验证码操作手册》,分享在XXXX就业管理信息群,供业务操作人员传阅学习,尽快熟悉。采取电话、QQ群、现场指导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同乡镇业务工作人员联系沟通,指导下载安装TPN客户端以及动态验证码使用。在局长XXXX亲自带领下,信息化办公室管理员前往各个乡镇进行手把手式的指导,确保客户端成功安装并正常使用,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四、规范运用OA系统
严格要求OA系统用户保管好自己的帐户信息,在初次得到帐户信息或帐户信息出现安全漏洞时,应当及时更改用户登陆密码,并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禁止向他人泄露登录账号和密码。OA系统电子邮件功能仅供内部交流材料传输使用,严禁利用OA系统闲聊。OA系统公告栏严禁刊发商业性广告内容、个人信息或其它与工作无关的图文信息。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拓展信息化业务领域,扩大VPN覆盖面积。拟定扩面覆盖目标: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所有社区的虚拟VPN扩面;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以上行政村的虚
拟VPN扩面;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60%以上行政村的虚拟VPN扩面;至“十二五”末,完成辖区所有社区、建制村VPN网络虚拟化改造,努力实现全区所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VPN联网,日常业务全部通过网上进行办理,业务软件通过VPN(虚拟)专网实名制运行,严格要求联网用户妥善保管帐户信息,严防信息泄露。
(二)加强业务人员网上操作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软件操作培训班,强化信息化业务岗位考核上岗制度,规范就业服务联网业务经办程序,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开放便捷的公益性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就业服务高效化、多元化、个性化,不断提升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推动“和谐沿滩”、“五个XXX”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