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4: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第一篇: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景县辖16个乡镇(10镇6乡),8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其中农业人口44.8万,总耕地面积119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切实服务好我县“三农”,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创建科技进村服务站,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结合我县实际,创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

按照省市关于搞好科技进村服务站建设的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新路子,即以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村科技进村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以示范带动、技物结合为手段,协会管理、商业运作、上下贯通、遍布全县,覆盖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到目前,全县已发展乡村科技进村服务组织228个,占行政村的26.9%,从业人员648名,其中有技术职称的235人,科技示范户468个。

1.组织形式: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由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乡村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组成。县“中心”由局长任主任,农业局各业务站长为成员,是集组织协调、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服务组织。乡村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以原来的半脱产技术员、村农民技术员和在乡中专生、初、高中毕业生为骨干,站址设在这些骨干力量所在乡镇驻地、集市或村庄,每站辐射4-5个村,每村都有一定数量的“示范户”。

2.建设标准:乡村服务站是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的主体,其建设标准是 “六个一”,即有一部电话、一名技术员、一处服务场所(经营门市部、微机培训室、仓储设施)、一套放像设备(VCD、放像机)、一辆科技服务车、一台微机。目前,已有十个服务站达到了“六个一”标准,其中,省科技进村服务站5个。88个服务站达到了“五个一”标准(无微机),98个服务站达到了“四个一”标准(无微机和科技服务车),32个服务站达到了“三个一”标准。

3.运行机制: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积极与上级农业科技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大型繁种基地、农药化肥厂家加强联系,把实用技术、农情信息和货真价实的农产品提供给各乡村服务站,乡村服务站借助本身了解农情、懂技术、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县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对各服务站实行“一独立”、“两返还”、“四统一”。“一独立”就是在经济关系上对乡村服务站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返还”就是各服务站对上反馈各种农情信息,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各业务站)对乡村服务站按工作实绩,定期返还利润;“四统一”就是统一供货、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挂牌连锁经营服务。

二、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科技进村服务体系正常运行

我们对乡村服务站主要是实行“五大管理”:

----章程约束。制定管理章程,建立会员单位档案,实行协会管理,并向全县公布了监督电话。每年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与乡村服务站签订一次协议,并交付一定数量的协议履行保证金,把松散的组织变成有机的整体。

----强化监督。县农业局及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乡村服务站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定期考核。对服务站实行目标管理和任务量化,把目标完成情况、经营情况、服务效果、农民反映等列为考核指标,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表现好的科技进村服务站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对违法经营完不成任务的服务站,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取消资格。

----加强培训。一是每年春天,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召开由乡村服务站参加的大型培训会,邀请省、市领导及农业专家讲课。二是利用各大厂家资金召开田间培训会,新品种、新农药发布会。三是县信息服务中心编印农业信息快报,免费发给乡村服务站。四是组织已配微机的服务站,进行电脑知识培训。

----创优环境。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各职能部门支持,工商、计量监督等部门为村级服务站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县农业局和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监督管理的通知》。凡经县中心办理的证照,工商局视为已具有示范、推广新技术、农资新产品的资格,否则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同时,组织执法、执纪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整体素质,确保我县科技进村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壮大。

按照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不断增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的活力。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改革内部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并加强监督管理,使我县科技进村服务站队伍得以健康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原创: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站。

1.抓好内部改革,锻造服务平台。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化县科技进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我们首先从内部改革入手,在原四个业务站基础上,择优组合,重新组建了3个专业物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广联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集合全国优质农资,缩短各服务站与科研单位、生产厂家距离,为服务站撑起中转平台。今年以来,共组织50余家农资生产企业前来我县召开新、优产品推介会。同时组织10余辆送货车随时随地送货下乡,及时为各服务站搞好物资服务。

2.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在春季农闲季节,进行集中培训;农忙季节结合农田管理,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今以来年,共搞集中培训4次,现场培训5次。二是声像宣传和资料宣传相结合。县服务中心免费为科技进村服务站订阅《农村周刊》、《植保信息》等报刊杂志、发放实用技术光盘,同时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及各种致富信息、政策法规收集、打印成《景县农业》发放到各服务站。今年以来共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光盘800张;三是培训内容与当地产业相结合。我们帮助服务站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既培训了农民,又培训了服务站人员。今年以来,共帮助服务站举行各种类型培训会40多次,直接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

3.加强监督管理,清理整顿队伍。为了加强对各服务站的管理,除章程约束外,我们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基层服务站进行多次检查。同时深入周围农村倾听农民反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违法经营、坑农害农问题的服务站坚决清除队伍。今年以来,根据检查结果和农民反映,结合考核情况,对11个存在问题的服务站取消了科技进村服务站资格。这样以来,不仅打击了不法行为,也起到了有效的警示作用,为全县科技进村服务站健康发展奠定基础。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二篇:县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067-0

3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加强,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本地特点。探索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成为摆在县区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以前农技站、植保站、畜牧站、园艺站等专业站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站、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专家大院聘请西农大、陕西果树研究所等专家建立专家示范园,专家既可以在专家大院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培训,又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专家大院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采取专家技术入股、科技服务有偿化等运行机制,形成“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多种运作方式,建成专家中心示范园1000亩,推广新技术26项,建成各类示范基地16个,带动全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30万亩。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选择苹果作务、精品杂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10个专家,开通12396信息服务热线,积极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仅20lO年就先后接到12396(965110)服务热线咨询的求助电话480余次,解答农民朋友技术难题56余个,提供各类信息790条,提供现场服务375人次,服务受益农民1200人次。我县农业科技服务站从2006年开始筹建,截至目前已发展到14家,农业科技服务站根据自身业务特长,成立农业科技技术服务组,通过政府搭台,整合各方资源,实行技物结合,发挥专家优势,组织能入参与的模式,服务范围涉及苹果、葡萄、石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既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又提供农资供应,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果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项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总量偏少,功能不全。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科有一定智力和科技条件或服务手段的特殊群体,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近几年,虽然我县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有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滞后于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我县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二是区域布局、服务领域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服务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无论数量、功能、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三是管理体制和模式多种多样,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服务范围受限,服务手段落后,在管理指导、发展扶持、规范建设等各个方面,很难统一协调,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整合资源,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四是素质偏低,基础较差。我县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存在基础条件较差,投入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素质结构不合理,又缺乏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科技引进和开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加快农村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就是健全基层基础网络。一是在乡镇组建科技服务站,以各乡镇专业站所为基础,成立综合服务实体,做到“人员、设施、资金、服务、项目”五落实。同时健全一级科技组织,推行村委会科技副职,设立村科技服务小组,有效解决村级无人抓科技的问题,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组织管理体系。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树立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科技队伍。要把科技培训当作先导工程常抓不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门机构,部门联动,多方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灌输科技知识,提高群众科技意识。推广主体多元化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服务站、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农民的组织、教育、咨询、服务等领域,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推广目标应由单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拓展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来。

(一)抓好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1.专家大院

专家大院应建立“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和“专家+农业科技服务站+农民”的三种体制模式。在专家大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有偿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核心专家组成员与县级乡土专家和乡村技术骨干,组成省、县、乡三级科技服务团队,通过整合,组建技术团队,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2.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

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继续以电话服务为重要技术手段,以专家技术人员为技术保障。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从果业逐步扩大到畜牧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等领域,从专家咨询指导扩大到技物结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从产中服务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用技术咨询服务。

3.农业科技月服务站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加盟、能人参与、专家支持”的工作思路,鼓励农村推广机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平竞争,有偿提供技术服务,努力促进技术、资金、资源的优化组合,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站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站的服务能力。鼓励农业科技服务站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以

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创新,形成农民可以承受、愿意接受的服务价格,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具有相当服务实力、服务信誉良好且与农民关系紧密、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等作为运行依托单位,根据生产需要,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

时,提供农资服务,把技术和农资带到田间地头,既方便群众,又实现企业创收,取得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效果。

(二)在月艮务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四个突出”

1.突出科技培训

农民是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主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专家教授农技人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每年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外,还要集中抓好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使群众及时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加强对农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新型农民培训,要适应农民需要,宜以可操作性和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开展灵活多样、易懂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培训内容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养殖和环保技术等。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实施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计划,建立一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培训基地,对农业科技服务站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三是技术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乡镇电教中心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2.突出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精品杂果示范基地、无公害设施蔬菜、瓜果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等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争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活动,选树一批科技进步典型和科技致富标兵,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月匪务、研究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浓业科技推广网络。

3.突出科技投入

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方式,初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围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集中投资,把科技资金的投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采取不列入计划不投资,资金随着项目走的办法。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培植骨干。

4.突出规范服务

加快改进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关心和支持力度。积极推行“科技服务站+基地+农户”和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引领作用。三是抓好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培育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四是突出服务重点。切实把服务的重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上来,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农业仪器网

第三篇:电子商务进农村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宜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为加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提升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按照《宜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总体思路

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整合供销、邮政、网络通信等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工作。

二、建设目标

到2015年11月底,全面完成网点、物流、网络建设,实现县乡村网购网销全覆盖,到2016年底,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亿元,交易额可达3亿元以上,培育4家电子商务示范主体;培训人员800人次以上。

三、建设内容及资金安排

宜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七大块,累计总投入约1204.5万元,用于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电子商务孵化运营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特色农产品电商展示中心、电商运营推广、广告宣传、系统维护和其他与电商相关相关配套建设等支出。

(一)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各乡镇、壶口管理局负责)

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全面推广,实现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 点全覆盖,建设5个电子商务服务旗舰体验店;13个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站;20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共计投入301万元。

1、建设5个电子商务服务旗舰体验店。在云岩、秋林、壶口、集义真及壶口景区建设运营5个镇级电子商务体验站,建站包含店面装修、设备购置、产品开发、运营推广、系统维护、业务培训等,投入100万元。

2、建设13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建设运营13个乡镇及电子商务服务站,总投入约65万元。

3、建设20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在全县202个行政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各一个,每个服务点补助5000元(含一年宽带费用),总投入约101万元。

4、门头牌匾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门头牌匾及室内形象墙由县商务局统一配置,投入约35万元。

(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商务局负责)

在县城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运营中心,是各服务站(点)的“指挥部”,由无界控股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面积约1600平米,总投入约418.5万元。1.公共服务平台

设立服务平台和会员操作区,投入约30万元,配备办公桌椅、电脑(链接互联网)、电话、打印机、文件柜、空调等办公设备。并 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为区域内企业、网商、服务商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相关设施。2.电子商务孵化中心

孵化运营中心作为宜川县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面积不低于1000平米,设置不少于88个工位,投入约70万元。配备统一的办公桌椅、电脑(链接互联网)、摄影器材、投影仪、电话、文件柜、音响、空调等办公设备。主要开展人才聚集、企业培育等电商运营综合服务,为镇、村服务网点及其他电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管理、营销推广、业务咨询、经验交流、店面策划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宜川县电子商务品牌和“宜川网货”产品的品牌建设。3.电子商务培训中心

电子商务培训中心,面积约150平方米,投入约28.5万元。无界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企业、涉农组织、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大学生村官、返乡民工和有志青年等人员进行电商培训。重点培训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为宜川县农村电商发展培养人才,促进电商创业和就业。4.特色农产品电商展示厅

农产品电商展示厅,面积约150平方米,投入约90万元,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下单,让“宜川网货”产品零距离与消费者实现电子交易,加快推动网上购物、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生态链。5.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与无界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政府负责购买服务,无界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安排资金约200万元。政府提供办公场所、电脑、办公桌椅、空调等必要设备。无界控股有限公司组建宜川县电子商务营销运营团队,负责活动策划、人员培训、市场监测等事宜。

(三)电子商务技术人员培训(商务局、职教中心、运营商负责)

开展电商技能培训10期,培训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800人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指导人才20人,力争我县在电子商务人才构成、素质、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为我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投入资金80万元。

(四)宣传推广与奖励扶持(商务局、信息办、电视台负责)

宣传推广与奖励资金安排资金260万元。其中:宣传推广60万元,通过户外广告、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月活动进行农副产品、智慧旅游、历史人文等电子商务事业的单位、企业、网商、个人等,按工作实绩、销售业绩给予扶持奖励。

(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商务局负责)

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安排资金30万元。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聘请国家工信部电商经济专家、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教授专家团队,科学编制宜川县电子商务五年发展规划。

(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办公经费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办公经费安排约115万元。房租投入约30万元;水、电、暖、物业管理、及办公用品等费用预计约60万元;一年宽带费用约25万元。

(七)物流配送及网络建设(邮政公司、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网络公司负责)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主要由邮政公司承担,结合乡镇服务站点建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全冷链物流,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大力发展“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要加快实现宽带在农村的全覆盖,确保农村群众能及时、方便的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查询、发布、交易等,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网路保障,同时要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优惠的接入费率和更高的接入速率。

第四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思考

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科技局最近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科技局作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示范引领、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培训提高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十大基地建

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示范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市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十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转变传统科技推广方式,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的同时,建设8个绿色(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涉及水稻、设施蔬菜、高酸萍果、奶牛养殖、设施园艺等,重点在产品结构调整和种养技术上进行示范,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一是增强示范功能。坚持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上下功夫。一方面,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8个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调整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另一方面,采取基地+企业+乡镇+农户或基地+协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的方式,高起点建设,实行订单种植,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如,在马莲渠乡陈木闸村建设的500亩有机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由科技局牵头组织,协调塞外香公司与乡镇、农民签订6元/公斤订单种植合同,使水稻种植效益提高一倍多;引进山东寿光星博蔬菜有限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在金积镇田桥村建设绿色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保护价收购的全程服务,带动设施蔬菜向绿色方向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乡、村(协会、企业)搭台唱戏、科技立项支持、农民自主建设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如,针对板桥乡高酸萍果种植面积大,品种杂、管理粗放的实际,建设绿色高酸萍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高位嫁接、后续管理上进行示范,提高苹果产量、品质和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除郭桥、古城以外,其他乡镇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要求,在优质粮食、设施瓜菜、设施园艺、高酸苹果、奶牛养殖等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的组装配套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促使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二)服务体系形式多样

坚持从典型带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着手,发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与农牧局形成了功能互补、各有侧重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夯实科技推广网络。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建设科技“110”专家服务团和技术服务队伍,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去年以来,“110”共为农户提供电话咨询1600多次,现场技术服务1223次,发布各类涉农信息2100多条。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培育示范典型和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利通区科技特派员已发展到86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13个。共引进新品种6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2项,培育科技示范户4500人,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近万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15个,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吸引农户参加的最少户数达30多,最多达470多,不仅有效地示范推广了先进适用技术,也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二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不高的实际,帮助和支持企业与区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对农副产品系列产品研发的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先后以科技项目扶持、牵线搭桥联合院所的方式,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技术中心5家,今年再培育5家农字号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在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绿色奶产品开发、绿色设施蔬菜种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开展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坚持把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作为解决人才不足的重点来抓,促使6家企业和外省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万胜生物公司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攻克谷氨酸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产酸率、提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国家农业园区管委会 引进宁夏农科院等区内外25名专家驻点服务,组织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等15个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项目,为市区及周边地区的设施农业、优质粮食、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利用科技

信息网平台,每年发布本地科技动态信息150余条、科学普及小常识近100条,在与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建宁夏网络科技环境工程项目中,结合利通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了清真牛羊肉产业数据资料35篇,向社会广泛推介,得到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认可,被评为2008年全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一等奖。在市区98个行政村建立了三网合一的信息服务站,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年内,将各服务站的信息员过渡为信息科技特派员。今年选择20个示范点,发展30名信息科技特派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技物结合、自我发展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作用。

(三)培训体系逐步健全。总体看,利通区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实际相比,其科技素质和生产方式还不完全适应,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时季节,因材施教,逐步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一 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驻点服务和指导。从2007年开始,针对设施农业、高酸苹果等产业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从区内外引进技术人才32名,其中市区从山东寿光聘请了7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5个乡(镇、区)驻点服务,共解决农户技术方面问题 100多 项,培训农民67场次、2400多人。二 是集中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种养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集中开展培训。去年,先后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周等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44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今年,按照政府要求,对全市培训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科技局将根据设施蔬菜、设施园艺、高酸萍果、有机水稻、富硒水稻、精品果等产业发展需要,对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本地乡土人才,共培训2200人次。三是通过科技特派员进行实地培训。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利用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形式,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地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2008 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开展培训380期,培训农民近1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科技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一是人才资源比较短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不足,懂技术、会管理、能科研、善经营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农业推广体系中公益性科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紧缺、技术支撑能力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今年科技三项费由去年的150万增加到200万,但科技活动经费、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农产品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表现在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如,利通区粮食加工企业10几家,但像塞外香这类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的企业几乎没有。四是科特派创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创业基地项目规模不大,筹资能力不强,亮点不多,特别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比例还不适应科技创业的需要。

三、意见建议

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通过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整合公共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支持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重点的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其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整合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技推广部门,形成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技术创新力量。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创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强重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支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设立研发基地,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支持对尚未进入产业化开发和大面积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实验,尽快形成组装配套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健全三个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健全农业良种工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支撑体系。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农业园区、部分协会为基地,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的蔬菜、园艺、水稻等新品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万胜、沙漠王子、夏进、红果、娃哈哈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研究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和其他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抓好动植物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健全防疫与农产品安全信息网络,提高对重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情的检测预警、应急控制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加快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和生产基地认证工作,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比重,修订和完善技术规程,形成适应国内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以科技特派员创业为补充,以农业科技园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为载体,示范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品种和综合配套技术,引领农业、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和法定标准。二是鼓励农产品企业自主创新投入。采取政策引导、以奖励代补等方式,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区内外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科技服务领域,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第五篇: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从桃江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县通过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杂交水稻、“双底”油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免耕农作制度,推广畜禽、鱼配套饲养技术等科技措施,增加经济效益约5200万元。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30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农业科技服务在粮食高产区处于滞后状态

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本末倒置。主要是“两个不顺”: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4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70.3%,乡镇一级占29.7%。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建设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途径

一、针对多成份、多门类的农业经济格局,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根据桃江县实际,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建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一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结构。这是近期内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笔者的思路是: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针对多层次、多内容的农业技术工作机构,分解职能,从实处起步,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针对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结构,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现阶段除了加强农村劳力的培训、教育外,比较现实的途径是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等形式,把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应把培训重点优先放在村农技员和“两户”队伍上,并逐年轮换,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四、针对多机制、多功能的农村经济服务实体,把经营的出发点放在无偿或低偿服务上。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端正指导思想,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立足“围绕服务搞经营、办好实体促服务”,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对常规、普及技术实行无偿服务,开方配药、适用技术实行低偿服务,高难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乡(镇)一级要合理配置好服务与经济的力量,在自食有余的情况下,力争使多数民办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推广工作。湖南桃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六的云

下载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5篇]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

    民警进村总结

    民警进村总结 一年来,常坟镇实施村级警务战略,在29个行政村建起了警务室和警民联系点。可预防性案件同比去年下降40%,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和谐新农......

    进村入户总结

    旅游局“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活动工作总结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这次“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村基层,......

    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半年总结

    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半年总结 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半年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村卫生室建设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村卫生室建设 摘要:村卫生室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村卫生室正名,协调各方建好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推荐五篇)

    xx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镇政府高......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小康行动》(保政发〔2006〕19号)文件和保山市农业局《关于下发保山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的要求......

    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总结2012

    2012年XXX社区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 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活动总结 2012年底,我社区按照街道办事处下发有关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