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4: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

第一篇: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直机关工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方法、实践载体、体制机制,构建起较为科学完善的机关党建工作体系,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济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

新工作理念树立“四种意识”

树立有为意识,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和“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意识,紧紧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个核心,主动把市委领导所想、全市大局所需、基层群众所盼作为谋划工作、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合节合拍、同频共振,有力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奋发有为的工作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市委常委会每年都专门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汇报。强调市直机关工委是市委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在全市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委多次把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交给工委承担,充分体现了市委领导对工委的信任,有力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

树立率先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党建责任感和自觉性。教育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机关党建走在基层组织建设前头”和“市委有号召,机关先行动”的率先意识,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先后组织开展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做表率促发展”和“建美丽泉城,迎和谐全运,机关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开展“七大行动”、争当“六个先锋”、实现“六个走前头”等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了机关党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和市直机关在全市的表率带头作用。

树立效率意识,切实推进机关工作提速提效。一方面,在谋划安排机关党建工作时,注重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力争实现最大限度地整合;另一方面,要求市直各部门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全面实现机关工作提速提效,先后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讨论”、“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等,引导市直各部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和时限。

树立品牌意识,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前进导向。机关党建工作要切实走在前头,必须向高层次拓展,以品牌引领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发展。为此,着力树立品牌意识,以打造“机关党员先锋号”品牌为引领,引导机关党组织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和机关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工作亮点和工作品牌,通过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四个贴近”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思路坚持贴近大局抓党建

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工委开设了“机关党员大讲堂”,广泛开展知识技能竞赛、争创“三优”示范岗、“建言献策促发展”等活动,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阳光型、服务型政府,打造廉洁高效机关,开通了“12345”服务热线,切实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在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了“政务面对面”专栏,由市直各部门“一把手”现场解答群众提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直各部门普遍建立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机关效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优化了发展环境。

坚持贴近中心抓党建。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发动组织广大党员走出机关,走进重点工程工地,走进社区农村,开展走访慰问、义务奉献等活动;组织了省里老领导、省直机关干部、驻济部队官兵“看济南、观变化、献计策、促发展”活动,举办了市直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积极为加快济南发展营造氛围、凝聚力量;市直多个部门圆满完成了十一运各项比赛筹办任务,党政机关高效承办全运会竞赛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誉为“济南模式”;弘扬全运精神,巩固全运成果。

坚持贴近基层抓党建。坚持灵活多样、小型分散的原则,在运筹工作、部署活动时,多给基层自主权,多考虑基层的实际,既交任务、压担子,又给条件、教方法。如在部署开展庆“七一”活动时,发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结对帮扶等“六个一”活动,并加强调度和指导,有效激发了各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坚持贴近机关实际抓党建。工作中注重以多合一,提高效率,如多会合一,多个培训合一,多项考核合一等。另外,工委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经常到联系点和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建立了一网一刊一动态的党建工作阵地,及时通报各单位工作情况、经验做法,在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对

市直各单位正常工作的干扰,减轻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负担。

三、建立“四项机制”为机关党建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组织领导保证。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党员“双承诺制”,明确了部门党委(党组)是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规定了党委(党组)7个方面、机关党组织10个方面的责任内容,督促部门党委(党组)行使好指导职能,特别是部门“一把手”切实履行机关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通过邀请部门“一把手”谈党建、与“一把手”个别交流,把反映机关工作动态的《机关党的工作》简报、刊物,寄发给市领导和市直各部门,有效地激发了各部门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各基层党组织和每位党员都按照保持先进性的要求,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对工作目标任务、拟办实事好事等公开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作出承诺,并认真践诺,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为机关党建提供规范标准。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确定了6个方面、38项考核评价内容,逐项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切实把党建工作的“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

建立选拔任用机制,为机关党建奠定组织基础。针对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机关党群组织换届、选举、调整的规范性文件,在任免审批中坚持做到“四不”,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能上报,不进行任前考察的不能上会,不胜任党务工作的不予审批,党员群众不公认的不予任用,切实改变了过去工委审批走过场,有的部门把党务工作岗位当作闲职和过渡岗位的状况;试点实行了机关党组织专职书记公推直选办法,切实把能力素质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务干部选拔到专职副书记岗位。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为机关党建提供动力支持。积极开展评先树优活动,不断激发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评选出机关党建工作、主题实践活动双“十佳”单位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评比表彰情况作为推荐省、市级“文明机关”的依据,作为对各机关党组织、党务干部业绩评定的依据,作为推荐提拔使用优秀党务干部的依据,从而有效激发了机关党组织建功立业、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在全面开展清理撤销评比表彰项目的情况下,工委申报的评选表彰“机关党员先锋号”,作为新设项目得到了批准,充分体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对这一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篇:提高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水平

提高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水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标志着我们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切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它是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之“魂”,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精神指导;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之“绳”,是政治意识的规则化和政治行为的具体规范。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之“形”,是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也是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崭新阶段,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

内容,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代表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广泛的人民性和前途的光明性等特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看:1.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物质文明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目标的,但是作为人类意识的活动——政治文明建设 则是有着明确的价值目标的。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所进行的物质文明建设都是围绕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而展开的。2.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古往今来,凡是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时代,必定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反之,凡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必定是物质文明衰落或倒退的时代。凡是有远见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安定团结的国内政治局面的维持与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的营造。总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脱离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迷失方向和失去保障条件。因此,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强调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综观人类政治文明史,大凡成功的政治改革,都是以政治建设的成果而载于史册的。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不在于打破了欧洲的旧制度,而在于建立了代表社 会前进方向的新制度。历史反复昭示:凡是以建设为目标的改革,尽管改革看似并不彻底,但由于有建设的成果作保证,改革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反之,凡是以改革为目的的改革,尽管改革的成果可能十分显著,但由于没有建设的成果作保证,改革的动力一旦耗尽,就难免陷于失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终极追求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邓小平强调:清除腐败,“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可见,对于政治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单纯采取动手术式的“摘除”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而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开刀,更会因难以下手而放弃治疗。而放弃治疗,体制的弊端又会愈演愈烈,进而危及基本制度。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重新确定推进政治发展的途径。即将政 治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创新结合起来,从原来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轨道转到通过政治体制创新带动政治体制改革进而推进政治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提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质。物质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生产力,精神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文化,政治文明的核心特质则在于先进的制度,特别 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政治文明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人类社会实践而积淀形成的,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方面,政治文明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之上;另一方面,政治文明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民主和法治的制度保障,使之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因发展党内民主,才能真正有力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有6000多万党员,他们是政权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并且有许多人处于领导地位。只有他们模 范地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把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带到各级组织中去,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个民主政治的建设。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重大课题。但是,无论如何,以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将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的发展中,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发展,党内民主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民主制度和民主规范,党员在党内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并把这种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方式、民主的作风带到执政实践中,进而增加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有序参与,全面推进社会民主的发展,提高政治文明建设的层次。总之,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和实际政治权力中心的中国

共产党,它对国家政治制度民主化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而执政党只有通过党内民主的健全和发展,才能首先完成自身的制度化过程,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发展做出有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推 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应有的历史贡献。正因为如此,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三篇:悉心研究 积极应对 科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悉心研究 积极应对

科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区分局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把‚荒‛、‚废‛、‚闲‛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土地的再度开发利用,是一条走内部挖潜,永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好路子,更是积极顺应宏观调控,加强耕地保护,实现占补平衡,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缓解土地资源制约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任城区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曝露出许多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镇(街道)领导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镇(街道)领导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调是土地整理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前期,部分镇(街道)领导对项目期望值过高,希望从项目运作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增添自己的政绩,因此争取项目的积极性较高。但到了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有限及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严格监管,加之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部分镇(街道)领导产生了失望心理,期望值达不到,工作量却

1成倍增加,导致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大大下降,给项目顺利实施带来了难度。二是部分村民对土地整理认识不到位。村民普遍知道,土地整理是政府为群众办实事,但他们对项目建设标准期望值过高,期待土地整理能解决他们目前生产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投资有限,施工单位只能按设计施工,不可能满足项目区所有农民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民以施工没有达到标准为由对施工方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工作建设过程中出现村民阻挠、干扰施工的现象。为此项目管理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变更设计,增加了项目投资,影响了工程质量,延长了施工工期。

(二)相关法律制度针对性不强。要实现土地整理目的,满足土地整理要求,必须对项目区内沟、渠、田、林、路、村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必须要打破原有土地所有权界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土地承包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在者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显然土地整理后的权属调整在贯彻《土地承包法》时遇到众多矛盾。这些矛盾使得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困难重重,竣工验收后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和重划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延误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进度,耽误了农时,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体制不完善。原来,土地整理主要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土地整理中心牵头具体运作,项目实施所在县(市)、镇(街道)政府和村两委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责、权、利不明确,每个土地整理项目都由市、县(市、区)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各环节逐一把关,导致监管不能完全到位。现在济宁市在市土地开发复垦中心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了市土地整理中心,从过去具体的施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转变为管理指导监督单位,过去是具体实施、施工,现在是监督、指导、把关、验收。作为一个新单位、新的管理模式,各方面的制度、措施还亟待完善。

(四)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资标准偏低。土地整理是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但从实施的项目来看,土地整理投资一般为1500—2000元/亩,只能勉强满足项目区‚合理平整,适当配套‛的要求。塌陷地整治、村庄整理等要求,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无法实现。这样的投入水平与全面改变农村面貌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土地开发整理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质量相当‛没有硬性指标加以控制,‚占多少、垦多少‛变成没有质量保证的单纯耕地平衡。

(六)项目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项目核算主体多元化,不符合项目经费由项目法人按项目单独设账的要求。一些地方随意改变经批准的预算,擅自提高前期工作费标准,挤占工程施工费。资金使用、核算也不够规范,存在乡镇截留、挪用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将一个项目区同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套取上级资金。

二、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应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让广大群众知道,土地整理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争取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了解、对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单位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变‚要他整‛为‚他要整‛、‚抢着整‛。通过宣传,争取群众强有力的支持,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整理对象。针对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有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不可能单纯靠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来实现,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的耕地面积,只能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较大,且分布分散,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旧村改造,腾地还耕潜力大。应对土地整理进行科学定位,对耕地数量的增加应定位在对居民点整理上。对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定位在对基本农田的整理上。为确保耕地保有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必须兼顾‚数量增加‛和‚能力提高‛两方面,并以后者为主。

(三)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地应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国土资源、农业、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政府对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

(四)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广辟资金筹措渠道。首先要保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足额征收,制定相关措施,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不能足额缴纳的,不予审批建设用地。其次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制定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建立高效的土地整理资金运转机制。

三、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编制规划,防止急功近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地整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坚持从全市实际出发,科学编制新一轮县(市、区)、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县(市、区)、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多方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理。

(二)扩大群众参与,防止大包大揽。土地整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一草一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农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整治项目区规划大多数村民同意。要明确村组在土地整理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达到责、权、利相统一,让项目区群众自觉参与到土地整理各项工作中来,防止大包大揽,违背农民的意愿。

(三)推行阳光工程,防止资金流失。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增多,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任务也更加艰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资金管理制度,对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人员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土地整理项目运作实施全程监控,加大监管力度,把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贯穿于土地整理项目运作的全过程。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把土地整理项目做成‚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四)加强综合整治,防止目标单一。目前土地整理项目目标较单一,主要针对田、水、路进行整理,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要求相距甚远。今后土地整理工作目标是:从实际出发,强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把土地整理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美化农村居住环境。通过对农户房前屋后、禽畜圈养、垃圾污水等进行综合整治,使土地整理真正实现‚提升道路、硬化沟渠、适量平整、增保扩面、美化环境、讲究时效‛的目标。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既给我国的国有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资源,同时也给我国的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科学发展观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系,以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有效对策。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自建党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依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增强国企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精神,提高企业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堡垒的重要作用,推动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近几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式的新变化,给我国的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由于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国有企业领导更加重视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上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教育和指导,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逐渐滋生和蔓延,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来作为党建工作的指导,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导作用,助推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系

(一)科学发展观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维护国有企业员工合法利益和人身自由的前提下,开展党建的思想政治指导工作,为企业员工解开思想上的障碍和迷津,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团结意识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企业员工充分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还指导国有企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同时,国有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大力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坚持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另外,科学发展观还指导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全面就是思想建设要全面,包括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协调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党建工作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可持续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才要长期坚持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也是党建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党建工作的理论指导思想,党建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践的过程,党建工作不仅践行科学发展观,而且对企业员工宣传科学发展观,渗透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和持续践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固化使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难接受新的发展?^和指导思想。再加上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在经济竞争的压力下,对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使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一方面在内容上脱离了实际,实行“一刀切”,忽略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工作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一直沿用以往的传统工作形式,思维定向,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党建工作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大

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有序地进行,企业的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而党建工作虽然是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却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和相应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指导,从而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效率和实施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腐败现象频发严重阻碍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重视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问题。自从总书记执政以来,打倒了不少贪污腐败分子,据相关资料显示,仅在中共十八大后就有多名国有企业的高管因为贪污腐败而遭中央查处,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月都会有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中央企业的重要高管因为腐败而落马。但是,在国有企业中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存在着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低效率低下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忽视了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党建工作仍然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当前先工作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没有被利用到党建工作中来,从而使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

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最科学最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必须全面加强贯彻和落实。其次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考虑所有工作人员的切实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一刀切”。三是坚持履行国有企业对社会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政府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的号召,为保护人类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教学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六年级教学重点是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概括归纳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做出解释→讨论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是: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灯座、电池盒、电池和小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电池盒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在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们设计、尝试了几种评价工具,把评价嵌入到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将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台小学)

下载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论研究:积极提高政府机关党建科学新水平(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