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5: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篇: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

黄泥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镇级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以下简称两类机构)管理,提高职能部门工作效率,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镇党委、镇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两类机构的设立和管理,应坚持严格控制、从严审批、严格监督、统一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镇范围内两类机构的设立与管理。

第四条两类机构的设立和管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负责设立、变更和撤销管理,党政办负责日常监督管理,镇级各部门负责报批及运行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议事协调机构,是指未列入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但受镇党委、镇政府委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承担跨若干个工作部门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具有明确工作职责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临时机构,是指镇党委、镇政府为协调由多个部门完成某项临时性、阶段性、突击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主要承担跨若干个工作部门的某项任务的协调工作。

联席会议作为一种工作制度,不列入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范围。

第六条两类机构的名称除镇党委、镇政府明确规定以外,一律不得冠镇党委、镇政府字样。

第七条两类机构不单独设立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

职数,不明确机构规格,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内部调剂解决,一般不单独开设银行账户和核拨经费。

第八条除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外,两类机构一般不行使行政执法权,不刻制印章,可用主办单位印章代替。确需刻制的,由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制发。

第九条临时机构一般不得对外发文,设立期限期满后自行撤销。

第十条主办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设立两类机构:

(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政府明确规定需要设立的;

(二)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需要设立的;

(三)镇党委、镇政府多个工作部门共同承担某方面重要工作,或者需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方面临时性、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且涉及多位镇领导工作范围的。

第十一条两类机构工作内容或职责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立:

(一)属于一个部门职责范围的;

(二)属于一位领导分管工作范围的;

(三)可以通过部门联合办公或者部门联席会议解决处理的。

第十二条本办法所称主办单位,是指发起设立两类机构或者承担两类机构日常工作的主要单位。

第十三条设立两类机构,应当由主办单位根据拟设立机构的工作任务或职责范围,向镇党委办公室或镇政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四条设立两类机构的申请,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依据、理由及必要性;

(二)设立机构的类型、名称、职责、组成部门和领导成员;

(三)与业务相近的其他常设机构职责的划分;

(四)承担日常具体工作的部门及办公地点、经费来源;

(五)临时机构的设立期限或撤销期限。

第十五条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接到主办单位申请后,应当征求有关部门和镇党委、镇政府主管领导意见;需要镇人大、镇政协领导兼任两类机构领导职务的,应当征求镇人大、镇政协主要领导意见,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议事协调机构及设立时限在3年以上的临时机构,由党政联席会议审批。

第十七条设立时限在3年以内(含3年)的临时机构,由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审批。

第十八条镇党委、镇政府已设置并有文件明确要求地方对应设置的两类机构,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可直接审批。

第十九条相关领导讲话材料、会议纪要文件等明确的两类机构,仍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设立手续。

第二十条经批准同意设立的两类机构,由镇党委办公室或镇政府办公室行文通知。

第二十一条两类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研究协调有关重大问题,切实推进工作开展。

第二十二条镇党政办应通过建立基础台账等方式加强对两类机构的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镇党委、政府报告

情况。

第二十三条两类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一)需要合并或变更机构名称的;

(二)需要调整机构领导成员的;

(三)需要调整机构成员单位及成员的;

(四)需要调整办事机构及负责人的。

第二十四条两类机构合并、名称变更或调整领导成员的,由原批准设立单位发文通知,其他变更事项由主办单位发文通知。

第二十五条临时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工作任务尚未完成需继续设立的,主办单位应在设立期满前30日内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两类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办理撤销手续:

(一)工作已由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门或其他机构承担的;

(二)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

(三)按镇党委、镇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设立,但县级对应机构已经撤销的。第二十七条两类机构需撤销的,主办单位应在30日内按照设立时的渠道提出撤销申请。

第二十八条镇党委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接到两类机构撤销申请,经征求有关部门和镇主要领导意见后,按原发文规格行文通知。

第二十九条两类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等事项,应当抄送镇党政办备案。第三十条已撤销的两类机构持有印章的,应自撤销之日起一周内送交印章制发机关;资产、档案等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两类机构的主办单位应在每年年底前,将两类机构年度运行情

况、是否保留等书面报告镇党政办,逾期不报的视作机构已撤销或不再保留。

第三十二条凡不按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审批程序设立的两类机构,一律不予承认。

第三十三条凡不按审批程序擅自设立、变更、撤销两类机构的,由镇党政办责令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报镇党委、镇政府责令纠正或予以撤销。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镇党政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有关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社区党建协调议事机构

关于调整社区党建协调议事机构的通知

各基层党组织:

为了整合辖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我街道党建工作水平,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经党工委讨论研究,调整社区党建协调议事机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陆

副组长:周美珍

成员:韬刘铄菱彭冬初赖绍祥青平刘宇梅杨文浪蔡国宏刘勇覃武科祁建丽

黄志英

韦灿斌

周丽滨

马劲

施开明

杜明礼

韦艳萍

莫丽根津头街道党工委书记 津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津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津头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津头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科员 津头街道大板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津头街道滨湖社区党委书记 津头街道南湖小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津头街道琅西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津头街道金洲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津头街道金浦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津头街道秀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津头街道凤岭南社区党支部书记 津头街道翡翠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津头街道党工委

2011年6月20日

第三篇: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2011年7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1号公布 根据2015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认证机构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独立从事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并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机构。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以及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负责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审批及其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认证机构从事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独立、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条 认证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设立与审批

第七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第八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备设施;

(二)具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具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五)认证机构董事长、总经理(主任)和管理者代表(以下统称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相关规定要求,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管理能力;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九条 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方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外具有3年以上相应领域认证从业经历的机构,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当局的合法登记,无不良记录;

(二)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相应领域的认可或者有关当局的承认。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还应当符合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等规定。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设立认证机构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条件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书面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机构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国家认监委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认证、检测等技术能力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的时间不超过30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国家认监委作出批准的期限;

(五)国家认监委应当向社会公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名录。国家认监委实施认证机构审批工作中应当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便利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6年。

认证机构需要延续《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

国家认监委应当对提出延续申请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进行书面复查,并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第十四条 境外认证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代表机构。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通过合约方式,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应当事先取得相关认证领域的从业批准,并自签订合约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备案,承担相应认证风险和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向国家认监委申请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一)认证机构缩小批准业务范围的;

(二)认证机构变更法人性质、股东、注册资本的;

(三)认证机构合并或者分立的;

(四)认证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

(五)认证机构发生其他重大事项变更的。

扩大业务范围的申请由国家认监委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予以办理。

第三章

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公正、独立和客观开展认证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认证机构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办事机构不得与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委托人在资产、管理或者人员上存在利益关系。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保证认证活动规范有效的质量体系,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实施认证,并作出认证结论。

国家认监委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通过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公布其认证范围、认证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其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内容,并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第二十条 认证机构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开展活动时,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认证机构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地址,为核心办公场所,统一发布和报送认证信息。

(二)认证机构有多个办公场所开展认证活动时,应当确保所有办公场所采用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所有人员和认证过程。

第二十一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和评价,保证认证人员的能力持续符合要求,并确保认证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认证机构不得聘任或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认证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委托人委托认证的领域、产品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法人资格等资质情况进行核实,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规模、性质和组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测、检查和监督等方案,并委派具有相应能力的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实施认证。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认证和产品测试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并具有可追溯性,不得增加、减少或者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的认证人员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程序对认证结果进行评定和有效控制,并对认证证书发放、暂停或者撤销有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得到有效实施。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归档留存时间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致。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做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由认证机构提供给认证委托人。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对认证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认证机构对认证结论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证书应当经认证机构授权的人员签发。

认证证书应当载明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覆盖范围或者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有效期等内容,认证证书所含内容应当符合认证实施的实际情况。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式样应当在确定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查询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

经合并或者分立的认证机构应当对其发生变更之前出具的认证证书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转换相关认证证书。

认证机构被注销、撤销批准资格后,持有该机构有效认证证书的获证组织,可以向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转换认证证书;受理证书转换的认证机构应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结果报告国家认监委。第二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要求获证组织在认证范围内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对误用和未按照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应当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确定合理的监督检查频次,以保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第三十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应当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第三十一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遵守认证认可条例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认监委负责对认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证结果和认证活动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抽查结果和相关认证机构及获证组织名单。

第三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工作报告公示制度。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报送认证业务信息,包括: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情况,获得认证的组织详细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情况以及与认证结果相关的业务信息情况。

国家认监委应当及时汇总认证机构报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予以公布。

认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报告内容包括:从业基本情况、人员、业务状况、质量分析以及符合国家资质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会计审计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定期对所辖区域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第三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所属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其所属分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所辖区域认证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送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发现下列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应当给予认证机构告诫并责令其改正:

(一)与境外认证机构签订分包合约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二)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三)认证证书未备案或者向获证组织、产品出具的证书式样与备案证书式样不符的。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证明其实施认证的能力符合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应当按照法定要求通过认可。

认可机构应当对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对认证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抽查。对不能持续符合认可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或者撤销认可资格的处理。对认可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八条

认证认可协会应当加强认证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对认证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行业自律规范的情况进行评议,发现认证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第三十九条 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应当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和协助,对有关事项的询问和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第四十条 对于获证组织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或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以及经行政机关监督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及时向国家认监委、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对获证组织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第四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办理《认证机构批准书》注销手续:

(一)《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批准决定的;

(三)认证机构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对认证机构作出的批准决定:

(一)国家认监委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批准的;

(五)认证机构已经不具备或者不能持续符合法定条件和能力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的,国家认监委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等审批事项。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批准证书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第四十六条 认证机构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子公司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子公司停止认证活动,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第四十七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并予公布。第四十八条

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九条 认证机构未取得相应认证领域从业批准,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其停业整顿6个月,并予公布;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予以公布:

(一)专职认证人员发生变更,其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二)认证机构发生变更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未按时提交审查报告、未按照规定提交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信息、获证组织等信息或者提交的材料失实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已经暂停和撤销的认证证书,未向社会公布的;

(二)未向认证委托人提供认证审核文件的;

(三)审核时间严重不足,低于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的;

(五)获证组织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者产品生产标准未按照法定要求备案,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其认证证书或者未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

(六)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提供反映其从业活动的情况或者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二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聘用未经国家注册(确认)的人员或者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和能力的人员从事认证审核、检查活动的;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程序要求,认证人员未到审核现场或者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多办公场所作出认证决定,导致未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认证或者跟踪监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对外公布的;

(五)其他违反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第五十三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

(二)涂改、伪造《认证机构批准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批准资格的;

(三)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活动的;

(四)停业整顿期满后,仍未按照整改要求从事认证活动的。

第五十四条 认证机构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五条 对于认证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认证机构在大陆设立认证机构或者代表机构,依照本办法第二章关于境外认证机构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遵守本办法的规定。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解释。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体检机构管理办法

体检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体检机构管理工作,保障体检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并对其身体状况作出综合评价的过程。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检机构,是指以开展体检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分为体检中心和体检站。

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机构,不得使用体检机构的名称或使用 “健检”等易与“体检”产生混淆的名称。

第四条卫生部委托卫生行业协会制订、发布《基本体检项目目录》,并对其定期进行审核、修订,修订周期最长不超过2年。

第二章设置审批

第五条 体检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有关执业活动。

体检机构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六条 申请设置体检机构的申请人,应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手续,拟设体检机构应符合《体检机构基本标准》,有明确的体检服务范围,并能完成基本体检项目。

第七条 医疗机构申请增设独立的体检中心或体检站,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负责设置审批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 体检中心申请开展儿童体检和外出体检的,应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三章执业人员

第九条在体检机构从事体检工作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证书并经体检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

(二)从事2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十条在体检机构从事体检工作的护士,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体检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

(二)从事1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

第十一条体检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应由主检医师审核签名。主检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内科或外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二)从事2年以上体检工作。

第十二条体检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医学继续教育。

《体检机构管理办法》----第四章执业规则

第十三条体检机构提供体检服务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标明的执业地点进行。凡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门诊部及专业体检机构必须在执业许可范围内开展体检工作。

第十四条体检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在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的体检范围和项目内开展体检业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增加或变更。

第十五条体检机构开展临床检验应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检测,并应对标本逐一检测,逐一报告。

第十六条体检机构必须配备急救器材和药品,制定急救应急预案。第十七条体检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第十八条体检机构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体检机构对受检者实施有创检查(特殊检查)时,应预先告知受检者并与受检者签订知情同意书。除进行急救外,体检机构不得对受检者进行治疗,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一般医疗处置除外。体检机构不得出售药品、保健品、保健器械等。

第二十条体检机构应当自体检完成之日起10日内(或依双方约定)向受检者提交书面体检报告。

第二十一条体检中心开展儿童体检等特定的专科体检,应配备相应的专科医务人员、独立的专科体检场所及体检设备。某些特殊的检查(如基因检测等)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取得外出体检许可的体检中心,应于每次外出体检活动前至少5个工作日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备案:

(一)体检机构外出体检医务人员和设备的基本情况;

(二)体检机构外出体检情况说明(邀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受检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数量、现场基本情况等)、外出体检流程;

(三)双方签订的外出体检协议书(含体检的范围和项目);

(四)体检现场标本采集、运送和检验检测方面符合条件的 书面说明;

(五)医疗废物处理和体检现场检后清洁、消毒的设施及方案等。第二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外出体检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对存在体检质量和安全隐患的体检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其整改后方可开展有关的外出体检。卫生行政部门对备案申请没有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备案。第二十四条体检机构应当在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行政管辖区域内开展外出体检工作。

第二十五条体检机构外出体检应当按照备案的体检范围和项目开展体检活动,擅自超越体检范围和项目的视为未备案。

第二十六条外出体检涉及放射检测的,必须使用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专用体检车。专用体检车必须通过卫生技术检测部门检测认证并报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展外出体检:

(一)未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外出体检工作备案的;

(二)外出体检的项目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体检项目的;

(三)违反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体检机构应加强体检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体检服务水平,尊重受检者的隐私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院务公开。

第五章体检信息管理与健康管理

第二十九条体检机构要认真执行《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按时填报体检服务的统计报表。

第三十条体检机构要逐步实现体检服务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做好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体检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以及安全保密。未经受检者同意,体检机构不得擅自散布、泄露受检者的个人信息。

第三十一条体检机构对受检者的个人体检信息保存时限参照有关病历的保存时限执行。

《体检机构管理办法》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卫生部主管全国体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检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体检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发布,禁止发布误导信息和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第三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体检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体检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办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体检机构名称、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进行体检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3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3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因擅自开展体检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给受检者造成伤害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七条 体检机构任用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所规定条件的人员从事体检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3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3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任用两名以上不符合本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所规定条件的体检人员从事体检工作的;

(二)任用不符合本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所规定条件的体检人员给受检者造成严重伤害的;

(三)未取得外出体检许可,擅自开展外出体检,经警告仍拒不改正的。第三十八条体检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对其处以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体检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文件,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警告,并可处以3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处以3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出具虚假体检结果或证明文件造成延误诊治的;

(二)出具虚假体检结果或证明文件有可能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的;

(三)出具虚假体检结果或证明文件侵害患者人身权利的;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有关外出体检备案规定,擅自开展外出体检的,经警告仍拒不改正的,注销其外出体检的业务许可。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执业的体检机构,应当在办法实施后的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卫生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并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对医疗机构内设体检机构,应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注明体检中心或体检站。

第四十二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指令性体检可以不受本办法约束。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2007年 月日起施行。

第五篇:驻外机构管理办法

工程公司驻外机构管理办法

为加强管理,规范管理流程,保证公司驻外机构的有效规范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公司驻外机构的主要职责

根据“公司2007《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实施意见”精神,公司驻外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越南代表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公司在当地的市场开发工作和小型单机(备件)合同的执行工作。

2、根据项目管理部的安排,完成项目合同执行任务。

3、协助现场项目部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问题,与现场项目部共同办理公司在越南开展业务所必须的各种业务审批手续。

4、监督公司在当地项目的执行情况,当发现项目出现异常情况或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项目管理部或直接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保证项目的正常执行。

5、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和紧急突发事件预案,确保公司员工在当地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6、负责协调处理公司与当地使领馆、政府、业主及其它公共关系,及时提供当地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业务信息。

7、负责公司来往人员的接待工作。

8、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缅甸代表处主要职责:

1、负责公司在当地的市场开发工作和小型单机(备件)合同的执行工作。

2、根据项目管理部的安排,完成项目合同执行任务。

3、监督公司在当地项目的执行情况,当发现项目出现异常情况或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项目管理部或直接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保证项目的正常执行。

4、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和紧急突发事件预案,确保公司员工在当地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5、负责协调处理公司与当地使领馆、政府、业主及其它公共关系,及时提供当地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业务信息。

6、负责公司来往人员的接待工作。

7、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各现场项目部的主要职责:

1、负责项目执行现场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

(1)项目施工管理。包括:进度、质量、成本管理;

(2)现场货物的仓储管理;

(3)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4)考核、验收、交付业主等工作;

(5)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现场人员和资产安全;

2、负责在项目开工地所需的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工作。

(1)施工许可证以及开工必须的手续;

(2)人员进出签证;

(3)联络协调处理当地公共关系;

3、负责项目在当地的商务工作。

(1)项目资金议付以及财务的管理;

(2)合同索理赔工作;

(3)现场收发货物工作;

(4)项目的现场采购工作。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驻外机构业务工作的归口管理

(一)由市场部对公司驻越南代表处、驻缅甸代表处业务工作进行归口管理。

(二)由项目管理部对驻外各现场项目部业务工作进行归口管理。

三、驻外机构财务工作的归口管理

(一)越南代表处、缅甸代表处、各现场项目部的财务工作统一由财务部门进行归口管理;现场会计是公司财务部外派现场的财务管理人员,由现场项目部和财务部双重领导。

(二)驻外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公司制定的相关国家《驻外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四、驻外机构行政工作的归口管理

(一)驻外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归口管理。

1、驻外机构(越南代表处、缅甸代表处、各现场项目部)的干部任免、调配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

2、驻外机构员工的调配管理

(1)驻外各现场项目部、各代表处员工调配,由人力资源部统筹调配。根据工作需要,需调配用人的部门须直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填写内部员工调配申请表附件1);

(2)根据用人部门申请,由人力资源部协调有关部门并提出意见,报请主管领导和总经理研究审批(填写内部员工调动审批表见附件2);

(3)履行调动手续(填写“员工内部调动交接单”见附件3)①被调人员须与部门办理工作交接;

②被调人员使用的电脑等固定资产,由综合办公室根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负责协调处理。

③被调人员的工资、保险、福利等自批准调动的次月调整至新部门。

(4)履行调动手续,并发员工岗位调动通知函,通知调入部门和调出部门及相关部门(岗位变动通知函见附件4)。

(5)当员工需要变更(提前或延续)工作岗位时限时,应提前在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批准(填写员工岗位变更备案审批表见“附件4”),备案审批表由用人单位填写报人力资源部,经批准备案后由人力资源部通知相关部门(下发岗位变动通知函)。

3、驻外机构人员岗位级别待遇标准执行公司有关岗位、工资等有关制度规定。驻外员工工资在国内发放,各类国外补贴由现场项目部和各代表处发放(补贴标准详见各代表处、项目现场部财务管理办法)。

(二)驻外机构的公文运转工作由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

综合办公室应及时通过信使、邮箱、传真等形式(应相对固定传递方式通道和地址),将公司正式下发的公文、各种信息、资料等,传递给驻国外现场的公司领导、中东工程公司经理、副经理、以及两个代表处和各现场项目部负责人。

(三)驻外机构的党、工、团工作分别由市场部党支部和阿联酋党支部负责组织开展。

越南代表处、缅甸代表处的党、工、团工作由市场部党支部负责联络组织开展;阿联酋各现场项目部的党、工、团工作由阿联酋党支部负责联络组织开展。公司综合办公室要充分发挥驻外机构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应对驻外机构党、工、团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和特别关注。

下载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检机构管理办法

    体检机构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体检机构管理工作,保障体检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

    武汉市职业介绍机构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805 【发布文号】武政[1999]38号 【发布日期】1999-04-08 【生效日期】1999-04-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职业......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绿色食品检测机构管理,提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

    山西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山西省煤矿 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加入时间: 2008/8/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秩序,根据《生产经营单位......

    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鉴定档案是......

    派驻机构管理办法 修改

    市直派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下称派驻机构)工作,根据中央纪委、省纪委有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要求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

    赣州市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

    赣州市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和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社会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优化环境监测队伍,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