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时间:2019-05-13 15: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第一篇: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辅导中的一个杰出代表,由他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性理论、自我理论。罗杰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心理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1,来访者主动求助。,2,治疗者说明情况,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4治疗者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5,促进来访者的成长。6,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8,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9,疗效的产生。10,扩大疗效。11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12,治疗结束。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思想有:发展自我成长观、非指导性咨询、以来访者为中心。其中三个有效的必要条件是: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罗杰斯认为,如果上述的三点都能做到,那么来访者就会感觉到这种态度,他们会认为咨询师是在尽量地理解他们、感受他们,而他们慢慢就会更多的探索自己,发现自己作为有机体的感受和需求,从而达到自我成长,成长为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在罗杰斯看来,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

在我们以后的班级管理以及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上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曾经自己也做过心理咨询,我是被咨询的人,其实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完全的相信老师,还是有戒备心理,觉得不能将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因为我不是主动找的老师,是老师担心我会因为家里的事情,心理会有错误的想法,所以老师叫我做的心理咨询。面对老师,我无法将自己心里想说的全部倒出来了,老师毕竟是老师,我觉得我有一种防御心理,害怕老师走进去,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就一直希望快点结束,老师也非常耐心的听我讲,给我许多的鼓励。但是最大的缺陷在于我没有把心打开,所以怎样在心理咨询时建立一种真诚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才能进行其他的交流。作为咨询者并不是要给来访者任何忠告、指示,只是认真的倾听,你要对自己的感受做到完全透明,并且把这种感受真诚地向来访者做出反馈。就是说你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要做到一致。否则就会被来访认为不真诚,那么他们的真实感受也不会对你开放。这样咨询就继续不下去了。然后就是进行非指导性的咨询,让他自己认识到对未来出现新问题时采用一种较好的方法进行自我处理。在技巧方面主要是倾听、还有开放式提问、释义、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其中情感反映是比较重要的技巧,指的是咨询者对来访者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活动给予准确及时的理解和反应,从而帮助来访者了解自我情感。

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影响:强调咨询关系的建立及重要性;相信人有充分的潜力并自我实现;发展了来访者叙述的技巧;用来访者代替患者,增强了对来访者的尊重;将治疗过程录音,以便于他人学习和进行非正规研究;倡导对心理咨询过程和结果的科学研究;为心理学家和其他非医学研究人员从事心理治疗工作铺平了道路。

但治疗者对来访者情感的过分重视及对来访者本身的过分依赖,受到了一些批评。这种源于对人类本性过分浪漫化的思想导致了治疗理论的过分“空泛”、“不现实”,甚至“天真”。

第二篇:浅谈人本与文化

浅谈人本与文化

人为万物之灵,人的需求和欲望是人类进化与进步的源动力。所以,人本思想在当下有着极高的出现频率,它更多地体现在人类追求自我发展和满足上。而文化在今天谈及频率也极高,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对文化如此关注,并且热度不减,我想,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在物质丰富时,人类更高的精神需求开始显现,于是,文化就有了更多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人们更注重人本化的结果,人类更关注自身心理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建立在更高层面的,甚至超越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各种满足。

人本思想早有记载。《孝经》记述孔子之言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以人为本位的哲学,宣扬独立人格与尊严,同时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心,这是儒家学说的积极内容。对人的各种需求和发展都做好了定位,可以自由,可以独立,可以发展,但是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先,很好地将个人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儒学高明之处就在此,因此,受到历代专制帝王的尊崇。

文化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儒家高度肯定文化的价值,《周易•彖传》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文明”、“人文”名词的初次出现。所谓“文”,即今日所谓文化,天文指自然现象,人文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各种形式。不管是古老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是延续和发展的文化魂灵,而各种人文景观和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从中也渗透着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这都离不开人类在改造世界、征服世界时倾注的主观意愿和高度智慧。

儒家肯定贵贱有别,所以其承认上下贵贱的等级区分经常受到批判,这里说的贵贱确实带着封建主义专制色彩,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承认差别,但是贵贱是不应该提倡的东西。因为人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的个性特点,你不是他的原因就是一种差别,性别不同也是一种差别,对社会贡献的不同更是一种差别,所以,评价人最好不要以偏见做标准,客观而公正才是对人性的尊重。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等级制度持批评态度的是道家。道家认为社会上区分君子小人是不合理的,断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道家反对等级区分,宣扬个性自由,这是道家的高明之处,但是道家忽视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就不如儒家了。最强调社会责任心的是墨家,墨家“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但墨子“尊天事鬼”,又缺乏“人本”精神,所以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仍然受宠的原因不言自明。

人本思想极大提倡,并得到真正落实之时,人的各种潜能将得到更好释放,不但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必将带来文化的提升和发展;而文化的每一次进步,也必将为人类更高发展创造良性的环境,世界就在这种互动中完成新的超越。

第三篇: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发

浅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产物。所以从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几乎是欧美国家的家常便饭。通常认为,从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场经济危机开始,这种危机就经常造访西方国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危机更为频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战。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关键词:美国经济次贷危机应对措施世界经济市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1)次贷危机的形成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次贷危机的爆发随着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吞并,华盛顿互助银行告急,高盛进退维谷。次贷的蝴蝶效应已经令人难以想象。美国政府注资7000亿元挽救大市,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在内的全球六大央行历史性的合作,美、英、德、荷兰、意大利、丹麦、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相继公布沽空禁令……全球各地正加紧联手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西方政府特别是央行的干预下,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有所缓解。除美欧政府紧急救援外,西方金融界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危机深化的举措。但其前景仍不明朗,次贷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产。据不完全统计,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美 80多家次贷机构停业,其中 11家破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多家银行、对冲基金等受到波及。其次,西方主要金融机构亏损严重,债务大幅上升。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银行业损失30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美国花旗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及高盛公司等大型银行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亏损状况。危机还导致美林、花旗、美国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英格兰银行和瑞士银行等美欧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或总裁辞职。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领域都出现剧烈动荡,股市、债市、汇市、商品市场均无一幸免,并造成了西方信贷市场一定程度的紧缩。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已陷入衰退。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指出,次贷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方面将需要

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而且房贷利率的重订将使约100万家庭面临因拖欠债务而被银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风险。

3)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次贷问题及全球信贷市场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率,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基本面仍稳健,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印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6%,从而一定程度缓冲了美国次贷危机及美经济放慢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IMF总裁拉托在欧洲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金融市场上大规模的风险重新定价行为,即便会带来短期痛苦,但应该有利于全球经济的中长期稳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指出:次贷危机将有助于金融体制的中长期健康发展,加强结构性信贷产品的监管将最终提高这些产品的透明度,投资者也将更加谨慎行事并强化风险意识。美国知名经济评论家曼德尔在《商业周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安全阀。在1987年10月股市暴跌以来的20年中,世界出现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虽然每次都造成了深重的破坏,但范围比较有限,央行和监管人员采取了有效对策,金融市场没有崩溃,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每隔五年左右出现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成为全球经济自我平衡机制的一部分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应当说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应当说是比较有限的,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同

时我们应该看清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对

从目前看,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中介入有限。因此短期内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不利于为中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 部环境

2)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减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将经第三国或中国香港转出口的货品计算在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的50%。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外需的增长而不是内需,特别是美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进一步放缓或收缩,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直接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我国央行研究显示,我国对美出口与美消费数据变化高度相关,美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我出口会下降6个百分点。很明显,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需求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对美出口主要以电子产品、家具、玩具、鞋类以及服装等消费品为主。美国需求下降,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遭遇订单不断缩水的尴尬。同时,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会直接导致GDP、投资、进口(加工贸易所需的进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并通过这些变化,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下降。

其次,是通胀的挑战,由于美国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

段减轻压力,美联储下调利率,并大幅增加流动性,那么中国就难以提高利率,因为这会鼓励热钱流入,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中国由于自然资源所限,同时由于缺少了利率政策工具,亦受其影响而成为通胀经济。

四、中国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的所应受到的启示

1)对我国实施科学宏观调控的启示

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 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 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 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 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 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科学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倾向于市场化改 革的深入。在宏观调控方面,地方和中央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应该互相协调,增加 社会公共品的投资,减少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预;与此同时,深入市场化改革,通过征收资源税、调整出口退税、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调 整行业部署以及发展资本市场等手段实现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对我国金融监管要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这次危机对于我国未来的监管应当是 一个重要的教训。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也很重要。一方面要注意 监管边界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准的统一性。监管标准不同,会导致市场中出现监管套利的行为。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看齐。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大部分情况都是区分开来,所以,我国除了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3)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在我国,眼下楼市过热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房地产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得非常快。2007 年以来,商业性购房贷款中的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趋势。因此,各大银行从现在开始应该高度重视并相应提高放贷过程中的信用审查。在政府高价拍卖土地、开发商放纵房价、银行放贷审查松弛、税收调控不力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连续上涨局面。目前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但楼市的一路单边上扬仍在持续,不得不令贷款投资者警惕:如若市场信心一旦丧失,泡沫顷刻间破裂,房价迅速下跌,必将殃及整个金融资本市场。以房价收入比来度量,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无疑也越来越具有美国式次级抵押贷款的特征,只不过,中国的商业银行迫于监管的压

力仍然要求一定的比例,这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违约的损失。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中国住房 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 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周刊》

《第一财经》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跟2008年的经济危机》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

*****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反过来,人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先进的、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而人本管理则是依赖并逐步改善这种理念的管理方法。两者的互相作用和渗透将是时代的要求,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本管理标准员工人本文化

近年来,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关注。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写到,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更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企业的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要求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相互渗透和影响。

一、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内涵

㈠、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与愿景、运营理念,以及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上的体现和企业对外形象的总和。它是员工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形成的是一种心理认同和知识的共享,认同感是人们所以能聚在一起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认同来实现对员工态度、行为的控制,这种控制是潜意识的、微妙的,是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内化在员工身上后的自我管理。1

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位学者曾经指出: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企业文化,不要向高管询问,不要在企业刊物或墙壁上寻找,甚至不要问员工能否背出来。你只需假装客户,去接触企业的一线员工,了解他们的具体言行、工作效率;或者假装应聘这家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细节,以及企业部门基层间的协作。企业基层员工的行事风格、敬业状态、精神面貌、沟通协作、价值观念等,才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文化必须回答这样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顾客;第二,如何看待员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四,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第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六,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㈡、人本管理

人是管理的实施者,也是管理的对象。在企业中,人是竞争力之本。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对员工的尊重信任: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个人的劳动,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平等竞争权、自主择业权、获得报酬权、利益共享权等等。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的管理第一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

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它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它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如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强化激励并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等等。

二、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区别

㈠、二者对象不同

1、企业文化的对象是“全体员工”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自身创造的、长期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理念,它是企业固有的,并不随员工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①。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新进入公司的员工,都会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2、人本管理的对象是“标准员工”②

员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有时候感觉企业很温暖,确实是“人本管理”;有时候又感到企业很冷酷,但所有的时候,老板都在宣传“人本管理”的理念,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就是“人本管理”中的“人”并不是指所有员工,而只是指“标准员工”。标准员工是老板心目中的理想员工和现实管理中的骨干员工,但是这个概念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老板必然一方面引进更加专业的员工,另一方面希望老员工不断成长。所以企业中,标准员工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你是企业的标准员工,明天可能就不是了,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企业讲究“人本管理”,是以标准员工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或是以“核心层和骨干层”为企业的根本,并没有说要以某一个具体的员工为根本。所以企业在宏观上强调“人本管理”和某一个人觉得没有受到满意的照顾,这两者并不矛盾。

只有少数的标准员工是满意的。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总监不满意、经理不满意、基层员工也不满意,而正是这些不满意,才使得所有的人努力,向老板要求的标准员工看齐,才能促使企业发展。

因此在企业里,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都是员工,但可能不是标准员工,所以你可能不是公司的本,更不要以为是“以你为本”。安

心工作,并努力成为标准员工,不要抱怨“人本管理”,因为对于标准员工来说它是对的。

㈡、二者存在方式不同

1、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的。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价值观的导向,这种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也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较高的境界,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

2、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三、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相互渗透和影响

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本身的一种执行力和凝聚力的推动,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要探询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企业管理从“制度管理”转向了“文化管理”,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依靠人、尊重人、激发人,实践人本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人本管理能够保证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即做到“刚柔相济”,这就实现了企业文化独有的魅力。

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靠的这种文化,也就是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因为企业文化是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我们说,企业靠管理、靠机制,靠的就是管理的一种深层次的人本管理。这种管理也就是企

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一种执行力和凝聚力推动,如何建立高效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一支高效能团队,塑造更加完美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融合。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企业的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人本文化要求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

建设企业人本文化,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长期的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使企业与员工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树立“企荣我荣,企兴我兴”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他们努力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同时要正确地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引导员工增强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激发员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用文化约束自己的言行,用优异成绩维护团队形象,实现公司的良性管理。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它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是相辅相成、一脉相承的。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关键在于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源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经十年对4000家企业跟踪研究后提出来的,是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通过确立团队学习、自我超越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体系,营造勃勃向上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氛围,帮助企业实现具有人力资源挖掘和再造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表现为摒弃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宣传什么等等,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来表达、来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和表达企业文化,再好的企业文化规划也是空中楼阁。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世间人是第一个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任何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宝洁公司前董事长Mr.Dupree曾说:“如果你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这充分说明人的巨大创造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就像西艾弗爵士指出的那样:“从

根本上讲,无论什么形式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四、结论

总之,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各不相同,需要演变成用人标准,用这一标准去筛选与淘汰人才,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企业管理的成败在于文化的变革,需要管理系统和人的同步提升,而文化的落地生根和管理的成功都离不开用人,将人本管理加以提炼,之后不断地去优化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促使企业文化逐步形成,管理最终将稳步走向提升。

注释:

①又称“组织内公民”——他们对企业有着很高的忠诚度,把企业利益得失看得很重,很多时候甚至因此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真正将企业的文化用来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将企业的价值观作为评判自己行为的主要标准。②摘自《人性管理》,曾仕强,东方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人性管理》,东方出版社,2006。

(2)郭梓林,《思想统治企业》,中国人民大学,2005。

(3)杲占强,《大道贵简--企业文化内圣外王之道》,2006。

第五篇:英语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原则与方法

英语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原则与方法

河北省安国市祁州中学

李静

【摘要】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应遵循关键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双向性原则等。常用的方法有激情法、设疑法和研讨法等。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启发思维 原则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者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启发教学的原则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关键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时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3、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启发思维的方法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势,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

1、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如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

2、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3、研讨法。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下载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启发与感悟(5篇)

    启发与感悟 2012年9月13---14日,我有幸参加了苏老师为苏泊尔企业做的《生动授课技巧》培训。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了很多感想和启发,记录下来希望可以温故,也可以作为吸收的检验......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如果说中华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命母体,那么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思想与精神则是我们长大成人的文化血液。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长大成人的阶段,是我们的思想最......

    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这段时间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使我部门受益匪浅,之前我们老是觉得贯彻标准是形式,但经过学习后,我们应深深的感觉到质量是成功的基石,贯彻标准......

    对公关与沟通的理解范文

    对公共关系与沟通的理解近几年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交流的要求日益高涨,展会业随之兴起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展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与感想

    亲子关系作为一个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从新闻报刊或是综艺节目,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摘要] 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借助文化进行管理,要紧紧围......

    对台湾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对台湾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14计本非 张鸿力 1408170126 万众瞩目的蔡英文520就职演说终于出炉,全球华人关注着讲稿中涉及两岸关系的部分,焦点集中在蔡英文承不承认“九二共识”......

    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