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发与感悟
启发与感悟
2012年9月13---14日,我有幸参加了苏老师为苏泊尔企业做的《生动授课技巧》培训。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了很多感想和启发,记录下来希望可以温故,也可以作为吸收的检验标准。
总体来说,我有三个方面的感受和启发:
一、培训师的责任感
1、一直都知道,苏老师做培训一直都是为企业量身定制。但是究竟定制要到怎样的度,最终的呈现方式是怎样,都不能准确的理解。而这次学习,让我对量身定制这四个字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首先,苏老师在培训前做了非常细致的调研,挖掘到了本次学员的真正需求;其次,苏老师为体现苏泊尔特色,到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去卖场实地考察,汇总资料后,画了苏泊尔专属海报。就是这样一张海报,苏老师从构思到最终完成,用了三天的时间,只是其中的电热水壶就反复画了6次才定稿;再次,苏老师提前学习了苏泊尔内部的课件,熟悉了企业内部的产品和专有名词,在举例时就用了苏泊尔自身的例子,让学员听起来亲切,学起来轻松。并对财务部、物料部所关心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且在物料编码方面苏老师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于是有学员在课间休息时真诚的对苏老师说:您是我们见过的最专业的培训师!而苏老师在课间说的一句话,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苏老师说:一个培训师最起码的责任就是体现在真正对企业和学员的帮助上,否则就是谋财害命!
2、坚持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做好各项准备等学员入场。对于很多培训师而言,已经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让学员在场地等,在热烈的掌声中由多名助教护送上台。而苏老师坚持在学员进场前半小时入场。主办方都很惊讶,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在前一天准备好,没必要那么提前。但是苏老师说:这是对自己以及对学员最起码的尊重。培训师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不是来玩花拳绣腿,更不是演艺圈的明星。
3、上课期间,全心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两天的课程中,苏老师只有在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间才喝水,课程中滴水不沾,连课间休息都是在耐心解答每一位学员的提问。几次递上水杯,都被婉言谢绝。苏老师真切的在帮助每一位学员提高。
两天的时间,让我感受到:做培训能说并不重要,把说的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这才重要!苏老师身体力行,对自己严格要求,这让我对“责任感”这三个字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二、培训师的技能
1、暖场。苏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一点我在做管理员时有着很明显的感受,但是究竟在培训时这句话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次培训,苏老师的三部曲是:
首先,在真正开始前,苏老师为早到的学员们开起了小灶。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所有的学员都顺其自然的进入了状态。同时我也理解了苏老师为什么把“破冰”叫做了“暖场”。
其次,苏老师在一开场进行自我介绍时,就说:我也姓苏。学员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之后全体哈哈大笑,现场的温度又上升了一度。
再次,苏老师介绍完毕后,说:大家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也让学员们为之而惊讶。在大多数的时候,大家都是看似一本正经拿着本子在听课,其实内心是多么的渴望可以更加自然、自由。而苏老师一语中的,真正走进了学员的内心。
2、控场。很多老师都会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营造氛围。苏老师用大星、小星计分的形式让两天的培训现场热火朝天,学员们情绪高涨,不亦乐乎。看似简单的团队分组竞赛,苏老师却把激励和惩罚完美的结合。在现场,既能够感觉到苏老师的亲切,又能够感受到苏老师的力量,两者的碰撞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同时,让我钦佩的还有苏老师的时间管理。虽然,我在旁边做助教,可是心却一直在提着。特别是第二天下午下半场开场,感觉还有很多内容没讲,时间看似又来不及,苏老师却气定神闲的又给大家开小灶:教大家发音技巧。我一直在观察着苏老师的神情,一直都是那么的淡定、从容,我慢慢放松,跟着苏老师的引导一步步前行。下半场,清晰流畅丝毫没有紧迫感,而最终的结尾,苏老师和预计时间相差4分钟。我不得不感慨苏老师对于控场拿捏的是多么的恰到好处。
3、互动。上过一些TTT的课,很多老师都说培训师的角色:编导演。所以我也这么认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是要把这三个角色都演好。但是,上了苏老师的课,我的观念改变了。因为苏老师在课程中全程都是以学员为中心,不是“一言堂“,不是”脱口秀“,不是”独角戏“,而是真正把讲台还给学员。让学员们通过大量的讨论、演练来实践,苏老师再进行综合点评。苏老师说:培训师是导演,而学员才是真正的明星。其实所谓的“互动”并不是为了烘托气氛,而是真正走进学员的内心,真正帮助学员具体的提升。
三、培训师的修炼
培训结束后,和苏老师沟通一些小细节时,我又有了深刻的感悟。因为我拍的照片真正能够用的只有三分之一,我一直觉得是我拍照的技术问题,但是苏老师对我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终为始。否则,欲速则不达。
这时我终于理解了“以终为始”具体的含义。这么多年,一直都不喜欢“浮躁”,我也一直在提醒着自己,远离这个词。但是真正静下来深思,其实,我还是在“浮躁”的边缘一直在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沉淀。甚至没有好好地认真的梳理资料,甚至没有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甚至没有全心投入的和家人做更多的沟通。做为一个培训师,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东西,那么对自己及他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要沉淀,要真正的为自己及他人的成长负责!
再来说说我看到和感受到的苏老师的修炼。
1、大海报。经常看苏老师的博客,知道她量身定做的课程中都会用到大海报。我一直都不是很能理解。因为我觉得一张海报可能就会耗费三天的精力,而且用海报做教学成年人似乎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苏老师却为什么一直坚持这样做呢?到了培训现场,我看到了学员们围着大海报兴奋的眼神,看到了学员们认真画海报的神情,看到了培训结束后会场贴满的学员们的海报作品,我明白了。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不会画画,不要让自己进入思维定势,要用一颗平和的心认真的做事。
2、主题命名。在论坛发帖,三次被苏老师提醒:主题命名要聚焦。而内心中,我却有些漫不经心,总觉得只是一个标题而已。甚至我觉得用概括性的标题更能创造出一丝神秘。而这次,我发现,苏老师讲授时,标题并不是“企业培训师培训”或者“TTT培训”等,而是《生动授课技法》。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苏老师前期做了深入的调研,这个内容正是本次大家最期待的内容。用这个标题,可以快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我又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那就是时刻把“人民”记在心间。
3、发音技巧。在做培训时,经常会连着几天讲课而把嗓子累哑。以前我不会关注护嗓,甚至还为自己沙哑的嗓音而自豪。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懂得平衡的。做事情不是靠蛮力,而是要学会借力使力。与其让自己长期处于用嗓的困扰,还不如好好练习发音技巧。认真坚持三个月,受益的是终身。
以上都是我看到的点滴细节,可是正是因为这些,我慢慢理解了苏老师书中的说的:修炼。现在,我理解,所谓修炼,是稳扎稳打一步步的走;所谓修炼,是体现在任何一个细节;所谓修炼,是在最寂寞的时候守住那份坚持。
两天的学习结束了,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得到学员认可最好的捷径,那就是:用心!
再次感谢苏老师!向苏老师致敬!您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要向您一样,对自己及学员负责,做一个有良心有爱心的培训师!
第二篇: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
“海上钢琴师”改编义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希望你喜欢。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1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取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透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取。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取,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取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取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仅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终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明白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我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之后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可是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能够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能够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可是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此刻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留意,时而大胆,时而活力,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可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我的音乐一齐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先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终,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终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取他的生活,怎样选取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职责,对生活不用心的看法!可是最终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取,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我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我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我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到达共鸣。
我们都有自我的世界,都想划定自我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我所谓的“生活”。可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欢乐。1900把自我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我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我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欢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能够决定结束自我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下。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2
这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述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我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我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终生与死的选取中,他也选取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并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取,怎样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取!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取的是忠于自我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仅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能够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取: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我的方式来诠释了自我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路,我们都要透过电影去反映自我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我,他孤独,他对感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我,我们自我,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可是属于自我的很少。怎样为自我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下,不要离开,留在那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我的空间!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3
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那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主角。
凭借自我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他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应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是一向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没有什么能够依靠的地方,一路走来。
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简单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终的独白,他离不开自我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取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取。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每当看到这些,我的思想就会停滞一会,想象一下我理解的这种“尽头”到底在哪里?遗憾每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能帮我解脱心中已久的困惑,对啊!这种尽头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每一天都重复的做着相似的事情,而我们的尽头在哪里呢?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上帝的钢琴,他说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弹奏的音乐,不能驾驭的生活,是因为自我从未下船,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过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样去应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思考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好处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梦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我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一样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他选取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取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4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走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往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异常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择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5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个性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个性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齐分享。期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感悟与启发
第三篇:优秀班集体答辩の感悟与启发
*纯手打,希望有用,欢(只)迎(接)来(受)吐(表)槽(扬),顺便体验下团支书打半天材料的感觉
首先优秀班集体答辩的分值=材料准备(200‘)+PPT讲解(70’)+回答问题(30‘)
§0 1.准备的材料是要交给老师看的,也差不多就是要讲的内容,注意总结材料务必要大于500字
2.老师在答辩结束后明确指出了材料准备要注意的就是材料报告一般就是分项完成的,因为毕竟比较多嘛,所以就要分工完成,而这时统一要求就很重要了,我们一般就用宋体四号字,以及25磅间距。
3.老师还指出对于我们对于班级的种种计划,我们不能敷衍了事,避免到最后出现计划与总结不合的情况,对班级的设想务必要落实。
§1 进入正题
先讲讲哪些人要参与答辩吧
班长就是负责拿话筒来讲PPT的,然后团支书、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普通同学就是等着被老师提问(当然班长也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被提问到的几率比较高,然后生活委员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被问到的几率比普通同学还小)。
因为我们是数师班嘛,进来时的水平比较高(当然以后也是这样),所以院里的老师问比较刁钻的问题怼我们的几率就很小,这算是优势吧(我看信科两个班就被怼的挺厉害的)。
然后是关于PPT讲解的事,找一个好的PPT模板很重要
先列一下列一下创建优秀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的基本要素(老师特地提的):活动、宿舍、学风、目标、政治理论学习、规章制度、宣传报告、同学关系,而我们的答辩就将围绕这些而展开
1. 我们可以先对班级做个大概的介绍,讲讲什么班级学风、班级口号什么的,在做个时间轴,大致展现下班级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的一些事儿(搭配bgm食用风味更佳)
2. 工作目录。就是简单地把要讲的东西罗列下,包括学风建设、班级建设以及宿舍建设
3. 学风建设。从老师的反响可以看出这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板块。我们就是列一下四六级的通过率、计算机一级的通过率、预测学位授予率、专业课成绩、班级出勤情况、挂科的人次这些,所以我们为了明年的优秀班集体答辩就务必要好好学习了,争取每个人都能拿到足够的学位绩点,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级,毕竟这是干货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讲一下我们针对学习的改进措施及规划。(如果你们大一获得了什么学习方面的奖项,记得拍照哦,我们可是会把它放到PPT里去show一波的,手动滑稽)我们还可以讲讲成立学习小组、宿舍小学堂什么的。
4. 班级建设。我们可以做个表格就是班团干部一览,再做个学生组织任职一览表,讲讲我们班参加的活动、有什么主题班会以及自己组织过的活动(我对活动还是很期待的,希望能具有班级特色,手动滑稽),需要一大波照片。还要讲讲我们班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这方面的情况。团日活动也要提,老师对团日活动的开展还是挺重视的,团日活动的材料记得要保存好并且要规范。(如果你们大一获得了什么活动方面的奖项,记得拍照哦,我们可是会把它放到PPT里去show一波的,手动滑稽)我看很多班级都讲了运动会、红五月大合唱、自己组织的沙家浜(虞山)一日游、新老生交流会什么的。5. 宿舍建设。就是讲讲有多少文明宿舍,比例多少,然后校级雅舍的数量以及比例,在放几张图片show一下,也没什么东西。
6. 最后,可以讲一下我们班级获得的荣誉,之后讲一下反思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2 超级刺激的Q&A环节到了,讲几个有意思的提问
1.团日活动几次?
这个问题就展示出我们对团日活动是否重视了,脚踏实地就好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的两学一做?团员的一学一做?
这就是考察一些很基础的思想建设方面的东西,希望团支书平时多灌输灌输。正确答案分别是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
3.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借书数量?
我们就如实讲讲借了多少书,如果老师觉得少(一般老师就是因为觉得我们班级借的书少才会问这个问题),可以就是讲讲我们 以后准备开展诸如读书会这种活动来鼓动大家读书
4.四六级学习经验?
这个问题就是老师觉得我们考试考得好就会问一下,讲道理我们这个随便回答也可以了,毕竟有干货。
5.如何运转我们制定的学习计划?
就讲一下我们建立学习小组,宿舍小学堂,对学习困难同学帮扶什么的(当然我们不能只是说说,建立学习小组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可以自己组织晚自习,特别大二的时候没晚自习就很靠自觉了,而小组是有推动作用的)6.关于班级请假? 这个就是我们尽量少请点事假,病假、公假多点老师也没什么意见的 7.班级对个人发展的帮助、作用?
这个就会问到普通同学的,就讲讲“首先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同学之间比较团结、友善,对培养集体意识很有帮助,容易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这种就行了
8.团日活动介绍、收获?
这个也会问到普通同学的,就讲讲自己印象最深的,收获嘛,就随便讲讲也可以啦,看你的水平了。
9.一学一做如何落实?
就是讲讲团日活动和社区实践两个方面。10.班级是否自己组织开展过活动?
开展过了一切都好说嘛。11.学分建设?迟到?早退?
不迟到、早退一切都好说嘛。
END 我想讲的就是这些(因为我就知道这些嘛),时间比较紧所以做的也比较仓促,毕竟仅供参考嘛,有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后做答辩向高年级取经还是很有必要的。优秀班集体是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力量去建设的,希望大家能够努力。
各位重阳节快乐,我还要赶着去练字呢,溜了溜了
第四篇: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
感悟的原则 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 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要鲜明”,是 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 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他告诉学生,一件 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 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 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
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
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 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 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李白从老太婆磨 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 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 简单了。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 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 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作者 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 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 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 求自圆其说。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 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作者由此参悟 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 一件事情上。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 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 贴纸条的我。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文章给 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 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 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对事 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 忽略的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深思 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 代人都存在着差异。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 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 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 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 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 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 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对于这 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 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 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 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粒沙里见 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从一些东鳞西 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抓住一事一物一情 一 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 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 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 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 了一堵墙。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 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
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 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 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 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 转了。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 到提拔。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 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
第五篇:感悟处世之道和“钉钉子的男孩”的启发
感悟处世之道
学习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的“处世之道”这一篇后,心生无限感想,静心思索,感悟颇多。
常常觉得自己情商不够,不擅长与人交往,现在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光有真诚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智慧,讲究方法。于丹教授认为,处世的时候,是需要把握一些“度”的。就像与人亲疏的分寸,“言寡尤,行寡悔”,也就是说说话少怨尤,做事少反悔;还有就是做人所需的礼节。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首先是“亲疏关系”的掌握。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想生存的好一些,不把握好亲疏的分寸,怎么能行呢?“近则不逊,远则怨。”过分热情显得很虚伪造作,甚至给人阿谀奉承的感觉,容易令人反感;冷若冰霜也容易给人清高孤傲,不可一世的错觉。如何把握好之间的分寸?借鉴和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要随便显露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所有强者的本能。不要逢人就诉说自己的困难和遭遇,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不满。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显得沉稳。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度量。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要有胆识。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要有担当。
“言寡尤,行寡悔”,这是孔老夫子提出的言论。不过在生活中不在乎这一条的人却有很多:在别人面前夸下海口,显得自己很有才,很威风,但一旦要实施,就会傻了眼,不知所措。所以,还是孔子同学说得对,说出来的话就少反悔,做的事也是如此。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懂得了处世之道,自然就能活得圆融、幸福。想起了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想这就是处世的最高境界。
“小男孩敲钉子”这一故事对我的启发
学生犯了错误时,我总是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进行教育,收效甚微;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有时只能借助于学生集体的力量采取强硬的手段,虽说暂时有效,但治标不治本。
学习了《于丹(论语)心得》,我收获颇多,不仅是对自己的为人处事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与感触,而且对自己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好的思维方法和方式:用故事来教育学生,更能打动真心。文中提到的一则小男孩钉钉子的小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们都可能是那个钉过钉子的小男孩。看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完成家庭作业、三令五申的方针始终得不到贯彻„„我们都有忍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生气时我们的过激言语不就是那些刺向学生的利刃?我们拔出过那枚钉子吗?我们去修复了那留下的伤痕了吗?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在意自己钉下的钉子。
这个寓言警醒了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想一想后果,就像钉子敲下去,哪怕以后再拔掉,篱笆已经不会复原了。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造成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纯真无邪的孩子,正因为他们“无知”,才有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作为教师,更应该懂得和保护孩子的童真。试问,作为深谙教学理念的教师,我们岂能忍心往孩子们心灵上钉下那也许永远无法拔去的钉子?一时的责罚也许可以淡忘,但心灵的创伤可能永远无法弥合。
我把这个故事用在教育学生“做事要谨慎,少有违纪的情况”,发现“用故事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方法,比平板、空洞的纯说理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学生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