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

时间:2019-05-13 15: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

第一篇: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

应用领域及特点

一、应用领域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近些年来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a.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b.高精度化: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左右;

c.新型复合数控机床: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

2.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二、特点

1、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

3、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2、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

3、名词解释:机电一体化产品

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及相应功能

1.机械本体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部分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电一体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3.传感检测部分 功能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装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其功能通常由专门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完成。

4.执行部分功能是根据控制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执行部分是运动部件,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它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5.驱动部分功能是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种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与信息处理部分功能是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部分,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数控装置以及逻辑电路A/D与的、D/A转换、I/O接口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组成。

7.接口一是交换;二是放大;三是传递。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六大方面)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2.传感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

3.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机电一体化主要采用工业

4.自动控制5.伺服传动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第2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用于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

第一节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机械移动系统

机械移动系统的基本元件是质量、阻尼器和弹簧。

第二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链的动力学性能的因素:(1)负载的变化(2)传动链惯性(3)传动链固有频率(4)间隙、摩擦、润滑和温升

2.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公式—选择)P22-23

(1)阻尼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实模态,非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复模态阻尼比§= C/2√mkc:粘性阻尼系数m—系统的质量 k—系统的刚度(2)刚度对于伺服系统的失动

量来说,系统的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对于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来说,刚度对开环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谐振频率(4)间隙(1)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消除 1)刚性消隙法2)柔性消隙法 3)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垫片式调隙机构、螺纹式调隙机构、齿差式调隙机构

第三节机械传动装置齿轮传动使用最多的原因是: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精确、强度大、能承受重载、结构紧凑、摩擦力小、效率高。

谐波齿轮减速器原理若将钢轮固定,外装柔性轴承4的波发生器凸轮3装入柔轮2中,是原形为圆环形的柔轮产生弹性变形,柔轮两端的齿与钢轮的齿完全脱开,长袖与短袖间的齿测逐渐齿入齿出。与一般齿轮传动相比有下列特点(1)传动比大单级50~500多级可达3000以上(2)承载能力大(3)传动精度高(4)齿侧间隙小(5)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节回转运动支承主要由滚动轴承、动压轴承、静压轴承、磁轴承等承担。直线运动轴承主要是指直线运动导轨副起作用是保证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精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直线运动支承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和气体静压导轨

第三章检测技术

第一节 传感器的性能(1)静态特性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2)动态特性传感器的使用原则1)足够容量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的匹配性好,装换灵敏度高3)精度适当且稳定性高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性好5)适用性和适应性强6)使用经济

第二节光栅 由标尺光栅和指标光栅组成。是位移监测器,特点精确高、响应速度快、和量程范围大。P=0.001mm把摩尔条纹调大10mm则放大倍数相当于1000倍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传感器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直线式和圆盘式。分别检测位移和转角。

第三节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是由装在被测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第四节接触式位置传感器1)由微动开关制成的位置传感器2)二维矩阵是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接近式位置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主要分电磁式、光电式、静电容式、气压式、超声波式。

第五节 测量放大器需要电路具有横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高增益、低噪声和高输入阻抗。程控增益放大器经过处理的模拟型号,在送入计算机处理前,必须进行量化,及进行模拟数字变换,变换后的数字信号才能为计算机接受处理。在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中往往不希望、有时也不能利用手动办法来实现增益而希望利用计算机采用软件控制来实现增益的自动变化。隔离放大器在有强电或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为了防止电网电压等对测量回路的损坏,其信号输入通道采用隔离技术。能完成这种任务、具有这种功能的放大器。

第七节用软件线性化处理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插值法。

第四章伺服传动技术伺服的意思是伺候服侍,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是机械系统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和检测装置。通常伺服电动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具有宽广而和平的调速范围、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的调节特性、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空载使动电压小。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装换成位移角的执行元件。对这种电动机施加一个脉冲后,其转轴就装过一个角度,称第一步。脉冲数增加位移角随之增加,脉冲频率高装速快,相序改变,电动机反转。

第二节直流伺服系统结构:相敏放大器、位置调节器、速度放大器、pwm功率放大器、伺服电动机、减速器、位置检测

脉宽调制型pwm功率放大器基本原理:利用开关功率器件作用,将直流电压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通过方波脉冲宽度调制,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Pwm控制电路脉冲调制器、逻辑延时环节、晶体管基极驱动器。

第三节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器 6个功率开关、12个晶体管。

Spwm变频调速系统:绝对值运算器、函数发生器、逻辑控制器。

环节分配器:三相三拍、三相六拍、双三拍

电液伺服系统是由电信号处理部分和液压的功率输出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电信号。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常用于机床工作台的位置控制、机械手的定位、稳定平台水平位置控制等。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若系统的输出量为速度,将此速度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比较,就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速度控制。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技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结果直接输出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分布控制系统式

分布式综合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结构的构成,从下而上的分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3传送的方式

无条件传送 查询式传送 中断式传送D/A转换器是指将数字量转换位模拟量的电路DAC0883主要是有两个8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组成的。使用两个寄存器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次缓冲操作,使该器件的应用有更大的灵活性。A/D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值量的器件。实现的方法a逼近法b双积分法。7 STD总线的技术特点a小板结构b严格的标准化c面向I/O设计d高可靠性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a Z80系列STD总线工业是最早开发的一种机型,特点可靠性高 价格便宜 普及面 等优点,目前占有很大市场

b 单片机系列本身就是工业控制机,集成密度较高,作为控制应用其功能比较齐全,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数值PID调节器的设计

PID能够较好的兼顾动态控制系能和稳态控制系能

第六章简单的机电一体化

1全自动洗衣机

工作时单面片机通过检测待洗衣物的浑浊度 布质 布量和水温等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条件。

第七章工业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操作机 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系统

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a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为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圆柱型 球坐 多

关节型平面关节型机器人b按控制方式分类 点位控制 连续轨道控制c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式 液压式 电动式

3.手腕是由弯曲式关节和转动式关节组成。两自由度腕关节来说有RR和BR两个结构,对于三个自由度 BBR BRR RBR RRR RBB五种表示p表示俯仰Y表示摆动R表转动

4.手部很据其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夹持器 专用工具和万能手三类

5.机械夹持器分为 回转式 移动式 内撑式

6.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目的是建立工业机器人个运动构建与手部在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建

立机器人的手臂运动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仿真研究手臂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控制器实现预定功能提供依据。

7.工业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分为静态力学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静态力学是研究操作机在静

态条件下,手臂受力情况;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各主动关节驱动力与手臂的关系,从而得出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第八章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FMS是指可变的 制动的化程度较高的制造系统,主要包括若干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用一套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由布级多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适用范围:能解决单件 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也能适应大批量 多种产品的自动化问题,它把高柔性 高质量 高效率结合起来,在当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加工系统 物料系统 能量系统 信息系统。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各个领域发展都加快了步伐,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层面也有了优化,对生产领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积淀,发展至今已经在应用生产力层面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至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数控机床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机器人因为不具备高智能化水平,只能依据简单的程序执行简易的工作;第二代机器人可以依据内部传感器获取、分析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具体的动作;第三代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最成功的案例就属数控机床,目前数控机床是一个机床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操控,让提高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分布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功能水平极高,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在干生产过程中实现调度、处理等多种功能。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2.1计算机的集成

计算机集成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整合的方式,达到将全局动态进行综合展示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结合的要求,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随着各企业对自身集成的程度进行不断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对于将生产要素的功效进行最大化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数控机床

研究结果表明,机电一体化在对数控机床操控的精确度进行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结构也正是依托于该技术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数控机床所具有的智能化技术和软件研制也无法离开机电一体化而独自生存,上述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应用,不仅保证了数控机床功能性的有效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产品生产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2.3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当中可以细化成三个阶段:①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具体的规定要求对某一动作进行重复性地操作,而且在适应工作环境和对象变化方面能力偏弱;②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传感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状况与信息。及时反馈,有效地控制动作。在此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具备了低水平智能特征,可以达到实用化目标;③工业机器人与时俱进,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具备感知能力,而且形成了逻辑思维,可以判断并决策,自身的环境适应力与行动力已经相对成熟。

2.4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4.1汽车的打火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原来的汽车打火系统接收到的打火指令信号较弱,使用时间一长,打火会很困难,影响汽车的启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数字模式增强打火信号,提升电路传感能力,系统自动对空气和燃料质量之间进行对比,减少它们的比例,使燃料的含量提升,打火容易很多,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反应。

2.4.2汽车的雷达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它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危险因素。生活中,汽车在倒车、行驶、停车的时候,我们虽然也会减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意外,但总会有视觉死角,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雷达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给驾驶员已提醒,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4.3汽车的制动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之前,汽车的制动是靠车后轮安装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是为了及时停车,保证安全,但是,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原来的制动作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减轻汽车质量,提升车速,使得车辆在行驶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制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强,制动效果更好,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在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器行为,是基于控制理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等一些新技术,让机器能够具有人的基础能力,例如判断推理、罗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可以达到更高的控制要求。研究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不具备和人一样的能力,然而微处理器具备高速度和高性能的特点,这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能够具备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完全可以在未来实现。

3.2微型化

微型化主要针对的是外形尺寸为毫米,元件尺寸为微米的机电装置,从在该理论指导诞生的技术被广泛投入使用至今,人们对微电装置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这是因为该类装置具有小巧、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军事和医疗领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绿色化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希望可以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产品的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目标。其中,绿色机电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与认可,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城市生态环境予以全面保护,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4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生产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影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制造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在家庭中,同样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必须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技术的升级进步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优化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从理论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机电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带动我国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2]孟庆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115-116.[3]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摘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绿色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开放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几乎达到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然而,“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呼机电一体化技术都包括那些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应用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如何?”等问题却很难令人回答,这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向深度持续发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向户度持续发展,也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应用范围。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2.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2.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2.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8 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2.9 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3.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3.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3.5 现场总线技术(FBT)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3.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总结

综上所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我国从80年代初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始予以重视,先后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列专项对机电一体技术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199。年,国家将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八五”及本世纪后十年发展全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技术措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取得相当进展。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成为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酥局?一,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当前机械工程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趋势,希望能借此给同行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应用在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它在应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的方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的核心技术包括:

1.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局面紧张,而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中,规模和经济基础是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制造业已经打破了单纯依靠人力生产的技能传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敏捷制造、柔性制造、并行工程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制造系统占据了信息竞争主导地位,起到了促进生产模式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1.2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将人、生产经营、生产管理和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的全方面有效连接的一种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入生产企业,到原料的加工生产和成品的发货等全方面加以监控的新技术应用。

1.3在饮料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应用发展最快的新技术,在饮料食品行业的包装机械开发、设计和制造等方面也被广泛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奠定了基础。

此外,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还包括在现场总线技术方面和交流传动技术方面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其实就是将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替换成现场总线技术的一种方法,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送。而交流传动技术则是将矢量控制技术进行实用化应用的代表,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未来,还将取代直流传动技术。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多年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这也决定了当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将给所有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使得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单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好的被整合,对开发研制新产品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都将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为了更好的避免利益冲突,还应该相应的制定相关必要的国际或国内生产标准。相关标准的制定,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一的企业和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来说,都会有利无害。

2.2智能化

在21世纪智能化已然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时期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中备受关注,其中最为典型的技术应用代表当属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尽管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机器人不可能达到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其智能化的拟人应用是完全有可能,并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也有必要的,如何在理论控制的基础上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应用的一个重点。

2.3微型化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开始朝着微型及其和微观领域发展,国外更是兴起了一种较为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种体积小、耗能少、而且运动灵活的这款新产品逐渐朝着微米、纳米级发展,并彰显其在生物医疗、军事和信息等方面应用的巨大优势,势必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技术的突破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2.4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开始出现了网络技术,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及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全球化竞争趋势,使得各企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这也就预示着,一旦研制出质量可靠、功能独特的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畅销度将快速覆盖全球。特别是在网络日益普及并形成了计算机技能家电系统的今天,家电已经和家庭网络密切相连,这也就预示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只有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在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中满足人们的便利需求和使用快乐。

2.5绿色化

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提高舒适生活和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系列问题。因此,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概念也开始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以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伤和提高产品利用率为前提,不污染、能回收利用的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设计理念,其未来的发展前途将极其远大。

3.结束语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竞争加剧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朝着整体化、交叉化、数字化和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增加。只有了解其应用现状,认清其未来发展趋势大力推广和发展,才能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从而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与振兴。

参考文献

[1]王霞.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3(27).[2]钟六平.浅议机电一体化之控制系统[J].科技资讯,2013(34).[3]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下载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及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管理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竞相发展,依靠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水平,增加产品的应变能力,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共5篇)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技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结果直接输出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分布控制系统式 分布式综合了计算机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制造业的‘发动机’,培养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就业领域最受欢迎的专业 学习形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入校前一年,在大专理科基础学院进行通识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精选合集)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性强,就业面广,就业待遇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 毕业实习报告参考题目 一、论文参考题目 1、油菜收割机割台的改进与试验 2、设计所在工厂开发的一个新产......

    《机电一体化技术》(精选)

    《机电一体化技术》 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 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分类、关键技术。 2. 精密机械技术: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 3. 接口技术:人机接......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工程(http://) 机电一体化技术 (1) 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

    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 1、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