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暑假走入农村 访大学村官认识社会
大学生暑假走入农村 访大学村官认识社会 为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由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组织的,“飞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入荥阳市贾裕镇,拜访基层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的同时,也奏响了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的凯歌,如今,大学生到农村发挥才干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大学生村官展娉婷就是这一道风景线中的一份子。2008年,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她,很荣幸加入了村官这一行列。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从此,她的内心多了一份期待和向往,也多了一份“既担此任,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我们的团队成员于7月7号走入了贾裕镇镇政府所在的楚村进行了走访,先后对楚村小学政教主任李万军和楚村村支书秘书刘金娥进行了访谈,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楚村大学生村官张娉婷的一些情况。她是一名党员,只是 8000万党员中的一个。她是一名村官。只是众多中的一个。四年来,她所干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也许只是早早的到村委报道,打扫卫生,只为让其他的村官有个干净的工作环境;也许只是为村民开个证明,盖个章,但她用虔诚的态度为他们服务。也许只是为了镇上拆迁工作,早出晚归的走访村民,保护村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但是就是四年来的这些小事,一笔笔地描绘出一名村官的不平凡的历程。她只是一名平凡的党员,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更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业实绩,她所拥有的只是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四年的村官生活已经过去,村官生涯也即将期满,但她的干劲更加十足。坚定的步伐,扎实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第二篇:大学生暑假走入农村 访大学村官认识社会
大学生走农村 访村官识社会
为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由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组织的,“飞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六号走入荥阳市贾裕镇,拜访基层大学生村官。
这批大学生先是拜访了荥阳市大学生村官办公室,希望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配合,并如愿以偿,大村办邱主任和孙主任为团队联系了贾裕镇一位大学生村官刘鸿鑫,团队与其取得联系,到达了贾裕镇,活动开展非常顺利。
团队成员先走访了几个离镇政府较近的村子,与村民以及村里相关领导交谈,了解了几年来大学生村官在村里的工作生活情况,村委以及村民都热情配合,尤其是楚村小学教师以及楚村村委,给予团队同学调查极大地配合,使同学们了解到许多相关信息,也对大学生村官的村内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走访村子之后,同学们来到了贾裕镇镇政府,与贾裕镇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单独采访这其中有楚村的,主要围绕大学生村官几年来的工作收获以及未来出路进行了访问,了解到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历使这些大学毕业生一点一点成熟起来,并且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锻炼,不管是交际能力,办事能力,组织能力,反应协调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但是出路难,工资低依然是大学生村官所面对的较为突出的困难。在采访的同时大学生村官也为团队成员,这些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很多以后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就业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大学生表示得到了很大帮助。
通过此次活动,使团队成员对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起到了认识社会的效果,与学校的职业发展理论教育提供了实践支持,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成员表示以后还会积极参与这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篇:走入农村暑假报告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二道沟村的社会实践
——了解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状况
经济管理学院作者:邢浩宇
摘要:通过以家乡为切入点,对农村的经济现状、消费状况、经济来源做调查统计,了解农村的改革发展现状和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农村的贫困原因加以分析,给予自己关于农村发展的观点:要发展就要在改变农民思想基础上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实施改革,在现在基础上有“质”的飞跃,才是致富之路。
实践出真知,社会之于每个人都是一大课堂,欲求得真知,充实自己的社会经验,逐步了解社会,走近和走进社会,只有切身融入社会中来,走到人民中去。假期来了,不要像以前一样挥霍时间,一片叶子染绿一个季节,一朵花儿妆点一季绚烂,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也定然不负期望,书写出一份满意答卷。利用暑假,我以我的家乡作为切入点,对农村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才发现曾经自己对农村的观点是那么幼稚,还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了解农村。
深入农村,欲了解农村的发展改革现状,观察农民的生产、生活、经营状态,于是,我从经济入手、从生活入手,对农村做了一番调查。
一、经济的直接表现
我将其总体归结为五点:食、衣、住、行、用。此五点构成了生活的一大部分,可称为人的基本消费。所以我决定先对此于我所在村部做调查,并加以总结分析。
(1)食,自古有言“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将‘食’列为首,作为生存之 本,列为首是理所应当。经过一番调查统计,发现在食品消费上‘既是在增,又是在减’——在食品消费金额上为增,食品支出占农民总支出比例在减,如今,农民在‘食’上的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已从2000年时的56.13%降至
49.26%~53.1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我所在村是一个介于温饱与小康之间的村落,调查中,村民都说现在生活好了,吃的好了,即使在深冬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食品也卫生了,再也没有食不果腹的日子了······
(2)衣,此处虽为乡下,衣着却不乏时尚,来往人群中便已经观得人人紧跟潮流,名牌衣装亦不少见,据统计,农民在‘衣’上的消费占农民总支出比例从2000年时的5.75%到今日6.92%,村民都说现在不愁吃的,穿的也好了,没有挨饿受冻了,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3)住,‘家’是每个人的出处、归处,有个安稳的家、有个固定的居所让人感到安全、幸福,我所在村部共有1620人,410户,共380户左右有自家住房,占总户数92.7%,从改革开放后,我村年年有住户盖起新房,土坯房已经逐步被替代,至今年全村已经99%住进砖瓦房,村民现在对房子的要求也不止是保暖而是又要舒适、美观,和今年刚刚盖了新房的村民聊天时发现每每谈及房子他们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会说到现在住进砖瓦房了,御寒能力强了,装修也好了,住起来舒服多了······
(4)行,在村里时,每逢傍晚,我总喜欢站在路旁,静静地看着这个小村
看着来往的人群,看着道路两旁梧桐树上时不时的飞出或飞入的一只两只鸟儿,燥动不安的心会变的安静,身体也会轻松许多,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也少了往日的尘土飞扬,村里于2004年路上铺上了沥青路面,路旁种上了梧桐,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2009年,路的两旁又装上了两排路灯,夜晚也不再那么黑暗。村里现在自行车少了,摩托车多了,至今年,摩托车已经百台有余,各类机动车也已经逐渐进入我村,客运车辆也分了几个时间段,村民现在想出行比前几年容易多了,方便多了······
(5)用,提到‘用’,那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冰箱、彩电、洗衣机几乎走近每家每户,固定电话拥有量占住户98%左右,手机拥有量占村人口数60%~70%左右,“村村通”工程使互联网走进了村子,电脑也开始走入村民的生活······
二、经济善后
经过一番调查,一番查访,眼见心明,我所在村部的生活现在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已经脱离了曾经受冻挨饿的日子,农民的生活基本得到满足,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人们的低级需求已经满足,随着生活变好,积蓄增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水准,对消费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调查。
(1)教育,我所调查的村里曾经有个小学,规模不大,毕竟一个村子而已,教育设施落后,但作为一个乡村学校也已经不错了,全国计划生育的实行,整个乡镇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所以,于2006年,村部的所有小学全部关闭,学生上学全部到乡里,统一的学校有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教育设施较为完备,管理制度也比在村部完善,孩子从小就要离家读书,尤其今年国家对学校的安全高度重视,村里连幼儿园也停办了,也是乡里统一管理,本想这样家长会不舍得孩子,而导致更多辍学生,但调查中发现,村里人现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曾经,而且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发展;调查中发现,过去,村里学生辍学状况很严重,经常会有学生中途辍学回家,原因多为生活条件不好,家庭生活负担重,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又有各种福利政策支持孩子上学,这种情况已经少之又少了,据统计,教育支出逐年升高,今年占农民总支出的11.18%左右。人们聊天内容中少不了攀比,但攀比中少了穿金戴银,多了谁家孩子学习好,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们也都在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劳累······
(2)保险、医疗,医疗对于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调查中听村里老人说过去很多人总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然后就会有村民说:“有病谁不愿意治?主要是叫钱给憋住了,有病没钱,进不了医院的门,只好挨一天算一天。”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了,一是农民生活条件好了,再国家又有各种扶贫政策,我县为合作医疗试点县,全县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7%,我村参保率达95%,县级政府又对全县3个乡镇卫生医院,85个村级卫生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农民看病费用低了,条件好了,看病不愁了;虽说现在条件较过去好多了,但医疗设施在这里仍然很落后,设备不全面,仍需要改善。至今为止,我村各种保险制度仍不完善,村政府推行力度不够,仍需加强。
以上,我将其称为‘反映经济’,由此也可以看出,我村的生活状况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经济实力也增强不少,多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思想也停留在此,统计显示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来一直在增长的经济为什么会放缓,那么,需了解是什么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于是,我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调查。
三、经济来源
(1)农业,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村地处桓仁满族自治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山城),田地分为水田与旱田,旱田较水田稍多,人均耕地在2亩左右,属一年一耕,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等,由于产量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所出产品扣除自家食用外会有一部分剩余,全部都以个体形式小规模销售,虽如此,农业带来的经济收入现仍为大部分居民的主要来源,一部分农民死守田地,收成好了多挣些,收成不好少挣些,局限性太强,又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近几年,我们村的农业也在逐步向机械化发展,全村农机拥有量在30%~40%,但充其量也只能算做半机械化,大部分工作仍然是由人力完成。
(2)林业,经过调查发现,我所在的村子真是当之无愧的‘山’村,全村面积4200亩,山林总面积3300亩,山林是村面积的主体,后于2007年我村实行了山林改革,分山到户,全部山林都分到了个人手里,于此村民也得到不少好处,村民对林地的保护意识也有提高,退耕还林政策也实施的更容易,效果也不错。
(3)副业,所谓副业在我村即分为养殖业和种植业,养殖业占收入比例在10%左右,种植业所占收入比例在20%左右,种植业在我村发展要早于养殖业,最初主要是种植林下参,起初林下参市场较好,我村一部分住户抓住了机会,开始发展林下参,也挣到了钱,但林下参收效过慢,一般需10~20年,而且后来市场没有原本那么好了,做的人也开始少了,后来我村又有村民开始种植香菇,逐渐形成小规模出售形式,此项目引入村后迅速兴起,但到今日,也只剩下几家规模稍大的专业户,村里都称其为‘香菇专业户’;在这之后养殖业才开始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鸡专业户,现村里已经有了6家鸡场,而且有了一定的销售系统,从货源到终端市场形成一体化,也使得这些养鸡专业户尝到了一定甜头。
(4)畜牧业,由于我们村地处富尔江上游,山林植被保护的非常好,被定为水源涵养地,又因林业封山,禁止牲畜进入,使牛羊饲养的规模大幅度削减,牛由原来大约500头降至现在百余头,羊由原来大约800只降至现在百余只,剩下的都改为圈养。
(5)外出务工,村里外出务工人数大概在300~400人,占人口比例
18.5%~24.7%,在外出人口中,年轻人较多,壮年劳动力较多。
我所调查中,以上基本就是我村主要经济来源,推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些年使我村生活得到改善,经济条件得到提高,使我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我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此下去十分有可能停滞不前,但为什么发展速度放缓呢?
四、制约经济
(1)天灾,最近几年里,全国上下自然灾害不断,旱灾、涝灾一样不少,虽然对我村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但我村受灾状况并不严重,村里做了防护一定措施,而且及时组织救灾抢险,为了预防旱灾导致庄稼缺水减产,村里建了拦水坝,能够储备一定水量,即使天气干旱,也可引河水灌溉田地,使得田地用水还算充足,大大提高了我村的抗旱能力。此次调查期间正值汛期,我国多出遭洪水泥石流灾害,吉林等地水灾严重,作为下游的桓仁本地又连降暴雨,很多村庄田地被淹,受灾严重,我村同样受灾,但可喜的是我村地势较高,具有一定优势,又由
于在我村山林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圆本长时间被闲置的荒山、荒坡、坡度超过20°的可耕种土地、半山腰可耕种的三四类以下的土地,99.7%的人工植上林木,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大幅度提高了山林涵养量,起到了蓄水调洪的作用,使得这连降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没有在这里肆虐起来,大大减轻了灾害,减少了不少无谓的损失。但是村里仍然需要继续提高对天灾的防护和应急救灾能力,加强气象减灾设施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和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水文测报系统建设,搞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森林防火体系,以森林防火远程监控、森林防火专业扑火设施、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和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预报、救护与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系统防范森林火患的应急能力,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无畏损失。
(2)恶性循环,农民的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制约,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赋税过重,不是因为城市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贫穷落后并非单方面造成的,从某种角度讲,农民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农业科技制约生产体系;欠发展的农业科技和生产体系又侵蚀思想、文化;欠发展的思想、文化和生产体系又限制农业科技。形成了一个往复的恶性循环,也决定了我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全面出击,多方协调,综合改善,否则会因其他方面的影响而收效甚微,可以说,就我村而言,这种自由小农经济早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尽管技术在飞速发展,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一部分村民因有少量耕地而无法外出务工,人均耕地只有那一点儿,劳动仅集中在少量时间上,其余时间空闲无事,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又不断引入机械,缩减工时,也使得劳动力闲置时间更长,试问:这种小农经济再如何发展。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停滞不前,甚至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新中国自建立便在谋求发展道路,为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而努力,小农经济发展至今,贫困落后的农民几代人之间便已忘记了新中国的理想,忘记了“共产主义社会”为何物,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无拘无束、潇洒闲逸、独立自由的耕织生活,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征服了我们满族人民,使这个习惯合作的游牧民族忘掉了战争的艺术,但现在社会,所有产品都是合作劳动的结果,包括教育领域也淘汰了只有一个老师的师塾。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始终摆脱不掉,真是将“仅扫自家门前雪”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法组织起来合作,生产无法形成规模,就没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就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就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位于市场末端,失去主动权,终只能沦为21世纪自种自食的“自耕农”。如此,何以共产,何以致富。
五、发展之路
农村若要致富,必须谋求发展新道路,既改革创新,那么,所有工作必须先从农民思想抓起,如果思想意识不能提高,那么共产只能是一个幻想,致富也无从谈起,所以,“科教兴农”不能只是作为口号喊喊而已,要真正起到开化农民思想的作用,淡化小农意识,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更多工作可做。
就我村而言,若求发展,如今的土地分配制度必然要改,综合考虑,我觉得土地应以租用或其他任何形式归到村内种田大户统一种植,并引入机械化技术,既节省劳动力,有能缩减工时,村里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可引入“秸秆还田”技术,如此,可提高秸秆利用率,有能使土地得到很好的养护,也有利于提高产量。也使本来因土地牵制而没能合理利用的劳动力少了牵挂,这
样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有利于发展我村的特色产业,在销售市场上便得到了主动权和控制能力,才能够争取引入企业;这时,又面临一大问题,村内闲置的劳动力比过去还要多,而且毕竟外出务工实非致富路,如此多人,也不现实,所以,剩余劳动力应该由村里统一分配管理,最好先分批进行不同的技术培训,使村民都能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安置仍然成问题,所以,我觉得与其引入外来企业,不如村民自己办企业,虽然自己办企业相对困难,但却有利可图,而且既然决定要改革,那就一定会有困难,多此不多,而若引入外来企业,企业自然要以盈利为目的,如此,这块“经济蛋糕”的大部分都被企业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分给农民,若如此,致富路将多么遥远,但自己办企业就不同了,整块“经济蛋糕”全部由农民均分,获利自然大于外来企业,而且这样,村里剩余劳动力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此,通过自己建立、管理、发展自己的企业,并努力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与销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化、现代化运行机制,争创名优农产品品牌,便可在销售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争得主动权,然后可成立农产品专业协会,可考虑在深化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上加以组建,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指导,但不具体管理内部事务,协会负责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安排,并尽量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相互加强合作,使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保险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农业信贷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经济上的支撑;另外,我村又可利用地处长白山脉并且我村大部分面积为山林的优势,生产中草药等山林产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如若发展顺利,也可以在此方面撑起一片天空,走上致富路。然后,村里可以成立一支调研小组,到全国各地考察,总结如“华西村”“刘庄”等富裕农村的成功经验,分析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观察国际市场走向,寻找适合我村并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抓住机遇投入发展,开拓新领域。
第四篇:2016农村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2016农村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自1982年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问世以来,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农村的开发与建设。针对农村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方面的不足,中央从2016年开始便将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推向全国。2016年10月,在通过考试与培训后,我也有幸地进入了这一班子。
我被分到了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却对农村有着太多的不了解,该村离我家也不是很远,就十来公里路,但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来过这里。初来乍到,新鲜、陌生令我对这未知的一切充满热情和激情。所以尽管家人对我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工作跑回来很不理解,朋友的不屑我都毫不在乎,只一心想要在这里大有所作为,我开始构思着我将要在这里做些什么。但是,在第一次与村上干部共餐后,我便有着强烈的不适应感,客套、进酒让我觉得我跟这群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一度地,我陷入了恐慌与焦虑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加之在我一次又一次想要做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去做之后,我崩溃了,想要放弃了,我开始想,我这样做是为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什么都不能做,甚至有时候还越帮越忙。这样的想法,让我在无形中疏远了和村上的关系,直接导致很多工作开展的不顺利。曾经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我也不想再去说什么了。看着周围同事工作得那么顺利那么开心,心理的落差让我对这个工作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热情了,我甚至开始想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后来,通过领导和同事的开导,慢慢地,我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别人能做好的而我却不能。问闻想过后,找准了原因,我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放下自己的身段,努力让自己去适应一些原来很不适应的东西,渐渐的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真正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于是沉淀下来,开始认真工作。
从最初的走访,到新农合的收缴,残疾人的换证,高龄低保入住敬老院,社会抚养费的追收,再到最近的生猪疫苗注射等,我发现,村里的人其实都很好,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难相处,只要你态度好点,微笑多点,回报你的必然就是热情和更多的微笑。倘若你愤世嫉俗,放不下身段,讨厌了就板着脸,把自己的不顺心带进工作,不能正确定位,那你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其实像我们这样刚出大门的大学生,有工作激情,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象我这样一个女大学生,确实是很难实地深入到农民群众之中。所以如果不能快速定位,努力适应,不被理解这是肯定的。在村,我感概颇多。
关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补贴,其实极少人享受得到。但是,很多农户自发的在一些坡地和容易滑坡的地方种上了很多树,在我们村,已有三个颇具规模的林场和一些分散的小树林,生态时常被村民提到嘴边,所以,别说农村人就不懂这不懂那,其实很多方面他们懂得比谁都多,只是曾经不怎么被重视罢了。
关于铺路建设:村三组,有10多户住户比较掉散,而其中有好几家住户家里都有上千斤的树木和竹子,于是从08年起他们便开始自愿组织修路。在三组胡组长的带头下,很多农户自愿无偿让出修路时会占到的自家自留地。尽管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导致这条路到现在还没修通,但是三组组长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会克服,这条路一定会修起来的。所以,别说农民都是“小农意识”,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要得富,先修路”这个道理。
当初的那种浮躁正在渐渐退去,以前的恐慌和焦虑消失了,工作的灵活性更让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如今,我也不会再滔滔不绝,只是,现在的不语是因为沉淀下来后,发现自己再说什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想要认认真真的做,努力让自己从父母眼中的孩子转变成百姓眼里的“父母”。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
浅谈当代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阿荣旗大学生村官
【摘要】从自治区选聘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至今,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大学生村官群体已被社会熟知,已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新兴社会群体。三年中,社会人群对大学生村官也有广泛关注,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三年的村官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的服务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在当前这个时期,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水平来或者说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近年来,农村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很少,致使农村平均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人才稀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同时,由于就业分配方式的转变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村干部就是农村的“领头雁”,如果他们的“领头”能力不强,就无法带领群众“高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发展最根本还是得靠人才。农村天广地阔,需要知识型人才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事实雄辩地证明,大学生当村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实践者、带头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是开天劈地的新事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没有先进的知识做支撑,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大学生当村官,为农村增加了新鲜血液,带去了缕缕春风。他们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描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书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大学生村官是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迫切要求。时下最缺人才的地方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还非常落后,农民朋友们的生活还相当困苦,极需大学生村官去改造它、建设它,去帮助农民同胞们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极需大学生到农村去轰轰烈烈地大有作为,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到农村当村官,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舞台,他们的聪明才智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得到尽有的发挥。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颗颗火热的心,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实选择。大学生缺少的是风雨洗礼和苦难磨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着群众的脚步。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让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既是一条新路,同时又是一条优路。他们到农村去摸爬滚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农村的实情,利于自身的成长。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掌握和学习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指导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开展农业生产。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农村基层,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农业构架,了解当地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当地的主导产业、主要生产方式、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等等。只要充分了解了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对不懂的,务必要做到“且行且学”,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使自己尽快掌握必备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按照农民生产需求,利用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农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全面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及时掌握农业科学发展的信息,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其次,要充分带动农业经济的创新。大学生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仅仅按照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来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勇于打破思想,发挥大学生现代思想、现代眼光优势,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勇于带领农民寻找新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找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市场是检验农业经济发展的“试金石”,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试金石”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因缺乏知识和技术,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与市场脱节,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资源、知识优势,整合各方面有利因素,与农民实现“互补”,帮助农民与市场挂钩,与现代农业科技挂钩,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边是“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的豪情激励,一边是日后需要克服的种种艰苦条件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阻力磨难,我的心情是矛盾的。如何不辜负党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如何恰如其分地利用自己所学发挥最大的“光”和“热”,在三年的“过渡岗位”中为农民、为
农村留下点什么,担任村官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一年的磕绊磨练中,我对如何当好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要当好大学生村官,首先应找好定位、为走进农村做好准备
大学生村官采用合同制,签约三年,客观上让这一职位成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再次就业之间的一个过渡岗位。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走进农村是为了以后能够离开农村,服务农民是为了农村城市化后“减少”农民;既要为农村发展出力,也要为自身成长而工作;既要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又要从农村工作中、从农民身上学到东西„„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争取达到“双赢”的结果。相信有了这点认识,大学生村官对走进农村应该有了一定的心态准备。
二、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了解农村、农民的特点,学会与农民相处
都说农民思想陈旧、落后,责任到底在农民自身还是社会,这里面也许既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农村的家庭观念很强,祖祖辈辈的“养老”靠的都是子女,在农民自治过程中就将面临由此引起的各种“情”与“法”的矛盾,造成管理困难。我就曾听邻村的村官同事提起过一位老太太因为将地产留给长期赡养自己的侄子,老人的亲生儿子则允诺把地分给自己就赡养老人,老人动了心想反悔把地留给儿子而引发了官司,法院最终裁定地归侄子,经这一官司老人的侄子与亲生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老人因此多次上访,但现在的法制社会不讲“情”只讲“法”,老太太无法理解、痛苦不堪,她的多次上访也造成了有关部门的困扰。可见,农村问题琐碎、复杂,不是可以用简单的工作方法就能处理解决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空有豪言壮语、满腔热情,还需要跳进农村的框框里去看待农村的问题,经常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农民总体的特点是淳朴热情,宽宏大量。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一直都是主力军,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以发展工业、城市经济为主,农业及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但农民毫无怨言,宽宏大量地承受住了改革开放的一次次冲击。而对于每个农民个体来说,是有一点“小心眼”的,如果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受到侵犯,则绝不饶人。但只要尊重农民,跟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心里想明白后就会痛快,也不会在乎利益问题。另外,自古面子是农民的命根子、精神支柱,在工作中千万不能伤了农民的面子,避免工作遭遇阻力。
要做好农村工作,对农村、农民的特点进行了解后,就要学会与农民打交道。要改造农民首先得走近农民,跟农民做朋友,适应农民的生活方式,他们怎么生活,我们也怎么生活,只有深刻体会了农村的生活才能对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有迫切要求。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多问问题,同时给出适合村官身份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接受你、看得起你的学问,不能强拗着改造农民,而是要让农民自己改变自己。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能失去学生特有的文化气质,不能放弃“学习”这一给自己充电的行为,因为农民没有学问却喜欢有学问的人。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先做好基础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助理,应该以一名“管理人员”的身份而非只是执行上级命令的“技术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农村各项基础工作资料的建档(如:人口、健康、土地承包情况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事务的决策过程,在这些决策过程中监督程序是否完备,虽无决策权但有建议权,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归档;采用适合农民的方式对中央政策、科普知识、计算机、法律基础知识、新技术等进行宣传、推广;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的村政事务管理工作等。以上这些看似平凡、繁琐的工作,正是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好的最本职的工作。正因为平凡,所以要用心去做,要善于从中发现可“创新”的点,寻求灵活的工作方式,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天,上级组织部门急需各村党员的电子照片资料建档,要求全体党员不管年龄、性别都要穿黑西装、白衬衫。村支书急匆匆把人召齐后,发现绝大部分党员都没有西装,白衬衫就更少了,平时下地干活也穿不着。有西装的几位党员都体格较瘦,穿衣臃肿的老党员们或体格稍胖的党员想借穿也不可行。党员们全都挤在未生暖气的党员活动室里,因为着装的问题迟迟未决,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党员开始冷得支持不住,陪同的家属抱怨纷纷,村支书一筹莫展,急得不行。我突然灵机一动,建议书记广播询问一下哪户村民家有特大号的黑西装和白衬衫,这样不论什么体型、不论衣服穿得多臃肿的党员都能穿得上,天气冷,只需要把外套一脱,往身上罩上白衬衫和黑西装就可以了,反正相片只需要领口往上部位,即使整体看上去很臃肿也无所谓啦。书记沉吟一会儿,想起家中老父有一套废弃的特大号的西装、衬衫,立即拿来,先给老党员们披上,拍完即可回家。这样简单的换装程序,让我们这个党员大村也只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拍摄任务。这只是一件工作中小得不能
再小的平凡事件,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灵活处理方式使本来抱怨纷纷的党员们极大地减少了挨冻的时间,且能够积极地配合让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却一直激励着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尽量让自己的服务工作令农民朋友们满意。
四、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积极寻找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我认为一个大学生村官不管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想做,总能找到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为村里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在农村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绿化、农业设施设备等)、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给农村、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国家随即又推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国家把你这个大学生放到农村,哪怕你学的是英语、戏剧之类似乎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的专业,只要愿意,在新农村建设的任何一个小的方面完全可以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来。即使确实无法用到自己的专业,你在大学学习的其它技能,如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等等,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块砖、加片瓦。
由于我所学的是中药材专业,通过了解得知目前我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还不是重点发展产业,只是在非典时期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种植了一部分黄芩、柴胡等。村民们对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在行,黄芩、柴胡等的种植密度过大,药材的药用部位“根”的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用要求,存在销售困难,于是我积极联系母校的师资资源,多次邀请母校的栽培专家来到村里,下到田间地头实地为中药种植户讲解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为了村里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老师们还积极地出谋划策,提出了在村里种植天麻的建议。天麻喜凉爽、湿润环境,沙质土生长为宜,且由于无根、无绿叶,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块茎潜居土中,无需单独占用田地,可以利用林下的间隙、院子里的空地等一切零碎空间挖坑种植,这对位处深山区、耕地稀有的我村来说是一大优势。我村以林果业为主,板栗、核桃居多,春冬修剪下的大量枝条可以作为培养天麻共生菌--蜜环菌的基质,而不会像从前那样被浪费掉。目前,我正在积极与村书记、主任和老师们沟通,将对村里的土壤、气候、天麻种植的成本与利润、村民的接受程度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撰写可行性报告,如果可行,得到上级批准,可先小范围试种,再行推广。
此外,为了丰富科技支农方式,我母校的师生还为村里的“益民书屋”捐献了700余册图书,其中不少是中药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为村子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个人认为,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总能为农村、为农民留下点什么,比如说留下一定的工作基础,使后来人更容易上手;留下一个经过思考的村庄产业发展蓝图;留下你长期的牵挂和关注„„同时,我相信,这三年也将给大学生村官自己留下永远的农民情怀,留下宝贵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我相信,三年时光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人生中不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