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调研报告
一、概况
**县东皋乡上日川村,位于**县东北部,是坐落于楠溪江支流上的一个靠山临水的小村庄。它东邻鹤盛乡,南接枫林镇,西与岩头镇隔江相望,北连鲤溪乡。全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周家楼村、树丘村、塘家湾村。有村民465户,人口约为2000人,其中中共党员有43名,预备党员有4名,考察党员有4名。全村耕田地面积300亩,其
中水田面积有100亩,经济作物林1500亩。2004年村民年劳动收入约1000元,村集体资金几乎等于零。上县里有关部门办事路费都是村干部私人掏钱垫付。[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经济单一,教育落后,居住环境恶劣
这三个自然村都坐落在楠溪江上游的崇山峻林中,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主要是靠出售山地及旱地作物。但是,这几个自然村都没有通公路,村民出入只能走山路或者过溪碇步,靠羊肠山道通往山下。一遇到下雨天村民就不能下山,交通十分不便。而且村庄地势较低,遇到大雨就会山洪爆发,原本就不牢固的房子进水,很容易发生倒塌现象。更严重的,泄水还会淹没整个村,因为村集体没有资金来改造泄洪河道,每年至少会发生一二次水灾。这里的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同时,这里又地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差,学校建于1987年,校舍已属危房,桌椅板凳破旧不堪,村里没资金拨给学校修理。教学质量跟不上现代要求,好的教师留不住。再加上村民经济收入较低、交通不便,都严重制约着村里孩子们受教育的质量。上日川村环境卫生较脏乱,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相当淡薄,垃圾乱倒现象非常严重。村庄小巷仍使用古老粪池、简陋的小茅坑,行人只能捂鼻而过。发大水时,茅坑被淹没后,溢出来的粪便满地顺水而下。这样的环境卫生导致病菌滋生蔓延,危及村民身体健康。据统计,该村有3的村民是呆子或残疾人,既增加了村里沉重的负担,又使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
三、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规划
在市委市府的统一工作部署下,我们一行于2005年6月2日进入上日川村,在与村民近两个月的共同劳作和生活中,初步掌握村里情况。首先积极组织新一届村二委班子学习“139富民攻坚计划”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二委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努力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的工作实效。我与新一届村二委班子走访了上一届村二委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委员,向他们了解情况、虚心请教,鼓励他们在退下来后继续发挥余热,协助新一届村二委开展有利于村民安定团结的疏导工作并出谋划策。同时根据市委王建满书记在关于“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该村的实际困难,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情况。
首先,调整全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范围。
组织新一届村二委成员到各自然村指导开展村务:民主选举自然产生自然村负责人;学习法律知识;落实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抓村中适龄妇女环透);视察山里溢水情况,指挥水塘加固工程;推进殡葬改革;加大“黄、赌、毒”监察力度;严防森林火灾……创造条件,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为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美丽、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其次,抓好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一,前届工作还遗留下来便桥未造好的问题,在与新一届村二委成员商讨下,决定在9月份重新建造好便桥,使村民可过桥到老人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目前造桥资金还差3万多。为了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准备在村中选址建造几个地方集中堆放村民的生活垃圾,盛满后用废土填埋。载花种树,美化绿化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楠溪江上游水源的污染。最大可能的减少污染对村民身心的伤害。
其二,我与驻村干部周建国和村小学校长及市教委下派人员方瑞光一起到县教委,向教育有关部门如实师反映上日川村小学危房情况及修理问题。县教委对此特别重视,特批2万资金于以修理。新学期开学时,能使学生有良好的环境上学。
其三,寻求发展,先铺路造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是一个欠发达村庄。虽然有一个杨梅基地,但每当杨梅成熟丰收之时,也正是村民犯难叫苦之际。因为虽然该村坐落在**县县道边,但该村至下家岙段因楠溪江阻隔,名称“珍下线”的公路只延伸到村外的垦头、溪边。到村内只有一条窄窄的碎石路,且村内并无其他路通往其他的乡、镇。村民如果进出村办事只能绕道而行。没有县道接线大桥,此处成了县内交通“死角”,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历尽艰辛。本来经济效益不错的水果基地只因交通不便,运输问题而化为乌有。我和新一届村二委成员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要想富,先
修路”。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真正使村民过上富足的生活,首先是要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开路造桥,让村道和县道连接,和其他乡、镇相通,为村民带来便捷,带动村经济繁荣,提高村民收入。为此,我们马上拟文给**县委、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并与市下派指导员周秀峰同志一起就此问题和县委、县府、县交通局的有关领导进行沟通,调动
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求得到最大的帮助和支持。现在,县委分管交通的金叶斌县长和县交通局张侃买局长已初步同意我村开展上述建设。要求在前期工作中,东皋乡上日川村作好邻村土地协调工作及相关协调记录,并与8月底向县委、县交通局详细呈报工作进展,其中的设计、测量、勘探工作则由县交通局解决、处理。争取在本年9月底呈报到县、市、省有关部门,予以立项。
总之,在工作中本着“进村入户办实事、扶贫帮困促发展”的理念,树立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良好作风。以村民的利益为先,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村干部和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王晓鹤)
第二篇:关于构建和谐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规范深入,真正将好的典型总结推广,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根据自治区《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标准及认定程序的通知》(内人社发[2011]244号)要求,在全区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评选工作。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标准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标准
1、用人单位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程序规范,内容全面,保证履约。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2、建立平等协商和和集体合同制度,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内容具体、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的集体合同。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证职工收入随着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集体合同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报上级工会备案。
3、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支持工会开展工作。工会工作达到规范化企业工会建设的要求。
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遵守
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没有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5、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6、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7、用人单位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士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发生。
8、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以及其他与用人单位情况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
9、工会引导和教育职工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保障用人单位正常运行秩序。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等活动,为用人单位发展献计出力。
10、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效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标准
1、园区内企业全部达到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
2、园区内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没有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二、具体研究方法
1、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诚信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2、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100%,职工对劳动用工满意率达90%以上。
3、依法建立平等协商制度,签订续签集体合同或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程序合法、可操作性强,监督检查和履约考核制度健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地方工会备案,职工对集体合同满意率达90%以上。
4、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用人单位依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工资支导线制定本单位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随单位效益同步增长。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没有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5、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健全,权利义务明确,积极发挥作用,职工满意率达85%以上。
6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劳动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条件符合有关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职工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7、依法建立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及时预防和有效调解劳动关
系矛盾,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重大职工群体性事件。
8、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在企业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
9、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按时拨缴工会经费,职工入会率在95%以上。
三、具体研究内容
1、加强对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广大职工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印发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分发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劳资人员,并对法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法人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明白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社会道德底线,树立依法生产经营,合法生产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光荣的意识,从而提高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减少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减少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劳动者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一方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权渠道,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把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始发阶段,避免矛盾激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同时,也让劳动者明白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自觉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提高劳动者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减少管理矛盾的发生因素,有力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大检查,从根源上排除用工隐患。
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建筑、餐饮服务等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险、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大检查,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作用,条块联动,部门联动,扎实推进书面审查工作,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合法用工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违法事件的发生。
3、做好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监察大队积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维权电话3820984,及时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对不属于劳动监察受理范围或不属于我区劳动监察管辖权限的案件认真耐心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并指导劳动者向有管辖权限的单位和部门投诉。
4、努力推进“两网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信息采集工作进程,在去年采集全区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对我区新增用人单位进行了信息修改补充。
六、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为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因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监察人员坚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快速处理、就地解决”,争取及时将隐患问题和矛盾处理在基层。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当事人加强沟通,做好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部门及相关联动部门协作,进行信息交流与案情通报,群策群力,共同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矛盾进一步恶化和事态扩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新村调研报告
茂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土门乡新村的调研报告
按照茂委[2012]18号文件《中共茂县县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进一步深化挂包帮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力推进省委“三四五”工程和县委“五大一提升”活动、“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和“挂包帮”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茂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马永安带领全体党员、入党积极份子和业务骨干于3月18日到所联系的土门乡新村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代表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村基本情况:新村位于土门乡东部,距土门乡人民政府2.2公里。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道祖庙组、较场坝组、高楼房组、黄金湾组;全村148户,总人口684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8人。全村主要出产玉米、蔬菜、水果;主要收入是种植业和养殖业。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施整村推进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同时实施村道硬化6.5公里,完成道祖庙组人畜饮水工程,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
全村有党员18人,其中女性4人,50岁以上的11人,50岁以下的7人,初中以上文化8人,初中以下10人。城镇低保5户6人,农村低保2户6人,五保户11户,残疾人7人;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社会风气和治安较好,群众安 1
居乐业,一心致富奔小康,正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齐备,爱岗敬业,对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团结共事意识好,有奉献精神,为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走访,该村148户农户对国家现行的强农惠农政策都十分满意,粮食直补资金、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每年都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农惠农政策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困难: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只有道祖庙组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其他三个都还没有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在走访中,农户反映: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将其他三个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新村虽然大力发展养鸡产业,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养鸡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中养殖规模。虽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规模小,不能满足大客户的供货需求,目前还采取自我联系推销的方式销售,鸡蛋出现了滞销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低价销售给商贩,经济损失较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定,不牢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较为薄弱。在农村信息化、党员远程教育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党员发展滞后,年轻党员比例偏低。村两委班子抓经济发展的愿望强烈,也有魄力,但在项目建设和产业链的培育发展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
(四)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村两委班子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教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
(五)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增加,种田等力气活就落在这群弱势群体身上,无更多精力放在副业上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二)要坚定不移的发展特色产业。该村林地和半灌木地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养殖“跑山鸡”。同时,一直以来广大农户就有养殖生猪的习惯,并总结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建议该村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土门土鸡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户+协会的模式,着力调整养殖业结构,抓好土鸡和生态猪示范养殖,大力发展优质土鸡和生态猪产业。
(三)“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村的发展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建立村级发展长效机制,制定部门合作措施,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照村级规划科学建设。
(六)建议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站在村
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选准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围绕农村“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标准,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大力发展年轻党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在服务群众上手段、方法单
一、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七)建议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灵活应用相关政策筹措生产发展资金,长短期项目相结合,采取先易后难办法,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八)物质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保证,抓好文明村构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物质文明带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物质文明,实现物质精神齐头并进,促进精神文明落到实处。
第四篇:创建文明新村 构建和谐西峡
创建文明新村
构建和谐西峡
我县的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农民增收、村容整洁、医疗改善、扶贫救困、农村“五通”、、“五有”、“五化”、文化进村的要求,由试点到整体推进,由经济条件好的村到经济条件稍差的村,由巩固提高到上档升级,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创建文明新村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子部群众的一致好评。08年5月10日和去年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深入丹水镇英湾村视察时,对我县的文明新村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新农村书屋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先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20余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作了专题报道。没有文明新村的创建基础作支撑,就没有今天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上目前,我县已建成市级文明新村38个,县级文明新村120个。现将我县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准确到位,突出特色,科学发展。
西峡县委、政府按照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西峡的综合经济实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农村,特色农业一枝独秀,庭院工业红红火火,旅游经济被誉为“西峡经验”,鉴于此,西峡县委、政府充分考虑到西峡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处深山的特殊地域性,通过认真调研和广泛 1 论证,规划了四种模式引领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即产业支撑型、商贸主导型、工业拉动型和旅游服务型。产业支撑型就是以全县猕猴桃专业村、食用菌专业村、药材专业村为依托,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化专业文明新村;商贸主导型就是以集镇和人口聚集地为依托,创建商贸流通型文明新村;工业拉动型就是以庭院工业,民营企业为依托,创建工业园区化文明新村;旅游服务型就是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农家宾馆配套服务设施,创建旅游经济专业文明新村。在目标上,县委、政府制订了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在布局上,我们突出了国道、省道沿线及旅游景区所在村,分批分期规划和梯次推进,既考虑创建标准又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在具体推进措施上,狠抓四项工程,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体制建设工程,人才与经济建设工程和家庭细胞建设工程,使文明新村创建与社会经济政治建设紧密结合,既抓软件又抓硬件,既扶智又输血,既注重物质建设又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使创建活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广大群众产生了共鸣,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
二、强化领导,严格奖惩,提高文明新村创建标准和质量 县委、政府从机制建设入手,抓领导力量,抓奖惩兑现,抓帮扶措施,保证了领导、资金、机制“三个到位”。首先是领导力量到位。县委、政府不断充实文明新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力量,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一把手为文明新村建 设联系村帮扶责任人。县委政府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对文明新村建设进行帮扶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新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对文明新村建设工作进行奖励的意见》等,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有力的文明新村建设工作制度和意见。其次是奖励措施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兑现《奖惩意见》,对荣获省、市、县级文明新村的村分别奖励现金3000元,2000元和1000元;对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先进乡镇奖励2000元,帮扶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奖励1000元。08年,县财政拿出12万元,对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乡镇和市、县文明新村进行了直接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各单位、各乡镇和村组投身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其三是帮扶措施到位。县四大家领导和97个县直单位全部联系文明新村创建村,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资金、人才、科技、规划等各个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建工作。06年以来我们又组织了100多个“双推双建”工作队进驻农村,帮建文明新村,全县各帮建单位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捐建“新农村书屋”书籍、文体健身器材、水泥、物料等,有力地支持了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特别是09年全县宣传工作会后,我们又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主抓领导和文明新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共46人,于4月15日至17日对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的文明新村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在阳城乡召开了现场总结全,对去年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先进乡镇、村和支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有力地促进了今年的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我们又在其它县市来我县参观文明新村的基础上,组织部分人员和相关乡镇到桐柏等地现场学习,查找 差距,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多措并举,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 我县以改善村容村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在农村大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一是抓责任落实到位。我县专门成立了清洁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也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作落实好。采取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人员、制度责任落实,并把清洁家园创建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综合考核。二是抓思想宣传到位。制作固定大型广告牌12块,刷写宣传标语450条,悬挂横幅180条,印发宣传单30000份,出动宣传车20辆次,印发公开信15000份,编印便民手册20000本。发动学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和卫生健康意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带动社会,强化宣传效果,形成浓厚舆论宣传氛围。三是抓资金投入到位,目前,已投入50余万元聘请卫生保洁员,投入20余万元购臵了垃圾清运车和处理设备,投入15万元修建垃圾处理池,投入15万元制作固定广告牌,投入8万元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四是抓环境整治到位。号召人们自觉参与“洁净家园行动”,以绿化为基础,以房屋改造为重点,以“六清五拆四统一”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组织人们对庭院、村庄进行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整治脏乱差,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村庄干净整洁。五是抓集中帮扶到位。组织发改委、建设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按照文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开展集中指导、集中帮扶、集中解难等方式,推动活动顺利开展;继续深化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搞好农民教育培训,完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真正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六是抓督查检查到位。完善创建活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强化督查检查,广泛调研、及时总结,现场观摩活动开展情况。并定期下发简报,交流创建活动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四、健全阵地,创新机制,不断提升活动开展动力
为了吸引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县委、政府将活动的着力点定位在“建”、“学”和“评”三个环节上,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以评创活动为纽带,以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的,努力造就一批“支柱产业领头人,科技致富领路人,文明卫生新家庭”。全县建立起各种培训中心290多个,新农村书屋、图书室200多个,培训基地600多个,以基层党校、科技协会、农民学校为依托,培训群众800余期,参训人员达10万余人次。此外,全县还在文明新村所在地建立文化大院200多个,配套健身器材3000多套,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和春灯节期间开展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我们充分发挥西峡县特色产业明晰,支柱产业突出的优势,每年组织省、市、县等各类“洋”专家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采取集中宣讲和巡回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猕猴桃、香菇、药材种植等支柱产业的培训。县委、政府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新型农民”作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引入农村,突出“八荣八耻、科技文化、遵纪守法、公共卫生、庭院美化、致富帮邻”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综合归纳为“十个星级”,利用春节前后开展评选活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 养成改厕、改厨、美化庭院、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今年全县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30多家,“新型农民”200多个。各乡镇和村都对“十星级文明户”和“新型农民”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以先进典型教育群众知荣明辱,吸引了广大群众的踊跃参与,真正使评创活动成为了有源之水。
五、壮大大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为文明新村创建注入活力 在文明新村创建中,我县将壮大行政村支柱产业作为农村增强财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出路来抓,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着力培育农村的“菌果药”三个支柱产业,增加文明新村的竞争优势。在今年创建的30个文明新村中,高标准建成猕猴桃专业基地100多个,优质山茱萸基地32个,发展袋料香菇500多万袋,形成了沿312国道11个猕猴桃专业文明新村,环城4个蔬菜专业文明新村,沿工业园区4个服务型专业文明新村,北部山区11个药材专业文明新村,培育了沿312国道4个猕猴桃专业购销市场,双龙村、丁河村等6个香菇专业市场,寨根村、太平镇村等4个山茱萸专业市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支柱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使文明新村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文明新村农户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达到2000元,高出全县20多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60%以上。经济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文明新村建设,文明新村建设提升了农村文明意识,文明新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三大文明的和谐、全面发展。
“文明新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今后 我们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我县“文明新村”建设,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创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西峡再谱新曲。
第五篇: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2012年4月草稿)
一、基本情况
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边陲村,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225户总人口885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78人,瑶族群众880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7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劳务输出,经济林种植和养殖等,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2人。全村总面积3833公顷,森林覆盖率80%。其中旱地面积450公顷,水田面积10.4公顷,林地面积3362.6公顷。2011年,粮食总产量70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9公斤。
二、贫困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现状
目前全村贫困142户563人(含低保户142户),初步解决温饱但不巩固容易返贫的有50户共247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高山地区,瑶族村落零星分布,村民交流机会少,传统思想和少数名族文化影响着天堂村人的改革发展。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村所在地距镇15公里,通往本村的村级路目前还未硬化,15个自然村不通村级水泥路,全村通车率为40%,还有12公里的自然村路还未开通,路况险恶群众出行比较困难。通电率达到90%,大部分不通固定电话。大部分有移动信号覆盖。15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建设安全饮水项目0个,都是村民自行从山里用水管引流使用,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水源断断续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三是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及组织建设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由于本村离镇较远,信息渠道比较窄,村部没有文化平台供村民学习,造成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种养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村有1所小学,在校学生42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全村受教育程度,其中大学 6人,中专7人,高中7人,中小学35 人。目前本村在建有村级卫生室,只有在本村山里有一名普通医生,医疗设备落后,群众看病很困难。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9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0.1万元,主要是上级拨划的办公经费。
三:天堂村扶贫开发未来两年初步构思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二是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农村事业的党员。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干部。三是要认真开展党课学习,定期接受理论教育,让党员同志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
二,摆正村民脱贫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脱掉贫瘠的帽子。利用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村民聚会,深入到群众当中正确引导,慢慢扭转村民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守旧的生活生产观念。建立村民活动室,通过自筹及上级部门的捐赠获得农业相关的书籍,加强与其他村种植能手交流,请专家或
是能手为村民传授经验技能。“孩子是村里的未来“,重视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培养,多渠道筹取经费设置奖学金,加大对村里优秀学子的奖励,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塑造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三,做好扶贫工作规范及规划,积极申报村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扶贫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扶持,尽快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环境,努力创建村部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将外出打工的有志村民重新吸引回村里,为天堂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立足自身,分析优势,找准方向,实施科学兴村战略。目前天堂村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和分散(水稻,红薯,木薯,玉米,杉树),目前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产业暂无(金子山茶叶,野生香菇,野生灵芝,野生药材)。在没有科学的指导的情况下,村民前几年尝试的农业品种都以失败告终,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没有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导致部分田间地里出现荒芜的情况。对此,一方面需积极联系咨询农业相关专家,争取引进适合天堂村种植的农副品种一到两个;另一方面立足自身,有意识地深度发现挖掘开发自身资源。
五,以“先走出来,再引进去“发展思路为中心,推亮点、重宣传,寻找合适天堂村发展的独特道路。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就天堂村的地理位置和道路现状来看,恶劣的道路环境不仅影响到村民的生活生产,更是天堂村摆脱贫困的最大因素。在目前道路环境一时不能改善的情况下,采取”先走出来,再引进去“的发展思路更适合天堂村目前发展的现况。”先走出来“即将天堂村的资源整合包装,在桂岭镇每年举办天堂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同时走出来的还有未成露面而又神秘的瑶乡文化,通过特色农产品展销和瑶乡文化宣传活动结合推动下,扩大天堂村的宣传,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名度。”再引进去“即是在前一部分工作良好效果以及道路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打特色牌和文化牌,吸引投资商来天堂村考察注资,进而带动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桂岭镇天堂村村民委员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