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下历史材料题和综合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和综合题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的特点。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2)写出宋朝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和明朝初年对外友好交往的主要史实。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于哪个朝代?
(2)2014年3月,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砍杀事件,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责。新疆早在什么时候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统辖范围?
(3)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英雄事迹两例
(4)近年来以“**”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l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你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应当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3.材料: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如何评价它?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御制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此河”进京赶考,你首先经过的是哪一段?
(3)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哪里?
(4)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何感想?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题和综合题答案
1【答案】(1)对外开放。《大唐西域记》。(2)市舶司。郑和下西洋。(3)闭关锁国政策。
(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或:开放国兴,闭关国衰。(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1)秦朝(2)西汉。(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4)驻藏大臣。(5)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造纸术(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答案】(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5【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特点:既对外传播优秀的中华文明又积极吸收外国文化(兼收并蓄)(2)邗沟
(3)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闭关政策
(5)从开放交流到闭关锁国;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6【答案】1.唐朝2.**,康熙皇帝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7.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1)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中国一贯奉行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政策,2009年北京举办了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展,充分体现了新西藏50年的巨变,第十一世**参观了这一展览。在今年的政协会上,第十一世**被选为政协委员。
材料三:自1959年叛逃国外,**一直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近年以来更是到处串访,捞取政治资本,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初会见**,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尽管如此中央政府一直表示,只要**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随时欢迎他回来。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是什么样的态度?北方各族是怎样尊称他的?
(2)**和**的册封制度是哪个朝代建立的?该朝代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3)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
识?
9.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材料三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
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重要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些建议。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1.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哪三个皇帝在位时最厉害?
(3)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1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阅读材料,请思考:
材料一史书记载:双方盟约以后,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西夏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材料二
《耕获图》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注解:上述经济繁荣的重要地点分布在苏州、广州、四川等南方城市或地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双方盟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注解”说明了宋代什么经济现象?
(3)元朝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将哪一地区变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7【答案】(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民族融合。回族。(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8【答案】(1)民族平等,一视同仁 ;天可汗(2)清朝,驻藏大臣
(3)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等。(此题言之有理即可)9【答案】(1)曲辕犁、筒车(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3)南宋
(4)市舶司(5)政府要关注“三农”问题、要引进先进技术、要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10【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3)元朝。回族。(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即可)11【答案】(1)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2)康熙、雍正、乾隆(3)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12【答案】(1)“澶渊之盟”;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农业、手工业、商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3)宣政院;西藏
第二篇:七下历史材料题
七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9页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页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P22页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2)材料一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4分)
(3)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他是如何““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的?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他又是如何做的?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6)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答:(1)唐太宗(2)“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
(3)重视纳谏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对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做法: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勤于政事;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5)开明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这是和亲方式,荡平突厥,这是战争方式。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这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李世民的拥戴。
(6)这使唐太宗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重视用人,虚心纳谏;对百姓轻徭薄赋,重视生产,使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1)
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2)(3)融合、文化辉煌。(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1、;
2、;
3、(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
答:
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2、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你怎样理解唐
朝的对外交往的?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12-13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
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
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⑵杜甫《忆昔》⑶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 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 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
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
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
(6)明清两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⑷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6)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因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第二单元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湖足,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
最终出现于何时?(3)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4)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苏州 湖州;水稻。(2)南宋(3)江南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粮仓,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4)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59页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板拓片
材料五:世博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⑴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68页
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六、阅读下列材料P68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材料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观点?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及产生的结果如何?
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2)措施: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结果: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P73页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
表现。
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臵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臵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第三单元材料训练
一、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p95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P118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
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⑷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同时宣扬国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P89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哪六部? 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4)“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这一做法有什么作用?
(6)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后来有何变化?
答: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吏、户、礼、兵、刑、工⑶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4)改变丞相专权的局面,加强君权。(5)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6)后来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四、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P104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P104 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③材料二中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④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①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②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③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臵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⑤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六、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①曹雪芹,清朝②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九、阅读下列材料:P118 材料一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实行此政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2)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分)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
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3)清朝实行闭
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2分)但使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P24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额尔德尼。盖历世**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公元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P110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今**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3)结合两个材料,你认为那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1)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清朝,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3)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十三、元、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元明清三代的外交与对民族关系的处理,对我国今天疆域的形成都有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是哪一个?
(2)元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旅行家是谁?
(3)分别列举明清时期(清初)反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各一例。
(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播仁爱于友邦。郑和的仁爱最远播到什么地区?
(5)请说出一例清朝初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
(6)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今天新疆地区的什么叛乱?
答案:(1)元朝。(2)马可〃波罗。(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4)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5)册封**、**;设臵驻藏大臣。(任答一点给全分)(6)大小和卓叛乱。(2分)
十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P90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⑵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案:⑴科举制度,(2分)隋朝(1分)⑵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2分)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了人才,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3分)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P29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P118 ⑴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⑵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⑶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⑴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对外开放政策。
⑵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闭关锁国政策。(2分)
⑶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清朝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分)
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2分)(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十六:今年春天发生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以及 “藏独”分子骚扰奥运火炬传递事件,都暴露出**集团仍然“独”心不死,妄图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
上世纪80年代,叛逃国外的**曾公然宣称“西
藏不是中国一部分,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
请你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对**的这一言论进行驳斥。
答案:①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吐蕃与唐朝曾长期保持着联姻、经济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答出具体史实也可)(3分)②元朝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3分)③清朝时,规定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臵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藏作为办事大臣辖区,是全国二十五个省级行政区之一。(4分)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藏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十七、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元文类》卷40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答案: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
十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态度?(2分)(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1)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2)以天朝大国自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3)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交流。
第三篇:专项-综合题
申论专项练习——综合分析能力五
说明:本专项训练包括给定资料和问题两部分,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训练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0分。作答完毕后,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一、给定资料
【资料1】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但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文化体制改革是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的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加之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说明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
国家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一些地方以党代政,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较普遍;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文化产业如何突破当前发展瓶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是摆在各级政府以及文化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
【资料2】
2013年12月31日,杭州大剧院里,舞剧《王羲之》全球首演结束,演员出场谢幕。当主演刘福洋出现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浙江歌舞剧院(简称“浙歌”)舞团团长刘福洋进入浙歌3年来担任主演及编舞的首部舞剧,也是浙歌文化体制改革3年来推出的首部舞剧。
浙江歌舞剧院副院长严圣民告诉记者,与过去拿“死”工资不同,现在是根据演出业务等标准发放工资,演员的收入大有改观,大大激发了演员的积极性。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显著,使文化单位有充分的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体制改革使坐吃“皇粮”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变成面向市场的企业,走向一条全新的经营道路。
2013年8月,浙江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省级专项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分工,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各地加大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并从财税、土地、人才等方面制定出台了政策意见实施细则。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国有和民资的活力,还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何蔚萍表示,改革也使得人才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走到民间去,增强民间的人才实力。
作为浙江13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的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公司,正是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金海岸是国家“扶强扶优”战略扶持文创产业专项资金的企业之一,通过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等文化要素市场,“剧院连锁、院团合一”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体制改革“院线”道路中的成功样本。
该企业副总经理徐述勤表示,民资企业除经过市场的不断锤炼和完善,积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外,还不断寻求各种优势资源,如打破体制后的人才资源。
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破题,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资本市场的力挺,则为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心剂”,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强的后盾。
陈立旭指出,文化产业是“烧钱”的行业,不仅需要企业家的文化意识和敢于开拓的勇气,因其回报时间较长,便需要足够的金融支持。正是拥有丰厚资金的“后盾”,横店影视城才能在艰难开拓中走了出来,成就如今的辉煌。
【资料3】
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中国影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时说,广大电影工作者要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碰撞,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中国电影人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对中华文化要有高度的自觉和自信„„要尊重传统、珍视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影精品,让中华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除了缺乏真正意义的文化精品外,更多的还是我们大多数人思想偏了方向。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以吃国外的为甜,以穿国外的为尚,不仅看国外的电影,还听国外的歌、过国外的节„„
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文化产品的消费,不同于穿一件衣服、开一辆汽车,它会转化人的思想,会“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们不需要“一致排外”,更不能“盲目排内”,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东西,自然无法让别人瞧得起。试想,当我们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消磨殆尽的时候,没有了文化特征的我们还能叫中华民族吗?还谈得上文化复兴吗?
畅谈中国梦,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一己之力是每个人肩上的责任,这是我们必须去践行的使命。而坚守传统文化立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责任,每一个人都应以之为己任、为骄傲。那么,就请从学好中国话、跳好中国舞、看自己的电影、听自己的音乐、过自己的节日开始吧!
刘奇葆部长提出的坚守中华文化的观点,不仅是广大电影工作者应该坚守的,而是所有行业、所有公民都应该坚守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文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基础就是坚守中华文化,因为只有坚守中华文化,才能打造我们的文化魅力,才能聚合我们的文化竞争力,才能形成有中国气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文化市场。文化建设绝对不能照搬国外,更不能崇洋媚外,必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坚守中华文化的土壤上栽培出当代中华文化。这就要求我们以世界的眼光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生产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将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介绍给世界。
二、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一)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2”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25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中刘奇葆部长提出了坚守中华文化的观点,请谈谈你的见解。(2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到位。不超过250字。
三、测评要素
(一)题是对大纲表述中“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的重点训练。
(二)题是对大纲表述中“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的重点训练。
四、参考答案
(一)‚给定资料1~2‛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有如下启示:
一是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使文化单位有充分自主决策权,转变成面向市场的企业。
二是转变管理部门职能。提高宏观管理职能,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分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文化建设政策细则。
三是加快文化市场体制改革。发展人才市场等文化要素市场,打造创新商业模式。四是创新投资方式。除政府资金支持外,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足够融资。
(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需要我们坚守并将其发扬和传承。
当前,人们在思想上不重视传统文化,热衷于外来文化,缺乏本国文化精品,导致传统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华文化代表中华民族,而坚守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责任,因此所有行业、所有公民都应该坚守中华文化。
坚守中华文化要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创作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五、思路点拨
(一)根据题目要求,本题作答范围锁定在【资料1】、【资料2】,要求‚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2’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属于启示型分析题。【资料1】给出了当前我国文化体制创新的问题,【资料2】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成功做法,从中分析归纳要点即可。作答要求中还有‚条理清楚、语言简练‛的要求,因此需要注意作答结构,语言要做到简要、凝练。
【资料1】主要谈到当前我国文化体制创新的问题,可从中得出‚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的问题。
【资料2】第一段就指出浙江省浙江歌舞剧院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第二段介绍浙江文化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通过‚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单位有充分的决策权‛,可得第一条启示,即文化单位要转企改制。第三段中浙江政府印发专项政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分工‛、‚出台了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可得出启示二,即要转变政府职能,从宏观管理、细则政策上给予支持。第四、五、六段指出,‚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强调市场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人才市场,重视各种人才资源‛,可得出启示三,即加快文化市场体制改革。
最后两段,指出了浙江文化体制改革依靠‚资本市场的力挺‛、‚需要足够的金融支持‛、‚正是拥有丰厚资金的‘后盾’‛,可得出启示四,即浙江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创新投资方式,不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还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将以上要点进行加工,按照‚总—分‛结构组织答案即可。
(二)审题可知,作答范围是【资料3】,要求针对‚刘奇葆部长提出了坚守中华文化的观点,请谈谈你的见解‛,属于评论型分析题。作答时,注意找出资料中的关键词句。
【资料3】第一段中‚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是关键句,说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危机;‚要尊重传统、珍视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影精品,让中华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指出应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第二段中‚除了缺乏真正意义的文化精品外,更多的还是我们大多数人思想偏了方向‛指出了中华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的原因。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传统文化失去文化特征的危险。第四段指出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五段对此总结,‚不仅是广大电影工作者应该坚守的,而是所有行业、所有公民都应该坚守的‛。第六段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文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基础就是坚守中华文化……‛可得出坚守中华文化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注意答案组织要有条理。需按照‚破题表态—具体分析—作出结论‛的结构书写要点。
六、赋分说明
(一)要点分:22分。列举如下:
‚给定资料1~2‛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有如下启示:
一是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3分)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使文化单位有充分自主决策权,转变成面向市场的企业。(2.5分)
二是转变管理部门职能。(3分)提高宏观管理职能,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分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文化建设政策细则。(2.5分)
三是加快文化市场体制改革。(3分)发展人才市场等文化要素市场,打造创新商业模式。(2.5分)
四是创新投资方式。(3分)政府资金支持外,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足够融资。(2.5分)结构分:按照‚总—分‛结构组织答案的,赋结构分3分。
(二)要点分:25分。列举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4分)因此需要我们坚守并将其发扬和传承。(4分)
当前,人们在思想上不重视传统文化,热衷于外来文化,,缺乏本国文化精品,导致传统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4分)中华文化代表中华民族,而坚守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责任,因此所有行业、所有公民都应该坚守中华文化。(4分)
坚守中华文化要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4分)
结构分:按照‚破题表态—具体分析—作出结论‛结构组织答案的,赋结构分5分。
第四篇:七下历史期末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
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海关是现在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宋朝时相当于海关的机构是
A、瓦子 B、圈子 C、市舶司 D、勾栏
5、元朝民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根本上反映的是
A、少数民族妇女会说汉语 B、汉族女子会弹奏少数民族胡琴
C、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 D、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学语言乐器
6、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多样。今天的省,是从()的行省承袭而来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石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被称为“工业血液”。下列哪部作品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8、请你用情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一说这一词句的特点:
A、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B、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C、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D、语言凝重,技巧高超
9、“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明朝
10、右图是明代某机构的官印,这一机构是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军机处
11、李小二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有
A、《史记》 B、唐诗 C、宋词 D、四书五经
13、下列哪项不属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
A、统一本民族各部落 B、建立民族政权C、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D、先后统一中国
14、某剧组拍摄电视剧《乾隆皇帝》,不能出现的场景是
A、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B、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C、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D、撒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15、“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
A、设置台湾府 B、《尼布楚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的疆域图
16、祈愿法会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佛事活动之一。据媒体报道第十一世**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于5月21日在北京雍和宫主持了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举行的祈愿法会。清朝册封**封号的是
A、皇太极 B、顺治帝 C、康熙帝 D、乾隆帝
17、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吃到花生、玉米、马铃薯的是
A、李白 B、司马光 C、忽必烈 D、宋应星
18、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反映的实质是
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 B、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明朝的大商人很多 D、明代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1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故宫博物院 八达岭长城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辉煌的隋唐文化C、灿烂的宋元文化 D、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 20、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红楼梦》的是
A、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梁山泊义士尊晃盖 D、曹操煮酒论英雄 1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 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5 “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
A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 B 唐和回纥的关系 C 吐蕃与唐的关系 D 北宋和西夏的关系 6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7 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A、泸定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赵州桥
8.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经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来评价某位封建帝王。据此可知,这位封建帝王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10 在现在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11、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 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蒙古族歌谣《吉祥三宝》优美动听。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A 春朝 B 西夏 C 元朝 D 清朝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15 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D 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6 之所以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 率部回归祖国 B 抗击倭寇骚扰 C 率军抗击沙俄 D 率军收复台湾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书,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 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葡萄牙B.俄国C.英国 D.荷兰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回族形成 D 设置驻藏大臣 20 最近,曾扮演林黛玉的演员病逝,引发人们的关注。《红楼梦》的原作者是 A 司马迁 B 罗贯中 C 吴承恩 D 曹雪芹
21.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荣与开放”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辽宋夏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
22.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芳同学收集的下列语句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有„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②“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③“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④“风吹金榜入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诗描绘的史实出现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24.纸币的出现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A.四川地区 B.江浙一带C.东南沿海D.都城东京
25.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归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回纥族
二、综合题
26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说说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说说从755~821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这一发展变化反映
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28.七(1)班同学举行“你心目中最伟大的古代英雄人物”的评选活动,结果下面人物得票数依次名列前三。据此回答问题。郑成功戚继光 文天祥(1)郑成功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在评选活动中,戚继光得票数位列第二,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文天祥的得票数也位列三甲。文天祥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如果你正在参加此次活动,让你再推选一位古代英雄人物,你会把票投给谁?说说你的理由。
29、(1)、唐朝时期的什么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当时为唐蕃之间的友好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朝两位公主是谁?
(2)、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什么时候?当时政府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
(3)、清朝时,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了哪一机构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从唐朝到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哪几种方式?
第五篇:中考历史材料题、综合题训练1
中考历史材料题、综合题训练
1、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是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左”倾错误的?
答:(1)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或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整风运动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犯了哪些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些失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的?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纠正上述失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只答出其中之一不给分)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是指什么?
苏联东欧剧变,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五年内,我国将在全国重点范围内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个经典景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井冈山、遵义、延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点)。请你以这些景区(点)导游的身份,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在这些景区(点)的重大革命事件及其深远历史意义。
答:(1)井冈山:毛泽东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遵义: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中共长征结束后,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革命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2)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2周年之际,“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景点的游客大量增加。国家确定这些旅游景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以史为鉴(或吸取历史教训,不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身处红色景区,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同时也想到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请分析指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启示:A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改革不能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改革中不能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或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建设);E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在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什么运动,请你写出该运动的名称。答:(1)土地改革
(2)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什么?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斗并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材料三: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主张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为什么?
答:(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走不通;敌人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只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
(2)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革命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中共的革命策略是怎样跟着改变的?2)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由于日本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最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材料三 中提出的主要矛盾变化及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4)要正确分析和判断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从国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
5、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诞生八十五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党的建设也与时俱进,使党成为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各例举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分析说明我党是如何“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的。
5、答案提示:(1)会议可以自主选择: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2)分析说明中应将会议背景与会议内容有机结合,体现出“与时俱进”。
(3)举例: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上日程(背景),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6、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学习完了中国近现代史,在老师的指导下,赵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下面是他列出的一部分提纲和他的一些想法,请你帮忙完成好吗?(1)20世纪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
答:(1)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3)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依次分别是: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4)作为青少年应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给自己写出一个“座右铭”。
学习他们胸怀大志、爱国爱民、百折不挠、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座右铭”只要是健康向上,激励奋进的都可得分。)
8、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歌中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经了一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请回答:1921年。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2)试举两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什么艰苦的战争,打败 了哪些不同的敌人,“一心救中国”的?_____)领导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领导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毛泽东思想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哪次会议上? 中共七大。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他又创造性地提 出了什么构想?
邓小平,一国两制。
9、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2008年4月,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祖国大陆访问,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晤。材料二:截止2009年底,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文化交流、旅游、探亲的累计已达5000万人次,赴台探亲和从事文化活动的大陆居民也有120万人次。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的企业达10万多家。两岸间接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
(1)想一想,63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谈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945年的重庆谈判
(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3)你认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2、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其结果如何?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胡主席强调:讨论两岸关系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必须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顺历史潮流而动,应人民要求而行,两岸共同发展繁荣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为台湾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国务院副总理钱起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
近代史上,侵占台湾的国家有哪些?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
②
台湾的地位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地位: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③
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④
二战中有一个国际文件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作用?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台独”的主张分列国家,危害人民,完全是非法的。
⑤
1950年,美国用什么方式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1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⑥
举出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再举出国共关系史上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分而两伤”。
合则两利:⑴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⑵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法西斯。
分而两伤:⑴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形成了十年内战的局面;⑵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海峡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⑦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⑦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同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在敌后。这种形势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很不利,„„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动情地说道:“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表明了美国在当时对中国实行什么政策?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又是什么政策?
扶蒋反共政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什么?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
主观因素: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国防实力;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力增强;中苏关系的恶化和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客观方面: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国为了改变在美苏争霸中不利的局面;进入70年后,美国经济发展缓慢;陷入越南的战争的泥潭等。
(4)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里即可得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航空领域的突破使人类实现了“奔月”的梦想。请回答:
(1)在上述两段材料所涉及的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分别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1)电力;核能或原子能等。
(2)试以历史上某一国家实力地位的变化为例,分析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兴或衰的影响。
以英国为例。英国在18世纪中期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或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不重视科技和技术设备更新,致使工业产值下降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三位。也可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为例。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西欧主要大国的相互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西欧主要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走向了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使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决定政治;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决定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联合的重要性;走和平发展之路等。(任意两个角度即可)
16、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英国的社会变革: 图一: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图二:改变世界的蒸汽机
注: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①“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说明当时的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①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统治思想: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想?这些统治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何共同的影响?
②影响:使中国错失了社会变革的机会,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伍。(3)为了改变材料二中①的现状,近代中国的一些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社会变革?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7、、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1)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2)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以欧美为师——是指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政治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成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以苏俄为师——是指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成就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出以上关键词有关意思即可得分)
18、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寻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两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理论成果。指出这两种理论成果,并举出运用这些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各举1例)。
(1)法国: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德国:马克思主义。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成立。
(2)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请举出19世纪中期以来两国在欧洲矛盾冲突中所参加的两对对立的军事政治组织的名称。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3)二战后两国又共同参加了哪一经济组织,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欧洲及世界会带来什么影响。
欧盟
影响:有利于欧洲的统一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扶清灭洋。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材料四: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请回答:
①
前三则材料所说的内容分别是哪次革命运动或政治派别的纲领?
①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
②
联系材料四所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简单说说材料一、二的纲领有什么明显的缺陷?②材料一:盲目排外,没有认识清王朝的反动;材料二:无明确的反帝要求
③材料三所述纲领,与前面其它纲领,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0、材料一: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
(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①中日甲午战争;②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只要从“和平”与“发展”两个角度回答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