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

时间:2019-05-12 16: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

第一篇: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服饰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辛亥革命时期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是:()

A、旗袍B、中山装C、西装D、马褂

2、西汉的时候,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想一想,这个奏章应该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

A、纸草B、丝帛C、竹木简D、牛皮纸

3、(1)龟甲、兽骨;(2)植物纤维纸;(3)丝帛;(4)竹林简,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

用过的书写材料,若按使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A、(1)(4)(2)(3)B、(1)(4)(3)(2)

C、(4)(1)(3)(2)D、(4)(1)(2)(3)

4、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楷书D、金文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金文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它发明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7、2003年春天,一种传染病袭击了我国部分地区,这一传染病名称为:()

A、“非典”B、天花C、禽流感D、疯牛病

8、我国从()殖民者手中收回了香港

A、葡萄牙B、法国C、美国D、英国

9、既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又是禁烟民族大英雄的是:()

A、林则徐B、诸葛亮 C、孙中山D、岳飞

10、足球运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

A、马球B、蹴鞠C、足球D、脚球11、1860年,焚烧了“万园之园”的是:()

A、英军B、美军C、英法联军D、日本侵略者

12、下列朝代中,曾在南京建都的有:()

①吴②南朝:宋、齐、梁、陈③唐④隋⑤南宋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D、②③④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了核能,这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法国⑤日本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⑤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为界

B、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简写为221年

D、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15、最早以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B、汉文帝 C、汉光武帝D、唐太宗

16、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相当于:(A、公元前4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前6世纪D、公元前7世纪17、1730~1739年称为:())

A、17世纪30年代 B、17世纪4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D、18世纪40年代

18、公元前1894年是在:()

A、公元前18世纪后期B、公元前19世纪后期

C、公元前18世纪前期D、公元前19世纪前期

19、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0年,建元3年是:()

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41年 C、公元前138年 D、公元前142年20、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20年应是:()

A、中华民国九年 B、中华民国十年 C、中华民国十一年 D、中华民国八年

21、唐朝(公元681-907年)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分别存在了多少年()

A、226年;210年B、226年;209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22、恐龙生活在人类出现以前,它的神秘消失成了一个自然之谜。现在我们对恐龙的研究,主要的依据是:()

A、传说B、史书记载C、化石D、口述资料

23、下列说法: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③实物、照片、历史著作都属于第一手资料;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不属于文物的是:()

A、埃及的金字塔B、2002年我国研制成功的万亿次计算机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敦煌壁画

25、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档案B、日记C、照片D、《汉书》

26、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雷锋日记》B、《邓小平文选》C、《资治通鉴》D、秦兵马俑

27、民间故事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下面哪个是民间故事()

A、《红楼梦》B、《水浒传》C、《白蛇传》D、《孙子兵法》

28、小胡同学假期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他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看到了许多明清时的物品和照片,还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很多关于故宫的故事。小胡还买了一本介绍故宫趣闻逸事的书。关于小胡同学此次参观中接触到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片属于文献资料B、物品属于文物

C、介绍趣闻逸事的书不可信D、导游的讲解是原始资料29、1840年5月,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

A、黑便士B、大龙C、小龙票D、白便士

30、我国的邮驿制度产生于()

A、公元前400年左右B、公元前500年左右

C、公元前600年左右D、公元前700年左右

二、连线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A、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C、屈原

君子以厚德载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林则徐

三、排序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答 :、、、、、2、将下列文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清明上河图②兵马俑③康熙南巡图④元世祖出猎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

1、“郑和船队后裔”探谜

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传奇: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他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后来,中国记者一行4人考察了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上家村,传说中的中国沉船水手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有人解释“上家”这个发音来自“上海”,可能遇难的中国船来自上海)。记者在上家遗址中发现了和中国农村常见的形状相似的墓地,它极有可能是中国水手的墓地。记者还参观了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的陶罐,从双龙戏珠的图案上可以判断这是中国的产品。

(1)请将上面划线部分的资料分类:

文献资料:文物资料:口述资料:

(2)中国记者获得的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2、巴比伦文明

从事历史研究的张教授对巴比伦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研究巴比伦文明,他借助的资料有:巴比伦城琉璃墙及其墙上的浮雕、出土的人脸形状的金瓶、乌尔王出土的金瓶山羊、《 吉尔伽美什》及西欧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关于巴比伦文明的传说等。

(1)上述提到的资料中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哪些是口述资料?

(2)其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3)若按照可靠性来选择这些资料,你认为张教授会如何选择?

四、改错题

阅读下面文字,指出该段文字的错误之处(至少6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秦朝时期,人们开始用纸写书和作画,《史记》与《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件纸质作品。《史记》作为一本历史巨著,记录了关于诸葛亮的诸多事件。《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图中的人们身着马褂和旗袍,在圆明园中悠闲地散步。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

A 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B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C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D 英法美集团

()

2、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的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B 诺曼底登陆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 列宁格勒保卫虞

()

3、二战中,德国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是德国法西斯在战争中对人类文明犯下的残忍暴行。它主要针对的民族是

A 塞族B 日尔曼C 犹太人D大和民族

()

4、1825年资本主义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A 德国B 英国C 法国D 美国

()

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巴黎公社B 苏维埃俄国 C 中国D 南斯拉夫

()

6、20世纪初,被称为“西亚病夫”的是

A 阿拉伯B 巴勒斯坦C 土耳其D 伊拉克

()

7、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

8、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开始了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

A 民主和科学B 自由和科学 C 民主和自由 D 以人为本

()

9、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

A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B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推翻封建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B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C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

11、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标志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2、下列各国中,在一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的是

A印度B中国C朝鲜D土耳其

()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是在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

14、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是

A〈〈国民公约〉〉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人权宣言〉〉

()

15、20世纪上半叶,在对别人的称谓中,将“老爷”、“大人”等改叫“先生”、“女士”等,主要反

映了下面哪一思想开始为社会所接受?

A.自由B.平等C.博爱D.科学

()

16、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在A.明朝末年B.清朝初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年

()

17、跨入20世纪后,悄然不觉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

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洗礼

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

()

18、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小华来到沈阳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在这里,他能看到的是

哪一次日本侵华事变的历史遗迹?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

()

19、江苏常熟、浙江宁波四明山等地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诞生是A.革命统一战线后建立的产物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

C.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

()20、“731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主要是

A.制造了南京大屠杀B.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实验D.在扫荡中制造了“潘家峪血案”

()

2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要求蒋介石

A.解散国民党政府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反对英美等帝国主义D.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

22、1937年12月,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说:“犯罪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皇军。它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这里描绘的日本侵华暴行是

A.南京大屠杀 B.重庆大轰炸 C.潘家峪惨案 D.人体细菌实验

()

2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一再肆无忌惮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之所以能如此,原因是A.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B.日本军人数量大大超过中国

C.中国国内发生了西安事变D.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经济危机

()

2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促进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

25、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部分 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结束国民党的***,建立

A.社会主义政府B.人民民主政府C.工兵苏维埃政府D.民主联合政府

()

27、周恩来在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

地中开展了

A、反扫荡运动 B、思想整风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民主改革运动

()

28、“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作战武器先进B、交通工具改进C、人民群众支持D、战略战术正确

()

29、下列哪些决定是由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作出的①定都北平②选定五星红旗为国旗③确定了国徽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汉白玉浮雕描绘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

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八一南昌起义④抗日游击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请将下列相应内容正确连线

1840年金田起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鸦片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1894年甲午战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898年戊戌变法割台湾宝岛给日本

19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19年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举行

1921年辛亥革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

32、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其实质是什么?(6分)

(2)为应对上述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各国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结果如何?(6分)

33、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你能根据诗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吗?(6分)

(2)请你说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34、为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底座上有八块汉白玉浮雕,形象地反映了百年间的八个历史事件,它们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请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描述。

3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84周年,小明编写了一首诗歌:

从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她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

从南昌的枪声以巍巍井冈,她壮大着人民的武装力量。

宝塔山的晨曦洗掉了风尘,中国大地迸发出星光闪亮;

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

深入虎穴求和平蒋爽约,五星红旗迎来崭新世界。

(1)请你说说诗中所提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①②③

④⑤⑥

(2)西安谈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5分)

第三篇: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6、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7、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无规可循

8、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答:(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9、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10、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11、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第二课时: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出现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方式(或基本途径):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活动、文化教育等。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4、P83书本: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6、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第二课时: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不足: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不足: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优点: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不足: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优点: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足: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1)兼收并蓄;(2)虚拟化;(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答: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答: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第一课时: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①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②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答: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答: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举例: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8、正确的消费观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注重绿色消费。

第二课时: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例如: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答:(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答:历史给我们经验;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答: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或间接得来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5、以写报道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变化

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

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

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

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一

九年级社会非选择题练习一

1.材料一: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贞观政要》(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从政治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

材料二:北宋宰相韩琦与富弼认为“契丹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行中国法令,至于典章文物,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此其能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日益昌炽也(越来越昌盛)。”----《辽朝(契丹)的汉文化》(2)概括材料二中韩琦与富弼的观点。(2分)

材料三:嘉庆帝(1796—1820在位)宣称:“条陈在臣下,而允许则出朕旨”。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官吏“心存畏怯”,或“相率缄默”,或投皇帝所好,劾皇帝所恶。在清王朝的统治下,19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近代史中期政治史》

(3)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清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遇到什么挑战?(2分)

2.(本小题满分6分)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区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从1840年鸦片战争 起,中国在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摸索中,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发生在中国的哪个朝代(1分)?中国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1分)?

(2)右图中字母A所示的航线的开辟者是谁(1分)?分别写出他开辟的航线经过B、C所示的两大洋的名称(2分)。

(3)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列举近代工业革命中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代表性的两个成就。(2分)

3.材料一: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天下受命于天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材料三:《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1)材料一中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这次革命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对比,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材料二中的两个词语来表达)?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1)中国的儒家文明产生于什么时候?试举出古代为儒家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历史人物。(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士大夫面临“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中的“他们”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他们的改革结果给当时的人们什么启示?(2分)

5.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而三次革命的形式明显有别。……可分别标名为进入民国、统一易帜和迎接解放。作为主体,则是由臣民变为国民、进而公民、再进而人民。(1)材料中“由臣民变为国民”的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分)

(2)由公民“再进而人民”的革命是由谁(写政党或阶级)领导的?取得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3)“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任务是什么?(2分)

(4)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反侵略战争?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

材料二: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专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原因。(2分)

(2)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2分)(3)联系材料二、三回答,为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具体革命纲领。(3分)

(4)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历程,谈谈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7.[被世界漠视的时区]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近代化进程中突变。

(1)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请列举这些作为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的历史史实,至少二例。(4分)

(2)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偶有近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请列举一个中国近代扰乱清梦、追求近代化的史实。(2分)

[受人注目的北京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3)短短63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这一切,始于63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时间。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2分)

8.材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上千年的递嬗演变中,最终形成的是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

(1)儒家创立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其核心是什么?道教经典是什么?(3 分)

(2)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取”一“送”,体现了唐文化的博大胸怀。这一“取”一“送”分别反映唐朝时期什么历史事件?(3 分)

9.【革命奋斗·红色中国】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 “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3分)

10.材料一:1925年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拉提携。”(1)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运动”指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回答,孙中山先生在他革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政策上作了什么改变?(2分)

材料二:图1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图

图2 摘自1936年12月12日某报(3)材料三中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分)

11.图片是真实的记录,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定 图二: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仪式 图三: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1)以上三幅图片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3分)

(2)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概括出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3分)

12.(10分)材料一:美国一位领导人曾对中国前外长李肇星说中国“侵略”西藏。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是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获得独立的?独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清廷根据西藏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加强对西藏地区施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西藏地区的政治制度。

(2)列举清朝在西藏实施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的共同政治意义?(4分)

(3)清朝政府对藏民族的政策是什么?(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人为应该联合全国各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1)材料一革命纲领中反映“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

(3)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联合其他党派逐步推进民主革命进程的?“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4.(9分)材料一:一场战争大炮的轰鸣把一个沉睡了几百年的帝国震醒。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由此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由于中国沉重的传统和长期的自满,这一进程注定是长期的、曲折的、痛苦的。

材料二: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浙江经济迎来海洋时代。

(1)由于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浙江的哪一城市在哪一条约中被迫开放?(2分)

(2)昔日,来自海上的挑战使中华民族在陷入了百年屈辱的同时,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以摆脱屈辱。其中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发动国学习制度的是哪一抗争?(1分)

15.(11分)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书,提出改革的要求。但李鸿章正忙于准备与日本打仗,无暇接见孙中山。而这场战争的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像李鸿章等人那样,只是引进“坚船利炮”这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1)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有关?为什么当时中国已引进了“坚船利炮”,而战争却依旧失败?(4分)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立后,当时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民国”字样,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的意见,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有何重要意义。(4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反对军阀屡遭失败的孙中山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他认为,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精神与他主张的民主主义不谋而合.....而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团结农工势力、保护农工利益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3)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决定实行哪些新政策?(3分)

16.材料一:3000多年前,某朝太王长子泰伯让位于其弟,太王于是赐江南某地于泰伯建立“勾吴”国。泰伯“三让天下”的高风亮节深为后世敬仰。4月10日,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泰伯典礼正式揭幕。来自海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泰伯后裔聚集在泰伯故里,共同祭祀这位吴文化鼻祖。上百名学生齐声高诵“三让天下,至德以名”,将弘扬“至德”的氛围推向高潮。

材料二:文化部5月10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推出100部以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 “十二五”期间,举办国家级重大涉外文化活动30项以上,邀请500名国际文化名人与1000名青少年文化使者来华访问,对外文化援助的受援国家达20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判断泰伯生存于哪一朝代?材料中所现的这种政治制度后来在哪一朝代被哪一制度取 代?(3分)

(2)泰伯“三让天下”的行为符合孔子的什么主张?(从个人角度回答)(2分)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说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会在《史记》中有记载吗?你判断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17.古代日本是向中国学习哪些制度的?请举两例说明。(2分)近代中国因日本而使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请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18.【过去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曾以自己的繁荣与强盛而傲立于世界。美利坚民族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个新生的民族。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相同的坎坷命运(1)请列举中国古代以繁荣与强盛傲立于世界的朝代两个。(2分)

(2)历史上,中国和美国曾分别遭受同一个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你认为这是哪一个国家?并分析这个国家在当时能蹂躏中美两国的主要原因。(4分)

(3)为此,中美两国人民为自己民族解放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都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取得民族解放胜利的战争是什么?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③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④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⑤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⑥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①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②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1)材料一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材料二是哪一事件中颁布的法令内容?(4分)

(2)材料一中的条款确保该国哪一政体的建立?材料二中的条款②有何作用?(4分)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2分)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共42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1、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中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60年代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B.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采矿、治金等部门也使用机器生产D.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哪种途径到达伦敦

A.坐飞机B.乘汽船C.开汽车D.坐马车

5、“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该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钢铁时代D、网络时代

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B.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C.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D.缩小了东西方的贫富差距

7、下列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哪项不是英国人完成的A.珍妮机B.蒸汽机C.汽船D.火车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巴黎公社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9、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是

A.1870年9月B.1871年1月C.1871年3月D.1871年5月

10、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是

A.巴黎公社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1、巴黎公社战士英勇抵抗反动政府的镇压,历史上称为

A.“三月流血周”B.“五月流血周”C.“三月流血月”D.“五月流血月”

12、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拿破仑

1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是为了纪念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14、西方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主要有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B.北方主张开放国内市场 C.黑人奴隶发动起义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大 B.英国压制美国经济的发展 C.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17、如果给林肯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签署《独立宣言》B、发表废奴演说C、攻打巴士底狱D、武装倒幕

18、下列不属于美国内战意义的一项是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彻底肃清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19、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南北战争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改变了社会性质C.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20、19世纪,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A.幕府统治B.农奴制C.黑奴制度D.殖民统治21、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A.奴隶制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封建农奴制国家22、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23、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对外扩张的胜利B.明治维新改革C.1861年改革D.镇压国内农民起义24、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摆脱农奴制危机C.阻止革命运动爆发D.使俄国强大起来

25、下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发行的纪念币,图案左

为一农夫在田间耕作的情景,右为一支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图案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十月革命

26、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句话说明

A.统治面临危机,沙皇被迫改革B.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废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27、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A、沙皇赏赐的B、地主分给的C、政府低价卖的D、农奴出钱赎买的28、“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

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B.中国的戊戌变法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29、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A.俄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30、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浩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改变了社会性质D.它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1、德川幕府在日本统治被推翻是在A.1853 年B.1867 年C.1868 年D.1869 年

3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D.是对国家进行工业化改造的失败的尝试33、19世纪,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废除农奴制B.明治维新C.第一次工业革命D.发动甲午中日哉争

34、下列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内战D.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35、世界近代史上许多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另外三国明显不同,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7、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汽车和火车相继诞生

C、开始于20世纪初D、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3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40、关于拉丁美洲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发生B.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C.1804年海地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D.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

41、按“三角贸易”进程,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①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②把非洲黑奴卖给美洲种植园主

③满载廉价工业品的船只从欧洲出发到非洲④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手段捕获黑人运往美洲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42、下列有关“三角贸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欧洲充当奴隶B.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充当奴隶

C.欧洲殖民者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D.许多黑人在贩运途中丧生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8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象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文明风俗不同,思想自有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厉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领导者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一、二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4分)

(3)材料一、三中的这两次改革有什么共同之处?(提示可以从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概况)(6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某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1)材料所说情况的出现与哪个殖民国家有关?(2分)

(2)本丁克认为“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护商业活动”为借口发动

侵华战争的又是哪个国家?你认为把这说成单纯的“维护商业活动”确切吗?为什么?(6分)

(3)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导致印度人民的不满,最终引发了一场民族大起义,你知道起义什么时候开始的?结果如何?(4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1)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概括不列颠迅速“崛起和现代化”的基本因素?(4分)

(2)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与古老落后的中国发生了碰撞,进而中国的旧制度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请你举两例说明近代英国曾“与中国发生了碰撞”。并简述此次碰撞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普鲁士的国王曾羡慕的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列颠经济地位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主要归功于哪一历史事件?用一句话概括该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4分)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美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不过230多年前,它也是一个受英国奴役的国家。在获得独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又进行了一场艰巨的统一战争。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两次战争,美国的现在是什么样还很难说清楚。

(1)材料中美国发展史上的“两次战争”指的是什么?这两次战争”中领导美国人民赢得胜利的杰出人物分别是谁?(6分)

(2)美国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战争”?在两次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有哪些?(8分)

(3)这“两次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战争”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下载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体会学习化社会具有终身教育和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5则范文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总结部分: 一、背景: 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 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

    单元练习卷

    第一单元负数1.填空题。某地一天最低气温是零下八摄氏度,写作。(2)在0.5,-3,+90%,12,0,一2这几个数中,正数有(),负数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05读作,负四分之三写作()。(......

    历史七下五单元总结(最终定稿)

    历史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文帝统一南北......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决定一个人继承权力的依据是 A、军功的大小B、财产的多少C、血缘的亲疏D、学术的水平2、西......

    七下历史材料题和综合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和综合题专项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

    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精选合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所提示的一个道理是 A. 做任何学问需要用圆......

    莫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2010.10

    莫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2010.101.下列哪一种获取火种的方式,是北京人不可能掌握的?A.雷击产生的火种B.森林自燃后的火种C.火山爆发后的火种D.磨光石器所产生的火星2.假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