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体会学习化社会具有终身教育和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2、收集自己身边的实例,试着阐述学习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
二、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学习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作用;了解学习化社会的特点,体会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学习改变命运”的实例
四、自主学习
1、书P61海伦.凯勒,①请想象海伦.凯勒的生存状态怎样?
②如果不学习,她的一生将怎样度过?
③是什么让她战胜困难,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2、书P61京郊农民的故事,是什么使他的菜地变成一个高质高产的绿色庄园?这一故事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3、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的钥匙,还关系到的繁荣。
4、“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是的具体体现。如今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5、什么是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有什么特点?
6、除了在学校上学之外,我们还能通过哪些途径、利用什么手段来学习?这与在校内课堂学习有什么异同?
五、课堂助学
材料 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
1、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
2、没有上学,在家务农的姐姐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哪些学习的途径?
六、交流与体验
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
经过小组合作,我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有:
七、释疑解惑
全体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小组合作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八、巩固与检测
1、“学校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从学校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饿学习阶段的开始。”这体现了()
A、学校教育的重要性B、终身学习的思想
C、扫盲教育的重要性D、学校教育需要不断完善思想
2、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A、海伦.凯勒B、培根C、爱迪生D、牛顿
3、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地点主要是()
A、家庭B、学校C、社区D、任何地点
4、在学习化社会里()
A、任何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学习
B、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C、人们必须到学校里去接受课堂教育
D、年龄大的人不能参加高考
5、当今时代,改变人生命运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是()
A、科技知识B、体育运动C、文学艺术D、理想追求6、2001年教育部作出决定,参加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一规定意味着()
A、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已没有任何条件
C、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D、终身教育进入了的生活
第二篇: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6、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7、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无规可循
8、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答:(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9、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10、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11、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第二课时: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出现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方式(或基本途径):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活动、文化教育等。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4、P83书本: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6、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第二课时: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不足: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不足: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优点: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不足: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优点: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足: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1)兼收并蓄;(2)虚拟化;(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答: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答: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第一课时: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①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②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答: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答: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举例: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8、正确的消费观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注重绿色消费。
第二课时: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例如: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答:(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答:历史给我们经验;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答: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或间接得来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5、以写报道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变化
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
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
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
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篇: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所提示的一个道理是()
A.做任何学问需要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 B.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诲
C.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D.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2.城市居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规则是()
A.法律B.考试规则C.校规D.市民公约
3.以下属于道德规则范畴的有()①宪法②班级文明公约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民俗风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①校规②交通规则 ③山区行路的风俗④社区公约 ⑤首都市民文明公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5.除了成文的规则外,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传下来,下列属于这类规则的是()
A.上海市民文明公约B.考试不准作弊 C.缴纳个人所得税D.过春节贴春联
6.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应该是()
A.公平的B.公正的C.为人民服务的D.公平和公正的7.在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是()
A.2007年春节期间,武汉市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
B.某中学七年级(4)班同学利用班会时间,共同制定“班级建设公约”
C.杜鹃特别喜欢红色,所以她买的衣服一般是红颜色的D.湖北土家族人在女儿出嫁时,时兴“哭嫁”的风俗
8.你认为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①选定调查方法 ②实地进行调查 ③确定调查主题 ④分析调查材料、完成报告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9.许多规则来自生活,马路上的斑马线表示的是()
A.机动车道B.注意行人C.禁止通行D.人行横道
()
A.现代空间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B.法律要求 C.美国要求D.联合国要求
11.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法规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B.都具有约束力,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职责
C.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D.都具有强制性,都必须由人民法院判决
12.下列传媒中不是现代大众传媒的是()
A.信鸽传书B.电脑网络C.电视D.无线广播
13.人们制定规则往往依据()
A.生活的需要B.个体欲望C.领导人意志D.部门利益
14.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8.0级地震。北京震感明显,楼房外空地挤满了惊慌的人群。最先报道此消息的大众传媒可能是()1 10.科学家提出要制定“太空交通法”,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报纸B.广播C.杂志D.电视
15.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
A.传承文明B.舆论监督C.获得和传递信息D.休闲娱乐
16.小晓爸爸妈妈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她爸爸妈妈为了准备结婚嫁妆,家开了许多次家庭会议,你们知道当时最流行的是什么样的嫁妆吗?()
①自行车②缝纫机③房子④手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7.现在小晓姐姐准备结婚了嫁妆,你们知道姐姐想要什么样的嫁妆吗?()①电脑②保险③汽车④房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属什么原则?()
A.量入为出B.节俭C.实际需求D.超前消费
19.爷爷有丰厚的退休金,平日也没什么花销,但他生活十分简朴,家具都是20世纪
A.受收入影响B.受地区差异影响C.受性别影响D.受生活习惯影响
20.传媒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些阶段,下列各项选项中按发展顺序的是()
A.口语、文字、印刷、电子B.电子、印刷、文字、口语
C.文字、口语、印刷、电子D.口语、文字、电子、印刷
21.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原始档案B、回忆录C、历史小说D、实物资料
22.现在的人行横道线,洁白、醒目,像斑马身上的条斑,所以又称“斑马线”。斑马线最早出现在()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C.美国纽约D.中国北京
23.下列传媒中信息最晚呈现的是()
A.电视B.书籍C.广播D.互联网
A、张力理解关心父母B、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C、他们彼此理解和关心D、张力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张力百依百顺
25.朱某的妈妈花了800元钱买了两张钢琴演奏会的门票,两人一起去听。这种是()
A.浪费行为B.超前消费行为C.绿色生活方式D.追求精神消费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1年,张穆庭创作了歌曲《1937》纪念南京大屠杀。
材料二:1938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文书、通讯及个人日记、信函编著了《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这是当时第一部系列记叙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各地所犯罪行的书籍,是记载日军暴虐的黑暗时代最有价值的一部史料。80年代的,每次去城里,仍和以前上班一样,不行30分钟。这说明消费行为()24.初中生张力经常与父母发生摩擦,你认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材料三:我在难民所里待了3个月,亲眼看到日军开着3辆卡车来避难所挑选年轻力壮的男人,还有一些好看的女娃也被他们带走。我每天所听到有熟人被杀的消息,很多和我们一起的人也伤心的活不下去了,有的甚至要撞墙自杀,那时的南京城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1)上述资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请说明辨别的理由。(6分)
(2)不同的资料,最终都会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如果“南京大屠杀“写一篇警示录,你会选择上述哪些资料?(1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丹同学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马航MH370的有关信息,搜集整理了一些新闻报道:报道一: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客机MH370,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与空
来源:新浪网
报道二:马航航班失联后,一场大救援正不分昼夜地在相关海域展开。截止2014年3月10日一共有11国舰船及飞机参与搜救。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报道三:在失踪16天后的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马航MH370航班已经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人员无一幸免。
来源:人民日报
报道四:截至4月25日,“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承担的水下核心区域搜索任务已完成超过80%,尚无任何飞机残骸。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1)李丹实通过哪些大众传媒获得了上面这些信息的?(4)
(2)从第一题中选择一个你经常使用的传媒,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6)
(3)通过生活中的大众传媒,说说你目前了解到了哪些国内外大事?(4)
28.材料一: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解释。
材料二:国际足联规定,南非世界杯赛中不允许球员主罚点球时,在最后射门一刹那故意停顿,以欺骗对方门将,违反规定者将被出示黄牌。
3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
(1)材料一提到的刑事诉讼法从存在形式来看,是什么规则?(3分)
(2)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除了材料一中提到的刑事诉讼法,请你再写出一部法律名称。(2分)
(3)法律和体育竞技规则有何相同点?(写出两点)(4分)
(4)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5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上,读大学的表姐到陈扬家玩,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故事。这引起了陈扬的兴趣,他想更详细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信息。
(1)陈扬可借助哪些大众传媒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通过查阅,陈扬收集到了以下相关资料:
资料一:泰坦尼克号被誉为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但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船,却在它的首航中就撞上冰山而沉没了。
资料二: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3D版影片《泰坦尼克号》,他在制作前做了充分准备:探访当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后裔;观看后人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拍摄的影视著作;阅读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回忆录;雇用潜艇到沉船地点考察。
(2)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年。(2分)
(3)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的3D版影片《泰坦尼克号》之前,搜集了很多历史信息,其中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4分)
(4)有人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人类对抗自然的一次惨败。”现在,人们越来越尊重自认、善待自然,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更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请你结合身边的“绿色消费”,仿照例句,完成下面的句子。(2分)
例:选择可降解的塑料袋,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选择,是为了。选择,是为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3.D 4.B 5.D 6.D 7.C 8.D 9.D 10.A 11.B 12.A 13.A 14.D 15.C 16.C 17.D 18.A 19.D20.A21.C 22.A 23.B 24.C 25.D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6.材料一歌曲《1937》是第二手资料。理由:是后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说法;材料
二、材料三是第一手资料。理由:他们是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当事人的亲身经历。
(2)材料
二、材料三。理由: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可信度高。
27.(1)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2)略(优点3分,不足3分)(3)略
28.(1)成文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强制性,违反这些规则都要遭受处罚。都需要有人履行监督的职责,如警察、裁判和法官。
(4)说明了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源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29.(1)略,言之理由即可
(2)1912年
(3)第一手资料:阅读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回忆录;雇用潜艇到沉船地点考察。第二手资料:探访当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后裔;观看后人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拍摄的影视作品。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共42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1、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中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60年代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B.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采矿、治金等部门也使用机器生产D.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哪种途径到达伦敦
A.坐飞机B.乘汽船C.开汽车D.坐马车
5、“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该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钢铁时代D、网络时代
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B.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C.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D.缩小了东西方的贫富差距
7、下列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哪项不是英国人完成的A.珍妮机B.蒸汽机C.汽船D.火车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巴黎公社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9、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是
A.1870年9月B.1871年1月C.1871年3月D.1871年5月
10、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是
A.巴黎公社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1、巴黎公社战士英勇抵抗反动政府的镇压,历史上称为
A.“三月流血周”B.“五月流血周”C.“三月流血月”D.“五月流血月”
12、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拿破仑
1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是为了纪念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14、西方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主要有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B.北方主张开放国内市场 C.黑人奴隶发动起义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大 B.英国压制美国经济的发展 C.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17、如果给林肯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签署《独立宣言》B、发表废奴演说C、攻打巴士底狱D、武装倒幕
18、下列不属于美国内战意义的一项是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彻底肃清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19、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南北战争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改变了社会性质C.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20、19世纪,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A.幕府统治B.农奴制C.黑奴制度D.殖民统治21、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A.奴隶制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封建农奴制国家22、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23、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对外扩张的胜利B.明治维新改革C.1861年改革D.镇压国内农民起义24、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摆脱农奴制危机C.阻止革命运动爆发D.使俄国强大起来
25、下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发行的纪念币,图案左
为一农夫在田间耕作的情景,右为一支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图案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十月革命
26、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句话说明
A.统治面临危机,沙皇被迫改革B.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废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27、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A、沙皇赏赐的B、地主分给的C、政府低价卖的D、农奴出钱赎买的28、“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
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B.中国的戊戌变法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29、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A.俄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30、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浩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改变了社会性质D.它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1、德川幕府在日本统治被推翻是在A.1853 年B.1867 年C.1868 年D.1869 年
3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D.是对国家进行工业化改造的失败的尝试33、19世纪,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废除农奴制B.明治维新C.第一次工业革命D.发动甲午中日哉争
34、下列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内战D.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35、世界近代史上许多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另外三国明显不同,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7、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汽车和火车相继诞生
C、开始于20世纪初D、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3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40、关于拉丁美洲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发生B.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C.1804年海地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D.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
41、按“三角贸易”进程,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①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②把非洲黑奴卖给美洲种植园主
③满载廉价工业品的船只从欧洲出发到非洲④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手段捕获黑人运往美洲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42、下列有关“三角贸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欧洲充当奴隶B.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充当奴隶
C.欧洲殖民者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D.许多黑人在贩运途中丧生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8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象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文明风俗不同,思想自有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厉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领导者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一、二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4分)
(3)材料一、三中的这两次改革有什么共同之处?(提示可以从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概况)(6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某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1)材料所说情况的出现与哪个殖民国家有关?(2分)
(2)本丁克认为“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护商业活动”为借口发动
侵华战争的又是哪个国家?你认为把这说成单纯的“维护商业活动”确切吗?为什么?(6分)
(3)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导致印度人民的不满,最终引发了一场民族大起义,你知道起义什么时候开始的?结果如何?(4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1)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概括不列颠迅速“崛起和现代化”的基本因素?(4分)
(2)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与古老落后的中国发生了碰撞,进而中国的旧制度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请你举两例说明近代英国曾“与中国发生了碰撞”。并简述此次碰撞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普鲁士的国王曾羡慕的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列颠经济地位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主要归功于哪一历史事件?用一句话概括该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4分)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美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不过230多年前,它也是一个受英国奴役的国家。在获得独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又进行了一场艰巨的统一战争。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两次战争,美国的现在是什么样还很难说清楚。
(1)材料中美国发展史上的“两次战争”指的是什么?这两次战争”中领导美国人民赢得胜利的杰出人物分别是谁?(6分)
(2)美国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战争”?在两次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有哪些?(8分)
(3)这“两次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战争”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服饰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辛亥革命时期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是:()
A、旗袍B、中山装C、西装D、马褂
2、西汉的时候,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想一想,这个奏章应该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
A、纸草B、丝帛C、竹木简D、牛皮纸
3、(1)龟甲、兽骨;(2)植物纤维纸;(3)丝帛;(4)竹林简,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
用过的书写材料,若按使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A、(1)(4)(2)(3)B、(1)(4)(3)(2)
C、(4)(1)(3)(2)D、(4)(1)(2)(3)
4、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楷书D、金文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金文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它发明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7、2003年春天,一种传染病袭击了我国部分地区,这一传染病名称为:()
A、“非典”B、天花C、禽流感D、疯牛病
8、我国从()殖民者手中收回了香港
A、葡萄牙B、法国C、美国D、英国
9、既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又是禁烟民族大英雄的是:()
A、林则徐B、诸葛亮 C、孙中山D、岳飞
10、足球运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
A、马球B、蹴鞠C、足球D、脚球11、1860年,焚烧了“万园之园”的是:()
A、英军B、美军C、英法联军D、日本侵略者
12、下列朝代中,曾在南京建都的有:()
①吴②南朝:宋、齐、梁、陈③唐④隋⑤南宋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D、②③④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了核能,这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法国⑤日本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⑤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为界
B、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简写为221年
D、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15、最早以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B、汉文帝 C、汉光武帝D、唐太宗
16、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相当于:(A、公元前4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前6世纪D、公元前7世纪17、1730~1739年称为:())
A、17世纪30年代 B、17世纪4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D、18世纪40年代
18、公元前1894年是在:()
A、公元前18世纪后期B、公元前19世纪后期
C、公元前18世纪前期D、公元前19世纪前期
19、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0年,建元3年是:()
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41年 C、公元前138年 D、公元前142年20、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20年应是:()
A、中华民国九年 B、中华民国十年 C、中华民国十一年 D、中华民国八年
21、唐朝(公元681-907年)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分别存在了多少年()
A、226年;210年B、226年;209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22、恐龙生活在人类出现以前,它的神秘消失成了一个自然之谜。现在我们对恐龙的研究,主要的依据是:()
A、传说B、史书记载C、化石D、口述资料
23、下列说法: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③实物、照片、历史著作都属于第一手资料;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不属于文物的是:()
A、埃及的金字塔B、2002年我国研制成功的万亿次计算机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敦煌壁画
25、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档案B、日记C、照片D、《汉书》
26、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雷锋日记》B、《邓小平文选》C、《资治通鉴》D、秦兵马俑
27、民间故事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下面哪个是民间故事()
A、《红楼梦》B、《水浒传》C、《白蛇传》D、《孙子兵法》
28、小胡同学假期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他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看到了许多明清时的物品和照片,还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很多关于故宫的故事。小胡还买了一本介绍故宫趣闻逸事的书。关于小胡同学此次参观中接触到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片属于文献资料B、物品属于文物
C、介绍趣闻逸事的书不可信D、导游的讲解是原始资料29、1840年5月,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
A、黑便士B、大龙C、小龙票D、白便士
30、我国的邮驿制度产生于()
A、公元前400年左右B、公元前500年左右
C、公元前600年左右D、公元前700年左右
二、连线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A、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C、屈原
君子以厚德载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林则徐
三、排序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答 :、、、、、2、将下列文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清明上河图②兵马俑③康熙南巡图④元世祖出猎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
1、“郑和船队后裔”探谜
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传奇: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他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后来,中国记者一行4人考察了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上家村,传说中的中国沉船水手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有人解释“上家”这个发音来自“上海”,可能遇难的中国船来自上海)。记者在上家遗址中发现了和中国农村常见的形状相似的墓地,它极有可能是中国水手的墓地。记者还参观了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的陶罐,从双龙戏珠的图案上可以判断这是中国的产品。
(1)请将上面划线部分的资料分类:
文献资料:文物资料:口述资料:
(2)中国记者获得的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2、巴比伦文明
从事历史研究的张教授对巴比伦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研究巴比伦文明,他借助的资料有:巴比伦城琉璃墙及其墙上的浮雕、出土的人脸形状的金瓶、乌尔王出土的金瓶山羊、《 吉尔伽美什》及西欧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关于巴比伦文明的传说等。
(1)上述提到的资料中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哪些是口述资料?
(2)其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3)若按照可靠性来选择这些资料,你认为张教授会如何选择?
四、改错题
阅读下面文字,指出该段文字的错误之处(至少6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秦朝时期,人们开始用纸写书和作画,《史记》与《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件纸质作品。《史记》作为一本历史巨著,记录了关于诸葛亮的诸多事件。《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图中的人们身着马褂和旗袍,在圆明园中悠闲地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