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7: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

第一篇: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所提示的一个道理是()

A.做任何学问需要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 B.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诲

C.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D.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2.城市居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规则是()

A.法律B.考试规则C.校规D.市民公约

3.以下属于道德规则范畴的有()①宪法②班级文明公约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民俗风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①校规②交通规则 ③山区行路的风俗④社区公约 ⑤首都市民文明公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5.除了成文的规则外,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传下来,下列属于这类规则的是()

A.上海市民文明公约B.考试不准作弊 C.缴纳个人所得税D.过春节贴春联

6.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应该是()

A.公平的B.公正的C.为人民服务的D.公平和公正的7.在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是()

A.2007年春节期间,武汉市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

B.某中学七年级(4)班同学利用班会时间,共同制定“班级建设公约”

C.杜鹃特别喜欢红色,所以她买的衣服一般是红颜色的D.湖北土家族人在女儿出嫁时,时兴“哭嫁”的风俗

8.你认为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①选定调查方法 ②实地进行调查 ③确定调查主题 ④分析调查材料、完成报告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9.许多规则来自生活,马路上的斑马线表示的是()

A.机动车道B.注意行人C.禁止通行D.人行横道

()

A.现代空间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B.法律要求 C.美国要求D.联合国要求

11.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法规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B.都具有约束力,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职责

C.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D.都具有强制性,都必须由人民法院判决

12.下列传媒中不是现代大众传媒的是()

A.信鸽传书B.电脑网络C.电视D.无线广播

13.人们制定规则往往依据()

A.生活的需要B.个体欲望C.领导人意志D.部门利益

14.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8.0级地震。北京震感明显,楼房外空地挤满了惊慌的人群。最先报道此消息的大众传媒可能是()1 10.科学家提出要制定“太空交通法”,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报纸B.广播C.杂志D.电视

15.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

A.传承文明B.舆论监督C.获得和传递信息D.休闲娱乐

16.小晓爸爸妈妈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她爸爸妈妈为了准备结婚嫁妆,家开了许多次家庭会议,你们知道当时最流行的是什么样的嫁妆吗?()

①自行车②缝纫机③房子④手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7.现在小晓姐姐准备结婚了嫁妆,你们知道姐姐想要什么样的嫁妆吗?()①电脑②保险③汽车④房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属什么原则?()

A.量入为出B.节俭C.实际需求D.超前消费

19.爷爷有丰厚的退休金,平日也没什么花销,但他生活十分简朴,家具都是20世纪

A.受收入影响B.受地区差异影响C.受性别影响D.受生活习惯影响

20.传媒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些阶段,下列各项选项中按发展顺序的是()

A.口语、文字、印刷、电子B.电子、印刷、文字、口语

C.文字、口语、印刷、电子D.口语、文字、电子、印刷

21.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原始档案B、回忆录C、历史小说D、实物资料

22.现在的人行横道线,洁白、醒目,像斑马身上的条斑,所以又称“斑马线”。斑马线最早出现在()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C.美国纽约D.中国北京

23.下列传媒中信息最晚呈现的是()

A.电视B.书籍C.广播D.互联网

A、张力理解关心父母B、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C、他们彼此理解和关心D、张力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张力百依百顺

25.朱某的妈妈花了800元钱买了两张钢琴演奏会的门票,两人一起去听。这种是()

A.浪费行为B.超前消费行为C.绿色生活方式D.追求精神消费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1年,张穆庭创作了歌曲《1937》纪念南京大屠杀。

材料二:1938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文书、通讯及个人日记、信函编著了《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这是当时第一部系列记叙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各地所犯罪行的书籍,是记载日军暴虐的黑暗时代最有价值的一部史料。80年代的,每次去城里,仍和以前上班一样,不行30分钟。这说明消费行为()24.初中生张力经常与父母发生摩擦,你认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材料三:我在难民所里待了3个月,亲眼看到日军开着3辆卡车来避难所挑选年轻力壮的男人,还有一些好看的女娃也被他们带走。我每天所听到有熟人被杀的消息,很多和我们一起的人也伤心的活不下去了,有的甚至要撞墙自杀,那时的南京城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1)上述资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请说明辨别的理由。(6分)

(2)不同的资料,最终都会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如果“南京大屠杀“写一篇警示录,你会选择上述哪些资料?(1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丹同学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马航MH370的有关信息,搜集整理了一些新闻报道:报道一: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客机MH370,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与空

来源:新浪网

报道二:马航航班失联后,一场大救援正不分昼夜地在相关海域展开。截止2014年3月10日一共有11国舰船及飞机参与搜救。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报道三:在失踪16天后的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马航MH370航班已经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人员无一幸免。

来源:人民日报

报道四:截至4月25日,“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承担的水下核心区域搜索任务已完成超过80%,尚无任何飞机残骸。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1)李丹实通过哪些大众传媒获得了上面这些信息的?(4)

(2)从第一题中选择一个你经常使用的传媒,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6)

(3)通过生活中的大众传媒,说说你目前了解到了哪些国内外大事?(4)

28.材料一: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解释。

材料二:国际足联规定,南非世界杯赛中不允许球员主罚点球时,在最后射门一刹那故意停顿,以欺骗对方门将,违反规定者将被出示黄牌。

3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

(1)材料一提到的刑事诉讼法从存在形式来看,是什么规则?(3分)

(2)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除了材料一中提到的刑事诉讼法,请你再写出一部法律名称。(2分)

(3)法律和体育竞技规则有何相同点?(写出两点)(4分)

(4)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5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上,读大学的表姐到陈扬家玩,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故事。这引起了陈扬的兴趣,他想更详细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信息。

(1)陈扬可借助哪些大众传媒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通过查阅,陈扬收集到了以下相关资料:

资料一:泰坦尼克号被誉为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但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船,却在它的首航中就撞上冰山而沉没了。

资料二: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3D版影片《泰坦尼克号》,他在制作前做了充分准备:探访当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后裔;观看后人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拍摄的影视著作;阅读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回忆录;雇用潜艇到沉船地点考察。

(2)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年。(2分)

(3)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的3D版影片《泰坦尼克号》之前,搜集了很多历史信息,其中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4分)

(4)有人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人类对抗自然的一次惨败。”现在,人们越来越尊重自认、善待自然,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更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请你结合身边的“绿色消费”,仿照例句,完成下面的句子。(2分)

例:选择可降解的塑料袋,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选择,是为了。选择,是为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3.D 4.B 5.D 6.D 7.C 8.D 9.D 10.A 11.B 12.A 13.A 14.D 15.C 16.C 17.D 18.A 19.D20.A21.C 22.A 23.B 24.C 25.D

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

26.材料一歌曲《1937》是第二手资料。理由:是后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说法;材料

二、材料三是第一手资料。理由:他们是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当事人的亲身经历。

(2)材料

二、材料三。理由: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可信度高。

27.(1)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2)略(优点3分,不足3分)(3)略

28.(1)成文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强制性,违反这些规则都要遭受处罚。都需要有人履行监督的职责,如警察、裁判和法官。

(4)说明了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源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29.(1)略,言之理由即可

(2)1912年

(3)第一手资料:阅读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回忆录;雇用潜艇到沉船地点考察。第二手资料:探访当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后裔;观看后人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拍摄的影视作品。

第二篇: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6、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7、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无规可循

8、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答:(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9、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10、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11、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第二课时: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出现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方式(或基本途径):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活动、文化教育等。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4、P83书本: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6、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第二课时: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不足: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不足: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优点: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不足: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优点: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足: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1)兼收并蓄;(2)虚拟化;(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答: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答: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第一课时: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①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②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答: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答: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举例: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8、正确的消费观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注重绿色消费。

第二课时: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例如: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答:(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答:历史给我们经验;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答: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或间接得来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5、以写报道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变化

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

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

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

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篇:人教七下第七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尝试制定游戏规则。教学方法 做中学(玩中学)。●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提问】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教学)【提问】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提问】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

【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承转】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提问】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归纳】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

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

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讨论】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

【板书】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承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

【板书】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总结】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察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它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与师生共同讨论法,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的自选作业,同学们做得都非常认真──认真选择,认真思考;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的研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小组同学发言时,另外同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倾听,同时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用关键词记他们到底举了哪些例子,并试着梳理清楚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内容右边画问号),简单写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积极参与全班的讨论。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个话题:“我的一天”(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简单分析其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讨论】师生共同论讨,每个学生都归纳自己的收获。【归纳】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自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矩、还是学校里的规则、公共场合对所有人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都时时处处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本图7-

3、图7-4和图7-5等图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提问】○李奶奶家门前这个“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怎么用?

○谁能说出图7-4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提问】除了我们同学说的足球规则外,还有哪些足球规则?

除了课本上叙述的“足球规则产生的故事”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板书】1.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 【承转】美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香椿树,不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与规则、法律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还告诉我们,制定规则的同时,必须制定完善的督查制度和违约的惩罚制度。在规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否则,社会团体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扰乱,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板书】2.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叙述】尝试着回忆一下,班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和班里都明文规定,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有问题请举手回答。但是,总是在一些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的教师课上,这条规定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反之,只要有一至两个学生随便说话、教师又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全班的上课纪律顷刻之间就会“天下大乱”。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班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还有国际竞技比赛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是人治还是法治?是权大还是法大?

篮、排、足球等球类竞技比赛时,假如没有裁判执法,球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偏袒一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有的同学可能还记得釜山亚运会中裁判违规的事例。裁判在竞技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他的职责和权力又是什么? 【板书】3.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看课本中图7-

6、图7-7和图7-8。

【提问】谁能用关键词来描绘“成克杰受贿案”? 谁能说说“发生车祸后,如果司机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有不同意见”“如果两家农户或两个村庄对地界划定的看法不一”“如果有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怎么办?

【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要求紧扣“规则”这一主题谈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教师用学生的作业片段总结结束这节课。“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提问】

○看了课本第 39页“阅读卡”和图 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 7-10 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

【归纳】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2.解决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的状况,出现马路和人行道;规定人走人行道和跳石。

3.解决跳石成为阻碍(汽车代替马车)的问题,出现了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规定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板书】1.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讨论】阅读“材料一至三”和课本第40页阅读卡“太空交通规则”后,再观察图 7-11运行中的人造天体和7-12卫星运行轨道,讨论为什么要制定各种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规则?

现代空间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

【板书】(1)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播放】实验中学校领导就学生会“关于学校规则和发展问题”提案的答辩会。【讨论】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的学生会(包括收集提案)并举行答辩会?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你对学生会的提案有不同的看法或补充完善吗? 【归纳】任何规则的出现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板书】(2)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承转】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其约束和控制),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主动参与──创设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大众参与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制定的积极性高涨,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提问】①看第41页课文和图7-13 2002年春运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回答为什么政府要调节火车或汽车票的价格?为什么要召开价格听证会?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选择代表的过程或途径是什么? ①看第42页课文和图7-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在我国,最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为什么我们要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我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呢?

【小结】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证,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参与制定重大规则或法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板书】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作业】11.完成自我测评1、2题。

2.自选作业──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加分)

多数小组选择的是“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规则,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下列问题或自己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1)学校门口(丁字路口)红绿灯的设置问题──合适不合适,灯闪烁的规则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中午部分学生到教师食堂吃饭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去,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____?(3)部分学生在操场踢足球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踢,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主要权利。

(2)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

(3)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资料呈现】

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提问】这篇资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归纳】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车毁人亡,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利。(新课教学)【提问】除了生命健康权外,未成年人还有什么权利呢?填写下表。

【投影呈现】 未成年人权利

1.生命健康权、2.荣誉权、3.受教育权、4.财产权、5.人身自由权、6.财产继承权、7.姓名权、8.著作权

9.肖像权、10.专利权、11.名誉权、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总结】 1.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全方面的保护。

2.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4.姓名权。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子女的姓名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5.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6.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7.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比如未成年人可以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8.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和没收。

9.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10.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11.专利权。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宪法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它规定和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初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提问】我们享有的权利是在法律的条文中规定着的。知道自己都有哪些权利,我们才能够去行使所拥有的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权益。权利是在规则中规定的,也是在规则中行使的。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呢? 【活动】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讨论王丽事件、李亮事件和张珊事件。讨论问题: 1.王丽事件

○你认为照相馆能够随意摆放中学生的照片吗?为什么?

○你认为照相馆侵犯了中学生的什么权利?相关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是你,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李亮事件○李亮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出版社应该如何对待作者的作品呢?

○李亮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3.张珊事件○张珊的什么权益受到侵害了呢?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叙述事情的经过,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总结】我们是在规则中行使我们的权利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越来越少,程度会越来越轻。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上述事件之外,还有教材中所没有涉及的方面。下面我们一起看以下所遇到的情景。【活动】课前教师准备若干信封,将下列列举的题目放入信封内。信封上写上发言的顺序。组织学生结成若干小组,从教师手中抽签决定自己面对的问题情况。小组同学自己思考并讨论决定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以下列举的是几种在我们学生生活中典型常见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发生的现实情况编写。这里仅供参考。)

【归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拥有权利,更要珍惜权利。所有权利都只能按照规则、依法行使,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我们在家庭中的义务。

(2)感受我们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义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在家庭中的义务;领悟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教学难点: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规则,也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规则。教学方法;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如果你看到一件十分喜爱的东西,而这件东西的价格十分昂贵,超过了自己现有的零用钱,需要向父母要一点钱。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为理由向父母要求呢? 学生回答略。【提问】美国孩子彼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看看他是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理由向父母提要求的呢?看完这个故事,请你思考:彼尔和他的妈妈都在依据一定的规则说明自己主张,但是,他们的规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你找到这些不同点了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你和你的妈妈算过这笔账吗?

算一算从我们出生到自食其力可以独立生活了(大学毕业,大约22岁左右)。父母为养育我们花费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呢?

学生活动:计算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分享。

【归纳】从中,我们感觉到了父母奉献给子女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

【提问】下面请大家一起观赏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思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投影出示思考题:

○石娃在爸爸残废之后为家庭和他的父亲做了什么? ○在石娃的行动中,哪些是他的权利,是什么权利?哪些是他的义务,是什么义务? ○请你评价石娃的行动,在他的身上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提问】上述涉及了在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的义务。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都承担什么义务呢?主要在哪些法律中规定的呢?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而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以学习为主。在学校中,我们都遵守哪些规则呢? 学生回答略。【提问】在这些规则中,都提出了哪些需要我们应尽的义务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子女,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我们都要履行规则所规定的义务。【叙述】规则中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履行了规则赋予我们的义务,我们的权利才得以实现。而规则中的义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提问】请你谈一谈对此广告创意的看法。学生回答略。

情景剧(学生小品表演)。【情景一】晓明和父亲一起乘坐出租车到奶奶家玩。晓明的父亲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丢失在出租车上。不久,司机刘山发现并捡得了晓明父亲的手机。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1)人海茫茫,还是算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出租车司机。学生讨论。

【情景二】第二天,晓明的父亲经几番查找,找到了出租车司机刘山。晓明的父亲要求司机刘山归还手机。刘山回答说:“我又没有看见,更没有捡到,怎么还给你呀!”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1)没有证据,也只好认了。(2)应该主动去寻找。学生讨论。

【情景三】晓明想了想,悄悄地告诉父亲,父亲会意。晓明悄悄地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父亲的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这时候,从刘山的出租车里传来了清脆的电话铃声。晓明的父亲说,我的手机就在你的车上。此时的电话铃声就是证据。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归还给小明的父亲。【提问】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方式可保护自己?

忍气吞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依法维权。【提问】你能够运用所知道的法律知识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吗?

学生讨论。

【归纳】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许多的义务都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我们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依法行使,即依法维权。在我们履行义务的时候,也要依照规则履行。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造就了乔丹的精彩表现的事例的分析,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带来了人们出行的自由等事例的讨论,使得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可以使我们过得更自由。

(2)通过对学校不同地域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从而在学校里获得学习自由的讨论,体验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乔丹的照片(或者乔丹灌篮的录像)。

【提问】(教师引导性提问)乔丹的表现是如此的精彩,这是全球公认的。那么,是什么保证乔丹在赛场上如此自如潇洒的表现呢? 学生演示。可以让学生中篮球打得最好的同学现场演示侵人犯规给同学们看。

出示资料:篮球规则第47条 侵人犯规(略)。

【提问】如果篮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篮球运动员能够这么潇洒自如地表演和自由发挥其精湛的球技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比赛需要规则,规则保证公正。遵守比赛规则,我们才有一场精彩的比赛。

【提问】经济发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购买了私家车,道路一下子就变得拥挤了。这里有车辆增多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或者说一说你的所见所闻。【提问】你认为遵守交通规则和获得出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资料】熟记交通规则。

骑自行车的规则、人行横道灯信号、指挥灯信号、行人须知。

【提问】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道路上是骑自行车的人、是行人,我们要按照交通规则去做,说一说你看到的违反上述规则的行为主要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怎样和别人分享道路。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你是如何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交通事故发生,说明了如果不按照规则行事,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自由更加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说,规则的出现和制定是为了社会运行更加有序、更加公平、更加合理,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安全、快捷,而不是约束人的自由。规则虽然在某些方面束缚了、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只要你理解和掌握好规则,我们就能够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中,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个人的自由只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自由。规则就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以保证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总是以规则作为前提和保障的。

【活动】教师引导性提问: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我们都遵守什么规则呢?遵守这些规则,使得我们获得了什么呢?

课前准备:教师展示学校平面图。(学校平面图中大致呈现出教室、图书馆、自习室、楼道内、花园、食堂、操场、老师办公室等部分)活动任务: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学校的某一区域。小组讨论,共同制订规则,之后在纸上写出在学校校规校纪中,对于这个区域对学生的规定是什么?

2.制作和表演小品。如果不遵守在这个区域中的校规校纪的话,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活动评价:

1.能够充分表现同学们遵守规则获得自由的。2.同学之间讨论充分并且和谐合作的。【归纳】在课堂上,„„ 在图书馆里,„„ 在自习室里,„„ 在操场上,„„ 在食堂里,„„

【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十分细致,表演得也十分精彩。在我们学校中,有许多规则。我们行使着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履行着规则要求我们应尽的义务。而正是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学习的自由。【活动】角色扮演(课后自我测评)。【总结】遵守规则是我们自由成长的保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规则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自由,我们在遵守规则中拥有。(课堂拓展)

寻找我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利益的事例,说明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寻求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和紧急救险的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有关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使用救助电话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规则。教学难点:学会拨打紧急救险电话的方法。难点突破:现场模拟,辩论研讨。教学方法 导练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桑兰曾经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在一次国际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造成高位截瘫。宋小山的父母先后去世了,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时时都有发生,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使当事人无法正常生活下去。【提问】他们怎么办?等死?当然不会,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会有越来越健全的机制帮助弱势群体,那么作为当事人该怎么办呢?

【承转】请大家看看书上桑兰和宋小山的命运(阅读课本)。

(新课教学)【提问】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几个方面? 【板书】为了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国家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起提供救助和补贴的制度,叫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

【提问】请借助于网络,弄清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归纳】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事业出现挫折,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社会保障,正如桑兰可以根据国家体育伤残条例获取足够的治疗和安置费,宋小山从社区和有关部门领取社会保障金,这就是生活的规则。【承转】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事后怎么办的问题,如果我们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不及时马上会产生巨大伤害事故,你会怎么办?

【提问】你知道紧急求助电话和求助方法吗?

报警:110 障碍电话:112 国内人工长途挂号:113 查号台:114 报时:117 火警:119 特快专递服务:185 电信业务咨询:10000 急救:120 天气预报:12121 交通肇事:122 免打扰服务登记:156 邮编查询:184 人工信息服务台:160 本市范围内凡属电信局市话网内的所有电话(包括住宅电话、单位电话、公用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都能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数字移动电话,在任何城市拨打110时,都不要加拨区号,直接拨打110即可。

当您拨通110后,首先会听到“这里是 XX市公安局110报警系统,请不要挂机”的中英文电脑语音提示,这就告诉您已经拨通了110。如果系误拨,请立即挂机。报警时,报警求助人要主动通报自己的姓名、住址、单位和电话号码,准确、简要叙述案(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在区、路、巷、号)等基本情况,以便公安民警迅速赴现场处置。

三、理解、爱护、支持110电话报警求助系统 110报警服务台是群众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市民有义务爱护、支持11O报警服务台的工作。希望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由于110报警服务台每天要受理近千次的报警求助电话,线路十分繁忙,若不是当时发生的紧急案件、事件,请您向发案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二)当您发现火警最好直接拨打119报警,通过110转接会延误一定的时间。

(三)当您发生(发现)交通事故时最好直接拨打122报警。

(四)在您教会子女怎样拨打110报警求助的同时,也要教导子女无事不要随意拨打110。

(五)请您如实报告警情,不要谎报警情甚至恶意骚扰110报警服务台的正常工作。对故意骚扰者,公安机关一经查实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乃至治安拘留的处罚。

【现场】模拟拨打110报警电话的场景。【归纳】当你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时,社会会对你提供基本的帮助,当然这还要自己去申请,按照规则行使权利是学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当遭遇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能够为社会减少巨大的损失,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要掌握这些技能,为国家做贡献。(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或遇到紧急危险事件的发生,那么寻求紧急救助是必要的,虽然媒体在不断地宣传怎样紧急避险和寻求援助,但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太知道报警电话怎样拨打,所以若有条件,找一部电话,模拟报警人和工作人员的报警现场,让孩子们了解报警的程序,以备在紧急情况下,能真正获得救助。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的现场,讨论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维权意识,尊重法律。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正确的维权方法。难点突破:模拟商场搜身现场。教学方法 模拟现场,展开研讨。●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叙述】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真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商家冤枉成小偷,那滋味也的确不好受。我们来看深圳某律师是怎样面对这种尴尬事,他又是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提问】当你遇到类似于某律师或书上王丽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现场】商场购物出门时,被怀疑偷拿商场物品,现场模拟表演。

【承转】请大家看看另外一人的做法,请你作评说。(新课教学)

【提问】阅读课本第56页看看王威的遭遇和他的做法,并阅读下面两段报道,然后对王威的报复性做法作出评价。【资料】

一、22岁的李亮从去年9月初多次到南京某中学门前拦截学生要钱,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向10多名学生强索钱财,若没有钱,则暴打。9月 27日,李亮又在校门口向16岁的学生方某要钱,方的同学余某对其行为进行指责,李亮上去就打余的耳光。余找来父亲和叔叔,李竟冲上去殴打余父,结果被余父和叔叔一起按倒在地,制服后扭送公安机关。二、一段时间以来,一伙人在长沙市某中学附近强行收取保护费,敲诈学生钱财。了解这些情况后,长沙市巡警天心大队每天派便衣在校门口附近守点布控。27日下午6时,正值学校放学,2名染发的男青年来到校门口,拦住一名学生要钱,两名便衣巡警当场将其抓获。据查,犯罪嫌疑人杨某和肖某,17岁,自11月份以来,到某中学内逼迫学生交钱,不给就拳打脚踢,不少学生迫于其淫威,只得交钱。为明确知道哪个学生有钱,杨某还在学校发展帮手。此后,杨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学校找被他“关照”的学生收取保护费。【研讨】王威错在哪儿?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归纳】对同学怀有报复心怎么办?报复心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易误解别人,怀有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内心非常痛苦,怎样抛弃这种心理呢?(1)学会谅解,别人可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给你带来恶果。(2)学会使用心理换位,从对方的角度了解给你带来的挫折和不愉快。(3)多考虑报复的危险性后果以及会导致害人害己。(4)加强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说明你的处理态度。【阅读】阅读这两段“一分钱官司”,并对北京房山胡某和郑州范先生的做法作出评说。一

据房山法院前天透露,该院窦店法庭日前受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韩某精神损失赔偿一案,原告胡某因被韩某无故当众谩骂,请求法院判决韩某给自己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原告胡某诉称: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被告韩某无故将其个人所属的小客车的轮胎放了气,在其与被告讲理的过程中,被告不顾公众场合对其进行谩骂。原告在诉状中说,此事当时经110民警处理,被告韩某对上述事实予以认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韩某在公众场合及公共媒体对我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我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

二、“一分钱官司”审结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30日电近日,备受郑州市广大市民关注的“一分钱官司”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审结,法院判决河南某超市有限公司返还多收消费者范先生的1分钱,并赔偿损失3.15元。案件受理费50元,由该商家承担。【总结】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教学提纲 1.商场搜身

(1)律师的做法。(2)有关法律。2.校门口劫钱

(1)王威错在哪里?(2)报复心理的危害。3.日常生活中你有可能在哪些方面会遇到权益受到侵害?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三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式,勇于承担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书上列举的一些做法,学习正确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研讨,实际调查研究,提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明确社会责任,学会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教学难点:真正学有收获,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难点突破:针对不同的做法充分研讨,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

教学方法 导学法、研讨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垃圾处理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不少人有种“垃圾已经扫地出门,眼不见心不烦,与我无关”的心理,没有意识到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自己的一份垃圾,那么每个人每天也就应该为垃圾处理承担起一份责任。如果一个市民放弃这种责任,我们很难说他比那种随地吐痰、满大街乱扔瓜果皮的“粗人”文明多少。因此,当前亟须大力倡导“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提问】这种责任就是社会责任中的一种,见到遍地的垃圾污染环境,请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当代少年是怎样做的?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 【研讨】他们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分了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广泛调查;其次:写调查报告;最后:提交当地政府。

【总结】他们的行动行使了公民的建议监督权,做法科学有效,值得其他人学习。【承转】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同学怎样抓住制造“马路黑洞”的贼的(看课本)。(新课教学)【提问】“马路黑洞”吞噬行人的惨案时有发生,我们在电视或书报上经常听说有人把路边的窨井盖偷走,制造“马路黑洞”使人车受伤的事情,你是怎样想的? 【现场】下面我们设想,你家居住地附近经常有人偷窨井盖,派出所一直没有抓住这个贼。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天下着小雨,正当你和同学马明走到和平街北口时发现了一辆平板车,车上有几块窨井盖,在雨中,依稀可见两人正在抬一个窨井盖,这不正是要抓的贼吗?你该怎么办? 【研讨】分组研讨,设计最佳方案。以下是假设的各种方案:

(1)立即联系同学,趁贼没走远,合伙擒贼,扭送当地派出所。

(2)立即去附近小区,找保安,到居委会治安室寻求支援。

(3)立即高喊“抓贼啦,有人偷窨井盖了”,吓唬小偷,让他们把窨井盖扔下,或协同路人抓贼。

(4)由一人跟着车子,另一人打电话报警。

(5)反正我知道这里有人偷窨井盖,地上有黑洞,以后走路自己小心点,其他的我管不着。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这位同学的做法,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展示】山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提案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马路黑洞”伤人问题 “马路黑洞”,指的是密布于马路上的没有了窨井盖的各种地下设施的出口。马路上行走的、骑车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注意到这些“马路黑洞”,尤其是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或者是晚上。由于近年来“马路黑洞”屡屡出现,所以“马路黑洞”伤人的事也就屡屡发生,仅提案者所闻的资料统计,就达30余起。《齐鲁晚报》1月18日讯:山东建工集团的祖先生晚上7点半办完事情匆匆回家,当走到黄河招待所附近的非机动车道时,突然一脚踩空,栽进了路上一没盖的电缆井里。当时,他的整个下半身都掉进了井里,而头则磕在了井沿上。由于摔得太重,他当即失去了知觉。幸亏路人把他从井里拽了出来。他醒过来后,腿和脚剧烈疼痛,嘴里满是鲜血,一颗大门牙给磕断了一半,而另三颗磕损的牙齿也已松动。祖先生愤怒不已地说:“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

“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济南某公园假山上的石头砸伤了游人,游人起诉公园并获胜,由此推断,祖先生若起诉该井的管理部门,该管理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为防止此类事情在省城济南的不断发生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对“马路黑洞”伤人问题的重视当然是最重要的。

2.对全市所有的马路进行一遍普查。这个工作可发动全市的群众协助进行,如通过媒体发动群众主动投诉,哪个地方有“马路黑洞”。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

3.针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装上窨井盖,或先装上醒目的标志,待后再装。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向“马路黑洞”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宣传,希望他们注意保护和维护这些窨井盖,共同来做好公益工作。4.对全市所有的废品收购站和收购点发出通知,绝对禁止收购窨井盖,即使是破碎的窨井盖也不准收购,一旦发现,即以包庇盗窃者的名义惩处。5.通过济南市有关部门下指令性的研究项目,研究方便、实用、易装不易盗、或没有盗窃价值的新型窨井盖。具体操作上,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用之。

【归纳】这个提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概念界定──“马路黑洞”;②摆事实──报刊新闻;③提建议──政府行为。同样是遇到社会问题,有人“事不关己,听之任之”,有人挺身而出,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态度,不同的个人素质。社会是大家的社会,关心和维护社会的良好风尚对我们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垃圾处理不当不但污染环境,还会进而污染人们的心灵;而心灵一旦受到污染,治理起来将比治理环境污染困难得多。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为净化社会的环境发挥出我们的智慧来。

综合探究七 我是社会小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正确途径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行使公民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掌握撰写格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并积极提出建议的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会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帮助。教学难点: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难点突破:查阅资料,开展研讨。●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行使权利 【叙述】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这个大家庭逐渐形成了很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同陋习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斗争中形成的,有的以法律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大家都遵守的道德准则形式呈现。然而,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做出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使得我们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问题)等等。众所周知,中国已加入WTO,即将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机遇与挑战。但不管是狼来了还是浪来了,我们的规则不能废。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世贸组织对成员国的统一要求,也就是基本准则。龙永图先生曾经说过:“入世先入规。”不错,我们加入了WTO,就一定要遵守这个组织的规定,否则将天下大乱。随着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能停下北京奥运对世人的承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提问】我们要做些什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有哪些与这些规则格格不入?又有哪些与我们的承诺不相称的呢?

【承转】下面,我们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谈谈自己的发现。(新课教学)

【现场】各组选派代表陈述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

第二组: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等问题);

第三组:环境污染(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及工业污染等主要污染,还有生活污染如随地吐痰、口香糖残渣、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

第四组:耕地被占(毁林开荒、城市扩张等); 第五组:文化设施建设。【归纳】老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以肯定,对那些切中问题要害、问题说明准确、叙述清晰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那些不明朗、含糊不清、没有时代意义的陈述提出修正意见。并确定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为重点题目,继续实施调查研究。第二部分:一次成功的尝试 【讨论】教师把书上的问题交给学生,请大家关注并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假如你们居住的地方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像街道脏、乱、差,垃圾纸屑到处飞,你会有什么感觉?”“面对这种生存环境,你是熟视无睹还是积极想办法?” 【现场】播放某次教室环境脏乱差的真实场景的录像片段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展开讨论,对及时发现并主动想办法解决的同学当场授予班级最高荣誉“XX之星”。

【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看看小余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应该按照调查研究

→确定主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的步骤进行。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怎样把好的建议反映给有关机构或领导呢?”

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规定和资料,共同商议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向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当面反映情况等;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倡议书等等。发表对社会问题意见的途径、方式很多,要求同学们学会并根据具体情况尝试其中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市长对小余他们意见的处理情况。教师可适时地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第三部分:都可以试试 【活动】以原来的小组为基础,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小组,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查找、收集资料,按照上述环节、方式

进行体验和实践,在全班开展模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与同学共同合作。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使学生明确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格式及要求。报告写作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也是“我是社会小主人”的心理体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本组成果,互相提高。(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那就是,处处有主人翁意识,时时依规则办事。

第四篇: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体会学习化社会具有终身教育和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2、收集自己身边的实例,试着阐述学习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

二、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学习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作用;了解学习化社会的特点,体会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学习改变命运”的实例

四、自主学习

1、书P61海伦.凯勒,①请想象海伦.凯勒的生存状态怎样?

②如果不学习,她的一生将怎样度过?

③是什么让她战胜困难,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2、书P61京郊农民的故事,是什么使他的菜地变成一个高质高产的绿色庄园?这一故事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3、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的钥匙,还关系到的繁荣。

4、“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是的具体体现。如今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5、什么是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有什么特点?

6、除了在学校上学之外,我们还能通过哪些途径、利用什么手段来学习?这与在校内课堂学习有什么异同?

五、课堂助学

材料 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

1、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

2、没有上学,在家务农的姐姐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哪些学习的途径?

六、交流与体验

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

经过小组合作,我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有:

七、释疑解惑

全体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小组合作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八、巩固与检测

1、“学校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从学校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饿学习阶段的开始。”这体现了()

A、学校教育的重要性B、终身学习的思想

C、扫盲教育的重要性D、学校教育需要不断完善思想

2、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A、海伦.凯勒B、培根C、爱迪生D、牛顿

3、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地点主要是()

A、家庭B、学校C、社区D、任何地点

4、在学习化社会里()

A、任何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学习

B、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C、人们必须到学校里去接受课堂教育

D、年龄大的人不能参加高考

5、当今时代,改变人生命运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是()

A、科技知识B、体育运动C、文学艺术D、理想追求6、2001年教育部作出决定,参加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一规定意味着()

A、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已没有任何条件

C、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D、终身教育进入了的生活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练习卷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服饰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辛亥革命时期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是:()

A、旗袍B、中山装C、西装D、马褂

2、西汉的时候,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想一想,这个奏章应该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

A、纸草B、丝帛C、竹木简D、牛皮纸

3、(1)龟甲、兽骨;(2)植物纤维纸;(3)丝帛;(4)竹林简,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

用过的书写材料,若按使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A、(1)(4)(2)(3)B、(1)(4)(3)(2)

C、(4)(1)(3)(2)D、(4)(1)(2)(3)

4、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楷书D、金文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文字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金文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它发明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7、2003年春天,一种传染病袭击了我国部分地区,这一传染病名称为:()

A、“非典”B、天花C、禽流感D、疯牛病

8、我国从()殖民者手中收回了香港

A、葡萄牙B、法国C、美国D、英国

9、既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又是禁烟民族大英雄的是:()

A、林则徐B、诸葛亮 C、孙中山D、岳飞

10、足球运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

A、马球B、蹴鞠C、足球D、脚球11、1860年,焚烧了“万园之园”的是:()

A、英军B、美军C、英法联军D、日本侵略者

12、下列朝代中,曾在南京建都的有:()

①吴②南朝:宋、齐、梁、陈③唐④隋⑤南宋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D、②③④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了核能,这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法国⑤日本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⑤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为界

B、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简写为221年

D、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15、最早以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B、汉文帝 C、汉光武帝D、唐太宗

16、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相当于:(A、公元前4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前6世纪D、公元前7世纪17、1730~1739年称为:())

A、17世纪30年代 B、17世纪4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D、18世纪40年代

18、公元前1894年是在:()

A、公元前18世纪后期B、公元前19世纪后期

C、公元前18世纪前期D、公元前19世纪前期

19、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0年,建元3年是:()

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41年 C、公元前138年 D、公元前142年20、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20年应是:()

A、中华民国九年 B、中华民国十年 C、中华民国十一年 D、中华民国八年

21、唐朝(公元681-907年)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分别存在了多少年()

A、226年;210年B、226年;209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22、恐龙生活在人类出现以前,它的神秘消失成了一个自然之谜。现在我们对恐龙的研究,主要的依据是:()

A、传说B、史书记载C、化石D、口述资料

23、下列说法: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③实物、照片、历史著作都属于第一手资料;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不属于文物的是:()

A、埃及的金字塔B、2002年我国研制成功的万亿次计算机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敦煌壁画

25、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档案B、日记C、照片D、《汉书》

26、下列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A、《雷锋日记》B、《邓小平文选》C、《资治通鉴》D、秦兵马俑

27、民间故事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下面哪个是民间故事()

A、《红楼梦》B、《水浒传》C、《白蛇传》D、《孙子兵法》

28、小胡同学假期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他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看到了许多明清时的物品和照片,还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很多关于故宫的故事。小胡还买了一本介绍故宫趣闻逸事的书。关于小胡同学此次参观中接触到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片属于文献资料B、物品属于文物

C、介绍趣闻逸事的书不可信D、导游的讲解是原始资料29、1840年5月,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

A、黑便士B、大龙C、小龙票D、白便士

30、我国的邮驿制度产生于()

A、公元前400年左右B、公元前500年左右

C、公元前600年左右D、公元前700年左右

二、连线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A、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C、屈原

君子以厚德载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林则徐

三、排序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答 :、、、、、2、将下列文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清明上河图②兵马俑③康熙南巡图④元世祖出猎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

1、“郑和船队后裔”探谜

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传奇: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他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后来,中国记者一行4人考察了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上家村,传说中的中国沉船水手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有人解释“上家”这个发音来自“上海”,可能遇难的中国船来自上海)。记者在上家遗址中发现了和中国农村常见的形状相似的墓地,它极有可能是中国水手的墓地。记者还参观了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的陶罐,从双龙戏珠的图案上可以判断这是中国的产品。

(1)请将上面划线部分的资料分类:

文献资料:文物资料:口述资料:

(2)中国记者获得的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2、巴比伦文明

从事历史研究的张教授对巴比伦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研究巴比伦文明,他借助的资料有:巴比伦城琉璃墙及其墙上的浮雕、出土的人脸形状的金瓶、乌尔王出土的金瓶山羊、《 吉尔伽美什》及西欧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关于巴比伦文明的传说等。

(1)上述提到的资料中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哪些是口述资料?

(2)其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3)若按照可靠性来选择这些资料,你认为张教授会如何选择?

四、改错题

阅读下面文字,指出该段文字的错误之处(至少6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秦朝时期,人们开始用纸写书和作画,《史记》与《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件纸质作品。《史记》作为一本历史巨著,记录了关于诸葛亮的诸多事件。《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图中的人们身着马褂和旗袍,在圆明园中悠闲地散步。

下载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2014年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测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一、最佳选择题(共42题,每小题1分,共42分)1、工业革命开始于A.18世纪中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60年代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A.英国B.法......

    川教版七下历史教学计划

    2015~2016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川教版) 土桥中学 刘保容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共三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校要求,以及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

    七下历史 第7课教学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案7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 A 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B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C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D 英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测试A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人教七下语文期末测试答案

    人教七下语文期末测试答案 一1、(1)cuxian (2)粲贴(3)叱咤风云 2、C3、(1 )——(5)略 (6)、①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②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4、(1)高尔基 (2 ) “......

    人教新目标英语七下-阅读理解

    (一) There are so many interesting truths about animals. Do you know them? Let’s have a look. Chickens are only animals have combs(头冠), a piece of red fl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