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

时间:2019-05-12 08:1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

第一篇: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人民的胜利”。解放军指战员在前方浴血奋战可歌可泣,而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支前更加动人心弦。中原、华东、华北三大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是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基础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发展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创造的历史。

1、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

(2)人民群众是一个,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 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

广大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_______________,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___。

(2)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_。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

③人民群众还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____________。

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1)地位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基本内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

_________________,一切向____________________,虚心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路线

(1)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基本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__胜利的重要保

证,也是成功地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互动探究

探究一:有人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

作者”。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探究二: 阅读课本第93页方框中的内容,思考其中问题。

探究三:有人说,“文化是由文化工作者创造的”。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探究四:列举事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

巩固练习

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个人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

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下,哪里还会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可见()

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脑力劳动者,但不能离开体力劳动者

B.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D.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3.我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农业科技著作,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

产经验编写而成的。这说明()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B.知识分子都是劳动群众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D.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工作的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农村自治。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5.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

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A.只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人民群众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

据此,回答6~7题。

6.“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反映了谷文

昌()

A. 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B.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C. 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下列行为表现出 “走群众路线”的是()①某市公安局倡导警民联防以搞好社会治安②国家就春节铁路提价问题举行听证会③全国人大广泛征询人们对修订《婚姻法》的建议④奥组委向全国征集奥运歌曲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9.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0.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25年来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试说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知识框架与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第二框参考答案

目标检测1~5.CACAD6~9.DDDB10、答:

(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篇: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5 编制者:王秀娟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学习要求:列举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

1、青铜冶炼:(1)青铜时代:(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2、冶铁业和炼钢业:(1)主要成就:(2)钢铁应用的影响

(3)冶炼燃料的变化(按时间顺序列举)

二、纺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1)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2)汉代的中外贸易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棉纺织业:

(1)棉纺织业何时在中国内地兴起?黄道婆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2)棉纺织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陶瓷制造业地(根据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制陶业:了解中国古代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2、制瓷业: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古代陶瓷业的主要成就,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1)东汉南朝时期:

(2)唐代:

(3)宋代:

(4)元以后: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有哪些方式?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其长期存在对我车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经历了一个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到私营手工业为主的变化过程。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用煤冶铁的时代出现在()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我国古代从何时起获得“丝国”的称号()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汉代

3、元代黄道婆革新的技术是()

A 丝织技术

B 麻织技术

C 毛织技术

D 棉纺织技术

4、古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始于()A 战国

B 汉代

C 南北朝

D 唐朝

5、士农工商并称为国家的“四民”始于()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南北朝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 小匡》 材料三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千余人。

——《汉书 盐铁论 复古》 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CDDDD 材料题: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且工匠们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材料三反映了汉代一度出现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6 编制者:刘金花

使用时间:09年2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重点:商业发展的特点  难点:重农抑商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商业的发展:

1、思考:与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朝时期:(2)周朝:

(3)春秋战国时期:

(4)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宋代:(6)元代:

(7)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二、城市的繁荣

1、商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

2、自周秦迄唐代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3、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城市有哪些特点?

4、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

5、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

三、“重农抑商”

1、王朝政策与商业的重要性

2、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不同时期商业政策的变化: 商周时期: 战国: 汉朝:

中唐以来:

明清时期:

4、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 巩固练习:

1、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

A 西周B 春秋战国

C 西汉

D 唐朝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包括()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 烟草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周到唐代的市与居民区分开

B 县城以下禁止设置市的规定在唐朝被打破 C 宋朝的市取消了时间的限制 D 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4、自战国至明清,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然而,某一朝代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这一朝代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5、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③避免了逃避生产劳动的现象 ④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 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 反思总结

附答案:选择:BABBB 材料题:(1)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7 编制者:葛美玉 使用时间:09年3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 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知识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旧课复习:

 新课学习――先预习,再学习,后巩固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传统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简单了解)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明清国力强盛

(二)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2、原因:

3、含义:(从中概括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三个要素)

4、萌芽的典型表现:

5、阻碍萌芽发展的因素(1)

(2)

(3)

(4)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1、危机的原因(结合教材和课后阅读与思考)

2、危机的表现: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

B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C 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D 耕地面积日益缩小

2、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

B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 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

D 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制瓷业中出项很细的技术分工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体现江西景德镇制瓷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 官办手工工场

B 民间小手工作坊

C 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反思总结

答案:BDDCD

第三篇: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学科:高二政治课时:55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课组长

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习目标】

1、掌握:人民群众的含义和范围;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理解: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和方法论

【知识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依据:

--------------------------;﹙2﹚内容:

-------------------------.2、人民群众﹙1﹚含义:----------.注:不能把人民群众等同于劳动群众。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主要的、稳定的部分。

(2)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作用:①------------------------------;

②-----------------------------③

-。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地位:-----。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

--------------。

3、群众路线

(1)地位:-------。

(2)基本内容:---------------。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重要性:

-----------------------

------------------------------。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大改造: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2、“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决定的。”这是()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3、“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是四川省西部一个普通村庄,该村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汤营模式”。上述材料表明了()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必须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唯物史观的要求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8“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

A.错误。抹杀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B.正确。认为人民群众都是英雄人物

C.正确。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错误。否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9.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0、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11.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3、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6:CABBAB 7—13 BCDBCCA

第四篇:社会历史的主体_导学案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

编写人:王月霞 审核人:高二政治组 编号20日期 2013-11-21

一、【学习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重点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前预习

完成《师说》课前梳理

三、【课堂探究】

知识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阅读课本P92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看待梁启超的观点?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吗?

例题(2009年海南模拟)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阅读P93探究二,回答下列问题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4、材料一.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材料二.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那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呢”?

材料三.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一生坎坷,献身音乐。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 二泉映月 》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以上三个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观点?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5.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点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知识点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结合课本P94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结合身边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7.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知识体系

【基础自测】

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草根道德是我们社会健康的道德细胞,草根人物理应是“道德中国”建设的主体。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B.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面貌④ 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6.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除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身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主义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9.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10.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五篇: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打印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生活与哲学》导学案主备:孙道睿课型:新课序号:2

2●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 ●小组长_____

【教师寄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Bow from the thick and thin responsible for the people.--“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Duke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

1.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地位、作用,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难点】人民群众的含义。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要求:阅读回顾教材P92—95页知识,完成以下内容,初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并把空白处填写完整)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含义:

注意:

(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英雄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具体表现:

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2、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

3、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的地位:

(2)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原理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预习后我的疑问:-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改革将成关键词。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材料二:2013年7月21日至23日,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材料三:2013年10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让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材料四:2013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研究部署深化改革,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大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四、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并明白为什么)学○○习○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珍惜时间、做好记录。

探究一:

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是谁?

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

探究二: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许多科技发明、文艺作品都是个人的成果。这一现象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这一观点是否矛盾?

(学法指导: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探究四: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9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秘密签下“生死契约”,率先实施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这场改革后来得到政府的认可,推广到全国。“大包干”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

思考:这属于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何作用?

五、延伸拓展

1、人民群众的理解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理解: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第五,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六、自主检测体验成功

(一)判断题:

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发展生产的历史。()

3、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选择题

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草根道德是我们社会健康的道德细胞,草根人物理应是“道德中国”建设的主体。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B.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唯一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构成社会历史

4、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6、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创造历史④劳动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一致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13 山东卷)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9.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七、构建知识体系(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

八、学后反思

《》导学案参考答案

【复习巩固、创设情境】:(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以及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要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必须打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

(4)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合作探究】

探究一: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探究二: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探究三:(1)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你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3)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探究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DDCCDBCA

1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下载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2教后感

    高一历史必修2教后感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必修2的经济史教学中我感到最大的一点收获是:虽然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好讲,但是......

    八上历史教学案2

    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学案系列——上册 武安市午汲镇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 科:历史 主备:张双发 审 核:李三海 内容: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到甲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

    高中政治 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学习资料 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创造者。要把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做到......

    人教必修4模块综合复习教案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Book 4 Unit 1 1. (跟着简研究大猩猩的路线follow),our group are going to visit them in the forest. 2.She spent ye......

    人教必修三历史期中总结

    期中考试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

    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第3课学案(大全)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第 四 单元第13课编写( 唐琳 ) 审订( 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结构整合】 【目标重难】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

    物理:5.1 《曲线运动》教学案(必修2).

    §5.1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