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业务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缺乏,作用发挥不到位。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我镇招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涉及农业的只有个别一两个。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长大的,对农业实用技术了解不多,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工作经验少,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我镇这批大学生村官大部分都是一毕业就被选聘到村任职了,工作时间短,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缺少与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的环节。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做一些打字复印、整理归档等简单的工作,对于村里的很多实际工作插不上手。到农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较大。
三是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长期工作的积极性。部分大学生村官将这项工作作为跳板,等有工作经验后享受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加分优惠。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与
同级选调生或公务员相比,大学生村官除了考公务员和竞聘村主任及村党支部书记之外,其他出路很少,三年聘用期满后就得解聘,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烦恼和困惑的问题,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压力大、情绪多,感到前途渺茫,有后顾之忧。
四是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定位尚不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属所在乡镇管理,但乡镇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同时目前乡镇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级班子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相对尴尬,地位边缘化。
二、几点建议和举措
(一)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着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不断加强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同时也要加强适应性培训,从锻炼大学生村官应对事务的能力出发,引导他们了解农村实际,学会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增长他们服务农民的本领。在培训方式上要把握灵活性,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大学生村官“论坛”和网上培训等形式。二是将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纳入到镇、村二级学习体系。要求其在参加村党总支政治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参加镇上组织的政治学习,以提高她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宗旨意识。三是压担锻炼。大学生担任的都是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总支副书记,按其职责分担村里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压担子,使其经受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二)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着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落实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一是实行两级联动考评。镇党委和村党总支两级各负其责,构建以“平时日志管理—季度督查通报—半
年述职—年度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日常日志管理由村党总支负责,村党总支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日志,对其平时工作、生活,特别是工作日志记录情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出勤、为民办实事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督查通报由镇党委负责,每季度一督查一通报。镇组织办和督查室每月对“大学生村官”的上岗情况、履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及工作实绩督查一次。半年述职由镇党委和村党总支共同负责,年度考核由镇党委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定期述职评议制度。述职评议与所在村干部述职一并进行,每半年一次,要求“大学生村官”就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回顾,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评议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管理档案。三是建立正常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工作纪律、不安心基层工作、实际工作能力差、群众认可度低,在评议考察中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大学生村官”按照合同规定依法及时予以解聘。对于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提拔任职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大学生的争优进取意识。对一些工作被动的大学生进行具体帮助,一起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三是扎实帮扶,健全保障机制,着力解除后顾之忧。
从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村官也属弱势群体,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建功。针对大学生各自的能力、专业、特长等,为他们量身打造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帮扶方案,并以培养发展为目的,安排其到适合的岗位挂职锻炼。对三年工作期满后没有经法定程序进入村级班子或者没有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作出妥善安排,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在村工作,此项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第二篇: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精)
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业务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缺乏,作用发挥不到位。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我镇招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涉及农业的只有个别一两个。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长大的,对农业实用技术了解不
多,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工作经验少,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我镇这批大学生村官大部分都是一毕业就被选聘到村任职了,工作时间短,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缺少与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的环节。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做一些打字复印、整理归档等简单的工作,对于村里的很多实际工作插不上手。到农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较大。
三是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长期工作的积极性。部分大学生村官将这项工作作为跳板,等有工作经验后享受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加分优惠。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与同级选调生或公务员相比,大学生村官除了考公务员和竞聘村主任及村党支部书记之外,其他出路很少,三年聘用期满后就得解聘,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烦恼和困惑的问题,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压力大、情绪多,感到前途渺茫,有后顾之忧。
四是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定位尚不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属所在乡镇管理,但乡镇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同时目前乡镇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级班子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相对尴尬,地位边缘化。
二、几点建议和举措
(一)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着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不断加强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同时也要加强适应性培训,从锻炼大学生村官应对事务的能力出发,引导他们了解农村实际,学会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增长他们服务农民的本领。在培训方式上要把握灵活性,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大学生村官“论坛”和网上培训等形式。二是将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纳入到镇、村二级学习体系。要求其在参加村党总支政治
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参加镇上组织的政治学习,以提高她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宗旨意识。三是压担锻炼。大学生担任的都是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总支副书记,按其职责分担村里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压担子,使其经受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二)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着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落实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一是实行两级联动考评。镇党委和村党总支两级各负其责,构建以“平时日志管理—季度督查通报—半年述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日常日志管理由村党总支负责,村党总支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日志,对其平时工作、生活,特别是工作日志记录情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出勤、为民办实事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督查通报由镇党委负责,每季度一督查一通报。镇组织办和督查室每月对“大学生村官”的上岗情况、履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及工作实绩督查一次。半年述职由镇党委和村党总支共同负责,考核由镇党委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定期述职评议制度。述职评议与所在村干部
述职一并进行,每半年一次,要求“大学生村官”就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回顾,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评议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管理档案。三是建立正常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工作纪律、不安心基层工作、实际工作能力差、群众认可度低,在评议考察中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大学生村官”按照合同规定依法及时予以解聘。对于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提拔任职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大学生的争优进取意识。对一些工作被动的大学生进行具体帮助,一起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三是扎实帮扶,健全保障机制,着力解除后顾之忧。
从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村官也属弱势群体,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建功。针对大学生各自的能力、专业、特长等,为他们量身打造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帮扶方案,并以培养发展为目的,安排其到适合的岗
位挂职锻炼。对三年工作期满后没有经法定程序进入村级班子或者没有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作出妥善安排,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在村工作,此项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第三篇: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人才战略。近年来,该项计划的实施,在推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管理现状
在物质生活上,政府不仅能做好工资福利待遇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各乡都能安排大学生有较好的住宿条件。在文化生活上,各乡镇都参与到了乡镇县开展的各项春游、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组织大学生“村官”赴外地参观学习等活动,活跃大学生村官文化生活,开阔大学生村官的眼界。在工作上,乡镇政府始终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村务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农村的能力。但是在管理大学生村官工作上也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对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大部分村官对服务期满后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非常的彷徨。同时在大学生村官创业上,政府和各个部门没有较完善的配套措施,加剧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矛盾心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路上只是孤军奋战。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扎根农村问题有待解决。聘期3年(虽然期满也可以续聘,但是续聘后续机制还没有完善的制度。)正因为这个“3”字,成为很多关心大学生村官的部门和领导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了解到,有85%的大学生村官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工作,有人准备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有的则准备合同期满后再返回城市生活。特别是大学生村官三年合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以及来自于环境的压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顾虑,让很多人担心在农村的发展前途,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稳定。
二是没有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县乡及村领导对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认识不明晰。个别村干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三农问题千头万绪,工作十分复杂。大学生村官虽然接受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但是对于农村来说,有的专业知识根本用不上,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应有的潜力也难以发挥。有些村干部对于大学生村官寄予过高的期望值,村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中思考问题单纯,久而久之,一些想法、计划和方案得不到认可和落实,一些创新思维和做法没有平台去支撑,多重因素束缚着他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工作,潜力和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创业路上资金匮乏。由于缺乏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扶持,致使许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搁浅和“流产”,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
四、大学生村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健全和拓宽大学生村官出路。期满或在任职期间,政府鼓励动员引导企事业单位、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员工。做好和扩大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同时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晋升机制,扩大晋升空间。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县市应制定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农村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镇(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大学生村官晋升办法》等管理制度,不断明确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的责任和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年要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所任职务,提出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村干部一同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要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可由乡镇党委指定党委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
三是要坚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要坚持用事业留人。大学生到村任职可实行“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其工资、编制、人事关系落实到乡镇。对三年期间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官,要及时选拔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为他们积极创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平台。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视野下看待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要推动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和文化改进,这些恰恰是大学生们的优势。县乡政府搭建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大学生到村任职后有发挥才干的空间和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在社团组织、农民合作社、惠农政策等领域干事创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加强创业指导和创业资金支持。县市政府结合本市实际在大学生村官创业上更加重视。在市级政府部门可以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办公室,专门对本市想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指导培训,必要时协助创业大学生村官协调银行、工商、财税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支持。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办公室宣传管理和指导大学生村官其他相关工作。
五、结语
近年来,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和管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与各级领导和广大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工作中还不免有些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将继续努力探索,加强管理,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一道努力,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四篇:对公司团委工作思考和建议
对公司团委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思想组织方面
首先,加强团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各直属团组织,根据公司实际,划分若干团支部,并从公司各岗位抽调有经验,能做事、想做事的年轻人到基层团组织中来,充实和健全团的组织系统。
再健全团的基层组织系统后,以团支部为单位,梳理各支部团员数,建立团员团籍制度,便于统一管理,强化组织意识。并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大力提高团干部的业务、文化素养。
其次,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青工思想素质和团员的先进性。围绕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发挥好服务功能,必须把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青工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树立团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实践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一方面实现团员青年岗位创效的最大化,凸显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又使团员青年在取得工作实绩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广大团员对党史、团史、社会经 济发展情况等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定期召开团组织会议,深化对公司各项政策制度的学习,充分的让员工认识到公司巨大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让青年职工对公司有忠诚感,有高度认可感,引发出对公司的责任感和贡献感。
具体工作和活动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能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团员青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支劲旅,而企业青年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共青团责无旁贷,下面分五各方面来做出建议:
1、以中国传统节日、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日等为主线,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团委计划。
2、每月制定月度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细化活动安排,将活动责任落实到人。例如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大家轮流做组长,分为月组长,季度长等,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当月的节日等安排项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活动太多或活动没有新意,大家相互也有个比较,互相学习,广泛的采纳各方意见,更贴切大家的生活。
3、找准活动的意义和主题,广泛开展活动前后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进行活动的同时,组织的人一定要抓住主题,做好活动的宣传,在活动前做好动员,活动后要有一些思考,最好能调查下大家对活动的反响,不是简 单的举办一次活动就结束了,要为下次的活动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新意,让活动有突出的主题,起到活动推动思想、推动工作、推动公司发展。
4、每年开展团组织表彰大会,对优秀团干、团员进行表彰,激发广大团干、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一个奖励制度,最好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给予团委工作突出的团干或团员开个表彰大会。
5、在一个季度末或开始时由各团委分部根据所在部门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知识、产品知识、业务知识的工作总结交流大会。使青年员工形成一个积极的良好竞争的模式,让大家来认同工作矜矜业业的人、相互讨论工作中的困难,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由专人记录,请领导指导工作的改进。
以上是我对公司团委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公司的团委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管理和培养大学生村干部思考
管理和培养大学生村干部思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的需要;是转变就业观念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村官”
1、农村需要“下得去”的村官。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大学生“村官”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些事情怎么干和怎么把它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农民群众的事情来。
2、农村需要“待得住”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提高像城市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村官到村任职后,衣食住行不方便;三是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农村需要“干得好”的村官。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用科学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2、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弟”长本事,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
3、管理服务的机制不够细。首先,身份角色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村干部,也不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准自己的坐标,履行职责时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其次,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任期满后的出路有待进一步拓宽。
4、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到农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有心理落差。有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是把当前职位作为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期”,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管理
1、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要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
2、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稳得住。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