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9-05-12 12:4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篇: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作者:杨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1期

摘 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探讨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全员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c)-024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几乎与经济同步快速发展。从1999年国家调整招生政策,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至2009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超过28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美国用了30年,而我国仅用了1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在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可用人才。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相继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多部委也相继颁布配套文件30多个,因为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计和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工作重点,要求统一思想,在制定本地区、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新的形势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对待,并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新的模式。

1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1.1 毕业生数量庞大

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630万,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相比社会提供的岗位增长快得多;同时,往届毕业生和再就业群体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形成冲击。

1.2 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突出

结构性矛盾造成人才需求与人才浪费并存;岗位技能要求与学生拥有技能的矛盾突出,学校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越来越缺乏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精神了。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定位偏颇。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的确对就业造成了压力,但我们拂去客观表象,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培养和教育不能跟上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的要求了。所以,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比发达国家平均值低42%,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我们却面临着,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可每每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却无业可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所以,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培养和服务的全过程,需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只有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提升培养质量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正致力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重之又重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质量与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急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引起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1、2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面对新问题和新的形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地改变、创新,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3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的必由之路

3.1 深化教育观念

谈及人才培养,往往关注最多的是课程的如何安排和分配,而忽略了大学的使命之一,是要培养青年一代的“精神成人”,是要把青年学子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大学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三大功能之的培养合格人才的育人功能必须放在重要地位。所以,大学的根本任务要为国家培养有实践创新能力、有高度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在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在这方面的命任重而道远。

3.2 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统一要求,使不同院校、不同生源的学生,在按照相同的模式培养,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不同院校、不同生源结构的学校,要确立好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这种目标,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相统一,必须与毕业生的就业实际相符合。只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和完善,才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的优化,为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3.3 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删繁去旧,增加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重组和整合相关课程,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内容重复,减少课时压力,提升课程的层次和水平。对不同专业,形成系列化的有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四年不断线。

3.4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要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索互动式、开放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新的形式。考试方式要大胆改革,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学到、掌握、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

3.5 推进学习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是决定因素,面对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低、学习积极性差等现状,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要加大新生的专业教育,做好导学工作。建议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开设学习指导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通过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将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相融合;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整合。

3.6 利用二课堂的科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就业竞争力

尤其作为工科类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水平。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极大地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4“全员就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证

4.1 一把手工程促进“全员”机制

各学校党政一把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就业工作,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就业工作机制。做到学校领导统筹全局,就业指导中心具体牵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二级学院、各专业、各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一把手”工程的有效实施,为全面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4.2 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并及时发布;组织好校园宣传招聘活动;为学生开设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求职技巧,做好就业政策的咨询与指导等服务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相关人员需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享受工作的良好心态。教师要积极参加专业性的进修、培训,加强对就业案例的收集。同时,建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内容。

高校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彻底摒弃毕业生就业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任务;另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注意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要把就业意识渗透在对学生平时的工作和服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联系,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离开校门的时候,就能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观,使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有正确的思想和方向。

4.3 强化校企合作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校友作用。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学院一方面要广泛联络校友、走访用人单位,加强与行业的联系,积极寻找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与校友的联络,为进一步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老师,努力开拓通用专业的就业渠道,挖掘就业信息。对主动上门联系的单位,热情接待,服务周到,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

4.4 把就业工作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就业工作不应该等到大学生到了四年级才去关注的事情,而应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一年级,要重点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严肃学风,加强行为教育。二年级,加强专业引导、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三年级,要重点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为考研学生做好研指导,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为自己的将来早做安排,充实自己的就业实力。四年级,重点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二篇: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自1999年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每年以几十万的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一个空前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今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分配制度,因此就业指导长期被思想教育所取代。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责任已由管理向指导和服务转变。因而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重视,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开展就业咨询

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传授一般择业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就业问题;介绍职业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定位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职业,使学生在学业、职业和自身三方面得以合理匹配,以获得最佳人生定位。

(二)提供就业信息

学校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或利用校(系)友会组织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或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举办招聘会或供需见面会

学校通过举办供需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一级市场作用。多数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会。

(四)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很多人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择业观念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多数高校都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使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但是,仅就以上几点而言,各高校之间做的也不尽相同,有好有坏,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或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对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结果来看,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用人单位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用人自主权,并且招聘行为也越来越理智,政府对原有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也做了巨大改进,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短期性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在毕业前进行,只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多数人的概念中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仅仅是为了将毕业生推出校门而开展的一种应急性工作。比如在诸多论述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当中多数都是将其界定在毕业生的范围内,少数涉及到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也没能明确提出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在就业指导机构的设定上,很多高校甚至教育部都将就业机构命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观点的普遍性。

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生一人学就开始的,第一年起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则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就业市场。法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做的更早,他们不只对大学阶段,而且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为青年进入职业市场服务。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培养相脱节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建设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关系到学校声誉、发展和稳定的压力下,很多高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教育创新步伐,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以求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从深层次上,它仍然忽视了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的特性,单方面从学校下工夫,忽视了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主动性的培养。

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就业而言就是加强学习的方向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然后学什么,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然后学什么。要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就需要就业指导服务的介入了。而且因为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智力的重要变化时期,他们往往对社会存在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指导的提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曾有人提出,如何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也有的学校为此提出了诸如CO-0P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开展第二专业的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模式”并没有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内容放进其中。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也逐步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开设的内容、教学时数、选修与必修等问题上,还缺乏共识,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三、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总的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在规律的表现,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综合矛盾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现存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总体上既要靠经济自身的发展,又要靠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但从主观努力因素来看,就业指导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在做好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

由专业人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

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计划和目标,可设立专业指导教师,从学生人学的第一年起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时刻了解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现实性、目的性。同时还可成立校友联谊会,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介绍其创业史,为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这对毕业生今后自主创业将起重要作用。

(三)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虽然不应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素质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学习的综合结果,但以往那种认为只要把理论和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规则,自然就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的形式(如果把考研继续深造也看作是一种就业形式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

必须改变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肯定、不重视的态度,改变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权宜之计和附带性工作,对从事该项教育的工作者不予以一定认可和重视的思想,要切实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应该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其具备坚实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 艳 童付超

《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 字数:3195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大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工作中心、工作主线、工作要点、工作理念及具体工作等五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思路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大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度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要点、坚持四个理念、做好五项工作”,现阐述如下。

一、围绕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大学生是就业工作的根本对象,也是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确保他们充分就业,是就业工作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全心全意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必须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富民惠民、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精心组织、统筹协调、重点督促、分类指导,并努力发挥各自高校的主要积极作用,围绕毕业生这个中心进一步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抓住两条主线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主线,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就业指导上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目前,高校重毕业生就业服务、轻就业指导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就业形势和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技能技巧培训指导等内容。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包括就业咨询服务、搭建毕业生就业双选平

台、办理各种就业手续、转移学生档案及根据就业工作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等内容。“两条主线”基本囊括了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抓好“两条主线”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现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三、突出三个要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确保重点、关注热点和突破难点。“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提早制定目标方案,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就业率相对稳定,避免出现毕业生就业率的大起大落。热点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高校必须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关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准确、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馈。突破“促进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的难点。高校应加大力度对特困家庭、有心理障碍和有残疾的毕业生,以及家在地震灾区的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实施有针对性的“一帮一”就业指导帮扶工作,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顺利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四、坚持四个理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宽、社会敏感度高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把以下四个理念贯穿于就业工作始终:一是树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要性的理念,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为国家分忧、替社会解难、遂学生心愿、促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抓细、抓实。二是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规律性理念,既抓好能力强、素质高、成绩好、表现优的毕业生的优质就业,使最优秀毕业生找到最好的工作,给他们搭建好成功的平台,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示范带头作用,又要重点做好就业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工作,由此带动其他学生,整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理念,坚持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思想,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规律,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开设市场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对接化程度。四是坚持“尊重学生选择权”的理念,在就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学校只需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教给学生分析形势、了解自我、作出抉择、执行计划的技能技巧,至于就什么业、怎么就业、什么时候就业等问题均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意见,切切实实地提高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促使他们做自己的主人。

五、做好五项工作

要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书记或校(院)长亲自主抓就业工作,定期听取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一步完善“由书记校(院)长亲自抓,分管校领导具体抓,就业指导部门牵头抓,以院(系)为主体、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任务分解、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信息,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尽力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新的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和就业信息收集支撑点,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岗位。四是加大就业信息化力度,为毕业生签约就业提供快捷服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基本实现网上就业、远程面试及高校、政府、社会就业信息网络的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五是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服务好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Z].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王金立,柳铭,周屹锋.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08,(12).[4]单一峰,周念.毕业生应聘用人单位的博弈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3).[5]李亚慈.谈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理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6]梁晋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03).[7]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总理心中的教育: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教育篇

[EB/OL].2007-03-04.http://.cn/xwzx/gnjy/zhbd/t20070304_67657.htm.[8]甘顺良.高教“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就业工作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第四篇:对公司团委工作思考和建议

对公司团委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思想组织方面

首先,加强团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各直属团组织,根据公司实际,划分若干团支部,并从公司各岗位抽调有经验,能做事、想做事的年轻人到基层团组织中来,充实和健全团的组织系统。

再健全团的基层组织系统后,以团支部为单位,梳理各支部团员数,建立团员团籍制度,便于统一管理,强化组织意识。并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大力提高团干部的业务、文化素养。

其次,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青工思想素质和团员的先进性。围绕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发挥好服务功能,必须把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青工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树立团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实践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一方面实现团员青年岗位创效的最大化,凸显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又使团员青年在取得工作实绩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广大团员对党史、团史、社会经 济发展情况等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定期召开团组织会议,深化对公司各项政策制度的学习,充分的让员工认识到公司巨大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让青年职工对公司有忠诚感,有高度认可感,引发出对公司的责任感和贡献感。

具体工作和活动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能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团员青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支劲旅,而企业青年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共青团责无旁贷,下面分五各方面来做出建议:

1、以中国传统节日、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日等为主线,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团委计划。

2、每月制定月度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细化活动安排,将活动责任落实到人。例如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大家轮流做组长,分为月组长,季度长等,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当月的节日等安排项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活动太多或活动没有新意,大家相互也有个比较,互相学习,广泛的采纳各方意见,更贴切大家的生活。

3、找准活动的意义和主题,广泛开展活动前后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进行活动的同时,组织的人一定要抓住主题,做好活动的宣传,在活动前做好动员,活动后要有一些思考,最好能调查下大家对活动的反响,不是简 单的举办一次活动就结束了,要为下次的活动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新意,让活动有突出的主题,起到活动推动思想、推动工作、推动公司发展。

4、每年开展团组织表彰大会,对优秀团干、团员进行表彰,激发广大团干、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一个奖励制度,最好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给予团委工作突出的团干或团员开个表彰大会。

5、在一个季度末或开始时由各团委分部根据所在部门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知识、产品知识、业务知识的工作总结交流大会。使青年员工形成一个积极的良好竞争的模式,让大家来认同工作矜矜业业的人、相互讨论工作中的困难,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由专人记录,请领导指导工作的改进。

以上是我对公司团委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公司的团委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建议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以信息、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学科为主,虽然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人文、经济、管理等学院和学科,并设置相关专业,但此类学院专业在全校中的地位远比不上老牌学院专业。受历史因素影响,院校的师生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中往往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从而产生重学术技能和轻人文素养的矛盾冲突。

具体从文化的四个层次来说:制度文化层面,高校在信息公开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往往都是简单下发通知,导致学生不解、埋怨等现象,这些现状都反映出高校缺乏文化涵养和人文精神,组织协调不到位,欠缺联动机制和变通做法。

物态文化方面,高校的经费大部分用于科研仪器采购、技术投资等方面,学校图书馆书籍占首位,文科资料较少,校园布置“风”,建筑单调,景观呆板,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总的来说就是注重基础建设但不同程度忽视人文涵养。

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层面,各高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师生交流,缺少人文关怀;学生之间忙于科研学术,交流减少,缺乏青春活力。一些活动只强调精神文化的政zhi性,缺乏“寓教于乐”的做法,学生不愿去接受,效果甚微。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较多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去改善。

行为文化层面,各高校都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突出特色养成,但不同程度缺少方法创新。首先是活动形式单一,很多高校的做法还是停留在一些传统的唱歌跳舞演奏等形式上,活动效果不尽人意。其次是缺少品牌活动,很多活动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活动虽多缺乏精品。

二、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建设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与学生培养具有戚戚相关的联系,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新时期,全国各大高校纷纷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改善,文化设施增加,拓宽宣传阵地,校企合作共建文化基地,周边环境融合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初步取得了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成果。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高校重视实用主义,很多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人文精神,只追求功能。

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往往都是挂横幅海报、校园广播等,此类方式很难让在校师生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效果甚微。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能够和传统高校校园元素相结合,可以考虑将新时代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宿舍楼、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元素中去,有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良好校园物质文化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建设契合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主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不断培育践行,确保其科学性。

高校是我们新时代培养先进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高校,符合校情,契合时代。另外,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重视理论思想的灌输,也需要将时代精神、校园校情相结合,“寓教于乐”。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将学校的传统特色、文化底蕴、理想追求、办学理念互相融合,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有助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改革创新,教研并重,改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下,各高校都能结合自身校情,制定相关的制度,趋于良好。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的界定,可以充分约束高校学生的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观念意识。比如佩戴校徽文化、每年规定进行迎新晚会等等,都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些制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当高校师生遵守这些制度的时候,也同时学习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的推广,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在实践中学习,更锻炼能力、开阔眼界。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数据依据的支撑,教研并行,意义非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制度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在推动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方面,常通过开会的形式进行,真正落地的较少,常颁布文件,少具体执行,在经费保障、组织协调、人员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建设的进程。为此,高校应该注重实施,要改革创新,教研并重,努力去改善校园制度文化。

*.推陈出新,开展创新特色的丰富校园行为文化活动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在校园行为文化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形式单一,校园活动还是一些常规的唱歌、表演,偏娱乐化,学生参与活动收获较少,仅获得一时表层的快乐,无法从中升华思想,对人生发展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其次,品牌活动较少,很多活动都局限于应付上级要求,或紧跟流行趋势,缺少长期持续的品牌活动。长期持续的品牌活动,有助于传承活动精髓,不断改进,活动影响力更大,学生参与度会更高,成效会更加明显。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创新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我们要推陈出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学生特点举办风格别样的活动,要围绕纪念性元素举办有意义价值的活动,要结合学校社团文化活动进行开展,将新时代特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其中,开展多样化、特色化、时代化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

下载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的综合办事机构,是“窗口”单位和“门面”单位,充分认识办公室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它的职能定位,在新形势下,面对新任......

    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5篇]

    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周辉,侯爱香,周红丽,刘峻峰,吴卫国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高校辅导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践者,也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学习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学习 【摘要】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职责、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出发,总结归纳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辅导员素质养成存在的问......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学习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学习 【摘要】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职责、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出发,总结归纳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辅导员素质养成存在的问......

    高校就业工作笔试必备

    一、工作成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推动实现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就业形势的严峻、学校事业的发展、家庭和学生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更大的责任、更高的热情、更强的措......

    对委托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委托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来源:全球纺织网 2010-07-22 全球纺织网7月22日讯 一起起被曝光的质量安全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和恐慌,增加国际上对“中国制......

    对公司团委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对公司团委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感谢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心,一直以来我也对团委的工作非常向往,在校期间我也做过班长、文艺委员等班干部,具有一些组织活动和管理的经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