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5 03:5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

第一篇: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

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04-12 【字体:大 中小 】

◎张申琛

最近,市残联有关部门举办了“聋人专场就业洽谈会”。笔者随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聋人求职者走进会场,边走边看,边问边想,感触颇多。

根据主办方提供的数字,这次招聘会共组织了13家用工单位参会,有100余名聋人到场,通过面试洽谈,其中19人签订了就业合同。笔者在现场看到,这次双向选择洽谈会,大多数用工单位印制了精美的宣传海报,推出了3D角色动画美术师、缝纫车工、工程维修工、物流管理员、人力行政专员、软件开发工程师、保洁等160个就业岗位吸纳人员。笔者还发现,有人面试或双方达成初步意向的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业上,很多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无人问津。尽管前来应聘的聋人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但很多专业根本没有“接收”单位。一位满面愁容的聋人说:“为什么我学会了计算机网页制作,却还是找不到好的工作?”相当数量的聋人认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一些职业技能,包括走上社会后参与残联组织的短期技能培训,这些算不上掌握了高、深、新的技能,远远不能够达到他们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愿望。

一、剖析聋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政府和残联部门的帮助下,聋人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聋人的就业形势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聋人在择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这场招聘会来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几乎是严重超员。与此同时,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依然无法满足要求。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者目前仍然紧缺。有许多岗位如技术含量高或条件艰苦的单位,却不是很多人能适合或愿意去的,这就造成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随着社会经济产业的调整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70%以上的聋人没有掌握一定技能。“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有些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成年聋人想学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但不知道去哪里学习。社会上很少有针对聋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即使有也大多是残联不定期组织的,这样的培训也不是系统的专业的,因此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

(二)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

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限制与部分人的偏见,聋人往往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社会在聋人就业问题上普遍持“聋人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聋人能做什么”的观点,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大部分聋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差异,不了解职业特点,自谋职业的方法和技巧欠缺,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无法站稳脚跟,这些也是他们的自身问题。

(三)聋人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个别用工单位认为聋人难管理,但碍于政策规定,就打起擦边球,只要聋人把残疾证挂靠在单位里,不用到单位上班,每月发给三五百元工资了事。一些中、小国有企业和公司,减员增效,首先减的是聋人,而国家又缺乏强硬的措施,造成已经就业的聋人不得不再次失业。

二、解决聋人就业问题的几项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培养更多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劳动者,使受教育者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

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我们更应该努力地科学规划,特别扶助,大力发展聋人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全面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为了更好地促进聋人的职业教育发展,笔者从聋人就业现状的视角提出一些建议。

(一)聋人职业教育应该成为聋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聋人要想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就必须具有更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更优秀的综合素质,这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聋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各类学校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内容和项目,使培养出来的聋生能够人尽其才,这就能解决过去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还要必须面对社会更为广泛的成年聋人并为他们负起责任,为他们的基础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必需的帮助,注重开展长、中、短期的社会培训,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二)残疾人就业机构与学校、用工单位合作,加强聋人职业指导教育。

残疾人就业机构要与各类学校、用工单位紧密合作,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增强聋人与社会、聋人与市场的沟通,为聋人职业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让聋人能顺利地走向就业提供服务。针对聋人特点,可以改变单纯的“上大课”、“说教式”的方法,采取适合聋人的职业指导方法,贴近聋人,使他们乐于接受。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指导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具体政策;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网站、指导手册等进行直观指导,培养他们正确的就业市场意识;组织专门的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引导他们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观念;开展职业见习试点工作,为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经验提供机会;还可以实行聋人的自助指导,组织他们相互交流求职体会和就业信息。

(三)挖掘聋人的职业潜能,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先培训,持证后上岗。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者一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等于取得了就业通行证,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接待聋人求职登记时,要摸清他们的培训意向,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意愿,与社会教育培训部门合作,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推行以岗位定培训,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力度,使培训服务于就业。像市残联开设的义齿加工、动漫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班,不但提高了受训人员的职业技能,又解决了受训人员的就业问题,为做好聋人学习和就业之间的衔接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再如,在欧美国家,聋人还是聋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聋人也是有能力成为教师的,我国应该为优秀的聋人成为聋校教师提供政策保障,为聋人报考师范院校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帮助他们提升在聋教育领域里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聋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促进聋健两个世界相互沟通。

社会文化的多元使聋健两个世界同样缤纷多彩,聋健两个世界不应该是相互隔膜的。对于聋人群体而言,最能让他们感受幸福的并不是得到社会的帮助,而是这个社会对于他们自身状态的接纳,对于他们存在价值的认可。“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能扬长避短,聋人一定能做出成绩来。实际上,从“缺陷补偿”和“用进废退”的道理来看,聋人在某些职业领域甚至可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因此,聋教育也要高度重视聋人群体与健听人群体在心理特征、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之间的异同,且在不同的社会交际场合遵守不同的交际规则,帮助聋健相互沟通,共同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

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应设立政策发布栏、开通寻呼热线,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应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制定扶持聋人就业的新政策。

第二篇: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

一、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

在知识文化水平上,聋人大学生可以说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但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却依然无法摆脱聋人群体的独特的心理困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脱离现实,对职业有过高期望值。聋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往往有较高期望值,表现在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收入的要求上。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很多聋生想做聋哑学校的老师,还有的学生想做教授、设计师等。他们对未来收入的展望也普遍高于健听大学生。消极等待,逃避就业。许多聋人大学生毕业后并未及时工作,或一再拖延,或干脆放弃就业,从此赋闲在家。一部分聋生积极就业的意识不强,自己不主动联络工作,更多是依赖学校和家长;些聋生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选择逃避,不再努力寻找工作机会。缺乏职业素养,频繁跳槽。一些聘用过聋人大学生的企业反映,聋人大学生难以管理,他们脾气火爆,安全守纪观念不强,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它们不会考虑再次聘用聋人大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整个聋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

二、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聋人大学生职业心理表现出上述问题与其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对社会认识不足。由于沟通障碍所导致的信息接收的困难,使得聋生对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了解,他们认为只要上了大学,未来的生活就是有着充分保障的。殊不知在大学不断扩招的今天,有多少健听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当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与残酷的现实交锋时,势必对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自卑和畏惧心理。聋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或自傲两种极端的性格。自卑的聋生不断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与健听人相比很差,迟迟不敢面对社会就业的挑战,一再逃避;而自傲的聋生则认为自己是聋人中的佼佼者。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是被同学羡慕,被老师爱护的,因此,他们认为,就业也会一如既往地顺利。他们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当真正面对竞争残酷的社会时,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一再受挫后易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导致了聋人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的逃避和退缩心理。性格固执,脾气暴躁。不可否认,聋人群体有着独特的人格特征、听觉障碍儿童常有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强、易受人暗示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这种性格使其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反映在职业发展上,即入职后出现的难以管理等问题。聋人往往认为,健听人对耳聋及聋人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当其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常将其归因为健听人欺负他,导致其易与听人发生冲突,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困难。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聋校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在内容上存在着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态度教育的问题。学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准备,而常常忽视了包括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角色转变能力等方面在内的职业心理教育。

另一方面,时间上,聋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职业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即学校只在聋生就业前安排职业教育课程,一旦学生毕业,学校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已经结束,不再予以关注。但与健听大学生相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难,需要持续的多层面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聋人大学生健康职业心理的教育建议

(一)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前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教育体系

1.学校要培养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

可通过开设课程或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使其对从事职业的性质、任职资格、社会待遇、优缺点等进行认识,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乃至自主择业的意识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

教师可通过案例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公民基本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首先,要让聋人大学生接受自己,建立自信。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耳聋虽然是一种缺陷,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并帮助他们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潜能,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其次,要使聋生正确认识健听人对聋人的态度。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凡事不要总从聋人与听人有差别的角度去考虑,犯错时,要认真地做自我归因,并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解除误会。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聋人大学生在加入社会后能够适应工作后的生活,因此,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尝试与某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为聋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观、实习的基地。聋人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方式,员工相处及配合的情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状况形成一种更直观的认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也应尽量增加聋人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了解健听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助于他们工作后与同事沟通与交流。

(二)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要建立系统的健康职业心理追踪体系

在聋人大学生入职后,学校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帮助。包括对聋人大学生在从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做好聋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对聋人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指导。聋人大学生刚刚走出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老师与同学,在进入健听人为主的工作环境中,他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与同事及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与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同事的误解应怎样处理等。学校应安排固定的教师定期与聋人大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与需求,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个性与行为特征,尽量减少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各种误会及矛盾。由于沟通的困难,聋人心理与生理需要常常无法被人了解,使之形成了急躁、冲动、易受暗示的性格。如果用人单位不理解这些性格背后的成因,就会形成聋人不好接触,不好管理的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对于聋人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会造成伤害。学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对聋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给予解释说明,慢慢地使用人单位了解聋生,理解聋生,最终接纳聋生。总之,学校应尽可能地帮助用人单位与聋人大学生建立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帮助聋人大学生渡过入职最初的困难时期,使之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三)家长应提高聋人就业的认识

在聋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子女就业不重视,不关心,聋生往往会对就业抱有消极的态度。而家长之所以形成这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其对聋人就业问题认识不够。很多家长与子女无法交流,所以,将就业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但是,家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学校提供的就业帮助毕竟是有限的,而家长的关心则是长期的。所以,家长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这包括,就业意识的渗透、社会就业形势的信息传递及物质与精神支持。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目前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将其传递给子女;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职业兴趣,然后尽可能为其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聋人大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有利于聋生形成健全人格。

(四)社会要改变轻视聋人的观念,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并接纳聋人

由于沟通渠道的缺乏,社会对聋人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一种观点认为,聋人大学生尽管是大学生,但依旧是聋人,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很差。甚至更有人极端地认为,只要是聋人,就什么也做不了,持这种观点的企业往往会拒绝聘用聋人大学生;另一种观点则走向另一极端,认为聋人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一样,不用特殊交流方式就能够完成日常工作,完全忽略了聋人大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由于无法接收到信息而感到迷茫,由于不被理解容易产生各种误会和矛盾。上述两类观点的产生都是由于社会对聋人不了解,对聋人大学生不了解而造成的。社会应该清楚认识到,无论在任何年代,聋人都将是社会的一部分,与其一味的排斥或怜悯他们,不如试着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接纳他们。聋人大学生尽管特殊,但同样能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进聋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聋人及聋人大学生的认识水平。

第二、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增进家长对聋人大学生的了解,并帮助其顺利就业。

第三、为聋人大学生建立求职就业网站。聋人大学生大多喜欢上网,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与聋人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网站。

在内容方面

网站既可以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也可以提供以往聋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及各种就业心理辅导信息等。还可设置信箱、论坛之类的栏目,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地解答聋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有效地帮助他们。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应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要建立系统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家长要提高对于聋人就业的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最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

第三篇: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

教育科学一九九九年第三期 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沉思 梅芙生

聋人教育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语

言教学。自有聋教育以来,它是一个久议不衰的 话题。近二十年来,西欧、北欧和北美刮起了一股 “聋人双语教育”的疾风。此风已吹开我国聋教育 的大门。我国五十年代确定的“以口语教学为 主,6分聋校语言教学政策,在近半个世纪里无人 产生过疑议。梅芙生老师的《对我国牵人语言教 学法的沉思》一文,经我国著名特教专家张宁生 教授推荐给本刊。张宁生教授认为,该文触及到 了问题最敏感之处,尤其是,以往对聋人语言教 学的讨论,多是健听者议论纷纷,少有聋人自己 的声音。梅芙生老师是一位聋人,长期在聋校工 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切身的感受。他的意见 在许多方面是健听者无法表达的。我们刊发这篇 文章,以期引起人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据说,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的聋哑教育,经过痛 定思痛之后,决定不再在聋哑学校用口语教学,改用双 语教学。他们认为,用聋哑人自己熟悉的手语来学习英 语书面语是很有效的。教学的实验也证明了双语教学的 效果,远要比口语教学好。这使我们想起从前我国聋哑 教育,曾经是手语教学与口语教学并行不悖的.这样的 好处是,可以有一个比较。不料,还没有来得及检验,手 语教学就被全盘否定了,口语教学却被推到了“一花独 秀”的地位。绕了快半个世纪,才发现我国也面临与别国 相似的间题和困境,只是人家损失小一点,而我们付出 的代价却太大了.虽说世界聋哑教育已有二百余年的历 史,但仍未走出探索的阶段。聋哑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三点:①毕业生各方面学业根基基本坚实;②没有写不 通文句的问题,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强,双语(手语与书 面语)互译能力好,③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有创造 力。按这个标准聋哑教育谁也没有获得达标与榜样性的 突破,因此,不论是口语教育,还是手语及其它聋哑教育 的实验工作,应是审慎的,范围不宜过大。要坚持在成功 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推进的原则,此即以点带面的做 法。万一出问题,“船小好调头”,损失也小些,而取得的 经验又不会小。象过去的口语教学,主要只有北京、烟台 有些规模,手语教学主要在上海、江苏的一些地方比较 发展。可后来口语教学却是一下子就靠行政命令的方 式,在全国范围内盲目推行的,等到发现问题时,损失已 惨重,代价也过大了。

口语与手语作为语言工具,无所谓好坏,只是作用 各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而已。在聋哑教育上就有一个用 错了工具的“错位”问题:本来口语教学适用在聋人身 上,而未用,手语教学适用在聋哑人身上,却偏偏用了口 语教学。因此才有了麻烦。这麻烦犹如让盲人学油画,聋 哑人学音乐一样的结果。所以看来,手语教学与口语教

学还是“并行不悖”的好,以各尽其用,各得其所。21世纪 在即,在此多元化时代,也不宜再搞“独秀”了,数花齐 放,平等竞争,反而有利于聋哑教育的科研正常发展。本 文着重谈谈口语教学不适用聋哑人,而必须用手语教学 的道理,与大家交流吧!

一、区别对待

将聋哑人泛称“聋人”是可以的。但从教育科学角度

来说,应有所区别,不宜混淆。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聋人,是只聋不哑者。他们或是后天因病致聋,尚存说话能力,或经过康复语言训练,还能说好话的人。由于这类聋人 有说话基础,对语感有领悟力,故适用于口语教学。必须 指出,口语教学不是要从零点开始,去教聋人说话;而是 要从根上做起,教半途致聋的人巩固说话能力。而且,口 语教学也要借助“文法手语”教学。因为这种“文法手语” 对聋人有补偿听觉之效,故受聋人欢迎。这样的教学,一 方面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另方面,有助 于在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中可以与普校学生有一样的(或差不多的)速度与质量。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说话 基础的聋人多喜欢用文法手语交流,边说话,边比划,这 也突出了他们与聋哑人的不同之处。当然手语教学也适 用于聋人。聋人在学习上困难不大,只要刻苦用功,书面 语表达能力大多不错;他们是双语互译能力比较有把握 的获得者.所以,最好为他们单独办班.象北京、上海这 样的大城市专办聋人班,是可能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与 普校学生同步成长。如果将他们掺杂在聋哑人中跟班学习,反而要拖后腿,耽误他们的学业与前途。建议最好能 快一点办,办成功了,可以增加信心,有助于使口语教学 的实验落到实处,而聋哑人,则是既听不见,又说不好话 的人。他们对有声语言毫无感知。这类聋哑人是多数。对 他们只有用视觉语言—手语、书面语教学,这远比口 语教学要成功得多.否则,效果甚微.二、三大难点

聋哑人学说话,有解决不了的三大难点: ①听不到,说不好。健全人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的

器官,都是完好无损的,而二者又缺一不可.聋哑人的发 声器官尚好,但因接收信息的器官坏了,也就全派不上 用场了,这好比自行车的两个脚蹬子必须都完全一样,如其中一个坏了,另一个再完好,也无法蹬车前进了。这 是为什么聋哑人难学好说话的根本症结所在.②不懂,也理解不了。健全人从小就生活在有声世

界里,各种各样的有声话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听着。在 与人面对面说话时,还可与环境、背景、体态等联系起 来,对话语的含义、妙处、用法都能有切实的感受与理 解,以致运用起来,自然说不上有什么困难了.他们的说 话能力,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 而趋于圆熟,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聋哑人根本无此 经验与感受。

③无学话的环境、条件。所谓“营造学说话环境”,想 法虽美,却受条件所限难以做到。就聋哑学校而言,尽管 有健全教师在,但除了上课之外,教师是难得与学生在 一起闲聊的。所以聋哑学生大多时间仍是生活在无声世 界里,呆在同学的圈子里转,交流都是用手语,不用口 语。只有刚来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开始阶段有班主任教 师陪着,过了这个阶段,就与大家一样了。总之,教师自 成团,学生自成团,你忙你的,我玩我的,你唯里哗啦说 话,我手舞足蹈比划,壁垒分明,是很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这样几乎缺乏教师言传身教的环境下,聋哑学生不止 是学不到生活用语,就是诸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也无从获 得,以致“营养不足”很普遍,这当然对学生的成长十分 不利。其次,随着年级高升,课堂手语的使用率也不断升 级。显而易见,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间题,这是口语教学 越教越难教之故,相对而言,用手语就省事多了。再者,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有条件的,不 是工作上的交往,就是生意上的交往,总之是有需要才 交往。通常我们所见多为健全人与健全人交往,聋哑人 与聋哑人交往,大人与大人交往,小孩与小孩交往„„ 这很正常.聋哑学校的教职工大多为健全人,他们与聋 哑学生之间,不但有健与聋、大人与小孩、思想感情、习惯上的距离间题,而且是见识不同,言语不便等等问题,这也很正常。但又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故不能苛求健 全职工要象聋哑教师那样与学生融洽相处(聋哑教师与 聋哑学生的融洽,犹如健全教师与健全学生的融洽。当 然对聋哑学生好的健全教师也有,但不多)。至于在家庭 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只有在父母、兄妹都会手语 的情况下,才有随时闲聊的机会,否则,彼此是说不上几 句话的.可见,不论主观,还是客观,大环境,还是小环 境,聋哑人无学说话的条件与机会,都不象健全人那样 接触说话和需要说话,这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显然,教 学说话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上也是白费劲。

三、何谓特殊性

语言,包括有声语言与书面语言两个方面。聋哑人 的语言能力,应是手语、书面语和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又是学识、工作和社会经验的综 合结果.健全人听得见,说得了,面对面时,当然说话交流最 方便,聋哑人听不见,说不了,面对面时,若对方是聋哑 人,当然用手语交流最方便,否则,就有赖于用书面语交 流了。毕竟我们的社会是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聋哑.人参与社会生活,更非具备书面语能力不可。这是不言 自明的。

过分强调口语教学,坚持用有声口语与聋哑人文流 信息,不但是对聋哑人手语的一种否定暗示,而且也根 本无视了聋哑教育的特殊性。聋哑人因听不见,而无从 接受信息,因说不了,而无从用有声语言反馈信息。虽然口语教学也用手语,但此种手语是在口语主导 之下的“文法手语”,不是聋哑人日常生活惯用的手语,存在着聋哑学生不熟悉,看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教师讲 课就形同“自说自话”,教学也就变成了“对牛弹琴”式的 教学了.尽管口语教学有它为使聋哑人的平等参与的目 的,但由于这种“对牛弹琴”式的教学结果,弄得许多聋 哑人学识浅陋,既讲不了有声话语,连手语都打得半生 不熟扩既看不下一本书,也写不通一封信.如此低文化,低智能,不但危及聋哑人文化,也妨碍碍了聋哑人平等 参与!而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又最终损害聋哑人 形象,使聋哑人吃亏。面对这种严重的后果,作为聋哑教 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有所悟呢?聋哑教育的特殊性并非可 以挂在嘴上说说好听而已。这里要强调:作为聋校的教 师一定要熟悉聋哑人的手语,以利向聋哑学生传道授 业,并教会他们懂得做人道理,这就是聋哑教育的特殊 性所在,也是对聋校教师的一个重要专业要求。舍此,其 他免谈了。不懂聋哑人的手语而言聋哑教育,不会聋哑 人的手语而言熟悉业务,都是笑话!不见,又是用与众不同的手语交流的,怎能与普校的学 生坐在一起上课呢?何况在目前,聋哑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许多方面,远不及普校的同级学生,怎能无视差异,把 他们送往普校去呢?这岂不等于给人家工作添乱,增加 人家的困难吗?(且不说聋哑学生自身受损),有人说,不 是都送过去,只是送那些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听力的学 生。但是试间,这样的学生能有几人?聋哑教学之所以称 之为特殊教育,就是因为它可以向聋哑学生提供在普通 学校所不能得到的特殊服务。勉强别人所不能的,放弃 自己可以做的,难道是对的吗?聋哑学校倘能让聋哑学 生获得与普校学生同等的学识与本领,难道不是“回归 主流”的正确注解吗"?总之,不能把聋哑人送到普通学 校去,说成是“回归主流”。不要淇视聋哑教育的特殊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应该知道,照目前我们的医学能力来说,是不可经

常“放卫星”的,聋哑病并不是容易医治好的。更不要拿 “回归主流”来作为摆脱口语教学困境的办法。否则,将 给聋哑教育带来极大危害,让聋哑人吃大亏。

四、“回归主流”质疑

对聋哑人来说“回归主流”的提法是似是而非的。这 种说法,就好象聋哑人生活在社会之外,有个“回归”的 间题似的。这是不对的。聋哑人世界,只是大社会里的一 个小世界,不存在脱离主流社会的问题。聋哑人不但主 要生活在健全人社会之中(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子 女等亲属都是健全人),而且主要工作在健全人社会之 中,他们是为整个社会工作,是社会生产人员。他们看的 书籍报纸、电影电视,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来自大社会,凡是健全人看的、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住的、行的 ··

一聋哑人一样都不少,一样享受社会生产成果。如此 怎能说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呢?就是聋校一般学生,他 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尽管有限,也不存在脱离主 流社会的间题,谈何“回归”? 有人鼓吹把聋哑学生送到普通学校去“随班就读”,说这就是“回归主流”,这同祥是没有道理的。聋哑人听

我国早期的手语教育,曾培养出不少能干之才,其

中很多人为国家、社会作出了贡献,是有过它的辉煌的。它最不简单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办学者(大多是聋哑青 年)能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求医治聋哑病,不如求知谋生 存,做社会有用的人。因为按当时的医学水平,要治好聋 哑病是“可想不可及”的事;而求知却是“力所能及”,经 过刻苦用功,是可以获得的事。在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 的选择上,他们知道聋哑人听不见和说不了是无法改变 的现实,要借助说话来求得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聋 哑人是以手语交往和生活的,就应用手语来教学,用手 语来学知识。总之一切是自然而然,实实在在,既不凭藉 上帝搞迷信,也不作虚弄假,哗众取宠愚弄人,这是办学 者应有的可贵品格吧!由于聋哑师生之间容易同病相怜,教师不但认真教 书,还往往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经验悉心地教导学 生,教学的手语也生动、自然、循循善诱,例如讲为何不 可偷东西时,不是简单地用教训口吻说:“偷东西不好,要坐牢1”而是强调:“做人要有尊严。宁可饿死,也不能 偷。偷东西不但损人也是害己,因为它首先使自己丧失 人格。而聋哑人本来就被人歧视,如果盆到不知自爱,再 来自己糟蹋自己,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了,一”难怪从前聋哑人再穷,也绝少有偷东西的,更不必 说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反观如今聋哑人犯罪率不断 上升,不但偷盗,而且杀人,难道这能全归世风日下所 致,聋教就不存在间题了吗?总之,从前因手语教学有 方,学生获益不浅,师生感情很好,以致很多人离校多年 之后,仍怀念母校,不忘教师培育之恩。所以作为手语教 学的摇蓝—上海,成了聋哑人文化教育的发源地,决 非偶然。而其影响之大,竟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江、浙 两省的几代聋哑人,差不多是打上海式的手语生活。他 们的思想感情、生活心态、文化爱好、语言习惯无不具有 其特色.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和深思的。

尽管北京、上海这几十年中,推行口语教学最力,依 旧取代不了广大聋哑人的手语生活习惯.特别是近些年 来,从北京去上海读大学的学生,毕业回来后,都以打上 海式手语为时堪,这也是十分有趣的现象。它给人们的启示是: ①首先要尊重聋哑人。聋哑教育不能脱离聋哑人的

生活实际需要,不可以脱离聋哑人的手语文化.脱离了,就不会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换位思考。假设自己不幸聋哑了,首先关心的是 什么呢?,是今后能否自食其力,还是开口说话呢?相信 是前者,不会是后者。这样就可以理解聋哑人求学为的 是什么了。在没有能力治好聋哑病的现实之下,只有知 识和技能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与其将有限的钱财买昂 贵的助听仪器设备,教聋哑人说话,还不如买实用的教 学科技设备,使聋哑人有条件有效地学到现代化知识和 技能。这样,聋哑人的“残而不废”才有希望不致空谈。③聋哑,不是耻辱,不是必须“改正”的状态。聋哑人 能否重新获得听力和开口说话,这要由耳科医学界的医 生去说,学校不宜越姐代泡。学校要专心致志教书育人。教师要以培育聋哑人为乐,多为弟子着想,与聋哑人建 立感情。不要自以为高明,非强求聋哑人听自己的不可,非学说话不可,这犹如强求人飞一样,是不可取的。耽误 了聋哑人的学业与前途,招来的将不是感激,而是终生 怨恨!

六、脑功能完好就有希望

材,必须根据人脑功能的特点,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充分 挖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聋哑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用与众不同的手语交

谈,聋哑教育的特殊之处,就是不能依持听觉语言教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殊可言了。而且重要的是,聋哑人 的左右脑功能与健全人一样完好无报。人们常说聋哑人 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不等于说抽象思维就不行,随着教 学的进步,相信会证明聋哑人的两种思维都不错的,只 不过有人善于形象思维,有人搜长抽象思维罢了。聋哑 人凭直觉观察事物,形象思维、动手能力都很强,学习精 神也专致,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视觉语言形象演示,借助 高科技教学设备与手段是可以将概念词语、微分、积分 等抽象概念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的、生动活泼的有趣 教学,使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这样,就有助于思考 和推理了。

聋哑教育必须适应社会,聋哑学校自编教材是不可 取的。这不是特殊问题,这过分强调了“个别化”。似乎这 样对聋哑学生学习“方便”、“顺利”了,但实际上却对他 们尔后的成长和发展不利。既然聋哑人的头脑是完好和 聪明的,就没有理由与普校生学得不一样。健全学生学 的,聋哑学生也要学,特别是必修课,一样也不能少,而 且要强化教学力量,不走形式,保证教学质量.聋哑学校 的课程与普校相同的等号观念,并非美国独有。其实从 前我国的聋哑学校都采用普校课本教学的,只是自从推 行了口语教学,才人为地与普校拉开距离.可以说,口语 教学的减号观念,不但反映了它有歧视聋哑人的深层意 识,也说明它对聋哑人的教育无能与无奈.为了聋哑学生日后平等参与社会,聋校的书本不但

要与普校等同,而且要与生活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不 要死读书,多主动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多带学 生到外面世界去看看,转转,解答他们的疑问,增长学生 的见识。要知识与能力结合,要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培 养动手能力,自学与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总之,一且更新观念,聋哑人的手语与高科技结合 起来,教学就能够成功,要创造出超越一般健全人的奇 迹,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篇: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基于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的思考

洪文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共青团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出发,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性,共青团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共青团可以从学生思想上、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资源等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创业与就业教育共青团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共青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更应抓住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我们应从营造和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系统创业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爆炸时代,人类社会正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出现的是人才的竞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然而找到理想工作的却是很少,甚至有的还找不到工作,因而无所事事,给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高等院校自身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高校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是否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二、共青团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直把党政所望,社会所需和青年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与这一要求完全吻合。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领青年建功立业,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着力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青年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鼓励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帮助青年

学生立足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做岗位能手;鼓励青年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有更大作为。所以,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既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又是团组织积极实践和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帮助有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的做好后盾工作。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策略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

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是一个表象,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主要原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向往政府机关,向往事业单位,向往外企,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我系共青团组织正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开展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会,团课,辩论赛,论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树立投身我国经济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1)要把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人生规划,职业设计导航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着力点,每学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都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各系积极参与,让学生对创业就业有了更好的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规划的理念,从新生入校教育起,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着重突出,经营和管理的思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营大学青春时光,管理未来人生。

(2)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我系定期召开创业就业讲座;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传授就业的知识和观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前来讲课,言传身教,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就业和工作的难度、意义。

2、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就业平台。搜集用人信息,推荐大学毕业生,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求职愿望全方位对接,在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组织有招收意向的单位与学生面对面现场洽谈,确定一批就业服务机构专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同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也时刻对所联系的企业做相关的考察,了解其是否具备合法企业的相关规定,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不受骗,同时利于学生对企业的选择。让这种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平台,更好的服务学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共青团为基础,主动联系校外企业,近三年,通过共青团联系上的企业已经有60家之多。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共青团积极组织各方面相关活动:

(1)如:组织“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熟悉招聘会氛围,了解现实生活中招聘会的具体流程,以让毕业或实习学生在寻找工作岗位面试时,不致太紧张,有一定的实场经验,很容易的回答监考官的询问等。

(2)开设创业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积极的加入到创业行列中,吸取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作铺垫。

4、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要为学生创业做好服务。首先,提供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创业外部环境,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其次,用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学生创业的动机,理想,兴趣等,但也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的艰难,而不要陷入创业误区。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最后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经过创业实践,会使学生积累经验,不仅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开辟了就业新渠道,就如我系在学院内为学生争取到的环境:09—10学年在创业街第二店铺开设了属于本系特色专业的“拾穗园面包房”,同时在图书馆一楼和校园外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都有相关专业的店铺开设,为学生的能力展现提供了平台。

5、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心理问题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克服各种高傲,自卑,胆怯,依赖以及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心理,时刻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去开导他们,鼓励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以后的工作征途,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用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后面的挑战。

6、对毕业或实习学生采取跟踪调查

在学生都找到工作后,我们也不能松懈,采取一种隐形的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在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等),让共青团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了解自己该怎样去做。该怎样更好的服务学生。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促使每个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2]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何孟飞,杨秀军,曾献功.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6).[4]赵永吉,崔润东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4(8).[5]杨岳.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204229].://.[6]李春海,宋玉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着力点[].岱宗学刊,2005(12).[7]刘晓娜.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4).

第五篇: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从法社会角度

摘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歧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就业歧视也是五花八门,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显,作者对大学生就业当中主要面临的困难和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主要从采取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司法、加强法制教育等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歧视;法社会学;平等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语境中,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条件已经成为高校、政府与社会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与法规来保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仍然有大量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性地遭遇到就业歧视。而且,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这种就业歧视并没有消失,反而相继披上了隐形的外衣,使得反就业歧视的任务更加艰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与就业市场的低迷伴随的是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就业歧视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就业歧视不仅剥夺大学生的工作权利,而且侵犯大学生的平等权,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平等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没有合法依据,对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自行作出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排除了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的一种现象。”1从定义可以看出,就业歧视的实施主体是用人单位,所针对的客体是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实施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存在相关的职位空缺,实施的手段是用人单位在无法律依据情况下自行规定各种限制性条款,其结果是排除了其他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遭受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社会关系歧视、健康歧视等。以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如血型歧视、姓别歧视,形形色色,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其中,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是各种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中最突出的几种。

(一)性别歧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在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雇佣女生往往要比雇佣男生付出更多的成本。首先是生育及相关成本。女大学生工作一段1 王媛媛.浅析当前我国女性隐性就业歧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9(12).时间会遇到生育和哺乳问题,在其生育和哺乳期间,用人单位要继续支付女员 工的工资和福利,还要安排替代人员;较长的生育和哺乳时间又可能使女员工工作技能生疏,知识陈旧。其次是提前退休的成本,女性员工往往要比男性员工退休早,但是预期寿命却要长,这样用人单位要付出更多的福利成本。另外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精力往往较男性少些,虽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因素被弱化,但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追求其效益的最大化,因为男生人力资本的优势,用人单位自然倾向于招聘男生,而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剧了歧视。

(二)户籍歧视

地域与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显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地域歧视却大量存在。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本地户口大学生,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只允许本地大学生报考。“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区准

2入制度是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成因。”目前的经济形势又加剧了地方歧视,地

方政府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工作压力,其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排斥外来人口的竞争。以公务员招考为例,很多地方人事部制定的本地《公务员录用办法》一般对户籍做了严格限制,明确规定具有本地户籍是报考的必要条件,如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招录的123名公务员中,57个岗位都注明要求北京市常住户 口,其比例高达46%;近几年的江苏省公务员招考也仅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以上研究生及个别特殊条件人员放开报考的户籍限制,往届本科毕业大学生仍无缘江苏省公务员招考。

(三)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超出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不顾实际需求而片面追求高学历。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就业歧视。“以知识、能力、经验等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的自获条件为标准的区别对待,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竞争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但若 学历要求远远超出用人单位工作职位的需要,工作职位与学历要求违反人职匹配的原则,在较低学历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职位的情况下,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即违背了用人的比例原则,将剥夺低学历者的很多就业机会,造成低学历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无疑构成就业歧视。

二、我国关于就业歧视的立法现状

首先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而不统一,分散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中,而且都不够完善,通常只是原则性的。其次在立法上“就业歧视”的具体涵义和外延上有严重缺陷。《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对于就业歧视的内涵,判断原则、标准及其例外情形都没有作出规定,就外延来说也只采用封闭式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四种就业歧视的情况,显得过于狭窄,没有兜底条款,难以涵盖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歧视现象。再次,现有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规定比较原则,都是权利性的宣告,未专门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受侵害者根本无法依据这些规定主张权利和获得救济。

对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机构设置上,我国目前没有在劳动2 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的成因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邓佑文,李长江.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学分析——以平等权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24.保障部门中设立专门监督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监督机构和仲裁机构,缺乏保护劳动者就业平等权、处理就业歧视争议的体系,同时也缺乏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引导。也未明确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直接导致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不力。即使《就业促进法》出台,国务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但是仍未明确该机制在处理就业歧视中的职责,也未明确在该机制中中,建立处理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更未规定监督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使《就业促进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劳动法》是我国劳动劳动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它调整的是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雇佣双方之间所发生的争议,这就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了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对处于求职、实习、试用等期间期或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而言,现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不能适用。受歧视者只能以被侵害了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等权利提起诉讼,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却未建立,平等就业权也因此得不到保障。

三、大学生面对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

完善立法,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新法出台之前需要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把就业歧视产生的争议纳入劳动争议范畴来处理。接下来加紧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及外延范围、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及违反《反就业其实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政府职能部门对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就业歧视的救济方式与程序、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受歧视者的上诉权及上诉程序等;还可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设立大学生平等就业专章,通过制度从内在外在两方面解决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调整户籍管理等不合理的制度,消除体制性障碍,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二)加强执法和司法

1.加强执法。一是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将就业歧视也纳入劳动争议的范围,并赋予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市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权力;二是劳动行政部门要提高对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要树立平等观念,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2.加强司法介入。司法保护是公民就业权利的最后保障,我们要完善有关制度来发挥司法的保护职能。考虑到大学生的财力、时间、经验、精力等都有限,维权意识也不强,可以考虑允许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同时减免诉讼费用。

(三)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包括三个要素,权利认知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要素,它指权利主体对自身应有或实有的利益、自由的了解认识,只有认知权利才能主张权利。但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和其他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要把教育广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学法用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掌握好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

下载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聋人就业的几点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摘 要:2016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765万,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博士生和海归学生,需要就业的青年求职大军总计1,500万,人数预计将再创新......

    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考

    我对创业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第一,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

    聋人语言

    http://linguist.c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台湾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http://www.xiexiebang.com/viewthread.php?tid=26729&extra=&page=2 2003-10-17 根据......

    聋人职业教育

    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方向, 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陆军 樊丽霞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公平、均......

    就业思考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场世界性的严峻挑战等问题。 在教育部召开......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作者:系招生就业领导小组 日期:2009-05-11 浏览次数:65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1.不要心存梦想 由于该专业毕业生多年来社会需求量较大,此......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易传英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 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大学生就业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