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人语言
http://linguist.c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台湾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http://www.xiexiebang.com/viewthread.php?tid=26729&extra=&page=2 2003-10-17
根据叶斐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在人类种种交际工具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因此聋哑人的手势,是所谓的“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实际上便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而且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中论述到,聋哑人是能够思维的,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因为聋哑人视觉很灵敏,通常用手势表达意思。
所以,聋人手语是交际工具,但不是语言。
聋人的手语是一种语言吗?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手语系统了。如果一种手语具有自己的词集和语法,那就是一种语言,比如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或FSL(French Sign Language)。如果一种手语只是把某一种有声语言的词语逐个转化成手势,而使用原有声语言的词集和语法,那就只是那种有声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就象用国际音标转写下来的汉语一样。Signed English就属于后一种,不过实际使用中由于完整第表达同样的时间要花ASL或有声英语的两倍时间,使用者常常省略一些虚词。举例:ASL: q--------------------ME BORROW BOOK
翻译成英语就是:Can I borrow the book? 其中“ME” “BORROW” “BOOK”分别是和这几个英语词表示相同意思的手势词汇,而 q 表示在这句话期间“说”话人的面部表情词汇是代表疑问句的。而用Signed English一般表达为:Can I borrow book?
另外,不知道中国手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是ASL那类的还是Signed English(Siglish)类的?
两种都有:Chinese Sign Language 和 Signed Chinese。
http://bbs.deafstar.net/viewthread.php?tid=6496 2003-2-11 手势和手语的区别,季佩玉老师的《浅谈聋人手势语的研究》中提到过,我今天刚在手语栏目贴了季老师的这篇文章,在第五页的第二部分“
二、不要将手势语统称为“手语”,以免引起手势语和手指语的混淆“。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
第一,手语应该包括手指语(尽管数量很少)和手势语,简而言之,就是,用手“说”出来的语言。
第二,即使是聋人用嘴巴讲出来的那种无论在音质和音准上都和健听人有明显差异的话,也应该归于口头语言而非手语。
第三,我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提出语言的四分法,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手语,网络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四种基本形式。不能因为使用人数少而将手语排斥在外。
第四,手语存在自己的文法,但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都不同。不能以一方的标准来评价另一方。
第五,聋人使用手语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算作手语的元素,但口型却不是必须的,因为也有聋人习惯不动嘴唇打手语。
http://www.xiexiebang.com)谢谢!Thank you very much!
可以说手语是一种符号系统,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但绝对不是语言。
我们不能对语言的概念无限泛化,语言就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要再突破这个定义了。否则会很麻凡的,body language算不算语言?文字算不算语言?旗语算不算语言?一旦突破这个概念很多问题就会出来的了。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听觉缺陷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是聋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是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正如台湾著名特教专家林宝贵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要解决听障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问题。语言沟通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这是由聋生语言形成的困难性、复杂性和聋生语言基础极其薄弱、语言实践机会极其缺乏等因素所决定的。
然而,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多数聋生家庭对发展聋生语言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脱节,严重影响着聋生语言的发展。
二、开展家校合作实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1、实验目标
(1)形成家校合作模式。聋生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明显增强,能自觉配合学校主动肩负起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责任;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掌握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方法,比较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语言。
(2)形成家庭语言学习教材和家庭手语训练教材。
2、实验对象:选取刚入校的一年级聋生及其家长为实验对象,进行连续性实验。
3、实验操作过程
(1)调查聋生家庭教育状况,确定实验对象。我们编制了聋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家长对实验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性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家长报名,把关心孩子语言发展、参与实验积极性高的家长作为实验对象。
(2)规划语言学习目标。我们依据聋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聋校语言教学的目标尽量与家庭语言训练目标一致、强化语言积累和语言交际的原则,确立了聋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期的具体训练目标。
(3)编写家庭语言训练教材。根据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家长的实际,我们主要编写了两类教材:一是汉语语言训练教材,二是手语交际训练教材。教材的编写力求突出五个方面:一是把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在家庭中加以巩固(如对照实物、动作演示或用手语帮孩子巩固词语);二是积累词语、词组的扩展训练(如根据聋校语文第三册第六课中的“挂着”一词,实验教材中设计了“挂着表”、“挂着衣服”、“挂着毛巾”、“挂着书包”、“挂着篮子”等,让家长结合情景帮聋生积累);三是利用学校学习的新句式在家庭中创设情景,帮助聋生学习积累句子(如聋生在一年级学习了“这是什么”的句式后,要求家长结合家中实际,带领聋生学习“这是圆桌”、“这是沙发”、“这是毛巾”等等);四是在生活中学习词语、句子,要求家长随时把聋生在家庭中见到的新的语言现象,运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帮聋生学习语言;五是交际训练,设计安排一定数量的适合聋生和家长运用手语或书面语交流的句子。(4)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两周一次接送聋生的时机,根据实验教材,从训练内容、方法和手语三个方面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每学年培训三十六课时左右。
(5)家庭语言训练实践。家长根据实验教材和教师的培训,利用聋生休息的时间,每天用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带领孩子进行语言学习。
(6)家庭语言训练效果的平时检查与巩固。每周一家长送聋生时,教师首先检查家庭语言训练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另外,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一定时间帮助聋生巩固在家中学习积累的语言。
(7)假期综合训练、巩固。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教师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中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
(8)综合评估、总结与推广。每学期开学初对聋生在家庭学习语言状况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并运用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予以推广,促进家庭教育整体质量地提高。同时,及时把实验成果运用到新的班级,进行第二轮实验。
三、实验初步成果
1、家庭教育实验深受家长的欢迎,家长的教育意识明显增强,教育观念明显转变。问卷调查和阶段性评估结果显示,家长对实验工作满意率为100%,95%的家长能按时参加培训,67%的家长认为参加实验对教育孩子的帮助巨大,66%的家长能掌握教师培训的方法且能有效地运用。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由自发型、随意型开始向自觉型、计划型转变,改变了过去重养轻教、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在于学校的错误认识。2、聋生的语言能力显著提高。首先表现为聋生积累词汇量有较大提高。多数家长掌握了“卡片学词识字法”,结合家庭生活实际,随时把在家庭生活中见到的新事物、新现象,制成卡片,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词识字,把生活中、实践中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聋生掌握了大量的在学校课堂内学不到,在生活中却经常见到、用到的词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仅以2001年上半年的评估结果为例,制作300词语卡片的有4人、200个左右词语卡片的有1人、100各左右词语卡片的有3人、100个词语卡片以下的有2人,聋生对学习词语的掌握率均在90%以上。其次表现为聋生运用句式说写句子的能力明显提高。多数家长为聋生建立了“写句本”,根据实验教师的辅导,利用在学校里学习的新句式,采用“即时学习法”,让聋生在生活实践中练习说写句子,把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语言的使用率,较好地解决了语言学习与应用脱节的问题。在“运用句式说写句子”的评估中发现,5名聋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明显高于同年级未参加实验的聋生,而且在某些方面也高于比实验班高出1——2个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这五名聋生说写的句子不仅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有较大的扩展性,是在课堂内学不到的,而且语句通顺,基本上无语序颠倒现象。第三表现为家长基本上能与聋生进行交流沟通。部分家长能运用手语与聋生交际;个别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家长能用口语、用书面语和聋生交谈,交际中家长注重用完整的语句,有助于聋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编写出四册家庭语言训练教材和两册手语培训教材。
四、结论
1、聋校有计划地指导家庭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家校合作是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成功模式,能有效地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
2、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个别指导、教师和家长协商是聋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
3、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六项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要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实际,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具体、实用的方法指导上,避免过多从理论上讲授。二是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针对家长素质偏低(大多数为初中水平)的实际,注重培训内容深入浅出,易为家长掌握、应用;另一方面要针对聋生的生理、年龄特征,注重传授形象直观等乐于接受的方法;另外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注重研究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方式、方法。三是实践性原则。家庭教育的生命在于实践。每次培训结束后、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作业,使家长学用结合,在实践中练习运用。四是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有长远规划,有总体的目标,避免随意性,同时又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五是分类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根据家长的共同点抓好集体培训,又要根据家长的个别需要、聋生的剩余听力状况,进行个别指导。六是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这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4、情景学习法、反复训练法、卡片学词识字法、即时学习法和语言交际实践法等是家庭发展聋生语言的有效方法。
曲阜市聋哑学校家庭教育实验课题组
聋童由于听觉障碍,而不能获得外界声音的刺激,致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发展聋儿的口语是我们的目标,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是为了形成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回归主流,能与正常人交谈。大多数聋童表达时都有概念不准、语汇贫乏、词序颠倒、表达困难等情况。
(一)培养聋童理解语言的能力
聋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心理、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听觉障碍,他们没有外界声音的刺激,语言形成较晚,所以在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时,必须让他们理解,单纯的教与训练,是较难掌握的。应通过实物对照,让学生观察,再辅助以语言的教学,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理解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聋童理解语言都是通过视觉和他们的残余听力,因此不联系任何情景或事物的言语刺激,对聋童语言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的。聋童掌握一些语言之后,教师要注意变换方式,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教学生一种句式,然后就应多训练他们多说一些这样的句式,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二)丰富聋童知识,积累词汇
聋童只有积累了较丰富的词汇以后,才能和健全人进行口语交流(但语速较慢)。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意给聋童创设语言环境,帮助他们积累词汇。
首先要给聋童提供多见多识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比如:带学生外出活动、旅游等,可以让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一些常见的、直观的事物,并及时告诉他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使他们在实践的进程中加深印象;还应注意的是要随时随地将学过的词汇再现给他们,让他们学得会、记得牢。
其次充分利用聋童各种正常感官,使其积累词汇。从视觉的角度来讲,聋童可以“以目代耳”,所以就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形象的词汇教给他们,如:各种颜色、形状之类的词;触觉方面可以通过让他们去感触、去体验;味觉方面的酸、甜、苦、辣等,可以通过让他们去品尝、去理解。
(三)对聋童进行有声语言的训练
聋童掌握了部分词汇并不意味着就会说话,或口语发展就好。发展有声语言是口语训练的关键。
首先,应及时纠正聋童的发音错误,聋童从不发音到开口说话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对于经常发音不准确,说话不规范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发音正确的还要多加强练习,多给予他们鼓励。
其次,要帮助聋童建立词语概念。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使用语言时常有滥用的现象。所以很多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多说话,这样才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再次,采用问答的形式引导聋童来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所学知识编排,锻炼聋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千万不用手语动作来做辅助。如果长期使用手语,聋童形成习惯,就会觉得有了依靠。最终将会阻碍其口语的发展。
(四)多与家长沟通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及学生有哪些不良现象,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家长与教师一起来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比如: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后,有机会带学生出去时,便可以进行相应的训练,加深聋童的理解和印象。这样可以使口语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
教育科学一九九九年第三期 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沉思 梅芙生
聋人教育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语
言教学。自有聋教育以来,它是一个久议不衰的 话题。近二十年来,西欧、北欧和北美刮起了一股 “聋人双语教育”的疾风。此风已吹开我国聋教育 的大门。我国五十年代确定的“以口语教学为 主,6分聋校语言教学政策,在近半个世纪里无人 产生过疑议。梅芙生老师的《对我国牵人语言教 学法的沉思》一文,经我国著名特教专家张宁生 教授推荐给本刊。张宁生教授认为,该文触及到 了问题最敏感之处,尤其是,以往对聋人语言教 学的讨论,多是健听者议论纷纷,少有聋人自己 的声音。梅芙生老师是一位聋人,长期在聋校工 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切身的感受。他的意见 在许多方面是健听者无法表达的。我们刊发这篇 文章,以期引起人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据说,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的聋哑教育,经过痛 定思痛之后,决定不再在聋哑学校用口语教学,改用双 语教学。他们认为,用聋哑人自己熟悉的手语来学习英 语书面语是很有效的。教学的实验也证明了双语教学的 效果,远要比口语教学好。这使我们想起从前我国聋哑 教育,曾经是手语教学与口语教学并行不悖的.这样的 好处是,可以有一个比较。不料,还没有来得及检验,手 语教学就被全盘否定了,口语教学却被推到了“一花独 秀”的地位。绕了快半个世纪,才发现我国也面临与别国 相似的间题和困境,只是人家损失小一点,而我们付出 的代价却太大了.虽说世界聋哑教育已有二百余年的历 史,但仍未走出探索的阶段。聋哑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三点:①毕业生各方面学业根基基本坚实;②没有写不 通文句的问题,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强,双语(手语与书 面语)互译能力好,③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有创造 力。按这个标准聋哑教育谁也没有获得达标与榜样性的 突破,因此,不论是口语教育,还是手语及其它聋哑教育 的实验工作,应是审慎的,范围不宜过大。要坚持在成功 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推进的原则,此即以点带面的做 法。万一出问题,“船小好调头”,损失也小些,而取得的 经验又不会小。象过去的口语教学,主要只有北京、烟台 有些规模,手语教学主要在上海、江苏的一些地方比较 发展。可后来口语教学却是一下子就靠行政命令的方 式,在全国范围内盲目推行的,等到发现问题时,损失已 惨重,代价也过大了。
口语与手语作为语言工具,无所谓好坏,只是作用 各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而已。在聋哑教育上就有一个用 错了工具的“错位”问题:本来口语教学适用在聋人身 上,而未用,手语教学适用在聋哑人身上,却偏偏用了口 语教学。因此才有了麻烦。这麻烦犹如让盲人学油画,聋 哑人学音乐一样的结果。所以看来,手语教学与口语教
学还是“并行不悖”的好,以各尽其用,各得其所。21世纪 在即,在此多元化时代,也不宜再搞“独秀”了,数花齐 放,平等竞争,反而有利于聋哑教育的科研正常发展。本 文着重谈谈口语教学不适用聋哑人,而必须用手语教学 的道理,与大家交流吧!
一、区别对待
将聋哑人泛称“聋人”是可以的。但从教育科学角度
来说,应有所区别,不宜混淆。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聋人,是只聋不哑者。他们或是后天因病致聋,尚存说话能力,或经过康复语言训练,还能说好话的人。由于这类聋人 有说话基础,对语感有领悟力,故适用于口语教学。必须 指出,口语教学不是要从零点开始,去教聋人说话;而是 要从根上做起,教半途致聋的人巩固说话能力。而且,口 语教学也要借助“文法手语”教学。因为这种“文法手语” 对聋人有补偿听觉之效,故受聋人欢迎。这样的教学,一 方面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另方面,有助 于在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中可以与普校学生有一样的(或差不多的)速度与质量。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说话 基础的聋人多喜欢用文法手语交流,边说话,边比划,这 也突出了他们与聋哑人的不同之处。当然手语教学也适 用于聋人。聋人在学习上困难不大,只要刻苦用功,书面 语表达能力大多不错;他们是双语互译能力比较有把握 的获得者.所以,最好为他们单独办班.象北京、上海这 样的大城市专办聋人班,是可能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与 普校学生同步成长。如果将他们掺杂在聋哑人中跟班学习,反而要拖后腿,耽误他们的学业与前途。建议最好能 快一点办,办成功了,可以增加信心,有助于使口语教学 的实验落到实处,而聋哑人,则是既听不见,又说不好话 的人。他们对有声语言毫无感知。这类聋哑人是多数。对 他们只有用视觉语言—手语、书面语教学,这远比口 语教学要成功得多.否则,效果甚微.二、三大难点
聋哑人学说话,有解决不了的三大难点: ①听不到,说不好。健全人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的
器官,都是完好无损的,而二者又缺一不可.聋哑人的发 声器官尚好,但因接收信息的器官坏了,也就全派不上 用场了,这好比自行车的两个脚蹬子必须都完全一样,如其中一个坏了,另一个再完好,也无法蹬车前进了。这 是为什么聋哑人难学好说话的根本症结所在.②不懂,也理解不了。健全人从小就生活在有声世
界里,各种各样的有声话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听着。在 与人面对面说话时,还可与环境、背景、体态等联系起 来,对话语的含义、妙处、用法都能有切实的感受与理 解,以致运用起来,自然说不上有什么困难了.他们的说 话能力,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 而趋于圆熟,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聋哑人根本无此 经验与感受。
③无学话的环境、条件。所谓“营造学说话环境”,想 法虽美,却受条件所限难以做到。就聋哑学校而言,尽管 有健全教师在,但除了上课之外,教师是难得与学生在 一起闲聊的。所以聋哑学生大多时间仍是生活在无声世 界里,呆在同学的圈子里转,交流都是用手语,不用口 语。只有刚来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开始阶段有班主任教 师陪着,过了这个阶段,就与大家一样了。总之,教师自 成团,学生自成团,你忙你的,我玩我的,你唯里哗啦说 话,我手舞足蹈比划,壁垒分明,是很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这样几乎缺乏教师言传身教的环境下,聋哑学生不止 是学不到生活用语,就是诸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也无从获 得,以致“营养不足”很普遍,这当然对学生的成长十分 不利。其次,随着年级高升,课堂手语的使用率也不断升 级。显而易见,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间题,这是口语教学 越教越难教之故,相对而言,用手语就省事多了。再者,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有条件的,不 是工作上的交往,就是生意上的交往,总之是有需要才 交往。通常我们所见多为健全人与健全人交往,聋哑人 与聋哑人交往,大人与大人交往,小孩与小孩交往„„ 这很正常.聋哑学校的教职工大多为健全人,他们与聋 哑学生之间,不但有健与聋、大人与小孩、思想感情、习惯上的距离间题,而且是见识不同,言语不便等等问题,这也很正常。但又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故不能苛求健 全职工要象聋哑教师那样与学生融洽相处(聋哑教师与 聋哑学生的融洽,犹如健全教师与健全学生的融洽。当 然对聋哑学生好的健全教师也有,但不多)。至于在家庭 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只有在父母、兄妹都会手语 的情况下,才有随时闲聊的机会,否则,彼此是说不上几 句话的.可见,不论主观,还是客观,大环境,还是小环 境,聋哑人无学说话的条件与机会,都不象健全人那样 接触说话和需要说话,这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显然,教 学说话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上也是白费劲。
三、何谓特殊性
语言,包括有声语言与书面语言两个方面。聋哑人 的语言能力,应是手语、书面语和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又是学识、工作和社会经验的综 合结果.健全人听得见,说得了,面对面时,当然说话交流最 方便,聋哑人听不见,说不了,面对面时,若对方是聋哑 人,当然用手语交流最方便,否则,就有赖于用书面语交 流了。毕竟我们的社会是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聋哑.人参与社会生活,更非具备书面语能力不可。这是不言 自明的。
过分强调口语教学,坚持用有声口语与聋哑人文流 信息,不但是对聋哑人手语的一种否定暗示,而且也根 本无视了聋哑教育的特殊性。聋哑人因听不见,而无从 接受信息,因说不了,而无从用有声语言反馈信息。虽然口语教学也用手语,但此种手语是在口语主导 之下的“文法手语”,不是聋哑人日常生活惯用的手语,存在着聋哑学生不熟悉,看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教师讲 课就形同“自说自话”,教学也就变成了“对牛弹琴”式的 教学了.尽管口语教学有它为使聋哑人的平等参与的目 的,但由于这种“对牛弹琴”式的教学结果,弄得许多聋 哑人学识浅陋,既讲不了有声话语,连手语都打得半生 不熟扩既看不下一本书,也写不通一封信.如此低文化,低智能,不但危及聋哑人文化,也妨碍碍了聋哑人平等 参与!而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又最终损害聋哑人 形象,使聋哑人吃亏。面对这种严重的后果,作为聋哑教 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有所悟呢?聋哑教育的特殊性并非可 以挂在嘴上说说好听而已。这里要强调:作为聋校的教 师一定要熟悉聋哑人的手语,以利向聋哑学生传道授 业,并教会他们懂得做人道理,这就是聋哑教育的特殊 性所在,也是对聋校教师的一个重要专业要求。舍此,其 他免谈了。不懂聋哑人的手语而言聋哑教育,不会聋哑 人的手语而言熟悉业务,都是笑话!不见,又是用与众不同的手语交流的,怎能与普校的学 生坐在一起上课呢?何况在目前,聋哑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许多方面,远不及普校的同级学生,怎能无视差异,把 他们送往普校去呢?这岂不等于给人家工作添乱,增加 人家的困难吗?(且不说聋哑学生自身受损),有人说,不 是都送过去,只是送那些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听力的学 生。但是试间,这样的学生能有几人?聋哑教学之所以称 之为特殊教育,就是因为它可以向聋哑学生提供在普通 学校所不能得到的特殊服务。勉强别人所不能的,放弃 自己可以做的,难道是对的吗?聋哑学校倘能让聋哑学 生获得与普校学生同等的学识与本领,难道不是“回归 主流”的正确注解吗"?总之,不能把聋哑人送到普通学 校去,说成是“回归主流”。不要淇视聋哑教育的特殊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应该知道,照目前我们的医学能力来说,是不可经
常“放卫星”的,聋哑病并不是容易医治好的。更不要拿 “回归主流”来作为摆脱口语教学困境的办法。否则,将 给聋哑教育带来极大危害,让聋哑人吃大亏。
四、“回归主流”质疑
对聋哑人来说“回归主流”的提法是似是而非的。这 种说法,就好象聋哑人生活在社会之外,有个“回归”的 间题似的。这是不对的。聋哑人世界,只是大社会里的一 个小世界,不存在脱离主流社会的问题。聋哑人不但主 要生活在健全人社会之中(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子 女等亲属都是健全人),而且主要工作在健全人社会之 中,他们是为整个社会工作,是社会生产人员。他们看的 书籍报纸、电影电视,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来自大社会,凡是健全人看的、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住的、行的 ··
一聋哑人一样都不少,一样享受社会生产成果。如此 怎能说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呢?就是聋校一般学生,他 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尽管有限,也不存在脱离主 流社会的间题,谈何“回归”? 有人鼓吹把聋哑学生送到普通学校去“随班就读”,说这就是“回归主流”,这同祥是没有道理的。聋哑人听
我国早期的手语教育,曾培养出不少能干之才,其
中很多人为国家、社会作出了贡献,是有过它的辉煌的。它最不简单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办学者(大多是聋哑青 年)能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求医治聋哑病,不如求知谋生 存,做社会有用的人。因为按当时的医学水平,要治好聋 哑病是“可想不可及”的事;而求知却是“力所能及”,经 过刻苦用功,是可以获得的事。在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 的选择上,他们知道聋哑人听不见和说不了是无法改变 的现实,要借助说话来求得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聋 哑人是以手语交往和生活的,就应用手语来教学,用手 语来学知识。总之一切是自然而然,实实在在,既不凭藉 上帝搞迷信,也不作虚弄假,哗众取宠愚弄人,这是办学 者应有的可贵品格吧!由于聋哑师生之间容易同病相怜,教师不但认真教 书,还往往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经验悉心地教导学 生,教学的手语也生动、自然、循循善诱,例如讲为何不 可偷东西时,不是简单地用教训口吻说:“偷东西不好,要坐牢1”而是强调:“做人要有尊严。宁可饿死,也不能 偷。偷东西不但损人也是害己,因为它首先使自己丧失 人格。而聋哑人本来就被人歧视,如果盆到不知自爱,再 来自己糟蹋自己,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了,一”难怪从前聋哑人再穷,也绝少有偷东西的,更不必 说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反观如今聋哑人犯罪率不断 上升,不但偷盗,而且杀人,难道这能全归世风日下所 致,聋教就不存在间题了吗?总之,从前因手语教学有 方,学生获益不浅,师生感情很好,以致很多人离校多年 之后,仍怀念母校,不忘教师培育之恩。所以作为手语教 学的摇蓝—上海,成了聋哑人文化教育的发源地,决 非偶然。而其影响之大,竟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江、浙 两省的几代聋哑人,差不多是打上海式的手语生活。他 们的思想感情、生活心态、文化爱好、语言习惯无不具有 其特色.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和深思的。
尽管北京、上海这几十年中,推行口语教学最力,依 旧取代不了广大聋哑人的手语生活习惯.特别是近些年 来,从北京去上海读大学的学生,毕业回来后,都以打上 海式手语为时堪,这也是十分有趣的现象。它给人们的启示是: ①首先要尊重聋哑人。聋哑教育不能脱离聋哑人的
生活实际需要,不可以脱离聋哑人的手语文化.脱离了,就不会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换位思考。假设自己不幸聋哑了,首先关心的是 什么呢?,是今后能否自食其力,还是开口说话呢?相信 是前者,不会是后者。这样就可以理解聋哑人求学为的 是什么了。在没有能力治好聋哑病的现实之下,只有知 识和技能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与其将有限的钱财买昂 贵的助听仪器设备,教聋哑人说话,还不如买实用的教 学科技设备,使聋哑人有条件有效地学到现代化知识和 技能。这样,聋哑人的“残而不废”才有希望不致空谈。③聋哑,不是耻辱,不是必须“改正”的状态。聋哑人 能否重新获得听力和开口说话,这要由耳科医学界的医 生去说,学校不宜越姐代泡。学校要专心致志教书育人。教师要以培育聋哑人为乐,多为弟子着想,与聋哑人建 立感情。不要自以为高明,非强求聋哑人听自己的不可,非学说话不可,这犹如强求人飞一样,是不可取的。耽误 了聋哑人的学业与前途,招来的将不是感激,而是终生 怨恨!
六、脑功能完好就有希望
材,必须根据人脑功能的特点,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充分 挖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聋哑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用与众不同的手语交
谈,聋哑教育的特殊之处,就是不能依持听觉语言教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殊可言了。而且重要的是,聋哑人 的左右脑功能与健全人一样完好无报。人们常说聋哑人 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不等于说抽象思维就不行,随着教 学的进步,相信会证明聋哑人的两种思维都不错的,只 不过有人善于形象思维,有人搜长抽象思维罢了。聋哑 人凭直觉观察事物,形象思维、动手能力都很强,学习精 神也专致,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视觉语言形象演示,借助 高科技教学设备与手段是可以将概念词语、微分、积分 等抽象概念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的、生动活泼的有趣 教学,使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这样,就有助于思考 和推理了。
聋哑教育必须适应社会,聋哑学校自编教材是不可 取的。这不是特殊问题,这过分强调了“个别化”。似乎这 样对聋哑学生学习“方便”、“顺利”了,但实际上却对他 们尔后的成长和发展不利。既然聋哑人的头脑是完好和 聪明的,就没有理由与普校生学得不一样。健全学生学 的,聋哑学生也要学,特别是必修课,一样也不能少,而 且要强化教学力量,不走形式,保证教学质量.聋哑学校 的课程与普校相同的等号观念,并非美国独有。其实从 前我国的聋哑学校都采用普校课本教学的,只是自从推 行了口语教学,才人为地与普校拉开距离.可以说,口语 教学的减号观念,不但反映了它有歧视聋哑人的深层意 识,也说明它对聋哑人的教育无能与无奈.为了聋哑学生日后平等参与社会,聋校的书本不但
要与普校等同,而且要与生活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不 要死读书,多主动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多带学 生到外面世界去看看,转转,解答他们的疑问,增长学生 的见识。要知识与能力结合,要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培 养动手能力,自学与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总之,一且更新观念,聋哑人的手语与高科技结合 起来,教学就能够成功,要创造出超越一般健全人的奇 迹,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篇:自闭症与聋人语言方面的差异
自闭症患者与聋人在语言上的差异--从梦梦同学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湖南郴州资兴特殊教育学校 肖兵
摘要:聋人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加上勤奋地学习,学会使用了手语,手指语,简单口语,甚至书面语,可以与正常人进行“对话、交流”,但是聋人很难在书面语上摆脱聋人习惯性的口语和手势语的影响,经常出现语序颠倒,句子结构不完整、文章生硬,缺乏感染力等特点。梦梦虽然没有口语,但她的书面语言能力完全跟聋人不同。虽然聋哑人和自闭症患者都有语言障碍。但自闭症儿童听力正常,沟通交往能力有障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哑巴。而聋哑人是因为听力残缺,导致语言缺失,沟通交往能力往往是正常的。
关键词:聋人 自闭症 语言障碍 差异
2013年10月初,我班转来了一名新学生,她的名字叫梦梦(化名),她是个12岁的女孩。梦梦的父亲自述,梦梦是个聋哑人,之前一直在亲戚执教的村小读书,如今亲戚调走了,学校担心她影响班级的成绩,建议她去更适合的特殊教育学校念书。因为梦梦的成绩不好,她的父亲希望她能从二年级读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去。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憨厚的女孩,我决定收下她。
一、问题的发现
梦梦来到23班已经一个多月了,她每天按时上课、下操、排队、吃饭、就寝,从不迟到早退,十分遵守纪律。课堂上,她从不回答老师的提出的任何问题,课后也不与同学交往,更不参加同学们的游戏活动。操场上,大家都跟着领操的同学在认真的做操,只有她一个人站在那一动不动,老师提醒她,她也只是憨厚的笑着看着老师,与她的父亲之前根老师提醒的一模一样,“老实的聋儿”,因为有了她父亲的交代,老师们也都任由她,只要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就好。
梦梦在我们班11名聋生中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既然是特殊教育学校,自然像梦梦这样的学生,大家也就不会对她感觉太奇怪,或许她就是一个“太老实”的聋哑学生罢了。转眼一个学期过了一半,期中考试到了。梦梦的语文考了98分,作文写得那么的“另类”,与众不同,我开始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怀疑,她是聋哑人吗?
二、问题的症结
从事特教工作二十多年来,我第一次遇到作文写的如此通顺,如此善于表达的聋哑学生。聋人,因为听力受损,无法清晰地听到声音,丧失了学习语言的能力。虽然聋人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加上勤奋地学习,学会使用了手语,手指语,甚至书面语的能力,可以与正常人进行“对话、交流”,但是聋人很难在书面语上摆脱聋人习惯性的口语和手势语的影响,经常出现语序颠倒,句子结构不完整、文章生硬,缺乏感染力等特点。梦梦虽然没有口语,但她的书面语言能力完全跟聋人不同。
回想本学期开学初,梦梦插到我班的情形,当时由于我校教务处安排紧急,家长又说残疾人证掉了,正在补办中,所以我服从领导的安排,把她接到了我班。
带着种种疑惑,我拨通了梦梦爸爸的电话,通过了解,我才明白,梦梦胆小害羞,每次带她去医院都十分抗拒,所以她的父母根本没给她办理残疾人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根本无暇照看她,爷爷奶奶有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从没听孙女说一句话,所以就判定梦梦是个哑巴。
三、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梦梦进一步的仔细观察测试,教研室成员一致认定梦梦是属于自闭症患者。为了进一步落实大家的判定,为梦梦将来的学习制定最恰当的训练目标,我们要求梦梦的父母带她去医院做最后诊断。最终,医院的结果跟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梦梦是自闭症儿童,并非聋哑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全面发展性障碍疾病,症状伴随一生,自闭症也被人称为“孤独症”。自闭症儿童由于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和语言沟通障碍,所以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更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自立。虽然至今还没有找到治愈自闭症的有效方法,但是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以及生活自理等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改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自闭症儿童听力正常,但是沟通交往能力有障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哑巴。而聋哑人是因为听力残缺,导致语言缺失,沟通交往能力往往是正常的。聋人和自闭症患者都有语言障碍,所以梦梦被“无知”的家人判定为聋哑人也就不会觉得太奇怪了。
为梦梦从新定位后,我赶紧和同事为梦梦制定新的康复训练计划。
第一步:稳定情绪,进行情感沟通。
正如陶国泰教授所说的那样:“仿佛有壳子(把她)包到里面去了,要用温暖去冲破冰冷的外壳。”梦梦是我们班的一份子,老师和同学们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她给予更多关心爱护,她才会慢慢地接纳整个班级环境,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正真的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了一个“温暖计划”,每天主动与梦梦问好;与梦梦一起讨论学习;主动邀请梦梦参与同学们的游戏、活动;陪梦梦一起晨练,做一些她喜爱的体育运动;多与梦梦对视,用友善的眼光感化她。第二步:口部肌肉训练,发展语言能力。
梦梦的书面语言能力不错,但是没有口头语言。第一步,我为梦梦制定了模仿发音的训练。开始让她模仿无意识的发音,她只要发“啊”,我也赶紧发“啊”音,并仔细观察梦梦对我模仿她发音的反应。从起初的好奇,无意识,到后来的有意识,感兴趣,从她嘴里的发音越来越多了,每次有了进步,我就会及时给予鼓励,进一步刺激她发音的欲望。第二部,锻炼口部肌肉。我和语言康复教师一起,通过吹气球,吹蜡烛进行呼气吸气训练;通过口舌操训练,打哇哇、弹舌头等进行嘴型、发声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梦梦嘴里的音节越来越丰富了。
第三步:创造情境,进行交往训练。
社会化行为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能力与交往技巧方面。
我会把帮她已经批改的作业本放在我的眼镜盒下,爱学习的梦梦想要拿去,我就要求她一定说出“要”才能给她。我会在她口渴的时候,必须说“喝水”才给她水喝。我会让学生一起与她训练,并要求学生故意说错,刺激她说“错”并改正同学的错。渐渐的,梦梦与人交往的次数多了,不再因为不会表达而胆小、害羞地躲在一旁了。
四、反思
由于教师工作上的不细致,由于家长对孩子的不重视,梦梦被人误认为是聋哑人达十二年之久。如果大家对她更多点重视,在更早的时期对她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或许梦梦会比现在的状况好很多。虽然梦梦最终被发现并得以纠正,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还很多。学校科学系统地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更要做好家校联合,取得家长的大力配合,梦梦才能康复的更快更好。
第四篇:聋人职业教育
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方向,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陆军 樊丽霞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培养残疾儿童少年学习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自食其力,这是教育、残联和民政部门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所培养残疾学生的职业技术学校,从1993年起,学校领导就十分注重残疾孩子毕业后的生存之路。十几年间,我校职业技术教育从最原始的修车补胎,修锁配匙一直成功的发展到现在的盲人推拿按摩、聋人工艺美术、食品雕刻、服装设计四个专业,毕业学生近百人。其中,大部分盲人南下广东等地在当地的盲人按摩医院工作。有部分盲聋学生到长春特殊教育学院深造,其中我校毕业的学生冯斌在北京按摩医院找到了自己的谋生之路。聋哑学生有的在当地的福利工厂,有的深造之后,回到自己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还有的被市内大中型饭店招聘为食品雕刻师。我校毕业的服装专业聋哑学生赵小明2007年代表我国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服装设计大赛,获得第六名。
根据我校十几年来对残疾人进行的职业教育来看,我们认为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必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市场需要,认真搞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职业中专成立于2004年,今年已经招收四届学生,四年来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认真搞好教学工作,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今年,学校把职业教育作为创新工作来抓,为了促使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我们分析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制定了近期发展目标。
工艺美术专业:学校计划把工美专业分成升学和就业两个班,升学班主要依据高考大纲开设素描、色彩、速写、图案等课程,争取每年都能够向中州大学、长春大学输送优秀学生。就业班主要以装饰设计、工艺设计、简单电脑设计为主开设课程,学习一些必要的设计知识,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两个专业班分别由两个工美教师担任班主任进行管理,基础课程可以集中上课,两年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要求进行分班。就业班教师要充分了解市场,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诸如:室内装修设计、装裱绘画、电脑打字及文档处理、小型工艺品制作、木质雕刻、标牌制作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一技之长,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增加学生外出实习实践的次数保证实习时间,并结合就业单位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岗前培训,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服装工艺专业:去年,我们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对服装专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做了相应的调整。第一步首先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计划,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在实习实践方面,充分利用校外附近劳保用品厂这个有利条件,一方面不断让学生到其车间进行参观、实习,感受工厂流水线作业的工作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服装工艺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帮助劳保厂加工一些产品,适当提取利润,这样既可以练习技术又可以弥补专业经费不足。第二步,瞄准市场适时地设计制作一些小件服装,让服装专业和市场接轨,把学生培养成为学有所用的实用型人才。
推拿按摩专业:按摩是我校职业教育中唯一为盲人开设的专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反映基本满意。为适应下一步办学需要,第一步我们计划调整文化课设置,增加职业中专所必须的专业课程,特别是技能操作课程更要加强,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因为我们毕竟是残疾人职业学校,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学校的课程来设课,从我校毕业的三届盲生来看,没有一届学生真正把初中知识全部学习完毕,绝大多数中途退学改考洛阳盲专。因此我们要改变课程设置,不能一味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而忽视专业课程。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实习,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学习按摩职业课的信心。第二步,举行按摩专业短期培训,经过培训的学员由学校、残联推荐就业。第三步,我们要学习天津聋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招收普通学生,我们计划首先由按摩专业开始搞试点,以后逐步向各专业推广。
烹 饪 专 业:在开设烹饪专业初期,因为没有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盲目的强调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学习综合性的烹调课程,培养多面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不符合聋哑学生的实际特点,学生容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且所学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不要说走向社会去竞争。2005年,学校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发现目前焦作市的大中型饭店对食品雕刻师的需求较大。食品雕刻不需要和太多的人进行语言交流,主要是动手动脑,比较符合聋哑人的特点。我校抓住时机重新调整了烹饪教学的教学思路,将以往综合性的烹调课,转变为专一的食品雕刻,烹饪教师带领学生主攻食品雕刻。为了提高学生的雕刻水平,教师一方面认真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课下四处收集泡沫板,让学生多实践,把功夫用在刀刃上。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生的雕刻水平日益增强。2007年,我校烹饪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焦作市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随后,又代表焦作参加河南省的职业竞赛获得三等奖。其中,两名学生还获得了中级厨师资格证。2007年,我校毕业的学生成功走进焦作市的大型饭店成了专职的食品雕刻师。
二、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就会
残疾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就是为了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搞好毕业生就业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残疾人的就业环境恶劣,绝大部分残疾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即使就业的学生也是从事较为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能够从事在学校所学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纵然和社会的偏见有关,但是也存在教育和市场就业不能有效接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紧密结合市残联和民政、劳动部门,一方面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通过市残联和民政、劳动部门的政府行为,为残疾学生谋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到厂矿企业摸底调查,和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来提高残疾学生的就业率。例如:烹调专业可以继续向市内中级以上饭店推荐学生,根据饭店的要求和培养标准开始课程,还可以通过烹饪协会协助召开残疾学生就业招聘会,安排学生就业。服装专业可以定向培训,通过对我市服装企业的调查摸底,由残联出面为企业培养定向技术工人。按摩专业可以向按摩诊所、饭店、洗浴中心推荐保健按摩师等办法,为残疾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我校职业教育能否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工作刻不容缓。
1、加强职专教师的学习,提高人文素养
无论是普通中专还是职业中专,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水平的学习。因此,从2006年起,我们就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组织教师参与到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读书计划的行列中,全面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为自己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闭门造车势必会阻塞自己的发展之路。为了全面提高职专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经常利用小假期组织教师到北京残疾人职业高中以及兄弟学校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和残联等部门联系参加在职培训
职专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和社会接轨,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残疾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积极和当地残联以及各有关部门联系,组织教师参加当地的职业技术培训,以此逐步提高职业教师的技术水平,满足教学所需。
总之,依据当地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逐步提高职业中专师资的综合水平,满足学生就业,这样才能保证残疾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五篇:国际聋人节
世界性的聋人节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我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据统计,我国有2000多万听力语言障碍者,耳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1岁至14岁的聋儿达117万,每年新生聋儿2万到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