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
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
作者单位: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8日 至 2011 年7月20日 共3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便是有力的见证。利用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村民目前生活状况,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村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次调查采用重点采访的方法对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进行了重点采访,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概况及存在问题
1、所在区位及概况
新兴镇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北部,北靠河南省,南部与张老家乡相邻,西南接牌坊镇,东南与马店集镇相邻。寺后村位于新兴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三华里。全村路网发达,机耕路基本形成。
全村村域总面积6909亩,其中耕地面积5340亩,村庄建设用地1060亩,林地面积20亩,水域面积500亩。该村下辖寺后、金庄、孙庄、西杜、东杜、前杜、刘王及刘楼8个自然庄,总人口3366人。村内主要道路有:新刘路、寺前路、刘学路、金前路、孙东路、杜庄路、大规划路、寺东路、刘王前路、刘楼中心路,各路段宽3.5-4米不等,长度0.5到
4.2千米不等。寺后村目前电话普及率达80%,用水水源为自家压水井。现有村委会一个,有寺后、刘楼两所小学。
2、经济产业及收入
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其中以优质小麦皖38为主要品种,但是要深入推动农业发展还是要进行一村一品化种植,同时不断向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然后以农业发展为主导,带动畜牧业发展,并支持和鼓励农民办企业,现村内已办成一个大型的水泥制砖厂。寺后村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21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60元。收入主要来源是靠外出务工所得,且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的65%。
3、现状存在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村庄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农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进入河流,影响了水源的安全;
(2)村庄交通状况较差,许多自然村道路还是土路。
(3)村庄建筑混乱,消防隐患多,配套设施不足,医疗卫生水平差,集贸市场尚未建立。
(4)部分村庄土地浪费,且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出现“空心庄”的现象。
4、新农村建设应有的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产发展,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核心,把示范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
1、“五个统筹”与“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互动”的原则。
2、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
3、要体现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
4、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5、体现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有的放矢的进行新农村的规划与发展。
5、村庄布点规划
1、实行拆并方案
根据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及基本农田和村民耕作半径等因素,应当引导小村向公路边的村庄集中,村庄连片发展。其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调集聚效应,结合村庄现状并考虑发展因素,规划将居住分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庄加以迁并从而形成规模合理的自然村,以便更好地布置各种服务设施。
6、产业布局
根据寺后村的自然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寺后村应重点落实执行稳定发展农业、种植业,积极发展养殖业,同时逐步发展工业的方针;利用西北发展养牛、养羊,扩大养殖业规模。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打出寺后村的产业名气,利用企业规模来发展寺后村的工业,使寺后村成为兼具多种经济产业的新型农村。
7、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
新形势下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应主要包括: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教育设施的规划和医疗设施的建设,这将极大的惠及寺后村人民群众。
基础设施建设应包括:各主要路段的修建、对全村统一供水设施的建设,并保证管网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和电网改造,各村设配电台区、逐步发展到宽带综合接入等。
二、居民点建设规划
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1)现状概况寺后自然村位于寺后行政村西北部,四周皆为田地,西北部与孙庄相邻。
(2)存在问题
基地位于寺后村西北部,北部有一所寺后小学。内部基本上为耕地,地势较平坦,利于村庄建设。内部有一南北向的新刘路,路面质量一般。
2、居民点建设思路
通过行政手段规定,凡是新盖住房必须在新的居民点建设,政府可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激励措施。其他自然村庄除非必要的修缮外,一律不得新建住房,最多只能改善村容、村貌。
3、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生态化原则。规划充分结合现有自然生态要素,加以改造利用。
(2)合理布局,创造特色原则。要注重村庄各功能区空间的形态特征和网络结构。创造出有特色的村庄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村庄空间的可生长性,以适应未来村庄发展的需要。
三、居民点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 进行村内主干道的修建。
(2)绿化景观系统
村内绿化率要达到标准水平,村庄绿化以植树为主,选择适当树种,便于维护;以沿路、宅前屋后、村庄周围、休闲场地等处的绿化为主;村庄绿化追求绿化、美化的效果。
(3)给水管道规划
以村庄中心水塔向整个村庄供水,采用高位引水。给水管道采用枝状形式沿主次道路布置。
(4)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合流制排水,因地制宜,合理组织收集排除雨污水。
(1)雨水排放雨水排放原则原则上分片汇集,就近排入自然水体。(2)污水排放结合道路建设铺设排水管,排水管道布置在主次道路上,原则上均匀分布。要求污水先进行一次处理,然后排入污水管网。
(5)电力电信规划
电力电信线路从寺后村接入,沿路架空,线路方向为南北向,远期采用地下电缆沿路铺设。
四、住宅单体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要遵循特有风格的原则,突出建筑特色,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单体布局是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可为流行的二层楼房。户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的建设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日益提高,人民的富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
第四篇:红岩寺镇本地湾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红岩寺镇本地湾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地湾村位于红岩寺镇政府南部1公里处,距柞水县城8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07户747人,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全村农户主要分布在洛柞路沿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和林果生长。2011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定为柞水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本地湾村实际,经实地勘察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现将本地湾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桥梁建设:
(1)、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大桥,大桥建设地点在水磨房示范点大路面,此处设计一座1—13米石拱大桥,服务人群3000人,需要建设资金21万元。
(2)、谷子沟口大桥,建设地点在三组的谷子沟口,设计一座2—8米平板桥一座,服务人群600人,需要建设资金16万元。
(3)、余家湾大桥,建设地点在二组的余家湾,设计1—12米得平板桥,服务人群500人,需要建设资金14万元。
2、堤防建设
(1)、小金钱河敬老院至示范点大桥段堤防,全长:270米,高度:6.5米,基深:水下1.5米,上底宽0.8米,下底宽2.5米,坡比为1:0.25米。断面工程量为10.725立方米,总工程量2895.75立方米,需要建设资金:53万元。
(2)、小金钱河示范点大桥至韭菜沟口段堤防,全长750
米,高度:6.5米,基深:水下1.5米,上底宽0.8米,下底宽2.5米,坡比为1:0.25米。断面工程量为10.725立方米,总工程量8043.75立方米,需要建设资金:145万元。
(3)、水磨房示范点后挡墙工程,全长280米,高度:3.5米,基深:地平下0.5米,上底宽:0.7米,下底宽:1.6米,坡比为1:0.25米,断面工程量为4.025立方米,总工程量1127立方米。需要建设资金:21万元。
(4)、三组老院子改造工程后挡墙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在三组老院子,全长:120米,高度:3.5米,基深:地平下0.5米,上底宽:0.7米,下底宽:1.6米,坡比为1:0.25米,断面工程量为4.025立方米,总工程量510立方米。需要建设资金:9.2万元。
(5)、三组老院子改造工程前挡墙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在三组老院子,全长:120米,高度:1.7米,基深:地平下0.5米,上底宽:0.7米,下底宽:1.2米,坡比为1:0.25米,断面工程量为1.7立方米,总工程量240立方米。需要建设资金:4.3万元。
3、给排水及道路硬化(1)自来水建设
①、水磨房示范点供水工程,新修4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50mm供水管道1500米,32mm供水管道2000米,服务人群600人,需要建设资金13万元。
②、三组老院子改造工程供水改造工程,50mm米供水管道改造500米,32mm管道改造800米,服务人群300人,需要建设资金3万元。
(2)排污工程
本示范点的排污工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设计在示范点西南角修建一个80立方米的化粪池,三百毫米管道200米,二百毫米管道500米,共需建设资金15万元。
(3)、道路硬化工程
①、水磨房示范点道路硬化工程,全长2000米,总面积1万平方米,供需建设资金80万元。
②、三组老院子改造点道路硬化工程,全长240米,1440平方米,需要建设资金:11.5万元。
4、小区建设(1)、电力设施建设
水磨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属一个新开发区,水、电、讯、视都需要重新建设,整个示范点设计容量为:总户数120户,670人,2010年迁建29户,2011年迁建61户,2012年迁建60户,经电力部门现场勘查设计,需要架设125kvA变压器一台,线路全长1.885Km,共28基杆塔(其中:10KVA线路0.12KM,0.4VW电缆线路为1.765KM)。工需要建设资金12万元。
(2)、杆线迁移
共有12根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线杆在群众建房的房基里,(其中水磨房6根,三组老院子6根)直接影响着搬迁户的建房进度,为在年内完成建房任务,乔迁新居,并通过上级验收,必需要在短期内将这些干线予以迁移。
(3)、外墙涂料
本示范点2011年共迁建61户,每户2间2层半,为了
使其整齐划一,真正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所有的建房户所建的新房,达到统一样式,统一层高,统一色调的目的,待房屋建好后,统一做外墙防水涂料,每户需要做的涂料面积是200平方米,总面积:12200平方米,需要建设资金:19.6万元。
5、院落硬化、美化
院落硬化、美化120户,需要建设资金28.92万元。其中场地硬化19010平方米,需要建设资金16.92万元;花坛120个,需要建设资金7.5万元;入户路硬化1125米,需要建设资金4.5万元。
二、产业发展
在产业为发展上,本地湾村依托本地资源,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展生产,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1、投资600万元,在本地湾村三组月亮坪占地6亩,由本村返乡农民工余达峰同志,新建一个中药才加工厂,年产值2千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本厂建成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5个,同时还可带动百余户群众为加工厂跑收购和药材的粗加工工作。
2、优质核桃建园工程,2009年完成了优质核桃建园920亩,2010年完成优质核桃建园450亩,2011年计划完成优质核桃建园600亩,三年后这些优质核桃将陆续挂果,逐步取代当地的老品种核桃,实现产值产量双翻翻的目的。
3、建成百头养猪场一个,年出栏商品猪400头,仔猪200头,产值达6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4、发展芦花鸡散养场一个,计划占用荒山荒地50亩,散养芦花鸡5万只,产值超百万。
5、为了提高全体村民的科技意识,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2011年村上计划和劳动就业局联合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受训人群力争达到1200人次。从而使全村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三、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加快本地湾村新农村建设建设步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本地湾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陈晓琴(党委书记)副组长:胡 鸿(镇 长)吴启辉(副 镇 长)
成 员:兰年楼 郭迪斌 骆明志 张 松
刘书娟 吴 红 张贻选 熊世喜
孟祥涛
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西陵寺镇新农村建设电视台采访材料
西陵寺镇新农村建设电视台采访材料
2011年,西陵寺镇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建设平安富裕西陵寺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组织建设,确保领导坚强有力
一是成立新农办,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提高。二是全面提升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抓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民的发展质量
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庞屯、庞庄、马河、刑堂、芳李、王和、金陵等村饮用自来水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二是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兴建了15个村委的文化大院。三是加强省级文明村的创建。
三、抓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成立了卫生保洁队,各行政村按照“三清七集中”的要求,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和评比活动。二是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要求试点村率先启动各种大型机械对堆积多年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
四、抓试点建设,做好示范带动
一是按照“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完成了我镇示范村(邢堂村)的新农村规划,制定了邢堂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细化项目,量化目标,对科学实施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完善示范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发挥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传播有益经验,做好示范带动,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