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国际法[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5:4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国际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国际法》。

第一篇:复习国际法

◆国际法:是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以其国际习惯和跳跃为表现形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总和

渊源:1国际条约2国际习惯3一般法律原则4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1司法判例2权威公法学家学说3国际组织的决议)

国际法主体:是指能够独立性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家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山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国际法主体具有的三个条件: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3有国际求偿能力

国际法主体:1国家2国家组织3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主体平等原则2不侵犯原则3不干涉原则4和平解决国家争端原则5善意履行国家义务原则

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估计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团的措施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1国家处理二者的关系上是国内法应该执行国际法的规定2从国际法看,他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的转换运用3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4国家为了履行国际法律义务和保护他的国际权力,往往会制定相应的国内法,促进国内法的发展

国家:指一定范围的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

基本权利:1独立权2平等权3自卫权4管辖权 构成要素:1固定的居民2确定的领土3政府4主权

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国家承认的法律条件:1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2新国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他特别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和民族自觉决项原则

政府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政府承认的条件:①有关新政府必须的其本国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领土上独立而实际地确立了有效统治,且已得到本国全体或绝大部分居民的惯常服从②该新政府的成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国家继承: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了

政府继承:是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被新政府所取代,亦称国家政府的更迭

国家领土构成:领路、领水、领路和领水的底土、领空

传统领土的取得方式:先占、实效、添附、割让、征服

现代领土取代方式:1全民投票2恢复领土主权

画界方式:1几何学划界法2天文划界法3自然划界法

国家通过条例划分边界的两种方式:1签订专门的边界条约,对国家间的未定边界予以确定或者对原因边界做某些调整2通过缔结条约变更 原国家的领土或者确定新国家的领土,划定国家边界 划界不一致解决原则:1界标位置与协议书和地图不符,以协议书和地图为标准2地图与协议书和边界条约不符时,以协议书和边界条约为准3协定书与边界条约不符时,以条约为准,但有特别约定者除外

边界制度的主要内容:1边界标准的维护2边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边境土地的利用4边境时间的处理5边境居民的往来

边界制度的主要内容:1边界标志的维护2边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边境土地的利用4边境居民的往来5边境事件的处理

外层空间活动原则:1共同利益原则2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3不得据为己有原则4限制军事化原则5援救宇航员原则6承担国际责任登记国对其发射的空间物体具有管辖、控制和所有权原则9国际合作原则

15.外层空间法律地位:①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②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③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④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遗产

16.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它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也称内海水。

17.港口:是指能用于装卸货物、上下乘客和泊船并具有各种工程设施的内水。18.内海峡:指两端连接海洋的陆地之间的狭长水域。

19.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连接的一带海域。

20.领海主权:①自愿的开发和利用权②沿海航运权③领空权④立法和管辖权⑤战时中立的沿海国之领海应有的中立地位,交战国不得在其中进行交战或拿捕商船等违反中立义务的行为。

21.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领海。

22.沿海国对无害通过的权利:①可制定关于无害通过的法律规定②规定海道和分道航行制③保护权

23.群岛:指一群岛屿,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关,以致这种岛屿、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实体,或在历史上已被视为这种实体。

24.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领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

25.我国对大陆架行使的权利:①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行使主权权利;对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还有环境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拥有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②在大陆架上有专属权利建造并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对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行使专属管辖权,包括海关、财政、卫生、安全和出境入境的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管辖;有权在大陆架和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周围设置安全地带并可以在该地带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航行安全以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安全③任何国际组织、国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中国主管机关的批准,并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④中国主管机关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和保全大陆架的海洋环境⑤任何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和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国大陆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但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必须经过中国主管机关的同意⑥中国对大陆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采用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行使紧追权。26.公海自由制度:①航行自由制度②公海上的捕鱼制度③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制度④关于建造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制度

27.国籍的取得:①因出生而取得的国籍②因归化而取得的国籍

28.国籍的丧失:自愿丧失和非自愿丧失。前者主要包括申请解除或退出本国国籍、声明放弃本国国籍和因选择别国国籍而放弃本国国籍等三种方式。后者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因与外国人结婚、被外国人收养、未经本国政府许可而在外国服兵役或担任公职或者自愿取得外国国籍等法定事实而丧失本国国籍②由于某种原因而被剥夺国籍

29.国籍:指个人(自然人)座位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

30.外国人待遇原则:①国民待遇原则②最惠国待遇原则③互惠待遇原则

31.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32.外交保护的条件:①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法行为而受到侵害②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需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③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方法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 33.引渡:通常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上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 34.引渡条件: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引渡的对象,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一国除非受其负担的有效国际义务的拘束,原则上没有义务将其引渡给其他国家

35.庇护:通常特指领土、领域、域内庇护而言是指国家允许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

36.庇护的条件:一国只有确认避难者被指控的有关罪行确属政治罪行,或该人确实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而受到迫害 37.难民的待遇:①国民待遇②最惠国待遇③不低于一般外国人的待遇

38.个人人权的内容:①公民和政治权利②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39.领事关系和外交关系的联系:①它们都属于国家的对外关系范畴,服务于国家对外政策②领事机关和领事官通常受驻在本国使馆和外交代表领导,在国内,领事部门属外交部门的机构③使馆可以执行领馆任务

领事关系和外交关系的区别:外交关系代表着国家间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科学方面的局部交流与合作的关系,通常不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外交关系是国家间的往来关系,领事关系是国家间地方性的交往关系。

国内的外交机关:国家元首、政府、外交部

使馆人员的构成:使馆馆长、使馆职员(包括

1、外交职员(使馆馆长、参赞、秘书、武官及各种随员)

2、行政及技术职员和事物职员)使馆的职务:

1、在接受国中代表派遣国

2、在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之利益

3、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

4、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之状况及法杖情形,想派遣国具报

5、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之友好关系,即发展两国之经济文化与科学关系

使馆的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1、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2、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

3、行动和旅行自由;

4、通讯自由;

5、免纳捐税、关税;

6、使用国旗和国徽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1、外交代表人身不得侵犯;

2、寓所、文书、信件和财产不得侵犯;

3、管辖的豁免;

4、免纳捐税、关税和行李免受检查;

5、其他特权与豁免

领事馆的特权与豁免:

1、领馆馆舍在一定限度内不可侵犯;

2、领馆档案及文件

不可侵犯;

3、通信自由;

4、行动自由;

5、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及联络;

6、免纳捐税、关税;

7、使用国旗、国徽 条约的特征:

1、跳跃式国际法主体间的协定

2、条约是以国际法为准的协定

3、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定

条约的名称:公约、协定、宪章、议定书、宣言、换文、谅解备忘录、文件、总文件或最后文件

条约的种类:1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

2、造法性条约和契约型条约

3、政治类、经济类、法律类、领土类、文化类、科技类、金融类等条约

4、开放性条约和非开放性条约

条约签署的意义:认证条约约文

2、表示签署人所代表的国家已经确定接受该条约,收起约束

3、签署人代表的国家一初步同意缔结该条约 条约冲突时的适用:

1、如果条约明文规定需不违反先订和后订,订条约指规定应居优先

2、后约优先适用原则

3、遇到订条约的当事国不包括先订条约的当事国,与仅为其中一个条约为当事国,见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以两国均为条约当事国订之,即适用他们共同参加的条约。条约解释的规则:

1、条约之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所具有的善意解释

2、适用补充资料

3、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之条约的解释 条约无效的理由:

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的规定

2、意思表示不真实

3、条约与一般国际强行法抵触 条约终止的原因:

1、条约的有效期届满

2、条约的规定执行完毕

3、当事国数目不能满足条约,继续有效的条件

4、条约被替代

5、废止或退出条约

6、全体当事国同意终止条约

7、条约履行不可能

8、条约与行产生的国际强行法抵触

9、外交或领事关系断绝

10、违约

11、情势变迁

条约停止实施的原因:

1、条约规定或经当事国同意而停止实施条约

2、多边条约经由若干当事国协议停止实施

3、违约

4、情势变迁

5、条约履行不可能 条约有效成立的必须具备的3个实质要件:缔约主体具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自由同意和符合国际强行法

人权: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每个个体作为人所享有的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中国加入的公约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联合国的宗旨:

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3、促成国际合作

4、构成一协调各国行为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1、大会

2、安全理事会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4、托管理事会

5、国际法院

6、秘书长

国际争端的种类:条约之解释

2、国际法之任何问题

3、任何事实之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4.、因违反国际业务而应予赔偿之性质及范围 国际争端法律解决特点:

1、适用于解决法律性的争端

2、有临时设立或者常设的并具有相对完善的组织或程序规则的机关进行

3、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对当时国有法律约束力当时国有义务遵守,却不上诉

4、属于最后的解决方法,当事国在采用法律方法后一般不在诉诸其其他程序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1、仲裁

2、司法解决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指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特征:

1、各国公认

2、具有普遍意义

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各项国际法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指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完全相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权利。主权平等包括下列要素a、各国法律地位平等b、每一过均享有充分主权调有权利c、每一过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d、国家之领土完整及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e、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f、每一过均有责任充分并秉承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2、不侵犯原则(不得使用武力侵略):一个国家违法宪章的规定而首先使用武力就构成侵犯行为的显见证据,但是安理会得按照宪章的规定下论断

3、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政: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的管辖事项,即纯属一国主权管辖的,不涉及国际义务的事项)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善意旅行国际义务原则 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反报、报复、平时封锁和干涉等

反报:指一国以同样或类似的行为回报另一国的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的行为。在国际实践中,反报通常适用于国家之间有关贸易、关税、航运、外交特权与豁免、移民与外侨政策等经济法律关系。实施反报的目的是为了强迫一国改变其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的行为,只要对方改变了这种行为,反报行为就必须立即停止。

报复:指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采取的相应强制措施,它实际是一种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与反报不同,报复所针对的是他国的国际不法行为而非不友好行为,报复行为本身如果不以他国存在不法行为为前提,则有可能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一旦对方国家停止不法行为或给予适当补偿后,报复必须立即停止。

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办法主要有:谈判、协商、斡旋、调停、调查、和解等。陆战:

1、具有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极度残忍的武器、有毒、化学和生物武器;

2、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手段和作战方法;

3、背信弃义;

4、改变环境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具体限制:

1、禁止使用具有过分杀伤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

2、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

3、禁止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手段;

4、禁止背信弃义的作战方法。战争罪行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违反和破坏和平罪;

2、战争罪;

3、反人道罪;

4、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

违反和破坏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或从事一种侵略战争,或违反一种国际条约、协定或保证的战争,或参与上述任何罪行的共同计划或阴谋。

78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79国际法主体的条件:(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见国际法律关系(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3)有国际求偿能力

80国家是基本的或主要的主体。原因:(1)国家具有国家法上完全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2)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3)国家是国家法的创造者

81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主体资格由创立他的条约决定(2)国际组合字的行为能力也是依照决定其国际人格原则决定(3)国际组织是国家法次要的主体 82民族解放组织------部分贷次要主体 83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组成的社会。84国家有四个要素组成(1)有一定的居民(2)有确定的领土(3)有政治组织(4)主权

85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

(一)(1)独立权:国家按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2)平等权 国家通过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3)自卫权 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外国武力攻击的权利(4)管辖权 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罚的权利。属人、属地、保护、普遍。

(二)义务:国家的基本义务是每一国家必须负担的根本性义务 86国家的具体三个制度(1)国家管辖豁免:广义上值一国不受他国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下一狭义指不受他国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分类:人身豁免、财产豁免。例外:豁免权放弃是国家做出的、自愿的;针对特定的事项: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方式或者默示的方式。对行为的放弃不等于对财产的放弃 87国家承认: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国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国家承认的条件:(1)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2)新国际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民族自决等项原则

88政府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既有代表其本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交往的行为

89政府承认的特征:(1)承认主体:国家。(2)单方行为(3)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新解放组织(4)方式i:明示、默示

90国家继承:指一国的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包括条约继承,财产继承,档案继承,债务继承

91政府继承: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的资格被新政府取代,即国家政府的更迭 92政府间国际组织:一定数量的国家为特定的目的一句条约建立的,由专门机关履行职责的团体

93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征:(1)根据国家间的多变条约建立的(2)是国家间的组织(3)是基于特定目的而建立的(4)一般都是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5)具有独立性,自主权

94国际组织法:是用以制约与调整国际组织创立,法律地位,组织,机构,程序,内部活动及有关法律问题所有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条约是国际组织发的主要渊源。国际组织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及权利能力

95国际组织成员;完全成员、部分成员、联系成员、观察员

96国际组织成员资格取得和丧失:(1)取得a创始成员在组织章程生效时取得成员资格的b纳入成员通过申请和接纳程序成为成员的(2)丧失:退出、开除、国际组织成员资格的自动丧失 97国际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代表权、发言权、表决权、组织章程赋予的其他权利(2)义务:合作义务、财政义务、履行组织章程规定的义务 99决策方式:“全体一致、多数表决、协商一致◆

第二篇:司法考试国际法复习之一

国际法复习之一(豁免相关问题)

一、国家主权豁免

(一)概念。

1、国家主权豁免又称国家的司法豁免权表现为:(1)指的是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他国管辖;“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2)一国国内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诉讼;(3)对外国国家的代表或财产不得采取司法执行措施。

2、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限制豁免区分商业行为(管理权行为)和非商业行为(统治权行为),前者不享有豁免,而后者享有豁免。(1)一国政府与另一国公司的商业活动,奉行绝对豁免;(2)一国有公司或企业与另一国公司的商业活动适用限制豁免。

(二)国家主权豁免的几个关键点。

1、诉讼管辖豁免和财产执行豁免。

诉讼管辖豁免指一国应避免在其法院对另一国提起的诉讼行使管辖(以外国为当事方或虽未以外国为当事方,但实际影响该外国的财产)

财产执行豁免指的判决前或判决后对国家财产采取强制措施。

2、国家豁免的放弃。

(1)明示放弃(国际协定、书面合同、在法院发表的声明或在特定诉讼中提出的书面函件)。

(2)默示放弃(提起诉讼、介入诉讼、提起反诉,但出庭主张豁免、出庭作证等不得视为放弃豁免)。

(3)放弃诉讼管辖豁免不得推定为放弃执行豁免。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

(一)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1、使馆馆舍不受侵犯,须经使馆馆长或者其授权人员的同意,送达司法文书、火灾、疫病等也不例外;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犯或者损害;使馆的馆舍、设备及馆舍内其他财产和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者强制执行。征用却有必要时可以征用,但需补偿。

2、使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无论档案位于何处何种情况(包括断交)都不收侵犯。

3、通信自由,但无线电收发信机设置应经所在国同意;(4)免纳捐税;(5)使馆人员行动与履行自由,但禁止或者限制进入的区域除外。

(二)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使馆馆长(大使、公使、代办以及其他同等级别的人)、外交人员(参赞、武官、外交秘书和随员)、与馆长外交人员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所在国公民,享有相同的特权和豁免。主要有:(1)刑事管辖豁免绝对;(2)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但有例外;(3)免除作证义务。(4)管辖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主动提起诉讼,对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得援用管辖豁免。放弃民事管辖豁免或者行政管辖豁免,不包括对判决的执行也放弃豁免。放弃对判决执行的豁免须另作明确表示。

2、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所在国公民并且不在所在国永久居留的,享有相同的特权和豁免。主要有:(1)刑事管辖豁免绝对;(2)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但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仅限于执行公务的行为。

(3)使馆服务人员如果不是所在国公民并且不在所在国永久居留的,享有一定的优遇。主要有:执行公务的行为享有豁免。

(三)特别使团的特权与豁免。

与外交人员特权与豁免基本相同,但注意几下不同点:

1、馆舍在火灾或严重灾难时未得到团长明确答复视为同意进入。

2、公务以外使用车辆引起的交通肇事诉讼不享有管辖豁免。

三、领事的特权与豁免。

(一)领馆特权与豁免

1、领馆馆舍不受侵犯。进入领馆馆舍,须经领馆馆长或者派遣国使馆馆长或者他们两人中一人授权的人员同意。遇有火灾或者其他灾害须迅速采取保护行动时,可以推定领馆馆长已经同意。

2、领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二)领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1、领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享有司法和行政管辖豁免。领事官员执行职务以外的行为的管辖豁免,按照签订的双边条约、协定或者根据对等原则办理。但下列情形除外:(1)涉及未明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所订的契约的诉讼;(2)涉及在所在国境内的私有不动产的诉讼,但以派遣国代表身份所拥有的为领馆使用的不动产不在此限;(3)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继承的诉讼;(4)因车辆、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国境内造成的事故涉及损害赔偿的诉讼。(5)管辖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主动提起诉讼,对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得援用管辖豁免。放弃民事管辖豁免或者行政管辖豁免,不包括对判决的执行也放弃豁免。放弃对判决执行的豁免须另作明确表示。

2、领馆成员可以被要求在司法或者行政程序中到场作证,但没有义务就其执行职务涉及事项作证。领馆成员有权拒绝以鉴定人身份就派遣国的法律提出证词。领事官员拒绝作证,不得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或者给予处罚。

第三篇:司法考试国际法复习之三

国际法复习之三(三大本国际法部分知识点)

一、国际法基本理论部分。

1、国际法的法律性。

2、国际法渊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1)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4)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充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院规约》第59条:“法院之裁判除对于当事国及本案有效外,无拘束力。”)

3、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1)国际法“转化”或“并入”国内法。(2)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民商事范围内,条约与国内法不一致时可以优先直接适用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条约与国内法无规定时可以适用国际惯例,但不得违背我国的公共利益。其他领域条约如何适用我国还没有统一规定。

二、国际法主体

1、国家的管辖权:属人、属地、保护、普遍

2、承认:(1)形式:明示、默示;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2)承认不是义务,但承认产生法律效果。

3、承认的对象:(1)新郭建承认的情形:独立、合并、分立、分离;(2)新政府承认:剧烈社会革命或政变产生的新政府“有效统治原则”(3)对交战和叛乱团体的承认。

5、继承:(1)条约的继承:人身与非人身条约;(2)财产的继承:随领土、实际生存;(3)债务的继承:恶债及地方债务不予继承。

6、国际组织:(1)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程序:按照实质性事项投票,大会简单多数。(2)安理会:“双重否决制”;安理会的决议对于当事国和所有成员国具有拘束力。

三、国际法上的个人

1、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2、国际积极与消极冲突的解决。

3、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制度及外国人在所在国的地位。

4、外交保护: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5、引渡与庇护。

四、条约法。

1、条约的缔结程序:全权证书。

2、条约的保留:(1)不得保留的情形;(2)保留的接受;(3)保留的法律效果。

3、条约对三国的效力:(1)创设义务,明示接受;(2)创设权利,可推定接受;(3)第三国权利或义务的取消。

4、条约的解释。

五、和平解决争端。

1、传统方式。

2、解决争端的政治方法。

3、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对人管辖、对事管辖(自愿、协定、任择强制)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及附属机构可以就职务中的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其发表法律意见)

六、战争法。

1、战争开始和结束的后果。

2、战时中立与永久中立。

3、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条约不规定、军事必要不解除义务;区分对象。

4、战时平民和受难者的保护。

5、战俘待遇和伤病员待遇。

第四篇:司法考试国际法导论部分复习笔记

司法考试国际法导论部分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是国际条约的效力、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国际法渊源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际法的渊源

一、国际法的特征

二、国际法的渊源

(一)国际条约

是当代国际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原则上只对缔约国有约束力),可分为“契约型条约”和“适法型条约”。

(二)国际习惯

是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

其构成要素有二:

1、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即存在各国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

2、心理要素或主观要素,它要求上述的重复一致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所有国际法主体具有约束力),即存在所谓法律确信

(三)一般法律原则

指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一些原则。

(四)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方法

1、司法判例

2、各国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

3、国际组织的决议(其作用和地位高于学者学说)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制性,国际法基本原则就是国际强行法,但国际强行法并不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主权体现在:

1、对内的最高权

2、对外独立权

3、自保权

(二)不干涉内政(本质上是否属于内政,内政包括外交,但不得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考试时看自己感觉该事项是否应受他国内政)原则

(三)不使用威胁或武力(首先使用武力者涉嫌构成侵略,认定要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原则

(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五)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统治下的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六)善意地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第二节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一、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概述

(一)一元论

首先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同属一个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分为国际法优先说和国内法优先说。

(二)二元论

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各自有其不同性质、效力根据、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二者互不隶属,各自独立。

二、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题

目前一般认为,在民商事范围内,中国缔结的条约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的部分,在国内可以直接并优先适用(宪法无规定)。WTO协议在国内的实施采取了“转化”的方式。

第五篇:国际法案例

国际法案例

一、中日有关钓鱼岛主权纠纷案

(要案简介)

2003年1月1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国民签订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 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3个岛屿,租期1年,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将长期维持下去。报道称,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研究强化对钓鱼岛等岛屿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实现对这些岛屿的长期稳定的控制和保护自然环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的历代政府都对此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此举目的是限制转售该岛,阻止第三者登岛。1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府租借钓鱼岛问题发表评论,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对这些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无效的。日本政府在外交交涉中显示出强硬立场。近年来,日本海上保安厅一直对钓鱼岛一带海域进行着实际警戒 [提问] l.日本政府的这种租借合同符合国际法有关原则吗? 2.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研究强化对钓鱼岛等岛屿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实现对这些岛屿的长期稳定的控制和保护自然环境。日本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国际法有关规定? 3.中国政府在钓鱼岛等岛屿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简要答案)1.日本的这一租借合同是违反国际法原则的。因为是否能签订租借合同这是两国政府来决定的,并非由国民签订,即便是全民公决也需要中国政府明示同意。因此日本政府单方面的行为是无效的、违反国际法原则的。

2.从国际法原则上看,日本政府应该尽快将钓鱼岛等岛屿归还中国,而不是研究强化对钓鱼岛等岛屿的管理措施。永久管理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政府的主权事宜。其所称目的是为实现对这些岛屿的长期稳定的控制和保护自然环境,实际上是对属于中国的领土部分岛屿的长期控制,显然违反国际法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政府对属于其主权管辖范围的领土包括这些岛屿更具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3.2003年1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府租借钓鱼岛问题发表评论,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对这些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无效的。日本政府未经中国政府允许和同意就租借钓鱼岛,显然违反国际法原则,是侵害中国主权的行为。因此,中国政府有权就日本政府租借钓鱼岛问题提出质疑,郑重表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对这些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无效的。在事端引起后,日本政府在外交交涉中显示出强硬立场,说明日本政府无视国际法原则,无视主权国家对属于本国领土的合法立场,这是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径。

三、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案(要案简介)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抵达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碰,致使中方飞机坠毁和飞行员王伟罹难。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人中国领空,并于9时33分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就美国军用侦察机在南海空中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发表谈话。4月18~19日,中美两国在北京就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事件及其他相关问题举行谈判。(《解放军报》2001.4.2)[提问]

1.美国侦察机和中国军用飞机的行为是否符合国际法原则?

2.中方飞机坠毁和飞行员王伟罹难,责任在哪一方?

3.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人中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这是否构成违反海洋法的行为?

4.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事件,美国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简要答案)

1.根据海洋法规定,沿海国家对其领海及其上空具有主权权利。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属于中国的领海海域,中国具有主权权利。美国军用侦察机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抵达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是违反海洋法规定的行为。中方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是为了保护中国领海海域安全,对未经许可而擅自进入中国领海的飞机的任何行为随时跟踪监视,符合海洋法的规定,是一种维护主权的行为。

2.责任在美国一方,美机在中方领海上空任意行为,以致中方飞行员遇难,既违反海洋法规定,又构成明知有中方飞机跟踪而突转飞行,造成撞机事件的责任。

3.应该说美方违反了国际法、空间法和海洋法的原则。美机要在海南岛陵水机场着陆,必须飞人中国的领空,但根据空间法规定,进入一国的领空,必须经过该国政府明示同意,才可进入。即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应该通知中国政府或地面相关部门予以救助要求降落,才可在中国机场降落。

4.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事件,美国政府首先应该向中国政府赔礼道歉,并应该承担由该事件引起的经济赔偿责任,同时还应该对在这次事件中遇难的王伟烈士及其家属表示道歉、慰问并进行经济赔偿。(案件评析)

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近海空域撞毁中方军用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王伟罹难,后又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军用机场,这是一起严重违反国际法和侵犯中国主权的事件。中方代表认为,多年来,美方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频繁派飞机到中国近海进行侦察活动。美方对此事件负有完全的责任。中方要求美方停止派飞机到中国近海从事侦察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上述事件发生后,中方始终依照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并从中美关系的全局出发,采取冷静的方式处理问题。中方对24名美机上人员给予妥善安置,并允许美驻华使、领馆人员同他们多次见面。然而,在中方允许美机上人员离境后,美方一些官员无视事实,颠倒是非,企图将责任推给中方。美方甚至有人威胁将此事件与其他问题挂钩。这是中方坚决反对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重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但是,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不容侵犯。中国历来主张,国与国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基础之上。中方致力于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历史证明,中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人民都有利,对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广泛领域里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局面来之不易,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维护与发展。

美方代表认为,美国没有把中国视作敌人,发展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也是美方的愿望,美方希望尽快解决撞机事件。笔者认为,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在中国专属经济区的空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一国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的飞越活动,不应违反一般国际法规则,必须尊重该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危害该国的安全与和平秩序。美方飞机在中国近海所从事的并不是一般的飞行,而是收集中国情报的侦察活动。美方在中国近海上空的活动,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早已超出海洋法公约中的飞越自由的范畴,是对飞越自由的滥用。中方是重视中美关系的,但是,中美关系必须建立在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特别是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事件的尽快解决,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下载复习国际法[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国际法[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法案例(定稿)

    国际法案例 一、民族自决原则 前南斯拉夫各成员: 1963年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6个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

    国际法案例

    75.庇护权案(哈雅·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案情】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了一起未遂的军事叛乱。次日,秘鲁当局发布命令,指控美洲人民革命同盟组织指......

    国际法案例

    1.湖广铁路债券案 1979年11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

    国际法教学计划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周春丽 《国际法》国际法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统设课,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主要讲授国际法中基本的概念、原......

    国际法案例

    一、【案例】对俄国人赔偿仲裁案(俄国诉土耳其案)(Russia v. Turkey Case) 在1879年2月的君士坦丁堡和约中,土耳其同意赔偿俄国国民在俄土战争期间遭受的损失26.5万土耳其镑。......

    国际法案例

    1. 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案情: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至二十八日,西藏**十四世喇嘛出访美国,在美国国会讲坛的发言中提出了所谓"五点和平建议": „„及时地着手解决......

    国际法论文

    论国际环境保护与主权原则的关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损害生存环境的影响已不仅得到......

    国际法总结

    国际法总结 一、 国际法的概念: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 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