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法总结
国际法总结
一、国际法的概念: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的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或集体措施。
三、国际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不管一般性的和特别的条约,都具有法律约束力,都是国际法的渊源);
2、国际习惯(对各国一般有约束力);
3、一般法律原则(它不是一般的法律,我国认为一般的法律原则是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
4、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不是法律渊源。
辅助方法: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家组织决议)。
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
五、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各国公认;
2、具有普遍意义;
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六、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2、不侵犯原则;
3、不干涉内政原则;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七、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
(一)一元论:国际法优先说、国内法优先说;
(二)二元论:国际法和国内法平行说。(P44-P46)
八、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国际层面:
1、国内立法不能改变国际法的原则或规则;
2、国家不得以其国内法规定来对抗其承担的国际义务,或以国内法规定作为违背国际义务的理由来逃避其国际责任;
3、国际法不干预一国国内法的制定,除非该国承担相关的特殊义务。
(二)国内层面:
1、直接适用(民商事条约在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时,条约通常可直接、优先适用,我国提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2、同时适用(我国加入了公约,同时国内法也要遵守,所以在国内呈现出并行使用的状态。)
3、转化适用(将条约转化为国内相应立法,通过本国立法来执行条约。)
或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国规定):
1、严格履行国际义务,保护中国的合法权益;
2、各该法所规定的范围内,倾向于所缔结的条约是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在我国直接适用;
3、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根据我国现行的几十部重要法律表明的立场是条约优先。
4、条约优先我国国内法,是指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而不应优先于《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① 建立或修改国内法,以将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接受的国际习惯转化为国内法,在国内得到适用;
②个案处理,即根据需要采取临时法律措施,以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九、国家应具备的四个要素:
1、永久的人口;
2、确定的领土;
3、政府;
4、主权。
十、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内和对外事务,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命令或强制,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平等地位的权利。)、自卫权(当国家遭受外来武力攻击时,实施单独的或集体的武力抗拒攻击者,以保卫自身的生存、独立和安全 的权利。
分为平时防御权和攻击时自卫权。)、管辖权(国家对人和物以及事件的管理和支配权。
属地管辖是专属的和排他的。)。
十一、国家豁免:泛指一国在外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的管辖,但通常是指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法院的审判和强制措施的支配。(主权行为和国家财产才享有主权豁免。国家管辖豁免主要体现为: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豁免。
放弃一项豁免或一个特定诉讼的豁免,并不意味着放弃另一项豁免。)
十二、国家承认的范围:
1、法律上的承认(永久的和不可撤销的,由于外交或者领事关系的建立,或重要条约的缔结等实际交往情况可以表明属于法律上的承认;
2、事实上的承认(经济、贸易、商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往)。
十三、国家债务的继承:
1、国债;
2、以国家名义承担的,实际上只用于地方的债务。
(地方债务、个人债务和恶债不继承)
十四、国家财产的继承的一标准:和领土有关联;二原则:实际生存原则、随领土转移原则。
十五、白板规则:一般不继承,除非有协议。P84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
1、对条约的继承(对旧政府接受的国际条约继承的总原则是区别对待,根据条约的内容和性质来决定是否继承。)
2、对财产的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有权继承旧政府在中国境内外的一切财产。)
3、对债务的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旧政府的债务继承原则是凡旧政府接受的外国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债务,及旧政府为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或从事违反中国人利益的活动所举之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律不予继承。)
十七、中国国籍的取得:P106
十八、外国人的待遇原则:
1、国民待遇(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2、最惠国待遇(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最惠国待遇的根据是国家间缔结多边或双边条约中载有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3、互惠待遇(一国给予外国人的某项权利、免除或优惠须以该外国人的国籍国同样给予该国国民某项权利、免除或优惠为前提。
十九、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二十、外交保护的条件:
1、保护国的国民或受其保护的其他人遭到所在国的非法侵害;
2、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或经常居住在该国;
3、用尽当地救济。
二十一、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二十二、引渡的主体通常都是国家,请求引渡的国家可以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国或受害国,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国籍国。二
十三、引渡的根据是国际条约。(无条约可以拒绝引渡)
二十四、引渡的条件:
1、双重归罪原则(请求国和被请求国都认为构成犯罪的可引渡);
2、罪名特定原则(请求国未经引渡国同意,只能就其请求
引渡的特定犯罪行为对该被引渡人进行审判或处罚)。
3、被请求引渡人的犯罪处罚达到法定高度。
二十五、拒绝引渡的理由:
1、本国人不引渡;
2、政治犯不引渡,但是实施了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非法劫持航空器、侵犯外交代表人一般不视为政治犯,可以引渡。
3、死刑犯、军事犯、宗教犯不引渡。
二十六、庇护: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被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二十七、取得难民身份的条件:
1、栖身于本国或经常居住国之外;
2、不能或不愿受本国保护和不能或不愿返回经常居住国;
3、有正当理由畏惧迫害。
二十八、对非法入境难民的处理原则:
1、不推回原则(遵守边界不拒绝原则);
2、对非法入境难民的宽容和便利原则。
二十九、国家领土的构成:领陆、领水、领空和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三
十、领土的取得:
1、先占;
2、时效;
3、征服;
4、添附;
5、割让。
6、民族自决;
7、全民投票;
8、恢复主权和收复失地。
(前三种已经不存在,现在只有后两种。
添附分为自然添附(如河口三角洲和涨滩)、人工添附(如围海造田)。
割让有强制性的割让,如武力;还有非强制性割让,如买卖、交换和赠送等。
现代新的领土取得方式:殖民地独立和公民投票。)
三
十一、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万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
三
十二、边界的划分:
1、划界的方法:几何学划界法、天文学划界法、自然划界法。
2、划界程序:a定界(指有关国家经过谈判签订边界条约,将商定的两国边界的主要位置和基本走向写入条约中,边界条约还要规定处理各种具体情况的原则和规则,它是确定有关国家边界的基本法律文件。); b标界(边界条约正式签订之后,即进入实际标界阶段。首先,划定边界线的位置,树立界碑以作为标志;
其次,制定边界议定书并边界地图,详细载明全部边界的具体走向和界标的精确的位置,作为边界条约的附件,边界议定书和边界地图也是确定边界的重要法律文书。)
c划界文件不一致的解决原则(无协议的情况下,通常按下列原则解决:标界位置与议定书和地图不符时,以议定书和地图为准;
地图与议定书和边界条约不符时,以议定书和边界条约为准;
议定书和边界条约不符时,以条约为准)。三
十三、南极的法律地位:
1、和平利用南极;
2、南极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
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和权利要求;
4、维持南极地区的公海制度。
三
十四、领海是指领海基线以外毗邻一国领陆或内水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其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
三
十五、领海的法律地位:
1、沿海国的领海主权:
a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b沿海航运权;
c领空权;
d立法和管辖权;
e 战时中立的沿海国之领海应有中立地位,交战国不得在其中进行交战或拿捕商船等违反中立义务的行为。
2、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无害通过制度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的条件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的通过其领海航行的权利。
无害
通过是连续的、不间断的,除非发生不可抗力、遇难和救助,否则,不得停泊和下锚;
潜水艇通过时必须上浮水面并展旗。
无害通过只适用于外国民用船舶和政府船舶,但不适用于外国军舰。)
3、沿海国在领海中的司法管辖:A 关于刑事管辖权:一般不行使管辖权,但是在以下情况下行使,a 罪行的后果及于沿海国; b 罪行属于扰乱当地安宁或领海的良好秩序的性质;
c经船长或船旗国的外交代表或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
d这些措施是取缔违法贩运麻醉药品或精神调理物质所必要的。
B
关于民事管辖权:一般不管辖除有请求外。
关于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政府船舶的管辖豁免(沿海国可以要求军舰离开领海,对于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政府船舶不遵守法律规章而给沿海国造成的损害或损失,其船旗国应付国际责任。
三
十六、毗连区:领海以外的一带海域,其向海一面的外部边缘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三
十七、沿海国在毗连区的管辖权:
1、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的行为发生;
2、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
三
十八、过境通行制:专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进行的航行和飞越。
三
十九、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1、沿海国在本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a资源的主权权利 ;
b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专属的管辖权(①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的管辖权; ②对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科学研究有专属的管辖权; ③对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具有专属管辖权。); c 其他权利和义务(如航行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拿捕海盗、临检和紧追等权利和相应的义务。);
d 采取立法和执法的措施;
e 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a在本公约有规定的限制下享有公海中的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合法用途;
b 公海上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c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四
十、大陆架(只针对于底土):指其领海以外的,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注意不含海水带)。
四
十一、沿海国对大陆架资源的主权权利(对大陆架自然资源,如海床和底土的矿产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的专属);
四
十二、公海上的管辖权:
1、船旗国的管辖(主要是针对船舶的内部事务、公海碰船等航行事故中的刑事责任问题);
2、初次停靠的国家来管辖;
3、一般管辖又称各国管辖(海盗行为、贩运奴隶、贩运毒品和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
四
十三、登临权:指军舰在公海上有合理的根据认为外国船舶有从事海盗行为、贩运奴隶,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检查的权利。
四
十四、紧追权: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法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
判的权利。
四
十五、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开发制度——平行开发制度。(具体做法是如果某开发申请者探明了某一片矿区,它必须先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供两块价值相当的矿址,由国际海底管理局挑选一块作为保留区由其企业部开发,另一块通过合同方式由申请者开发,成为合同区。)
四
十六、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
1、1963年《东京公约》管辖:航空登记国对该航空期内所犯的罪行和行为有权行使管辖权、每个缔约国都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立其作为登记国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上的犯罪的管辖权、本公约不排斥按照本国法行使任何行使管辖权,但这种管辖的行使不得干预飞行的航空器,除非在以下情况:罪行在该国领土上具有后果、罪行是该国国民或在该国有永久居所的人所犯或是针对该国国民或该人、罪行危及该国安全、罪行违反该国现行的有关航空器飞行或操作的任何规定或条例、为确保该国遵守根据某项多边国际协定所承担的任何义务而有必要行使管辖权; 2、1970年《海牙公约》管辖:罪行是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内发生的、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该航空器内、罪行是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永久居所地是在该国、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将此人引渡给上述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实施管辖权;
3、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管辖:
罪行是在该国领土内发生、是针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或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在其内发生犯罪行为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航空器内、是针对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或是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所是在该国。
四
十七、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按《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条款规定,要求缔约国对在其领土内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如不将其引渡给其他有管辖权的国家,则应对其实施管辖,其主管机关应对该嫌疑人提起诉讼。
1、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是一种可以引渡的罪行,但各国又没有强制引渡的义务。国家可以依据引渡协议或国内法决定是否引渡;
2、如各国根据本国法或引渡协议没有引渡义务,则应将这种行为作为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进行处理,不能作为轻罪处理,更不能作为政治犯行为庇护;
3、如控制劫机犯的国家不准备起诉该劫机行为人,则有义务向有关国家引渡。
四
十八、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1、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
2、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
3、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
4、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
四
十九、外层空间活动的责任制度:
1、责任的主体: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者是发射国。(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2、责任的范围:a损害范围:人身和财产;
b 责任范围: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或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应负绝对赔偿责任,亦称绝对责任原则,只要有损害,发射国就应承担责任。
C责任的不适用:①该发射国的国民;
②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后的任何阶段内应发射国的邀请二留在紧接预定发射或回收区地带的外国国民。
五
十、营救制度:各国无论在何地发现航空器及其人员发生意外,都应当立即
通知发射国和联合秘书长,对于宇航员尽力营救,并立即安全交还发射国。对发射物,各国应根据发射国的要求采取保护或消除危险的措施,并归还发射国,有关费用由发射国承担。
五
十一、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应在联合国秘书长登记空间物体的情况。
五
十二、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主要是国家)间以国际法为准缔结的书面国际协定。
特征:
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协定;
2、是以国际法为准的协定;
3、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4、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定。五
十三、条约缔结的程序:
1、约文之议定(起草):双边条约可由一方或双方共同起草;多边条约可由与会的代表共同起草,也可由专门设立的委员会起草。(少数服从多数)
2、约文之认证(审议表决):a认证条约约文是指缔约国代表确认共同议定的条约文本是正确的和标准的,应作为缔约国接受其拘束的文本;
b约文认证方式:若没有约定或规定的程序,可采用以下方式:
(认证阶段)签署、草签(全权代表将其姓名之首姓签于约文的下边,是正式签署前的签署。
3、表示同意条约拘束:a签署(正式表示接受条约拘束的方式);
b 交换构成条约之文书; c批准、接受、赞同(上述三种最后效果一样,批准——权力机关作出的,接受和赞同——行政机关作出的。)
d 加入(针对开放性条约);
4、交换或交存批准书。
五
十四、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五
十五、保留的法律效果:
1、保留国——接受保留范围改变相应条约的条款——接受保留;
2、保留国——保留所涉规定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在——反对保留国;
3、接受保留国——使用条约规定——反对保留国。(P353---P354)
五
十六、条约登记:联合国任何会员国所缔结之条约及国际协定应尽速在秘书处登记,并由秘书处公布之。(可以登记,不登记的不能援引。
条约应善意解释。)
五
十七、我国的缔结条约的程序:
1、国务院行使缔约权,外交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缔结条约或协定的具体事务;
2、谈判和签约代表的委派和全权证书的签署;
3、关于条约的批准、加入、接受、核准,均由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4、条约的登记和公布(由外交部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加入的条约和协定,由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其他的条约或协定的公布由国务院决定。
五
十八、条约冲突时的适用:P13《练》
五
十九、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征:
1、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国家(有时也接纳非主权实体:如尚未独立的殖民地、附属土地、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2、政府间国家组织根据成员国之间的多边条约建立;
3、国际组织具有常设机构;
4、国际组织有一定的自主权。
六
十、(联合国)大会的职权:侧重于促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编纂,促进人权的实现。
大会可以讨论宪章范围内或者有关联合国任何机关的职权的任何问题或事项,除安理
会正在处理的外,它可以就这些问题和事项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六
十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权:
1、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职权;
2、制止侵略的职权;
3、其他职权。(安全理事会有双重否决权)
P392 六
十二、反报是指一国以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对另一国采取的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平的行为作出的反应。
六
十三、报复是指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以迫使对方停止其不当行为,或为其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赔偿。
六
十四、谈判是指当事国为使它们之间的有关问题得到解决或获得谅解而进行国际交涉的方法。
六
十五、斡旋: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它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转达各方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已停止的谈判。(斡旋者不参加当事国的谈判)
六
十六、调停:指经争端当事国的同意,邀请争端当事国以外的第三方直接参与到当事国之间的谈判中,并为双方提出实质性建议的争端解决方式。六
十七、国际法院的职权:
1、诉讼管辖权:A能向国际法院诉讼的国家(a既是会员国又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b不是会员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c不是会员国,也不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的,可以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项声明,表明该国愿意按照《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规约》和《国际法院规则》的规定,承认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保证执行法院的判决,并承担《联合国宪章》第94条规定的义务,也可以向国际法院诉讼)
B国际法院受理诉讼的案件(a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
b《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规定的一切事件;
c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提交的案件。)
2、咨询管辖权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各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如超越其职权范围请求法院发表咨询意见,法院有权拒绝。
六
十八、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
1、外交和领事关系的断绝;
2、条约关系发生变化(边界条约存在);
3、断绝通商往来;
4、对敌产的影响(公产除使、领事馆外可予没收;
交战国境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
占领区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禁止掠夺和报复)
5、对敌国公民的影响(但遵从人道主义)
6、关于敌性的确定:A 个人敌性的确定(住所制和国籍制)
B公司敌性的确定(设立登记制、营业地制、经理人制)
C船舶敌性的确定(悬挂敌国国旗的船舶具有敌性、悬挂中立国的国旗的不具有敌性)
D货物敌性的确定(凡在敌性船舶上的或货主具有敌性的货物都具有敌性)。
六
十九、领事是指一国根据协议而派驻他国的特定城市或地区,以保护本国和本国国民在当地合法权益和执行其他领事职务的官员。
七
十、联合国的宗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3、促成国际合作;
4、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七
十一、双重否决权:如果对某一事项是实质性的还是程序性的发生争执,须先决定该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时,常任理事国可行驶否决权,否决其为程序问题。在对作为实质问题的该事项表决时,常任理事国还可行驶否决权。
七
十二、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安理会的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程序问题由15个理事国中的9个理事国的可绝票决定。实质问题以9个理事国的可绝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否决提案,但常任理事国不参加投票或弃权不构成否决。
第二篇:2017司考国际法总结
国际法
1、国际法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非政府组织的决议不构成国际法的渊源(还有国际法院判例、国际法学家学说、一国发涉外部分也不构成)。
2、国际习惯对所以国家都有约束力,国际惯例具有任意性,只对选用的当事人。
3、民商直接优先。知识产业条约要转化。
4、WTO多边协议和知产要在我国进行转化。
5、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条约和中国国际法(外交条例和豁免条例)并行适用。
6、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指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注意不是非武力)
7、国际法原则六个:国际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威胁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民族自决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第二章、国际法主体和国际法责任
1、公海船旗国管辖,公海普遍管辖,四种罪行:海盗、非法广播、贩毒、贩奴。
2、国家享有绝对管辖豁免权,放弃方式:明示、默示(参与诉讼、提出反诉),以前接受管辖,不一定现在接受管辖,一案一事。放弃三条件:自愿、特定、意思表示明确。
3、管辖豁免、执行豁免都是绝对豁免。国家从事商业行为没有管辖豁免(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家豁免权),但是有执行豁免。
4、法律承认有明示和默示(建立外交、正式政治性条款、接受领事、正式投票其参加只有国家才能参加的组织)不能逆转,事实承认(只签订过非政治性条款)
5、国家非恶债:国际中央政府借的;对象是国际法主体;平等条约。元首:政府首脑、大使、使节。
6、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要遵守其他国家法律法规。
7、联合国实质性(9个同意票,大国一致 3/5)四类决议:采取行动、推选新秘书长、吸纳新会员、开除老会员或终止会员国义务的。
8、联合国大会,只对内部决议事项具有法律约束力,其他建议性质,可以讨论宪章。
9、国际习惯法是国家间反复协议形成,安理会一次决议不能形成。
10、保护性管辖:本国国民和国家的权利受侵权,本国行使管辖权。
11、秘书长是安理会和联大先后选(国际法是平行选),安理会实质性决议,联大简单多数票(1/2)。
12、外空行为致地面损害(国家全部责任)和核污染(国家相对责任对营运人的补充)都是绝对责任。协商解决全部争端。
13、《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的财产和档案无论何时何处,均不可侵犯,即使两国断交、使馆馆长撤离、发生冲突都不例外。
14、国家机关行为归于国家,国有公司行为不归与国家。第三章、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1、界标双方共同解决。
2、多国河流国际河流禁止:改道、堵塞。国际河流也不属于人类共同财产。
3、中国不承认50年时效占领。领土取得七个:先占(无主地)、时效(50,中国不认),添附(领土上增加可以填海造田,公海上不可以),战争征服,割让(平等自愿可以),公民投票(取决于国内法和相关国家的协议)
4、港口斗殴港口国可以主动管辖:扰乱港口的安全;本国国民;重大。
5、可以请求港口国管辖:船旗国船长或船长。
6、无害通过,不可收费。
7、毗连区享有自由航行权。毗连区不是领土领海。海洋法赋予四项权利: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我国申请国安、专属经济区(不是领土)。
8、在毗连区走私,可行使紧追权。从内部海一直追到公海,到第三国领海终止。紧追不能中断。要发出信号进行追。
9、群岛国不可以隔断专属经济区,各自形成一个群岛基线,群岛水域权利比非群岛多了群岛水域。
10、群岛水域在群岛基线以内,岛屿封闭线以外的海域(内水以外领海以内)无害通过,是领水上领空,下领土。可以指定空中通道。
11、南极,1961年前提出领土要求的,冻结,以后不得提出。
12、对发射国国民的损害(注意是损害),不适用太空公约(计算方法适用国内法)。责任适用。发射必须登记,发射不过是谁干的,均由国家赔。13、2017巴黎协定三类国家:工业国家(目标限制)、发展(接收技术权利)、发达(提供技术义务)。共同占有区别对待。
14、计算方法净排量(实际-吸收),超标了,三种折抵方式:买排量(只能发达),输出绿色技术折抵对象(发展),只许欧盟用的集团方式,2020年以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代替现在强制方式,升温控制2度。第四章、个人
1、中国孩子,不能取得中国国籍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父母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籍。
2、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能丧失中国籍,定居外国中国人护照和身份证具有同等效力。
3、外国人在旅馆以外住宿的24小时要向公安办理登记。
4、免签:有居留证的;越境不超时(不出机场,24h);有免签协议的
5、入境是向驻外签证机关。入境检查的是边检机关,国内公安管。
6、签证:公务的、普通的(12类)、外交的、礼遇的
7、工作的,工作累居留证、工作许可证。留学生:校外勤工,要学校同意,居留证注明
8、出镜:限出境,强制出(限制出镜(1-5年不得入境),遣送(公安、边检)、驱逐(公安部,10年))
9、外交保护权行使(公安不作为行为属于国家行为),要求用尽当地救济。
10、引渡想外交部申请提出,引渡出高院裁定,最高法核准。
11、如果可能被施以酷刑的,应当拒绝。双重犯罪。军事犯不引渡,国际法应拒绝引渡:本国公民;不是双重犯罪;政治犯;我国补充5个:军事犯;可能酷刑的;过追诉时效或赦免的;我已经终止刑诉的;被缺陷判决的不引渡。
12、可以拒绝的:人道主义、身体健康原因,正在进行刑诉的,13、取得外国籍,没有定居,仍为中国籍。
14、国际法,使馆仍是所在国的领土,但受到使馆国的限制。使领馆庇护,不合法。第五章、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1、使馆馆舍(公务区、休息区、馆长私人官邸),决定不可侵犯,不可征收征用,领馆馆舍可被征收,能被征用给补偿。
2、必须馆长同意领馆能进的是工作区域,紧急情况可以不征的馆长同意。
3、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外交人员人身不得侵犯(制止防止犯罪或正当防卫可以)。
4、外交人员完全免除作证义务。派遣国可放弃外交人员的权利,必须是明示。
5、接受国可管辖外交人员四种案件:私有不动产纠纷;私人身份参与继承;公务范围以外的从事专业或商业活动引起的纠纷;主动起诉而被反诉的。
6、外交人员的豁免恩及其配偶和子女。
7、不受欢迎的人不必说明理由。如不召回,接受国可拒绝接受其为外交人员,如还有违法行为可以强制其出境。8、4种人派遣前需要接受接受国同意明示:使领馆馆长、使馆的武官、特别使团的任何人、不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非国籍人接受可反悔)。
9、领事馆员(执行职务行为)人身不得侵犯两个例外:犯有严重罪行、执行已生效的判决可逮捕羁押。
10、领事官员免税是所得税,不包括间接税、遗产税等
第三篇:国际法期末重点总结
国际法期末复习范围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出来的各国公认的,表现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际关系上对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原则、规则、制度的总体。
国际条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具有缔约能力的国际法主体间以国际法为准而缔结的确立其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
国际习惯(international custom):各国在其长期的国际交往的实践中通过重复类似的行为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国际法的渊源(the source of a rule of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和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法律形式。
强行法(jus cogens):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使得更改之规律。
国家承认:一个既存国家确认特定领土范围的居民已组成为一个国家并具有国际法上的人格,同时表示愿意与其交往。
政府承认:确认一个集团的人在一个国家内已经组成了一个能够在国内实行有效统治,在国际关系中代表该国家的政府,同时表示愿意视为该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与之交往。
独立权: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是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国际地役:又称国家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对其领土主权所加的一种特殊限制,据此,国家领土的一部或全部在一定范围内为另一种国家的某种目的或利益服务。
缔约权:有权缔结条约的机构的权限。
庇护(asylum):一般所称之庇护,是领土庇护,它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而被外国追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
引渡(extradition):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基于条约或其他理由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公海相关法律制度:公海自由是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公海自由的内容主要包括:
1.航行自由;
2.捕鱼自由;
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4.公海上空飞行自由;
5.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6.科学研究的自由。
各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
(一)沿海国: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主权权利是与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有关的权利,即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海域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管辖权事项涉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6条,沿海国在行使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并应以符合该公约规定的方式行使。
(二)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8条规定,在专属经济区内,所有国家,不论在沿海国或内陆国,在本公约有关规定的限制下,均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合法用途。第88条至第115条有关适用于公海的一般规定以及其他国际法有关准则,只要与公约第五部分不相抵触,均适用于专属经济区。
但是,各国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时,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制定的与公约第五部分不相抵触的法律和规章。
领海的无害通过: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与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通过领海的权利。
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简称“区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一个崭新概念。它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也就是各国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
国际海底区域的地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规定:“区域”的法律地位可概括为:
1.“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2.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或者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
自然人或法人,也不应将“区域”或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任何这种主权和主权权利的主张和行使,或这种据为己有的行为,均应不予承认。
3.“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
4.“区域”上覆水域或这种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不受影响。
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享有一些权利。由于这些权利是国家根据主权所固有的,又被称为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的基本权利应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这些权利既是主权所派生的,也是主权内容的具体化和体现。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权利不是国家之间的条约所产生的,它们是国家作为国际人格者在习惯上享受的权利,也是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而相互给予承认的权利。
继承的实际生存原则:领土实际生存原则指某一发生继承的领土范围内的动产由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继承,继承国对被继承国按公平原则进行适当补偿。
国际法公约第38条第一款:
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依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国际法上承认的种类:在国际法上,承认国家或政府,是国际社会中的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进行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因此,国际法上有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两种。
国家承认是指一个既存国家确认特定领土范围的居民已组成为一个国家并具有国际法上的人格,同时表示愿意与其交往。
政府承认是指确认一个集团的人在一个国家内已经组成了一个能够在国内实行有效统治,在国际关系中代表该国家的政府,同时表示愿意视为该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与之交往。
最惠国待遇:它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国民待遇:它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待遇。
依加入取得国籍的种类:主要有申请入籍,基于婚姻、收养、认领等事实入籍等。
申请入籍。一国是否允准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加入其国籍,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他国无权干涉,任何人也无权主张一国必须接受其入籍。原则上,各国都允许外国人在一定的条件和法律程序下入籍。
由于婚姻入籍。一国国民由于与他国国民结婚而取得他国国籍,这主要是解决女子国籍因婚姻发生变更的问题。
由于收养入籍。收养对被收养者国籍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收养影响国籍,即本国国民收养的外国籍或无国籍的养子女因收养而取得本国国籍。第二,收养不影响国籍,即养子女不因被收养而取得养父母所属国的国籍。第三,收养虽不影响被收养人的国籍,但养父母所属国可以按优惠的条件给予被收养人的国籍。
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指领土主权的取得和变更,传统方式有五种,即先占、添附、时效、割让和政征服。①先占:是一个国家有意思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②添附:指土地通过新的形成而增加。③时效:指一国长期、不间断和公开地占有、统治他国部分而取得该部分领土的主权。④割让:指一国通过条约将其对国家领土的主权转移给另一国。⑤征服:指战争结束后,征服国将被征服国领土全部或部分加以兼并的行为。随着国际法实践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已不再适用,而产生了新的方式,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人民自决的方式。①人民自决,指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从宗主国或殖民国家分离出来成立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其它国家而发生的领土变更。②全民投票:领土主权争议地区的居民以投票方式表示意愿,确立领土归属的方式。③收复失地:原领土国收回被别国非法侵占的领土而恢复对该国的历史性权力的领土变更方式。④交换领土:相邻国家间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更好地解决边境问题,在协议基础上自愿变更部分领土的归属。⑤添附。
主权豁免(immunity right of state):指国家及其财产不受他国的立法、行政、司法管辖,通常是司法管辖,在未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不受法院扣押和强制执行。
领事():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的协议,派驻他国一定地区执行领事职务,以保护派遣国及其公民和法人在当地合法权益的代表。
外国人待遇的方式:①国民待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待遇。②最惠国待遇: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③差别待遇:指一国给予外国人不同于本国人的待遇,或对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给予不同的待遇。④普遍优惠制:指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
国书():派遣国书是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身份的正式文件。
全权证书(full power):全权证书是指一国或国际组织主管当局或主管机构所颁发,指派一人或数人代表该国或国际组织谈判 议定或认证条文,表示该国或国际组织同意受其约束,或完成缔结条约的任何其他行为的文件。
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连接海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岛屿上适当各点而形成的一条线。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就是连接海岸的低潮线,也即海水退潮退到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
保护性管辖():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其本身安全或重大利益,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所犯罪行实行管辖的权利。
普遍性管辖():通常理解为普遍刑事管辖,是指根据国际法,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国籍如何,所有国家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
情势根本变更():是指在缔结条约时有个假定,即条约的有效以缔约时所能预见到的情势
不变为条件,如果情势发生根本变化,缔约国有权终止、退出或暂停施行条约。外交特权与豁免和领事特权和豁免的异同:
紧追权(right of hot pursuit):是指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和规章并从其管辖海域逃向公海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以拿捕的权利。
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利:①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②如果有一个条约有意为第三国设定一项义务,应得到第三国书面明示接受。③如果一个条约有意为第三国创设一项权利,也应得到第三国的同意,但在第三国无相反的表示时,应推定其同意。④第三国所担负的义务,必须经条约各当事国与该第三国的同意,方得取消或变更,但经确定其另有协议者除外;第三国享有的权利,如果经确定原意为非经第三国同意不得予以取消或变更时,当事国不得予以取消或变更。⑤条约通常会对第三国产生某种法律效果,如果条约的规定是对习惯法规则的编纂或已形成为习惯法规则,则对第三国有拘束力。例外:有的条约明确给第三国是定义务而无须其同意。
条约适用的规则:
国家主权平等:①各国不问经济、政治、社会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权利与责任,并为国际社会之平等会员国;②各国法律地位平等;③各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④各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⑤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⑥各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⑦各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②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④禁止非法使用武力;⑤集体协助联合国行动和不得协助联合国行动所针对的国家;⑥确保非会员国遵行宪章原则;⑦不干涉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事件。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区别:
条约保留的概念和范围: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之法律效果。
第四篇:国际法试题
1、19世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国际法传到中国。
2、国际法习惯由(重复类似行为)和(法律确信)两个因素组成。
3、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两大学派。
4、关于承认有两种学说,分别是(宣告说)和(构成说)。
5、国家的自保权包括(自卫权)和(国防权)。
6、从形式上,国家分为(单一国)和(复合国)两种。
7、(《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组成国际宪章。
8、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为从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9、按条约性质将条约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条约,按条约的主体数目将条约分为(双边条约)、(有限制的多边条约)和(一般性的多边条约)。
二、判断题
1、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是否作出承认由该国自行决定(T)
2、主权管辖的范围和领土的范围重合。(F)
3、公海水域下覆海底是国际海底区域。(F)
4、由于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都位于国家领土上空,因而都受国家主权专属管辖。(F)
5、违反国际法的条约相对无效。(F)
三、单选题
1、近代国际法产生于(B)世纪.A.16
B.17
C.18
D.19
2.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国际法名称的学者是
(B)。
A.沃尔夫
B.边沁
C.奥本海
D.宾刻舒克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C)
关系的原则。
A.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C.一切国家之间
D.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4.决定一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的标准,是这个人的(C)。
A.血统
B.种族
C.国籍
D.宗教信仰
5.陆源污染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事情,应由
(A)制定法律和规章作出规定。
A.沿海国
B.联合国
C.国际会议
D.国际组织
6.条约草签的法律意义是(A)。
A.表示全权代表对条约的认证
B.表示承受条约的法律拘束
C.表示谈判结束
D.表示要批准条约
7.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D)。
A.联合国大会
B.安全理事会
C.秘书处
D.国际法委员会
8.甲国因故驱逐了乙国驻甲国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后,乙国也驱逐了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一名外交官,乙国的行为属于(A)。
A.反报
B.报复
C.制裁
D.对外国人的刑事处罚
9.国际法的调整对象是(A)。
A.国际关系
B.主权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国际法的(A)。
A.法律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D.思想基础
11.按照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可分为(C)。
A.单一国和附属国
B.身合国和政合国
C.单一国和复合国
D.独立国和附属国
四、多选题
1.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因为它们(ACDE)
A.有在一定范围内缔约的能力
B.是由国家组成的组织
C.有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D.有直接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的能力E.与国家一样具有固有的国际权利和义务
2.对新国家的承认一般发生在下列哪几种情况?(ACE)
A.合并
B.添附
C.分离
D.割让
E.独立
3.国家领土由_________构成。(ABCD)
A.领陆
B.领水
C.领空
D.底土
E.外空
4.承认和建交的关系是(AE)
A.承认是建交的前提
B.建交不等于承认
C.断绝外交关系构成对承认的撤销
D.建交不以承认为前提
E.承认不等建交
5.下列学说中哪些是关于国家承认的性质的(CE)
A.一元论学说
B.二元论学说
C.宣告说
D.不承认主义学说
E.构成说
6.国际法基本原则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C
D)。
A.各国公认
B.具有民主进步性质
C.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D.具有普遍约束力
E.联合国大会通过
7..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包括(ACD)
A、国家
B、跨国公司
C、国际组织
D、争取独立的民族
E、国际关系中个人
8.条约无效的原因中有(ABCD)
A.违反国内法有关缔约权的规定
B.与强行法冲突
C.诈欺
D.强迫
E.违反国内法
9.专属经济区是(BE)
A.领海的一部分
B.沿海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
C.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D.公海的一部分
E.沿海国享有某些主权权利的海域
10.双边条约生效的有以下几种情况(ABD)
A.签署之日起生效
B.批准之日起生效
C.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生效
D.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
E.交存加入书之日起生效
五、名词解释
国际习惯:在长期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而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结果。
国际习惯分为重复类似行为和法律确信。
Extradition(引渡)指被请求国应请求国的请求,将其境内遭受请求国逮捕、通缉或者判刑的人,移送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历史性海湾
是指沿岸同属一国,湾口宽度远远超过24海里,但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沿岸国内水的海湾。
反报与报复
反报是指一国对他国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但不违法的行为以同样的或类似的行为作为的回报;报复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
Asylum(庇护)是指每一个国家对于所有在它的领土内的人,不管是本国人或外国人,都行使属地优越权。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向另一国请求准予进入该国居留,或已进入该国后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的行为。
六、答题
简述国家的基本权利
国家基本权利是指国家固有的和当然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和自保权。
(一)独立权
独立权是国家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排除任何外来干涉的权利。
(二)平等权
平等权是国家不管强弱、大小都平等参加国际社会的关系的权利。
(三)自保权
自保权是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权利。
(四)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土内一切人、事、物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管辖权。
2、属人管辖权:是国家对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而不问其居住在国内还是国外实行管辖。
3、保护性管辖权:是国家以保护本国重大利益为基础对外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使管辖的权力。
4、普遍性管辖权:是国家对国际法规定予以惩罚的行为行使管辖的权力。
(五)国家主权豁免
国家主权豁免,是指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它包括
1、诉讼豁免
2、诉讼保全豁免
3、强制执行豁免
简述《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七项基本原则,包括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的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集体协助,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内政。
会员国主权平等是最基本的原则;善意履行宪章义务是对第一项原则的落实;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对国际和平交往的要求;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及集体协助是联合国宗旨的体现;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为确保世界和平所需;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将矛盾和冲突消灭在摇篮中、彻底根除不利于和平的隐患的静态原则。
简述国际条约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法条约按性质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按主体数量分为双边条约,一般性多边条约和有限制多边条约
国际条约:国际法主体之间依据国际法就其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约定而形成的书面协议。
特征:①条约主体为国际法主体②条约必须符合国际法③条约规定的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④条约通常以书面形式缔结
条约的生效有三种方式:签字(草签是必经程序)、批准(签字和草签都起了认证作用)、互换条约
七、论述题
试述国际法的法律性
①有社会就有法律。第一,法律并不限于国内法;第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制定方式都是由主体制定的,国内法由主体间接制定;国际法则是由主体直接制定,它们两者的制定程序都是追求程序的合理性,判定结果则都是实力者意志的体现。
②国际法在实践中被当作法律来遵守,各国在宣言、宪法中均承认国际法对其有约束力,在违法时国际法可以做出合法解释,并且通过国际法可以找到法律的平衡点,使得双方相互依赖并得利,而各国违反国际法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强制力和强制措施是两回事。强制力是规则的内因,是本质属性。强制力是一种实力,而强制措施则表现为一种权利,二者是非成比例关系。
④总的来说,法律的存在与被破坏是两回事。国际法的法律性并不因此而遭到否认,国际法具有法律性。
八、案例分析
——湖广铁路债券案
1979年11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美国地方法院受理了此案,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通过地方法院邮寄将传票和起诉书副本送达给我国外交部长,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传票送达后20天内对原告起诉书作出答辩,否则将进行“缺席审判”。对此,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原则曾多次向美国政府申明中国立场,但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仍于1982年9月1日无理作出“缺席审判”,要求中国政府向原告偿还4130余万元。
1、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此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无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杰克逊他们提起的诉讼请求依据的是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此案涉及哪类继承问题,联系该案阐述其具体内容?
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先事的机关,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湖广铁路债券”实属恶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3、该案结果如何?有何国际影响?
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这不仅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法原则的重大胜利,也对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美国搞的一种试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也就在国际法上开了一个先例,这样,美国,法国,德国等都会跟着来要求偿还旧债券,所以这个案子不是孤立的。
“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以下两个国际法问题:
(一)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
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先事的机关,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湖广铁路债券”实属恶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
(二)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
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这不仅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法原则的重大胜利,也对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美国搞的一种试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也就在国际法上开了一个先例,这样,美国、法国、德国等都会跟着来要求偿还旧债券,所以这个案子不是孤立的。
第五篇:国际法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3课程考试
《国际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A)。
A域外庇护权B领土庇护权C领水庇护权D领域庇护权
2.(D)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B 军用飞机C政府船舶D民用商船
3.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D)的待遇。
A高于本国国民B 等于本国国民C高于第三国国民D 等于第三国国民
4.外交团是(A)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B外交使团 C领事D私人
5.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C)
A单一开发制B 协商开发制C平行开发制D 自由开发制
6.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D)确定的。
A 1941年“大西洋宪章”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 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D 1945年“雅尔塔会议”
7.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C)
A内海B历史性海湾C国际航行的海峡D 群岛水域
8.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
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D)
A 斡旋B 调停C 调查D 和解
9.在国际法历史上,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A)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国际法院判例
10.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B)
A 国际条约的义务应优先履行B 《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C 适用“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D 适用“先法优于后法”的原则
11.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效果,因此(D)
A 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B 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D 承认只表明了建交的愿望,并不等于建交
12.根据国际实践,排除行为不法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A)
A事先同意B报复措施C平时封锁D武装干涉
13.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属于(A)
A 传统习惯边界线B 自然边界线C 确定边界线D 条约边界线
14.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群岛国群岛直线基线最长不得超过(C)
A24海里B100海里C125海里D200海里
15.庇护权在国际法上(B)
A.是个人的权利;B.是国家的权利;
C.是个人根据国际法得到的权利;D.是国家的义务。
第1页(共6页)
16.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所支配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具体包括(A)
A.陆地领土B.陆地领土上空无限高的空间
C.驻在国外的本国使馆D.在海外的本国军舰
17.第一个对大陆架提出主权要求的是(A)
A.美国总统杜鲁门B.马耳他外长帕多
C.1958年《大陆架公约》D.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8.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是(D)
A.属于领海B.属于公海
C.属于沿海国领土之一部分D.属于特殊类型的水域,与领海和公海都不同
19.第一个关于空中犯罪问题的国际公约是(D)
A.《芝加哥公约》B.《蒙特利尔公约》C.《海牙公约》D.《东京公约》。
20.《关于蒙特利尔公约的议定书》主要规定的是什么问题(C)
A.国际航空飞行中发生犯罪行为的管辖权问题B.空中劫持问题
C.在机场中发生的暴力行为问题D.航空运输的具体问题
21.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条约和实践表明(D)
A.外层空间属于“无主物”B.国家主权及于外层空间
C.外层空间适用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
D.外层空间属于全人类的共有物
22.表示缔约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力的方式为(C)
A.协商B.谈判C.签署D.草签
23.使馆内协助馆长办理外交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在未设公使的使馆中,其位置仅次于馆长的是(A)
A.参赞B.秘书C.武官D.随员。
24.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应享有各项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有(A)
A.外交人员的家属B.行政技术人员C.服务人员D.私人仆役。
25.对于国有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一国实行国有化给其他国家和国民带来损害,应该给予补偿
B.实行国有化是现代国际法所认可的C.一国实行国有化并由此给他国及国民带来损害,虽然构成国际不当行为,但可以免除国际责任
D.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和权利义务宪章》中都有关于国有化的规定
26.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D)
A.斡旋B.调停C.调查D.和解
27.国际组织的部分会员(D)
A.必定是该组织的会员国B.可以参加该组织的全部活动
C.比正式会员承担更多的义务
D.在其参加的机构内享有正式会员的权利并承担同样的义务
28.1907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及《联合国宪章》都把(B)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方法加以规定。
A.协商B.谈判C.调停D.和解。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不同体现在(ABCD)
A 主体不同B 强制实施方式不同
C 渊源不同D 调整的对象不同
2.近代国际法发展的标志是(BD)
A 1789年法国大革命
B 维斯特伐利亚会议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3.构成国际法上国家应具备的要素包括(ABD)
A 定居的居民B 确定的领土
C 一定数量的军队 D 国家主权
4.在国际法上,庇护权是(BD)
A 个人的权利
B 国家从其属地优越权引申出来的权利
C 个人有受庇护的权利
D国家给与个人庇护的权利
5.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制止侵略方面的职权包括(ABCD)
A 建议经济制裁B 断交C 采取封锁等武力行动D 建议停止交通电信
6.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包括的内容有(ABCD)
A 使馆馆长的寓所不受侵犯
B 使馆馆舍不受侵犯
C 使馆馆舍所属土地不受侵犯
D 使馆档案及设备不受侵犯
7.条约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为第三人创设权利和义务(ABD)
A 第三国同意接受该项权利
B 第三国书面明确接受该项义务
C 条约当事国有为第三国确定该项义务的明确意图
D 创设权利不必经第三国明示同意
8.国际罪行应包括(ABCD)
A 战争罪B 反和平罪
C 反人道罪D 空中劫持罪
9.国家主权具体体现为(CD)
A.属人优越权B.属地优越权C.对内最高权;
D.对外独立权E.国家主权平等
10.能够引起国家承认的情况有(ABCD)
A.合并B.分离C.分裂D.独立E.新政府产生
11.国家的基本权利有(BCE)
A战争权;B自卫权;C管辖权;D主权;E平等权。
12.对于合法进入一国的外国人在该国境内的权利有(ADE)
A.进行诉讼的权利B.参加选举的权利
C.该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D.参加继承的权利E.参加民事活动的权利
13.属于可引渡罪行的有(ABCDE)
A.劫持航空器罪B.海盗行为C.战争罪D.破坏和平罪E.贩毒行为
14.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中可以(BCDE)
A.主张主权
B.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极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C.对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有主权权利
D.沿海国对区内人工岛屿和设施的建造和使用有管理权
E.沿海国对区内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有管理权
15.《海牙公约》采取混合原则,确定下列哪些国家有权对空中劫持犯罪行使管辖权(ABCDE)
A.飞机登记国B.降落地国,降落时,犯罪嫌疑人仍在飞机上
C.若该飞机为未带机组的出租飞机,承租人的登记国或者居住国
D.犯罪嫌疑人发现地国E.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刑事管辖权
16.关于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外层空间是地面主权国家所控制不到的区域
B.外层空间不能成为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任何国家可以为和平目的而利用外层空间
D.各国不得占有外层空间
E.外层空间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三.名词解释
1.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2.毗连区: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3.国籍:国籍是指个人(自然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在有关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特别而稳固的法律联系。
4.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5.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庇护。
四.问答题
1.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规定。
答:《蒙特利尔公约》第l条规定: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从事下述行为,即是犯罪:
(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
(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
(5)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上述犯罪的未遂行为,或从事上述犯罪或从事这类犯罪的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公约所称的“飞行中”同于《海牙公约》的规定。所称的“使用中”是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使用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延长到航空器在飞行中的整个期间。
2.简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答:国际法院的职权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1)诉讼管辖权。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审理争端当事国提交的诉讼案件的权利。
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包括以下三类国家:1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的会员国同时也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2非联合国的会员国的《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3其他国家,预先向国际法院交存声明,表明承认国际法院管辖权,保证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的国家。
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有:1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2 《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3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提交的案件。
(2)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就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3.简述国家对条约的继承规则。
答:条约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签署的条约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的继承,其实质就是被继承国的条约对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按照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的规定,与国际法主体资格相联系的所谓“人身条约”,例如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是随着被继承国主体资格的消灭而消灭的;政治性条约,如同盟条约、共同防御条约等,一般不继承;处理与所涉领土有关事务的所谓“非人身条约”,即“处置条约”,如有关边界的边境制度的条约,有关河流使用、水利灌溉、铁路交通的条约,有关中立化或非军事区的条约,特别是为当地利益而缔结的条约等,一般应予继承;经济性条约一般需要根据条约的内容来确定是否予以继承。该公约还规定,从殖民地或附庸国或被保护国获得独立的新国家不受原宗主国所签定的所有条约的拘束,这种主张从头开始的观点,后
来被发展成为所谓的“白板规则”(the clean slate rule)。也就是说,新独立的国家有权对原宗主国缔结的条约决定予以继承还是拒绝继承。
4.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
答: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其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有关国家在以抗议或追究国家责任等方式行使外交保护权时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
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
(3)受害人须以用尽当地救济(办法)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即所谓“用尽当地
救济原则”。
5.简述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基本特征
答: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国际条约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特定领域内负有广泛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他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其职能限于经济、社会等某一特定领域;
(3)他是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他同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6.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
答: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整体、个别条款或词句的意义、内容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关于其解释规则,有两种趋势:一是狭义地解释,即只以各当事国的意思和约文文字作解释;二是广义解释,即依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作解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系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宣布以下几项条约的解释原则:(1)依条约之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2)对整个条约及其附件全面研究,并考虑缔结条约的所有有关文件进行解释。(3)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所作的结论仍意义不明,可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如缔约的谈判记录,条约的历次草案,讨论条约的会议记录等。(4)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写成的条约,除规定遇有解释的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准外,每种文字同一作准。(5)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的译文,解释时只供参考。(6)如作准文本中的用语遇有分歧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的约束,而且不得从对方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7)在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的条约中,解释分歧按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的,应采用考虑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下最能协调各约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