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5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操作技能
2010年5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操作技能
2010年5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操作技能
一、简单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说明岗位规范的定义和主要内容。(10分)
(1)岗位规范的定义: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
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做的统一规定。(2分)(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①岗位劳动规则。(2分)②定员定额标准。(2分)③岗位培训规范。(2分)④岗位员工规范。(2分
2、简要说明绩效面谈的种类。(10分)
(1)按照绩效面谈的内容和形式,绩效面谈可区分为:(1分)
①绩效计划面谈。(1分)②绩效指导面谈。(1分)③绩效考评面谈。(1分)④绩效总结面谈。(1分)(2)按照绩效面谈的具体过程及其特点,绩效面谈又区分为:(1分)①单向劝导式面谈。(1分)②双向倾听式面谈。(1分)③解决问题式面谈。(1分)
④综合式绩效面谈。(1分)
二、计算题(本题1题,共20分。先根据题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必要分析,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
某公司拟招聘两名工作人员,表1是人力资源部通过笔试进行初选之后,对所挑选出来的甲、乙、丙、丁四名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得分,以及A和B两位岗位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w1)。
候选人甲得分=0.9×0.8+0.5×0.9+1×0.7+1×0.8+0.8×1+0.9×0.6+1×0.7
=0.72+0.45+0.7+0.8+0.8+0.54+0.7=4.71(2分)候选人乙得分=0.7×0.8+1×0.9+0.5×0.7+0.6×0.8+1×1+0.8×0.6+0.9×0.7=0.56+0.9+0.35+0.48+1+0.48+0.63=4.4(2分)候选人丙得分=0.8×0.8+0.8×0.9+0.7×0.7+0.8×0.8+0.8×1+1×0.6+0.8×0.7
=0.64+0.72+0.49+0.64+0.8+0.6+0.56=4.45(2分)
候选人丁得分=1×0.8+0.9×0.9+1×0.7+0.9×0.8+0.7×1+0.7×0.6+0.9×0.7
=0.8+0.81+0,7+0.72+0.7+0.42+0.63=4.78(2分)
(2)B岗位:
候选人甲得分=0.9×0.9+0.5×1+1×0.8+1×0.9+0.8×0.9+0.9×1+1×
1=0.81+0.5+0.8+0.9+0.72+0.9+1=5.63(2分)候选人乙得分=0.7×0.9+1×1+0.5×0.8+0.6×0.9+1×0.9+0.8×1+0.9×1
=0.63+1+0.40+0.54+0.9+0.8+0.9=5.17(2分)
候选人丙得分=0.8×0.9+0.8×1+0.7×0.8+0.8×0.9+0.8×0.9+1×1+0.8×1
=0.72+0.8+0.56+0.72+0.72+1+0.8=5.32(2分)
候选人丁得分=1×0.9+0.9×1+1×0.8+0.9×0.9+0.7×0.9+0.7×1+0.9×1
=0.9+0.9+0.8++0.81+0.63+0.7+0.9=5.64(2分)(3)通过以上核算可看出:
候选人丁应作为A岗位的最终候选人(2分)
候选人甲应作为B岗位的最终候选人(候选人甲仅低于候选人丁0.01分)。(2分)
三、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业务是生产销售各式服装,目前公司有员工300余人,大多数为生产工人,企业的发展策略是以过硬的质量占领市场,因此企业的价值观强调质量第一。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企业支付能力不是很高。在早期,公司人员较少,领导单凭一双眼、一支笔都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随着人员数量的增加,现在靠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行了,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公平性、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就更谈不上。
请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当掌握哪些基本依据,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20分)
①薪酬调查。选择本行业、本地区及竞争对手企业进行调查,因该企业支付能力不高,因此应关注25%点处的薪酬水平。(2分)②对企业的所有岗位进行深入的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2分)③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2分)④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的状况。(2分)⑤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企业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为了使薪酬管理成为实现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原则的制定应以企业战略为转移。(2分)
⑥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从该企业的价值观出发,正确确立薪酬管理的原则。该企业的价值观是重视质量,因此在考核中要将每个员工生产的产品的合格率同其薪酬紧密联系起。(2分)
⑦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总方针和总要求,从企业的财务实力的状况出发,切实合理地确定企业员工薪酬水平。(2分)⑧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以便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出发,选择并制定适合的企业员工工资制度。(2分)⑨明确薪酬管理的基本策略。如:工资水平略低于市场平均工资;用量化指标考核员工生产业绩,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依据每个员工产品合格率有额外的奖罚措施。(4分)
2、2005年6月,19岁的李某从东北农村来到北京,经亲戚介绍到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2007年8月,已有两年多工作经验的李某,在工作中不慎将左手卷进机器,虽经医院紧急抢救,仍没有保留住李某的左手。在医院治疗期间,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了李某的工伤。2008年3月李某治疗终结后,被制定的工伤鉴定机构确定为工伤致残四极。身为农民工的李某失去了劳动能力,给其今后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其家人的陪同下,他向印刷厂提出按国家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异地安家费、并按社会平均寿命70岁计算,一次性支付他抚恤金58万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8分)
①李某的要求部分有法律依据。(2分)②李某要求厂里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有法律依据。(2分)③李某要求厂里支付异地安家费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李某本身是外地人员,不存在异地安家问题,因此他不能享受此待遇。(2分)
④李某要求一次性支付他抚恤金58万元没有法律依据。(2分)
(2)根据法律规定,李某应享受什么样的工伤致残待遇?(12分)
李某应享受的工伤致残待遇:
①因工负伤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退出生产工作岗位,保留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3分)
②按月发给伤残抚恤金,李某为四级伤残,抚恤金标准为李某工资的75%。(3分)③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李某为四级伤残可得到其18个月的本人工资。(3分)④患病时按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对其中由个人负担的部分遇有困难时,由工伤保险基金酌情补助。(3分)
3、某电信公司2009年3月份,从各大专院校招收了一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些人员将填补公司市场营销、财务人事、技术研发等各部门120多个工作岗位的空缺。
请您为该公司设计一个适合于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入职教育的培训方案。(20分)
某电信公司新员工入职教育方案
1、制定本方案的依据(2分)
(1)本方案专为2009年3月本公司新招收员工入职教育所制订;
(2)本次新进人员教育培训,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员工教育实施办法另有规定外,都按本方案实施。
2、实施新进人员教育训练的目的(2分)
(1)为了新进人员了解本公司组织概况,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计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使其
能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企业服务;
(2)增强新进人员对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求知欲、创造性,不断充实自己,建立起将个人事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的思想。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4分)
(1)公司发展历史;
(2)本公司现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法规;
(3)公司主营项目以及业务知识;
(4)中国以及北京地区电信市场现状;
(5)规范化电信服务与客户服务中心的功能;
(6)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教育;
(7)加深对公司的感知与认同;
(8)本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4、培训授课讲师的选定(2分)讲师以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各有关业务部门经理为主体,各部门主管进行协助
5、方案实施办法(3分)
(1)本方案的实施应考虑新进人员的报到人数,另行确定培训时间与场所,经核准后即可依照本方案实施;
(2)新进人员经集中培训后,分配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安排岗位职责培训。
6、教育经费预算(3分)公司各业务部门协助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入职教育的总体经费预算。
7、入职教育的管理(3分)
(1)人力资源部门全权负责整个入职教育管理事务;
(2)经指定接受训练的人员,除有特殊情况事先经部门主管签报核准得予请假或免训外,一律不得故意规避参加教育,否则将从严论处;
(3)训练课程的编排及时间,依实际需要另行制订;
(4)本方案经董事长核准后施行。
第二篇: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操作技能》试题及答案1
易考吧—试题研究中心http://
2003年6月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操作技能》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企业计划在人力资源部设置“招聘专员”这一岗位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企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订立集体劳动合同?
二、计算题(本题共20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8分)
1、某公司采用成对比较法对现有六种岗位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请先将表中的空白处添齐,并进行数据汇总,再对该六种岗位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2、公司目前已有的福利项目如表2所示。
福利总额=10+20+21+15+6+30+5+40+4=151(万元)
公司明年准备增加5万元带薪陪训的投资,参加40万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4万元的医疗保险,取消班车,发放车补10万元。请根据上述资料,提出明年该公司福利费用总额的预算。
三、例分析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RB制造公司是一家位于华中某省的皮鞋制造公司,拥有近400名工人。大约在一年前,公司失去了两个较大的主顾,因为他们对产品过多的缺陷表示不满。RB公司领导研究了这个问题之后,一致认为:公司的基本工程技术方面还是很可靠的,问题出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质量检查员以及管理部门的疏忽大意、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于是公司决定通过开设一套质量管理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被安排在工作时间之后,每个周五晚上7:00-9:00,历时10周,公司不付给来听课的员工额外的薪水,员工可以自愿听课,但是公司的主管表示,如果一名员工积极地参加培训,那么这个事实将被记录到他的个人
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
档案里,以后在涉及加薪或提职的问题,公司将会予以考虑。
课程由质量监控部门的李工程师主讲。主要包括各种讲座,有时还会放映有关质量管理的录像片,并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影响质量的客观条件,质量检验标准,检查的程序和方法、抽样检查以及程序控制等内容。公司里所有对此感兴趣的员工,包括监管人员,都可以去听课。
课程刚开始时,听课人数平均60人左右。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课人数已经下降到30人左右。而且,因为课程是安排在周五的晚上,所以听课的人员都显得心不在焉,有一部分离家远的人员课听到一半就提前回家了。
在总结这一课程培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评论说:“李工程师的课讲得不错,内容充实,知识系统,而且他很幽默,使得培训引人入胜。听课人数的减少并不是他的过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认为这次培训在组织和管理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如果您是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您会怎样安排这个培训项目?
2、某公司又到了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了,从主管人员到员工每个人都忐忑不安。公司采用强迫分布的末位淘汰法,到年底,根据员工的表现,将每个部门的员工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占10%、20%、40%、20%、10%,如果员工有一次被排在最后一级,工资降一级,则下岗进行培训,培训后根据考察的结果再决定是否上岗,如果排上岗后再被排在最后一10%,则被淘汰,培训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
主管人员与员工对这种绩效考核方法都很有意见。财务部主管才高每年都为此煞费苦心,该部门是职能部门,大家都没有什么错误,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把谁评为E档都不合适。去年,小田因家里有事,请了几天假,有几次迟到了,但是也没耽误工作。老高没办法只好把小田报上去了。为此,小田到现在不耿耿于怀。今年又该把谁报上去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财务部是否适合采用硬性分配法进行绩效考评?为什么?
(2)如果重新设计该公司财务部门的绩效考评方案,您认为应该文章哪些问题?
四、方案设计题(本题共20分)
北京F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光电缆原辅助材料及设备的专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光纤、聚脂绳以及各种光缆测试设备、施工工具等。
自1999年成立以来,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范围遍及国内通讯领域各大光电缆制造企业和电信工程公司,与20余家光电缆骨干企业有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技术人员均有多年实际生产经验,熟悉光电缆生产工艺、测试技术。本着诚实、可信的宗旨,公司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2003年,FT公司因业务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销售人员、货运协调员、前台秘书、电工和销售工程师。请根据案例中的信息为FT公司设计一份员工招聘申请表。
答案
一、问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在人力资源部设置“招聘专员”这一岗位,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所设置的“招聘专员”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秀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3分)
(2)设立“招聘专员”后,人力资源部内的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配合,是否能够保证人力资源部总体目标、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
2总体任务的实现;(2分)
(3)“招聘专员”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3分)
(4)人力资源部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2分)
2、订立集体劳动合同 应该遵循以下的程序:
(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2分)
(2)集体合同的协商;(2分)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2分)
(4)集体合同的生效;(2分)
(5)集体合同的公布。(2分)
二、计算题(本题共20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8分)
1、评分标准:(1)添齐表中空白(6分)(2)岗位正确排序(6分)
2、福利总额=10+20+21+15+6+30+5+40+4=151(万元)(8分)
计算过程只有计算结果不给分;计算过程正确,计算结果错误扣3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要点如下:
(1)RB公司的这项培训,不合理的地方有:
①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使得培训工作的目标不是很明确,也不了解员工对培训项目的认知情况;(2分)
②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周五晚上进行培训,学员“心不在焉”,影响培训效果;(2分)
③没有对培训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分)
④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程度不够,没有对培训的效果(结果)进行评估;(2分)
⑤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对受训员工的对待问题上,没有“制度性”的规定,不利于提高受训员工的学习积极性。(2分)
(2)作为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此次培训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对质量监管培训的认识,了解员工的要求;(2分)
②对培训做总体的规划,包括合理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经费预算、培训讲师的安排甚至对师的培训等; ③选派合适的人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分)
④培训结束时,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以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2分)
⑤对培训的总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保留优点,剔除问题缺点,为下一次培训积累经验。(2分)
2、要点如下: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
(1)财务部门不适合使用硬性分配法进行绩效考评,因为:
①硬性分配法使用的一个假设是,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整体呈正态分布,即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好、中、差得分不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中的员工应该最多,好与差的很少;(4分)
②而财务部门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不符合正态分布,从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员工业绩之间的差距很小。因此不适合应用硬性分配法进行绩效考评。(4分)
(2)为财务部门设计绩效考评方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明确考评目的;(2分)
②根据目标确定考核指标,考评指标要全面,业绩指标、能力指标、态度指标都要包括;(3分)③考评指标的比重分配要合理;(2分)
④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建议使用行为观察量表法,它要求考评者根据某一工作行为发生频率或次数的多少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打分;(3分)
⑤重视绩效面谈的作用。(2分)
四、方案设计(本题共20分)
求职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住处、通信地址、电话、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3分)
2、求职岗位情况:求职岗位、求职要求(收入待遇、时间、住房等);(3分)
3、工作经历和经验:以前工作单位、职务、时间、工资、离职原因、证明人等;(3分)
4、教育与培训情况:学历、所获学位、所接受过的培训等;(3分)
5、生活和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姓名、关系,兴趣,个性与态度;(4分)
6、其他方面需要获取的信息,如获奖情况,职业资格和学历证明,志趣爱好,未来目标等。(4分)附件:1
北京F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求职人员登记表
填表日期:
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4
第三篇: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操作技能》模拟题12
易考吧—试题研究中心http://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操作技能》模拟题
(四)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40分,第1小题10分,第2、3小题每题15分)。
1.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绩效管理?说明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的区别与联系。
3.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承担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有哪些?
二、计算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某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量占30%以上。公司多年的实践证明,公司的销售额与公司的员工总人数之间有着高度相关的正比例关系。2002年,公司的销售、人员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以前的销售额和初步的预测,公司估计2003年销售额为6300万元。
(表1略)
公司各类人员的比例从1999年至今变化不大,而且,根据预测,在未来10年中基本上保持这一比例不变。表2所显示的是从事各岗位工作的员工人数。
(表2略)
问题:
(1)根据以上的数据,计算在2003年,公司的员工总数要达到多少才能完成预期的销售额?
(2)公司内各类员工的数量会有哪些变化?
2.某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为19%,个人为7%;医疗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为10%,个人是2%+3元;失业保险企业缴费费率是1.5%,个人是0.5%。某企业现有员工10名,工资情况(每月)如表3所示:
(表3略)
问题:
(1)企业每月三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
(2)每个员工每月应该缴纳多少保险费?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0分,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20分)
1.JR公司是一家有800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该公司的劳动合同文档资料按照员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检索某一位员工的资料虽然很方便,但是对象劳动合同续订、终止、试用期考察、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开展员工专业技术培训、资格证书检验等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业务来说,劳动合同文档管理服务很不到位。公司经理指示人力资源部提高劳动合同文档管理水平,对劳动合同实施分类管理。
请根据劳动合同文档的管理知识,设计一个劳动合同文档分类的管理方案。
2.A公司是一家大型商场,公司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共有500多人。由于大家齐心努力,公司销售额不断上升。到了年底,A公司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绩效考评,因为每年年底的绩效考评是与奖金挂钩,大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部又将一些考评表发放到各个部门的经理,部门经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表格,再交回人力资源部。
老张是营业部的经理,他拿到人力资源部送来的考评表格,却不知怎么办。表格主要包括了对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业绩那一栏分为五档,每一档只有简短的评语,如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工作任务等等。由于年初种种原因,老张并没有将员工的业绩目标清楚地确定下来。因此,对业绩考评时,无法判断谁超额完成任务,谁没有完成任务。工作态度就更难填写了,由于平时没有收集和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到了年底,仅对近一两个月的事情有一点记忆。
由于人力资源部又催得紧,老张只好在这些考评表勾勾圈圈,再加上一些轻描淡写的评语,交给人力资源部。想到这些绩效考评要与奖金挂钩,老张感到如此做有些不妥,他决定向人力资源部建议重新设计本部门营业人员的考评方法。老张在考虑,为爷爷人员设计考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哪些问题有待于改进和加强?
(2)选择营业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1
一、简答题
1.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有:
(1)岗位名称。
(2)岗位编码。
(3)本岗位的说明,主要包括:
1)本岗位的性质、特征,与其他岗位的区别;
2)本岗位的劳动强度、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劳动环境和条件;
3)本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工作举例;
4)本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职务升迁、变动路线;
5)本岗位其他方面的说明。
(4)资格条件。指出担任本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如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经验、学识、技能等要求。
(5)岗位评价与分级。说明本岗位的相对价值、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检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和潜力的活动过程。
绩效考评是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可能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它是绩效管理重要的支撑点,从制度上明确地规定了员工和组织绩效考评评价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它是表现为一个有序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外延比较宽泛的概念,从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确定)到考评标准的制定,从具体考核、评价的具体实施,乃至信息反馈、总结和改进工作等全部活动都属于绩效管理的概念范畴。
3.需要符合的条件有: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协议。
二、计算题
1.参考答案:
(1)假设到2003年该公司的员工总人数达到M,才能实现预期的销售额。根据条件,可列比例等式方程:560:630=1200:M。
解方程可得:M=1350(人)。
(2)由2002年的员工分布情况表可知,该公司各种员工的人员比例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主管人员:生产人员=1:2:3:6
根据案例中的信息,此比例保持不变,那么,到2002年,各种员工的人数分别为:
(表略)
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要增加12(或是13)人,中层管理人员要增加25人,主管人烟增加38(或37)人,生产人员增加75人。
2.参考答案:
(1)企业缴费
企业的工资总额为:5000+3000×3+2000×4+1000×2=24000元/月
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24000×19%=4560(元)
企业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24000×10%=2400(元)
企业所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4000×1.5%=360(元)
企业每用所缴纳的三项保险费总和=4560+2400+360=7320(元)
(2)个人交费
(表略)
三、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按照合同的期限进行分类。为了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的续订、终止、试用期考察、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公司的劳动合同可以按照合同的期限进行分类。
(2)在这种分类方式下,可以将公司的所有劳动合同分为无固定期限、有固定期限、以完成工作为期限以及正处于使用期限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可再进一步划分为距离合同终止日期一年以内和一年以上的合同两类。
2.答案要点:
(1)A公司的绩效评估所存在的问题有:
1)考核目的不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与不足,改进员工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促进员工与组织的提高与发展,而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A公司也没有就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面谈,更没有制定员工的绩效改进计划。
2)极小目标不清楚。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对象被考评者的绩效目标竟然模糊,使得考核没有了对比标准。
3)平常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关于员工工作行为的记录,使得考评时缺乏证据性资料,使得考评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4)在考核过程中,考评者以被考评者近期的绩效表现代表整个考核期的表现,这种“以近概全”的方式,使得考评结果的正确性降低。
5)考核周期设置不当。营业部门的业绩考核周期过长,不利于发现、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平时收集员工的绩效信息。
(2)应该注意:
1)明确考核的目的;
2)重新设计考核周期;
3)有利于员工绩效信息的收集;
4)重视绩效面谈的作用;
5)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为员工的绩效改进作必要的指导。
第四篇: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提纲111(范文模版)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4、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5、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6、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某一职位该做什么②什么样的人来做最合适③制定岗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
7、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①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②为员工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③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④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⑤是薪酬(岗位)评价的基础。
8、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明确任务目标②合理分工协作③责权利相对应
11、“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12、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②岗位工作的满负荷③岗位的工时制度④劳动环境的优化
14、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15、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①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程序分析+动作研究)②现代工效学方法③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17、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
18、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①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②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③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④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9、搞好劳动定员工作,核心是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20、强调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应做好:①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②提倡兼职③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22、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①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②依据要科学③方法要先进④计算要统一⑤形式要简化⑥内容要协调
23、制度化管理的特征:①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岗位的权利和责任②按照各机构、层次不同岗位权利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③规定岗位特性,对组织成员进行挑选④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⑤因事设人、必要权利、权利限制⑥管理者的职业化
24、制度规范的类型:①企业基本制度②管理制度③技术规范④业务规范⑤行为规范
27、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①共同发展②适合企业特点③学习创新并重④符合法律规定⑤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⑥保持动态性
28、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①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②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③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④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⑤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29、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①提出草案②征求意见、组织讨论③修改调整、充实完善④
3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①及时性②节约性③适应性④权责利相结合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2、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①准备展位②准备资料和设备③招聘人员的准备④与协作方沟通联系⑤招聘会的宣传工作⑥招聘会后的工作
3、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①推荐法②布告法③档案法
4、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①发布广告②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猎头公司)③校园招聘④网络招聘
5、网络招聘的优点:①成本较低、方便快捷②选择的余地大,涉及的范围广③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④使应聘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化和规范化。
6、笔试:是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根据解答的正确程度评定成绩的一种方法。
7、筛选简历的方法:①分析简历结构②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③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④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⑤看简历的整体印象
8、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①命题是否恰当②确定评阅计分规则③阅卷及成绩复核。
10、面试的基本程序:①面试前的准备阶段②面试开始阶段③正式面试阶段④结束面试阶段⑤面试评价阶段
11、面试的方法:①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②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12、面试提问的技巧:①开放式提问②封闭式提问③清单式提问④假设式提问⑤重复式提问⑥确认式提问⑦举例式提问
13、面试提问时应关注的问题:①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②有意提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③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④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⑤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
15、人格测试包括:体格与生理特质、气质、能力、动机、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
16、兴趣分为:现实型、智慧型、常规型、企业型、社交型、艺术型。
18、情景模拟测试的方法: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法、访谈法、角色扮演
19、应用心理测试法的基本要求:①要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②要有严格的程序③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
19、人员录用的主要策略:①多重淘汰式②补偿式③结合式 20、做出录用决策应注意:①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②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③不能求全责备。
21、人员配置的原理:①要素有用②能位对应③互补增值④动态适应⑤弹性冗余
22、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①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②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③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23、工作地组织的要求:①有利于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减少或消除多余、笨重的
操作②有利于发挥工作地装备③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④为企业所有人员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24、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以人为标准、以岗位为标准、以双向选择为标准。25、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26、劳动环境优化包括:①照明与色彩②噪声③温度和湿度④绿色
27、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28、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
29、劳务外派与引进指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国际流动,通过提供劳动和服务,11、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①培训及时性信息②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③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④教材选用与编方面的信息⑤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⑥培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⑦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⑧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⑨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⑩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12、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①认知成果②技能成果③情感成果④绩效成果⑤投资回报率
13、直接传授培训法适用于知识类培训,主要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
14、研讨法的类型:①以教师或受训者为中心的研讨②以任务或过程为取向的研收取报酬的一种商业行为。30、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①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②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③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④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⑤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⑥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⑦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⑧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31、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①培训内容②培训方式
32、聘用外国人提供的有效文件:①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②聘用意向书③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④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⑤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1、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
2、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3、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8-12人组成一个组,一人组织讨论、另一人负责记录
4、调查问卷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问题清除明了,不会产生歧义②语言简洁③问卷尽量采用匿名方式④多采用客观问题方式,易于填写⑤主观问题要有足够空间填写意见
5、实施培训需求信息调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①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②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③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效果④调查资料收集到以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6、培训内容开发要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
7、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①培训需求②工作说明③任务分析④排序⑤陈述目标⑥设计测验⑦制定培训策略⑧设计培训内容⑨实验(目的、结果、方法)
8、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①做好准备工作②决定如何在学员之间分组③对“培训者指南”中提到的材料进行检查,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取舍。
9、企业外部培训的实施需做好:①自己提出申请,经部门同意后交人力资源审核,按管理权限上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②需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③不影响工作,不提倡全脱产学习
10、如何实现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①让受训者变成培训者②培训时间的开发和利用③培训空间的充分利用。
讨。
15、研讨法的优点:①多向式信息交流②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③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④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6、研讨法的难点:①对研讨题目、内容的准备要求较高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17、实践法的常用方式如下:①工作指导法②工作轮换法③特别任务法④个别指导法
18、工作指导法:又称教练法、实习法,是指由一位有经验的工人或直接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方法。
19、工作轮换法:工作轮换法是指让受训者在预定时期内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20、参与型培训法形式: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和管理者训练法。
21、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它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可分为案例分析法和事件处理法。
22、解决问题的7个环节:找问题、分主次、查原因、提方案、细比较、做决策、试运行。
23、态度型培训法主要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等。25、5W2H原则: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物、如何做、多少费用。
26、畅谈是头脑风暴的创意阶段。规则:①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②不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③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
27、企业培训制度的构成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28、培训服务制度包括(培训服务制度条款)和(培训服务协议条款)。
29、起草入职培训制度包括①培训的意义和目的②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③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④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⑤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⑥入职培训的方法 30、制定培训风险管理制度考虑的问题:①企业根据《劳动法》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②根据具体的培训活动情况考虑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③在培训前,企业要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企业和受训者各自负担的成本、受训者的服务期限、保密协议和违约补偿等相关事项④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即谁投资谁受益,投资与受益成正比关系,考虑培训成本的分摊与补偿。
第四章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2、成功的绩效管理组成:指导、激励、控制、奖励。
3、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
4、绩效管理涉及五类人员:考评者、被考评者、被考评者的同事、被考评者的下级、企业外部人员。
5、确定具体绩效考评方法的重要因素:①管理成本②工作实用性③工作适用性 标要具体、合理、明确)、直接指标法(可监测、可核算的指标构成)、成绩记录法(适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员)。
27、为了有效避免、防止和解决在绩效考评中出现的各种偏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①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要素指标②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避免考评误差的出现③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④为了避免个人偏见,可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⑤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⑥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6、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①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②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③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7、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环节: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督第三、指导第四、评估第五、8、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内容:①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诊断②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③对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诊断④对考评者全面过程的诊断⑤对被考评者全面的、全过程的诊断⑥对企业组织的诊断。
9、在绩效管理的总结会议上,主管的态度应当具有鲜明的建设性、支持性和指导性。
10、应用开发阶段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绩效管理工作循环始点。在这个阶段,推动企业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方法:①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②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③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④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11、绩效面谈具体内容区分:计划面谈、指导面谈、考评面谈、总结面谈。
12、绩效面谈的类型单向劝导式面谈、双向倾听式面谈、解决问题式面谈、综合式绩效面谈
13、信息反馈方式: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适应性。
14、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的方法: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5、负激励策略,也称反向激励策略如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6、激励策略有效性体现的原则:及时性、同一性、预告性、开发性。
17、绩效管理中的三种矛盾:员工自我矛盾、主管自我矛、组织自我矛盾。
18、化解绩效矛盾冲突的措施:①在绩效面谈中,应当做到以行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本着事实求是,以理服人的态度,克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②在绩效评价总,将过去的、当前的以及今后可能的目标适当区分开,将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分开③适当下放权限,鼓励下属参与。
19、员工绩效的特征: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20、绩效考评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
21、考评的三类效标:特征性、行为性、结果性。
22、品质主导型着眼于“他这个人怎么样”,考评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3、行为主导型着眼“干什么、如何去干的”。重点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
24、强制分布法:亦称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综合分析题考点)
25、行为导向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26、结果导向考评的形式:目标管理法(可测量的工作结果)、绩效标准法(指
第五章 薪酬管理
1、外部回报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也称外部薪酬。
2、外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
3、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参与企业决策)
4、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个人:劳动绩效、岗位、综合素质与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企业: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5、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对外具有竞争力②对内具有公平性③对员工具有激励性④对成本具有控制性。
6、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①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②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③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④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⑤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⑥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⑦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7、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①岗位薪酬调查②岗位分析与评价③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④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⑤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⑥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⑦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⑧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8、在薪酬方面,国家的主要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两大方面。
9、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
10、工资奖金调整的方式:①奖励性调整②生活指数调整③工龄工资调整④特殊调整
11、工资岗位评价的原则:①对岗不对人②参与评价③结果公开
12、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①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②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③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④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⑤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⑦抓几个重点岗位进行试点⑧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⑨撰写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⑩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13、测评误差的分类:登记误差、代表性误差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体现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①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坚持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②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度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工会职能的转变③集体注意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
3、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重要的原因:①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②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
6、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①内容合法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7、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为1—3年。
8、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②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③过度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④其他规定(此条款通常为劳动条件标准部的补充条款。
9、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说明材料应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工会的社团法人证明材料、双方代表的身份证(均为复印件)、委托授权书、职工代表的劳动合同书、相关审议会议通过的集体合同的决议、集体合同条款的必要说明等。
10、集体合同审核期限和生效: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审核意见书的确认日期为生效日期。15日内未提出异议,即行生效。经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11、职工代表大会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12、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①审议建议权②审议通过权③审议决定权④评议监督权⑤推荐选举权
13、信息沟通制度:
一、纵向信息沟通①下向沟通②上向沟通;
二、横向信息沟通;
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①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②汇总报表③正式通报、组织刊物④例会制度
15、最低工资:是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16、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③劳动生产率④就业状况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7、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①货币支付②直接支付③按时支付④全额支付
18、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①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②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更新改造费用③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④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⑤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⑦工伤保险费用⑧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19、工伤医疗期待遇:①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②工伤津贴(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环境和条件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
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9、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11.企业定员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 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12.企业定员的原则: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15.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
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 1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基本要求:(1)确保审核的合理性;(2)确保审核的准确性;(3)确保审核的可比性。
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程序: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的计划。在审核下一的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在审核时,必须保证这些项目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总之,工资项目和基金项目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
18.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2.节约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3、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1.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内部招募:
(一)推荐法;
(二)布告法;
(三)档案法。外部招募:
(一)发布广告;
(二)借助
中介;
1、人才交流中心;
2、招聘洽谈会;
3、猎头公司。
(三)校园招聘;
(四)网络招聘;
(五)熟人推荐。
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9.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招聘成本、成本效用评估、招聘收益—成正比。(2)数量与质量评估。数量评估;质量评估。(3)信度与效度评估。信度评估;效度评估。
11.劳动分工的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性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13、劳动协作的要求: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员工配置的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18.劳务外派的程序:
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
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19.劳务外派的管理:(1)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3)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劳务引进的管理:(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
1、拟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
2、聘用意向书;
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2)聘用外国人的就业条件
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3、无犯罪记录;
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3)入境后的工作。
1、申请就业证;
2、申请居留证。
三 培训与开发
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
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
(一)面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二)重点团队分析法;
指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
(三)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
(四)观察法;指培训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搜集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
(五)调查问卷。
2、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
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
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和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3、分析培训需求;
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3、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1、发现问题阶段。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一个指标。往往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的地方。
2、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
3、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
4、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培训项目的确定;按培训的优先顺序,目标群体及其规模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来考虑设计目标及课程
(二)培训内容的开发;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
(三)实施过程的设计;合理安排培训进度与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顺序、时间,形成培训进度表;培训环境尽量与工作环境相一致。
(四)评估手段的选择;考核培训的成败和对效果进行评估
(五)培训资源的筹备;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筹备与使用
(六)培训成本的预算。
5、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培训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
(二)工作说明;方法: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
(三)任务分析;方法: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
(四)排序; 方法: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的联系,这些是排序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费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
(五)陈述目标;
方法: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
(六)设计测验;方法:测试学
(七)制定培训策略;
方法:设计者回顾前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环境。培训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的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
(八)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细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
(九)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要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取。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和真正的培训一样。
6、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的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
2、培训后勤准备;
3、确认培训时间;
4、相关资料的准备;
5、确认理想的培训师。
(二)培训实施阶段。
1、课前工作;
2、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
3、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
(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1、注意观察讲师的表现、学员的课堂反应,及时与讲师沟通、协调;
2、协助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
3、做好上课记录、摄影、录像。
(四)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
(五)培训后的工作。
1、向培训师致谢;
2、作问卷调查;
3、颁发结业证书;
4、清理、检查设备;
5、培训效果评估。
7、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及评估指标。
(一)培训及时性信息;
(二)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
(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
(四)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
(五)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
(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
(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
(八)受训群体选定方面的信息;
(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
(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评估指标:
1、认知成果;
2、技能成果;
3、情感成果;
4、绩效成果;
5、投资回报率。
8、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程序和方法。
(一)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对受训者进行训前的状况摸底,了解受训者在与自己的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
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
2、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
3、培训内容;
4、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
5、培训环境;
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
(三)培训效果评估。
1、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际操作形式来测试评估受训人员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
2、受训者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3、如果培训达到了改进受训者工作行为的目的,那么这种改进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四)培训效率评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份详细的培训项目评估报告,让他们知道投资后的回报。
9、如何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方法。
(一)确定培训活动的领域;对企业培训的领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把他们与培训课程相对照,研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技巧,以适应培训目标所设定的领域。
(二)分析培训方法的适用性;培训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挑选出的手段和方法。它必须与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同时,它的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
(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应根据公司的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1.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选择。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3.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享受训者群体特征可使用(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三个参数。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5.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靠性(设备、花销、场地、时间等)。
一、直接传授培训法。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等。讲授法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适用于各类学员对学科知识、前沿理论的系统了解。专题讲座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等。研讨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的培训方法。
二、实践型培训法。通常采用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个别指导法。工作指导法应用广泛,可用于基层生产工人培训,也可用于各级管理人员培训,让受训者与现任管理人员一起工作,后者负责对受训者进行指导,一旦出现管理人员因退休、提升、调动等原因离开岗位时,训练有素的受训者便可立即顶替。工作轮换法鼓励“通才化”,适合于一般直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不适用于职能管理人员。特别任务法通常用于管理培训。个别指导法是通过资历较深的员工的指导,使新员工能够迅速掌握岗位技能。
三、参与型培训法。通常有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管理者训练。参与型培训法的特征是每个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开拓思维,转变观念。
四、态度型培训法。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等。角色扮演法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拓展训练应用于管理训练和心理训练等领域。
五、科技时代的培训方式。通常有网上培训、虚拟培训等方式。
六、其它方法。函授、业余进修,开展读书活动,参观方问等。
10、培训制度的内容: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11、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起草的要求和方法:要求:
(一)培训制度的战略性;培训本身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培训项目
(二)培训制度的长期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三)培训制度的适用性。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照章办事。
(一)培训服务制度。
1、培训服务制度条款。(1)员工正式参加培训前,根据个人和组织需要向培训管理部门或部门经理提出的申请;(2)在培训申请被批准后城要履行的培训服务协议签订手续;(3)培训服务协议签订后方可参加培训。
2、协议条款。(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2)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等;(4)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5)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8)参加人员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二)入职培训制度。内容:(1)培训的意义和目的;(2)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3)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4)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5)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6)入职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激励制度。内容:(1)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2)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3)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四)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内容:(1)被考核评估的对象;(2)考核评估的执行组织(培训管理者或部门经理);(3)考核的标准区分;(4)考核的主要方式;(5)考核的评分标准;(6)考核结果的签署确认;(7)考核结果的备案;(8)考核结果的证明(发放证书等);(9)考核结果的使用。
(五)培训奖惩制度。内容:(1)制度制定的目的;(2)制度的执行组织和程序;(3)奖惩对象说明;(4)奖惩标准;(5)奖惩的执行方式和方法。
(六)培训风险管理制度内容:(1)企业根据《劳动法》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2)根据具体的培训活动情况考虑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3)在培训前,企业要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企业和受训者各自负担的成本、受训者的服务期限、保密协议和违约补偿等相关事项;(4)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即谁投资谁受益,投资与受益成正比关系,考虑培训成本的分摊与补偿。
12、起草培训制度草案:
1、依据;
2、目的或宗旨;
3、实施办法;
4、核准与施行(与公司相结合);
5、解释与修行(本制度由本公司XX批准后则行,修改时亦然,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第四章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又有管理的总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程序设计两部分。
2、企业绩效管理包含哪五个具体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要点。
(1)准备阶段。
1、明确绩效管理对象,以通讯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
2、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确定考评方法时要考虑a.管理成本;b.工作实用性;c.工作适用性。
3、根据考评的具体方法,提出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
4、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
(2)实施阶段。
1、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2、收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
(3)考评阶段。
1、考评的准确性。
2、考评的公正性。
3、考评结果的反馈方式。
4、考评使用表格的再检验。
5、考评方法的再审核。
(4)总结阶段。
1、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
2、各个单位主管应承担的责任。
3、各级考评者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的技项。
(5)应用开发阶段。
1、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
2、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
3、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
4、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3、为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了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各级主管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绩效改进,以及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绩效面谈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1)拟定面谈计划,明确面谈的主题,预先告知被考评者面谈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准备的各种绩效记录和资料。(2)收集各种与绩效有关的信息资料。
2、提高绩效面谈有效性的具体措施:(1)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针对性。(2)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真实性(3)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及时性(4)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主动性(5)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适应性。
(二)绩效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与原因:(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A、目标比较法;B、水平比较法;C、横向比较法(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
2、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1)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2)正向激励策略与负向激励策略(3)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
3、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1)员工自我矛盾(2)主管自我矛盾(3)组织目标矛盾检查评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1、座谈法。通过如开不同人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可以广泛地征询各级主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步骤、考评指标和标准、考评表格形式、信息反馈、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根据会议记录写出发析报告书,针对目前绩效 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的建议。
2、问卷调查法。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员工之间的干扰,充分了解各级主管和下属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看法和意见,可以预先设计出一张能够检测系统故障和问题的调查问卷,然后发给相关人员填写,采用问卷调查的主法,好处是有利于掌握更详细、更真实的信息,能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剖析。
3、查看工作记录法。为了检验管理系统中考评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可以采用查看各种绩效管理原始记录的方法,对其作出具体的评价。
4、总体评价法。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可以聘请企业内外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进行总体的评价。
为提高和保证绩效面谈的质量和效果,考评者应注意:
1、拟定面谈计划,明确面谈的主题,预先告知被考评者面谈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准备和各种绩效记录和资料。
2、收集各种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除了应做好绩效面谈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之外,更重要的采取有效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和适应性。
5、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一)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与原因。
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具体方法有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可借用因果分析图的方式进行分析。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内部因素: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度、个人、体力、条件、性别、智力、能力、经验、阅历心理、条件、个性、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二)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
1、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
2、正向激励策略与负向激励策略。
3、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
6、绩效管理的考评类型:(1)品质主导型;(2)行为主导型;(3)效果主导型。绩效管理的考评特点:
1、按具体形式区分的考评方法。分为量表评定法、混合标准尺度法、书面法。
2、以员工行为为对象进行考评的方法。分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法、行为定点量表法、硬性分配法、排队法。
3、按照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考评的方法。分生产能力衡量法、目标管理法。
7、各种绩效考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和效果主导型三种类型。(1)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特征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潜质(如心理品质、能力素质)为主。品质主导型的考评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作性及其信度和效度较差,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2)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行为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行为主导型的考评,重在工作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较强。行为主导型适合于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3)效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功,采用结果性效标,以考评员工或组织工作效果为主。由于考评注重的是员工或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而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很强。此类考评方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性等特点,它更适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采用,对事务性工作岗人员的考评不太适合。说明各种绩效考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
1、排列法
2、选择排列法
3、成对比较法
4、强制分布法特点:
1、排列法:简单易行,花费时间少,能使考评者在预定的范围内组织考评并将下属进行排序,从而减少考评结果过宽和趋中的误差。但是考评是在员工间进行主观比较,不是用员工工作的表现和结果与客观标准相比较,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比较不同部门的员工,个人取得的业绩相近时很难进行排列,也不能使员工得到关于自己优点和缺点的反馈。
2、选择排列法:不仅上级可以直接完成排序工作,还可将其扩展到自我考评、同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等。成对比较法:能够发现员工在哪些方面出色,哪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员工的数目不多的情况下宜采用本方法。强制分布法:可以避免考评者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容的情况发生,克服平均主义。强制分布法只能把员工分为有限的几种类别,难以具体比较员工差别,也不能在诊断工作问题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二)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
1、关键事件法
2、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
3、行为观察法
4、加权选择量表法特点:
1、关键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考评者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可以用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信息,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重要事件法考评的内容是下属特定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忠诚性、亲和力、果断性和信赖性。采用本方法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其特点是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考评的内容不是员工的短期表现,而是一年内整体表现,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可以贯穿考评期的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保存了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可以全面了解下属是如何消除不良绩效,如何改进和提高绩效的。关键事件法的缺点是关键事件的记录和观察费时费力;能做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具体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使用该方法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
2、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 设计和实施费用高,比许多考评方法费时费力,主要有(1)对员工绩效的考量更加精确。(2)绩效考评标准更加明确。(3)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4)具有良好的连贯性和较高的信度。(5)考评的维度清晰。
3、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量表法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是编制一份行为观察量表较为费时费力,同时,完全从行为发生的频率考评员工,可能会使考评者和员工双方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4、加权选择量表法加权选择量表法具有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适用范围小,采用本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不同内容的加权选择考评量表。
(三)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1、目标管理法
2、绩效标准法
3、直接指标法
4、成绩记录法
特点:
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评价标准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内容,结果易于观测,所以很少出现评价失误,也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进行反馈和辅导。由于目标管理法的过程是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员工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但是,目标管理法没有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因此难以对员工和不同部门间的工作绩效作横向比较,不能为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依据。
2、绩效标准法 本法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估。绩效标准法为下属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努力方向,对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本方法的局限性是需要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较高的管理成本。
3、直接指标法
本法简单易行,能节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运用本方法时,需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特别是一线人员的统计工作。
4、成绩记录法本法需要从外部请来专家参与评估,因此,人力、物力耗费较高,耗费时间也很长。
8、应用各种考评方法时,可以采用哪些有效措施和方法,防止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问题。1.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和各种原始记录为前提,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2.从企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特点,充分考虑本企业员工的人员素质状况与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
3、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4为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由较多的考评者参与。
5、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并进行专门的系统性培训。
6、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第五章
薪酬管理
3、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标准化、能级对应、优化原则。
4、岗位评价的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特征。
3、使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能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处的地位和作用。
4、系统全面的工作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5、岗位评价的步骤:
1、按岗位工作性质,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类。
2、收集有关岗位的信息。
3、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制定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对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评价计划,逐步实施。
9、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
6、工作岗位的评价要素的分类:
1、主要因素;
2、一般因素;
3、次要因素;
4、极次要因素。
7、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构成:
1、劳动责任要素;
2、劳动技能要素;
3、劳动强度要素;
4、劳动环境要素;
5、社会心理要素。
8、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1、少而精的原则;
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9、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1)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质量责任指标、产量责任指标、看管责任指标、安全责任指标、消耗责任指标、管理责任指标标准、知识经验要求、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产品质量难易程度、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分级标准。(2)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分为、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姿势、劳动紧张程度、工作轮班制、粉尘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辐射热危害程度、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和社会心理评价指标。
10、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的制定方法:(1)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自然数法和系数法。(2)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包括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和百分比系数法等。
11、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权重标准的制定方法: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是指各类权重系数的设计。权重系数通常是预先规定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概率加权法。
12、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调整的方法:分为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平衡系数可用于调整总分,也可用于调整各要素结构和积压项目指标,适用于测评过程初始调整、中期调整和终结调整。
13、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检查:(1)信度的检查,是通过信度系数即两次测评得分的相关系数来完成的。(2)效度的检查。
1、内容效度,主要依靠专家来完成,有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数量化指标。
2、统计效度,通过建立一定指标来检查测评结果的效度。
14、各种排列法的步骤:(1)定限排列法。工作程序:将最高与最低的岗位选择出来,作为最低界限的标准。(2)成对排列法。工作程序:将企业中所有工作岗位,成对地加以比较。
15、分类法的步骤:(1)确定岗位类别的数目;(2)对岗位类别的各个级别进行明确定义;(3)将被评价岗位与所设定的等级标准进行比较,将它们定位在合适的岗位类别中的合适的级别上;(4)当岗位评价完成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设定薪酬等级了。
16、因素比较法的步骤;(1)获取岗位信息;(2)确定薪酬要素;(3)选择关键基准岗位;(4)根据薪酬要素将关键岗位排序;(5)根据薪酬要素确定各岗位的工资率;(6)根据工资率将关键岗位排序;(7)根据两种排序结果选出不便于利用的关键岗位;(8)确定岗位薪酬等级;(9)使用岗位比较等级。
17、评分法的步骤:
1、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2、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工作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
3、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以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
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为一个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
5、为了将企事业单位相同性质的岗位归入一定等级,可将工作岗位评价的总点数分为若干级别。
。人工成本的影响因素: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标准生计费用和工资的市场行情。
19、人工成本核算的意义:1.通过人工成本核算,企业可以知道自己使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可以了解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可以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节约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2.通过人工成本核算,企业可寻找合适的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点,达到既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20、人工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
1、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
3、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4、企业增加值(纯收入);
5、企业利润总额;
6、企业成本(费用)总额;
7、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纯收入(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 /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员费用/员工总数量)/(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人数)=薪酬水平/ 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2、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 / 增加值(纯收入)
21、企业如何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
1、附加价值=销货(生产)净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相加法: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合理的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 / 销货额
=(净产值 / 销货额)X(人工费用 / 净产值)=目标附加价值率X目标劳动分配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 / 人工费用率=目标人工费用 /(目标净产值率X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费用率 / 目标净产值
2、销售净额基准法(根据前几年实际人工费用率、上年平均人数、平均薪酬和本年目标薪酬增长率,求出本年的目标销售额,并以此作为本年应实现的最低销售净额)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人数X上年平均薪酬X(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 / 人工费用率
A.利用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售额)还可以计算销售人员每人的目标销售额。(步骤:先确定推销员的人工费用率,再根据推销员的月薪或年薪及推销员人工费用率计算推销员的销售目标。销售人员销售目标=推销人工费用 / 推销员的人工费用率B.还有一种根据毛利率及人工费用率,计算推销员目标销售毛利额及推销人员毛利与工资的大致比例。推销人员人工费用率=推销人员人工费用总额 / 毛利额目标销售毛利=某推销员工资 / 推销员人工费用率
3、损益分歧点基准法(即损益平衡点或收支平衡点。指在单位产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与产品制造和销售及管理费用相等的销货额,或者说达到这一销货额的产品销售数量。也可概括为公司利润为零时的销货额或销售量。
销售收入=制造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 如果将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及管理费用划分为固定费用(也称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生产量多少而增减的费有用,如折旧费、房租、间接人工费用等)和变动费用(也称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销数量变动而增减的费用,如材料费、保管费、直接人工费等)。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为便于表达,上式各因式可用符号表示。P—单位产品售价;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X—产量或销售量。损益分歧点可用代表式表示为:PX=F+VX在损益分歧点所要达到的销售量为:X=F/(P-V),式中,P-V为每单位产品边际利益。每单位产品的边际利益除以每单位的产品价格,为边际利益率=(P-V)/ P以销售金额表示的损益分歧点,用公式表示为:损益分歧点之销售额=固定成本 / 边际利益率,PX=F/(P-V)/ P = PF /(P-V)损益分歧点基准法可应用于三种目的:以损益分歧点为基准,(1)计算一定人工成本总额下的损益分歧点之销售额及薪酬支付的最高限高。(2)计算损益分歧点之上危险盈利点所应达到的销货额,并继而推算出薪支付的可能限度,即可能人工费用率。(3)计算出损益分歧点之上剩余额保留点之销货额,并进而推算出人工费用支付的适当限度,即合理人工费用率(也称之为安全人工费用率)。
六、工资奖金调整测算的具体步骤有哪些?(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或能力评价目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确定;(4)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5)汇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七、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劳动绩效(2)职务(或岗位)(3)综合素质与技能(4)工作条件(5)年龄与工龄 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产品的需求弹性(6)工会的力量(7)企业的薪酬策略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2、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
3、劳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应符合:(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4、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单位职工根据法津、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都者个人。(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涉及全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3)功能不同。集体合同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5、举例说明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提问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两类:
1、目标型调查。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个答案,由被调查对象设定的答案进行选择,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法。优点是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降低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缺点是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哪些最接近自身心理感受的答案,而设定的答案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不能完全地给被调查者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2、描述型调查法。由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和想法,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感受。可分为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确定性提问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员工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不定性提问的重点在于了解一般员工的一般感受,但可以使管理者了解组织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工资支付应遵循哪些原则货币支付,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替代;直接支付,工资应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但需书面记录并传递领取者的相关资料;按时支付;全额支付。员工满意度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员工满意度调查应针对以下项目进行:薪酬、工作、晋升、管理、环境。
7、完善的员工沟通构成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收者。
10、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
(一)工伤医疗期待遇。
1、医疗待遇。报有效医疗费用和必要的护理费用;
2、工伤津贴。按照平均工资支付工伤津贴;3福利待遇.与本单位其他员工享受同等福金.(二)工伤致残待遇.1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抚恤金.2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