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杂剧部分[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5: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曲杂剧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曲杂剧部分》。

第一篇:元曲杂剧部分

元杂剧散曲知识:

1、元杂剧繁荣原因:A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B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娱神与人;C上层社会的提倡;D众多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专业作家群;E封建思想观念的松动是作家思想解放,积极地批判社会;F杂剧演员的推动作用;G元代疆域的广大,交通发达和民族间的交流,北方民族音乐的传入为元杂剧的兴盛注入活力。内容:叹世归隐、咏世写景、闺怨恋情离愁、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刻画市井风情;特征:曲加衬字,押韵灵活,语言俚俗直白生动,题材广泛,直陈白描。

3、衰落原因:A科举恢复,文人走上仕途;B杂剧不和南方欣赏习惯和绮丽文风;C杂剧剧本的局限性(一人主唱);

2、南戏和杂剧区别:内容上,杂广阔而丰富,南狭窄单一;风格上杂悲壮沉雄,南轻柔曲折;体制上杂一人司唱,有楔子,南副末开场;篇幅上南长于杂剧。

4、关汉卿杂剧创作主要内容:A歌颂任命反抗斗争,揭露黑暗残暴、阶级矛盾;B描写底层妇女生活和斗争,歌颂勇敢机智;C歌颂历史英雄,以上三者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反对压迫者、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并通过描写斗争,突出人物的坚强品格和战斗精神。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的短小独立段落,最前,剧情开端,也可用在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起引起全文作用。诸宫调:又称话本,说唱文学,源于宋金时期,唱的部分由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了一定的对白,与唱词配合,叙述中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多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南方的诸宫调多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伴奏,弹词。南戏:宋元时期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他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方方言演唱,不严格和不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都可演唱,形式比较自由,一场为一出,没有固定出数,风格舒缓婉转,琵琶记。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南戏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柯丹秋《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施惠《拜月亭记》蒋世隆、瑞莲;《杀狗记》杨月真;这些作品贴近民间,有显示出文人在南戏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戏文:宋代出现的,发育成熟在东南沿海,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南词”,后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南戏(解释南戏)。拥刘反曹:表现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留存的说经话本,所谓“说话”,因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内容主要讲述唐三藏取经故事。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我国章回体小说示范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A魏晋时期民间传说,至唐代三国故事流布;B宋代说话艺术中盛行“说三分”C元杂剧将三国故事搬上舞台D元代讲史“说三分”更加普遍,E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累积之作《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认识:A“”是其创作手法,正确处理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B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史实情况设计和安排;三分虚构是指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是在基本事实上的艺术加工,增加了艺术魅力;C作品的三分虚构手法主要有巧于构思,采用传说,改变史实,张冠李戴,善于铺叙的手法。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对《三国演义》的突破:A打破了类型化典型,以性格化典型来塑造人物,让人物性格呈现出发展轨迹;B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C在对比重突出人物个性;D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现实基础。《西游记》主题思想:A两部分认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B“大”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的反抗;C“西”表达了人民的美好理想,以及要实现理想必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D两部分和而言之,该小说反映了人民对专制的反抗对理想的积极追求。《梧桐雨》和《汉宫秋》共同点:A同写帝王爱情;B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C语言诗化,并称诗剧。书生负心戏——A把主要人物书生放在“仕”与“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B以女性为核心人物,写他们在丈夫发迹过程中的痛苦;C结构大同小异,受穷=发迹=成婚=发妻团员(喜新不厌旧)D内容都表现了相当的封建说教意味。《西厢记》

1、“王西厢”对“董西厢”有哪些突破:A王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同董,王有五本二十一折,连台本,表现力强,人物塑造细腻,矛盾冲突完美,董只是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邹弹词;B对体制做了改造,王重新改编了莺莺故事,高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C王对红娘形象重新塑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王的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清冽的喜剧效果。

2、艺术成就:A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故事更加生动完整;B人物塑造更加细腻,人物冲突安排合理;C语言典雅优美;D矛盾冲突设计合理(点线结合戏剧结构)

3、进步意义:主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的愿望,对阻挠的行为和制度就应该鞭挞,进步意义A是时代的响亮口号,直接出动了封建婚姻的基础;B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大胆冲击,使爱情题材的作品出现新貌,作品人物语言、思想、行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C对“有情人”概念重新阐释,打破已婚“情”的局限,成为男女青年的普遍诉求和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赵氏孤儿》:美感力量,矛盾冲突:A个人情感深刻沉重;B舍弃后代造成惨状悲壮情调;C现实强烈的政治情感使其现实意义得以增强,讴歌忠诚正义力量。

元杂剧散曲知识:

1、元杂剧繁荣原因:A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B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娱神与人;C上层社会的提倡;D众多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专业作家群;E封建思想观念的松动是作家思想解放,积极地批判社会;F杂剧演员的推动作用;G元代疆域的广大,交通发达和民族间的交流,北方民族音乐的传入为元杂剧的兴盛注入活力。内容:叹世归隐、咏世写景、闺怨恋情离愁、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刻画市井风情;特征:曲加衬字,押韵灵活,语言俚俗直白生动,题材广泛,直陈白描。

3、衰落原因:A科举恢复,文人走上仕途;B杂剧不和南方欣赏习惯和绮丽文风;C杂剧剧本的局限性(一人主唱);

2、南戏和杂剧区别:内容上,杂广阔而丰富,南狭窄单一;风格上杂悲壮沉雄,南轻柔曲折;体制上杂一人司唱,有楔子,南副末开场;篇幅上南长于杂剧。

4、关汉卿杂剧创作主要内容:A歌颂任命反抗斗争,揭露黑暗残暴、阶级矛盾;B描写底层妇女生活和斗争,歌颂勇敢机智;C歌颂历史英雄,以上三者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反对压迫者、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并通过描写斗争,突出人物的坚强品格和战斗精神。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的短小独立段落,最前,剧情开端,也可用在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起引起全文作用。诸宫调:又称话本,说唱文学,源于宋金时期,唱的部分由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了一定的对白,与唱词配合,叙述中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多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南方的诸宫调多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伴奏,弹词。南戏:宋元时期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他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方方言演唱,不严格和不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都可演唱,形式比较自由,一场为一出,没有固定出数,风格舒缓婉转,琵琶记。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南戏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柯丹秋《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施惠《拜月亭记》蒋世隆、瑞莲;《杀狗记》杨月真;这些作品贴近民间,有显示出文人在南戏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戏文:宋代出现的,发育成熟在东南沿海,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南词”,后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南戏(解释南戏)。拥刘反曹:表现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留存的说经话本,所谓“说话”,因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内容主要讲述唐三藏取经故事。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我国章回体小说示范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A魏晋时期民间传说,至唐代三国故事流布;B宋代说话艺术中盛行“说三分”C元杂剧将三国故事搬上舞台D元代讲史“说三分”更加普遍,E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累积之作《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认识:A“”是其创作手法,正确处理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B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史实情况设计和安排;三分虚构是指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是在基本事实上的艺术加工,增加了艺术魅力;C作品的三分虚构手法主要有巧于构思,采用传说,改变史实,张冠李戴,善于铺叙的手法。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对《三国演义》的突破:A打破了类型化典型,以性格化典型来塑造人物,让人物性格呈现出发展轨迹;B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C在对比重突出人物个性;D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现实基础。《西游记》主题思想:A两部分认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B“大”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的反抗;C“西”表达了人民的美好理想,以及要实现理想必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D两部分和而言之,该小说反映了人民对专制的反抗对理想的积极追求。《梧桐雨》和《汉宫秋》共同点:A同写帝王爱情;B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C语言诗化,并称诗剧。书生负心戏——A把主要人物书生放在“仕”与“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B以女性为核心人物,写他们在丈夫发迹过程中的痛苦;C结构大同小异,受穷=发迹=成婚=发妻团员(喜新不厌旧)D内容都表现了相当的封建说教意味。《西厢记》

1、“王西厢”对“董西厢”有哪些突破:A王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同董,王有五本二十一折,连台本,表现力强,人物塑造细腻,矛盾冲突完美,董只是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邹弹词;B对体制做了改造,王重新改编了莺莺故事,高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C王对红娘形象重新塑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王的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清冽的喜剧效果。

2、艺术成就:A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故事更加生动完整;B人物塑造更加细腻,人物冲突安排合理;C语言典雅优美;D矛盾冲突设计合理(点线结合戏剧结构)

3、进步意义:主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的愿望,对阻挠的行为和制度就应该鞭挞,进步意义A是时代的响亮口号,直接出动了封建婚姻的基础;B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大胆冲击,使爱情题材的作品出现新貌,作品人物语言、思想、行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C对“有情人”概念重新阐释,打破已婚“情”的局限,成为男女青年的普遍诉求和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赵氏孤儿》:美感力量,矛盾冲突:A个人情感深刻沉重;B舍弃后代造成惨状悲壮情调;C现实强烈的政治情感使其现实意义得以增强,讴歌忠诚正义力量。

元杂剧散曲知识:

1、元杂剧繁荣原因:A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B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娱神与人;C上层社会的提倡;D众多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专业作家群;E封建思想观念的松动是作家思想解放,积极地批判社会;F杂剧演员的推动作用;G元代疆域的广大,交通发达和民族间的交流,北方民族音乐的传入为元杂剧的兴盛注入活力。内容:叹世归隐、咏世写景、闺怨恋情离愁、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刻画市井风情;特征:曲加衬字,押韵灵活,语言俚俗直白生动,题材广泛,直陈白描。

3、衰落原因:A科举恢复,文人走上仕途;B杂剧不和南方欣赏习惯和绮丽文风;C杂剧剧本的局限性(一人主唱);

2、南戏和杂剧区别:内容上,杂广阔而丰富,南狭窄单一;风格上杂悲壮沉雄,南轻柔曲折;体制上杂一人司唱,有楔子,南副末开场;篇幅上南长于杂剧。

4、关汉卿杂剧创作主要内容:A歌颂任命反抗斗争,揭露黑暗残暴、阶级矛盾;B描写底层妇女生活和斗争,歌颂勇敢机智;C歌颂历史英雄,以上三者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反对压迫者、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并通过描写斗争,突出人物的坚强品格和战斗精神。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的短小独立段落,最前,剧情开端,也可用在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起引起全文作用。诸宫调:又称话本,说唱文学,源于宋金时期,唱的部分由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了一定的对白,与唱词配合,叙述中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多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南方的诸宫调多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伴奏,弹词。南戏:宋元时期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他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方方言演唱,不严格和不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都可演唱,形式比较自由,一场为一出,没有固定出数,风格舒缓婉转,琵琶记。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南戏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柯丹秋《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施惠《拜月亭记》蒋世隆、瑞莲;《杀狗记》杨月真;这些作品贴近民间,有显示出文人在南戏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戏文:宋代出现的,发育成熟在东南沿海,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南词”,后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南戏(解释南戏)。拥刘反曹:表现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留存的说经话本,所谓“说话”,因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内容主要讲述唐三藏取经故事。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我国章回体小说示范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A魏晋时期民间传说,至唐代三国故事流布;B宋代说话艺术中盛行“说三分”C元杂剧将三国故事搬上舞台D元代讲史“说三分”更加普遍,E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累积之作《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认识:A“”是其创作手法,正确处理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B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史实情况设计和安排;三分虚构是指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是在基本事实上的艺术加工,增加了艺术魅力;C作品的三分虚构手法主要有巧于构思,采用传说,改变史实,张冠李戴,善于铺叙的手法。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对《三国演义》的突破:A打破了类型化典型,以性格化典型来塑造人物,让人物性格呈现出发展轨迹;B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C在对比重突出人物个性;D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现实基础。《西游记》主题思想:A两部分认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B“大”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的反抗;C“西”表达了人民的美好理想,以及要实现理想必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D两部分和而言之,该小说反映了人民对专制的反抗对理想的积极追求。《梧桐雨》和《汉宫秋》共同点:A同写帝王爱情;B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C语言诗化,并称诗剧。书生负心戏——A把主要人物书生放在“仕”与“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B以女性为核心人物,写他们在丈夫发迹过程中的痛苦;C结构大同小异,受穷=发迹=成婚=发妻团员(喜新不厌旧)D内容都表现了相当的封建说教意味。《西厢记》

1、“王西厢”对“董西厢”有哪些突破:A王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同董,王有五本二十一折,连台本,表现力强,人物塑造细腻,矛盾冲突完美,董只是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邹弹词;B对体制做了改造,王重新改编了莺莺故事,高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C王对红娘形象重新塑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王的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清冽的喜剧效果。

2、艺术成就:A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故事更加生动完整;B人物塑造更加细腻,人物冲突安排合理;C语言典雅优美;D矛盾冲突设计合理(点线结合戏剧结构)

3、进步意义:主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的愿望,对阻挠的行为和制度就应该鞭挞,进步意义A是时代的响亮口号,直接出动了封建婚姻的基础;B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大胆冲击,使爱情题材的作品出现新貌,作品人物语言、思想、行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C对“有情人”概念重新阐释,打破已婚“情”的局限,成为男女青年的普遍诉求和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赵氏孤儿》:美感力量,矛盾冲突:A个人情感深刻沉重;B舍弃后代造成惨状悲壮情调;C现实强烈的政治情感使其现实意义得以增强,讴歌忠诚正义力量。

元杂剧散曲知识:

1、元杂剧繁荣原因:A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B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娱神与人;C上层社会的提倡;D众多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专业作家群;E封建思想观念的松动是作家思想解放,积极地批判社会;F杂剧演员的推动作用;G元代疆域的广大,交通发达和民族间的交流,北方民族音乐的传入为元杂剧的兴盛注入活力。内容:叹世归隐、咏世写景、闺怨恋情离愁、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刻画市井风情;特征:曲加衬字,押韵灵活,语言俚俗直白生动,题材广泛,直陈白描。

3、衰落原因:A科举恢复,文人走上仕途;B杂剧不和南方欣赏习惯和绮丽文风;C杂剧剧本的局限性(一人主唱);

2、南戏和杂剧区别:内容上,杂广阔而丰富,南狭窄单一;风格上杂悲壮沉雄,南轻柔曲折;体制上杂一人司唱,有楔子,南副末开场;篇幅上南长于杂剧。

4、关汉卿杂剧创作主要内容:A歌颂任命反抗斗争,揭露黑暗残暴、阶级矛盾;B描写底层妇女生活和斗争,歌颂勇敢机智;C歌颂历史英雄,以上三者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反对压迫者、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并通过描写斗争,突出人物的坚强品格和战斗精神。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的短小独立段落,最前,剧情开端,也可用在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起引起全文作用。诸宫调:又称话本,说唱文学,源于宋金时期,唱的部分由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了一定的对白,与唱词配合,叙述中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多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南方的诸宫调多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伴奏,弹词。南戏:宋元时期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他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方方言演唱,不严格和不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都可演唱,形式比较自由,一场为一出,没有固定出数,风格舒缓婉转,琵琶记。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南戏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柯丹秋《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施惠《拜月亭记》蒋世隆、瑞莲;《杀狗记》杨月真;这些作品贴近民间,有显示出文人在南戏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戏文:宋代出现的,发育成熟在东南沿海,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南词”,后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南戏(解释南戏)。拥刘反曹:表现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代表仁义的刘备政权、反对代表邪恶的曹操政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留存的说经话本,所谓“说话”,因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内容主要讲述唐三藏取经故事。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我国章回体小说示范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A魏晋时期民间传说,至唐代三国故事流布;B宋代说话艺术中盛行“说三分”C元杂剧将三国故事搬上舞台D元代讲史“说三分”更加普遍,E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累积之作《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认识:A“”是其创作手法,正确处理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B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史实情况设计和安排;三分虚构是指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想象,是在基本事实上的艺术加工,增加了艺术魅力;C作品的三分虚构手法主要有巧于构思,采用传说,改变史实,张冠李戴,善于铺叙的手法。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对《三国演义》的突破:A打破了类型化典型,以性格化典型来塑造人物,让人物性格呈现出发展轨迹;B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C在对比重突出人物个性;D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现实基础。《西游记》主题思想:A两部分认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B“大”反映了封建时代人民的反抗;C“西”表达了人民的美好理想,以及要实现理想必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D两部分和而言之,该小说反映了人民对专制的反抗对理想的积极追求。《梧桐雨》和《汉宫秋》共同点:A同写帝王爱情;B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C语言诗化,并称诗剧。书生负心戏——A把主要人物书生放在“仕”与“婚”的矛盾冲突中塑造;B以女性为核心人物,写他们在丈夫发迹过程中的痛苦;C结构大同小异,受穷=发迹=成婚=发妻团员(喜新不厌旧)D内容都表现了相当的封建说教意味。《西厢记》

1、“王西厢”对“董西厢”有哪些突破:A王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同董,王有五本二十一折,连台本,表现力强,人物塑造细腻,矛盾冲突完美,董只是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邹弹词;B对体制做了改造,王重新改编了莺莺故事,高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C王对红娘形象重新塑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王的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清冽的喜剧效果。

2、艺术成就:A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故事更加生动完整;B人物塑造更加细腻,人物冲突安排合理;C语言典雅优美;D矛盾冲突设计合理(点线结合戏剧结构)

3、进步意义:主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的愿望,对阻挠的行为和制度就应该鞭挞,进步意义A是时代的响亮口号,直接出动了封建婚姻的基础;B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大胆冲击,使爱情题材的作品出现新貌,作品人物语言、思想、行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C对“有情人”概念重新阐释,打破已婚“情”的局限,成为男女青年的普遍诉求和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赵氏孤儿》:美感力量,矛盾冲突:A个人情感深刻沉重;B舍弃后代造成惨状悲壮情调;C现实强烈的政治情感使其现实意义得以增强,讴歌忠诚正义力量。

第二篇: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 1.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3.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4.满江红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

5.南乡子

辛弃疾 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6.浣溪纱 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7.临江仙

辛弃疾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

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

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8.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9.破阵子 辛弃疾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後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10.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1.啄木曲

白居易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12.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3.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4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5.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6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7.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8.《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9.清平乐

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20.凤栖梧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1.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22.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旗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23.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音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24.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25.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7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8.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9.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诗·

3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1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3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4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6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7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8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9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元曲·

40阳春曲·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锨。

4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2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3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4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45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46碧玉箫·

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一搦腰肢细; 痴,暗暗的添憔悴。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渊明醉。

47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48白鹤子·

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9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50.折桂令·梦是作

郑光祖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动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第三篇: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

古往今来,唐诗宋词元曲千古传诵,历久弥新。探索唐诗的渊源,体会宋词的情感,了解元曲的精妙,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所感悟,增进我们的知识涵养。那么,我们在品味经典的同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唐诗、宋词和元曲等经典著作源于何时何地,为何有这样的称呼?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故事,请听我娓娓道来。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的一个唐朝皇帝,他喜欢简洁明了的语言,干净利落的办事,因此当大臣讨论一件事产生分歧时,他总会厌烦地挥挥衣袖,或交由某位大臣来办理,要么就是举手表决。每当他见到某个人动作太慢,他就要砍那个人的脑袋,除了他的皇后和妃子,当然也包括一些老者在内。可以这么说,他的脾气实在是太古怪了,因此大臣们能忍则忍,能快则快,做起事来效率还是蛮高的。然而,终究有一些大臣动作太慢,也因此受到皇帝的惩罚,重则掉脑袋,轻则打板子。也正是因为这点,皇宫里的太监、奴才以及宫女,当然也包括大臣们,做起事来都快手快脚,动作相当快。

这个皇帝的脾气古怪归古怪,但他很关心国家大事,从不因为酒色而耽误国家大事,但他又不喜欢大臣发表长篇大论,特别是看长长的奏章更是感到头疼,所以他经常不看奏章,只听大臣上朝面奏。但作为一个皇帝,亲自接见大臣的时间和机会毕竟太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这时,皇后出来了,她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秋风送爽,花香扑鼻,皇帝心情好,与皇后携手来到御花园,在亭中坐下。她开口直言:“皇上,我有些话不得不说,休怪我无礼。”皇上说:“你说吧,我不怪罪。”“皇上,看奏章是作为皇帝的必做之事。历代皇帝个个都得阅奏章。奏章中有些话,是大臣们不敢当面和你直说的。”“但是。。”皇上挥了挥手,“我不喜欢那些长篇大论”。“正因为如此,臣妾才为你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保皇上消除烦恼”。她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在皇上眼前晃了一晃,“这是臣妾精心编纂的一本对某些奇文怪字的解释,有些字是我重新设计的,简单的一个字可以包括大量的意思。请皇上让他们阅览并背诵,以后再写奏章时必须用这些字词,而且每份奏章,只限于是28个字以内。这样又简洁明了,又可以传达一定的意思。同时又方便你阅读,岂不一举两得,还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笔墨纸砚,何乐而不为呢?“皇上听了拍手叫绝,连连赞叹。

第二天上早朝时,皇上便与大臣说起这件事。君命难违,大臣们苦背字词以及解释,当然还包括它们的用法,终于在一年之后,一位大臣写了一封20字的奏章,成为皇帝第一次看得赏心悦目的奏章,那位大臣也因此连升三级,成为当朝宰相。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只限于28字的文章流行起来了,后来在科举考试中也渐渐盛行开来。乡村百姓也深受感染,文人墨客更是趋之若鹜,久而久之,这种字数甚少、意思简明的文体就风靡一时,人们以前的言语方式倒全忘了,后来,人们把这种平仄相对、讲究字数和押韵的文体称为“诗”,唐诗就这样产生了。而且深受人们喜爱,还传到了国外。后来,人们认为唐诗需要改革,因为有些意思用28个字实在难以表达出来,于是有了更长一点的诗,而且意思有了转折或者递进,这样的诗人们叫做“诗余”,也就是后来的“长短句”,也就是人们习惯称之为“宋词”的东西,其实“词”这种东西在唐代也就产生了,只是人们依稀记得“词”是在宋代才开始盛行开来,而且被文武大臣所喜欢,因此人们就叫“宋词”了。

再后来的后来,元曲也就在宋词的基础上诞生了。

这仅仅是一个玩笑,一个对唐诗、宋词元曲来源的故事化,关于它们的真正来源,还是大家自己去了解吧。

第四篇:唐诗宋词元曲

上联: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学七朝六绝唱

下联:李篆曹隶颜楷王行张草金石刀刻,传统书法五体一脉承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某个时代的文学是某个时代的文化的一个元素,同时某个时代的文化是某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文化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特定时代的文学必然会深深地烙上这个时代的印记。唐宋以及宋元的朝代更替,是政治上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热切地期待社会稳定,经济在受到战争破坏后渐渐复苏、发展,文学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渐渐突显出来。随着宋代政治、经济的成熟繁荣,宋词也进入了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元曲也称元戏剧,它的出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文学更加地平民化,这是受到元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以汉人为主的文学创作主体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社会中下层的大众生活。

诗词曲等文学样式的更新,也彰显了文学创作者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宋诗步唐诗后尘,虽也自成景象,但总体水平难以超越唐诗。既然诗这种文学样式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特征,人们就将目光放在了在唐时刚萌芽、起步的词上,随着一大批优秀词人的涌现,使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学高峰,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也使词成为了宋代的一个特征。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三者之间的关系: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其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三者的区别主要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诗庄,词媚,曲谐。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表达出轻巧尖新或豪放雄阔的意境与缠绵绮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后期词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成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体。宋词唱法早已失传,现已成为失却“声情”的半璧“哑词”。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代词人创造出了离合回旋、若往若还、情景交融的美妙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感染力量。如果宋词唱法能传到现在的话肯定不亚于当今歌坛。如今宋词只有“文情”,没有声曲,是世界艺术史上无可追补的千古恨事。

宋词发展主要经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姜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凄怆缠绵”,等等。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是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婉约和豪放是宋词的两种艺术风格,也可以说是宋词完美的美学理论。“婉”为柔美、婉曲。“约”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意缠绵,情景交融,声调和谐。有“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发展词体的重要代表,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婉约含蓄,有余不尽,写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欢之际,言情沁人心脾。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他有著名词有《雨淋铃》、《凤栖梧》等。《雨淋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明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用“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暗淡凄清的空间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的虚拟引出情感的抒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显得含蓄而有余味。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称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柳词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炼。她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富有声调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妇的生活,欢乐而明快;后期充满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清巧尖新之笔写出男女情爱,离情别绪。另外秦观、周邦彦在婉约风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与李清照词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豪放”是宋词的另一种艺术风格,宋代豪放词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崇尚豪迈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审美观念。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气魄宏伟,视野广阔,用豪放流畅的词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风貌。在这样浩渺的宇宙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更应该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广阔和无限之中,体现了豪放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他的词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

第五篇: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包含着人生感怀、世事悟道,既有塞北西风之猛烈,又不乏江南小巷之柔情。“越是浪迹天涯,越是曲曲销魂!”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十首精选的元曲,欢迎阅读。

最美元曲十首

人月圆

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着绿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山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布满苍苔的乔木,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点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亡国之恨,故园之思,在亘古常新的大自然里慢慢消融。

普天乐·咏世

元·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烂熳,团圆夜举酒问明月。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点评】逝去的一切不会回返,谁能将远去的人儿唤回?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

白鹤子

元·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地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点评】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一个人总应该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好好谈一场恋爱,青春的恋爱往往太匆匆,来不及好好品味;中年的恋爱往往患得患失,不能好好投入;老年的恋爱往往有点疯狂,“老房子失了火,救不得!”

四块玉

元·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爽快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点评】天下的事就让聪明人操心去吧,肉食者谋之!吾辈闲人,喝几杯劣酒,说半天风月,看蚂蚁上树,自得其乐!

驻马听·吹

元·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鹕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译文】笛声象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就象下霜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点评】音乐声里的风花雪月。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写过一首《中国旋律》的歌词,“悸动的心跳,如青葱春天,也神秘似秋;古老的智慧光芒,如樱花绽放。中国旋律,涌流如江水;中国旋律,悠扬如笛声;中国旋律,携手来高唱,让我们到永远”,可以看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文化的感受。

落梅风

元·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

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译文】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点评】月照纱窗,纱窗映梅,梅花弄影。月落寒夜,人与梅花同怜。古人的喜怒哀乐都能在大自然,在田园生活里得到释放和寄托。

拨不断

元·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译文】在平民百姓中,问千秋历史曾出现过多少英雄,可是成就了王霸事业又有什么用!登高望远,高高低低的玉米高粱地里,还可见六朝残宫,荒草野树下,远远近近都是达官贵人的坟墓,不过是一场恶梦!

【点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沉醉东风

元·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

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译文】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拿起钓竿,一个收起斤斧。两个人在林下水边偶然相遇,交谈起来,原来是两个不识字的打鱼砍柴的士大夫。他们两个笑呵呵地谈今论古。

【点评】渔樵代表中国文化中闲适避世的部分。古琴曲有《渔樵问答》,“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

卖花声·悟世

元·乔吉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译文】侠肝义胆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枕上庄生梦蝶似的虚幻。功名两字恰似杯弓蛇影全是庸人自扰。世道似尖利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的薄雪,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点评】《菜根谭》:“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富贵三更梦,福禄情爱九月霜。”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美人虞姬自刎在乌江岸,战火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啊!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点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天下纷争,群雄逐鹿;立功塞外,开疆拓土;最让读书人感触的却是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下载元曲杂剧部分[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曲杂剧部分[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曲介绍

    拜月亭 剧谱金国末年元军入侵,王尚书奉旨往边关议和,举家饯别。后元军攻入京城,王女瑞兰与母在逃难中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妹瑞莲失散。旷野中大家各自呼唤亲人,瑞兰误听瑞莲而......

    元曲经典句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元曲经典句子吧,希望大家喜欢!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

    元曲三首

    元曲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最基本知识,初步体会元曲的特点; 2.了解三首元曲的作者 3.体会曲中描写的对象,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

    元曲四大悲剧

    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

    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唐 诗 《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渔翁》 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

    7、元曲内容

    元曲赏析 (一)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音】 踌躇(chóu......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黄钟宫】 【黄钟宫】共七支:【出队子】、【刮地风】、【节节高】、【昼夜乐】、【红衲袄】、【贺圣朝】、【人月圆】 【出队子】 小令兼用。同诸宫调。与......

    元曲(写写帮整理)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天净沙(作者:严忠济) 【原文】 宁可少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