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

时间:2019-05-13 15: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

第一篇: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B.现代科学技术

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D.王位世袭制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

4.2009年《中国图书商报》刊登了“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中,《西学东渐记》位列其中。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5.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

6.“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

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8.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人民强烈要求统一

C.普鲁士实力强大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9.近年来,传统高考模式由于其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一直备受诟病。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模式的高考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性。曾经十年文革中断了其进程。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A.1977年B.1976年C.1975年D.1978年

10.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教育现代化

1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

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2.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

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

1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14.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16、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17.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

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

18.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我国下列词语的出现时间不正确的是

A.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B.大跃进--------20世纪70年代

C.大包干--------20世纪80年代D.网民--------20世纪90年代

19.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

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B.是在发恩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

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21.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诗》《书》《礼》《春秋》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孟子》《中庸》《书》《春秋》

2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

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2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

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24.黄仁宇在 《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

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乙千年长期变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胡汉分界线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

25.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

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8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

大积极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材料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

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

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

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4分)

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

(2)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资本发展程度不同;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不同,改革进程不同。(4

分)

(3)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4分)

27.(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

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6分)

第二篇:临汾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中日战争’便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

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3.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和 “向外”是指 A.煤炭和拓展殖民地市场 C.石油和传播基督教思想

B.煤炭和贩卖黑奴 D.石油和拓展殖民地市场

4.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5.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法官的地位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C.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D.确保司法独立

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留此链接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0.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你认为合适的是 ①英国模式:渐进改革 ②法国模式:人民革命 ③德国模式:专制独裁 ④美国模式:至善至美 A.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材料中“两个学说”是指 A.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卢梭“人民主权说” B.牛顿经典力学和卢梭“社会契约论” C.《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 D.相对论和量子论

12.历史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瓦解 C.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D.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 13.《光明日报》记载“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这体现出 A.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B.两部文献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甄别、辨伪 C.清政府方面的解释更接近历史真相

D.两部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会影响历史真实

14.在中国的政治中心重庆公开发行的、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曾发表《我们的抗议》的社论强调:“中国共产党曾一再向世界宣告:我们反对***,决不自己再来***。我们所要的是全国各党派各阶级的民主联合政府,而绝非其他。”这篇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基本胜利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 C.重庆谈判即将举行 D.北平新政协即将召开

15.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6.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18.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自三代以后,有以不仁得天下者,则日食、地震应之,再不仁者则自遭陨灭。”其主要的观点是

A.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B.君权神授

C.“仁”对社会治乱的重大影响

D.“天行有常” 19.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20.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

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

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1.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22.《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23.“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24.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苏联的威胁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5.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第Ⅱ卷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2分)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谈谈中外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2)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的主要原因。(5分)

28.(2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材料三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材料二放映了汉初什么现象?(2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8分)

答案

第三篇: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学分认定考试历史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笫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2.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3.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木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4.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6.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汉族文化

D.政治 7.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

A.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B.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D.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16.“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17.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9.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2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吏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高二学分认定考试 历史试题

2015.4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一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 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一一梭伦

材料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据材料一、二,说明雅典和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阻碍是什么?(2分)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各有何意义?(4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畴委(弃)而不开,柔(嫩)桑枯而不采.”

一一《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

一一《魏书·韩麒麟传》

材料三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1)据三则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改革中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与土地相关的措施。(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一一《(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6分)24.(10分)德国是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符其实的皇权。

一一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穗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一一(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一一马丁·路德传记》(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4分)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6-

第四篇: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第二学期 高二级

第一次段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2、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3、“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5、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6、《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7、《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 1 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

8、《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C.“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9、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10、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材料主要表明该法

A.协调邻里关系 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C.维护私有财产 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12、英国史学家梅因指 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1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15、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 2 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与内阁成员一起辞职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6、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了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D.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18、《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

19、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20、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到:“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只有经济上的往来

B.中英经济利益上的摩擦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先进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向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挑战 D.“鸦片战争”与“鸦片”根本没有关系

2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2、《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3 其中,“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23、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2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25、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6、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 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 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 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27、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2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2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30、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 4 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 B.继续革命 C.再造共和 D.严肃纲纪

31、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

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中国近代进行靠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的努力 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

3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33、《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A.军事革命委员会 B.沙皇政府 C.工兵苏维埃政府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35、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3分,第37题8分,第38题9分,共计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

材料二 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5 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请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3分)并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2分)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2分)

(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3分)

37、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38、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5分)(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4分)

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5——2016学上学期文科班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5 CDCDA 6-10 DBBAA 11-15 CDDDD 16-20 DABCB 21-25 DCBAA 26-30 DADAA 31-35 CBDC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3分,第37题8分,第38题9分,共计30分。)

36、(1)特征:”民主”;”君民共主”;”君主”政治。来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2)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区别: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有无任期限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

(3)不同:从“君民共主”到“主权在民”。趋势: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传播;思想解放运动推动。

37、答案一:

赞成: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

①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答案二:

反对: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双方实力对比: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

(第一层次,0—3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4—6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7—8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

38、(1)确立为民行政、反对因循守旧的官员考核标准;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官员考核是否合理有处置权;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和路程远近确定事务完成期限;每月逐级监督并考核事务完成质量;考核官员赏罚分明。(5分)

(2)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不分轻重、降罚过严的问题。(4分)

第五篇: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2.《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3.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4.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这反映了宋代()A.文官政治的特点

C.以文治国的方针

B.重武轻文的风尚

D.兴文抑武的国策

5.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6.《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7.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

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9.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0.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也包括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人士。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

成共识

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C.

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11.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

12.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13.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14.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 430 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15.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A.儒教受到了其它思想的挑战

B.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C.封建迷信左右了民众的思想

D.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16.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法度

B

C.追求神意

D.重情

17.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

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

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18.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经济发展落后

B.贫富差别不C.城邦意识至上

D.人文思想盛行

19.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其一,惊异,即看到事物有惊异感,有提出问题、穷根究底的能力;其二,闲暇,即有从事脑力劳动的物质条件;其三,自由,即思考的自由。据此推知,智者学派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B.对希腊自然哲学大胆质疑

C.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20.《北洋政府时期的史话》中涉及的目录是“武昌升起十八星旗,历史选择了黎元洪。湖南独立内幕。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待价而沽,清政府靠边站。”这体现出 A.民国成立前政权纷争 C.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成功

21.自1843—1850年道光去世前8年,政府一再下令练兵设防,整顿吏治,理顺财税,意图挽救。可惜这些并没有超出战前所有政令,从中看不到一条是由战败得到的新启示。这一现象 A.根源在于社会体制的落后 C.主要源于新思想没有实践

B.道光皇帝应负有完全责任 D.导致了洋务运动逐步兴起

22.与法国革命相比,英国革命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保守色彩。革命的目的不是创建一个新社会,而是让君主遵守英格兰古老传统的议会权利——而议会权利的来源,不是来自近代的民权思想或者自由理念,是封建体系下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利契约。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C.英国议会政治不具备民主性质

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3.光荣革命后,由议会迎请入住英国的威廉和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承诺维护议会权力,同时议会立法对于革命期间的种种行为给予合法追认。材料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议会事实主导政治 C.英国君主软弱无能 D.议会行为并非合法

24.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 A.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

B.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 C.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

D.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3小题,共52分,27题和28题为选做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随着西学的传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日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也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批判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一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摘编自李桂海《略论近代中国家庭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13分)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 “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改革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特点。(6分)

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分)

高二段考历史参考答案

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可知,战国时期的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甚至蔓延至政治层面,故A项正确;官吏选拔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种将经济观念引入政治领域的现象,恰恰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得知,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并没有被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A 2.【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同姓、同宗的关系,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权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鲁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不是突出王权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诸侯有同姓、同宗、同族之分,符合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的划分,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诸侯血缘亲疏,没有体现其削弱周王统治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 3.【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秦朝;汉朝;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这种结论既不能通过材料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答案】D 4.【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朝【解析】根据题意,体现了宋代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体现了宋代文官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是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得出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以文治国属于绝对化理解题意,太过片面,故C项错误;宋代是重文轻武,并非兴文抑武,太片面化,故D项错误。【答案】A 5.【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解析】“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可以看出上层社会的人士被取的可能性更高,故A项正确;“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无法体现其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可见平民里被选拔的可能性很少,故C项错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靠门弟,后者则公开选拔,以才能为主,故D项错误。【答案】A 6.【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因为门下省具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诏令没有被否决,故C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答案】A 7.【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没有提到二王兄弟是外戚,故A项错误;二王是东晋时期非常有名门阀士族,“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可见其对政权的影响大,皇权受到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地方控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史料证明当时东晋国家的四分五裂,故D项错误。【答案】B 8.【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根据材料“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可以看出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但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得出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政府在选官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故D项正确。【答案】D 9.【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先秦【解析】西周时期耕作方式还是石器锄耕,故A项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秦汉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D项错误。【答案】B 10.【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解析】重农抑商在古代始终是国策,虽然宋朝有所松动,但四民平等成共识明显不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全民经商”的态势,但传统信仰——儒家思想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宋代儒家思想经过理学家的重塑,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且儒家思想地位动摇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全民经商,甚或官吏、皇室成员这些“士人群体”也经商,故D项正确。【答案】D 1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朝【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不复存在,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故B项正确;从材料“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削弱了地方诸侯经济势力,但“消除” 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铁专营对地方诸侯的影响,不能体现汉代实行盐铁专营是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故D项错误。【答案】B 12.【考点】“重农抑商”政策;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A项反映出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压制,符合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官营商业的政策与民争利,符合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出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压制,符合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与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13.【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善”的培养达到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侧重君主若没有实行仁政,上天就会予以警示,材料无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答案】D 14.【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朝【解析】宋代时期,社会政治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故A项错误;宋代诗词均非常发达,没有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宋词的繁荣是一种文学现象,不能反应当时人们的素质与前代是否有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宋词的繁荣是文学世俗化的体现,迎合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 15.【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佛教观点及在现实存在的现象,没有涉及儒学及地位,故A项错误;因为佛教,所以在很多文学中出现了佛教的观点,志怪小说也是一种新的文体,故B项正确;佛教万千的现象对民众有多大的影响,材料没有明确说明,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因为佛教的盛行对文学的影响,没有描述魏晋时期的战乱环境,故D项错误。【答案】B 16.【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隋唐【解析】根据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结合所学,唐为书法立了法度,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答案】A 17.【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解析】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不同是表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变化还能体现唐朝的社会状况,故B项错误;北魏与唐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了两朝**和稳定统一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除了反映唐朝的社会状况还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C 18.【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经济发展落后,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不能完全表明贫富差距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突出神庙与广场的中心地位,“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体现了民主政治下的公民意识,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C 19.【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商品经济发达会让人有更多的探究精神,也可以为脑力劳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交易买卖必然会带来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故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是导致智者学派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对希腊自然哲学的大胆质疑只仅是其中“惊异”的表现,故B项错误;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符合材料中“自由”的条件,但不能满足“惊异”“闲暇”条件,故C项错误;民主政治可以提供自由的环境,保留人们探究事物根源的好奇心,但无法体现满足“闲暇”的物质条件,故D项错误。【答案】A 20.【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说明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就任湖北军政府主席,袁世凯在待价而沽,说明民国成立之前,各个派别争夺权力的现象,故 A 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成立后影响,故B 项错误;清政府土崩瓦解是在 1912 年 2 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A 21.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晚清中国社会体制僵化,社会发展实质上处于停滞状态,战争前后,这一社会现状并未有所变化,社会没有革新的整体环境和基础,A 项正确;社会的变革是受统治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是社会没有革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 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 D 项排除。【答案】A 22.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而是让君主遵守英格兰古老传统的议会权利——而议会权利的来源……是封建体系下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利契约”可知,D 项正确。A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B 项与革命后的英国的史实不符,C 项的说法本身错误,英国革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是民主的政体。

23.考点: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宗法制是中国特有的制度,与英国无关,A项错误。光荣革命过程显示,国王受议会邀请得以掌握权力,同时议会主导了对革命的评价,证明了英国政治由议会主导的事实,B 项正确。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错误。议会邀请玛丽以及议会立法都是合法的,D项错误。

24.【考点】苏联工业化化建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当时的意识形态对抗依然存在,苏联依旧被封锁,故 A 项错误;苏联购买世界的机器来发展自身,体现出苏联工业化化建设的成效,也体现出苏联利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来补充设备,故 B 项正确;这种输出方式是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出,故 C 项错误;美苏两国并没有经济合作,故 D 项错误。【答案】B 25.【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家庭观念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秩序;据材料一“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得出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据材料一“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得出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第二小问成因,可以从经济(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思想(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得出婚姻自由,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据材料二“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得出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第二小问评析,可以从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6分)成因: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6分)(2)变化:婚姻自由,反对男尊女卑,妇女解放; 26.【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全国卷41题【解析】首先根据材料确立论题,根据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可概括出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结合西汉、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道统论、宇宙本体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

【答案】示例: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阐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论题2分:阐述10分),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5分)评析: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8分)27.【考点】北周武帝改革【解析】(1)据材料“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得出西魏政治动荡,民族融合;面临东魏和南梁的威胁;地狭国贫,军力不足;自然灾害严重,民心不稳。(2)据材料“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得出改革措施较为全面;据材料“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得出改革进程的循序渐进;据材料“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得出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1)背景:西魏政治动荡,民族融合;地狭国贫,军力不足;面临东魏和南梁的威胁;自然灾害严重,民心不稳。(9分)(2)特点:改革措施较为全面;改革进程的循序渐进;改革成效显著。(6分)28.【考点】古代中国的艺术家【解析】(1)根据材料“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春秋战国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根据材料“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文化交流广泛。

(2)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可知,鲁班认真钻研,注重发展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推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根据材料“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6分)(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注重实践、精益求精、敬业专注。(3分)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6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下载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下学期期中总结

    高二下学期期中总结 这次考试我进步了一点点。很长一段时间了,名次总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 归纳学习这方面原因,我觉得直接原因是我认为影响最大的学习方法。这是我可以明显感......

    湖北省政治高二期中模拟考试)

    仙桃一中2014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高二政治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1.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核心变化就是对经济发展的......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

    湖北省洪湖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五篇材料)

    洪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

    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

    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文章来 源w.5 Y K J.Com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1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文科班的科任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

    2018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