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洪湖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洪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2.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平和平解放D.开国大典
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5.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6.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B.赎买C.集体化D.大包干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10.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1969年6月”制作。由此
可以断定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11.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画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
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4.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
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王文革②周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5.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
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16.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7.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D.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18.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19.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团结B.共同繁荣C.一国两制D.改革开放
2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分析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跨过鸭绿江朝鲜战场图示
(1)上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4分))
(2)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与此同时美国直接干涉新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4分)
(3)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一例并谈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2分)
2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观察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写出图中A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分)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2分)
3.在C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3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3.材料一: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材料一中谁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谁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什么政策?(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决定建立经济特区?(2分)经济特区的建立起了什么作用?(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
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2分)西藏的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2)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4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索朗一家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2条即可)(2分)
洪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
21(1)抗美援朝(2分)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分)
(2)侵略中国(2分)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分)
(3)黄继光、邱少云,学习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分)(举出一例即可)22(1)土地改革(2分)
(2)三大改造(2分)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运动(3分)
主要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分)
23(1)毛泽东和邓小平(2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国有企业(2分)
(3)吸引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分)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4(1)和平方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4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西部大开发(2分)
(3)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少数民族的今天;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我党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说出党的民族政策,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两点即可得分。(2分)
第二篇: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B.现代科学技术
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D.王位世袭制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
4.2009年《中国图书商报》刊登了“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中,《西学东渐记》位列其中。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5.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
6.“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
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8.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人民强烈要求统一
C.普鲁士实力强大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9.近年来,传统高考模式由于其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一直备受诟病。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模式的高考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性。曾经十年文革中断了其进程。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A.1977年B.1976年C.1975年D.1978年
10.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教育现代化
1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
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2.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
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
1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14.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16、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17.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
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
18.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我国下列词语的出现时间不正确的是
A.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B.大跃进--------20世纪70年代
C.大包干--------20世纪80年代D.网民--------20世纪90年代
19.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
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B.是在发恩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
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21.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诗》《书》《礼》《春秋》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孟子》《中庸》《书》《春秋》
2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
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2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
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24.黄仁宇在 《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
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乙千年长期变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胡汉分界线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
25.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
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8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
大积极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材料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
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
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
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4分)
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
(2)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资本发展程度不同;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不同,改革进程不同。(4
分)
(3)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4分)
27.(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
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6分)
第三篇:2018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2018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奴役的历史从此结束 B.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C.中共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党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今日中国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严峻考验。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
A.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威胁能否解除 C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建立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
3.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 5.建国初期,有人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手工业 D.重工业
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A.1840年底 B.1919年底 C.1949年底 D.1956年底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企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0.40多年前的《人民日报》曾头版头条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重大事件(如图)尼克松此行的重大成果是()
A.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B.促成乒乓外交
C.发表《联合公报》 D.签署《联合声明》
1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1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引用外资 B.引入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14.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建立经济特区 B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5.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邓小平在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A.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
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④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0分)
21、(14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1)农民是通过什么事件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刘少奇说该事件是“中国几千年来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1952年之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为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的途径是什么?所有权性质发生什么变化?(4分)
材料三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飞,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979年)(4)材料四中风阳县小岗村的巨变,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你有何建议。(2分)
22、(21分)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人类历史的丰碑。决定一个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往往是在他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让我们一同走进两位伟人,感受他们的伟业丰功,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人物是谁?“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4分)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根据材料三,谁书写了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什么?(4分)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理论”指的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该理论获得了成功的实践?(4分)
(6)根据材料中两位伟人的丰功伟韦绩,你有何感悟?(1分)
23、(20分)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53年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4分)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下图所示会议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材米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71年11月8日的《时代》期刊上封面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文字:“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他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二中“ The Chinese Are Coming”反映了是中国当时哪一项外交成就?70年代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举两例)(6分)
材料四 1985年中国一位伟人做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伟大论断,从此中国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投入于国家政治舞台,为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
(5)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什么(2分)
(6)纵观中国的外交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4
第四篇:湖北省丹江口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教学质量(期中)检测试题
湖北省丹江口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教学质量(期中)
检测试题
八年级期中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B
5、C
6、D
7、C
8、A
9、A
10、D
二、非选择题
11.情景一:正确的做法:增强信心,继续努力,学好物理。理由: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是走出挫折、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情景二:不支持。理由:盲目崇拜既不是信仰,也不是目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容易使人迷失自我。12.(1)略。(情况不同,可据实回答)(2)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会使事情的结果变得出乎意料的好。宽容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交往的基本法则。对别人过失的宽容,显示出一个人的宽广胸怀,可以将冲突化解于无形之中。
13.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遭受挫折,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顺”的人。挫折是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⑵林书豪在NBA的成功显然不是靠他的天赋。除了他能坚持篮球的梦想、不怕困难和挫折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且对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保持高度的自信,这使得自身的潜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创造了一个黄种人立足NBA的一个神话。⑶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他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面对挫折,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结果。14.⑴说明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故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⑵生命健康权。⑶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盲目争斗,要结合具体情况,机智求助他人;或者暂时妥协,事后报案,但要注意记住施暴者的长相、特征;一旦遭遇校园暴力的侵害,要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⑷学校要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进化育人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学生受到不法侵害等。
第五篇: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
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 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 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 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10.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2.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14.“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D.传播工业文明
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8.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19.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2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 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 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右图为《170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薛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争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l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遣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BD6-10DBCAD11-15.AACBD16-20BADBD 21-25CBDBC 26-30DBDCC 31C
二、非选择题
32.(1)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5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1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