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探索
3月8日,自治区在喀什召开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勇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度,保证每个村都有2名乡镇干部在村里工作,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
韩勇强调,驻村的乡镇干部要面对面地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和方针,督促村级组织落实好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帮助村党支部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乡镇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村里,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里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乡镇机关的业务工作。要明确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职责、要求和目标,并在所驻村向群众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加强对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考核,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切实通过乡镇干部驻村包村,转变基层干部的作风。
开展驻村工作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探索。
2005年3月16日,宁德市委副书记张立先在宁德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讲话时指出:“要大力推广寿宁县„干部驻村‟经验,变干部包村指导为干部驻村服务,把驻村干部作为乡镇联动中心特派员,明确驻村服务职责和驻村天数,充实一线服务力量。”3月15日至17日,宁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过渡到寿宁县调研联动网建设工作时,对寿宁县全面推行干部驻村入户、整合资源加强三级联动、创新乡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深化联动网建设提出乡镇党委要让干部有事干,同时要真干、实干,有责任心,真正做到“驻村入户”,切实为群众提供所需服务。
寿宁县出台《干部驻村服务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涉及到驻村干部的选派、培训、管理、监督、考评、奖惩等。各乡镇党委选派1名以上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每月驻村10天以上,食宿自理,发放便民服务卡,做好驻村服务日记,并按要求开展即时服务和代理、代办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驻村干部要认真做好《驻村服务工作日记》,每月向乡镇党委、政府、联动中心以书面形式写出驻村服务工作月报和情况反馈,乡镇党委、政府和联动中心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乡镇无法解决的再向县联动中心及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报告,整合力量,联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8月上旬,寿宁县结合实际制定了8个省市下派干部驻点村开展三级联动服务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各村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联动服务。8月11日、19日,县委调研员连德仁带领农办、农业局、计生局、计划局等14个单位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平溪乡的燕窠村、木场村以及托溪乡的大史村、渺洋村开展联动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深受群众好评。并将继续组织人员到其它4个省、市下派干部驻点村开展联动服务。
8月份,寿宁县大韩村为解决驻村服务具体工作,成立驻村服务工作站,干部在里面上班、接待群众,并制定有关制度,安排时间表,早上7:00-9:00广播服务,播送当日24小时天气情况,按农时指导农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等。晚上7:00-9:00开放工作站图书报刊,让群众借阅,播放些电教片、科教片让群众观看。村里还投资1000元添置琴、棋等,让几个懂民乐的村民弹弹唱唱,活跃气氛,丰富文化生活。真正让驻村干部以村为家,把村委建成村民之家。
9月初,寿宁武曲镇开展乡镇干部驻村 “做什么,怎么做”大讨论。武曲镇党委结合贯彻县委“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深化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的意见”,开展了乡镇干部如何在驻村服务“三农”工作中体现先进性专题大讨论,使机关党员干部明确了干部驻村应该做什么,明晰了应该怎么做。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政策,释疑解惑。二是掌握社情民急,开展便民服务。三是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强化班子,培养造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头羊”。五是搭建平台,把村委建成村民之家。
9月16日 中共寿宁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根据宁德市、寿宁县有关领导意见,决定开展以“难忘驻村岁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寿委组通[2005]24号),这次征文活动11月初组织评审。
9月1日古田县卓洋乡在古田县率先推行干部驻村办公制度,把主要的人员、力量直接投放到农村一线。该乡规定,乡直机关除党政主要领导和党政办、后勤工作人员留守上班,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其他干部在每周二至周五分别进驻他乡16个行政村,开展一线办公,每个行政村分别进驻1名乡党政班子成员和2名驻村工作人员,还安排了14人的机动力量,根据基层工作需要进村服务。同时,该乡抽调了29名乡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期轮流驻村开展便民服务,形成驻村领导、驻村工作人员、机动驻村干部和流动驻村服务队为主体的基层联动服务队伍。
9月16日,在古田县召开的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暨建立驻村联动服务点工作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林鸿就如何把驻村联动服务工作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通过驻村联动服务点工作把第二批先进性引向深入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各乡镇(街道)都迅速落实县委工作部署,确定驻村人员,安排驻村工作。目前,古田县下派100个联动服务重点村的驻村干部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
9月19日,古田县平湖镇党委召开联动网工作例会,专题研究选派驻村联动服务特派员工作,并最终确定20名同志驻村。镇党委还将组织下派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积极做好驻村的选点、布局以及记录簿、联系卡的规范等各项前期工作。
10月13、14日,古田县委组织部和县联动中心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分别深入14个乡镇(街道)100个村检查联动服务点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组人员对各联动服务点办公场所、驻村工作制度、驻村人员的工作成效以及群众的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作了具体指导。9月27日,霞浦县组团到寿宁学习干部驻村经验。霞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钟明龙组织带领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县联动中心负责人到寿宁考察干部驻村工作情况,先后参观了寿宁县武曲镇大韩和大安乡大熟两个干部驻点村以及大裕精密铸造、星耀气体、福建三祥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听取了寿宁县委书记郑向忠关于寿宁经济发展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介绍。每到一处,霞浦组团人员都详细了解驻村工作情况,听取关于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介绍。在考察中,霞浦县工作人员看到了驻村工作亮点,学到了工作经验,认真思考借鉴寿宁县办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以充实完善霞浦县“一线工作机制”,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0月,霞浦县长春镇在深化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的基础上,延伸联动服务触角,设立驻村“三农”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工作重心下移。该镇在27个行政村中,共设立6个驻村“三农”服务中心,即长春镇驻洪江、传胪、高罗、武岐、大京、吕峡“三农”服务中心。设立驻村“三农”服务中心旨在通过由镇向农村一线转移驻村干部的形式,推进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执行、问题在一线解决,建立“群众办事不出村,问题解决在村里”的农村工作机制。
9月9日,中共柘荣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实施乡镇干部“驻村联点帮民富”工作意见的通知》,在乡镇干部中开展“驻村联点帮民富”活动,要求乡镇干部每人必须联系一个行政村,每月必须驻村10天,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掌握所驻村的村情村况,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其中以服务产业大户、种植基地、特殊户为重点,促进农村产业壮大、农民增收。柘荣县委9月20日以来,组织效能办、纪检委、组织部干部深入富溪等乡镇明查暗访干部驻村工作。每次要暗访哪些行政村不事先确定,由出发时抽签决定,直接驱车前往督查,事后向所在乡镇主要领导反馈督查结果,以保证驻村干部能按时到位。
10月24日,柘荣县开始对全县9个乡镇的干部驻村情况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所驻村基本村情、村两委和党员队伍情况、村财和农民经济收入情况、村计生工作情况、村困难户情况、社会事业情
况共6个部分。
柘荣县委还要求驻村干部将联系村里的产业大户、种植基地、特殊户的情况造册上报,由县委组织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干部服务大户的作法、进度、成效进行跟踪,不让“驻村联点帮民富”工作流于形式。
宁德市通过干部驻村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驻村联点服务工作,基层干部以扶植农村的产业大户、种植基地为便民服务着力点,让大户先发展起来,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转变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解决了乡镇“人往哪里去、劲往哪里使、成效哪里出”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达到干部服务、群众受益的目的。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实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建立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尤其通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驻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责任心有了较大的增强。但制度仍不够完善,如一些乡镇驻村干部的工作任务、职责不清,没有向所驻村的村民公开;选择驻村干部的权力没有交给村民,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没有请村民参与评议。它导致部分驻村干部进农家面不广,工作不深入,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不够的现象,农民群众对此还有不少意见。
今冬明春乡镇换届后,驻村干部相应要进行重新调整,各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驻村干部责任制,巩固好乡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用有效的制度确保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对此,我们提如下要求:
一、以村为单位确定驻村干部的任务和奖惩措施。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完成工作的难易程度、村规模大小,制定出各驻村干部的工作任务、目标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公开。
二、对驻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议。为了进一步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打好重新调整驻村干部的基础,乡镇党委要组织各村的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原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一次评议、并提出对新的驻村干部的选择建议。评议、选择结果要如实反馈给驻村干部本人。
三、研究确定驻村干部方案。每个干部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对照各驻村干部的目标任务、奖惩措施,选择1—2个村。乡镇党委根据双向选择的意见(乡镇干部的选择村和村干部群众的评议、选择乡干部的意见),研究确定干部驻村方案。
四、制定驻村工作责任制。驻村干部确定之后,由乡镇党委与驻村干部签订驻村工作责任制,同时将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任务及联系电话等在各驻村干部所驻村的村务公开栏公示(或打印成书面材料分发到每个农户家中)。
五、实行待岗制。对双向选择中落聘和不服从安排的干部作待岗处理,待岗期一年,待岗期间基本工资扣20%。
对待岗期间的表现要进行严格考核,如连续两年待岗,作下岗分流处理。
六、建立规范的述职、评议制度。对驻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评议活动每年一次,一般在年底进行,参评人员由村两委干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评议的内容主要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对驻村干部去留提出建议等;评议的方式可由驻村干部先述职,再进行书面的测评,评议的结果要运用好,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要作为干部的交流、使用的重要依据。
改进和完善乡镇驻村干部责任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制度,操作的好,作用就发挥的好,否则也易流于形式。为此,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可以先通过试点,再面上铺开,力争在明年3月份全部完成。
第二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推荐)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守门员”
——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何君
他勤调研、听民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都把群众的每一个“小困难”当做自己的“大事情”,他自创农村特色调解法,秉承着“两头多走走,磨破嘴皮子,干戈化玉帛”的工作原则,用“一听,二谈,三沟通”的工作方法,牢记“人情为水,原则是金,若要和解,万事退先”的工作基调,依法据理地通过耐心、细心、热心投入和不懈努力,始终脚踏实地地坚守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在平凡的乡镇司法行政岗位上,以敢担当、勇创新、争一流的主人翁精神,用心铺就了一条和谐之路。他就是“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陕西省柞水县司法局营盘司法所长何君。
营盘镇是商洛市近年来全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旅游核心区,先后有38个涉游招商项目落户或建成运营。在经济社会事业迈步跨越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征迁安置、企地利益冲突、失地就业、土地山林承包、家庭邻里矛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信访矛盾纠纷非常突出。面对困难和问题,他始终走在服务群众第一线,勤调研、听民声,勤下访、解难题,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征迁安置到秦楚古道建成运营,从移民新村规划到美丽乡村建设,从农民增收到产业发展,从包村抓班子带队伍到保稳定促发展,从化解信访积案到解疙瘩止纷争修复亲情关系,不厌其烦地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想方设法地化解群众每一个疙瘩,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使很多难缠的“老大难”得到消化解决。
学法普法的带头人
何君当过兵,在乡镇从事过多个部门的工作,有30多年与群众打交道的实践经验。几年来,他坚持边学习边工作,自学了法律、心理、社会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他按照普法宣传教育要求,结合具体案例,编印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讲稿、资料、彩页20余万份,召开报告会110余场,以法说理、以案析法培训干部群众上万人次,创建立了“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常年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曾荣获“五五普法先进工作者”。2009年首创的“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先行、预防化解联动”机制和方法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
民事纠纷的“和事佬”
司法所几乎天天都会遇到不同的矛盾纠纷,许多看似细小的“难缠事”,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民间有句俗语: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句话往往是无理当事人指责人民调解员的一句话。可是在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中,何君深深感到,人民调解员就是要用一张巧嘴,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法服人。针对新形式下的矛盾纠纷逐步增多的新特点,他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综合优势,加大调处力度,修补百姓心中的伤痕。
2014年8月份,营盘镇一谈姓民工在安徽务工工地发生意外工伤死亡,其父母年迈、妻儿因不懂法律到司法所寻求帮助,何君立即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报告并陪同家属代表前往调处,当死者运加家乡安葬后,公婆与儿媳间却因赔偿金支配权争议闹上了法庭,一时间亲情关系到了破裂境界,何君知道后,一方面启动诉调联动机制,一方面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了争议,即减少了群众诉累和经济负担,又修复了亲情让一家人和好如初。2013年,龙潭村武某与妻子杨某争吵中,妻子拿起菜刀追砍武某,何君接到电话,立即骑摩托赶到现场控制了事态,与随后赶到的民警一起,做双方的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几番努力,挽回了一场婚姻危机,事后杨某常对人说:幸亏何所长及时劝导和调解,我差点酿成了大祸啊。
每一起纠纷何君都是以法服人,结合“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这一具有农村特色的调解工作方法,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使双方当事人怒气冲冲来、心平气和走。2011年,朱家湾村民毛义青,在牛背梁公园内因突发疾病身亡,家人大哭大闹并抬尸堵道,要求政府给予赔偿。何君介入后,经过两天两夜调查商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向政府领导、用工单位和家属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意见,很快平息了一起“停尸闹访”事件。
项目发展的推进者
近年来,柞水县由突破发展迈向跨越发展,营盘镇也在打造旅游核心区的征程上,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何君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建设法制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林权制度改革中,他深入现场调处争议纠纷130余起;凡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工程招标,一般都经何君进行合法性审核;为民代写法律文书80多份,起草各类合同协议310多份,有效防范了违法行政、违章办事和当事人诉累,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在项目征地方面,在党委支持下,老何组织推行了“防范化解联动、风险评估先行”机制,有效化解了企地矛盾问题160多件。九锦山庄是县政府2003年的招商项目,因故项目建设几度停工易主,应当兑付群众的248万元补偿款长达9年不能兑现,群众连年上访吵闹和阻工,2012年何君带领包村干部历时3个月,通过调查、协商,让项目方如数兑现了拖欠款项。2013年4月,陕西高校后勤集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推进过程中,引发企地冲突性群殴事件,何君积极参与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化解了企地矛盾,合理解决了群众的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2014年5月26日,境内一家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公司因租用集体土地,与村民吴某发生矛盾,通过中间人联系从西安等地纠集20名社会闲散人员到场强行拆除村民建房护坡挡墙,引发斗殴事件。何君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制止了事态,全程配合公安机关处置了社会闲散人员常某等人寻衅滋事伤害事件,并通过调解方式合理解决了村民吴某受伤医疗、装载机、车辆和被毁地面附着物损失20余万元的民事赔偿纠纷。
民工权益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在突发公共事件和弱势群体面前,他毫不迟疑地伸出法律援助之手。2010年,农民工郑某带83人参与“十天高速”桥涵工程劳动,年底结算时应领劳务费23.1万元,而用工方提出要回扣7.5万元,余款一年后兑现。之后,郑某先后五次前往汉中讨薪四次被殴打。何君接受法援代理后,历时一个月终于为郑某等人讨回了全部劳务工资和损失。2012年“引汉济渭”工程“10.10”重大火灾事故和一起交通事故。镇柞两县6名农民工遇难,3人受伤。事故善后处理一度出现了疆局,死难者家属百余人围堵了周至县政府,何君接到县政府通知,带领两名村干部前往周至开展维稳和善后安抚协调工作,为4名遇难者依法讨回了62-70万元的赔偿,家属激动地为何君送来了“心系农民工、法援维民权”的锦旗。
2010年6月,陈某雇拥聋哑人金某在劳动中意外受伤引起纠纷,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国庆期间,金家亲友数十人围住陈某一家人吵闹,索要50万赔偿而引起肢体冲突,何君赶到现场劝阻中,右腿还替人挨了一棍子。劝散众人、稳定了双方情绪后,他说东劝西,讲法律,说案例,并帮金某办理了残疾证和农村生活低保,协助村上解决了陈某砖厂用地困难,在真情感召和耐心调解下,双方于春节前达成了和解协议。之后,两家主人曾多次邀请何君喝酒,均被婉言谢拒,这才有了“司法所长三拒感谢酒”的美谈。
浪子回头的引路人
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帮教工作,是法律赋予司法所的神圣职责,也是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核心旅游区和建设美丽乡村、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营盘镇2008年有刑释解教对象23人;到2013年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3人,刑释解教对象36人。从2009年开始,何君协调、支持缓刑人员陈某办起了水泥砖厂,2010年依托砖厂建立了全县首个“阳光就业基地”(2012年更名为“营盘镇新航之家”)。累计培训“两类人员”55人,过渡安置就业36人次,引导8人栽培猪苓2000多平米喜获成功,3人从事个体经营摆脱贫困,1人办起了农家乐,4人依托开发项目转移就业……所有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或重新犯罪。
勤政廉洁一党员
有着近30年党龄的何君,从事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有纠纷,总会第一个出现在事件发生现场,只要有人提出诉求,总能得到满意的帮助。一些得到过帮助的群众,总想给以回报,还有一些想让他偏袒偏裁的人,也常设法约他吃饭。但他却给自己定了一条“清规戒律”:“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收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文钱。”他时常提醒自己: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他也时常教育家人格守本份,办事他的为人办事勤俭、生活朴素、勤政务实、常年以单位为家,以工作为荣。熟悉的人都说:老何工作一辈子,是精神荣誉上的大富翁,物质生活上的贫困户,经济财富上的穷光蛋。爱人去年脑梗住院,还靠亲友借贷才捡回了老婆一条命,可在工作中,他一次次地拒绝了群众的谢礼和宴请。
何君在日记中写道:“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门员,要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一定要把群众的“小难处”当回事,热心关注、耐心倾听、细心调研、尽力调处、事事 “一碗水端平”,对群众的谢意要用心去领情,谢礼和酒是万万不能受用的。
乡镇干部中的精英
五年来,何君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60多人次,主持调解各类冲突和矛盾纠纷763起,化解信访积案41件,防止“民转刑”21起,化解或制止群体性事件39起,受理法律援助案66件,调处复杂疑难纠纷和重大项目建设利益冲突78起,通过法律援助为农民工讨薪和追赔金额达1346万元,调解案件成功率达100%。探索了矛盾排查、信访研判机制,推行了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公安派出所、景区管委会共创了高山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在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发展的服务实践中,时刻把群众的“小难处”当作自己的“大事情”,精心守护着一方稳定,用热心、细心和耐心铺就了营盘旅游产业和美丽乡村的“和谐之路”。先后收到群众感谢信60余封(次),锦旗11面,个人连续五年考核优秀,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市(县)政协文史工作先进个人,“柞水县十大平安卫士”,“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4年荣获了“柞水县首届五.一劳模”和“建国65周年共圆中国梦—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 称号。先进事迹曾被商洛日报、商洛电视台、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当代陕西、法制陕西、各界新闻网、中国法制网等媒体报道,近日荣登《祖国先锋》当代杰出人物贡献风采录。
第三篇:农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农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区提出的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的宏伟目标,努力为我村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工作。
一、领导重视
村支两委把稳定工作纳入了村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两委主要领导负总责,治保主任直接负责,其它干部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制,并成立了相关工作的领导小组。
二、加强防范和加大打击力度
在本村范围内开展对各类敌对势力的打击,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形成了以村管组,组管户,户管人的防范网络体系,至此我村未发现一起“法轮功”“全能神”血水圣灵等邪教组织。
三、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稳控,处置,配合村调解委加大对本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坚持发觉一起化解一起,从源头上控制了各类矛盾纠纷的扩大事头。
四、民声问题
凡是关系到群众权益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议,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并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返馈和答复。
五、安保工作 特别是在敏感时节和重大活动期间组织护村护寨队,做好各类防范工作,确保期间社会稳定。
第四篇: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史南城
教师配备是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均衡必须依赖于教师分布的均衡。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需求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等现状,笔者以为,应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全面提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编制增补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编制控制,增加农村教师数量。由于农村办学相对分散,学校规模小,为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政府可出台一系列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的教师招聘政策,一方面通过奖励政策的引导,鼓励优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另一方面确保在编制范围内每年的教师增补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员数,以此逐年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师资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的矛盾。另外,考虑到农村教学点成班率低,在编制内农村教学点更应适当放宽编制标准。
二是创新待遇补贴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补贴。建立牢固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改革现行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确立贫困县农村教育的投入倾斜地位,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尽快落实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为了让条件相对艰苦学校的教师能安心教育工作,政府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可结合国家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政策,真正打破大锅饭,根据区域的远近、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的快慢等情况,划分不同的等级,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正式在编在职教师每月发放一定的地区性特殊津贴,使其实际收入高于城市同级教师。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骨干教师的优待政策,解决待遇低的问题。按县、市、骨干教师级别和学校边远程度级别,每月分别向农村骨干教师足额发放农村骨干教师等级津贴和交通费用补贴,使农村骨干教师的工资收入比同等的城里的骨干教师高,从而使他们在农村安心工作,不再向往城里学校,确保农村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此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名师工程”,凡被评为“名师”的教师,学校或政府发给一定数额的特殊津贴,具体数额根据各地的财力而定。
三是创新条件改善机制。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反差巨大。一些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学校无宿舍,无食堂,外地教师均寄住在由教室改建成的集体宿舍中,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教师吃饭洗澡十分不便。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师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更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典型表现。因此建议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力倾斜投入,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如兴建教工集体宿舍,同时完善用水、用电和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要改善教学条件,如更换旧课桌椅、更新黑板、添置电脑、建立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等,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教学安心、生活舒心,工作顺心。这将极大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四是创新业绩激励机制。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达到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与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岗位与待遇、工资与实绩、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建立形成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用好农村人才,促进农村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教师节期间应大张旗鼓表彰一批优秀农村教师,并给予奖励。政府可对有重大贡献的并在农村任教一定年限的教师,授予相应级别功勋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级别的特别津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应层次的研修和培训,帮助他们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优秀农村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学校可以从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等五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教师特别是优秀年青骨干教师感到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是创新业务培训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为农村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应启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校长培训的政策倾斜,长期定期开展对教师、校长的培训,优先在农村地区试行带薪脱产培训制度,由县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对在农村任教满5年的教师,实行每期限集中或分段享有为时一学期带薪脱产进修学习的机会,争取在三五年内对所有农村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并使培训机制成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成为更新农村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五篇:如何维护我乡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
强化矛盾排查化解 努力确保社会稳定
沙滩乡政法委
沙滩乡位仁怀北大门,辖区4村4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 亩13400人,居住汉、苗等族,自开展平安沙滩创建以来,乡党委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不断加大投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大严打整治斗争,严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辖区从事非法活动,辖区治安逐步好转,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显现,不稳定因素增多,处理不当,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一、当前造成我乡农村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的主要方面
(一)地灾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地灾问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必然导致地表下陷、水源枯竭、房屋受损、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地灾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地灾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地灾事件时,一定要千万 谨慎。
2、林权争议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荒林荒地一夜之间升值,以前无人管理的林地土地,现在提出管理和收益主张。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政府确权难,这此问题不慎之处理,也易于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乡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 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1、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 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2、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一是推进平安村寨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二是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涉毒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 安装电子监控装臵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3、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基层政法委的作用,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