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时间:2019-05-14 15: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第一篇: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农村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将结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严翅君教授的讲课内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健全基层党建,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在工作中要强化社区成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将社区成员年度工作目标和当月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实行动态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领导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

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要注重对“两委”干部教育和培养,使每一位同志都能成为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员。

三、立足社区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物质保障。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这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保障。因此,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思路,让居民尽快富起来,让集体经济强起来,让居民家园美起来,让社会和谐起来,打牢村级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

四、着力改善民生,寻找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建设集体公益性事业时,要做到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建立健全好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全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让全乡百姓不仅强烈地感受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感到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五、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科学

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效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重点是落实好财务和村务公开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村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全方位公开,真正做到事情让村民知晓、决策让村民参与、干部让村民监督。二是落实村民的决策权,不断规范村务决策机制。为确保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融为一体,村“两委”对村级重大事务要经过党委提议、两委讨论、乡镇审查、村民表决、公开公示和具体实施六个步骤,杜绝暗箱操作,使村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民主。

六、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制约农村社会管理的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村面临的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如因征地、拆迁、宅基地及婚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急增,各类信访频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承担的任务更繁重,面对的矛盾更尖锐,经受的挑战和考验在增多。化解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这些矛盾和风险,关键是要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七、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农村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激发村级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北新集社区居委会

陈家吉

第二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一名基层干部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言

湖北省兴山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

过去,社会管理的中心在城市,而当前,社会矛盾较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民增收难、农民土地权益被侵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等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由此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农村社会管理的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如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年多来,我立足本镇实际工作,全面了解全镇10村情况,并挂驻一个高山烟叶村-龙门河村。此外,利用党校学习、乡镇交流等机会深入我县多个乡镇和行政村实地考察,现就调研所获略谈山区县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问题及思考。

兴山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现状

(一)创新“两会两评”模式

我县现有96个村(社区、居委会),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为4至5人,需要面对600至2000余名群众,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但部分村存在挑“双岗”未履“双责”的现象,加上党员干部老化,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无财力,难于服务群众。面临这种窟境,我县立足山区县情分片连户自治,创新建立“两会两评”模式,好事联办、困难联帮、治安联防、文化连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平安。“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的成立,整合了留守人力资源,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和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加快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南对河村的快速发展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两会两评”机制,是教育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是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理事的好手段,更是增强党员、干部、理事履行职责动力、持续力、活力的好手段。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业人口13.6万人,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如南阳镇两河村,古夫咸水村,水月寺镇梅坪村,榛子乡育林村,高桥乡双堰村等,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差,且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面对建设资金不足、发展相对滞后,而待建地区多的困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榛子乡共种植烤烟16000余亩、南阳镇共种植烤烟4000余亩,多年来和平村、龙门河村坚持将烟叶、蔬菜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被确定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基本实现了水、路、渠、电、网的“组组通”,成了改善农村环境的“金钥匙”,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10年全县已投资2860万元,完成全县8个乡镇130.1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2270万元,解决了8个乡镇85个村5.86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增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使全县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6.4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逐年提高。2010年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保障资金1014万元(中央637万元,省级315万元、县172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00所,全县农村参合人数131760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基本建成农村卫生

1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年完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600余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达5.9万人次。

(四)拓宽村民自治渠道

近年来,我县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实际,分类稳步推进,合理设置服务机构,于去年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运行。在村便民服务室的运行机制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向群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延伸,组建生产发展服务组、证照代办服务组、生活帮扶服务组、民事调解服务组等4个服务组。在村便民服务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整合关怀理事会和互联责任区的力量,由4个服务组及时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做到“只要群众有需求,服务室就能提供服务”。到目前,全县乡村便民服务机构为群众办理各类审批事项、代办各类证照和提供各类服务共16500多项,便民服务平台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山区县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培育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我县很多地方的建设陷入依靠资金推动发展的“路径依赖”:重物质资本投入,轻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建设的力气花的大,对文化生活的力气花的小。忽略了农村社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因素——人。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技能人才匮乏。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大龄男光棍现象普遍,导致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也已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低,作为生活地点的吸引力越来越差,与城市相比发展速度不言而喻;三是农村文化生活“贫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惠及面低,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多内容少,农家书屋建得多看得少,农民培训多实用少,民间协会多作用小。

(二)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一是传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关系的发展需求;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带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力量强弱不均;三是农村社会管理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部分地区的村委会60%以上的日常工作是为境内的建设项目和工矿企业服务。

(三)农村社会综治联动不力,防范措施不完善

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社会综治工作总体上落实较好,但是一些工作制度坚持不够,突出表现在农村普法教育宣传不够,村级综治维稳服务室作用发挥不好,由于部分村缺乏法律明白人,多数矛盾要靠司法所和乡镇综治部门调解,台帐登记和跟踪回访制度落实不够,导致部分矛盾容易复发,农民法制意识不强,不能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由于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加上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人员增多,大龄男女比例失调,导致治安联防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

目前我县城乡二元分割分治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各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难平衡、难协调,农村与城镇之间差距依然存在、各镇村之间差距亦不可避免。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有所进展,但与其他县市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村卫生室“门庭若市”,多数却“门可罗雀”;部分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上访有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农村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渠道不拓宽,村民反映“村里办不了,要到乡镇或者县里办事不方便,来回要折腾一两天”。

山区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对策

从“如何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怎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怎么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三个关注点着手:

(一)全面落实社会责任,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一是村级党的组织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提高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落实责任制、严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契机,树立“服务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减少对下的各种创建达标、评比考核的任务部署,有效改善农村社会管理。三是要依靠公众参与,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新型农民”培育为重点,提高群众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思想道德、法制意识、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培训,合理界定村民自治与政府行政工作的范围、职责,让村民自治组织从“准行政组织”中脱离开来,赋予村民自治组织更多的自治与动力。

(二)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七个体系”建设为依托,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一是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通过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三是建立或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新农保、新农合、农村社会低保等机构职能,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四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安全感和生活安全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三)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护航”农村社会管理

经济发展,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为“护航”农村社会管理,一是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兴办公益事业的渠道,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二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鼓励工业发展。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路。三是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应在此基础上成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协会,建立同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等。除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外,要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与管理等社会功能;要积极发展像红白事理事会、文化协会、村治调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新社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村级公共事业,营造农村社会和谐氛围

村级公共事业既是村民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体现,也是维护农村安定的基础。各级政府,包括村级组织要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村民享受社会福利的体现。一是要不断探索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从而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提供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医疗卫生等便民公共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改善农村文化设施;三是要注重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信仰、价值观、是非观、利益观的教育,各级党组织以及村民自治组织要加以引导与教育。

总之,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让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

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兴山完全有能力走在全国山区县前列,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山区特点、兴山特色的社会建设体系而不懈探索。(文:彭筠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

第三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深入推进“四个全覆盖”

土岗乡政府

近年来,我乡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村经合组织和维稳组织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在全乡农村推行了‚四个全覆盖‛(即: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把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稳定、群众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融为一体,打造了一张覆盖整个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管理服务网络,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党组织作用弱化,村民自治虚化、农民致富难、农村稳定难等问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从组织设置、方式方法等方面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人群变化和党员流动的需要,职能不断弱化,作用难以发挥。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到哪里‛的原则,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分别建到基层民主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当中去,建到各种经济组织、产业链条当中去,建到园区、社区当中去,把所有党员都纳入到组织体系中去,让其带领群众一起抓稳定、闯市场、搞生产,解决好让农民组织起来和由谁来组织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农村党组织抓具体工作手段单

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状况,实现了农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由直接决策到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到引导服务、由直接领办到搭建平台的转变,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与此同时,结合‚创先争优‛和‚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在全乡农村党员家庭户中实行了‚党员家庭‛挂牌,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去年以来,在全乡农村创建二类党支部5个,党小组41个。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行业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使党的领导又有了新领域,党的活动又有了新阵地,党员发挥作用也有了新平台,党员的身影又活跃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基层民主组织建设

村民自治实行以来,由于自身运行机制不健全,往往只停留在选村干部上,‚村民自治‛在一些地方异化为‚村官自治‛,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半截子‛民主。着眼于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我们积极搭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村级治理架构。通过民主选举村民代表,在村委会的基础上设立村代会,作为经常性议事决策机构,真正把村委会的职能做‚实‛,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同时,大力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理顺了村党支部、村代会、村委会和监督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级治理新架构,这样就使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党的领导和村民当家作主实现了有机融合。村级民主组织的建立,让群众真正成为了‚当家人‛,村里的重大事务都由村民和代表来决定,人是大家选的,事是大家定的,钱是大家管的,过程是大家看着的,群众情绪得到了理顺,干部行为得到了规范,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三、加强农村经合组织建设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使农民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发家致富,怎样带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就是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桥‛和‚船‛就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工作中,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我们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大力培育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同时,为鼓励经合组织发展,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了多方面的培训活动。目前,全乡已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0个。通过这些经合组织,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化‚链条‛,为农民开通了‚致富路‛,架起了‚致富桥‛,老百姓形象地把农村经合组织称之为‚致富的摇钱树‛。

四、加强农村维稳组织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各类集体组织职能的弱化,农民之间邻里关系淡漠,矛盾纠纷不断。此外,由于农村治安缺乏有效管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频发,农村治安问题一度比较突出。为真正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立足于‚让农民自己帮自己、自己管自己,有事大家管、有情况大家帮‛,我们在农村探索推行了‚3+1‛维稳模式。所谓‚3‛,是在村一级建综治工作站,设‚一干两员‛,即:综治专干、治安隐患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专抓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在过去生产队或现居住片区的基础上,建综治小区,管40到60户农户;综治小区再往下,每10户设一综治小组,由一名威信较高的村民牵头负责。所谓‚1‛,是在各村设立治安巡防队,实行专职巡防队与每家每户轮流值守相结合,在全村开展治安巡逻防范。目前,全县农村普遍建起了‚站、区、组、队‛组织。通过建立‚3+1‛维稳组织,划小了农村社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小区长、小组长通过‚老乡亲‛、‚老面子‛做工作,好多事不用村里和乡里,第一时间就在群众当中把矛盾化解了,筑起了农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大减轻了乡、村两级工作压力,较好的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为切实提升‚四个加强‛的整体工作水平,调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采取五项措施,强力推进‚四个加强‛纵深开展。一是整合机构推进。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常委县长、宣传部长、县委办主任为副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并吸收县委办、组织部、政法委、农工部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相关部门15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同时,各乡镇也分别对口成立‚四个全覆盖‛领导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网络体系。

二是明责分包推进。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措施,让所有县级干部和85个科局都下乡驻村实施对口帮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村级‚四个全覆盖‛工作开展。

三是强化培训推进。在全县范围内分战线、分层次地多批次开展不同方式、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在抓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培训乡村两级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四个全覆盖‛操作实务。去年以来,培训乡镇干部487名,‚两委‛班子3000余人次。

四是典型示范推进。在普遍推进、不留死角的基础上,把培树典型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典型示范,使基层和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进而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是抓‚亮点村‛,今年三干会上,我们对20个网络健全、制度完善、发展规范的先进村大张旗鼓予以了表彰,授予‚2010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示范村‛荣誉称号,目前又确定了50个县级示范村;另一方面是树‚亮点人‛,在全县开展了‚十佳百优‛评比表彰活动(‚十佳‛即: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代会主席,十佳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十佳经合组织领办人;‚百优‛即:百名优秀村民代表,百名优秀党小组长,百名优秀综治小区长、小组长),在各个层面都为群众树立起标杆和样板。

五是督促检查推进。统一制作配发了‚四个全覆盖‛工作流程图表和匾牌,研究制定了推进‚四个全覆盖‛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并由综合协调办公室和两办督察部门联合办公,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督促乡、村真正按照‚四个全覆盖‛工作流程去执行和落实。

总体看,通过推行‚四个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较好地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对农村社会的可控性。但由于时间短、经验少,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轮训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好经验,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把‚四个加强‛抓深、抓细、抓实,确保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第四篇: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1

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坚持“三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当前农村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只有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立足实际理清思路,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理念思路要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总要求中来把握,切实找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双争先”。重点要转变管理理念,着力推进由防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转变管理主体,着力推进由重党组织领导向社会协同管理转变;转变管理方式,着力推进由重事后处置向注重源头预防转变。

二是方法手段要创新。加大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力度,建立党代表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扩大党代表视察范围,充分发挥党代表在收集信息、建言献策等方面作用。建立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完善远教功能,提高远教学用水平,将远教打造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的主平台。重视网络作用,畅

通信息渠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

三是管理机制要创新。要成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加快组建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真正把社会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只有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立足实际理清思路,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

第五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要求,攸县县委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自去年7月开始在全县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着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深受基层和群众拥护,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农村基层基础,增强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一、主要做法

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即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定期在村部,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针对村级重要事务、影响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等开展联合办公。该制度构成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定方式,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运作规范。各乡镇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对各村联合办公的时间、人员、地点和事项予以明确,并张榜公示。各村每月办公时间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一般安排在每月的20-25 日,这期间县委、县政府不召开全县性大会。办公人员包括支村两委成员、乡镇包片党政领导、乡镇办点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办公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办公地点设在村部或人员集中的场所。办公事项主要包括支村两委履职汇报、整理分析社情民意、开展接访约谈、协调解决问题、安排下月工作等。

定流程,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推进有序。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走访排查。主要是通过三条渠道收集汇总社情民意。一是干部上门走访,乡镇办点干部和村干部分片包干走访农户,主动摸排信息;二是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群众通过联系电话报告信息;三是设立社情民意收集箱,定点收集信息。第二阶段是集中办公,主要内容包括:碰头汇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要求和建议在联合办公上进行碰头筛选、分类整理;预安销号,对上月安排的工作和列入联合办公的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下月工作以及需要上报的群众诉求事项汇总;接访处访,接待前来村部反映情况的村民,当场研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第三阶段是跟踪落实。一方面,做好情况的上下互通,对下有回应,对上有报告;另一方面,对当月联合办公未解决、已列入下月预安的问题加强跟踪督查,确保如质如期完成。

定措施,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落实到位。县委村级定期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确定了“七个一”的落实措施,让参加联合办公的领导干部人人有责任,事事抓落实。“七个一”措施具体为:

1、每人记好一本社情民意登记本,乡村干部每年对村内农户上门走访不少于一次,对村民组长、老党员、困难户、上访户等对象要经常走访。

2、每户发放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包括乡镇24 小时值班电话、包片党政领导、办点干部和村干部电话,以及派出所、司法所、供电所、卫生院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联系电话。

3、每组设立一个社情民意收集箱,各村安排专人管理,每月开启收集一次。

4、每月开展一次社情民意联合分析,认真梳理分析社情民意,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5、每月上报一次社情民意汇总表,各村上报到乡镇,各乡镇汇总后上报到县委办以及相关部门。

6、每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

7、每年集中整理一次数据文件。

定奖惩,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执行有力。县委成立村级定期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16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加强领导,加强督促,加强检

查,采取县级领导指导督查和督查组专项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现场督查与电话督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随机抽选、现场摄像、走访农户、电话询问、查阅数据等方法,对各乡镇村实施强力督查。在考核奖惩方面,规定联合办公必须达到规定时间,每少一次扣下拨经费1000元;必须认真填报有关报表,每少报一次扣发下拨经费100元,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奖罚由县财政局兑现到乡镇。同时,严格执行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制度,机关干部津补贴的40%和村干部工资的50%与工作绩效挂钩,凡是预安工作不能按时销号,职责所属问题没有解决,辖区多次出现越级上访等,扣发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

二、初步效应

攸县通过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全面推行,较好地推动了各级各条战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让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层、到一线,直面群众,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了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掌控了社情民意,促进了为民办事。通过硬性的规定,促使干部定期开展走访,逐户登记、及时更新辖区内所有村居民的基本信息,掌握汇总流动人口、困难对象、上访对象、帮教转化对象等各类重点对象的动态,甄别筛选、逐级上报各类情况,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中情况不清、底子不明等问题,为全面掌控社情民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今年1至3月,全县通过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更新公民信息8万多条,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15 万多条,实际办公6691 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06 起,消除安全维稳隐患281 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45 件,帮教重点人员61 人。

整合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联合办公把行政资源由“分散”整合到“一点”,在力量分布上进行了“集合”。一次联合办公会议,不仅有乡村干部参加,相关的组长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还可以协调乡镇站所、县直部门单位甚至县级领导参加,集中了党组织的、行政的、司法的、社会的力量,使得许多矛盾可以当场化解,一些问题可以当场解决,使得过去那种“在场人作不了主,作主人不在场”的尴尬局面得以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为一件事多头汇报、来回奔跑的麻烦得以避免。如去年下半年的林权改制导致全县大面积爆发山权纠纷,县里通过联合办公的程序,根据乡村筛选上报的情况,交办县林业部门集中到现场处理,仅11、12月份7个工作组及时成功地为18个村调处20余起山林纠纷,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改进了工作方式,促进了作风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途径和动力,在农村一线实践磨炼的机会少了。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让干部下沉一线,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给干部开辟了深入基层、走向群众的直接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基层组织的亲和力,增强了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开展联合办公以来,全县1000多名机关干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直面矛盾,不仅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身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给组织部门选用干部开辟了一个新窗口。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机关干部坐班的少了,下乡的多了;遇事摸后脑的少了,调研摸实情的多了;遇难绕道走的少了,直面抓落实的多了。

规范了村务管理,夯实了基层基础。其一,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规定每个村每个月必须固定两天时间集中办公,为村干部打造了村务工作平台,促使村级工作常态化;其二,对基层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每个阶段的重点性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规范,为县乡通

过工作预安销号、绩酬挂钩等机制制度,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常态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基层干部办事心中无数甚至离岗脱岗等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干部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其三,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将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了,村干部自觉遵守议事规则,依法依规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了村务管理,赢得了群众信任,为广大农村干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几点启示

前阶段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帮助农村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群众利益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社会管理模式好坏的标尺,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的推行若没有群众广泛积极地参与,只会是一场流于形式的“闹剧”。从目前办公开展较好的村(居、社区)情况看,无一不在充分发动群众、热化氛围上下了一定功夫,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注重办公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拉近干群距离为重点,选择与群众日常办事需求相关的办公内容,选择与群众面对面倾心攀谈的办公方式将更有利于营造活跃的气氛,取得较好的办公效果。二是注重合理的宣传与推介,坚持“合理宣传、逐步深化、构建常态”的原则,不盲目造势,充分把握走访摸排、现场办公等环节进行宣传,逐步加深群众认识;注重典型推介,村(居、社区)通过联合办公集中力量为群众办成办好一两件实事,以达到以点扩面的宣传效应。

干部工作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突破点。乡村干部是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责任主体,其对该项工作的认知程度、执行力度尤为关键。要将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视为锻炼干部、培养良好作风的新举措,深入动员、深刻剖析,切实消除干部消极、被动思想。尤其要求乡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强势推行;办点干部必须强化责任,熟悉流程操作,主动担当起指导员与宣传员的职责。旨在于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开辟干部熟悉农村、了解民情、接触农事的好课堂,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工作串联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村级定期联合办公为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平台。融入和串联同样是推进制度更好运行的重要途径。要将其视作串联过去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六个一”、公民信息管理、“大接访”等各项基础工作以及村级日常事务的一条“主线”;视作推动部门单位主动到村参与联动处置的一个抓手,视作综合推进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做好结合文章,确保联合办公能够“联”得起,“合”得来,“办”的好,将基础工作夯实在基层,将基层管理落实到村组。

规范运行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关键点。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地推行有赖于科学的调度、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督查。首先要制定操作流程,细化工作要求,第一时间让干部清楚具体的工作步骤及要求,有序地组织开展。其次要加强培训指导,逐级召开动员会,深化干部认识,强化具体负责人及主要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干部在推行过程中把握更为有力。最后要严格督查考核,县乡两级均应组织专门的督查队伍,不断创新督查方式,丰富督查内容确保“真督实查”,并做到及时通报问题,落实奖惩,狠抓整改。

落实到位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要促成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常态化,就必须抓好及时落实这一环节,严格每一项事务的责任人及办结时限,提高问题办结率,增强群众满意度。一是村情摸排分析要及时,建立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制和村干部、组长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确保问题不漏、情况可控。二是解决问题要及时,对于乡村能够及时答复和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做到边走访边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性问题要积极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联动处置优势。三是信息反馈要及时,对工作预安事项和问题处理情况,要做到件件有回音、有着落;对一些紧急情况要及时反映,积极协调、稳控。

下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现新模式

    ***社会管理创新现新模式 ----文化滋润助推和谐共建显成效 社会管理创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内容,也是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开展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基层政府,如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魏礼群 2011年第3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提纲) 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农村维稳难这个关键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

    关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2011-04-25 10:27:59 来源:甘州在线 评论:0 —— 我市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市文明办 2009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顺平县白云乡党委书记刘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