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的表现及归绺
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的表现及归绺
【原文出处】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原刊期号】200511
【原刊页号】25~27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602
【作 者】祝福恩
【作者简介】祝福恩,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题】党建纵横·综合论坛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在这篇重要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理论层面上看,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者,最为关键的是权力观。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性质、归属及本质的理性认识,权力观是指导权力主体对权力的使用和运行。人们所掌握的权力决定着其地位和利益,没有权力无从谈到地位和利益。从“三观”的制约关系看,领导干部权力观问题解决了,地位观、利益观随之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从实践层面看,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英模之所以为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在根本上说就是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做到了权为民所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是以权谋私。而腐败分子所作所为与这些英模人物恰恰相反,是以扭曲、错误的权力观指引权力运行,立党为私,以权谋私,权力观发生了扭曲和癌变,结果走上了与人民犯罪的道路。李真在狱中已对自己有个清醒的结论:错误的权力观把自己送上了绝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领导干部扭曲的权力观进行归绺和分析,对人们也是一种警示和教育,有利于推进反腐败斗争。
一、在权力性质上:本末错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权力观。这是权力的性质和所属。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这一根本性质更为明显。执政的共产党人,唯有从这个视角认识、把握权力,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利用权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郑培民同志所说,权力属于人民,我没有理由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但有的人偏离了“权力源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末错位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掌握的权力不是来源于人民,归人民所有的,不是人民赋予的,反而理直气壮地认为权力是上级任命的,是自己的能力、水平所理应得到的,是自己多年奋斗的结果,是自己能力的表现。还有的腐败分子认为自己祖宗有德,自己能力超过别人,自己天生就是掌权的人,就是权力的化身。结果错误的、扭曲的权力观葬送了这些人。王怀忠、李嘉廷等人在悔过书中,就是这样认识权力、运用权力的,在权力性质上本末错位,头脑中根本没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的观念。特别是一些买官者还认为是某某人帮忙的结果,是自身用钱买到的“商品”,他不感谢党、不感谢人民群众,当然在运用权力时不能以权为人民服务,反而千方百计维护其上级,唯上是从,唯上是听,使权力偏离健康的公共运行轨道。因此领导干部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和理念指引下、其必然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种对权力性质的本末颠倒和错位,正是偏离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在实践中必然要导致权力异化,权力主体自然成为腐败分子。
二、在权力主体与群众关系上:主仆移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所以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对这种主仆关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做了精彩的论述。因此,领导干部应把握这一理论,摆正这个位置,时刻不忘自己的仆人角色,铭记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领导干部要运用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这种主仆关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及权力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领导干部对这种主仆关系并没有在世界观上扎根,几千年的“官本位”文化及官主民仆的传统文化积淀,使之不可能一朝一夕所克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个“主”就使主仆移位。应该说当官不为民服务,还不如回家卖红薯。有些人口头上讲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在灵魂深处、在行动上却是主仆地位倒置,在运用权力的理念上仍是“为民做主”、“父母官”,把自己当成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官”,视人民群众为“子民”、“草芥”。腐败分子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的特权,作为牟取个人利益的资本和筹码,为自己争名、争利、追求享乐,在权力争取上就是不甘心,官多大也嫌小,钱多多也嫌少,就不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王怀忠在任阜阳市原市委书记时,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谁不给他送礼,就看不上谁,就不提拔谁。1999年春节,因为基层的县市领导到其所住大院送礼,造成了市委领导干部宿舍大院交通的阻塞,经交警疏导几个小时才通行。这种典型的主仆错位造成了领导干部的腐败,在扭曲的主仆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不归路。谁忘记甚至无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要否定他、抛弃他。
三、在权力的阶级属性上:本位颠倒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告诉我们,权力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权力是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社会中,权力属于剥削阶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权力的阶级性也十分鲜明,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因而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领导干部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本位”意识的毒害,缺乏民本位的理念,没有认识共产党执政权力的阶级属性,甚至错误地认识到权力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背离共产党人权力观“民本位”的阶级属性。所以在权力运行中,便利用党交给的权力,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立志做大事,而是立志做大官,掌握大权,光宗耀祖、谋取私利,谋大财。在现实中的“59岁现象”,其实质就是没有看到权力属于广大劳动阶级,把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加以运用,这是“官本位”的典型表现。兰州市原市长张玉舜,人称平民市长就是被“59思想”拉下马。他说:“特别是在快退下来的时候,„59思想‟比较严重。”“官本位”实质就是“权本位”,崇尚官位,迷信权力,有官则有权,有权则有钱。正如:福建省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所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些腐败分子入党当官的动机不纯,是想混入共产党的队伍中,利用党和人民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有些人没有当官时非常平易近人,为人也和气,一旦当上官就产生了“官气”、“霸气”、“颐气”,把“一把手”变成“一霸主”、“一支笔”、“一言堂”。马德在克山县一个镇当公务员时,非常有人情味,会来事,常常给领导做饭,打洗脚水,剃头,满身的“奴气”和“媚气”。当上专员和市委书记后,有了权力,特别是当上“一把手”后,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捞个人私利。他任市委书记22个月,平均每个月索贿受贿102万元,平均每天3.5万元。河北巨贪李友灿一次索贿1640万元,平均每天7.8万元。由于他们在运用权力时偏离了以民为本的理念,造成了权力的本位背离和颠倒,错误的权力观葬送了权力主体。
四、在权力的价值导向上:导向变异
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人,因而权力在运行中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权力观运行的最为根本的价值导向。郑培民、牛玉儒等人之所以利用手中握有的重权、大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是其坚持了共产党人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取向。有些腐败分子却不是这样,而是理想缺位、道德错位、价值观移位,权力观扭曲,价值观变异,私欲膨胀,把人民的权力当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利用权力吃、拿、卡、要,拼命敛财,聚财、谋财,中饱私囊。特别是在一些煤炭大省,有些官员到煤矿中入“干股”,即权力股,用权力得到收益,用权力维护黑心矿主的私利。因此致使煤矿事故不断发生,一起接一起,使煤不是黑的,而成为“红”的。所以中纪委、监察部、国资委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定到2005年9月22日投资入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要从中撤出。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李毅中同志说,据贵州、湖南、河南等9个省的不完全统计,至25日,共有497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煤矿中撤出投资。这说明这些领导干部在权力的价值导向上是变异、变质,而且问题这么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在错误的价值观指使下,遵循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心态和腐朽没落意识,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结果晚节不保,大节不要,最终成为历史罪人。最近北京市查处的原市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就是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导引下,心态扭曲,权力异化,不利用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而是把权力私有化,为己谋私,把公家的钱当成自己的,给洗脚小姐小费就20万元。他认为权力就要为自己及全家追逐利益服务,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变异。毕玉玺这样认为,其妻子王学荣、儿子毕波都是这样认识,结果全家都触犯了法律。
五、在权力的使用上:权责脱节
合理的权力结构是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的。有的政治学者把权力划分成权、责、利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可见,权力就是权力、责任、利益的三者统一体。权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领导者行使权力就应该向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由于现实中权力结构不够合理,又加之干部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使有些领导干部忘记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道理。在权力的使用上把权力肢解化,当了官有了权,就抓了权力,丢掉了责任,或把权力的等边三角形变成权力、利益这两条边长,责任这条边短的畸形权力。有的领导干部就是把权力与责任、利益割裂开,在权责分离的理念指引下,追求无责任的权力,以权谋私利,沦为了腐败分子。还有的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口号掩盖下,堂而皇之地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搭个人升迁的平台,破坏生态环境,吃子孙饭,做劳民伤财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向人民负责任,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在刚闭幕的“21世纪论坛”上,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把矛头指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受市场经济规律制约,不考虑投入产出比,投资损耗极大,政绩工程比比皆是。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中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经费损失大约在4000亿到5000亿元。以“国际大都市热”为例,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事实上这不可能,是某些领导人在制造政绩工程。如王怀忠在阜阳任市委书记时,他一次酒后对一个县委书记说:“能上在政绩,但关键不是让老百姓看政绩,而是让领导看到政绩。”王怀中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阜阳“九五”期间全市GDP增长只有4.7%,上报却是22%。到2000年全市GDP上报209亿元,财政实际收入17.8亿元,人均全省倒数第一。纵观腐败分子的权力观,共性的误区在追逐权力时,既要权力也要利益,在运用权力时却是把权与责分割开来,千方百计地追逐权力,甚至是“买官”,但就是不承担权力相应的责任,但要权力带来的利益,甚至把利益扩大到几十倍、几万倍,远远超出了权力本身,进而使权力出现扭曲与变
异,腐败分子就这样出现了。
六、权力运行过程中:用权失控
中央新近出台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秩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权力只有在有效的监督中才能沿着公共的轨道运行,不出现权力异化,不导致权力主体的腐败,党内也不会出现或少出现腐败。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我国在监督上有四个问题很突出,一是上级监督——太远,管不到、管不住;二是同级监督——太软,无法监督、没有能力监督;三是下级监督——太难,在目前的权力格局下,下级无法监督上级;四是法制监督——太滞,法律监督不健全,严重滞后,因此在有些环节出现了权力的失控。这表现为,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搞权与官、权与色、权与票,权与钱、权与物的交换,隐藏期较长,有的长达10年之久。如果监督到位,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发现,不至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书中都说是权力的失控,使之走上犯罪之路。胡建学就说,“官当到我这一级,就无人能管住我了,谁敢说我。”李嘉廷也说,我当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后,没有参加一次党的民主生活,也没有人说我、批评我。有些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中缺乏大局意识,把国家权力部门化,把部门利益个人化,为部门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曲解中央政策精神,为我所需,强调本地区和本单位利益的特殊性,违背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的领导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结党营私,我就代表党,反对我就是反党,监督我的权力就是不相信党。有的领导干部在重大项目决策中不进行科学论证,主观臆断,拍脑袋决定,既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又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提出了著名的“公地恶剧”理论。意思是,假设有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牧羊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一定会增加更多的牲畜。这样“公共牧场”将在牧羊人无节制地放牧中走向毁灭。在政府机构,公共权力及由此产生的公共资源,成了有些握有公共权力的人的公共牧场,如果没有对权力的约束,就将导致执掌公共权力的“牧羊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无节制地毁坏“公共牧场”,最终导致腐败的蔓延和政府公信力的损害。由此可见,权力在运行中失去党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特别是失去制度和机制的制约,特别是舆论监督,其必然造成公共权力在运行中的失控,由此导致权力主体的腐败。
从目前反腐败斗争的现实看,凡是腐败都是权力的腐败,是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扭曲与癌变,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何等的重要。作者曾多次到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监狱去搞过调查,一些已判刑的职务罪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中都强调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这些沉痛的教训中已说明了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反对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树立共产党人的权力观,确保权力不异化。
第二篇:论领导干部权力观
论领导干部权力观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关键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对权利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
作为一种象征,古人曾将“权”喻为“秤锤”,指其具有衡量判断轻重之功能。《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引申义是“制约别人的能力”。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范畴内的延伸。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指出:经过普选的公职人员“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作出了“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的论断。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号召党员干部读《甲申三百年祭》,其用意就是告诫全党同志要十分警惕和防止出现滥用权力和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权利的“人民利益标准”,并把该标准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反复告诫全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无疑也是对掌权为什么、如何掌好权、怎样用好权的最好诠释和回答。就消防部队而言,主要承担着防火监督、灭火救援等社会职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次行动都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手中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运用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有着无比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权利的滥用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开始的,而这种自我修养的腐化堕落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源于放松自我改造、理想信念动摇、心态失去失衡。因此,加强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改造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要求。特别是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官,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力争早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我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打牢防止权利滥用的思想基础。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重点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法纪法规观念,树立法纪红线、道德底线的意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心中有数。要通过学习教育,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保持一种“物利两忘”的淡泊心态,从而能够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摆正做事与做官的关系,破除“官本位”思想。
所谓“官本位”,是指以官为尊,以官为贵,一切为了做官,把做官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衡量人生的地位、作用。“官本位”的封建
残余思想作怪,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滋长,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一大思想障碍。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由于几千年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影响,在不少人的意识里,权力是领导者的专利,群众只是权力的消极服从者和永恒的被动对象。这种错误的权力观至今在党内、在干部队伍中,乃至在不少群众中有市场。这对于我们正确权力观的树立是最大的阻力。我们党的权力观在本质上是与党的群众观和利益观完全统一的,这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始终全心全意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中央全会上,邓小平同志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具体来说,就是要弘扬民本意识,继承我们民族、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等观念,以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意识,从而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廉洁公正,克己奉公,举贤任能,为戒徇私,开拓创新,善于进取。
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强化“责任”意识
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强调:“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这三句话不仅精辟地阐明了正确权力观的科学内涵,而且指出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权力就意味着责任,而责任就意味着服务,意味着奉献。所以说权力观就是责任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就是要树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个别领导干部只看到了“权”和“利”,一味地去享受其带来的种种“好处”,或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以夸大自身的政绩来证明自身的“责任”,却看不到权力实际就等同于责任,就等同于奉献。从古到今,一切有所作为的仁人志士,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不乏责任的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造就了无数民族英雄,对国家与民众的高度责任感,既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人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金钱与美色的诱惑。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尽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从 “责任”二字做起,才能去为人民、为百姓服务,才能不求索取地无私奉献。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权力的行为后果负责统一起来,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上。
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处理好自律与监督的关系。
自律意识是维护和巩固正确权力观的一个重要基石。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使人成为“清官”流芳百世,如:焦裕禄、孔繁森。也可使人成为“贪官”遗臭万年,如成克杰、慕绥新。领导干部要想把握好这个界线,就要靠自律时刻敲响警钟。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从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权力的制约离不开监督,监督是遏制和减少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政治学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权力的监督,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个别领导干部,在监督制度尚未完善时,大会小会、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制度缺失,言外之意,仿佛制度健全后,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制度出台后,却把制度看成一种束缚,想方设法规避制度的约束,甚至与制度背道而驰,不要说自我监督,就是群众的监督也不愿接受。而任何失去监督的权力都是十分危险的,是最容易导致腐败的。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正确地认识监督,把监督做为一种爱护、一种信任,自觉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主动地营造对权力监督的氛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手中的权力不变味,不变质,真正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第三篇:领导干部的权力观 发展观
一、领导干部的权力观
1、权利的理解概念
权力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普通的现象,权力这一个词出现率和使用率也是非常高。但一说起权力常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它似乎无处不在却有无法捉摸,可以感觉到它的威力却又很难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然而,正是这“神秘”的权力,在相当程度上主宰着人类社会。一旦离开了权力的协调和指挥,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一片混乱。作为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的落实公司、营业部的方针政策,协调好各部门的合作,行使好自己的权利,让工作有条不紊的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公司、营业部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认真落实岗位职责,贡献自己的力量。
2、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性
(1)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人生实践受思想的支配,直接支配人生实践的是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人生实践相连接的中介和桥梁。通常我们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与实践是对一般人而言的,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权力观。领导干部是履行管理职能的社会成员,他们的权力行为直接受权力观的支配。因此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集中体现在权力观上,同时权力观又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权力观上定位准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才能真正的做到用权。
(2)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廉洁的需要
权力观问题始终与权力的廉洁与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腐败问题的发生实质上是权力腐败的表现,而权力腐败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事实证明,一个领导者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把权力变成中饱私囊的手段。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迫切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行使好岗位权力的需要
行使好自己的岗位权力,既体现在公司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上,又体现在自己的领导素质上。要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就要用好自己的岗位权力,这一切都是以正确的权力观为基础。自己的岗位权力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这种密切的紧密联系,要求自己要把思想政治基础打牢,牢固树立好正确的权力观,把自己的岗位做好,积极配合落实公司、营业部的各项工作,行使好自己的权力。
二、领导干部的发展观
第四篇: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政治大事。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正确理解权力与权力观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价值观,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为民所执”。
一、加强世界观改造,坚定理想信念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其中最深层次的是世界观,它从根本上指导和影响着人的行为。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搞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所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利观和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就是为人人可以各取所需奋斗,而不是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利益。
理想信念是廉洁自律的思想保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理想信念问题,是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重要保证。一些领导干部不学习马克思主义,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经不住腐朽思想的冲击和诱惑。有的领导干部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心里逐渐产生了不平衡,不甘心于现状,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有所滋生;有的干部本身道德品质就有问题,把精力用在谋取个人私利上。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如果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素养,在人生的道路上必然要出问题。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个人名利思想代替,他们忘记了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没有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而是将其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迷失方向。
如何改造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呢?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共产党的理论,用知识武装头脑,净化灵魂,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在和以权谋私、面对诱惑及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斗争中,1保持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拿着共产党的俸禄,就不能与党离心离德,只想为个人谋利益。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重做事不重言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强化忧患意识,锤炼党性,纯洁作风,坚定信念,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负责、敢于创新,尽心竭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树立正确权力观,用好手中权力
权力,给领导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也给领导者带来压力和风险。领导干部是被人民群众推选,受人民群众委托而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今社会,有些干部很容易产生模糊思想,在权力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有商品和交换的筹码,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
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呢?我认为,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人民造福,为自己建功立业;用不好,会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也会葬送自己的前途命运。
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哪里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表率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风气就正。作为领导干部,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经得起权力的考验,从思想上筑起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意识侵蚀的牢固防线,在工作中清正廉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要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原则,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和决策的衡量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制度,时刻警惕各种诱惑,决不能把权力看成自己手中的私有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维护群众利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自古以来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人民的公仆。不管所在岗位、职责、性质有什么变化,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厚意,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干难事、多做苦事、多管坏事。
一要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用好手中权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时时拿起扫帚清除思想中的尘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二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讲政治,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做到该得到的不一定都要,不该得到决不能伸手去捞。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带头弘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群众利益从机制上、源头上、根本上得到保护。
三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促进民富;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在为人民服务和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的贡献大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四、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近些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比较差,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出现了种种问题。加强廉洁自律,才能使每个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蓬勃朝气。
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为官、用权的根本。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能力,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对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领导干部自身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增强内控能力。做到“慎始、慎微、慎初、慎交”:一要慎始,人生贵在善始。
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要把握好自己。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做到知所守、知所辨、知所拒;二要慎微,防小恶积大恶。一些领导干部违纪犯罪,往往是从不注意小节开始,从荣辱观扭曲开始,从个人作风和道德上出问题开始。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在公务活动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要注意小节,要防微杜渐,固本守节,稳住心神,抗住诱惑;三要慎好,把握适度分寸。作为领导干部,要选择性的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违背原则办事,做违法乱纪的行为;四要慎交,谨防误交损友。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社交面广,交朋友求办事的人也多,因此被腐蚀的危险性也就增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把握好交朋友的范围和方式。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
党的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能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一名领导干部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和政治修养的体现。只有自觉地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拥护、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领导干部。我认为,自觉接受监督要结合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按照各项权限的规定使用权力,自觉遵守和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尤其是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院务公开等制度,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决策,提高权力运行的廉洁高效;二是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上级监督和同级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敢于向群众暴露自己的短处,敢于自查自纠,敢于改正错误,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五、增强拒腐防变力,提高自身修养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领导干部只有修身洁行,摆正对事和对人、做官和做人的关系,才能作风正、少私欲、远腐败、出政绩。
学习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基础。少数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不起考验,做出种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事,究其原因是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和党政
法规的学习,放弃了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导致思想上的迷惘和行为上的放纵。因此,我认为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提高理论素养,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事业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放松学习。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的敏锐性和坚定性,提高明辨是非、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开展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经济知识和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断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习抓好了,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多了,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才能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才能提高,才能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抵制住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形形色色的诱惑。
廉洁自律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作为一个党员,走上领导岗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从大的方面讲,是要在岗位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从个人而言,是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拓创新工作。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一要靠思想建设,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防线,自觉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和典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使自己成为一名手不伸,嘴不馋、耳不偏、眼不花的好干部;二要靠制度建设,要明确自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责任,要带头廉洁自律按章办事、带头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引领群众对自己实行民主监督。只有切实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使腐败问题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和治理,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贡献。
政风廉洁,从来都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时刻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搞好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自觉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做一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
第五篇: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范文)
2011公选领导干部热点: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用好权力这把双刃剑,既是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是实践层面的问题。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正确理解权力与权力观的基本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为民所执”。
一、权力与权力观的基本内涵
权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权力集中表现为国家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灵魂。从狭义上讲,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的支配力量,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性。权力的基本性质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主张权力为民所有,为民所用,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权力的功能是执行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权利,实现公共利益。这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权力与剥削阶级执政的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怎样看待权力,怎样正确使用权力,这是权力观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权力观是掌权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世界观和权力观两者之间,世界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权力观,就是要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党的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措施。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上。在一定意义上,要执好政,就要用好权,就要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些都要以正确的权力观为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正确权力观之间这种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党的干部队伍管理好、建设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他们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迫切需要。新时期我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状况也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变化。一是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种地位的变化,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对这些影响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高度的重视和严肃的思考,就不能正确地对待手中的权力,就很容易脱离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由过去战争年代面临的生与死的考验,成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续退下,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这种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是更尖锐的。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的社会成员对物质利益和其他要求的种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党内、反映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持党员先进性,预防权力腐败的迫切需要。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姓“公”还是姓“私”,这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权力“私”姓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
权力腐败: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得过且过;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专断独行,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有的利用职权比地位、讲享受、讲排场。这些权力“错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预防腐败需要多种措施,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则是预防腐败的一道牢固防线。只要正确的权力观真正树立起来了,能够在广大干部中蔚然成风,能够成为行使权力的行为准则,就一定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