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论文-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①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
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
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4] 刘春梅,《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5] 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中).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
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
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该信息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YJBYS.COM:http://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
论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当前随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制度的建设都要经历一个从论证—实行—反馈—调整—完善的过程,大学生村官制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制度当成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那么,就存在大学生村官再次就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就存在大学生村官是否安心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制度当成是“挂职锻炼”性质的活动,也存在“挂职”与就职的衔接问题。即使我们希望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兼有上述三项功能,还是存在一个分流的问题:分流的渠道是什么,分流的机制是什么,分流的配套措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索。总之,一项制度从创新到完善有一个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重要性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了,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农村却更加落后了,农民与城市的距离进一步加大了,造成两极分化。这不利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具备发展后劲,毕竟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需要一大批建设者,一大批有素质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去服务农村,去建设农村,甚至去带领改变农村。农村的人才都外流了,知识也相对贫乏,加之观念落后,如果不注入新鲜血液,那么我们的农村,将会更加贫穷,更加落后。所以,国家才会出台这么多优惠政策,投入这么大财力、物力,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支农扶农,这才是事情的根本。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设立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村官制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实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而出台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给高等院校带来了许多问题:居高不下的生师比、教学设施的不足等等。将乡村作为人才蓄水池,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
中共中央对新一轮农村改革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划和部署,但改革要采取的具体模式还要依赖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探索,历史上成功的改革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积极探索为基础。但在现阶段的改革,不管进行怎样的探索,都必须要围绕市场作文章,因此,要求主体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的把握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把握住改革的方向和达到改革的目的: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受传统的耕作模式影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不能围绕市场进行,不能有效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导致增产不增收,收入长期偏低。由于文化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自我提高市场经济能力,许多基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结果多数是事与愿违,导致农民对基层政府出现不信任。村集体班子由于自身素质原因,也无法完成这些工作。而在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配置的条件下,大学生“村官”凭着工作的热情、现代的经营理念、良好的和外界的沟通能力,为农民搭建通向市场的平台和渠道,引导农民实行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组织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逐步培养起农民良好的市场经济观念和运作能力,引导农民进行各种改革模式的探索,在基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后备人才
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更好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精神并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懂得基本国情的的人才,不仅为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储备人才。
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是解决当前农村基层有文化的年轻干部青黄不接问题的重要方法,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从一个“青涩”的学生娃,走到农村基层一线,要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融入农村、被农村接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想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干部群众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要求;县乡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和管理措施还不完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
(一)缺乏经验
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刚迈出高校大门的学生,由于一直在校读书,缺乏经验、阅历,加之对农村生活不了解,在到村工作的前期产生不适应,心理、生理需要调整,思想易产生波动。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之始感到没有头绪,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抱着到农村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心态,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盲目乐观,认为新农村建设简单易行,在工作中不顾农村的客观现实条件,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不符合实际,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损害,使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排斥心理。
(二)动机不纯
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动机是多样的,有的大学生确实是抱着到农村扎实干事业的想法而有的大学生明显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就业考虑,在报考之初就想着把“村官”当作就业跳板,工作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在农村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二次就业;有的看重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安心工作,整天想着尽快离开农村;有的私自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各类公务员等,出现边读研边做村官和一人兼多职等情况。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图,使基层老百姓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认为这仅是一场政治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三)学无所用
“村官”职责范围大多是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跑腿开会等事务性工作,感觉跟发展农村经济没啥关系。学无所用,专业与工作脱节,大学生村官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农村比较缺的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选聘的“村官”学历虽高,但学用脱节现象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很难适应农村的实际现状,体现在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切实际。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懂农村经济建设,不会带领农村农民致富,不知工作如何下手,适应不了农村工作需要。
(四)未来预期不明
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扎根农村意识薄弱,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大学生村官录用实行聘用制,三年合同制,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工作,无法扎根农村,常心怀担忧,三年以后怎么办?
(五)经济待遇偏低
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社区)工作。家里供养他们上大学时,欠下了许多的债,原本是指望他们毕业以后挣钱再还,可是他们的工资仅仅够自己用,既然在这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挣不到什么钱,还不如到外面去博一博。特别是那些男孩子们,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无谓的耗费着自己的生命,他们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
(六)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
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
(七)政治激励不到位
选派大学生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省上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
(八)村干部排外
一些大学生村官受农民喜欢,但不受村干部喜欢,虽然村干部不敢明反对,却不让大学生插进村委实质性工作。一些村,村委班子内部存在家族势力与宗派势力,排外心理严重,唯恐权力旁落,暗里较劲把持村级组织政权,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整日无事可干,只领工资不工作,有的干脆不上班。这些大学生村官,一个月大都在农村待不了几天,有人称他们是手上不沾土的“下乡干部”、“流动村官”。他们来到农村大多数的人都是有着一股激情的,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才华,为改变农村的面貌而来。然而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除了村里的人民群众是非常拥护他们以外,他们在农村干不了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使他们感到非常的苦恼和压抑。
农村村委班子人才严重紧缺问题,成为困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农村村官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不会发展经济,不懂致富技能亟需改变,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亟需更新,文化素质与科技致富技能亟需提升。
三、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一)完善能力培养机制
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各级党委应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总结各地经验,以下三条十分重要: 建立培训制度
应以高校、党校为主渠道,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强化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岗前培训。有关高校在到村任职大学生录用名单确定后,及时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即将奔赴农村一线的大学生了解农村基本情况和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各市、县安排从乡村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现身说法,组织现场观摩,开展集中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大培训”工程,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大学生“村官”培训中心,采取中心课堂、远程教育课堂和实践课堂等形式,从政治理论、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农政策、实用技术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上岗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规定每半年组织一次中心课堂集中培训,全年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在省级全面示范小康村粱弄横坎头村建立实践基地,实行联系人帮带制度,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依法办事、综合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培训考核反馈制度,考核结果反馈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桐乡市采取岗位培训、专家讲座、现场参观、工作交流等措施,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增强他们到村工作的信心、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农村工作本领。加强实践锻炼
应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机关、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参与信访、治安、城镇建设等工作,积累多方面实践经验。实施乡镇(街道)领导、联村组长、村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并有计划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街道)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村(居)委会主任助理或农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等综合性较强的职务。同时,为他们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旧村改造、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群团组织等多岗位锻炼机会,安排“急、难、险、重”等任务,进行压担锻炼,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注重典型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充分运用本地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教育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坚定立足农村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完善服务机制
大学生“村官”刚到农村,可能“水土不服”。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必须搞好服务,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把引导工作做细,帮助大学生“村官”缩短适应期。大学生“村官”到任之初,工作、生活不够适应,心理、生理需要调整,思想易产生波动。各级党组织应把思想疏导放在工作首位,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大学生任职所在地的乡村党组织建立结对帮带制度,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乡镇干部或在职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和帮带。为大学生“村官”选好“三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乡镇组织委员。既要当好领导,又要当好“老师”,帮助他们提高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第二位老师是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向他们传授农村基层党务工作经验,加强与基层党员、农民群众的联系,快速融入农村基层;第三位老师是农村种养大户。选定一位种养大户作为“实习老师”,负责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农村实用技术,促使他们把在校学到的知识与农村工作实践迅速结合起来。还帮助大学生“村官”找准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村党员做朋友,实行传、帮、带。设立“生活上帮、工作上带、知识上传”等形式多样的帮带载体和平台,每—名大学生村官均配有两名镇、村干部作为导师,并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基地和镇机关职能部门实践锻炼,努力为他们拓展工作视野、胜任本职岗位创造条件。
及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农村基层信息闭塞的难题。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站,开发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定期编发工作简报,为他们提供思想交流平台。提供上网服务,拓展创业信息来源。除创建“大学生村官网”外,还应创办报纸刊物等,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加强学习、发挥长处、共同提高的园地。
(三)注重教育培训机制 1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大学生“村官”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扎根基层的主人翁意识,克服创业短期化、功利化、个人化倾向,把大学生“村官”创业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起来。强化创业引导。
有创业意愿的,突出一对一创业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其早日迈出第一步。创业取得一定成绩的,注重技能培训和提高管理水平,克服小富即安思想,不断提高创业项目档次和水平,努力把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加强创业风险意识培训,设立创业预警机制,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3发挥带动作用。
引导大学生“村官”把创业过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农村资源,突出示范带动,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企业+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有效形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程度,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四)优化创业环境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优惠政策的统一规范,确保各项制度环环相扣、有机衔接,不断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提高各项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增强优惠政策执行力度。科学管理基金
简化创业基金评审程序,改进项目评估办法,合理分配资金投向,适当放宽贷款年限,科学设计资金回收方法,全面提高创业基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能。注重典型示范
依据创业项目的不同,分别树立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服务类优秀创业典型,突出创业典型的多样性和可学性。选择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作为示范点,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走上创业之路。四是加强创业宣传。评选、表彰并奖励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先进典型,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宣传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和创业经验,促进大学生“村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只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能动性。
总之,不管大家报村官是出于何种目的,工资也好,前程也罢,躲避亦可,但大学生在基层产生的效应却是真实可见的,所以,我相信,国家对于村官的政策会越来越好,而我们在农村基层产生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必将带动农村经济乃至文化思想的再一次腾飞,为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霞主编,《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08年 10月
[2] 刘春梅主编,《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陕西农业科学出版社,2008 年6月
[3] 张诚国主编,《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09年1月
[4] 钟碧琼主编,《大学生村官的使用问题》,山西大同大学报出版社,2009年7月
[5] 赵春霞主编,《“大学生村官”人生价值的实现》,经营管理者编辑部出版社,2010年3月
[6] 张磊主编,《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黑河学刊出版社,2009年2月
[7] 覃雁君主编,《关于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开发研究杂志社出版社,2009年3月
[8] 张璐主编,《大学生村官现状思考》,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出版社,2008年4月
[9] 林善炜主编,《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福州党校学报出版社,2009年1月
[10] 朱晶晶主编,《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与未来工作取向调查与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出版社,2009年11月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小陈乡睢老庄村马梦迪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近年来,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担任村干部,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对于这样一个身处农村、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庞大队伍、年轻群体,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推进农村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如何保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已经成为必须要正视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客观分析和深入了解,特作以下思考。
大学生村官的连贯性、长期性应该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问题,需要政府全面系统了解基层情况,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的有条件、干的有舞台、留得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当前这支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村官自主创业和建立创业基金机制,探索从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机关单位的途径。要逐渐建立大学生村官多需递增、缺口递补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
客观来说,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深入推进,构建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 1
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完善选拔机制,创新用人机制。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选拨机制逐渐与各项专业选拨机制接轨,以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录用程序向那些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大学生伸出开放之手。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村居现状相结合,进行点对点扶持服务,努力为每一个大学生村官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工作发展环境。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培养机制。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保证生活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它本着为大学生村官自身、农村基层工作负责的态度,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制定出详尽的制度,确保每一个村官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全县各乡镇管理办法,将村官纳入本乡全体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考评体系中,细化人事测评制度,保证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科学考核,确定成绩和不足,严格奖惩办法;奖惩制度是针对考核结果,对于优秀者进行相关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激励其他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的信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时实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了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
三、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岗位。各项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充分发挥好一名大学生先进的思想理念、丰富的知识背景、广阔的发展视野和坚定的建设决心。服务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予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的创业富民舞台。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创业;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知识;大学生村官的活力,带动了当地发展的活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是带动先进劳动力转移,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支柱。政府部门侧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富能力的培养,拨付专项创业贷款,将各地较大企业与当地大学生村官搞对接工程,及时解答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村官找准本村创业项目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尽量与本村的农副产业深加工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村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又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发展所在村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带动农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人均收入。二是丰富大学生村官科学技能服务岗位。农村生活除了经济建设外,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等。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期间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村务,及时处理各类信访、投诉案件,协助乡村基层组织开展涉农公共政策宣传,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开展惠农活动;另一方面把农民的需求反馈给政府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争取各种资源,通过各种会方式增进农民福祉。这两项服务方法,放开了大学生的手脚,使得大学生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功能,积极发挥模范带头,实现了大学生与党委政府与群众的三赢局面。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转变村官职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民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民养老问题、村庄经济凋敝问题、流动性和半流动性家庭的婚姻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日益突出。在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教育、医疗、家庭、文体等社会福利事业,推动我国农村向福利社会转变,构建和谐农村,就成为时代的需求,也更能反映当前农民的需求偏好。大学生村官围绕上述新的社会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发展农村文教体育、老人、妇女、村政事业而开展工作,实现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
五、完善流动机制,建立放心机制。在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历程中,如何为广大大学生村官建立一个安心扎根基层、放心服务基层的环境,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有的地区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模式,其他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关爱政策,保障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这些政策的出台,反映了当下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
大学生村官发展的机制还在完善。各项机制的完善是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沉得下去、扎得下根”,是为了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更加舒适、安心的工作的环境,是为了契合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可以看出,选拔机制是以村官公平性为轴保障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是以村官稳定性为轴保证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机制是以村官功能性为轴保护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流动机制是以村官完善性为轴支撑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快速普及,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空间还在不断扩大。大学生村官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基层服务,在不足方面继续提高、继续努力。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路走来,从当初的“三农”问题慢慢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大学生村官制度走向未来的长效建设,还是一条漫长持续的征途。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制度
吧
蝶搬︽惭稗︽卞︽表爸︽拜冲稗︽卞邦︽半爸︽伴贬办︽超罢︽稗邦︽便爸︽地扳︽卞︽佰爸︽恫拜︽拜爸︽表爸︽档︽恫拜︽罢册邦︽宝︽拜吹︽避拜︽宝︽车︽拜扳︽拜爸︽点稗︽椿拜︽拜便邦﹀
笆
稗稗︽佰稗︽卞邦︽帛罢︽避扳邦︽霸罢︽编︽办扳︽碘罢邦︽搬旦︽掉爸︽拜爸︽﹀
办邦︽罢稗邦︽搬缠稗︽掉爸︽椿拜︽斑﹀
半爸︽伴贬办︽超罢︽稗邦︽
办邦︽坝敌︽伴罢稗︽伴避︽疮罢︽点稗︽椿拜︽拜便邦﹀
八
扳爸︽档罢邦︽宝︽办扳︽串罢邦︽柄稗︽伴壁爸邦︽椿拜︽斑︽拜爸︽﹀
拜捕邦︽车稗︽罢层半︽搬敌︽锤︽楚拜︽厨办︽稗邦︽扳爸︽档罢邦︽拜爸︽扳摆扳︽吵︽帛办︽拜便邦﹀
稗稗︽佰稗︽卞邦︽扳爸︽档罢邦︽宝︽唱罢邦︽庇半︽惭︽佃邦︽宝︽拜坝伴︽爸办︽败罢︽罢采拜︽椿拜︽拜便邦﹀
疤
痹爸邦︽笔爸︽罢拌搬︽稗稗︽拜爸︽刁拜︽拜搬爸︽罢般爸︽碧爸︽锤邦︽稗邦︽扳爸︽档罢邦︽办︽庇半︽冲︽霸︽耻稗︽脆︽椿拜︽斑︽拜爸︽﹀
避扳邦︽
伴罢办︽卞︽锤︽楚拜︽厨办︽脆︽蒂爸︽﹀
巴
典︽昌半︽卞︽典︽扳苍罢︽拆︽表爸︽档︽恫︽冬稗︽罢册邦︽拜爸︽﹀
表爸︽脆︽伴唱邦︽颁搬︽炒︽搬得稗︽绊爸︽佰爸︽恫拜︽办︽办邦︽伴罢稗︽舶搬︽党办︽ 罢邦办︽的︽倡爸邦︽罢财罢︽锤邦︽稗邦︽避扳邦︽搬得稗︽佰爸︽底稗︽拜爸︽
表爸︽脆︽扳唱稗︽颁搬︽宝︽表邦︽淬办︽拜爸︽点稗︽椿拜︽拜便邦﹀
1、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接受上级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和管理。
2、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自觉履行工作职责。
3、坚持群众路线,树立务实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5、每年年底分别向村两委、村民代表及乡党委述职一次,依法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