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居巢区村级组织及后备干部配备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巢区村级组织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李向阳卞恒飞昂正义陈惠
11月3日至11月7日,我们第一调研小组分别对银屏、栏杆、中旱三乡镇及该乡镇部分村(居)委会开展了调研活动。我们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开展了调研活动。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干部整体素质有很大的提升,各项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当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所调查部分村组建设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所呈现的特点是:一是自2006年并村以来,村组规模较2000年之前有所增大,人口一般在4000至6000人左右,村干部设立党总支部,每个村党总支平均下属支部4至5个,平均党员人数在200人左右。二是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近几年来,年轻党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村党(总)支部对培养后备干部力量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总体上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仍然突出。在我们所调查的三个乡镇3600余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有1800余名,约占50%。三是从党员的文化程度来看,党员的学历有较大提升,在近几年所发展的党员中,高中以上的文化占90%以上。另外,吸收大学生和致富能手进入村级班子,是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亮点。调研中,中旱镇从高校毕业回乡的大学生中招收10名大学生和7名村级致富能人进行培养,并充实到村级班子
1中,从制度、待遇等方面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优厚的条件,这项举措将会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四是从村级两委班子职数配备情况来看,当前两委班子健全,且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较多,成员总体数量较并村前有很大的减少。并村前规模较小的村,一般干部职数都在7人左右,目前,一般村平均职数在4至5人。约40%的村书记主任职务一肩挑。从调查情况看,多数村两委成员都能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共谋村级发展大业,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党组织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五是从班子结构来看,总体上趋于合理。在年龄结构上,村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保证了中青年干部占主体地位,老中青干部合理搭配的班子框架。各村都选派了村级后备干部,从而保证了村级基础组织的持续发展。在文化结构上,两委成员中初中毕业占总体的约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25%左右。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六是从村级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多数村两委干部的发展意识增长,发展手段也逐步增多。特别是“班长”综合素质较高的村两委成员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村集体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村级组织及后备干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村干部带领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在调查中,当前不少村两委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能力匮乏,有的虽有一定的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一味只顾自家而忽视其他群众。二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老化,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党员队伍的教育管
理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心鲜血液补充不足,党员队伍文化素质较低,“双带”能力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不强,组织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滞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办法不多,“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很好执行。党费收缴不能及时,组织活动很难开展。三是集体组织经济实力普遍薄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收入不稳定,部分村仅有的经济收入就是国家的几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就调查的栏杆集镇而言,全镇8个村几乎全部负债,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导致为民办事能力低,支部失去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发展普遍缺乏有效手段和资金支持。四是村干部待遇普遍较低,使全村干部很难一心扑在工作上。如今,农村干部事务繁多,工作量大,而所得报酬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多数村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自己创收上,这对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制约作用。六是部分村支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少数村书记把党支部在农村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领导绝对化,忽视和否认村委的职能作用,仍然沿袭着不论大事小事都有支部说了算的做法,导致两委争权,谁也不服谁,最终导致村内工作瘫痪。七是村级后备干部难选配。由于村级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村干部工资报酬偏低,导致村内有文化、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不愿进入村班子。在后备干部的选配上,很难选到年富力强、甘于奉献的年轻接班人。
三、加强村级组织和后备干部队伍的对策与建议。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
和纽带。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基础组织优质高效运行,从而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当前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必须切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因此现将我们的建议总结如下: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观念,利用创新观念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化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型期,传统的农村组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如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村级民主建设的推进、村干部的管理和教育等等的问题是当前农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且长期困惑着基层组织建设,甚至涉及到国家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不得不使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的角度来思考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高,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哪个地方哪个村就兴旺,新农村建设就会搞得好。反之,工作就难以开展,经济发展不力,群众怨声载道。在农村群众中常讲的三句话是:村民富不富,重点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三句话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首先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农村主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退职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后备干
部队伍建设,重点是选好“班长”。要强化制度建设,创新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改善村内民主,协调两委关系。创新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创新培养方式抓党员的发展和后备干部的培养,着力解决人才问题;创新活动载体,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3、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经济能力。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如何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条件,也只有靠发展。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农村基层党支部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纳入村级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宜,发挥各自优势,发展地方性特色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机制,完善村内民主。制度是规范、是依据、是准则,它规定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坚持它就能得到肯定,违反它就要受到处罚。要以规范运作,民主治村为目的,制定完善上班制度、村务决策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组织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创新治村方式,规范村级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管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逐步让村级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5、完善基层组织管理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待遇问题、调动农村
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基石,必须高度重视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而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必须利用各种方式,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工作待遇,维护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一是要充分保障农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确保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二是要建立基层干部工资报酬增长机制。要结合当地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和村级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工作绩效挂钩,形成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彻底解决优秀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要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变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不正规”的形象,使成为广大农民心中向往和办事场所。三是要完善和创新村干部提拔晋级的激励机制,使村干部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能人进入村级班子,促进村级组织的良性发展。
第二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
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龋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癣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XX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篇: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洛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全国、全省2009-2010年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有关精神和市委组织部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委县处级及乡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根据部领导意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我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市住建委县处级及乡科级后备干部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住建委近几年经过笔试、考察,层层筛选,我委共选拔出
名科级后备干部。截止2011年10月,已有
人被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干部岗位,另外有县处级副职被提拔到正县级领导干部岗位。现有
名科级后备干部,没有县处级后备干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名科级后备干部的平均年龄为
周岁,最年轻的 周岁,其中30周岁及以下
人,占
%;31-35周岁
人,占
%;36-40周岁
人,占
%,并且各个年龄人数分布比较平均。二是文化程度整体较高。
人的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其中本科学历
人,占
%(其中
人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大专学历
人,占
%。三是性别比例比较特别。与我委
女性领导干部比例较类似,后备干部中女性有
人,占
%。四是政治素质普遍较高。
人中,中共党员
人,占
%;民主党派
人,占
%。五是身份不限,其中行政编制
人,占
%;事业编制
人,占
%。六是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其中学经济类专业的 人,工程技术类专业的 人,管理类专业的人
,法律专业的 人,其他专业的 人,分别占后备干部总数的%、%、%、%、%。
(二)存在的问题
分析住建委后备干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年轻干部数量偏少。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全委 名公务员中,40周岁以下干部数为
名(科员及以下干部 人),占公务员总数的 %;其中35周岁及以下
名(科员及以下干部
名),占
%。
二是干部提拔速度偏慢,近两年住建委共调整提拔干部 名。为了保证后备干部数量,所以选拔后备干部速度偏慢,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几个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一是我委干部数量总量较小,年龄梯次不够合理,干部队伍趋“老龄化”。近几年的公务员空编数又较少,造成每年新录用年轻公务员数量不多,年轻后备干部数量也因此受到较大限制。
二是由于住建委的特殊职能特征。住建委的主要职能是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及管理,这些方面都关系到市民的利益问题,这些方面是不能够完全做到面面俱到的,因此在当前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在民意评测中排名靠后,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使许多优秀年轻干部不愿意到住建委工作,从而造成我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大量流失。
三是由于我委职能部分缺失,一些优秀年轻干部感觉无法尽情施展才华,领导职数上又是僧多粥少,导致部分优秀年轻干部想方设法转移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发展。
二、住建委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以我委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按照干部管理原则,制订出台了《洛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后备干部选拔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选拔标准、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和选拔程序,不断选拔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储备力量。
(一)选拔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我们按照“民主推荐入围,公开选拔入选”的思路,努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公开透明度,积极引入竞争淘汰机制。
一是公开选拔。在选拔后备干部时,我们在全委范围内组织符合基本条件的干部参加统一笔试,对通过笔试的人员再进行认真考察,全面考察建议人选的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发展潜力,注意了解其熟悉领域和主要专长,最后由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并向市委组织部汇报。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组决定等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少数人确定后备干部,在少数对象中选择后备干部的弊端,进一步拓宽了识人选人渠道。
二是民主推考。在大规模集中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条件不成熟时,平时我们主要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民主测评的方式将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吸收进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注重借鉴年轻干部在参加各类公开考试中的笔试、面试成绩,如洛阳市的公务员应知应会考试等,作为进入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标准之一。
三是竞争上岗。目前我委各部门中层职位普遍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对一名干部的能力素养、群众基础等
能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了解干部的极佳平台。因此,我们人事部门干部同志全程参加各部门(单位)的竞争上岗,既做好指导又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补充年轻后备干部队伍。
四是定期调整充实。为了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保持后备干部队伍充足的数量和合理的结构,我们对后备干部的配备比例、资格条件、选拔程序和管理办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通过组织实施,在近两年的干部调整中,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脱颖而出,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今年,我们准备对后备干部队伍重新进行调整。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的人才衡量标准,对于比较优秀的、可列为近期培养目标的人选,在年龄、学历、级别等方面做了适当放宽,使后备干部队伍保持了充足的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素质。
另外,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暂时不能提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如符合后备干部条件,我们也按照规定程序列入相应的后备干部名单。
通过公开选拔、民主推考、竞争上岗等方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真正达到“挖掘一批、掌握一批、储备一批”的目的。
(二)培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后备干部是干部补充的主要渠道,对这些干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其潜在素质和能力,使之不断成熟,逐步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创新,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展对后备干部的培养。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学习型公务员队伍。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在择优选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优化队伍结构,使建设系统的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适应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领导干部选学和考评制度,形成干部选学、群众评学、组织考学的评价机制,把学习培训和掌握必备知识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培养锻炼,使后备干部锻炼有机会、成长有条件,不断
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群众工作能力和全局意识。
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动态管理。建立干部考核的办法和制度,以健全考核机制为重点,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年龄偏大的后备干部做到及时调整,补充后备干部,促进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四是建立跟踪考察机制,在学习培训结束后,进行考察;结合年终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同步考察后备干部,同时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让群众来衡量,是否符合后备干部的条件,从而增强干部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律意识。跟踪考察,有利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高质量高标准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对其工作做出总结鉴定,组织部门根据后备干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目前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我委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选拔标准的科学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实现选拔的科学性一直是个难题。因为每一种选拔方式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其优缺点。如目前普遍采用的先笔试后考察有其标准划
一、便于筛选的优点,但也有其弊端,一是通过一张试卷难以较全面地了解一名干部的知识储备;二是客观题居多的笔试很难反应出干部的特长,容易使部分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在第一关即被淘汰出局,无缘考察关;三是通过试卷不能反应出人的能力,等等。
二是培养措施的针对性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组织部门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方法与原则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难以达到教育培训成果的最大化。
三是选拔培养的系统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上,我们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人手少、精力有限、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使得培养工作的系统性不够,甚至一些年初制定的计划也无法执行。
三、住建委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原则
作为组织部门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如下原则,一是党管干部原则;二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三是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五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原则;六是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原则;七是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原则;八是服从工作大局,统一调配使用。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建议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做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好,为洛阳市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一支精干的后备干部队伍。提高洛阳市城市建设水平,需要各类各样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进行选拔和培养。一要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建立一支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党政后备干部为主线,以不同类别的专业人才为补充的后备干部队伍。二要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
经济管理型人才;三要及时补充,保证质量。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筛选,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结构好、活力强。
2.要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一是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二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3.要坚持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后备干部走向成熟。培养后备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针对目前年轻干部生活、成长条件普遍较好的现状,要使后备干部尽快成长起来、成熟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在实践中让他们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进行多岗位交流,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安排一定领导岗位、干部交流或岗位轮换等方法,使后备干部熟悉各种工作规程,掌握工作规律,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做到,专业技术类的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的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经历,机关工作的后备干部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历。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要知人善用,量才使用,合理安排有利于后备干部施展才干的角色。坚持因人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定向培养。
要根据每位年轻后备干部的特点、特长,因势利导,对其特长进行不断强化,直至其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权威。
5.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有利于后备干部队伍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既要重视选拔培养,又要重视科学管理。因此,要树立标本兼治的观念,从制度入手,兼顾中、远期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注意梯次配备的结构完整,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的管理档案与数据库,把平时管理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促进后备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也是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一支政治上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堪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对于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从今年4月开始,根据省委、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我县作为同期调研试点单位,同步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就“嘉善县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这次课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2个,14人参加;
分发问卷调查表200份;
个别访谈42人;
并开展了档案查阅等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县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并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现状
我县目前共有科(局)级后备干部244名,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6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83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36.9岁,其中30周岁以下30人,占12.3%;
31-35周岁71人,占29.1%;
36-40周岁73人,占29.9%;
40周岁以上70人,占28.7%。二是文化程度整体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240人,占98.4%,其中:研究生4人,占1.67%;
大学学历181人,占75.4%。三是结构逐步优化。后备干部中,女性68人,占27.9%;
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后备干部32人,占13.1%。
二、我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机制,推荐选拔后备干部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努力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形成了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推荐选拔机制。定期开展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乡镇和部门党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后备干部工作,2008年还专门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进行民主推荐。二是建立公开选拔机制。通过开展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之中。2002年以来,结合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我县已同时公开选拔产生31名后备干部。特别是2008年我县通过公开推荐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确定了20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名单,其中50名左右近期可提拔使用;
同时通过竞争性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选出了党政、政法等5个类别的11名后备干部。三是健全联合育才机制。完善与统战部、团委、妇联等联合“荐才育才”机制,定期开展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专项推荐工作,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民意好的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近年来,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较好地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并逐步形成分类别分专业的后备干部名单。
2、创新培养模式,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得到增强。着眼于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三个定”培养模式,对后备干部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使之不断成熟,逐步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是定向培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作经历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特别是抓好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教育。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县级部门中层干部等培训班和年轻干部、党外干部专题研讨会,累计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通过培训,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执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定岗锻炼。在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实践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基地锻炼、上挂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方式,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我县调派援藏、援疆和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等活动,有意识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或工作起点较高的地方工作,后备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出台了《关于建立嘉善县“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开放型经济、党建工作、文化建设、群众工作、城市建设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六大类共十五个“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使后备干部在“基地”锻炼中经风雨、增阅历、长才干。据统计,2007年以来,共抽调156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参与村规模调整、村级组织换届、征地拆迁、项目推进、文明创建、学习实践活动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
选派48名后备干部到国家建设部、国家信访局、省建设厅、省防汛办、上海世博局、江苏省江阴市等单位(地区)挂职。三是定人带培。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一名班子成员或者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二线干部为帮带导师,特别是我县出台的《嘉善县巡视员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退二线领导干部与本单位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进行结对,手把手传帮带,不仅传授岗位业务知识,还定期找他们谈心,了解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逐步成熟。另外,建立了《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带培工作制度》,其中明确了相关领导班子成员通过与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结对,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进行全方位带培。目前,全县共结成各类帮带对子136对。
第五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XX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 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