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城乡规划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调研城乡规划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小分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我的中国梦,以“城乡规划示范村xx村经济建设成果”为主题,到xx县xx村,调研城乡规划与经济建设。通过实地走访,与村委会、村民深入交流,结合调查问卷,对xx村进行调研。借助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政策对xx发展影响、探讨村规划中部分实际问题,深入履行了此次活动“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的主题。
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积极的参入到团队中,认真履行队长及各位学姐、学长布置的工作,主要负责了以下工作:新闻稿件的撰写、联系新闻媒体、为三下乡视频配词、每日活动的总结。
7天,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收获颇多。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队内部紧密合作,利用每位队员优势,性格互补、合理安排工作,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
活动前期,队长根据我们的专长及性格特点进行分工。善于和人交流的同学负责入户调研,了解xx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摄影专长的同学,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摄影工作,活动中,队员们根据事先安排,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工作进行高效有序。活动后期,全队分工、认真的完成了书面材料。
“同心玉成山,协力土变金”,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把自己融入集体才会发挥个人价值。社会日益激烈,团队合作能激发不可思议的潜力,但只有和有凝聚力、严密有序和高效的团队集体组织协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奇迹。
二、以百姓为中心的好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十年,xx领导班子紧密结合政府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引路,科学发展,在附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现村内无辍学儿童,道路全部硬化,村民大多在本村企业打工,有的村民还办起了自己的企业。现xx村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200元补助。按村规划,村民分批搬迁,大多已入住新居民楼。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从侧面、多角度的了解了xx村发展建设情况。我意识到,农村发展不但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要有一个走群众路线、受群众信任、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xx村的变化,得益于村领导班子积极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此外,xx村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结合市场形势,积极招商引资,开展多项经济活动,如:让绿色与财富同行,利用村南的沙滩林地,在不破坏植被基础上,对林地进行“深加工”。借助xx西邻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邻xx小商品市场与石家庄市区,吸引开发商协助开展新农村居民建设,切实的为村民带来福利。
三、深刻的认识到之前,有关专家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喊出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xx村之间经济发展很落后,后来以尹小平为首的领导班子上台后,紧抓经济发展,首先做的就是修路。2001年开始做修路准备。村内外道路全部硬化后,xx村迎来发展的高潮。在入户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村里以前都是泥土路,村民卖农产品,比邻村便宜,商贩也不愿来收购。而现在,村民不但办起了自己的企业,还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家户户都有现代化家电,很多家庭还开上了小汽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经济飞速发展,就要有商品交流, 要交流,就要有路。商品交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商品价值,为百姓带来切实利益。对暂时交通欠发达地区来说,落后的交通影响了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严重阻碍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交通能够得到改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的转化成经济优势,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7天,时间虽短,收获却颇多。我借助这次三下乡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加大了对党史国情、民生实际、基层发展及对“三农”的认识了解。更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投入到祖国复兴的旅程中。
第二篇:教师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教师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丰富暑期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校动员全体教师走村窜户,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接触农民群众,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此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开展情况
(一)活动目的:
了解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征求广大农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和对教师自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活动内容:
调查研究课题: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及农户家庭情况调查。
(三)活动要求: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到位。
2、教师人人参与,调研活动结果真实准确。
3、认真听取群众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在下半年工作中逐条解决,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效果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央、省市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我校所辖的代家村与铁陈村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他们衣食住行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农民群众能用电脑网络买卖农副产品,查询有关农业方面的科学知识。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以初步形成。
三、反思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全体教师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个别农户住在土房里,少数学生初中毕业就在社会上打工。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全体教师认为缺乏知识在社会中只能处于底层弱势群体。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就是生产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决心把“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幸福一方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教好每一个学生,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使教育教学质量在上一个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教师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代家小学
2011-8-14
第三篇:团支部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团支部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结
为响应团组织的号召,我团支部于2008年10月29日展开了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这次活动本着贴近生活、服务社会的原则展开,充分体现了团员积极向上的风貌。
此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即“扫一屋”及“扫天下”。“扫一屋”指一宿舍为单位,对宿舍进行整理打扫;“扫天下”指走出校门深入社区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对于这次活动我团支部的27名成员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29日下午,我们首先开展了第一部分活动——“扫一屋”,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宿舍进行了整理打扫。毕竟宿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六个人共享的一片天地。尤其对外省市的同学来说,宿舍更如他们的家一样,谁也不愿意住在“脏乱差”的宿舍里。所以我们想通过第一部分的活动给同学们一个启示,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多注意对宿舍的整理,为自己更为舍友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一部分的活动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在活动期间也得到了同寝外班同学的大力支持。一番“大兴土木”之后,第一部分活动圆满结束。但“扫一屋”是持久性的,我们仅以此次活动作为起点,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再接再厉。
第一部分活动顺利开展之后,下午3点,我支部全体成员在东门集合,前往我们第二部分活动的目的地——常州里第一社区,进行“扫天下”活动——去清理影响社区形象的小广告。在社区委员会,我们受到了居委会领导们的热烈欢迎,在于领导们商量之后,我们便开始行动。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不放过任何一张烦人的小广告。同学们分工合作,抬水的、刷墙的、铲除的,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天气很冷,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更没有一个人嫌脏怕累。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之后,我们清理了小区内的小广告。小区领导对我们的活动成果大家赞扬,各位同学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的都十分满意。
至此,我团支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活动圆满结束。虽然仅是一次活动,但其带来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大一新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我团支部的凝集力。长期以来,我们都以学习为重,于社会接触的机会甚少。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它考验了我们的主动性与责任心,这对我们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对以后的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在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更应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我们之所以走进大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培养团员的先进性、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8年11月10日
第四篇: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坚持科学发展振兴xx经济
——关于建设“经济强镇”的调研
为实现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我镇通过对所辖村进行走访调研,召开生活会,在广泛征求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找准症结,科学谋划,认真查找出了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镇地处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属半山区乡镇,面积72.3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全镇18个行政村分布于一个“c”形的环山地带,其中7个村位于一面靠山,一面临漕河的狭长地带,11个村位于两面夹山的狭长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工业项目的落地与发展。由于区域位置的特殊性,村民收入只能主要依靠林果业、养殖业、建材加工及外出务工等。其中107国道以西主要以特色农业—磨盘柿、红岗山桃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他区域多以建材加工、纸制品加工、外出务工为主。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XX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镇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经济社会稳定。但对照建设经济强镇的发展目标,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镇相继建设了一批民营企业。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多数企业面临规模小,效益差困难;多数民营企业者多为农民出身,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差,普遍存在着“小富即满,小进则足”的思想,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和魄力,缺乏敢为人先的激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不足。
根据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规划要求,我镇高耗能、高污染的小企业被关停,其他生产企业也对技术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与平原乡镇相比,除建材之外,我镇造纸、化工行业的发展在资源、交通等条件上并不占优势。现有建材企业按照资源分布在各村,因资源纠纷及后备资源匮乏,导致各企业无法将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缺乏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后劲。
(二)传统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镇人多地少,以林果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靠天收、靠天吃饭的问题,传统农业发展不稳定、效益不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不能凸显镇域经济发展的亮点行业。
近几年,我镇林果种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因缺乏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不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导致产业效益不高。我镇 “磨盘柿”、“红岗山”桃主要由外地客商(散商)收购销往外地,未经过加工包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XX村作为“红岗山”桃的全国唯一产地,所产出的水果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红岗山”品牌注册后缺乏科学统一的后续应用,始终局限在第一产业的范围内,经济效益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三)农民致富途径单一,收入偏低。
通过调研发现,我镇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致富”问题;外出务工虽然收入较高,但受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就业门路限制,农民外出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四)柿子沟旅游开发和经营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柿子沟景区部分农户开办了农家院饭店,但分布比较分散,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经营者市场意识淡薄、接待能力有限。我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宣传景区,但未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收益,究其原因主要为景区内除了农家院饭店、水果采摘并没有其他旅游消费项目,游客到柿子沟游玩,供其消费的项目非常有限。
三、建设经济强镇的几点思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东接电谷、南联汽车、西抓生态、城兴三产”的发展思路,结合镇党委、政府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镇村实际,为实现“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旅游大镇”的发展目标,主要宜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大林果业的改良和深加工,实现果品附加值
立足“柿柿红”柿醋深加工项目的投产和XX村柿子树改良技术推广,针对目前我镇林果业面积广,树多品杂,初级产品多,加工转化率低,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首先是改变林果业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保持林果面积、产量与产品品质、效益的协调发展,形成既有明显的特色和品质优
势,又具备较强的规模和效益优势的产业。其次是改变林果业由生产初级产品向深加工方向转变,延伸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使林果业向高起点、高产出、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目的。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柿柿红”醋业加工项目落户投产,规划出一定区域用于项目建设,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大项目甚至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我镇,为辖区及周边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结合镇党委、政府认真谋划梳理汇总的30个项目建设为基础,在马连川村规划建设农产品观光采摘园,在该村北山规划出大红袍石榴种植基地、磨盘柿基地、山灵枣种植基地各100亩,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观光采摘园;以神星镇医院自筹资金为主,积极吸引开发商的介入和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医院后侧西北部规划占地300亩,依托地势地形穿插建设集休闲、疗养、餐饮、教育、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大型疗养中心。
(三)深度开发“柿子沟”资源,进一步打响生态旅游牌 一是科学规划景区内景点优势,将XX村上庄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持上庄原有村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依托其紧邻“百年柿林”、“千年柿树王”等景点,打造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原生态影视基地;二是结合东峪村新民居工程建设,以东峪村三个自然庄为试点,继而整合中峪村四个自然庄,借助政策扶持,建设与柿子沟景区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的民间别墅,同时在解决村民自住基础上,兼顾旅游接待能力,留有游客住宿空间,使游客与村民一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三是在景区原有娱乐项目基础上,增设自助烧烤、户外露营、狩猎、野外
登山、自行车比赛等活动,增加游客的消费范围和趣味,延长游客在柿子沟的停留时间;四是利用“柿子沟”良好的生态资源,谋划建设三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专用公路:打通县城西北外环至柿子沟旅游专用公路,拉近县城乃至保定市与柿子沟之间的距离;有效串联东峪“千年柿树王”、“百年柿林”等品牌景点,在“柿子沟”山脚修建环山景观大道;在适宜地段,间隔性的加宽进出柿子沟道路作为车辆“候行区”,有效缓解堵车、会车问题。
(四)加强管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由镇工会组织牵头,与县总工会、人才市场、企业等中介和用工单位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随时向各村发布招工信息,有效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结合XX村在北京种菜的部分村民、马连川村在在天津塘沽搞蔬菜批发的部分村民,利用他们信息灵通、就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其在致富的同时更好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五)强化引导,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
以XX纸厂等纸制品加工企业技改升级为契机,积极引进高效节能产业项目和绿色环保型项目;发挥技改升级作用,引导和实施现有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对重点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壮大工业实力。
2011年1月10日
第五篇:沭阳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沭阳紧紧瞄准“建设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高速度开发,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走出了一条独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一、沭阳的主要做法
沭阳县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68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60万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沭阳的城市名片。其主要做法为:
1、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一是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二是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四是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沭阳县城美好的未来。
2、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沭阳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和“酵母”作用,以基础性、功能性强的投资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3年以来,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每年都在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有95家企业在沭阳从事房地产开发。去年以来,城区新竣工商住楼152万平方米,在建315万平方
米,即将开工420万平方米,建成高层商住楼126栋、在建153栋、即将开工211栋。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
3、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沭阳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而且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沭阳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共规划建设有12层以上楼房725栋,其中建成319栋,在建121栋,标志着沭阳“高层时代”已经来临。
5、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沭阳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等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即将建成使用,城区干道全部完成“无杆化”改造,出租车实现更新升级,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6、大力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坚持把绿化、亮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作为花钱少、见效快的民心实事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环境美化工程来抓,大手笔实施城市“增绿”、“添亮”工程,城区绿化、亮化投入逐年加大,城区3亩以上公共绿地已达38个,城市绿化率超过49%,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城区亮化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
二、沭阳的基本经验
沭阳城市建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对城建组织工作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城建政策的高度灵活,得益于城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强,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上:
1、在土地开发上坚持集约发展。一是聚集城市发展资金,做好“卖地”文章。2005年以来,共挂牌126宗地,面积6580亩,合同成交金额达13亿元,追缴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2.5亿元,为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放大沭城建设规模,做好“供地”文章。通过与省有关部门协调调整土地总体规划,调整面积达6500多亩,从而保证了城区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狠抓土地复垦开发,做好“造地”文章。三年来,通过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2744亩,为城市可持续开发集聚了土地资源。
2、在投资政策上坚持“放水养鱼”。一是对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开发给予税收、规费优惠。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30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二是对标志性工程加大优惠奖励的比重。凡层高在地面12层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投资规模在3500万元以上的非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列为标志性工程。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按征收标准的20%奖励;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18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三是对投资兴建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契税优惠。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5年内所征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所征的营业税自经营之日起,5年内按50%奖励给企业。
3、在房价战略上坚持让利于民。在拆迁之前,政府就利用拆迁补偿款、县财政补贴以及信贷资金,采取无偿划拨土地、减免征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免征建设规费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置小区建设成本,切实做到了让惠于民、造福于民。拆迁中,补偿的标准让拆迁户能接受,并且补偿金不打折扣,及时到位。如果拆迁户不愿意购买安置房,拆迁办负责帮拆迁户找临时住房,或帮助谈房屋租金。安置房每平方米均价为800元,仅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一半。对于拆迁户中的特困户,政府提供廉租房,10年不要一分钱租金,10年后可再按原价付款购房。与此同时,县里还通过减收规费等措施,实施低房价战略,使房价平均价格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始终比周边地区低30%以上,从而让老百姓随时都能购到价廉质优的住房。
4、在拆迁包保上坚持落实到人。拆迁工作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这在2006年的沭阳县城同样存在,曾经发生百人去京上访事件,但沭阳县政府很快就妥善处理好拆迁与城建这一棘手矛盾,除了政府的低房价战略、普惠与民、科学安置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沭阳县创设了非常管用的拆迁包保落实到人的奖惩机制。即在全县范围之内,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自荐和挑选相结合的办法,由组织部门公开考察,抽调50名干部分成50个工作小组,签订拆迁包保责任状,实现拆迁包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到位,对提前完成、按期完成分别给予奖励、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的予以批评、退回原工作单位,结果98%以上的干部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或提前或按期完成了拆迁包保任务。
三、关于我市城建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与先进地区比,特别是与沭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建设理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抓城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1、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沭阳县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
财政收入,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我市要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城建,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进城市化步伐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创造性地推进城市建设。
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城市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城市建设大投入,钱从哪里来?沭阳县的成功经验是“大投入源于活经营”,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作,大力实施城市新区成片开发战略,走“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设之路。我市承载力小,财力有限,更要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城市投入不足的难题。要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充分发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这一投融资载体和操作平台作用,盘活、收储和运作区属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和闲置资产。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银行更多融资,巩固和扩大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要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注册资本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信誉,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要求,广纳国内外客商,参与我市城市建设。
3、树立彰显个性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城市。沭阳县素有花乡之称,他们将发展目标定位为苏北最大、最美县城,现代化中等城市,特色是在一个“美”字上。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同样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要注重城市建设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发展质的提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发展的“软实力”;既要注重城市融入现代元素,更要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龙山文化、文庙、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枣林、盘河、元宝湖、千红湖等自然景观,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路子。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当前,随着“两高一铁”时代的到来,乐陵步入快速发展的新
时期,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超前谋划,增强节约意识。要着力于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建城市,建好城市为人民;突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要加快实施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坚持安置区建设先于房屋拆迁,力争做到“零过渡”,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解除广大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乐陵市第一批赴沭阳学习成员建设规划组宋登山、刘同成、靳月征、刘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