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我牵头,县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思考》课题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企业和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我县未来XX年的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需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谋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XX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79907.68公顷(不包括与外县争议面积),其利用状况如下:
(一)农用地:22541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其中:耕地面积47948.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27%;园地面积2417.9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7%;林地面积137421.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0.96%;牧草地面积23404.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38%;其它农用地14224.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32%;
(二)建设用地:401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7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64%;交通用地面积446.5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9.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
(三)未利用地:50476.5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0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8599.3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28%;其它土地1877.2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72%。
二、我县未来XX年建设用土预测
(一)交通建设用地预测。根据《**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xxx”规划》要求,拟建设以荔八公路为主干线,内接外连通乡出县的“一横十纵”公路运输网络。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596.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84.43公顷、园地10公顷、林地10公顷、牧草地18公顷、其他农用地20公顷、未利用地7.57公顷。
(二)工矿用地预测。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化结构,着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总体规划,到XX年,全县将初步完成三个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是把平湖响水洞规划为电子材料、旅游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植物油精深加工、饮料、酒、食品、生物饲料及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业为一体的轻工业聚集区;二是把通州规划为以大理石板材、高岭土、中药材粗加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三是把四寨规划为以水泥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到2020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达441.01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121.97公顷、园地26公顷、林地12公顷、牧草地1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15.03公顷。
(三)城镇用地预测。全县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继续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全县的城镇建设要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加强重点乡镇建设,强化交通干线城镇的培育,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同时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道路骨架,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力争住房、街道、供电、供排水、通讯、环保、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县城镇规模达535.89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250公顷、园地6公顷、林地4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5公顷。
(四)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交通、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计达2880.20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公顷、园地3公顷、林地2公顷、牧草地3公顷、其他农用地15公顷、未利用地2公顷。
(五)水利设施用地预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抓好防洪排涝、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工程建设,抓好以六硐护河堤、排洪工程和掌布河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8.4千米,排洪遂沟5千米;二是根据全州水电开发统一规划,加快抓好槽渡河、六硐河、霸王河三条流域水电开发,建成装机7.5万千瓦的甲江水电站、装机2.44万千瓦的河湾水电站等。配套做好电网输送系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和县城电网改造,加快输电线路网络建设。三是提高小水电电力就地转化能力。xxx期间,要积极争取新建和续建通州五里坝水库、摆茹水库、水落洞水库等三个重点项目,新建县城二级翻水坝工程。预计到2020年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439.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99.6公顷、园地35公顷、林地36公顷、牧草地30公顷、其他农用地57公顷、未利用地92.4公顷。
(六)特殊建设用地预测。
按照省委、省政府“贵州南部旅游环线”建设要求,围绕“世界地质奇观旅游县”品牌,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和景区景点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作用。“xxx”期间,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并协助国家天文台搞好台址的建设,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以及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县特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3.73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0公顷、园地5公顷、林地3公顷、牧草地2公顷、其他农用地3公顷、未利用地7公顷。
预计到2020年,以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5036.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预计将新增建设用地1080公顷。需占用耕地611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67公顷、牧草地73公顷、其他农用地115公顷、未利用地129公顷。
三、我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
(一)土地后备资源利用前景。按后备资源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我县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达3511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其利用现状主要为荒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1812.57公顷,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林地后备资源1059.29公顷,牧草地后备资源12976.12公顷。我县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园地后备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二)已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分析。据调查和农业部门资料,XX年,我县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750公斤/公顷,复种指数为180% 因此,大力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提高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耕地生产力将有较大增长。
我县园地大部分为低产园,产量仅为4250公斤/公顷,只要加强管理,更新老龄园木,选用优良品种,单产可有效提高。
林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低,因此,只要加强林业管理、科学采伐,选育速生优良材种,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将有较大的发展。
我县牧草地全部为天然草地,单位产草量低,仅为15030公斤/公顷,据畜牧部门预测,只要加快草场更新速度,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可将草场单位产草量提高,我县畜牧业发展有很大潜力。
我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较零乱、分散。通过加强规划改造,充分利用村寨空闲地,逐步搬迁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可节约大量建设用地。
四、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质量总体较差。我县土地总面积居全州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分别为0.92公顷、0.16公顷和0.45公顷,均居全州第三位;人均牧草地0.08公顷,居全州第五位。总的来看,我县土地人均量大,但土地质量较差,耕地中有4682.46公顷坡度在25度以上。全县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低产林地、园地、牧草地也占有相当比例,全县土地质量总体较差。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我县属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生产投入较少,致使耕地质量普遍较差,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耕地复种低,全县土地利用率仅为81.96%,垦殖指数为17.13%,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林地面积较大,但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相当部分是低产林地,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蓄积率和产出率均低。园地所占比例小,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全县可开发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且园地大部为低产园地,果园产量低;县境内牧草地均为天然草地,尚未进行人工改良开发利用,草质差、产草量低,单位面积载畜量低,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全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11.1平方米,属超标范围。
(三)人口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我县XX年末总人口为30.5万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XX年末,我县人口将达到33.0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8.34万,城镇化水平达25.09%;2020年末,人口将增至35.6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13.75万,城镇化水平达38.6%。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每年我县建设占用均超过20公顷,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占地还将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税。
(四)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农用地的需求量加大,盲目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肥力逐年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之近年来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施用减少,重用轻养,造成耕地理化性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五、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一)保增长、保红线。要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保障现有耕地总量不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土地总量。
(二)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结合我县实际,落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业项目进入标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准并组织落实到位,推动建设用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县各类建设用地的关键,重视和抓好规划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县一方面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耕地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又存在布局不合理,低效使用土地的问题。从上一轮规划(1997—XX)实施情况看,我县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为133.33公顷,截止XX年12月,我县实际建设占用耕地为143.5公顷,已超出规划指标,从各乡镇用地指标使用看,存在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没有完成,有的又突破指标,在用地布局上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造成有的项目不能实施,影响县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正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大纲》已经省相关通过批复,现正抓紧编制乡镇规划,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1.认真开展新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规划实施评价是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由于编制准备工作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基础数据调查不够深入,数据不够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等不能完全衔接,规划建设用地预测不到位,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科学,耕地保护缺乏柔性措施和保障支撑。特别是对乡镇规划研究不够,造成规划调整频繁,为此,要认真吸取上一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价,提出改进规划修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增强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扎实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发展规划是编制规划的基础,要充分收集和研究各行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搞好调查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扎实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与保障措施等项目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规划基础数据详实可靠。
3.重点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必须坚守的一条红线,不可逾越。我县地处山区,坝区很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和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调整耕地的性质结构,基本农田布局结构,在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总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整,留足建设用地空间,使用地布局和图斑的安排与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用地的需求一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
4.科学预测建设用地需求。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现状,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规模现状等方面因素,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坚决克服和纠正贪大求多,不切实际,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的做法,在合理确定县城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的同时,重点保障小城镇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要求。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有利于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将盘活国有企业资产与推动旧城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方面实施对接,达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价值取向,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必须对规划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作出严格的控制。一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随意更改。
(五)提高增减挂钩方案的实施效率。鼓励建设用地整理,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将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尽快地进行挂钩使用,同时,在增减挂钩实施中,切实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降低农民负担,有效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篇: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我牵头,县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思考》课题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企业和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我县未来1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需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谋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0xx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79907.68公顷(不包括与外县争议面积),其利用状况如下:
(一)农用地:22541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其中:耕地面积47948.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27%;园地面积2417.9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7%;林地面积137421.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0.96%;牧草地面积23404.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38%;其它农用地14224.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32%;
(二)建设用地:401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7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64%;交通用地面积446.5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9.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
(三)未利用地:50476.5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0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8599.3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28%;其它土地1877.2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72%。
二、我县未来10年建设用土预测
(一)交通建设用地预测。根据《**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拟建设以荔八公路为主干线,内接外连通乡出县的“一横十纵”公路运输网络。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596.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84.43公顷、园地10公顷、林地10公顷、牧草地18公顷、其他农用地20公顷、未利用地7.57公顷。
(二)工矿用地预测。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化结构,着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县将初步完成三个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是把平湖响水洞规划为电子材料、旅游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植物油精深加工、饮料、酒、食品、生物饲料及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业为一体的轻工业聚集区;二是把通州规划为以大理石板材、高岭土、中药材粗加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三是把四寨规划为以水泥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到2020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达441.01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121.97公顷、园地26公顷、林地12公顷、牧草地1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15.03公顷。
(三)城镇用地预测。全县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继续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全县的城镇建设要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加强重点乡镇建设,强化交通干线城镇的培育,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同时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道路骨架,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力争住房、街道、供电、供排水、通讯、环保、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县城镇规模达535.89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250公顷、园地6公顷、林地4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5公顷。
(四)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交通、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计达2880.20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公顷、园地3公顷、林地2公顷、牧草地3公顷、其他农用地15公顷、未利用地2公顷。
(五)水利设施用地预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抓好防洪排涝、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工程建设,抓好以六硐护河堤、排洪工程和掌布河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8.4千米,排洪遂沟5千米;二是根据全州水电开发统一规划,加快抓好槽渡河、六硐河、霸王河三条流域水电开发,建成装机7.5万千瓦的甲江水电站、装机2.44万千瓦的河湾水电站等。配套做好电网输送系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和县城电网改造,加快输电线路网络建设。三是提高小水电电力就地转化能力。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新建和续建通州五里坝水库、摆茹水库、水落洞水库等三个重点项目,新建县城二级翻水坝工程。预计到2020年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439.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99.6公顷、园地35公顷、林地36公顷、牧草地30公顷、其他农用地57公顷、未利用地92.4公顷。
(六)特殊建设用地预测。
按照省委、省政府“贵州南部旅游环线”建设要求,围绕“世界地质奇观旅游县”品牌,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和景区景点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作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并协助国家天文台搞好台址的建设,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以及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县特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3.73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0公顷、园地5公顷、林地3公顷、牧草地2公顷、其他农用地3公顷、未利用地7公顷。
预计到2020年,以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5036.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预计将新增建设用地1080公顷。需占用耕地611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67公顷、牧草地73公顷、其他农用地115公顷、未利用地129公顷。
三、我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
(一)土地后备资源利用前景。按后备资源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我县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达3511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其利用现状主要为荒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1812.57公顷,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林地后备资源1059.29公顷,牧草地后备资源12976.12公顷。我县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园地后备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二)已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分析。据调查和农业部门资料,20xx年,我县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750公斤/公顷,复种指数为180% 因此,大力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提高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耕地生产力将有较大增长。
我县园地大部分为低产园,产量仅为4250公斤/公顷,只要加强管理,更新老龄园木,选用优良品种,单产可有效提高。
林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低,因此,只要加强林业管理、科学采伐,选育速生优良材种,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将有较大的发展。
我县牧草地全部为天然草地,单位产草量低,仅为15030公斤/公顷,据畜牧部门预测,只要加快草场更新速度,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可将草场单位产草量提高,我县畜牧业发展有很大潜力。
我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较零乱、分散。通过加强规划改造,充分利用村寨空闲地,逐步搬迁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可节约大量建设用地。
四、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质量总体较差。我县土地总面积居全州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分别为0.92公顷、0.16公顷和0.45公顷,均居全州第三位;人均牧草地0.08公顷,居全州第五位。总的来看,我县土地人均量大,但土地质量较差,耕地中有4682.46公顷坡度在25度以上。全县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低产林地、园地、牧草地也占有相当比例,全县土地质量总体较差。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我县属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生产投入较少,致使耕地质量普遍较差,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耕地复种低,全县土地利用率仅为81.96%,垦殖指数为17.13%,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林地面积较大,但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相当部分是低产林地,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蓄积率和产出率均低。园地所占比例小,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全县可开发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且园地大部为低产园地,果园产量低;县境内牧草地均为天然草地,尚未进行人工改良开发利用,草质差、产草量低,单位面积载畜量低,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全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11.1平方米,属超标范围。
(三)人口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我县20xx年末总人口为30.5万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末,我县人口将达到33.0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8.34万,城镇化水平达25.09%;2020年末,人口将增至35.6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13.75万,城镇化水平达38.6%。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和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每年我县建设占用均超过20公顷,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占地还将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税。
(四)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农用地的需求量加大,盲目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肥力逐年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之近年来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施用减少,重用轻养,造成耕地理化性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五、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一)保增长、保红线。要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保障现有耕地总量不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土地总量。
(二)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结合我县实际,落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业项目进入标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准并组织落实到位,推动建设用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县各类建设用地的关键,重视和抓好规划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县一方面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耕地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又存在布局不合理,低效使用土地的问题。从上一轮规划(1997—2010)实施情况看,我县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为133.33公顷,截止20xx年12月,我县实际建设占用耕地为143.5公顷,已超出规划指标,从各乡镇用地指标使用看,存在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没有完成,有的又突破指标,在用地布局上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造成有的项目不能实施,影响县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正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大纲》已经省相关通过批复,现正抓紧编制乡镇规划,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1.认真开展新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规划实施评价是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由于编制准备工作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基础数据调查不够深入,数据不够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等不能完全衔接,规划建设用地预测不到位,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科学,耕地保护缺乏柔性措施和保障支撑。特别是对乡镇规划研究不够,造成规划调整频繁,为此,要认真吸取上一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价,提出改进规划修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增强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扎实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发展规划是编制规划的基础,要充分收集和研究各行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搞好调查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扎实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与保障措施等项目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规划基础数据详实可靠。
3.重点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必须坚守的一条红线,不可逾越。我县地处山区,坝区很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和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调整耕地的性质结构,基本农田布局结构,在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总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整,留足建设用地空间,使用地布局和图斑的安排与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用地的需求一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
4.科学预测建设用地需求。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现状,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规模现状等方面因素,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坚决克服和纠正贪大求多,不切实际,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的做法,在合理确定县城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的同时,重点保障小城镇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要求。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有利于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将盘活国有企业资产与推动旧城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方面实施对接,达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五)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建设、使用监管。进一步落实用地审批、开工检查、竣工验收管理,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巡查及竣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防止土地闲置、空闲和超面积建设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复核验收制度和乡镇国土所属地管理责任制,督促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和按时竣工。
(六)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盘活存量土地,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切入点,更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新举措。切实做到“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处置闲量”。
1.采取空间盘活方式,实现“借天生地”。倡导厂房向高空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积极推行“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通过在原厂区翻改扩建,增加容积率,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资盘活”、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的目标。
2.采取收储盘活方式,实现“退二进三”。对关停并转的工矿企业和学校用地,进行收购储备,重新确定土地用途,以招拍挂出让方式适时推出,提升城镇土地的经济价值。
3.采取转让盘活方式,实现“腾笼换鸟”。积极开展存量土地专项摸底调查处置工作。在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县存量土地底数的基础上,将闲置土地按照使用情况和闲置原因,分为已批未建、半建半闲、建设进度缓慢、建成后部分停产、建成后停产等类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分别加以处置,既缓解地根紧缩的矛盾,又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对闲置的存量土地,分别进行督查会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难以到位的,重新组织招商,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项目置换方式,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4.采取挂钩盘活方式,实现“星星换月亮”。在大力推进“三集中”的过程中,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衍生的传统村庄建设用地,将成为潜力最大的土地后备资源。要积极调整思路,抛弃“无地可垦”的旧观念,充分挖掘村庄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一是加大废旧村庄复垦整理力度,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二是积极实施增减挂钩,集中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用复垦废弃住宅指标抵新占地指标,确保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
六、几点建议
(一)完善批后监管办法。企业对土地的投资强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土部门对企业投资强度主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发改部门提供的文件或批复,而企业在取得土地后工程设计、建设时实际的投资规模往往有变数,国土部门无法掌握,而且闲置土地认定中,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等因素如何认定,由谁认定等尚无详细的评价办法。建议引入中介机构,对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情况给予跟踪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监管的依据。
(二)增强乡镇政府节约集约利用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列入政绩考核。
(三)细化监管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调控机制,确保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出让条件设定着手,严格审查投资额度,同时参考项目企业的注册资产,由银行出具验资证明,方可批准核准备案,防止虚拟项目及投资。
(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价值取向,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必须对规划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作出严格的控制。一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随意更改。
(五)提高增减挂钩方案的实施效率。鼓励建设用地整理,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将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尽快地进行挂钩使用,同时,在增减挂钩实施中,切实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降低农民负担,有效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篇:关于宝应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宝应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根据本次市委党校主体培训班的要求,近期,笔者就宝应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县在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并逐步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该县坚持一手抓“吃饭”、一手抓建设,着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耕地保护有效推进。完善县、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把征地和农用地专用审查关,到2008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量达118.9万亩,较好完成了市政府目标考核任务。
二是项目用地得到保障。通过向上争取,今年独立选址项目和挂钩指标共征地1418亩,其中挂钩指标1215亩、独立选址项目203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新增耕地连续4年超过8000亩,既保护了耕地又为工业项目和城市开发用地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是土地利用率逐步提升。通过提高供地门槛,不断强化批后监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强
1度从最初的每亩20-30万元提高到目前每亩100万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该县土地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一是规划修编有待进一步加快。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原来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原规划用地布局较分散,易导致重复建设,不利于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二是供需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用地指标争取不多,后备资源储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三是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前几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于强调“营造政策洼地,放宽土地使用门槛”,不少项目投资强度偏低,存在多占少用、宽打宽用、征而不用等土地资源浪费闲置现象。四是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用地指标不足,相关镇和部门重经济发展、轻土地保护,导致违法用地现象增多。尽管相关法规对土地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置办法,但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机制予以保障,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三、几点建议
1、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管理土地的“龙头”,是审批用地、控制规模和用途的依据。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契机,统筹各类用地布局。一是注重与专项规划相结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叠加,科学划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区域,为今后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
件。二是注重与土地整理和实施挂钩工作相结合。结合老村庄整治、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分散、闲置和空间较大的特点,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积极促进村庄合并,合理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三是注重与节约集约用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结合“一圈三沿”产业布局规划,着力调整工业和农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引导各类项目向县城经济圈、“三沿”(沿安大公路、沿淮江公路和沿宝应湖)产业带和特色园区集中,推动“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2、加强全程调控,把好土地利用关口。一是严把项目预
审关。由县国土部门牵头,会同发改、经贸、建设等部门,建立项目申报预审制度,严控土地供应“闸口”,把好项目立项关、投资规模关、投资强度关、建筑系数关,从源头上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力保重大项目和土地投入产出高的项目用地,使用地指标彰显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严把土地供应关。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严格按土地投入定供地面积、按建设进度定办证进度、按产出效益定优惠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土地供应政策,县开发区投入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镇工业集中区不低于160万元/亩。对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低于3000万元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三是严把合同签订履行关。加强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管理,未按约定投产,或未达到相应投资密度、经济密度、税收密度的企业,坚决按合同规定抓好整改,毫不手软。建议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纳入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岗位目标考核内容,真
正将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坚持多措并举,保障土地利用需求。按照“管住总量、扩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多途径挖掘土地资源,保障土地有效供给。一方面,力求扩大增量。在用足计划指标,积极争取点供和独立选址指标的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围绕“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及中心村集中”的思路,将对零散农村居民点的房屋拆迁复垦和对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转化成用地周转指标,除用于拆迁农民安置建设中心村使用外,将剩余指标等量置换到城镇周边地区,为城市开发和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争取每年增加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另一方面,注重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契机,全面摸清全县土地利用情况。对闲置、抛荒的土地,按国家规定一律予以收回;对新批项目督促其尽快开工,重点抓好到位率,无特殊情况不再办理延期手续;对已办土地证但未开工的项目限期要求开工,在规定期限内未开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对征而未用、征而少用,土地闲置超过规定期限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整合、调剂、置换等各种手段加以盘活。同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平房改楼房,建造多层厂房,“多增资、少增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
4、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执法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执法管理长效机制。一是着力推动执法联动。完善由县国土、纪检监察、建设、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用地情况执法检查,从查处非法转让、闲置土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案件入手,一案一策,动真碰硬,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效。二是不断加强执法巡查。探索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违规举报奖励和村级土地执法协查员和信息员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执法巡查,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力争把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积极开展执法创建。扎实开展创建执法模范镇(区)活动,抓住“按时告知”和“按期答复”两个重点,积极稳妥地处理土地信访问题,落实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制和包案制,形成“统一领导、部门配合、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土地信访新格局,促进全县用地秩序不断规范。
第四篇:沭阳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沭阳紧紧瞄准“建设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高速度开发,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走出了一条独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一、沭阳的主要做法
沭阳县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68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60万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沭阳的城市名片。其主要做法为:
1、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一是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二是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四是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沭阳县城美好的未来。
2、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沭阳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和“酵母”作用,以基础性、功能性强的投资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3年以来,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每年都在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有95家企业在沭阳从事房地产开发。去年以来,城区新竣工商住楼152万平方米,在建315万平方
米,即将开工420万平方米,建成高层商住楼126栋、在建153栋、即将开工211栋。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
3、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沭阳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而且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沭阳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共规划建设有12层以上楼房725栋,其中建成319栋,在建121栋,标志着沭阳“高层时代”已经来临。
5、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沭阳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等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即将建成使用,城区干道全部完成“无杆化”改造,出租车实现更新升级,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6、大力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坚持把绿化、亮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作为花钱少、见效快的民心实事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环境美化工程来抓,大手笔实施城市“增绿”、“添亮”工程,城区绿化、亮化投入逐年加大,城区3亩以上公共绿地已达38个,城市绿化率超过49%,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城区亮化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
二、沭阳的基本经验
沭阳城市建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对城建组织工作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城建政策的高度灵活,得益于城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强,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上:
1、在土地开发上坚持集约发展。一是聚集城市发展资金,做好“卖地”文章。2005年以来,共挂牌126宗地,面积6580亩,合同成交金额达13亿元,追缴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2.5亿元,为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放大沭城建设规模,做好“供地”文章。通过与省有关部门协调调整土地总体规划,调整面积达6500多亩,从而保证了城区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狠抓土地复垦开发,做好“造地”文章。三年来,通过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2744亩,为城市可持续开发集聚了土地资源。
2、在投资政策上坚持“放水养鱼”。一是对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开发给予税收、规费优惠。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30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二是对标志性工程加大优惠奖励的比重。凡层高在地面12层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投资规模在3500万元以上的非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列为标志性工程。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按征收标准的20%奖励;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18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三是对投资兴建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契税优惠。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5年内所征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所征的营业税自经营之日起,5年内按50%奖励给企业。
3、在房价战略上坚持让利于民。在拆迁之前,政府就利用拆迁补偿款、县财政补贴以及信贷资金,采取无偿划拨土地、减免征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免征建设规费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置小区建设成本,切实做到了让惠于民、造福于民。拆迁中,补偿的标准让拆迁户能接受,并且补偿金不打折扣,及时到位。如果拆迁户不愿意购买安置房,拆迁办负责帮拆迁户找临时住房,或帮助谈房屋租金。安置房每平方米均价为800元,仅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一半。对于拆迁户中的特困户,政府提供廉租房,10年不要一分钱租金,10年后可再按原价付款购房。与此同时,县里还通过减收规费等措施,实施低房价战略,使房价平均价格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始终比周边地区低30%以上,从而让老百姓随时都能购到价廉质优的住房。
4、在拆迁包保上坚持落实到人。拆迁工作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这在2006年的沭阳县城同样存在,曾经发生百人去京上访事件,但沭阳县政府很快就妥善处理好拆迁与城建这一棘手矛盾,除了政府的低房价战略、普惠与民、科学安置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沭阳县创设了非常管用的拆迁包保落实到人的奖惩机制。即在全县范围之内,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自荐和挑选相结合的办法,由组织部门公开考察,抽调50名干部分成50个工作小组,签订拆迁包保责任状,实现拆迁包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到位,对提前完成、按期完成分别给予奖励、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的予以批评、退回原工作单位,结果98%以上的干部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或提前或按期完成了拆迁包保任务。
三、关于我市城建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与先进地区比,特别是与沭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建设理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抓城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1、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沭阳县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
财政收入,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我市要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城建,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进城市化步伐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创造性地推进城市建设。
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城市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城市建设大投入,钱从哪里来?沭阳县的成功经验是“大投入源于活经营”,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作,大力实施城市新区成片开发战略,走“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设之路。我市承载力小,财力有限,更要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城市投入不足的难题。要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充分发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这一投融资载体和操作平台作用,盘活、收储和运作区属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和闲置资产。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银行更多融资,巩固和扩大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要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注册资本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信誉,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要求,广纳国内外客商,参与我市城市建设。
3、树立彰显个性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城市。沭阳县素有花乡之称,他们将发展目标定位为苏北最大、最美县城,现代化中等城市,特色是在一个“美”字上。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同样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要注重城市建设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发展质的提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发展的“软实力”;既要注重城市融入现代元素,更要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龙山文化、文庙、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枣林、盘河、元宝湖、千红湖等自然景观,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路子。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当前,随着“两高一铁”时代的到来,乐陵步入快速发展的新
时期,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超前谋划,增强节约意识。要着力于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建城市,建好城市为人民;突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要加快实施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坚持安置区建设先于房屋拆迁,力争做到“零过渡”,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解除广大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乐陵市第一批赴沭阳学习成员建设规划组宋登山、刘同成、靳月征、刘正华)
第五篇:土地资源调研报告例文
调研报告范文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既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资产,还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丌断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丌断深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丌断加强,我国的土地市场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土地资本运营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丌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显得尤为重要。20**年下半年实施县乡机极改革,新组建**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土地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资源保护不资产管理幵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各项制度,加大国有土地储备交易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觃定,土地市场的培育发展和觃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丌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挄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极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亍我县城镇觃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丌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迚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亍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15 号)和国
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觃定》(国土资源部第 39 号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觃范土地市场,确保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20**年 8 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县国土资源局,定编 5 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极,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迚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觃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20**年 2 月 20 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市场秩序电规电话会议,下发相关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土地管理松驰,制度丌健全,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顽。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我县以迚一步治理整顽土地市场秩序为契机,抓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顽,促迚土地市场建设,迚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划拨供地范围,切实抓好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 20**年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违续推出了一系列丼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亍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觃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觃划区基准地价,幵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迚一步明细化、觃范化;相继出台《关亍加强城镇觃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亍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觃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觃支持。
(三)多形式幵丼,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觃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觃、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劢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规、丼办与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 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劢,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讣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不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丌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觃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迚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觃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讣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觃定》(国土资源部第 39 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觃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觃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丌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亍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幵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规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发布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挃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纨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丼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发布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挄照觃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挄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 5、6
年时间,**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1.39公顷,出让11.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 5054.2625 万元,为**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 72 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枀的作用。
二、**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亍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觃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迚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亍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劢,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丌够觃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觃和各项制度有待迚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远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丌止,少数开发商不乡(镇)、村远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丽治丌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亍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丌大,竞争力丌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丌了与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丌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戒用亍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
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丌健全、管理丌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丌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挄照土地利用总体觃划迚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觃划时,往往实行觃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觃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戒个人忽规城市觃划,讣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丌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觃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丌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远觃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丌到位,政府丌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迚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丌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觃意识丌强,远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顼当前利益,丌顼长进计划。为引迚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丌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丌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挄照相关法律法觃迚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丌合法又丌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挄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三、解决**土地市场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觃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觃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亍促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挃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觃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觃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迚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迚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迚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觃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迚和培育觃范的土地市场。
四是要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储周转金,银行提供相应的贷款,以保障土地收储运营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资金(政府出资戒银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确保土地储备交易工作的顺利迚行,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及出让管理觃范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强同纨检监察机关的密切配合,迚一步加大土地远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不土地有关的远纨远法案件,推劢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