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建议
一是产业用地有效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空间资源较为充足,但产业选址与规划空间适配性不够;二是流量空间来源于减量化,但实施难度日益增大;三是存量用地转型资源多,但退出和盘活机制亟待完善;四是规划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但实施力度和管控弹性都有待加强。二是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不够。
与诸多国际大都市相比,x建设用地单位产出明显偏低,特别是产业用地绩效过低是x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痛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现状产业用地规模大,土地利用质量效益低;二是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益低、功能弱、退出难、利用难;三是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度较差,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不够。针对x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报告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拓展土地资源有效供给,强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土地利用制度创新,努力以高质量的土地利用促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建议:
一是强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要紧紧围绕x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利用方式。重点推进“六个创新”:一是创新规划管理方式,探索弹性管控机制。
要适度加大重点地区开发容量,加快完善“综合用地”政策,进一步明确“综合用地”布局原则,完善“综合用地”实施机制。围绕培育优质产业项目,注重精准施策,根据项目需求核定地块规划条件,对需要进行规划调整优质产业项目进一步简化、加快调整程序。二是创新产业存量更新机制,拓宽土地盘活途径。
既要更大赋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为企业转型提供多种选项,鼓励企业自主更新;又要更严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工业用地房地产化。三是创新产业准入机制,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
要注重从源头筛选优质项目,增加“达产承诺”的含金量。土地供应要向好项目和优质企业倾斜,聚焦总部机构、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隐形冠军等,实行差别化供应和全过程服务。四是创新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实施机制,加大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力度。
学习借鉴东京、香港、深圳、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和站点综合开发的经验与模式,探索x特点的TOD模式。建议在x东站、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五是创新宅基地利用途径,提高闲置宅基地使用效率。
要进一步完善农民集中居住政策,创新途径方法,解决“资格、资金、资源”三大瓶颈问题。探索闲置宅基地及房屋资源盘活利用路径,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动,助推乡村振兴、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六是创新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坚持以“四个论英雄”为导向,探索将土地利用绩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二是拓展土地资源有效供给。
要以“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守住底线、动态平衡”为原则,聚焦“六个一块”,有序拓展土地资源供给,在保障近期功能项目落地的同时,为城市后续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一是“活一块”——千方百计激活批而未用土地资源。
批而未用土地,包括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和供而未用x种类型。要对这些地块逐一排摸,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千方百计激活、用好这些地块。二是“收一块”——有序推进开发边界内的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土地等项目”。
要进一步加大收储力度,以备好项目落地。三是“整一块”——实施“以用定减、以减定增”,因地制宜整治、释放现状低效用地。
四是“放一块”——完善战略留白区过渡期管理政策,为好项目落地和老项目升级改造创设绿色通道。
战略预留区是为不可预期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件预留发展空间,建议适度放开,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五是“飞一块”——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引领x都市圈协同发展。
要充分利用x在苏浙皖的“飞地”,着眼产业链和产业联盟构建,继续探索与当地合作开发的模式。六是“造一块”——科学利用河口滩涂资源,合理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