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坚持科学发展振兴xx经济
——关于建设“经济强镇”的调研
为实现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我镇通过对所辖村进行走访调研,召开生活会,在广泛征求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找准症结,科学谋划,认真查找出了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镇地处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属半山区乡镇,面积72.3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全镇18个行政村分布于一个“c”形的环山地带,其中7个村位于一面靠山,一面临漕河的狭长地带,11个村位于两面夹山的狭长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工业项目的落地与发展。由于区域位置的特殊性,村民收入只能主要依靠林果业、养殖业、建材加工及外出务工等。其中107国道以西主要以特色农业—磨盘柿、红岗山桃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他区域多以建材加工、纸制品加工、外出务工为主。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XX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镇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经济社会稳定。但对照建设经济强镇的发展目标,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镇相继建设了一批民营企业。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多数企业面临规模小,效益差困难;多数民营企业者多为农民出身,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差,普遍存在着“小富即满,小进则足”的思想,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和魄力,缺乏敢为人先的激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不足。
根据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规划要求,我镇高耗能、高污染的小企业被关停,其他生产企业也对技术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与平原乡镇相比,除建材之外,我镇造纸、化工行业的发展在资源、交通等条件上并不占优势。现有建材企业按照资源分布在各村,因资源纠纷及后备资源匮乏,导致各企业无法将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缺乏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后劲。
(二)传统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镇人多地少,以林果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靠天收、靠天吃饭的问题,传统农业发展不稳定、效益不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不能凸显镇域经济发展的亮点行业。
近几年,我镇林果种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因缺乏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不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导致产业效益不高。我镇 “磨盘柿”、“红岗山”桃主要由外地客商(散商)收购销往外地,未经过加工包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XX村作为“红岗山”桃的全国唯一产地,所产出的水果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红岗山”品牌注册后缺乏科学统一的后续应用,始终局限在第一产业的范围内,经济效益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三)农民致富途径单一,收入偏低。
通过调研发现,我镇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致富”问题;外出务工虽然收入较高,但受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就业门路限制,农民外出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四)柿子沟旅游开发和经营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柿子沟景区部分农户开办了农家院饭店,但分布比较分散,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经营者市场意识淡薄、接待能力有限。我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宣传景区,但未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收益,究其原因主要为景区内除了农家院饭店、水果采摘并没有其他旅游消费项目,游客到柿子沟游玩,供其消费的项目非常有限。
三、建设经济强镇的几点思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东接电谷、南联汽车、西抓生态、城兴三产”的发展思路,结合镇党委、政府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镇村实际,为实现“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旅游大镇”的发展目标,主要宜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大林果业的改良和深加工,实现果品附加值
立足“柿柿红”柿醋深加工项目的投产和XX村柿子树改良技术推广,针对目前我镇林果业面积广,树多品杂,初级产品多,加工转化率低,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首先是改变林果业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保持林果面积、产量与产品品质、效益的协调发展,形成既有明显的特色和品质优
势,又具备较强的规模和效益优势的产业。其次是改变林果业由生产初级产品向深加工方向转变,延伸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使林果业向高起点、高产出、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目的。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柿柿红”醋业加工项目落户投产,规划出一定区域用于项目建设,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大项目甚至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我镇,为辖区及周边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结合镇党委、政府认真谋划梳理汇总的30个项目建设为基础,在马连川村规划建设农产品观光采摘园,在该村北山规划出大红袍石榴种植基地、磨盘柿基地、山灵枣种植基地各100亩,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观光采摘园;以神星镇医院自筹资金为主,积极吸引开发商的介入和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医院后侧西北部规划占地300亩,依托地势地形穿插建设集休闲、疗养、餐饮、教育、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大型疗养中心。
(三)深度开发“柿子沟”资源,进一步打响生态旅游牌 一是科学规划景区内景点优势,将XX村上庄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持上庄原有村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依托其紧邻“百年柿林”、“千年柿树王”等景点,打造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原生态影视基地;二是结合东峪村新民居工程建设,以东峪村三个自然庄为试点,继而整合中峪村四个自然庄,借助政策扶持,建设与柿子沟景区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的民间别墅,同时在解决村民自住基础上,兼顾旅游接待能力,留有游客住宿空间,使游客与村民一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三是在景区原有娱乐项目基础上,增设自助烧烤、户外露营、狩猎、野外
登山、自行车比赛等活动,增加游客的消费范围和趣味,延长游客在柿子沟的停留时间;四是利用“柿子沟”良好的生态资源,谋划建设三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专用公路:打通县城西北外环至柿子沟旅游专用公路,拉近县城乃至保定市与柿子沟之间的距离;有效串联东峪“千年柿树王”、“百年柿林”等品牌景点,在“柿子沟”山脚修建环山景观大道;在适宜地段,间隔性的加宽进出柿子沟道路作为车辆“候行区”,有效缓解堵车、会车问题。
(四)加强管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由镇工会组织牵头,与县总工会、人才市场、企业等中介和用工单位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随时向各村发布招工信息,有效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结合XX村在北京种菜的部分村民、马连川村在在天津塘沽搞蔬菜批发的部分村民,利用他们信息灵通、就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其在致富的同时更好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五)强化引导,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
以XX纸厂等纸制品加工企业技改升级为契机,积极引进高效节能产业项目和绿色环保型项目;发挥技改升级作用,引导和实施现有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对重点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壮大工业实力。
2011年1月10日
第二篇:乡镇经济建设交流会发言材料
根据这次研讨会的安排要我就如何建设经济强镇发言。我认为建设经济强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实现的多种途径,也有许多的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制约,作为一个乡镇主要负责人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上狠下功夫。江浙经济发展为什么走在全国前列,罗田近两年发展速度为什么如此之快,我体会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我镇经济发展为什么步子迈得不快,思想观念落后是问题的根源,解放思想提了近三十年,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总是解放不了呢?主要是存在三怕。一怕承担风险不敢解放思想;二怕有损既得利益不大愿解放思想;三怕行为失当不会解放思想。三怕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思想上始终找不到存在的差距,没有忧患意识。落实到抓经济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五个有余,五个不够:一是理性有余,冲劲不够;二是谨慎有余,闯劲不够;三是精明有余,开明不够;四是自主有余,压力不够;五是管理有余,服务不够。因此,我认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学习罗田经验,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两个大讨论,即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和优化环境的大讨论,首先把干部群众的思想闹通;其次在全镇上下弘扬三种精神:一是弘扬首创精神。要敢为人先,对抓经济工作的任何方式方法都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摒弃只说不干,光说不练,坐而论道的习惯,摒弃观望、怕犯错误和怕承担责任的思想;二是弘扬探索精神。要有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地谋划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大发展,敢于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弘扬真抓实干的精神。通过集思广益,把好的思路、好的举措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干字上,多干少说,干好再说。在此基础上,充分认清形势,掌握发展方向,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找到发展差距,从而树立信心,创新思路和方法,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在加快xxxx创业园的建设上狠下功夫。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产业聚集的平台。要根据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产业扎堆、集群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xxxx创业园。这是实现xxxx项目建设和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乡镇招引2000万以上项目有,但较少,而且必须进县园区才能享受有关政策,而一些有市场、有技术,投资不足2000万元的项目,甚至有些是与大项目配套的项目根本没有资格进县办园区,乡镇又没有地方能安置这些项目,至使有些项目外流。如我镇上年洽谈的智雄铸造项目和鑫源钢构,一个已经走了,一个准备在团风落户。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建设乡镇工业园的要求,而且刻不容缓。加快乡镇园区建设,一要立足现实、科学选址,区位不优、交通不便,企业不愿落户,三通一平投资过大,乡镇难以承担。二是要坚持两个结合办园区。也就是争取县政策和资金支持与镇内挖潜力相结合,政府投入与争取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当然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重要。如用地和税收政策,用地多少钱一亩、有没有优惠、交县办手续多少、税收地方留成有没有优惠等,如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是否享受县办园区政策,必须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等。三是要加强领导,成立专班。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参与、亲自招商,确保有项目进园区,进园区项目能落户,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园区发展初具规模。
三、在培植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产业兴、百业兴,经济强镇必须靠产业来支撑,我们必须着力扶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我镇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培植了一些初具规模的产业。与自己比,有所发展,但放在全省、全市中比,差距就很大。既有总量不大的问题,又有人均不高的问题;既有规模小的问题,又有层次低的问题;既有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又有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的问题。看到这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工商方面,要集中力量主攻窑炉机械、装帧材料、饲料加工、物流配送等四大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装帧材料要围绕扩规上档来盘强盘大,形成装帧纸业龙头;饲料加工要依托四方饲料、鑫一饲料、富康饲料、正方饲料等企业。做好精深加工和扩大规模,创立品牌的文章,形成饲料工业集群;物流配送要围绕俊达、新兴、爱明等仓储运销企业,扩大仓储规模,搞好优质服务,促其延伸壮大,形成流通产业集群;特别是窑炉机械,要以劲马陶瓷、中鑫窑炉、华杰窑炉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内引外联不断做强做大,形成制造工业集群。劲马陶瓷现在已经达到了年产1000座窑炉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中鑫窑炉已经进军高端窑炉市场--冶金窑炉机械领域;华杰窑炉承接的订单中20%来自海外市场。到目前为止,全镇已经发展了30多家中小窑炉设备制造企业,窑炉行业总产值达到5个亿。随着窑炉机械制造企业的陆续落户,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玻璃陶瓷以及冶金陶瓷在内的各类陶瓷制造企业,正在形成窑炉机械产业集群,占领了国内三分之二的窑炉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为我们打造窑炉机械制造业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步我们要在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创标准,继续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上下工夫。
现代农业方面,结合xxxx实际,通过规划引导、抓点示范、政策推动,培育壮大优质粮油、畜禽养殖、名优水产和设施蔬菜四大优势产业,特别是畜禽养殖,全镇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102个,蛋鸡养殖专业户357个,生猪存栏6.2万头,年出栏5.4万头;蛋鸡存笼317万只,年产鲜蛋10亿枚,成为鄂东乃至全省名副其实的蛋鸡养殖第一镇。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以生猪养殖和种猪繁育为主的华盖牧业,年出栏生猪8000多头,每年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猪2800多头,提供优质仔猪2万多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蛋鸡养殖和种苗繁育为主的华联禽业,蛋鸡存笼达8万只,每年为社会提供罗曼鸡种苗100多万只,成为县级龙头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的洪都1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之中,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将成为全县养殖业的示范基地。随着蛋鸡产业迅速发展,全镇已先后组建了五个专业禽业合作社,其中东门河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东门河牌商标的鸡蛋远销武汉、合肥、上海、北京等地超市。
第三篇:乡镇经济建设表彰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镇XX总结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奖励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精心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激励全镇上下士气,进一步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我镇建设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最高,居住环境最优的幸福小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刚刚过去的XX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镇、村两级换届之年,更是我们建设幸福小镇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全镇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三晋十强县”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郑村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建设全县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最高、居住环境最优的幸福小镇的新篇章。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幸福小镇》专题片,大家一定能够切身体会到,在短短的几年中,郑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到XX年底,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xxxx万元,同比增长27.5%;财政总收入完成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x万元,同比增长89.2%,增幅位居全县第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7元,人均增收1609元,增幅为26.5%,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镇上的移民搬迁工程、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湘峪三都古城旅游开发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接受省、市、县巡视检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特色城镇化规划还被确定为全市的试点。郑村镇今年跨入省级文明乡镇行列,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在刚刚结束的全县XX总结表彰大会上,我镇荣获了全县最高奖——党建红旗金杯。我镇的其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1、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2540万元,完成6栋楼主体工程建设和楼体外墙保温工作,室内外装修正在进行。
2、煤矿采空塌陷区移民安置工程:总投资2.2亿元,肖庄移民点完成投资1.05亿元,一期工程(17栋楼71925m2)主体完工,外墙保温完成50%;二期工程(9栋楼37339m2)主体已完成80%;湘峪、半峪、常店移民点已完成招标,相继开工建设。
3、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xxx万元,现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加固堤坝2700m,建成上游600m的河槽方格网、5条翻板坝坝基,坝体正在建设中,跨河一号大桥桥墩已完成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桥梁吊装。
4、集中供水工程:总投资560万元,可解决中后片9个村以及肖庄移民区、寄宿制小学在内共4000余户,近1万口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该工程目前已完工,正在进行试供水。
5、绿化工程:完成通镇路绿化21公里,通村路绿化12公里,村庄绿化9个;完成半峪、后河核桃树连片种植780亩,湘武路两旁荒山连翘连片种植1500亩;完成南山森林公园树株补植、公园主要道路的基础开拓等工作。
6、湘峪“三都古城”旅游开发工程:投资600万元,完成旅游综合办公大楼的修建和入口街道的绿化、亮化工程,“3a级”景区投入试营运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
1、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在郑村落地。总投资3.5亿元,于XX年9月20日召开了盛大的奠基仪式,省农业厅、市、县主要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该项目为“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打下扎实基础。我们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先后组织了三场专题讲座,分四批组织全镇农村干部、养殖大户赴大象总部进行参观考察。目前,部分标准化养鸡场已动工兴建,各村的养殖基地规划有序进行,力争两年内建成年出栏800万只肉鸡的养殖基地。
2、引进润宏新能源发电基建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已完成投资1亿元,建起了主厂房、高低压配电室、4个余热回收装置和冷却循环等配套设施,20台机组全部到位,管道连接已完工,准备正式运行。
(三)集镇建设规模初步形成
1、以肖庄、半峪、湘峪、常店为主的四个移民点正在加紧建设,肖庄移民点今年年底前建成使用;湘峪、半峪、常店移民点已完成招标,并相继开工。
2、与移民工程相配套的水、电、气等配套实施相继完备,幼儿园、小学、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正加紧规划建设中,绿化、亮化、硬化等工程一如既往地加快开展。
3、以大象肉鸡产业化项目和“一村一品”为依托的农牧业,以半峪煤矸石烧结砖、亿豪铸业等为主的新型产业,以湘峪“三都古城”为代表的三产服务业等逐渐发展壮大。
4、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郑村被确定为全市三化协同推进的试点,意义深远。我们正聘请国内顶级的规划部门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我镇进行三规合一的规划,做大城镇规模,做强城镇品牌。
(四)安全稳定保持平稳态势。我们始终把安全和维稳工作放在第一位来抓。一是严格进行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并分别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二是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和分色预警工作。投资200多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78个,对湘峪、半峪、侯村等11个村进行了分色预警挂牌;三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四是扎实开展民爆物品、校园安全、企业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全镇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五)产业转型发展迈开新步。一是以湘峪“三都古城”景区为主的旅游开发,即将投入运营;二是以半峪、侯村、夏荷、肖庄、赵庄、后河等村为主的矿区服务业方兴未艾;三是半峪煤矸石烧结砖厂、忆豪铸业、奇锐工贸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逐渐发展壮大;四是肉鸡养殖业呈蓬勃发展势头;五是郑村占股份40%的鑫海公司郑庄煤矿建设稳步推进。
(六)“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今年我镇的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农家书屋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五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实效。硬化街巷67.732公里;新建便民连锁店5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280人;便民连锁店、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都实现了全覆盖。
(七)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郑村镇跨入省级文明镇行列,侯村村由市级文明标兵村跨入了省级文明村,夏荷村首次跨入市级文明村行列,镇上建起了综合文化站,村村建起了文体活动场所、农民书屋。在元宵节“三八”、“七一”、“十一”等传统节日里,各类文艺宣传活动精彩纷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在近几年的元宵节、农民运动会上,郑村的节目和表演多次受奖。
(八)党的建设再创佳绩。一是加强镇、村两级班子建设,把镇、村两级换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顺利完成了换届任务。二是强化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集中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增长了本领。严格按照“三推五审四公示”程序,发展新党员16名,四是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大对后进村的整顿和建设。后进村全部得到转化。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开展了“六治六促”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促进了镇、村两级干部作风的好转。便民服务、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小型工程招投标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四个中心”规范运行。述职述廉、询问质询、民主生活会、诫免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以加强群众监督为重点,以阳光农廉网、政府信息网、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为主要平台的“三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是目前我镇党建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全镇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群众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在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模范带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一年来为郑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以及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刚刚结束,许多重要工作、重要项目还需要加快节奏,加大力度,少数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驾驭全局能力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干部思想不解放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较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社会矛盾和资金压力依然是制约转型跨越发展的桎梏;煤矿采空区治理任重道远。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xx建设“三晋十强县”的迈大步之年,更是我们建设全县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最高、居住环境最优的幸福小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充分认识到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认识到干部群众中蕴藏的能量和动力,切实增强建设幸福小镇的信心,勇于担当,力争有新作为、有大作为。
第四篇:乡镇半年经济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半年经济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栖贤乡狠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充分调动全乡党员干部积极性,凝聚社会正能量,全面深化推进“三区建设”,紧扣“全域开放年”主题,围绕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抓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全面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化监督,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序推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1.超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抓项目,优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5%;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到位资金5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多渠道创收,乡镇税收达到350余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优化产业,强化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75元,超过目标增幅要求。
2.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一方面是推进产业的服务与创新,工业总产值达297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6%。新引进注册流通企业4家,另有5家流通企业正在洽谈和办理中。
另一方面是加快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以农业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突出产业特色,配套职能为重点,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效。首先是扩大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96亩,新增产品结构连片调整500亩,新增设施农业135亩,规模效益得以显现。其次是突出了栖贤产业特色,新增连片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等主导产业3000亩;黑山养殖迅猛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生产经营效果突出。最后是强化了服务管控。推广配方肥30000亩;有序推进了涉农商标的注册,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每月农残检测,畜牧业的监测及防疫工作。
3.服务业增效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95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1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8%。经打造,金堂山,梨花沟,老牛背景区景点已成为全县的旅游品牌。4.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市级贫困村三学寺村,上半年以产业扶贫,发展了3000亩伏季水果,向贫困家庭发放了7000只鸡苗,正在着力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户10户,规范和升级了5户农家乐,农民增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8.5%。
到位省外资金、到位外资、重大产业化项目、税源建设、税收双代目标半年已完成,全年目标确保完成。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两项目标全年差距较大。
1、财政收入:
原因:一是由于财政部门省市区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分成比例分别由24%降为15.6%、39%增加为60%。按照2013年数据测算,品迭后光华辖区财政收入一年减少1000万元。二是光华辖区今年仅有天祥广场1个在售楼盘(现余249套房源,预计销售额8亿元),加之市场不景气,5、6月销售均为零。三是清欠项目金林半岛经多年反复催缴,迟迟不能征收入库。四是清算项目仅有世代春天、成都花园两个项目,共计840万元(土地增值税)。五是受大环境影响,辖区内麦德龙商场、家乐福超市、乐宾百货、安利日用品、仁和春天百货等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收入下滑。
现已采取的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对辖区26户税收实得50万元以上的企业走访服务,征求企业意见,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增税;二是继续加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税收征管信息并提供给税务部门(一季度配合税务部门征收了四川中屹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等共计1604万元,地方实得253万元);三是继续加强税源建设工作,积极通过中介机构、社会人士、辖区企事业单位等,依托辖区项目资源、楼宇资源、工业园区资源开展资源招商。通过挂靠的方式开展感情招商。通过为辖区现有企业提供的配套服务,获取良好的口碑,实现以商招商。近3年新引进企业2013实现财政收入1328万元。四是继续协助税务部门做好辖区在售项目(天祥广场)、清欠项目(金林半岛,欠税4100万元,地方实得2102万元)、清算项目(世代春天120万元、成都花园720万元)的征收工作。五是在当前税收体制、分成级次改变的前提下,及时掌握辖区内省属企业基本信息,并通过加深感情联络,促使其将注册地址变更至辖区内,为下一步参与税收分成奠定基础。六是继续协同税务部门加强一次性税收(成都天悦桃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龙泉项目、国诚集团)的跟踪服务和征管工作。预计年内实现企业所得税156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 原因:一是烹专地块、省车管所地块、省委党校自主改造3个项目均未实现上市拍卖和自主改造的启动,因此,该项目标无项目支撑。二是辖区内大型企业较少,挖掘设施、设备购置全年预计不足2亿元,难以支撑该项目标。
现已采取的措施:一是对辖区资源进行了反复、仔细梳理,逐户上门走访,了解企业、单位设备购置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做到应统尽统。现尽最大努力能统计入库的有1.4339亿元(金沙商鼎项目土建约2600万元;锦城出租汽车公司设备购置2000万元;省军区房管局改造设备购置约4000万元(美丽云天酒店);仁和春天百货设备购置279万元;国诚集团设备购置400万元;天辰楼设备购置500万元;国安厅设备购置4560万元)。二是配合区统计局主动与省、市统计部门衔接,在不占用我区正常申报数据的前提下,争取省、市统计部门对我处的支持。三是继续加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争取部分企业、单位将在外区的改造项目纳入我区申报。
三、项目工作推进情况
1、天祥广场项目:该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商业部分及“住改商”4号楼已销售完毕。住宅部分1、2、3号楼已开盘销售,均价每平方米1.3-1.4万元,但受大环境影响,目前销售缓慢(现余249套)。4号楼(拟住改商、面积250、270平方米各22套,共计11500平方米,现正在征求全体业主意见,达到100%后,提请区政府召开会议,出具会议纪要)。
2、省委党校宿舍改造项目:现正在进行模拟拆迁工作,因学校教职员工较多,各种利益矛盾均在此次调查当中体现,现模拟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学校目前已放假;626户住户签约593户,签约率94.73%。
3、烹专地块改造项目:烹专教学用地宗地面积约43.62亩,目前已拆除完毕,周边公服用地约2.33亩,合计45.95亩。烹专地块目前正在进行鸣翠路脱裙工作,完成后由土储中心制定方案挂牌上市。
4、省车管所地块项目:目前车管所宿舍已经拆除,区房管局正在进行产权注销工作,预计10月份完成。
5、金沙商鼎项目:现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完工销售。
2014年上半年,栖贤乡狠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充分调动全乡党员干部积极性,凝聚社会正能量,全面深化推进“三区建设”,紧扣“全域开放年”主题,围绕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抓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全面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化监督,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序推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1.超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抓项目,优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5%;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到位资金5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多渠道创收,乡镇税收达到350余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优化产业,强化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75元,超过目标增幅要求。
2.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一方面是推进产业的服务与创新,工业总产值达297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6%。新引进注册流通企业4家,另有5家流通企业正在洽谈和办理中。
另一方面是加快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以农业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突出产业特色,配套职能为重点,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效。首先是扩大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96亩,新增产品结构连片调整500亩,新增设施农业135亩,规模效益得以显现。其次是突出了栖贤产业特色,新增连片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等主导产业3000亩;黑山养殖迅猛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生产经营效果突出。最后是强化了服务管控。推广配方肥30000亩;有序推进了涉农商标的注册,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每月农残检测,畜牧业的监测及防疫工作。
3.服务业增效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95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1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8%。经打造,金堂山,梨花沟,老牛背景区景点已成为全县的旅游品牌。4.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市级贫困村三学寺村,上半年以产业扶贫,发展了3000亩伏季水果,向贫困家庭发放了7000只鸡苗,正在着力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户10户,规范和升级了5户农家乐,农民增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8.5%。
20**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消费低迷,工业投资项目进展缓慢,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影响等,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速增长局面,形势十分严峻。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规模以上企业增长缓慢,规模以下企业生机勃勃,增长较快。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亿元,同比减3.3%;规模以下实现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5%。从行业看,矿冶业完成18.2亿元,同比下降0.5%;水泥陶瓷建材业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16.6%,食品加工业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6.3%。
2、市场疲软,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增长乏力。县内大宗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水泥价格不断下降,墙地砖企业产品销售困难。3、1-6月,在主要工业产品中,石膏板、水泥、供电量、玻璃、墙地砖、白酒产量有所增长外,其他产品产量均出现负增长。粗钢停产、铜精矿产量3306吨同比下降45.8%、粗铜产量16038吨同比下降31.4%、铸件产量5014吨同比下降41.2%、、硫酸产量61235吨同比下降14.8%。
二、2013年1-6月市考核县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总产值在2012年基础上增15%。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2.02%,欠目标率11.5%。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1—6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可比价增19.4%,欠目标率5.3%,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19亿元的44.7%。
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1—6月完成9567万元,同比增长4.3%,占全县预计总投资额36186万元的26.4%,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5.9%,欠目标率34.1%。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亿元。1-6月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5.9%,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7.7%,欠目标率22.3%。
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1—6月预计完成0.9亿元,同比持平,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9%,欠目标率41%。
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5亿元。1—6月预计实现利润总额0.5亿元,同比增60%,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8%,欠目标率42%。
三、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1、受国内外需求下降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主动停产或减产。由于粗铜、钢铁、铜精矿等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生产企业产值、销售、效益下降,部分企业主动减产或停产。6月底止停产半停产企业达11户,影响减少产值是1.916亿元。
2、受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影响,建筑建材市场不景气,需求不旺,价格下降,导致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开工率严重不足。
3、受西南连续四年干旱的波及影响,我县成为全省五个最干旱县之一,绿汁江、扒河水断流,虽然进入汛期,但雨量不大,径流量小,四座水电站工作时断时续,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
4、受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低迷,企业原材料季节供应突出的影响,食品加工业增长缓慢。
5、受企业调整的影响,玉溪矿业集团进行内部企业调整整合,原云南达亚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被注销,减少了1XX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减少产值2.3亿元。
6、“一铜独大”局面长期难以改变。只要铜业公司发生问题,全县工业形势就发生大的变化,掩盖了其他工业存在的问题。易门铜业公司近几年产值在20亿元——23亿元间,从去年12月停下一套系统技改以来,产值降幅较大,1-6月实现产值90146万元,同比减22.5%,铜价下降,产品销售下降,1-6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342万元,同比减17.6%。
四、存在问题
1、工业增速仍在低位运行。受销售市场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偏低,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效益持续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增产不增值、增产不增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2、全县工业经济总体上还在低速增长,短期内增幅难以大幅回升,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有很大差距。
3、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虽然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但是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谈项目少,现有的在谈项目也难以落地、开工。
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亮点不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完成难度大。2013年全县续建工业项目15个,计划投资额41344万元,1—6月实际完成投资8287万元,完工投产的仅1个项目,其余项目在建。10个新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4602万元,实际仅有2个项目完成投资1280万元,少数项目处在征地及生产设备选购阶段,推进项目处在项目可研及申报阶段。
5、产业链短,产品附加价值低,低端产业产品突出,高端产业产品少,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差。
五、下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1、加强领导,积极实施招商引资促进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重点,以产业招商为主线,以商招商为重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服务与管理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施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搞好服务,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有效益、有前途,促进入住企业的再投资;三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推进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现有的在谈项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持续增长的后劲。要牢固树立“今天的工业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实力”的理念,以项目的大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稳步推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重点工业项目。
3、积极争取省工信委和电力部门的支持,取消对钢铁企业实行的差别电价政策,扶持钢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4、继续执行纳规工作奖励政策,调动企业改扩积极性,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重点加强对新投产项目的跟踪问效,凡是达到纳入规模以上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规上企业统计,做到不漏报、不瞒报、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成效和发展成果。二是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政策引导,促成企业实施产能扩大改造,实现规模效益。
5、加快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复产、达产工作。一是积极配合企业加大宣传力度,解决一线用工问题,尽快恢复因招工难在2013年1-6月处于半停产状态的陶瓷企业生产线;二是动员企业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开拓市场,开足马力生产;对于停产、半停产企业,努力在资金及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帮助其恢复生产。
6、努力做好全县工业发展的调整转型工作,围绕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目标,对现有的铜业、贵金属、铸造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钛白粉等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加附加价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结合滇中产业新区建设规划,加强跟踪协调,尽量争取引进资源消耗少、污染低(或无污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或配套项目。
7、加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引到,建立健全民间投融资平台,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来。
8、继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情况通报,认真分析工业经济运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运行监测,有针对性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督促和帮助企业解决联网直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第五篇:沭阳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沭阳紧紧瞄准“建设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高速度开发,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走出了一条独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一、沭阳的主要做法
沭阳县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68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60万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沭阳的城市名片。其主要做法为:
1、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一是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二是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四是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沭阳县城美好的未来。
2、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沭阳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和“酵母”作用,以基础性、功能性强的投资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3年以来,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每年都在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有95家企业在沭阳从事房地产开发。去年以来,城区新竣工商住楼152万平方米,在建315万平方
米,即将开工420万平方米,建成高层商住楼126栋、在建153栋、即将开工211栋。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
3、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沭阳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而且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沭阳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共规划建设有12层以上楼房725栋,其中建成319栋,在建121栋,标志着沭阳“高层时代”已经来临。
5、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沭阳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等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即将建成使用,城区干道全部完成“无杆化”改造,出租车实现更新升级,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6、大力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坚持把绿化、亮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作为花钱少、见效快的民心实事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环境美化工程来抓,大手笔实施城市“增绿”、“添亮”工程,城区绿化、亮化投入逐年加大,城区3亩以上公共绿地已达38个,城市绿化率超过49%,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城区亮化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
二、沭阳的基本经验
沭阳城市建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对城建组织工作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城建政策的高度灵活,得益于城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强,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上:
1、在土地开发上坚持集约发展。一是聚集城市发展资金,做好“卖地”文章。2005年以来,共挂牌126宗地,面积6580亩,合同成交金额达13亿元,追缴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2.5亿元,为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放大沭城建设规模,做好“供地”文章。通过与省有关部门协调调整土地总体规划,调整面积达6500多亩,从而保证了城区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狠抓土地复垦开发,做好“造地”文章。三年来,通过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2744亩,为城市可持续开发集聚了土地资源。
2、在投资政策上坚持“放水养鱼”。一是对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开发给予税收、规费优惠。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30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二是对标志性工程加大优惠奖励的比重。凡层高在地面12层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投资规模在3500万元以上的非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列为标志性工程。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按征收标准的20%奖励;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18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三是对投资兴建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契税优惠。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5年内所征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所征的营业税自经营之日起,5年内按50%奖励给企业。
3、在房价战略上坚持让利于民。在拆迁之前,政府就利用拆迁补偿款、县财政补贴以及信贷资金,采取无偿划拨土地、减免征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免征建设规费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置小区建设成本,切实做到了让惠于民、造福于民。拆迁中,补偿的标准让拆迁户能接受,并且补偿金不打折扣,及时到位。如果拆迁户不愿意购买安置房,拆迁办负责帮拆迁户找临时住房,或帮助谈房屋租金。安置房每平方米均价为800元,仅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一半。对于拆迁户中的特困户,政府提供廉租房,10年不要一分钱租金,10年后可再按原价付款购房。与此同时,县里还通过减收规费等措施,实施低房价战略,使房价平均价格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始终比周边地区低30%以上,从而让老百姓随时都能购到价廉质优的住房。
4、在拆迁包保上坚持落实到人。拆迁工作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这在2006年的沭阳县城同样存在,曾经发生百人去京上访事件,但沭阳县政府很快就妥善处理好拆迁与城建这一棘手矛盾,除了政府的低房价战略、普惠与民、科学安置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沭阳县创设了非常管用的拆迁包保落实到人的奖惩机制。即在全县范围之内,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自荐和挑选相结合的办法,由组织部门公开考察,抽调50名干部分成50个工作小组,签订拆迁包保责任状,实现拆迁包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到位,对提前完成、按期完成分别给予奖励、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的予以批评、退回原工作单位,结果98%以上的干部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或提前或按期完成了拆迁包保任务。
三、关于我市城建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与先进地区比,特别是与沭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建设理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抓城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1、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沭阳县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
财政收入,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我市要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城建,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进城市化步伐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创造性地推进城市建设。
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城市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城市建设大投入,钱从哪里来?沭阳县的成功经验是“大投入源于活经营”,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作,大力实施城市新区成片开发战略,走“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设之路。我市承载力小,财力有限,更要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城市投入不足的难题。要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充分发挥城市资产经营公司这一投融资载体和操作平台作用,盘活、收储和运作区属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和闲置资产。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银行更多融资,巩固和扩大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要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注册资本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信誉,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要求,广纳国内外客商,参与我市城市建设。
3、树立彰显个性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城市。沭阳县素有花乡之称,他们将发展目标定位为苏北最大、最美县城,现代化中等城市,特色是在一个“美”字上。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同样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要注重城市建设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发展质的提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发展的“软实力”;既要注重城市融入现代元素,更要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龙山文化、文庙、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枣林、盘河、元宝湖、千红湖等自然景观,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路子。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当前,随着“两高一铁”时代的到来,乐陵步入快速发展的新
时期,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超前谋划,增强节约意识。要着力于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建城市,建好城市为人民;突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要加快实施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坚持安置区建设先于房屋拆迁,力争做到“零过渡”,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解除广大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乐陵市第一批赴沭阳学习成员建设规划组宋登山、刘同成、靳月征、刘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