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势态调查报告
台州亚古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势态调查报告
数控机床是现在工业制造的必备的设备,也是必须的设备之一,进行机械制造的同时,数控机床的使用目的就是可以大大的增加
使用的范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的生产,提高工作的效率。自从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到了成熟期以后,各个领域都
开始了对于数控机床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的机床铸造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产业由量变正走向质变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
机床铸造产业从大到强,更具发展意义的时期。
为了让机床铸造产业高速增长,十二五规划中对我国机床铸造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5年,机床铸造产业要实现工业
总产值8000亿元。除国家政策的引导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机床铸造产业已经基本由市场配置资源,其市场竞争力也大大提高。
此外,从根本上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每一个行业中都会受到电气行业的科技成果的熏陶,从进一步的进行发展和创造,最终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有效,快速的发展,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是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价值,不断的进
行完善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技术的发展。
医疗行业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人类不
可或缺的,而且我们相信与医疗相关的生产领域也会一直稳步发展下去,当然包括。作为生产医疗器械的基础,相信这类机床也会拥有越来越广阔的未来。随着医疗
行业的发展,机床也会在医疗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医疗器械产业和机床制造业同属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其不同之处是:机床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
为工农业制造生产装备的,而医疗器械产业责任:一是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制造设施装备及工具,二是为人体制造功能性替代或
维持配件,其中就包括外科植入物产品。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机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床设备应用领域中,应用于医疗设备的市场排名第三,预计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所占有的市场总额达到13亿欧元,占整个市场的8.6%。该领域在未来5年内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
~10%之间,当然这有赖于所指医疗设备的种类。这一健康的增长态势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于高精度医疗设备的需求的增长。
医疗设备应用会推动市场对电火花机床的需求,目前这类机床也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造器官及假肢类医疗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在工业领域使用更快速、更精确和更为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将越来越普遍,因为这无疑有
利于改善资本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
。技术创新正促使产品制造商们更多地采用机器人传送方式,而这些自动化产品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出,还能为操作提供更大灵活
性,并不断完善过程控制。
机床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加快了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快速发展,并未企业带来利益。未
来高端的数控机床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二篇: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出口现状分析(精选)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据最新统计,国际机床贸易额最高曾达每年400多亿美元,近几年贸易总额降至不足300亿美元。世界24个主要机床生产国机床生产销售36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15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58.4%。而我国数控机床出口额不到世界出口额的1%,仅为我国机床销售额的10%。与其他国家的出口率相比,我国出口数控机床潜力还很大。这是因为:
一是从近几年我国机床出口统计数据来看,普通机床的出口量和出口平均单价呈逐年下降走势,而数控机床的出口量和出口平均单价则逐年上升。国际机床市场的消费主流是数控机床,如1998年世界机床进口额大中部分是数控机床,美国进口机床的数控化率达70%,我国为60%。目前世界数控机床消费趋势已从初期以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转向以加工中心、专用数控机床、成套设备为主,这正是我国机床行业的弱项。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其中数控机床出口额占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比重达到14.64%,为历史最高水平。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国际市场上大量消费的专用数控机床、成套设备我国则出口较少。
二是我国机床出口以援外为主,以出口到香港地区、东南亚及东欧等市场为主。近几年我国机床出口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开始向南美、中东、荷兰扩展,对英国、加拿大出口额也较前几年大幅度提高。美、欧、亚是目前我国机床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依次为1/
4、1/5和1/6。
三是近几年我国机床工具出口徘徊在5亿美元左右,2000年上升到7.85亿美元,随着东南亚经济复苏和我国出口多极化市场的形成和巩固,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今后几年我国机床出口将实现平稳、持续增长。
第三篇: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示:首先,就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其次是开发规模快速增长。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房地产开发的规模逐渐加大,而其余各项指标每年的增长幅度也都超过了10%,最高的达到了30%。
我国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始于1998 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提出,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由此拉动了城市购房需求量的迅猛增长,房地产行业也由此获得了快速进步,并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信托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房地产的整体规模增大
首先,就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其次是开发规模快速增长。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房地产开发的规模逐渐加大,而其余各项指标每年的增长幅度也都超过了10%,最高的达到了30%。区域发展不平衡
房地产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上,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房地产行业起步早,发展更为完善,虽然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地区间仍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次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经济的发展使全国各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仍旧要远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居民较高的可支配收入使房地产行业在这一地区表现异常活跃。西部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因此房地产行
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
业的发展并不完善,但是受地广人稀的影响,居住面积反而更加宽松。而中部地区则兼具经济不发达和人口稠密两大弊端,人均居住面积是最低的。在行业增长速度来看,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房地产业成为GDP 上升的重要力量
政府部门为了确保我国更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该政策的激励下,银行的信贷空前放松,房地产行业也因此成为了地方政府举债的主要流向。很多地方政府手和房产商手握土地资源和大量的信贷资金争相突破国家有关居民第二套住房的按揭限制,部分地区甚至推出了所谓的“改善性”住房企图蒙混过关,但是这并没有为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成为了房地产行业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有力工具。房地产价格提升过快
我国商品房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在2009 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开始飙升,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商品房价格更是达到了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余倍。与国外中产阶级的的主体地位不同,国内中低收入家庭占社会比重更大,随着相关政策的改革,住房问题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社会利益和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另外,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空置率问题,在大多数民众无力承受高房价的同时,少量的投机者却拥有着为数甚巨的投机房,这种现象在我国各级城市均有出现,在大城市的高级住宅区表现尤为突出。
第四篇: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调查报告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作者:周宁
院系:电大宁河分校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09秋
学号:0912001256849
日期:2011年9月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代物流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据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超过2万亿元),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6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业企业平均为2.8次,而日本企业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但社会存货占GDP的比重高达8.2%,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特别是我们调查的六省三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活力强的地区,也是我国物流发展迅速的地区。2002年,六省三市GDP超过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工业增加值接近
2.5万亿元,占全国54%,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六省三市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一些省市领导都亲自抓物流工作,还建立了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
(二)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青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将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成立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每年降低采购成本5%,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覆盖全国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天。不少制造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江苏小天鹅实施主辅分离,与中远、广东科龙电器联合组建了安泰达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以上。
(三)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天津物资集团积极探索“贸易加物流”的发展模式,与30多家生产、流通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信共赢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2002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2003年可达250亿元。
(四)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广东交通集团、河南豫鑫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交运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了专业物流公司,从事商品配送、仓储服务、干线货运及货运代理等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中国邮政2003年成立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发挥邮政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以“一多(多批次)”、“二高(高附加值、高时效)”、“三小(体积小、重量小、批量小)”为特征的“精益物流”市场。目前,中邮物流与雅芳、戴尔、联想等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广东邮政、南京邮政为中外大型企业积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大力拓展超市进货、配送和补货业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以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口岸物流发展迅猛。集装箱吞吐量香港稳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超过高雄,跃升全球第四、第五位。
(五)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国有物流企业经过转型,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象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招商局物流集团、中海物流、天津物资集团发展都很快。一些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天津大田、上海炎黄在线物流等逐渐崭露头角。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联邦快递、香港嘉里物流等较早进入我国,这对国内物流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六)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长三角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物流规划和发展方面,各城市强调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积极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广东与香港、澳门三地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物流服务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打造珠江三角洲三位一体的国际性物流中心。
二、当前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都抓物流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以至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现代物流观念薄弱。一些工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有的地方一个仓库、几部车都自称为物流企业。全国工商注册有即使几十多万家物流企业,仅天津市物流企业就达2万多家。
(三)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据北京市调查,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我国只有20%,而世界平均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据调查,全国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不到40%。
(四)缺乏配套的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急需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发展环境。
(五)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将达15万人左右。据北京市调查,物流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职工只占19%。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快成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协调小组,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可考虑由综合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吸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以形成全国物流发展部门协调制度,研究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
(二)抓紧制定全国物流发展纲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物流发展规划。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纲要。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不能都搞新的,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建议由国务院信息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研究电子认证、电子支付问题,尽快推动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要把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推进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标准化建设,以及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
(四)进一步改善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1.税收政策。关于统一营业税税率问题。
由于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既有运输业务,又有仓储业务,但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交通运输业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仓储业按5%征收,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建议国家对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统一按3%的税率征收。关于物流企业重复征税问题。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发生大量物流业务外包,在运输环节可以抵扣外包收入后纳税,但在仓储环节(约占营业额的15%到20%)不能抵扣,存在重复纳税问题。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营业税税基,比照旅游和联运业,实行扣除外包营业收入后计税的原则。关于物流企业发票抵扣问题。由于物流企业不是专业的运输企业,其对客户开出的发票,客户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开具专用运输发票,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关于物流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问题。很多物流企业都实行跨区经营和建立物流服务网络,对凡由总机构统一核算,财务系统联网的物流企业,建议比照连锁经营企业享受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由总机构统一合并企业所得税。2。投融资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物流设施投入少,物流基础薄弱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基础设施一般投入大、见效慢,物流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只有3%左右,仅靠企业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国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应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融资支持。3.规范用地价格。在物流用地价格政策方面,各地做法不一样,有的按商业用地计价,有的按工业、交通或仓储用地计价,价差很大,管理混乱。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考虑到物流产业特殊情况,统一按工业用地计价。建议其他地方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参照这个做法,以规范物流用地价格。
(五)加强和规范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要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进一步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六)要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政府要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牢固树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观念,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篇:我国印刷行业发展新机遇(本站推荐)
我国印刷行业发展新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国务院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有望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稳定、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受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中国国经济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目前的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与此同时,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中国逐步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不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国际竞争力弱,发展质量不高,对相关产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此次国务院会议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前瞻出品的相关行业分析报告:
2014-2018年中国数码印刷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14-2018年中国印刷制版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14-2018年中国数字印刷机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一是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二是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四是推广制造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五是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来有为表示,从上述公开报道的内容来看,国务院常务会关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具有诸多重要突破和创新:
一是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便利化程度,这完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是体现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如推广融资租赁、鼓励服务外包等。
三是推出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措施,比如规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进而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配套政策,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在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国务院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稳定、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这对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与国内大多数行业的生存环境相似,中国印刷企业正在面临三条路径:其一是依靠转型升级“升上去”,其二是凭借海外拓展“走出去”,其三就是淘汰关张“刷下来”。而随着国内印刷生产能力及品质的提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条“生存”之道,海外拓展走国际化道路在近年来已然成为众多内地印刷企业开源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