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建设基本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建设基本标准》的通知
浙司[2003]267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司法局、民政局、农业局、农办、综治办、普法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司发[2003)2号)和省委组织部、省综治办、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浙司
[2003)42号)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村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深化我省“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现制定《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建设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基本标准》是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的。它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法治化水平为出发点;以保障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现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为前提;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方向,为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各地在贯彻实施《基本标准》过程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和把握《基本标准》的精神实质,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要切实把《基本标准》作为“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的主要依据,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经验与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强化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按照《基本标准》确立的各项要求进行全面对照检查,从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入手,使“民主法治村”建设不断走向规范。要与当地开 1
展的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民自治模范县”、“文明村”、“平安村”等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特别是检查考核时,要尽可能做到统一考核,综合评定,成果共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各地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将列为“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内容之一,对“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将被推荐参加由司法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评比表彰。附件: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民政厅
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三年十月九日
附件
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
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条例》,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社员)会议、村民(社员)代表会议、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白。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村级重大事务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村级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村级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村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参加。
5、村委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村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村级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村级重大事项和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村务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水、电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定期、及时公开,村财务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有条件的村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时限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
(3)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应当方便村民实行民主监督,做到场所固定,面向全体村民。一般通过村务、财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必要时可通过村民(社员)会议、广播宣讲进行公开。
4、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要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纳入电算化管理,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做到账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严格,手续完备。村级日常开支的审批程序明确、规范,并能严格执行。
5、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并向社员(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预算方案和执行情况及结果。
6、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7、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小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财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员、有阵地、有措施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
2、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村级有法制宣讲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讲员。
3、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全面,能结合农村实际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4、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有固定的宣传阵地。
5、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与依法治理实践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农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基层组织能正确引导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农民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治安稳定
1、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
2、村民遵纪守法。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连续三年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不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村。
4、安置帮教工作到位,连续三年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5、对本村的暂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违法犯罪占暂住人口总数比例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性增长,农民收入逐年递增。
2、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
3、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村风村貌显著改变。
第二篇:浙江省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基本指导)标准
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创建基本标准
1.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列为全村重点工作,有创建计划和工作措施。
2.村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团结,职责明确,配合协作好。班子成员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群众反应良好。
3.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4.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
5.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中妇女占有一定比例,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6.民主决策切实落实,建有完善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完善。有规范的民主决策程序,重大村务事项决策前都进行民主协商,实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并有完整的表决和会议记录等档案。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7.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并能落实,村委会成员严格实行依法管理,村委会印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按规定要求建立,职责明确,发挥作用。建立固定的村务、财务、党务公开栏,村务、财务、党务公开规范、全面、真实,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8.民主监督推进有力,建立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三年内至少进行一次财务审计,村主要干部离任实行离任审计。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每年至少对村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档案记录清楚、整洁。
9.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成立村民法制学校,建立法律图书角(柜)和法制宣传栏,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村民学法、守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10.法律服务有效拓展,村级组织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农村有效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村民了解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1.治保、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帮教安臵、社区矫正工作正常开展,农村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
12.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贯彻,经济持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公益事业发展良好,村级办公场所功能设臵适应基层民主政治活动基本要求,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
13.有下列情况的,当年不得申报“民主法治村”:村两委成员有违纪或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党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村党组织、村委会决策失误造成集体财产重大损失的;发生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发生贿选或宗族、宗教、宗派、黑恶势力干扰选举的;发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重伤、爆炸、放火、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案件或严重影响经济秩序的案件;发生“法轮功”等邪教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的;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违反计划生育被一票否决的。
第三篇:创建民主法治村基本标准
鞍湖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
基本标准
一、外部环境方面:
1、有固定的标语(学法用法、依法治村、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
2、法治宣传栏(每年出五期);
3、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材料);
4、环境卫生;
二、硬件方面:
1、法治业余学校(门口有牌子);
2、人民调解室牌子上墙(桌椅、制度、组织人员等);
3、警务室牌子上墙;
4、法治图书馆(读本、报刊、书上有编号、借书卡、记录本等);
三、室内公示(软件资料要装订放盒子)
1、学法的组织(组长、副组长、成员);
2、普法宣传员(普法讲师)
3、法治宣传员(文艺)上墙;
4、学法、用法制度上墙;
5、学法计划6次,两个月一次,村民代表一年2次;
6、法治辅导员;
7、民调组织上墙;
8、村规民约(什么时间开村民大会、什么时间报乡镇备案);
9、村民小组名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4条规定,每个季度开一次);
10、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11、党员议事制度;
12、村两委民评制度;
13、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村干部不得参加);
四、台账资料(装订放盒子)
1、两委成员学法笔记(每人每年六次以上);
2、村两委学法的会议记录(土地承包法、环境保护法);
3、村民代表学法记录(辅导材料);
4、学法的讲话稿(手写);
5、聘请法律的合同书;
6、人民调解的协议书(要有2-3年的资料);
7、重点人员材料(邪教人员、法轮功、精神病、吸毒人员);
8、流动人口台账;
9、第十届换届选举材料;
10、村民代表议事记录(每个季度1次);
11、村两委工作报告;
五、书面回顾
六、书面答卷:
1、村干部满意度
第四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
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条例》,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民(社员)会议、村民(社员)代表会议、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村级重大事务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村级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村级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村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参加。
5、村委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村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村级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村级重大事项和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村务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水、电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定期、及时公开,村财务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有条件的村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时限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
(3)村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应当方便村民实行民主监督,做到场所固定,面向全体村民。一般通过村务、财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必要时可通过村民(社员)会议、广播宣讲进行公开。
4、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要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纳入电算化管理,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做到账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严格,手续完备。村级日常开支的审批程序明确、规范,并能严格执行。
5、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并向社员(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预算方案和执行情况及结果。
6、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7、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小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财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员、有阵地、有措施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
2、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村级有法制宣讲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讲员。
3、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全面,能结合农村实际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4、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有固定的宣传阵地。
5、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与依法治理实践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农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基层组织能正确引导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农民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治安稳定
1、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
2、村民遵纪守法。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连续三年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不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村。
4、安置帮教工作到位,连续三年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5、对本村的暂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违法犯罪占暂住人口总数比例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性增长,农民收入逐年递增。
2、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
3、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村风村貌显著改变。
不是民主法制村(社区)
养鱼,来龙,天池,四面山,大塘,塘湾
第五篇:民主法治村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记xx镇xx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
一、村情基本概况
xx村地处xx镇西部山区,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800米,为典型的半山区。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4.36平方公里,有411户1647人,男女劳动力1029人,劳动力输出350人。“两委”成员9人,党员41人,村民代表28人,各配套组织齐全。截止2009年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6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万元,有固定资产2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扎实推进,交通状况显著改善。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41人,参合率89.5%;享受低保95人。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85人,距离xx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6人,其中小学生185人,中学生71人。
二、创建措施
2010年,我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法律法规在我村的实施,努力促进我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深刻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首先,成立了以村党支书李有清为组长,村主任杨顺文为副组长的郎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其次是制订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和责任制,在村、组、户之间建立共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网络,村干包片、包组,组干包户,形成了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依法治村的其他配套组织建设,即抓好村综治工作办、治保会、调解委、帮教小组、治安联防队建设,加强其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依法治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1、抓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普法的内容上,着眼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再次,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建立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如村民法制学校,设置固定的法制宣传栏,确保了一定的普法经费投入等。
2、抓建章立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建章立制是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核心环节,建章立制的中心是“四个民主”、“三个公开”。在创建过程中,着重围绕“四个民主”、“三个公开”,抓好制度建设:一是民主选举制度。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确保选举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民主决策制度。普遍建立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三级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让群众参与村务的决策;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做到内容上合法,程序上依法,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小宪法”;四是民主监督制度。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或村务监督小组,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征地带劳、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策、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
3、抓综合治理,维护我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中,针对我村存在的如土地承包及流转,征地拆迁,等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予以妥善解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首先,深入开展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民转刑”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管理。加强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选配好治保、调委主任及成员,落实群防群治的责任制,使家家户户都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让群众有一个安全感。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把开展民主法治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是融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于一体,涵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此,我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
3、强化组织建设,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为达到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一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村党支部对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二是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建设,健全工作制度,调整充实力量,努力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治保调解、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
二、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取得的社会效果
(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基层工作环境。通过开展“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农村基层民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而且理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关系。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融洽了干群关系。通过创建活动,我们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号召力增强了,工作也比以前好做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使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加强综合治理,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既享受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逐渐树立,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广大农民群众要求生活安全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民主法治建设为广大农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本村村容风貌和治安况状况明显好转,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创建经验,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创建活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村没有积累,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工作合力不强,负责创建业务的人员工作精力不足,对创建活动资料不够完善,只负责一些面上工作,不能反映该村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等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多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大人、财、物力投入,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xx镇xx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