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新--考研政治所有大题的答题技巧(详细版).34064881
所有答题普遍适用:
答题技巧。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002年政治重中之重)。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法治国的概念;以德治国的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4)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怎么样,是不是感到大题的简单了?上面是我总结的几条关于政治考研的技巧,如果你能真正掌握它,不好意思,你的政治考研分数再也没有希望低于70分了。
论述题:
第一步:仔细审题。
建议考生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建议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考生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
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建议考生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有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
第四步;总结。
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求考生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会面,这些都要指出。
材料题:
如何回答政治材料题
一、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特点:
1、提供情境,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
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手段(方法)。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效果是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
错误的情况有很多种,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决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
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
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替代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补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实践分析的步骤。
五、复习的基本要求:
1、应分层对知识进行整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其中,“是什么”和“为什么”属于基本原理:“怎么办”属于方法(手段)。
2、“是什么”主要用与范畴判断,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即材料中重点语句范畴判断,借以得出原理。
3、“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它是方法(手段)的理论出发点。
4、“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还应与重大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化、归并入课本的基本点。
5、应对所有知识进行规范化整理,一方面,把所有知识分解为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方法或手段)两大块;另一方面,按大、中、小三个
角度进行整理,“大”指最基本的原理,“中”指课本的具体要求,“小”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课本具体要求的细化);第三、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整理,以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分析题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需要考生加强训练。
(一)分析题
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是:
1.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
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2.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注意不要沉溺于细节、事例或者数字),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3.答题时注意:
(1)凡问现象的问题,首先回答表象,即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需太展开,简要回答即可。随后,必须回答现象之后隐含的实质(本质),这才是重点。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需要用原理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先表述相关原理,然后再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述,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3)回答问题注意层次性,要行文规范,简洁干练,表述准确,答案能紧扣要点,切忌东拉西扯、繁琐冗长。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在2006年统一归进了分析题中,其形式独特,分值比例大,难度也不小,是考生考研中的一大难点,这里就单独列出再讲述一下其答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进行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解答材料式分析题的基本要求:在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要准确、简洁地回答出有关理论知识内容。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铺垫,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
首先,“掐头取尾”,看题干提示句和题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一般的材料题开题就有一句:“下面是一组关于......的材料”,这就给考生在阅读时获取什么样的信息界定了范围,使阅读不再盲目,以获取相关信息为重;然后,再迅速浏览题后问题,问题的要求又进一步缩小了信息取舍的范围,什么是“的”,在这里就确定了。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其次,仔细而快速地阅读材料。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既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掌握其中信息是关键。
一般的材料提供信息很多,有主有次,还有重复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做这类试题、阅读材料时,边读边用铅笔将含义相同的归类,并用1、2、3、......标注,对重要的核心句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为的浪费。
第三,利用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在答题论述时,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帅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
第四,简短有力地做好小结。在小结部分,要牢牢抓住题意,适可而止。这是答题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结尾时,或针砭时弊,或点明意义,或联系自身,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恰到好处,总的要求是思路清晰、表述简练、视角丰富,达到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目的就可
2012考研政治分析题备考建议
在考研政治中,许多同学都对分析题感到畏惧,在答题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长篇大论”而没有踩到得分点上。正因为分析题难,许多同学都把希望寄托于辅导班上,在许多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中也大肆宣传能够压中或猜中分析题。其实任何辅导班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一些辅导班还降低了学生的成绩,因为时间是有成本的,让你丧失了机会成本。对于一般认真备考的学生来讲,单选题可以得到14分(16分满分),多选可以得到28分(34分满分),即单选错两道,多选错三道,这个要求并不高,这样客观题得到42分,分析题一般能得到35分,这样总分在75分上下,在不花费大量时间的基础上,得到75分左右还是比较值得的。
客观题怎样得到42分呢?从暑假开始复习,先看一遍《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然后做历年的客观题,清楚重点、难点及常考点,9月份考试选择一本练习册(一定是配合新大纲的,并且有详细解析的),把四科的选择题按照计划做完,然后再温习三遍(最后一遍在考试前三天内),这样42分拿到手是没问题的。具体落实到时间分配上,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暑假每天2小时,9月份开学后每天1小时。
主观题的复习可以9月份开始,第一遍先是抄写3年的真题。3年内考过的分析真题不会再考分析题,那抄它干什么?第一,分析题判卷是踩点给分,抄一遍可以清楚标准答案是如何踩点的;第二,清楚答题模式,即如何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学会这点就不会“无话可说”了;第三,清楚了什么是标准答案,就明白了许多辅导班的押题根本没有必要背,因为压中考点很容易,但压中材料却不大可能,即使压中材料,但同样的材料换一个问法,答案也大相径庭。
回答分析题必须按照大纲的要求来作答,大纲有哪些要具体要求呢?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记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理解)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理解、分析)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理解、分析)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解、分析)
6.准确、恰当地适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答案要求)
这就告诉我们,分析题的复习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初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落实到笔头,准确、恰当地适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另外许多同学迷恋所谓回答政治分析题的“万能模板”或是“万能理由”,而实际上正式这种浮躁的心态,导致“长篇大论”而没有踩到得分点上。没有猜中题目是遗憾而不可怕,可怕的是猜中了题目,而答案没有答道点上。政治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竟然有辅导班老师在全国性的视频辅导中说,客观题80分钟,主观题80分钟,20分钟的时间留作检查。再看这位老师出的模拟试题,分析题的答案都是长篇大论,光是把五道分析题的答案照着找一遍80分钟都抄不完,每道题的答案字数都在800字以上。
其实,一般客观题30分钟内做完是没有问题的,再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一边涂答题卡一边检查一下,一定保证把答题卡涂好后再做分析题,这样40分钟内42~45分到手,再做分析题心态也能够保证,不必慌张。
通过抄写3年的分析真题,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一些套路的存在,具体到答题步骤上,有如下方法:
1.回答分析题前,和做英语的阅读一样,先看一下分析题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材料中往往隐含着许多有用的信息,把它们画出来,便于答题时归纳总结。
2.答题前先在试卷上列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文字清晰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这样才能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第二篇:考研政治大题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题考点)第一章
总论
无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模板(主要从实践角度):
(1)(2)(3)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新大纲新增):
(1)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2)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若是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3)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都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两大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最核心、最前提,万能模板):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
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必然战胜旧事物。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一方可以从另一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 推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B. 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
(若不需要转化)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
(若需要转化)(出现如何对待和处理错误与失败等)我们要正视…(错误和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新大纲方法论增补:
构
1、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
2、揭示了任何事物发展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在当前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和为贵)、取长补短、双赢共赢,建和谐世界。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 C.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新大纲补充要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方法论:
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现“分类”概念时)。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A.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B.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 全面看待问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全面看问题,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新大纲补充要点(如何对待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变辩证关系: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肯定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A.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
1.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复杂多样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现象和本质
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看得见摸得着,人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把握。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次飞跃)
3.必然性和偶然性
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
方法论: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机遇。
4.可能性和现实性
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
A.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 C.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5.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方法论: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四章 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的本质(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与认识(辩证统一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万能模板):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反映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在:
A.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B. 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两次飞跃,无限循环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A.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A. 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 B. 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正确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C.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
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的主要体现:
A.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B.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C.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凡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价值的特性:
A. 价值具有客观性; B. 价值具有主体性; C.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具有多维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有的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有的则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无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
无
《毛中特》(35题考点)35:
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市场的作用/好处: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政府的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二、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第二,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第四,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1、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实施宏观调控;
3、调整产业结构;
4、推进城镇化;
5、促进区域发展,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6、保护生态环境;
7、保障和改善民生。或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7、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 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 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措施)
(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2)建设文化强国
毛中特万能模板: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总动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改革,在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几种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解决型问题的万能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三件大事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正是在这充满希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提出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我们需要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建国)
(36题考点)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社会主义改造)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改革开放)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党所肩负的重任与党所面临的新的、更大的考验与风险,要求党必须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所以说,“赶考”远未结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题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意义: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思想版块: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如何实现理想):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4、平等原则;
5、诚信原则;
6、宽容原则;
7、互助原则。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8、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9、正确人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10、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道德版块: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怎么做才能做到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法律版块:较少出分析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8题考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模板: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担心自身优势地位丧失,竭力维护其经济、科技的主导地位,不断地抛出类似“中国威胁论”;
2、西方一些国家和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和误解,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只有
3、亚洲新一轮的发展,使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地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与地区主动融入世界,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才能消除误解,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 影响力,使美国有种“霸权焦虑”,要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主导亚太事务。我们要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4、西方某些人士关于中国“责任”的种种言论,仍是冷战思维,其实质是推卸责任、掩盖矛盾、打
5、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强大了,也不会走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崛起模板:
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强大了,也不会走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
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1)外交理念有重大创新 2)宣誓维护领土主权信心 3)凸显对外政策主动性
4)首提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5)高度关注非传统安全
第三篇: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大致题型及其所占分值:单选16个(1分*16);多选17个(2分*17);大题5个材料分析。思修与法律基——18分左右;马原——22-25分;毛特——30分左右;史纲;当代政治 复习建议(要突出重点):
马原重点:第二章1,2节;第三章全部;第四章全部;第五章资本论1,2节
第一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法 唯物论:(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前人理论的根本区别;
(2)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多选甚至主观题);
(3)时空观 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联系;五对范畴(偶然/必然,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形式/内容,------);四个方法(归纳和演绎,等------)
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否定因素;(2)辩证的否定观;(3)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大题注意(材料分析):三段式的意义:理论意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第一次否定是为了发展,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为了完善,扬弃片面性,收获合理性);实践意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
第三章:认识论(哲学价值 与第五章中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区分两个价值的概念)第四章:历史观 第五章:(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实际价值;具体/抽象);(2)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诠释和深化;(3)资本主义制度怎样运行(单选多选)(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联系美国次贷危机的实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当代政治同步复习)第七章:苏联模式(多选)第八章: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预测题: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哲学基本问题的引申(物质/精神,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主观/客观)3 历史唯物主义 即社会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思修:忌讳乱用词,要写专业术语
10分的主观题(5分的显性知识,5分的综合运用)
2-3个单选,2-4个多选,法律基侧重多选
预测题: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本质,通过什么手段发挥作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荣辱观(毛特第十章)、基本观点(旗帜鲜明 ——提出荣辱观的义举),定义、意义、怎样建设
毛特:毛泽东思想(5分)+历史纲要(5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分); 选择(15分)
预测: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缘由:十月革命——共产党成立——党的幼年时期(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不善于中国化,是教条的,将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1938年。。。(2)具体内涵(3)意义(4)引申,中国是怎么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概+史纲):(1)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用历史事实支持理论,说明各个时期中国的现状)(2)结合60 年国庆或者是今年的大事件,说明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党执政兴国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题技巧一:可以引用名言名句,会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最好是在答题首句或末尾处引用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的、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它说明社会发展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规律同自然发展是一样的,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普遍性),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是个例(特殊性);还可以用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批判二次、一次革命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领导阶级、革命阵线、指导思想和前途] 三种引用名言的方式:马克思曾指出。。。;马克思在。。中说过。。。; 倒装 先列事实、论证,而后引入,正如马克思在。。中说过。。。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可用于一切与全球化、对外开放有关的题目 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不变的——恩格斯《反杜林论》 用在任何有关说明发展变化的题目 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继承性的特征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说明马克思主义总是要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可以引申创新,江泽民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考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万能引用, 用在段首引用,增强力度,一切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的突破 答题技巧二:点、线、面,逻辑链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粗放型到集约型)(题目涉及到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申其它方面)
答题技巧三:选择关键词(毛特尤其明显):关键、实质、核心、根本、重要等词汇
第四篇: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一、单选题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要重点把握一下三种思路:
1、答案唯一性。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2、答案最佳性。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最佳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3、多项组合性。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此类题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确思想。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计算机考研除掉。
这又分三种:
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
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
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二、多选题
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
3、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第四,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做多项选择题要求必须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死记硬背。它重在理解、吃透,是体现能力的一种好题型。解题的方法也很多,但总的来讲是四个字:“正确、有关”。所谓“正确”即观点正确;所谓“有关”,就是题肢的论点与题干的要求有关联。题肢必须是正确而又有关联的,才是对的。同时还要注意,只有直接有关联的才能选,间接关联的则不选。
三、分析题
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五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四大高分建议
狠抓基础,注重大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综合性、灵活性还是现实性,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应注重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吃深吃透。同时要注意区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对那些新增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掌握。
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材料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难的。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如哲学史上的重要名言,经济学中的重要现象,毛概中的重要著作,党的历届重要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意义,党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对这些内容,能记住的记住,不能记住的至少应该了解。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热点是大家都要注意的。总体思想是大家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来复习考研政治。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时政方面的内容。提醒考生,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国内方面主要是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及每年一次中央作出的一年工作布置中;国际方面主要是与中国紧密相关的重大国际时事,体现在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及国家重要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中。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正确复习方法
一、马原部分
大家知道马原部分分为三个部分:马哲、政经和科社。这几个部分的复习方法也不一样。
马原这部分复习方法:
对于马哲部分的复习,大家要掌握马哲部分的逻辑结构,掌握马哲四个部分的逻辑结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让大家掌握逻辑结构,是因为马哲部分会有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命制,因此在判断分析题考查的原理时考生需要知道每个部分包含有哪些原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大家要清楚每个部分包含的重要分析题的原理。下面刁老师帮大家梳理下马哲各部分重要分析题的原理。
1、唯物论
(1)意识能动性;(2)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度的原理;(5)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分析法。
3、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3)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辩证关系原理;(4)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原理;(5)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4、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以上就是马哲部分在2018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分析题考点,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能够达到大纲的要求即能够进行原理再现及对理论的灵活运用。
对于政经和科社两个部分,大家不需要掌握逻辑结构,因为这两个部分不出分析题,只考选择题,因此大家将这两个部分的真题做透就可以了。
二、毛中特部分
毛中特部分属于知识点比较琐碎的部分,在这个阶段大家复习毛中特部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执行。
1、在掌握细节知识点基础之上能够掌握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能够从整体上来理解毛中特所研究的问题。
2、毛中特考试的特点就是时政性特别强,大多数考题都会与时政热点相结合,那么对于毛中特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了,所以今年比较重要的讲话有:5.14讲话、建军90周年讲话、7.26讲话、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讲话、十九大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点,但是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我们对理论不太熟悉,所以无法确定这些热点的考试角度,因此大家最好是听听辅导老师对这些热点的解读。能够更好的掌握出题的角度。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
自从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始,史纲加入了考研政治的范围。虽然大纲中只有14分的分数,但实际考查过程中会有6分的分数是与毛中特部分结合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史纲部分与毛中特部分可以重合的部分。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中国近现代的时间线索,虽然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不需要背诵的,但是整个的时间线索需要知道,因为史纲的分析题大多数都是和历史的逻辑线索有关的。
2、复习近平现代史时要注意周年性纪念的历史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史纲的考题要么是时政热点要么就是周年性纪念的历史事件。今年比较重要周年性纪念的考点有:十月革命100周年、中国建军90周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等。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法基复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时要注意思修法基常考比较细节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忽视这部分,简单的东西只要功夫下到了,都能作对,关键是大家平常都会觉得这部分比较简单,因此就不太重视。
2、思修部分与其它部分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思修部分几乎每章都可能出分析题,不像其它的部分只有几章有分析题的考点。所以在复习思修过程中要注意每章能出分析题的知识点。
绪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第一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第二章,爱国主义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章,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第八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力。
第五篇:2013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及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一、政治主观题答题步骤及方法
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
二、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
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法治国的概念;以德治国的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4)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