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
文/明小天
《且听风吟》,一本把村上春树从酒吧老板引向作家的一枚指向牌,或许早已经突破了它文学的意义,它像是给我们一种泉水流过肌肤的光滑和清冽,让人感觉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对情感的真实表达。
part1.从头到尾,村上春树都在都在渲染一种真实和虚构的模糊感。他用大量笔墨描写真实的哈特费尔德和《火星的井》;然后又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村上式”的井,于是,读者都无一例外的掉入了他预设的井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表达什么,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村上春树太过理性。但他的理性又不是单纯的理性,他的理性里包含着感性,他懂的深刻把握,就像拳头里攥着一把嫩芽,村上在很认真的保护着这份他独有的特点。以至于他在《且听风吟》里写道:“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喜欢这句充满理性的话。或许村上春树想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观点,然后让我们带着理性读这本书——一本充满虚构的书。
part2.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幻想之旅。他的朋友们太过奇特,比如类似愤青的“鼠”;对“我”关爱有加的中国调酒师师杰,甚至是与“我”偶遇,向我借CD的女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个人随感,或者用另一种语言来描述,是孤独感,以至于有人从里面找到了九个孤独的镜头。但我更注重村上春树对现实的描述。他也似乎在对现实进行着简单的批判,他的批判不刺耳,更清新,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批判是白兰地,那村上春树的批判则是葡萄酒。他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但他往往点到为止。
他批判的载体被放在了一个叫“鼠”的人身上,这也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角色。喜欢“鼠”这个角色,倒不是因为他愤青,他直爽,而是因为他有钱,然后他还能那么愤青,那么直爽。他说,“什么有钱人,统统是王八蛋”。你想想,他那么有钱,却又因为有钱而看不起自己,当着“我”的面讽刺自己说自己是“王八蛋”。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富人对穷人的愧疚感,或是富人的另一种炫耀方式——毕竟我们不懂富人的思想。
part3.他继续阐述自己对金钱的看法,“我”在跟偶然邂逅的女生聊天的时候,那一段让人记忆深刻。“你家一定很气派吧?”“啊,要是气派加没钱,怕是会高兴得掉出泪来。”她继续用吸管头搅拌姜汁汽水。“可我家穷酸得多。”“怎么知道?”“闻味啊!就像阔佬能闻出阔佬的味道,穷人也能闻出穷人的味道。”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生,询问“我”的家里是否很气派,然后骄傲地把自己总结的分辨穷人富人的方法告诉我,好像在向“我”炫耀一种什么独特的本领。其实,村上春树刻画的这个人物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人。她让我想起了《住在清潭洞》里的主角吴智恩,一个生活在富人区的贫穷人,却总是极力装出一副有钱的样子,有时会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多累啊;后来又想,发现生活在大环境下,不装太难了。
于是我记住了这句“闻味啊”,很轻浮的说出,有点害羞却又充满了自豪,因为先天没有优势,只能指望后天的努力,但悲伤地是,他们却在一路欢歌中栽跟头。跑得越快,栽地越恨,多希望不再爬起来。
还是这个女生,这个单纯的女生,在与“我”闲聊的时候和“我”开玩笑:“喜欢动物什么地方?”“是它不笑吧。”“嘿,动物不笑?”“狗和马倒是多少笑点儿。”“嗬嗬,什么时候笑?”“开心时。”这应该又是我们对快乐的又一种定义吧。
part4.除非村上春树,否则我们谁也无法探求这本书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他讽刺拜金主义,于是他写“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他鄙视重视物质而忽略精神的现象,于是他写“我从纽约帝国大厦下面路过时经常撑一把伞,因为上面总是噼里啪啦往下掉人”,他懂得一个作家的职业操守,于是他写“文明就是传达”,他懂得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残酷,于是他写“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他还写“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白昼之光,岂知黑夜之深”……
我想,这就是村上春树,他期待并呼吁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且听风吟。
第二篇:《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读后感(精选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且听风吟》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且听风吟》读后感1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先生的作品是读他的《挪威的森林》,那时候没有先特意去了解村上春树先生,也没有看过他人对村上春树先生作品的评价,反正拿起来就读。
一开始读完村上春树先生的作品后,我有点说不清村上春树先生表达的东西,不知道怎的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读后内心的感觉。反正就是有点被卷进了一种莫名的情绪,年轻里头的孤独、无奈还有一点点的不安。后来是两年前又读了村上春树先生《且听风吟》一书,大致也还是跟读完《挪威的森林》一样的感觉,读后心里面的感觉很难用一个词语去形容,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大概是年轻的我内心对于这种孤独、无奈、不安以及似有非有的怀念是有点抗拒的,但没读明白最近又忍不住看了一些书评后再去读了一遍。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先生的处女作。村上春树先生用了很独特的方式去写作,读读其他的小说,就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所在。正如村上春树先生本人所说的一样“……总的说来黏乎乎让人不好受……”,我理解的是除了在写作内容村上春树先生有所挑之外,语言表达方面村上春树先生也喜欢简明、清爽的方式。所以《且听风吟》一书内容也给人简明、清爽的感觉,句子不长,对话简单,故事也不繁冗。
可就是在这简明、清爽的句子里面,藏着村上春树先生关于年轻时期许许多多的回忆与情绪,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回忆与情绪让我记住了这本书。
读到书后面的几节,我才感受到前面所写的,我原觉得多么寂寥的一切是村上春树先生对过去如此深深的怀念。逝去的年轻时光就如“那位左手只有四个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未曾见过。……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经常走那条同她一起走过的路,坐在仓库石阶上一个人眼望大海”,但又如何?心里虽是还装着满满的怀念,但物还在人早已消殆。“想哭的时候却偏偏出不来眼泪,每每如此”,即使想再次靠近寻回年轻的时光与感觉,可是任凭自己怎么努力却还是扑了个空,反倒像是打翻了什么美好的东西,心里满满的不是滋味。
我们年轻的时光里头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在我们还很懵懂的时光里头出现,在我们还怀着一颗迷茫的心的时光里头出现,这一切充满了整个年轻时代,让人多么怀念。就像村上春树先生在《且听风吟》一书里写到的朋友“鼠”一样,一起喝酒一起谈天说地,到后来长大后有了各自的生活;还有那三个分别与作者有三段故事的女孩,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他的生活,最后又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他,初恋、流浪少女以及不明白为什么自缢身亡的她;还有在酒吧短暂出现过的有一对美胸的女人,作者的离开断了后面可能的交集;还有修学旅行中遇到的与《加利福尼亚少女》唱片有关的女生;以及在后面情节中透出满满情欲味道又出乎意料没有下文的四指姑娘。但这一切到后来统统都消失在作者的生活里面,好像不留痕迹一般。
我们总要接受出现在生活里面的一切,也得面对一些事物的离开。
是呀,谁不是这样呢?我们都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以任何方式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某个人,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某个时间出现的某一份感觉,到最后甚至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你曾珍藏过的老照片。不是刻意不去留住,而是时间像滴水穿石一样慢慢地抹淡你的记忆,或许你也没有留意这一切怎么地就逐渐变淡了,甚至还有你对这一切的心。就像“我”在抱住四指姑娘的时候任凭怎么努力也想不起前三个女孩的面庞一样。这样的流逝在成长的过程里面还会不断的增加,只是在某天你想起来这一些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心里面有点重量,或许不会很沉,但大概也可以让你稍稍轻叹口气罢了。
最后,“鼠”继续创作他的小说,“我”也结婚了并生活在东京,日子算是安静平和。在收到的“鼠”的稿件首页里有给自己的生日祝福,或许这份记得在流逝的一切里面能带给“我”一丝的慰藉吧。作者在书的后部分写道,“如果有人问:幸福吗?我只能回答:或许。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就是这么回事”。这大概就像是书中开头的那个句子所写的一样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我们大概也不会处于极端之处,极其完美或是极其绝望。
《且听风吟》读后感2书的序里,说这是一本不日本的书,没有看过太多日本作家的作品,无法对此作出这样那样的评价,但对于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在电视剧,电影里已经有些涉猎,确实,这本书不太像在讲日本话。作者自己说,这本书之前写了一遍,由于自己对于情节和描写方法不满意,之后不得不推倒,重新来过。第二次写作的时候,开始尝试用英语写下去,再翻译成日语,意外的发现很顺手。
文章的'序很长,第一次读完,特别对于其他作家对这本书的看法那里觉得非常的术语话,令普通人难以读懂。再看完文章之后,再读一次序便又豁然开朗,而且更有钦佩之感。
读完全文,最突出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悲伤,但是悲从何来,又仿佛说不清楚,没有过于悲伤的事件,没有残热的杀戮,惊人的意外,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那抹淡淡的忧伤读者却始终挥散不去。所以,我再重读了序,序的最后一段说,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春树作品的基调。再仔细品味一下文章的内容。主人翁没有被写到家庭,没有爱人,没有宠物,与所有事物都存在在距离,就算是于好朋友“鼠”和中国酒吧老板“杰”,给我们的都只是那种君子之交的关系。我们在潜意识里在同情和怜悯。这种与社会保持距离甚至是逃离社会的情绪,是宣扬一种自由,而升腾出一种寂寞。
值得一说的是,村上的作品中,对性的描写是有始终有目的的侧重。有性而无爱,旨在通过赤裸裸的性,宣泄出人物那浑身满溢的孤独。那种为读性而阅读的动机,是彻底的对作品的侮辱。就好像我看过的最最忧伤的电影,《逃离拉斯维加斯》里的桥段,性对于突出这种忧伤和绝望,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对于能读到像且听风吟这样一部对于挖掘到人至深人性的作品我感到庆幸。
《且听风吟》读后感3第一次听说村上春树是从一个学长那听到的,当时只觉得这个名字听上去很老,便没有去读读他的作品。在老师的推荐下,决定去读一本他的书。挑了很多,却不知到底要读哪本,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读读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
和其它小说一样,这本书讲的也是一个爱情故事,因为,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有爱,我们也总是在挖掘关于爱的一些事。这本书讲了主人公在酒吧喝酒时遇到一个酒醉少女,并与她发生的爱情故事,没有像其它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局一样,最后,醉酒少女离开了他,自始至终,两人并没有发生什么关系,或许作者是在探索着关于爱情的一些什么。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着爱情,人性,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挖掘出关于爱情和人性的内在本质,因为,有时候人连自己想的什么都不知道。爱情的本真到底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在我们看来,人总是在爱情里受伤害,也是在彼此的伤害中不断成长。在我看来,爱真的能使人成长,有爱就有伤害,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越痛越爱”,事实上,也真的是这样。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或许,对于爱情,我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认为只要真心付出就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对于人生,我也没有什么过好的建议,只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的本真,每天过的开开心心心就是最重要的!
《且听风吟》读后感4当看到第“37”次印刷后,不禁睁大眼睛又看了一遍。嗯,确认是37次。印刷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书的受欢迎程度。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第一部为人知晓的作品,也是其成名作。其语言模仿美国作家又有自己的风格,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一经投稿,便斩获“新人奖”,一时声名鹊起,甚至这个意义大过它的内容。
然而,第一部作品通常意味着“不成熟”。通篇作品笼罩在忧郁之中,读来甚感压抑,《挪威的森林》也有淡淡的忧郁,但有疏通的出口,比如“敢死队”,比如绿子。
对景物描写详尽,但不如《挪威的森林》那般深入人心,似乎缺少一股精气神。文中对话有些语焉不详,给人“只说一半话”的感觉。诸多倒叙和插叙,来回跳跃又重重叠叠,读起来有些费力。比较起来还是《挪威的森林》更胜一筹,《挪》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毫无阻滞之感。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的四段感情经历和其朋友“鼠”的厌世生活。故事情节很少跌宕起伏,相对《挪》平淡很多。
其中心思想大抵是讲述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及生存方式。就中心思想而言,并不像《挪》那么突出。
读过《挪》再来读《且》,《且》相形见绌不少。
《且听风吟》读后感5村上春树29岁写出了《且听风吟》,从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村上说“写文章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小小尝试”,我很认同,正是这小小的尝试村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我29岁时重读这篇小说,仿佛看到了一种影子,更能引起一种共鸣。
文字是一种表达,而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村上正是发现并借助了小说这种表达途径。就像小说中所说,从小得了十几年自闭症,经过三个月不眠不休的讲话突然就好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坚持下去。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迷惘。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我们耳边呼啸而过,留下的也只是迷惘与孤独,我们无从选择。是这个时代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我们只能去面对,只能被这浩浩荡荡的潮流推着前进。然而生活终要继续,人也要逐渐长大,长大后我们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唯有觉知自已,发现自己,实践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并下决心排除自己的岔路。
29岁的自己也想像村上一样为了理想放弃所有,但事实是人总被束缚着,家庭、社会、环境。也渴望宗教般热忱的自我奉献,也羡慕飞蛾扑火般一无反顾,但我知道我不是。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明白,我只是普普通通一个人,像世上大多数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我所追求过、热血过的终究熬不过时间的磨损。
我明白,我不是村上,我只是我,万千大众中的一个。
但我至少希望还能像村上一样,坚守自己的心灵。
《且听风吟》读后感6“别人怎么看待我是不大清楚,但如今想来,我觉得自己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冲洗干净……洗净汗斑冲掉污垢,使其一丝不挂,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
村上春树用其干练不多余的文字,直接而通透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青春。纵使文字简单,但当我走马观花般把整本书看完时,顿时惘然——我到底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然后又像发了疯似地,匆匆浏览了一遍全书。恐怕是水平不够!
文字很亲近,但总是给我一种距离感。那是青春的所特有的多疑,即使单纯无邪,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猜透的。敞开心扉,又保留秘密。和你很亲近,但似乎又畏首畏尾地离你很远。无法捕捉,但又无处不在,轻盈散淡,又扣人心弦。那种微妙的关系很难描述,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有过这种感觉的。明明就在身边,但是琢磨不透,总是留有一种神秘感。
青春是多么的焦急,多么繁忙,多么自以为是孤傲地独自安排。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很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书中的个借唱片的女子。错过了,便是错过了。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年纪,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束缚。于是我们常常陷入寂寞,村上和他的朋友们在孤独中大肆地喝啤酒。我想这种狂欢的寂寞,也是青春所特有的吧。
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享受这般梦幻迷离的青春的。小说末尾那个得了脊椎神经症的17岁男孩的信:“从医院的窗口可以望见港口。我不禁想象:假如每天清晨我能从床上起来步行到港口,满满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倘能够如愿以偿——哪怕只有一次——我也会理解世界何以这般模样,我觉得。而且,如果真能够多少理解这点,那么纵使在床上终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
在不幸者面前,我们这些幸运者应该想些什么呢?
我们是否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青春?村上把这段安排在这里恐怕也是这个用意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借这个机会,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道声谢。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尝到苦头了才知道要悔改。不过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错误我们犯得起;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伤的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渐渐地,我们不再是愣头青,渐渐地,我们处事圆滑;渐渐地,我们不再单纯;渐渐地,我们不再年轻。
珍惜现在,珍惜青春。因为即使以后或许仍会有“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但“这一切都宛如挪动过的复写纸,无不同原有的位置有着少许然而却是无法挽回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为理想奋斗!不过,村上好像在提醒我们即使昼夜兼程,也要时常心怀感恩,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且听风吟……
第三篇:《且听风吟》读后感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先生的处女作。村上春树先生用了很独特的方式去写作,读读其他的小说,就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所在。正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且听风吟》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且听风吟》读后感(1)
“别人怎么看待我是不大清楚,但如今想来,我觉得自己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冲洗干净……洗净汗斑冲掉污垢,使其一丝不挂,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
村上春树用其干练不多余的文字,直接而通透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青春。纵使文字简单,但当我走马观花般把整本书看完时,顿时惘然——我到底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然后又像发了疯似地,匆匆浏览了一遍全书。恐怕是水平不够!
文字很亲近,但总是给我一种距离感。那是青春的所特有的多疑,即使单纯无邪,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猜透的。敞开心扉,又保留秘密。和你很亲近,但似乎又畏首畏尾地离你很远。无法捕捉,但又无处不在,轻盈散淡,又扣人心弦。那种微妙的关系很难描述,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有过这种感觉的。明明就在身边,但是琢磨不透,总是留有一种神秘感。
青春是多么的焦急,多么繁忙,多么自以为是孤傲地独自安排。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很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书中的个借唱片的女子。错过了,便是错过了。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年纪,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束缚。于是我们常常陷入寂寞,村上和他的朋友们在孤独中大肆地喝啤酒。我想这种狂欢的寂寞,也是青春所特有的吧。
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享受这般梦幻迷离的青春的。小说末尾那个得了脊椎神经症的17岁男孩的信:“从医院的窗口可以望见港口。我不禁想象:假如每天清晨我能从床上起来步行到港口,满满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倘能够如愿以偿——哪怕只有一次——我也会理解世界何以这般模样,我觉得。而且,如果真能够多少理解这点,那么纵使在床上终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
在不幸者面前,我们这些幸运者应该想些什么呢?我们是否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青春?村上把这段安排在这里恐怕也是这个用意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借这个机会,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道声谢。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尝到苦头了才知道要悔改。不过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错误我们犯得起;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伤的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渐渐地,我们不再是愣头青,渐渐地,我们处事圆滑;渐渐地,我们不再单纯;渐渐地,我们不再年轻。
珍惜现在,珍惜青春。因为即使以后或许仍会有“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但“这一切都宛如挪动过的复写纸,无不同原有的位置有着少许然而却是无法挽回的差异。”所以我们要为理想奋斗!不过,村上好像在提醒我们即使昼夜兼程,也要时常心怀感恩,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读后感(2)村上春树29岁写出了《且听风吟》,从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村上说“写文章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小小尝试”,我很认同,正是这小小的尝试村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我29岁时重读这篇小说,仿佛看到了一种影子,更能引起一种共鸣。
文字是一种表达,而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村上正是发现并借助了小说这种表达途径。就像小说中所说,从小得了十几年自闭症,经过三个月不眠不休的讲话突然就好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坚持下去。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迷惘。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我们耳边呼啸而过,留下的也只是迷惘与孤独,我们无从选择。是这个时代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我们只能去面对,只能被这浩浩荡荡的潮流推着前进。然而生活终要继续,人也要逐渐长大,长大后我们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唯有觉知自已,发现自己,实践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并下决心排除自己的岔路。
29岁的自己也想像村上一样为了理想放弃所有,但事实是人总被束缚着,家庭、社会、环境。也渴望宗教般热忱的自我奉献,也羡慕飞蛾扑火般一无反顾,但我知道我不是。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明白,我只是普普通通一个人,像世上大多数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我所追求过、热血过的终究熬不过时间的磨损。
我明白,我不是村上,我只是我,万千大众中的一个。
但我至少希望还能像村上一样,坚守自己的心灵。
《且听风吟》读后感(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尝试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伤害对方。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痛对方保持距离,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动辄强加于人。在这个意义上,距离就是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问题是,如果只能以这种保持距离的方式表达关心,那未尝不可以说现代人、现代社会的一种悲剧,一种矛盾。
距离产生自由,自由式最可贵的。
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它无法捕捉,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有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的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
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任何人都肯定有他的心事。
死去的人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世上有的事情是奈何不得的。
没有一个家伙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大家一个样,拥有什么的家伙生怕一旦失去,一无所有的家伙担心永远一无所有,大家一个样。所以早些觉察到这一点的人应该力争使自己多少怀有自信,哪怕妆模作样也好。什么自信之人,那样的人根本没有,有的不过是能够装出自信的人。
说谎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勾当。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然而,倘若我们一年四季都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当然无存。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经常走那条同她一起走过的路,坐在仓库石阶上一个人放眼望大海。想哭的时候偏偏出不来眼泪,每每如此。
《且听风吟》读后感(4)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先生的作品是读他的《挪威的森林》,那时候没有先特意去了解村上春树先生,也没有看过他人对村上春树先生作品的评价,反正拿起来就读。
一开始读完村上春树先生的作品后,我有点说不清村上春树先生表达的东西,不知道怎的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读后内心的感觉。反正就是有点被卷进了一种莫名的情绪,年轻里头的孤独、无奈还有一点点的不安。后来是两年前又读了村上春树先生《且听风吟》一书,大致也还是跟读完《挪威的森林》一样的感觉,读后心里面的感觉很难用一个词语去形容,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大概是年轻的我内心对于这种孤独、无奈、不安以及似有非有的怀念是有点抗拒的,但没读明白最近又忍不住看了一些书评后再去读了一遍。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先生的处女作。村上春树先生用了很独特的方式去写作,读读其他的小说,就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所在。正如村上春树先生本人所说的一样“……总的说来黏乎乎让人不好受……”,我理解的是除了在写作内容村上春树先生有所挑之外,语言表达方面村上春树先生也喜欢简明、清爽的方式。所以《且听风吟》一书内容也给人简明、清爽的感觉,句子不长,对话简单,故事也不繁冗。
可就是在这简明、清爽的句子里面,藏着村上春树先生关于年轻时期许许多多的回忆与情绪,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回忆与情绪让我记住了这本书。
读到书后面的几节,我才感受到前面所写的,我原觉得多么寂寥的一切是村上春树先生对过去如此深深的怀念。逝去的年轻时光就如“那位左手只有四个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未曾见过。……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经常走那条同她一起走过的路,坐在仓库石阶上一个人眼望大海”,但又如何?心里虽是还装着满满的怀念,但物还在人早已消殆。“想哭的时候却偏偏出不来眼泪,每每如此”,即使想再次靠近寻回年轻的时光与感觉,可是任凭自己怎么努力却还是扑了个空,反倒像是打翻了什么美好的东西,心里满满的不是滋味。
我们年轻的时光里头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在我们还很懵懂的时光里头出现,在我们还怀着一颗迷茫的心的时光里头出现,这一切充满了整个年轻时代,让人多么怀念。就像村上春树先生在《且听风吟》一书里写到的朋友“鼠”一样,一起喝酒一起谈天说地,到后来长大后有了各自的生活;还有那三个分别与作者有三段故事的女孩,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他的生活,最后又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他,初恋、流浪少女以及不明白为什么自缢身亡的她;还有在酒吧短暂出现过的有一对美胸的女人,作者的离开断了后面可能的交集;还有修学旅行中遇到的与《加利福尼亚少女》唱片有关的女生;以及在后面情节中透出满满情欲味道又出乎意料没有下文的四指姑娘。但这一切到后来统统都消失在作者的生活里面,好像不留痕迹一般。
我们总要接受出现在生活里面的一切,也得面对一些事物的离开。
是呀,谁不是这样呢?我们都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以任何方式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某个人,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某个时间出现的某一份感觉,到最后甚至留不住短暂的年轻时光里头你曾珍藏过的老照片。不是刻意不去留住,而是时间像滴水穿石一样慢慢地抹淡你的记忆,或许你也没有留意这一切怎么地就逐渐变淡了,甚至还有你对这一切的心。就像“我”在抱住四指姑娘的时候任凭怎么努力也想不起前三个女孩的面庞一样。这样的流逝在成长的过程里面还会不断的增加,只是在某天你想起来这一些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心里面有点重量,或许不会很沉,但大概也可以让你稍稍轻叹口气罢了。
最后,“鼠”继续创作他的小说,“我”也结婚了并生活在东京,日子算是安静平和。在收到的“鼠”的稿件首页里有给自己的生日祝福,或许这份记得在流逝的一切里面能带给“我”一丝的慰藉吧。作者在书的后部分写道,“如果有人问:幸福吗?我只能回答:或许。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就是这么回事”。这大概就像是书中开头的那个句子所写的一样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我们大概也不会处于极端之处,极其完美或是极其绝望。
《且听风吟》读后感(5)村上春树的第一本小说,写于1979年。因为这本小说,村上春树开始了作家的生涯。
一本青春回忆录。小说的语言很直白,情节也很简单,没有转折、没有起伏。语调谈谈的,但是却给人一种涩涩的感觉,它似乎在表达着什么。就像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曾有过的矛盾,不想为人所知的,但又渴望被人了解的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和身边的朋友用喝啤酒来打发迷茫、寂寞、孤独。青春是挥霍的,因为没人想要去珍惜。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渴望自由。即使是死亡,在的他们眼中,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并不沮丧,也不觉可惜。
电台的来电,让他开始想寻找五年前曾借给他唱片的女孩。“我一连忙花了三天时间查她的电话号码……第二天,我给几个高中同学打电话……第三天,我再次跑去母校,在办公室打听到她上大学的名称……”
错过了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即使费尽周折去寻找,但仍然是徒劳。这遗憾,也许就永远存在了。
在酒吧里遇到的女孩,又在唱盘店里偶遇,这个左手少一根手指的女孩,他们的交往,似乎和主人公以前交往的女孩不同,亲密而又纯洁的相处,也许这就是作者当时眼里的爱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挥霍青春肆无忌惮。那个十七岁的孩子,得了“脊椎性神经症”在病床上躺了三年。他每天从医院的窗口可以看到港口,他的愿望是:“假如每天清晨我能从床上起来,步行到港口,满满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哪怕只有一次……即使在床上终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
世界上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着。一些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另一些人却是梦想和奢望。在村上春树的书中总可以找到一种力量,他似乎在传达着什么,或者说是一种信仰。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也就是这句话开始了他的人生转折。岁月不能回头,寂寞时,且听风吟。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逝去的青春,一段迷茫、固执、挥霍的岁月。轻盈散淡,又扣击心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怀想。
第四篇:读书笔记2000字以上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读书笔记
此次我写的读书笔记,是关于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写的《且听风吟》这本书的,凭借此处女作,他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赏,可见此作之优秀。村上春树的作品我读过堪堪几本,从高中偷偷读的《挪威的森林》到大学偶尔在图书馆借到的一本《海边的卡夫卡》,都有着淡淡的文字,简洁的线路,有时是天马行空却有点光怪陆离的想象比喻,有时又带着浓浓的现实感受,我在他的书里,主人公总是淡然的,他们说着话或者是行动着,有着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动机,或者说,只有村上知道的动机。让我们这些读者自己体会,我想这才是村上小说真正奇妙之处,一本书若是将所有的都直白的告诉了读者,无需读者自己思索,那么我想人们读过一遍也就罢了,不会再回味,而若是一本书有着人们能看明白却不能猜出动机的语言,人们会反复看和思索,以此来挖掘更加深层的内涵。
《且听风吟》写的故事很简单,开头村上就说了,从1970年8月8日,到8月26日,十八天,十八天发生的故事。二十一岁的“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少女,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醒来的误会还未能解释清楚,已经成了一对情人,伤感的往事还未诉说清楚,她却已经一去无踪影,而“我”只能一个人坐在海边默默地惆怅。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的没头没脑,又好像包含着许多的含义。没有过多的情感外露,没有过多的不舍,故事很快就到了“我”有了妻子孩子,生活的很平常也很平淡。《且听风吟》是村上的处女作,和他后期的作品比较起来,小说十分简单,没有过多的线路,只有主人公一条。但里面的人物都个性鲜明,无不透露着村上春树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以及他的世界观。最先出场和主人公有关系的是“我”的朋友鼠,在我看来,鼠有着别人所没有的自由的人生和选择,他家庭富裕却因为钱而困扰,他情愿做一个穷人。他不想去上大学了他便不去,他觉得他的生活不够美好,他追求生活中所缺失的一部分,他的所作所为折射出他的内心世界,他向往着坟的寂静宁和,他觉得应该要有人为自然万物做点什么,他说要为蝉写书,所以后来他写的小说之中,没有一个人死去,这是鼠的欲望,也是村上春树的文学理念。
”我“在文章中分别写了与他有关的几个女子,自己曾经的三个女朋友,过去送自己唱片的女孩,以及故事的主线在酒吧醉倒的女孩。他的第一个女朋友,他常常会在深夜想起,正如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一般,尽管有着不美好,却还是有着童话的部分,虚幻而真实。他的第二个女朋友是他收留的一个女孩,在留下一张写有“讨厌的家伙“的纸条后走掉,而第三个女朋友,在学校的树林里自杀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包括她自己。小说中说道,“谈论死去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年纪轻轻便死去的女郎。她们由于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我甚至时常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了一岁。而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不单单是死去的,包括这些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永远是当初的模样,永葆青春。这也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即使物是人非,最终只是孤身一人,然后记忆却是充实的,有着记忆,便有着继续活下的力量,即便自己苟活于世并且终将老去。
人和人的交往之中穿插着谎言和真实,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分辨出此时自己的真心到底是什么,“我“和主线的女孩又一段对话,是讨论将来的,女孩问“我”将来的打算,此时的主人公没有说谎,女孩却认为他骗人。小说中写到“说谎与沉默是现在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实际上我们又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然而,倘若我们一年四季都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是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荡然无存。”这是村上对现代社会的写实和批判,我们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让我们不得不说慌,不得不沉默,这是值得批判的,却也是毋庸置疑的,真实的价值往往需要用谎言和沉默来衬托。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村上春树都写了哈特菲尔德这个作家,经过查找,这是村上自己杜撰的人物,在我看来,这是村上自身的写照,他写“哈特费尔德多半以嘲讽、开玩笑和正话反说的语气,极为简洁地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这不正是村上自己所想表达的肺腑之言吗。而在后面说哈特菲尔德欣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批判《战争与和平》,而原因是《约翰克里斯朵夫》够长,足够详细的描写了生和死的长度,在量的上面达到了标准,并且十分精准,而《战争与和平》却过于简短的写了生与死,也过于夸大,写到了宇宙这个程度,我觉得村上不喜《战争与和平》大概是因为觉得这样的生死没有对生者与死者足够的尊重。而哈特菲尔德的《火星的井》中,更是透出村上的个人观点,“你所穿行的井是沿着时间的斜坡开凿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我们在宇宙流转之中,生和死都不过是一种随时可变得状态,只要时间足够长,万年,亿年,生和死都不过是一个瞬间,连太阳如此亘古不变的存在都已经变得奄奄一息,只有风一直存在着,他和井一样,是火星人,而看淡生死的青年人也将是火星人,因为不论生死,他都存在在火星之上,和风一样,井一般。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便是我对这本的所感所想,也许和他人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最真实的意愿。向村上春树致敬,我现在只理解了自己眼中的他,距离他眼中的自己,他眼中的世界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过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把谁都知道的事写成小说,那究竟有何意味可言!”
第五篇: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有感
青春的奏鸣曲 ——读《且听风吟》有感
谢超 2013061012 一开始叫我写这个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叫我写,我就马上写。一本好书需要反复品读,仔细琢磨方能回味犹甘,沁入心灵。《且听风吟》便是这样一本书,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此书并不比其后续的名作如《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般脍炙人口,但一口气读下来你会感受到这本书主旋律里的青春激昂、回肠荡漾。有关青春、友情、谎言、性、爱情,有关寂寞、狂欢、空虚、忧伤。引人深思,也治愈疲惫的心灵。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观之,究其文章整体而言,主线不过是写了一个主人公在酒吧喝酒时遇到一个酒醉少女,并与她之间不明不白的爱情故事,最后少女离开,无处可寻,两人关系至此终了。但即使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作者却在其间穿插了许多生活片段、不为人知的回忆、所听所见的小细节。文章风格温暖细腻,干练风趣,寓理于情,于景,但想捕捉些什么,握到的,却只是风。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开篇第一句小说便这么说,映衬了末尾写青春即逝的时候留下的诸多遗憾。遗憾是常有的,时光却不能重来,而我们总是害怕老去,却又把不多的时光耗在了放纵潇洒、奢靡腐烂的生活里。像文章里说“苟活于世的我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我甚至时常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了一岁。而更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即使知道如此,任性不羁的我们依然选择不屑一顾,因为太年轻,因为太热血,所以不怕受伤,勇往直前。况且,除了青春我们一无所有,又有何不敢为?小说里二十岁出头的“我”喝酒、泡吧、泡妞、与各种女生睡觉,也会开着车经过细细长长的街道,在海边晃晃悠悠的散步,或是在日落的黄昏下游泳,哼着小曲、看着天空。这些慵懒悠长的时光于“我”完全没有罪恶感,反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
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来说,其实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渴望的青春吗?我们抱怨着青春被狗吃了,抱怨生活中无法邂逅像小说里“唱片店打工的女孩”,抱怨身不由己,脱不开身。你说你也想放肆一回,逃离好学生的圈子,想去夜店彻夜不归,想翘课去KTV唱歌,想休学来一次长途旅游,可是你仍旧埋头于不想看的书、不想做的题,想法设法把学分填满,仍旧计划了一大堆出行计划却从未实现,仍旧模仿着他人考研、考各种证,走别人想走的路。当然,“学霸之路”未免是一种青春。但我想说的是,你长这么大有干过自己想干的事吗?你有没有曾经不顾一切只为了心中小小的想法疯狂过?这样至少老了之后可以对自己的子孙说:“你爷爷我曾经为了梦想义无反顾地努力过。”
小说末尾那个得了脊椎神经症的17岁男孩的信里描述说:“从医院的窗口可以望见港口。我不禁想象:假如每天清晨我能从床上起来步行到港口,满满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倘能够如愿以偿——哪怕只有一次——我也会理解世界何以这般模样,我觉得。而且,如果真能够多少理解这点,那么纵使在床上终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这段文字于我是感触极深的,在不幸者面前,我们这些衣食富足的人该想些什么呢?我不想高谈阔论教唆人们珍惜青春,但遗憾是比失败更大的损失,只愿你抛开一切顾忌,从心出发,“休将白发唱黄鸡”。
《且听风吟》里诉说的道理很多,略拾一二,足矣沉思。村上春树不但是写景叙事的高手,其隐晦留白的写作手法也让人斟酌不已,不是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或看法,而是通过写事的过程展现或者以其相反面来展示。如关于珍爱生命,他风趣的语言是这么叙述的:“喂,我从纽约帝国大厦下面路过时经常撑一把伞,因为上面总是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人。”一句玩笑话,极力讽刺了这种侮辱生命的行为,其隐含的意思就好像是:你们这群傻蛋都跳去吧,我就默默撑着伞看着你们从我眼前飘过。这不是冷漠,更像是一种控诉。又如关于说谎,他写道:“倘若我们一年四季都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得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荡然无存。”乍一看,村上似乎在肯定说谎的一定作用,但其实在嘲讽那个时代人们太强调真实准确性以至缺失了幽默、娱乐精神,日子未免过得压抑、让人窒息。反过来理解,便是作者对无忧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关于人的存在,他说,“宇宙本身在不断进化。至于是否有某种方向性或意志介入其中,可以暂且不论,总之宇宙是在进化的,而我们,归根结底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感同身受,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的渺小程度又何亚于细菌在我们的掌心?青春如此短暂,不过十年光阴,没有必要为了不愿意的事物去将就。我想告诫那些处在青春迷茫、混沌的少男少女们:世界这么大,不要纠结哪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处,只管奔跑吧,追逐吧,还年轻,不要怕。
有句话曾触动我:你还年轻,去爱去恨去相信,去追去梦去后悔。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还有资本,别怕失败。
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青春盛宴,我与我自己的心从未如此的贴近过,就好像在寂静的黑暗里聆听到的心跳声。而小说中反复提到的歌曲《加利福尼亚少女》,我虽未曾听过,其旋律却一直在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