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

时间:2019-05-13 15: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

第一篇: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

合阳中学2012级四步导学工具单[键入文字]高一语文必修三

[键入文字]

《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

设计人:秦玉芳审核人:王艳芳

学习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 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2、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还有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预习评价】

1、填空

本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律诗每首句联,依次称、、、、。它要求句必须押韵,必须对仗。

2、解释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

(1)渚清沙白鸟飞回:。(2)万里悲秋常作客:。(3)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5)潦倒新停浊酒杯:。

导读导评导研导思[键入文字]字]

3、自由诵读,整体感知,看看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并找出诗眼。(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情感)

【合作探究】

1、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何种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宋代学者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感悟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拓展延伸】

秋,是古代诗人常咏的一个季节。杜甫笔下也有许多精彩的关于“秋”的描写,细读下列

诗句,简要谈谈杜甫笔下的“秋”有何特点,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笛》: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答:。

学科长签名: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键入文

第二篇: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舍伯吐中学“5531“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工具单年级组

《》 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审核人:

班级:组名: 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问题探究:

检测:

【四元评价】自我评价:

教的轻松 学的愉快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评价单问题导读

第三篇:问题导读评价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教学设计工具单七年级思品组设计

《 自己事情自己做》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薛 伟审核人: 尚庆云、苏洋洋时 间:2012-12-3

班级:组名:姓 名:

【教师寄语】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

【学习目标】

1.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安排;面对遇到的困

难,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逐步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认识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的道理;学会走上自立之路。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自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走向自立

【学法提示】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学习过程】

科学导入:多媒体投放——人生是一顿自助餐

问题探究一: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P90页,找出问题探究一的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注,时间5

分钟。

1.什么是自立?

2.为什么要自立(自立的重要作用)?(①②)

3.怎样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①②③)

问题探究二

活动一:故事感悟

安琳是青岛胶南滨海街道中心中学的一名15岁女学生。她6岁那年,她的妈妈突患神经

元损伤,最终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给妈妈看病,不但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为了能多挣点钱给妈妈治病,爸爸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从此照

顾妈妈的任务,便压在了刚刚上学的安琳身上。她伺候妈妈吃饭、洗头、洗脚、给妈妈熬

药,收拾家务,管理菜园,有时做点荤菜,她总是仔细的把肉片挑出来,端给妈妈吃。她

说:“如果我能替妈妈分担一点痛苦,我心里也会变得高兴一点……”为了让妈妈高兴,她一有时间就和妈妈聊天,学校的新事、趣事都和妈妈说说。拳拳孝心受到了邻里和学校

老师的一致称赞。困难并没有让小安琳屈服,反而让她更坚强和乐观。为使家务料理与学习两不误,她学会了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当同龄人在妈妈的陪伴下悄悄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七年级思想品德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 1 页(共 2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教学设计工具单七年级思品组设计安琳却刚刚做完家务,开始写作业,从来没有因为家务劳动而影响学习。2007年,安琳

被评为青岛市“春蕾之星”,200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春蕾女童”、感动青岛十佳人物。

思考:

1.安琳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这种品质对她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活动二:警钟长鸣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

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

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年轻人吗?为什么?这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训?

活动三:再现《小马过河》

思考:小马为什么第一次没有渡过河?第二次为什么能成功渡河?

活动四:德国人的育人观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

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1次。

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律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说一说:

1、培养自立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2、在家里你能做哪些家务活?

【盘点提升】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七年级思想品德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 2 页(共 2页)

第四篇:老师《故都的秋》问题综合—评价单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故都的秋》问题综合-评价单

设计人:王玥 审核人: 序号: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12/03/20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2、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

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3、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来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和学生生成的主要问题。【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2.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描写秋景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阳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4、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

5、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倪瓒)

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解决—评价单

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预习评价】 1.字音辨识 落蕊()

细腻()

潭柘寺()

椽子()

着凉()

夹袄()

平仄.......()

歧韵()

橄榄()

颓废()

散文钞()

萧索()

普陀山()

.......鲈鱼()

房檩()

譬如()

槐树()

驯鸽()

混混沌沌()

潜.......意识()

廿四桥()

.2.词语释义

①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②落寞:寂寞;冷落,也作落漠。

③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远,意动用法,以„„为远。④平平仄仄: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⑤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⑥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文本探究】

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还写了什么地方的秋?有何特点?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明确: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还写了南国之秋,特点是“慢”“润”“淡”。

作用: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2.(3-11)段中,呈现秋色的词语有哪些?都属于什么色调?这种色调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芦花、柳影、夜月、青天、蓝朵、落蕊、枣子、青布单衣 冷色调,故都的秋集中了黑白蓝灰等多种冷色调。冷清,孤独的感觉。

3.体现秋声的词语有哪些?这些声音是否会给人以喧闹的感觉? 明确: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清扫落蕊的声音

不会,这些声响都不很大,如果环境喧闹,是不可能听到的,这里是以动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冷清和寂寞。4.在故都,“秋”可写的东西很多,有火一样的香山红叶,有明镜般的昆明湖水,有诗境似的陶然亭„„这些何尝不能映出“秋”的倩影,而作者偏偏写了那样的秋色呢?

明确:A、和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3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十年客居日本的生活,又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表现出了浓郁的抑郁、孤僻的个性特征,因此,他喜爱“清”“静”“悲凉”的色彩便不难理解。

B、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C、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作者曾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进行进步文学创作,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待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隐居山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本文正是写于此时,所以他眼中的景无不是内心情感的外化,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不写不休。

5.第12段的大段议论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为突出,而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这样写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

这段议论,使整篇文章的情、景、理相互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又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练习巩固】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解决—评价单

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A.歧(zhī)韵

一椽(y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C.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ǎo)....D.廿(niàn)四桥

着(zhuó)衣

混沌(dùn)

椭(tuǒ)圆 ....【解析】A项“歧”读qí;“椽”读chuán。【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解析】A、黄—皇 C、圆—园 D、蓑—衰 【答案】B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解析】D项,“等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并用。【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解析】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也喻办事机械死板。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应为“浑然一体”。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一年一度的CCTV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解析】B搭配不当,“宝座”改为“称号”。C成分残缺,最后加“等症状”。D不合逻辑,“普通患者”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答案】A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4题。

————————————————————————————————————————————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解决—评价单

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

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煮、泡、冲、烫)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听得、听见、细听、聆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 丙(漫、细、忙、点)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仰、静、面、正)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6.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

甲处()乙处()丙处()丁处()

【答案】甲处(泡)乙处(听得)丙处(细)丁处(静)

7.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答案】B 8.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 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答案】形

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

9.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多余。为了突出寂寞,孤独的冷落之感。

10.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是因为()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答案】B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高一语文问题解决—评价单

第4页

第五篇:《鸿门宴》问题导读—评价单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高学导型教学模式工具单高一年级语文组设计

《鸿门宴》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王玥审核人:序号: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9/23/20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词的用法,归纳文中词类活用的句子。

2、找出并学习文中的判断句和宾语前置等句式。

3、梳理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过程与方法: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鸿门宴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教师准备 】

1.搜集鸿门宴的相关信息。

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

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准备 】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来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和学生生成的主要问题。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高一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第1页

六千五百余字。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2、时代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件事后的情节为: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预习评价】

一、文学常识填空

1、《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这本书,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50万余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给加点字注音 美姬(jī)飨士卒(xiǎng)鲰生(zōu)戮力(lù)奉卮酒(zhī)玉玦(ju......ã)瞋目(chēn)彘肩(zhì)樊哙(kuài)目眦尽裂(zì)刀俎(zǔ)桮杓(b.......ēisháo)按剑而跽(jì)有卻(xì)参乘(cānshâng).

三、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

4、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

5、令将军与臣有与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丝毫 .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地区 今义:省名 五、一词多义

1、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 .

君安与项伯有故 .

2、不如因善遇之 . 沛公起如厕 . 劳苦而功高如此 .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乃令张良留谢 .

副词,特意 名词,故交,老交情 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往,去 动词,像,如同 谢罪、道歉 感谢 辞谢,告别 任,做 替,给 被 作为 是 句末语气词 就此 就,于是 趁势、趁机

4、使子婴为相 .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军中无以为乐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何辞为 .

5、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 .

六、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

驻扎 取道 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示意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⑵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⑶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 .

像对待兄长那样 像鸟一样用翅膀 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随从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 “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 使……破 .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 .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5)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地方 .

沛公今事有急危急的事 .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介词“为”表被动)

1、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所以……者, ……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 “……者, ……也” 表判断

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为所”表示被动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具以事告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得于此复见将军

7、沛公安在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安

8、大王来何操?

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操何

9、不然,籍何以至此

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以何

10、客何为者

变式句,为何,宾语前置

11、因击沛公于坐

变式句,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12、拔剑撞而破之

省略句,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

13、为击破沛公军

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

八、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九、默写并翻译

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译文: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译文: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十、熟语积累

鸿门宴:指代加害客人的宴会。

秋毫无犯: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在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和攻击。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未解决问题】:

1、2、【三元评价】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下载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登高问题综合评价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劝学》问题训练——评价单

    《劝学》问题训练——评价单 训练单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A 7.D 8.C 9.A 10.D 11.D 12.积累;坚持;专心 13.C 课内阅读 14.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15.D(两个“焉”都是兼......

    让生命之花绽放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精选合集]

    三.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和内涵。 能力目标:学会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势,开......

    老师《故都的秋》问题综合—评价单(精选五篇)

    易读文库 《故都的秋》问题综合-评价单 设计人:王玥 审核人:序号: 班级: 组名:姓名:时间:12/03/20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学习以情驭景、以......

    《白杨》评价单

    《白杨》问题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

    《沁园春·长沙》问题导读—评价单

    《沁园春·长沙》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贺庆东 审核人:葛以松 序号:B1-1.1-1【学习目标】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掌握诗词规律,实践......

    《自然之道》问题训练——评价单

    《自然之道》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一、看拼音,写字词。 yòu()龟zhēn()察qǐ()图cháo()笑 zhuó()破沙()tānyú chǔn() 海()ōu chè()底球()màofǎn()回xū()声 二、根据词意,在......

    伤仲永问题训练评价单(★)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三中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工具《伤仲永》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班级: 组名:七年级组 设计者:杨秀梅2014年2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⑴ 未尝识书具尝: ⑵......

    大雁归来问题导读评价单[5篇模版]

    《大雁归来》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班级:设计者: 学海导航: 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