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贺庆东 审核人:葛以松 序号:B1-1.1-1
【学习目标】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诗词规律,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重点】
反复吟读、理解、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关键问题】
1.这是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样一幅图景的?
2.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法提示】
⑴课前按照“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采用“划线学习法”、“QA学习法”认真进行结构化预习,教材上Q1、Q2、Q3会的划“√”,不会的划“?”;
⑵课中围绕教师预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12345+2),展示对话学习,完善补充后做好记录、记忆。
⑶课后使用学科文件夹进行回归性学习。
【知识链接】
一、文学常识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二、走近作者(知人)
毛泽东,字咏芝,润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三、探寻背景(论世)
材料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预习评价】
问题1、这篇文章有哪些生字词,其音形意如何?
问题2、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请把几个动词连起来,描述词的内容。
问题3、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画面加小标题。
【我的问题】
1.2.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学科长评价 | 小组长评价 | 学术助理 |
《沁园春·长沙》问题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贺庆东 审核人:葛以松 序号:B1-1.1-2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重点赏析“湘江秋景图”。思考:
(1)作者在描写湘江秋景时,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请你从感官、方位、动静等角度赏析“湘江秋景图”的写景艺术。
[友情提醒]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
方位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内外等;
(3)作者在描写湘江秋景时,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请写出你的理由。
问题2.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5.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
问题6.回顾上片,思考: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寒秋图,作者想到了什么?
问题7.研读下片,思考:
(1)“恰”字统领了哪几句?这几句中表现出早期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气概?
(2)“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8.你对诗歌抒情主人公有怎样的初步印象?
问题9.本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学科长评价 | 小组长评价 | 学术助理 |
《沁园春·长沙》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人:贺庆东 审核人:葛以松 序号:B1-1.1-3
【问题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浪遏飞舟(è)峥嵘(zhēng)沁园春(xīn)寥廓(liáo)
B.百舸争流(gě)摇曳(yè)惆怅(chóu)彷徨(páng)
C.颓圮(jǐ)挥斥方遒(qiú)明澈(chè)嬉游(xī)
D.跃动(yào)瞳孔(tóng)驯服(xùn)混浊(h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江碧透 苍茫大地 精壮公民 风雨凄历
B.开天辟地 不屈不挠 狂妄自信 峥嵘岁月
C.风华正茂 激扬文字 书生义气 絮絮叨叨
D.拣拾贝壳 撩起长发 发泻忧伤 拨开风尘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
(3)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中,有三句可以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是:。”
【拓展提升】
★ 秋天里的悲喜
1.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毛泽东诗词名句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5.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任务群阅读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逝着!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注]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民军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苦斗献吾身”的英雄情怀,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
陈毅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注] 1936年夏季,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元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