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修改)(散文征文)
路
湾井完小何英卓
当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村里通向外面的路还是泥巴上面铺上一层碎石子,无数人,无数车从上面轧过,久而久之,石子就深深的嵌入那厚厚的土层中,这里凹下去一点,那儿凸起来一点,但是车辙印却总是有的。每逢暴雨过后的几天,我们的鞋都会接受泥巴和石子的洗礼,被染得黄黄的,那是一种亲切而又熟悉土黄。有时,不自觉的我们挽起裤腿,故意去踏路上的泥水洼,弄得脚上、小腿上都是一片黄,仿佛有人把颜料涂在上面一般,我们看了便哈哈大笑。回到家中等待我们的却是一顿责骂,那时的我们,还小,玩泥土路也能自得其乐。
当我到城里读中学的时候,可以经常踏县城那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了,觉得城里的路是多么的好,我们村里的路是多么的破旧。每次放假回家,走在黄土路上都要感叹一番,唉!这路何时也可以像城里那样平坦、干净?
当我读大学的时候,08年放假回家,家乡的路变了,变成了整洁平坦3.5米宽的水泥路,白白的,弯弯曲曲犹如一条白龙横我在田野之中。让人看了,心情是那么的舒畅,那么的愉悦。我的家乡,终于也修上水泥路了!
自从我们村里的水泥路修好以后,进村、出村的人们、车辆多了;人们走在路上都是笑嘻嘻的,再也没有以前走在黄土路上的那种愁眉苦脸样;砖瓦房渐渐的少了,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建起了两层、三层甚至四层的楼房,不少人家里还用上了自来水,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田野里再也不是牛一统天下的景象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农机在田野里轰轰作响,仿佛奏着丰收的乐章。口袋渐渐鼓起来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赶集,他们时不时的带着一家人或者约上三五个好友去县城里潇洒走一回。越来越多的新奇的物品、新的思想、各种各样的信息、被人们带回了村里水泥路缩短了村里到县城的距离,使乡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的话实实在在的验证了这句俗语。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小学——中学——大学,这是我所走过的路;泥巴路——水泥路,贫穷——富裕,这是家乡所走过的路;1921——2011,这是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路。
90年,是中国共产党所跨越的历史。从0到90,从弱到强,从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党员到如今的60000000余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不断先前迈进。建党90周年,执政62年的事实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它所走过的路就是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求幸福,为国家求富强的奋斗之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繁荣昌盛之路!
第二篇:路情感散文
这少年正在走路,笔直的路,笔直的腰。
晶莹的汗珠正在烈日下闪着光,顺着宽宽的额头流下,有一些被他那不长的睫毛挡下,剩下的则滾入了他微微泛红的眼眶。可他并没有伸手去擦,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依旧缓缓的走着。
这条路他父亲已走了二十年,七千三百天。一天两次,早上五点去一次,晚上八点回一次,风雨无阻。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将自家祖传的芝麻酥多卖一些,勤奋老实的父亲就像其他千万个普通的父亲一样,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便毫无怨言的将自己大半的生命精血耗在了某一条单调而又饱含艰辛的路上。
所以他并不想在第一次走的时候就因为多流了几滴汗水而退却,他知道自己脚下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经过父亲的汗水滋润过的!
父亲天生脚跛,骑不惯三轮车,他喜欢扁担的两头均匀的压在肩膀的肌肉上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虽然走的比别人慢些,但心里踏实,久而久之,这条路便被他那滑稽的脚步踏的平坦光滑,再也生不出半株杂草来。
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父亲执意保大不保小,理由是孩子没了可以再生,老婆这辈子就只准备找一个。母亲笑了,微微翘起的嘴角洋溢着幸福,她喜欢父亲的敦厚老实,说话直接从不转弯抹角,但他毕竟还是理解不了母爱的伟大。孩子的生命本就是母亲赐予的,谁活不都是一样,女人该有的她都有了,只是可怜了这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就要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实在不忍,毅然的将自己的生命之火传给了他。后来有一次听醉酒的父亲说,母亲是天底下最贤惠的女人,事事都依着他,那回是她唯一的一次依着自己的性子做决定,他从未怪过她。
小时候,他不止一次的要求跟着父亲后面走一回,沉默寡言的他完全随了父亲的性格,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他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接过压在父亲肩上部分的芝麻酥,让他的背不要驼的那么快。有一次,他牛脾气上来了,顶着牛角非要接过父亲的担子,父亲一下子急了,扇他一记重重的耳光,怒骂道: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看着他委屈的泪水,父亲就想起了母亲,顿时焉了不少,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只要你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将来有出息了,要陪我走有的是机会,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会像我一样,一走就是一辈子。
他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再也没有要求父亲将肩上的担子分给他些许,只是以勤奋苦学的方式去报答他。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中的名牌大学。可就在接到录取通知书这一天,却传来了父亲病危的噩耗,这位铁铮铮的汉子竟在自己走了二十年的路上,被肩上那条陪了他半辈子的老扁担一下子压垮,竟再也没有爬起。
满怀悲痛的他实在不解,这一条路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能将父亲那大山一般的身躯给彻底拖垮。所以他要亲自的走一次,这条父亲走了二十多年的路。
以前,他虽然没有真正的走过,但却看父亲走了无数次,自己也在梦中走了无数次。父亲走的似乎永远都是插满桂树的那一侧,灰褐色的树干从棕黄色的土堆边缘延伸出来,翠如新柳的枝条也在和煦的秋风中欢喜的招展着,惹得一个个白如棉芽的桂花笑的生出香儿来,迎风扑鼻,伴着父亲飘了二十年,陶冶了他那仅有的一丝情操。
现在,桂香还是有的,从过往的车辆掀起的呛鼻的尾尘中穿过来,再附着一股子酸臭的汗味,只轻轻的吸上一口,便灭了他淡袅雅香的梦。原本他依着对面清晰可见的高楼断定这条路最多只需一刻钟便可走完的,可是现在他至少已走了半个多钟,抬头一瞥,竟还有一大截已铺好了静候着他,冷不丁的一低头,汗水早已顺着下巴滴下,从黄里透着黑的颈部淌过,再慢慢的渗入皮肤,融入了淋漓的血液,流向了红的发烫的心脏。他不由得心里一酸,几滴冷汗又化成了在眼眶打转的热泪。
但他还是没有伸手去擦,甚至连头都没有甩一下,只喃喃的说了句:“这就是生活么?”
远远的望过去,从憧憬中看生活,它总是美好的。就像隔着一层纱去看如花的脸,是那么的绝美,妖娆而又不失神韵。就算你掀开纱去看,这张脸与刚才的也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也只不过长满了麻子而已。
父亲去世的那天晚上,他躲在一个月亮看不见的角落,毅然的将那张早已被泪水浸湿的通知书撕得一地。
第二天,他不顾三亲六戚的强烈反对,用父亲毕生的积蓄开了一家糕点店。
二十年后,他的生活也并没有像传奇故事中的主角那般的精彩,他只是将自己的糕点分店开到了第五家而已。
期间他经历了两次破产,其中的艰辛与苦难自是不言而喻,让人惊奇的是,每一次他都能用一根黄里泛红的旧扁担东山再起。那一条路也被人间间断断的滾上了沥青,铺上了水泥,一旁矮小的桂树也应着盖起的高楼换成了枝繁叶茂的龙柏。
每每酒酣之处,总有朋友会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不选择上大学?”
“因为这就是生活。”他眯着早已被酒精涨红的眼说。
看着朋友们面面相觑,纷纷投来夹杂着羡慕的崇敬目光,他微微扬起了嘴角,举起杯中的满酒,连着他已经到了喉咙口的那句话也一起吞下了肚。原来,人在人生的风浪中站直了身子,也是可以很高很高的,不看他站起来,就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爬的!
这个故事是真的!
第三篇:关于路的经典散文
一条公路从我家门前穿过,宽阔又干净,像一条银白色的带子,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相连。
过去篇
一条马路,伴我走过春夏秋冬。无论上学,还是赶集,它就像连接乡村心脏的大动脉,舍它其谁?
但是,走在这条马路上,却颇让人不爽。尤其是下雨天。
我小心翼翼跷起左脚,右脚倏地前伸,双脚用力,轻盈地跃到另一块略微凸起的石头上。一边四处张望,希图从一片片泥水坑中找出几块可以下脚的石头,一边在心中抱怨:“难道这里真的没有可以行走的地方吗?难道每隔几天我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难道这条路不可以‘更新换代’吗?”望望周围黄黄的泥水,我迟疑不前。突然,一辆大巴迅速驶过。“啊!”我尖叫一声,立刻撑开雨伞,垂下伞面,牢牢护住身体。看着被碾过的泥水如浑浊的浪花朵朵绽放,耳边传来“噼里啪啦”的撞击声,情不自禁感叹:“唉!生活不愧为最好的老师,又告诉了我雨伞的一种新用途。啊!。”刚收回雨伞的我顿时被另一辆车溅起的水花“亲吻”,从发梢到衣角,颗颗饱含泥土气息的水珠骄傲滴落。我不折不扣cosplay了一次“落汤鸡”,心中既羞又恼:“这什么烂路啊?!”
现在篇
伫立马路边,看着漫天飞扬的沙尘,我连忙用手紧紧捂住口鼻,看着一辆辆嚣张的大卡车旁若无人地疯狂而过,心中泛起淡淡疑惑:“最近越来越多的大卡车驶过这条路了呢,干嘛?”
坐在教室里,突然听到同学们的谈论:“知道吧,听说要重修马路了!”“不会是假的吧?”“应该是要修了。”心中潮水般涌起连天诧异与期待:“谢天谢地,终于要修马路了呢!”
望着公路上来去匆匆的卡车,想着马路上堆积的石头,听着远处压路机的“轰轰隆隆”,眼前掠过乡邻近日来愈加灿烂的笑靥,心中千万遍幻想着新公路的样子:“是不是可以不带雨伞了?是不是可以不用犹豫不决无法‘下脚’了?是不是可以不用纠结于雨天的美好了?。”
未来篇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真不知是谁说的,但我觉得真是说得太好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公路修好了,大棚蔬菜基地建成了,上学、赶集不用再“裹”着一身泥水或“沙尘暴”艰难前行了,真好啊!
“新农村改革风暴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瞧吧,那些昔日“灰姑娘”式的建筑村落现在全都摇身一变,变成了美丽而高贵的“公主”。眼前景象让我想起两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能不让人兴奋吗?
听说,我们这儿还要搞“居民点”,还要开辟田园,开发风景旅游区,搞农家乐,还有全国各地的大老板来这儿投资建设。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不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一部分么?
真好啊!
人们常说,“睡着都能笑醒是一种很美妙的状态。”我想,这不就是一种“睡着都能笑醒的美妙状态”吗?
真好啊。
第四篇:征文大赛(修改)
“我心中的温医精神”征文活动的通知
温州医学院成立100年了!
回溯100年的历史进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温州医学院形成了严谨治学、培育英才、救死扶伤的自觉和担当,扎根温州,自强不息,奋发求实,追求卓越,目前,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与学术地位的主要指标已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温医的建设和发展中,支撑温医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凝在骨子里的温医特质是什么?您所知道的感动人心温医故事有哪些?您所接触的温医人的言行风貌又有哪些„„在温医“百年传承”系列活动中,由温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第二临床医学院记者团协办的征文活动,挥动你的妙笔,闪动你的灵思,讲述您心目中的温医精神,畅所欲言讲出温医的故事,大胆秀出你对温医的爱吧!
一、征文主题
我心中的温医精神
二、征文对象
第二临床医学院所有学生
三、征文内容
1、在温医,那些感动你的人(老师,同学,教职工均可)
2、在温医,那些让你刻骨铭心的事
3、在温医,那些那你受益匪浅的精神,价值观和温医的特质
四、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记叙、散文、诗词、议论等均可;
2、字数为3000字以内为宜。
五、征稿日期
即日起至2012年4月20日。
六、交稿方式
1、将word格式电子文稿发送至540775567@qq.com,邮件主题请统一注明“我心中的温医精神”,并短信通知下王碧(637858)以便及时查收。
2、纸质文稿请送17#楼下。联系人:王碧 6378583、文章末尾请注明您的姓名、身份(学生)、专业、年级、所在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手机全号及个人其他基本信息。
七、奖项设置
此项赛事为校级赛事,第二临床医学院由院记者团统一承办。
征文学生组每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若干名。主办单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选登在温医校报等媒体。
温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温州医学院图书馆主办
第二临床医学院记者团承办
2012年4月5日
第五篇:回乡路景散文(定稿)
今日是三叔的七十寿辰,顾不得昨夜的疲倦,不到七点便乘车去洛碛老家赴宴。
客车从空港换乘中心出发,沿绕城高速公路经沙坪然后再上高速公路直奔洛碛。初上车时因昨夜睡眠不足一会便睡着了。不知何时感觉浑身冰冷,再也无法入睡便戴着耳机看窗外的风景。只是车外的景物平日里早已看厌甚感无聊。
穿过长长的玉峰山隧道客车转过一道小弯,窗外的地形豁然开朗,一片高低不平的的斜坝郁郁葱葱的铺向远方。掩映着几处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远处环拥着许多因为太远而显得低矮的山峰,此高彼矮,层叠错落,近翠远黛,极目处烟云缥缈峰顶若隐若现。因山并不高,故天空分外清高辽阔。一条乳白色的公路蜿蜒逡巡于群峰和斜坝之间宛如一条玉带将它们串联。我们的车便轻盈地在这条玉带上向远处那些低矮的山峰滑翔而去。
车速颇快,转眼便转过了山头。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众多的山峰被远远的甩在了车后,眼前惟有两座高耸入云的山,中间夹着一块狭窄细长的坡地,顺着山势回转弯曲。坡面上被勤劳的农民改造成了梯田,一层一层的,每层都蓄满了田水,白亮亮的水面,黝黑齐整的田坎,远远望去层层叠叠宛若水晶铸就的登山梯。
我正惊叹风景如此秀丽之际,客车已疾速冲进了华山隧道。眼前顿时一片黑暗,美丽的风景瞬间即成过往云烟,留下无尽的回味及惋惜。
华山隧道很长,客车的车速虽然很快,但似乎总也开不出去,我恨不得立即看到洞口的曙光,因为我迫切的想知道,漫长的黑暗之后会迎来什么样的场面,是继续秀美如诗的田园画卷还是平淡无奇的普通山村容貌?
眼前一片豁亮,客车便出了隧道。
右边的山峰突然变得挺拔峻峭,路是直接从山腰凿石穿过,从车窗仰望,倍感巍峨雄壮,似乎不亚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峰间云雾弥漫,早晨刚下了雨,路面湿漉漉的,雨水汇集成溪水顺着崖壁,沿着泥沟和石缝从云间流淌下来。满山碧绿如洗,清翠直滴。碧绿的竹,墨绿的树,偶尔几处农舍随着云雾的飘伏而时隐时现。一条小河依着山脚弯弯曲曲盘旋远逝。小河的每个转弯处都有一座小桥,但这些桥的造型各异,显然是依据地形和沿河风景精心设计的。沿着河畔是大片的水田,田间偶有人在辛劳着。
这条路我乘车经过了无数次,从未仔细瞧过窗外的景物,今日才发觉沿途的风景竟如此的优美怡人,恬淡雅静。
这一路的风景像极了丰子恺先生的山水画,莫非他就是欣赏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才绘出了那么绝美的令人陶醉的山水画来?
我总想着去新疆看空中大草原,计划着去西藏欣赏天际风云,咨询着新马泰的价格,憧憬着欧洲浪漫的中世纪风情,却没想到自己故乡的景色却是如此的美不胜收!他乡异域的风土人情固然情趣盎然,浪漫优雅,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便如哺育自己的双亲那样从不曾被自己在意,总要在外受尽了苦楚时才知道父母的亲爱,尝尽了人间冷暖时才想到了亲人的关怀。
寿筵完毕,我乘坐大哥的车回两路。本想再欣赏一次沿途的风光,可是他的车速实在太快,加之昨夜睡眠不足,昏昏沉沉的,早晨来时的景物竟是什么也未看清便到家了。下车后怔怔的很是遗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去欣赏我的故乡风景。